登陆注册
49595800000034

第34章 网络青年的职业心理(3)

(二)学费乱涨缺乏制约

高校学费不节制的高涨,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习成本加大,就业期望不得不提高。同时,逼迫一大批贫困生失去学习的乐趣和安全感,被迫在寻求学费的打工路上跋涉。

根据《瞭望新闻周刊》2006年第38期刊文介绍,1985年,高校收费改革启动。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高等教育“可以在计划外招收少量自费生,学生应交纳一定数量的培养费”,那时候只对部分自费生、委培生和定向生收取学费。到1989年,大部分高校象征性地收取全年100元至300元学费,虽然额度不大,但这是关键的起步。

上文还介绍,1997年全国高校基本完成招生并轨,随后学费也从1998年的2000元左右,跳升到5000元左右。2000年以后,各地高校收费标准猛涨。北京市的大学学费一般专业每年每生介于4200至5000元之间,一些热门学校比如艺术院校超过了一万元。一直呼吁实现教育公平的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杨东平在其《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一书中写道:就学费占人均年收入的比例而言,中国学费标准是全世界最高的。以我国高校2000年的学费为4200元计,它相当于1999年城镇居民人均年收5854元的72%,相当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210元的190%。如果加上住宿费、书本费、伙食费等实际支出,将超过一个城镇居民或两个农村居民一年的总收入。

到2009年,大学面向学生的行政性收费,尽管名义上没有变化,但是,实际上老师从学生手中接过的多种名目费用,却是不断地在增加。

2009年9月9日,国家人力部负责人报告说,由于就业形势特殊,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工资水平和农民工的月均1450元的工资水平大体一致,这种状况是可以理解的。笔者以为,大学生花费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经历了四年以上的大学洗礼,国家相应地投入大量的智力和财力培养一个大学生,等到他们毕业以后究竟怎么衡量他们的社会价值?月均1450元的工资水平是大城市一个人生活的最低温饱线,即使无关者声称理解,让青年学生自己怎么理解自己,又怎么接受自己,刚刚走向社会的脆弱的人格又如何承受?

颇有名气的《炎黄春秋》杂志在2008年第6期刊文说,中国教育经费的构成存在巨大问题。本来应该由中央财政投资的教育经费大部分转嫁到地方财政,而地方财政又进一步转嫁到学生头上。1996年到2005年,中央财政投入教育的经费占GDP比重从11.6%下降到8.1%,预算内教育经费2005年实际投入378亿元,占GDP的比重下降到2.3%,比1993年提出的达到GDP4%的目标差距反而拉大了。

高校经费除了国家投资,还有一大块贷款。根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所完成的《高校负债问题的专题研究》报告,截至2005年底,央属的76所高校贷款总额达336亿元,校均贷款额4.4亿元,平均年度增幅达到76%,而这76所高校的总收入是656.66亿元,校均收入达到8.64亿元,也就是说现有的贷款规模已经相当于这部分高校收入的51.1%。

综合以上权威数据,连续的高投入、巨额的贷款规模、可怕的流动负债,反映了高校的学费和扩张中的经费管理几乎处于无序状态。高校的产业化发展,更多地像是粗放经济孕育的经济实体,而不是一个培养学子的象牙塔。同时,快速提高的就学成本,不断地加大学生就业的收益期望值,可是实际上这些期望很难实现,这对于青年学生的就业心理无疑是个莫大的讽刺。

(三)不再诚实——大学生被就业?

一个很现实的例子,天涯论坛在2009年7月12日出现一个帖子,西安的一位青年学子告诉了大家一个“好消息”,说XX公司的名称和大红章签在自己的就业协议书上,自己却不知情。该帖一发出便迅速在网上流传,还衍生出新的流行语——“被就业”。众网友列举出自己及朋友的“被就业”经历,有的是学校以毕业证“要挟”学生必须在就业协议上盖章,导致学生找来了附近商店盖章并签署意见。有网友分析说,学生“被就业”的根源是学校要以高就业率吸引学生报考,获得名和利。

这件事情迅速传到国家主管机构那里。据中新网介绍,7月2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7月2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尹成基对“被就业”问题进行了回应。会上通报2009年截至7月1日,全国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就业签约率为68%,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不会出现两届毕业生叠加就业的情况。

早在三年前,《广州日报》在2006年8月28日曾经采访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的阎凤桥,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虚假问题。首先是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扩招的毕业生就业更成为难题。社会问责机制对政府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于是政府把就业难的问题上升到政治稳定的高度,制定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指标,通过层层行政机构和行政措施加以落实,并用就业率这个刚性指标来考核各高校,要求将毕业生就业情况与高校学位点审批等涉及高校利害关系的决策以及对高校负责人的工作绩效考核联系起来。由于难以实现政府规定的就业率指标,一些高校只有违背良心、编造就业率数字。

在同期,《经济参考报》2006年8月21日刊登文章,分析堂堂高等学府为何不惜自毁形象捏造假数据?文中严厉指出,现有高校培养模式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教育部在审核新增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工作,包括审核新增学位授权点时,把就业率看作重要依据。可是实际上,学生就业不是学校自身可以完成的,于是重压之下,只好造假。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力市场系主任丁大建指出,高校招生仍然是计划模式,但就业却已经是市场化了。扩招后毕业生人数剧增,市场却不能有效配置和接纳那么多毕业生。还有分析人士指出,扩招后各校纷纷投入硬件设施建设,为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学校必须多招生才能维持“产出平衡”,言外之意是为了多招生、多收学费,间接诱发了虚假就业率的诞生。

南京大学孙江林教授在接受上述《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表示,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在许多学校都存在。当高校招生还处在“卖方市场”的位置,绝大多数专业都不愁招不满学生,而大规模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势必会让少数教师失去岗位。因此,所谓的就业率就只能“想办法”对付过去。有关专家指出,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高职学校,一旦列入全国统一招生计划,本校学生毛就业率就要上报到国家教育部,进入正式公布的学生就业率统计数据。不真实的就业率很可能误导国家对劳动力市场的判断和政策制定,后果非常严重。

对于这个问题的多方分析观点基本一致,而且大家也默认近些年毕业生的就业数字还会造假,看来这已经成为无法解决的难题了。

笔者无意对此分析评价。只是觉得,不管什么客观原因,都不能构成一个国家大学教育管理欺诈说谎的理由。前面篇章已经分析过,自中世纪以来,大学教育在世界范围内艰难地树起崇高的威望,代表着科学信仰的神圣地位,承担着引导青年向科学的未来进行探索的伟大使命!然而,中国的大学不断出现的学术欺诈、道德沦丧以及以捏造就业率虚假数据为代表的这种不诚实行为,让当代中国青年在接受多年教育之后,直接面对的竟是教育自己的母校出现道德自相矛盾的尴尬表演!这种活生生的心理弑母现实,对于刚开始适应社会、确定社会角色的青年来说,极大地刺激并伤害了他们对大学以及科学崇高的现实信仰,间接损害或者动摇了青年对于社会信仰的现实根基,加大了青年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或许会迫使他们从现实以外来寻求信仰,慰藉自己受伤的灵性。

第三节 网络促进就业

网络文化从开始萌芽的被冷淡、被防备,到2003年“非典”以后,表现出购物网站的亮点,没过几年突然又几乎成了青年就业的救命稻草,说明网络传播的威力远非我们想象的那般容易遏制,它已和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都紧紧联系在一起。

互联网可以为一切商业及公益交易提供平台,当然也就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就业机会。它不仅帮助青年扩大视野,适应现实社会,而且向青年打开了一扇通向虚拟无限空间的创造性就业道路。

一、不断延伸的就业渠道

网络就业为青年展开新的社会生活视野。根据《北京晚报》2009年5月17日以“就业出路何在?”为题对网络就业的分析,传统就业概念中找一家公司、单位的做法正在逐渐被打破,自主寻找网络中的就业创业机会,正在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务实选择。

谷歌(Google)、雅虎成就了世界上第一批网络搜索引擎工程师,网站的大量扩张使网络编辑员、数字视频(DV)策划制作师、网络课件设计师等新职业正式进入中国职业大典。“威客”的兴起也已经成为互联网就业中的一个重要事件。网店卖的是货品,“威客”卖的是知识和服务,在约定的时间完成雇主的赏金任务,相当于一个出色的“网络临时工”角色。此外,还有更多的新职业虽然还没来得及得到政府的认可,却已在互联网业内渐成气候并具备一定的市场凝聚力。例如网络写手、电子商务师、网站策划师、网络游戏设计师等。

晚报刊登的文章还介绍说,浙江省教育部门正在起草一份文件,拟将从事电子商务、但未参加其他形式就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认定为就业,这就意味着开网店也算是找到正经工作了。这份文件规定,学生拥有淘宝、有啊、拍拍等店铺,信用等级在三钻以上,并且经营网络店铺三个月以上,就可得到就业认定。这些学生将被列入“自主创业”范畴,并可获得毕业生报到证。这样的管理理念,虽然有一些夹生,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过去的传统,属于管理创新。

2009年2月10日,国内调查机构艾瑞咨询和淘宝网联合发布了《2008年度网购市场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的年交易额达到1200亿元,同比增长128.5%;与上年相比,增幅上升了近40个百分点。16岁至32岁用户占比高达83%,是绝对的主力消费人群,2008年中国网购注册用户达1.2亿,同比增长185%,显示了网络消费的无穷潜力。

市场趋势永远向年轻化垂青。青年对网购的向往,决定了网络就业的广度和深度,快速上升的销售势头,带来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这份报告说,2008年9月以来,淘宝网每个月新开店铺近20万家,和2008年上半年相比增幅在60%以上,网络创业热潮汹涌。网店解决了一部分人的生存问题,有11.5%的网店店主完全以网店为生,网店已经成为卖家生存或赚取更多收入的重要来源。仅在2008年,淘宝网就创造了57万个直接就业岗位,这相当于上海市去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数的总和。2008年淘宝创造的间接就业岗位超过了100万个,主要集中在物流、金融、营销等新兴的网购相关产业。

淘宝网创造的就业岗位年龄分布中,18岁至32岁的年轻人占比达72%。

据分析估计,今后几年内我国从事网络建设、应用和网络服务的新型网络人才需求将达到100万至135万人,而现有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还不足20万人。新型网络人才正面临着严重短缺的局面。

二、与现实对比的困惑

网络就业挑战了传统的就业观念。很多忠于现实利益的社会人士,始终无法接受把网络就业作为稳定职业的行为。因为网店的随意性太大,收入很不稳定,据说能够维持生活的网店店主只有三成左右,教育部门把网络就业当作现实就业比率的做法有拼凑“就业率”的嫌疑。

网络中盛传的“随意门”是一家人气网店。店主魏某和田某大学毕业后都找到了工作。但是几年后辞去工作,自由组合开起了网店。

网店里衣服每月平均卖出400到600件不等,净赚过万元。魏某认为,网络创业基本分两种,一种是纯粹为了赚钱,另一种是满足兴趣的同时再赚钱。尽管从网上赢得了第一桶金,也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求,但是父母仍然不同意他们一直这样做下去,有机会还是找个像样的国有企业工作。因为自己创办网店销售,没有任何企业福利,社会保险也完全要自己掏腰包去买,更别说住房公积金了。这一切和现实的企业或社会单位相比较,职业保障性差距实在太大了。

据《中国青年报》2008年11月6日报道,互联网调查公司正望咨询发布报告称,有42.7%的卖家月收入在800~1500元区间内,有30.5%的卖家在1500~2000元区间内。也就是说,近四分之三(73.2%)的就业人口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月收入能达到6000元的仅占1.3%。可见,自创网络店铺收益低是持续发展的头等困难,培养和鼓励网络就业发展路程会比较长。

根据青岛《半岛都市报》2009年8月25日报道,一位从山东科技大学毕业的青年,给一家网站做自由撰稿人,每个月能拿到3000多元的稿酬,但他觉得这不是一份正儿八经的工作,像是在干兼职,只能作为找到工作前的权宜之计。他自己一直频繁关注招聘信息,想找份现实的稳定工作。多数青年都表示,经过几年的大学教育,网络就业只能说是临时的办法,不想一直干下去。对于网络就业遭遇的尴尬,青岛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解涛表示,只要是通过自己合法劳动获得报酬的都算作就业,而网络就业是目前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新形式,属于灵活就业的一种。但网络就业由于突破了传统的就业模式,不少人都不认为这就是一种就业,其实无论什么工作只要觉得适合就可以去选择,对于自己的生活有现实意义就可以说是好工作。

归纳起来看,网络就业目前吸引力不大。原因是和现实社会体制下的单位福利和公益制度差别太大,青年以及家长很难接受。经过大学教育和自身努力,家庭和个人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在网络就业很难看到未来的成果,就业的心理安全感比较低。此外,网络就业的收入不稳定,就像临时打工者,有时候有收入,有时候空转,对于传统习惯性非常强的中国家庭来说,很难接受青年的创新就业形式。

同类推荐
  • 缺失的心理教育课

    缺失的心理教育课

    舒以编著的《缺失的心理教育课》这是一部关于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书,写给所有孩子的爸爸妈妈,以及相关的教育工作者。这也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又容易看懂的心理学读物,适合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人阅读和使用。《缺失的心理教育课》由认识孩子的心理防御机制、心理暗示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影响、当孩子的心理年龄小于生理年龄、自卑与自卑情结、儿时阴影与心结决定孩子的一生、情绪压抑与心理问题的层次等六大部分构成,讲述了目前少年儿童成长中存在的种种心理障碍,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 优秀中层要懂得的心理学法则

    优秀中层要懂得的心理学法则

    许多人都可能当上中层领导,但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层,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中层领导呢?本人的气场,沟通、控制情绪、管理员工的能力,以及团队建设是优秀中层要必须掌握的。想要把每项工作都做好,就应该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运用其中所包涵的智慧,加以实践。既要树立自己的权威,又要善于授权,并同时把责任下放,构建一支高效的团队。杨文忠所著的《优秀中层要懂得的心理学法则》从五个方面讲述了作为一名中层领导在处理不同问题时应该掌握的心理法则,通过阅读《优秀中层要懂得的心理学法则》,对提高中层领导的管理能力将大有帮助。
  • 性格决定人生全集

    性格决定人生全集

    本书不仅让读者认识到性格的重要性,而且阐释了如何发挥性格优势,摒弃性格弱点,从而创造辉煌的人生。
  • 人的自我理解

    人的自我理解

    本书作者秉承胡塞尔现象学传统,运用现象学的方法,从新的理论层面上,对人的自我理解问题进行独特的分析和阐述。通过分析“我”这一指称的独特词法,作者将自我置入一个多元、多中心的背景中,对自我意识,个体与主体间责任,以及跨文化的理解和交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是现象学中“自我”理论的重要发展。
  • 生活中的心理学

    生活中的心理学

    不管我们有什么样的性格,也不管我们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都是受到我们心理的支配。大到为人处世,小到衣食住行,都是我们心理作用的结果。但是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不同的人经受就有不同的效果,这是因为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心理造成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异,才有了人与人之间迥异的生活状态。在我们的周围:有积极向上的人,也有颓废堕落的人;有人的生活充满阳光和快乐,也有人生活在阴暗和痛苦中;有人的人生一帆风顺,有人的人生却一路坎坷……同处一个社会,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其中也许有很外在的原因,但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是——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心理,根本上来说正是这不同的心理,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热门推荐
  • 落叶飘零的秋天

    落叶飘零的秋天

    当干柴遇到烈火,是奋不顾身的燃烧,还是冒死一搏呢
  • 前夫错爱:悍妻要离婚

    前夫错爱:悍妻要离婚

    五年前的一场错爱,她浴火重生。五年后,她为了报复,毅然选择嫁入豪门,却差点丧命。尖酸刻薄破坏别人家庭的小姑,工于心计狠如蛇蝎的前未婚妻,怀了身孕隐居国外的小三,这个豪门还有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她还能不能让他负责到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传说的宝藏

    传说的宝藏

    游戏的世界里需要的是运气赌~~~是颠覆命运还是永不翻身运气只有一秒我也回去把握
  • 鬼界大佬的奋斗史

    鬼界大佬的奋斗史

    生死之间有大恐怖,孟廖为了复仇,穿越了死亡荒漠,经历了死亡,经历了磨砺,终于...
  • 鬼火时钟

    鬼火时钟

    有一个女孩,在被打乱的轮回之后,带着前世的记忆,与纯真的天性,来到了人间。围绕着她的故事,她的身边,又将出现怎样形形色色的人儿?而万丈红尘中,今生前世,爱恨情仇,她的心,又终将归属于谁?而她最终的梦,又去了什么地方??“我不知道我这辈子能有多久,又能记住你多久……但,只要我心里,还有你的影子,我就不会放弃……直到,你又站在我的面前……或者,我变得和你一样。”含着泪的女孩,独白到这里,又泛起了淡淡的笑意。
  • 寻之觅之

    寻之觅之

    这一切都要从玉山门派被屠门讲起……慕修尘:“前代因果,后世来还。”千司一:“寻儿好久,总归是阴阳相隔永世分离。”秦明曦:“总归寻到了如此真相,只恨命运如此。”秦思思:“我总于找到你了!”
  • 十转魂诀

    十转魂诀

    新书随便、请读者大大棒场。前世孤苦伶丁、这世只为保护爱我的人。
  • 米妮公主VS点点王子

    米妮公主VS点点王子

    谁都喜欢公主王子般的生活,现实中拥有的人极少,那就让我们在幻想里过一把瘾!女生谁不想作公主,那漂亮的王冠陶醉多少女人心;男生谁不愿为王子,那高高在上的感觉多少人能体会得到?我们虽只是平凡人,但愿有一段不平凡的人生,弥补不是公主王子的愿。本文题目改了数次,最终以公主王子命名,以纪念有趣的人生。米妮这个名字很好听,是主人公曾经用过的化名演变而来的,而且大家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很多女孩都叫过米妮的名字,它好听且容易让人记住;点点就是本文中主人的宠物,名字叫点点,是个女孩,却叫王子,哈哈,作了手术嘛,哈哈,有多大问题,要虚幻的国度,谁想做公主王子的谁就是公主王子,这点还值得怀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