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68900000029

第29章 地理大发现和重商主义(1)

一、国王和民族利益的兴起

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论述了上帝之城和世俗之城的归宿,神国必然战胜俗国。因此,他推论神国应该高于俗国,世俗政权必须服从神权。这个推论成为中世纪西欧社会政治权力结构的基本准则。

中世纪初期,盖拉西教皇发表了“两剑论”,对奥古斯丁的“两国论”作了补充和发展。他宣称,上帝将代表教权的剑和代表政权的剑分别授予教主和人主,要他们互相提携,互不僭越。直至11世纪,盖拉西的理论都被认为是教会的基本教义。按照这种教义,任何人都不能兼有宗教的和世俗的权力。

实际上,整个中世纪教会之剑和人主之剑经常发生碰撞,有时甚至火星遍地。不过总的来看,在9世纪以前,人主之剑的光芒更盛。而在9世纪以后,直到16世纪,教会之剑则居于统治地位。

在查理大帝统治时期(768—814),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会活动的控制最严格。国王亲自主持宗教会议,宗教会议的决议由国王的《通令》予以颁布。各地的主教和修道院院长按照所辖教区和修道院的规模,为法兰克王国的军队出人出钱。高级神职人员的任命和重要的宗教仪式规范,一律由国王决定。

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曼加冕,封他为法兰克皇帝。这个事件是国王的权力从强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从表面来看,国王变成了皇帝,世俗权力格外强大,但世俗权力从此打上了教会批准的印记。为了使这个印记更为深刻,大约在公元850年前后,教皇档案馆出示了被称为《君士坦丁的赠礼》的著名伪件。据这份“文件”称,由于教皇西尔维斯特的祷告,君士坦丁大帝才治愈了麻风病。为了表示感谢,他将帝国王冠及对罗马、意大利以及整个西欧的政权,赠送给教皇,教皇退还了王冠,但保留了统治权力。教皇引用这份“文件”,声称世俗君主只是以教皇代表身份为罗马教会行使职权。教会之剑隐隐地指向人主之剑。

查理曼大帝去世后,他的帝国迅速衰落,他的子孙既抵挡不住外族的进攻,又不能对教会给予更多的保护。苦难导致人们产生厌世思想,因而使禁欲主义的理想强劲复苏。公元910年,虔诚者威廉在德国东部的克吕尼建造了一座隐修院。克吕尼隐修院在处理它本身的事务和选择它的领袖时享有完全的自主;它只服从教皇,而不服从任何世俗权威。遍及西欧的“克吕尼运动”极大地推动了教皇权威的上升。

教会要求权力的愿望还有更深刻的经济根源。到10世纪前后,教会和教士就已经是大地主了。以当时不算很富的德国圣里奎尔修道院为例,这个修道院拥有2500处庄园,在市镇上还有2500幢房屋。要保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光有上帝的关怀是不够的,教会和教皇还必须掌握世俗权力。

1075年,教皇格雷戈里七世发布《教皇敕令》公开宣称:一切君主应亲吻教皇的脚,教皇有权废黜皇帝,罗马教会从未犯过错误,也永远不会犯错误。敕令揭开了罗马教会向世俗君主夺权的序幕。到了13世纪,教皇的权力达到了顶峰。在德国,教皇把皇帝的废立看做是自己的家务事。在法国,教皇迫使国王同他废黜的王后复婚。在英国,教皇宣布不服管教的英王失去王位,并对他进行讨伐。马克思精辟地指出,这时的基督教国家不是真正的国家,“是基督教对国家的否定”。

托马斯·阿奎那在他的《神学大全》中对教皇的权力作了理论的说明。他认为国家起源于人类同伴生活的自然需要,因此是由于人的理性的需要而自然产生的。当然,这种理性是由上帝赋予的。一个社会要长期存在,必须有某种治理规则和控制机构,这就是世俗国家。这样,理性的根源是上帝,国家的根源是理性,而教会是上帝的代表,于是教权高于俗权就是合理合法的。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从14世纪起开始瓦解。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教会本身的腐败。由于教会掌握了巨大的权力,一些神职人员就利用这些权力搜刮财富,他们酗酒、经商、放高利贷、污人妻女、霸人财富,甚至使女修道院也成为贵族、神职人员的妓院。正如黑格尔说:“由于人与神圣生活的联系是存在于尘世上的,神圣生活就被人的各种欲望搞得世俗化了。”2 其次,由于教会的横征暴敛,激起了社会各界的反抗。12世纪和13世纪的德国和意大利,新兴的市民阶级经常起来造反,14世纪以反对封建神权统治的农民起义在整个欧洲此起彼伏,极大地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再次,从14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教会分裂,使教会的力量大大衰弱。从1378年到1409年,在罗马和阿维农同时存在两个教皇,两人都自称正统。当时西欧任何地方神职出缺,两个教皇同时派人出任。并且,两个教皇都同时向西欧所有基督教国家征收赋税。德国、意大利等国支持罗马,而英国、法国等国则支持阿维农,形成基督教历史上“西方大分裂”。最后,中世纪晚期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沉重打击了原来依靠土地收入的教会的经济势力。市民阶级为了切身利益与封建君主联合,要求建立廉洁的教会,取消教会的苛捐杂税,而封建国家为拒绝纳贡和争夺神职任命权,也需要走向中央集权,抵消教会的各种干预。这些斗争进一步削弱了教会的权力。

封建国家争取权力的斗争在理论上首先表现为宗教异端。“意大利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但丁的时代(1265—1321)一个重大主题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罗马教皇争夺对北意大利的统治权。在这场争夺中,但丁坚定地站在世俗政权一边。他在《论世界帝国》一书中不顾教会的高压统治,大胆而详尽地驳斥了君主的权力来自教皇的种种论点。他指出人生在世,有其双重的目的:一是永生的幸福,它体现为能够看到上帝;一是尘世的幸福,它可以尘世的乐园为象征。达到第一个目标非人力所能及,只有通过神启来实现。达到第二个目标则靠人的理性、伦理去实现。“但是,人类的贪欲仍然会蒙蔽我们的双眼,人类就像脱缰之马,不得不用缰绳和嚼子勒住它,使它走上正道。”而人类的缰绳将由一对骑手来把握:国王和教皇。教皇用神启引导人类走向永生的幸福,国王则用哲理引导人类走向尘世的幸福。国王和教皇的权力来自同一源泉——上帝。而教皇仅仅看守着天国的大门,没有统治世俗帝国的权力。但丁的“双骑论”为政教平等、政教分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正因为如此,这本书立即被教廷列为禁书,直到1908年才开禁。

1324年,帕多瓦的马西利乌斯写了一本小册子《和平的保卫者》。这本书第一次用鲜明的笔调指出世俗权力的来源不是教会,而是“人民”。 马西利乌斯利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的有关论述,指出国家的起源来自许多家庭的联合,而促成这种联合的是由于每个家庭都不能自给自足,因此人们建立国家的目的不是神的意志,而是对美好世俗生活的渴望。为了满足这种渴望,人民,或者是由公民构成的整体,或者是这个整体中最为强势的部分选出立法者,而世俗的立法者应该具有不受制约不受控制做任何事情的权威。

1328年,被称为“最后一个经院哲学家”的威廉·奥康就提出教皇只有宗教上的权力,在世俗问题上应当服从世俗君主的观点。1376年,英国国王的神学顾问威克里夫(1328—1384)发表了《论世俗统治权》的演讲。他指出教会的唯一法律是《圣经》,教会的唯一首领是基督。一切职务,不论世俗的还是宗教的,都是上帝赐给的。教皇不一定是上帝的选民,如果他只知攫取世俗权力,热衷于征税发财,那他不仅不是上帝的选民,而且还是基督的敌人。威克里夫的观点传到了波希米西,引起了约翰·胡斯(1373—1415)的共鸣。这位布拉格大学的校长积极宣传威克里夫的观点,他要求取消教会的土地占有制,取消教士养尊处优的豪华生活,他生动地比喻:把狗群中的骨头夺掉,狗群就不会再咬;把教会的财产没收,教堂里就找不到神甫。5 这种说法在当时的西欧和中欧家喻户晓。

胡斯的观点使教会感到恐惧,1415年7月6日他被控异端遭处火刑。他的死成为15世纪欧洲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的导火线。1440年,著名的人文主义者罗伦佐·瓦拉(1405—1457)经过认真研究,揭穿了“君士坦丁的赠礼”是份伪造的文件,从而动摇了教会权力的最重要的神圣支柱。

1295年,法国国王菲利普四世为了应付德国与英格兰的战争,开始向神职人员征税,这件事引起了教会的不满。教皇卜尼法斯八世于1296年发布《教俗通谕》,规定凡不经教皇允许不得对教会财产征税。国王于是以禁止德国钱币出境作为报复,这对教皇的财政收入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在意大利银行家所施加的压力下,教皇不得不在1297年重新发布国王有权向本国神职人员征税的指令。1300年,教皇卜尼法斯为了维护教会的权威,再次谴责菲利普四世。1301年,菲利普四世下令逮捕法国大主教,以叛国罪加以审讯。教皇下令释放大主教,并传讯菲利普四世到罗马受审。对此,菲利普四世针锋相对,于1302年召开法国首次三级会议,会议支持国王与教皇对抗。教皇则发表著名的《一圣通谕》作为回答,并宣称,基督将两把剑都授予了教会,神圣之剑供教会使用,世俗之剑也供教会使用。教会的权力高于世俗权力,最高的神权即教皇的权威不容置疑和动摇。菲利普四世对此的反应就是派人用武力攻进教皇的寓所,将卜尼法斯凌辱并殴打一顿。一个月以后,教皇卜尼法斯死于气病交加。这个事件是西欧历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从此,在教会步步后退的背景下,民族国家的步履日益持重而坚定。

在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政治思想家也不甘寂寞,为自己的国家奔走呼号。法国的让·波丹(1530—1596)在他的代表作《国家论·六卷集》(1576)的序言中明确指出,我想以这本书来巩固因内乱而动摇的法国王权的基础,来实现有关国家的理想。波丹认为,国家是由家庭产生的,因而带有家庭的一些特点:第一,在家庭中,成员之间是不平等的,父权是最高的权利。在国家中,阶级之间、社会集团之间、君臣之间也是不平等的,君权高于一切。第二,家庭以私有财产为基础,而国家因私有财产而繁荣,不承认私有财产,国家就无法维持。第三,家庭有了家长的权威才可能安定和睦,国家也必须有无上的权威,即“主权”,“共同体所有的绝对且永久的权利”。这种权利只向上帝负责并受制于自然法则,它本身是永恒的,不因政府的更替而变更;它具有无限性,既不受法令的限制,也不受其他社会集团的约束,它本身就是法律的来源。

拥有主权的君主首要的特征性权力就是为全体臣民制定普适性的法律和专门适用于个别的特别法令。但是这还是不充分的,我们还必须加上“制定法律不必经过其他人的同意,不论这些其他人的地位是比制定者高,与之平等还是较之卑下”。

荷兰的格老秀斯(1583—1645)发展了波丹的理论,在《战争与和平法》(1625)这本著作中,他用自然法来解释国家的产生。他认为自然法就是正确理性的命令,而理性是人性本身的所有物,在某种意义上,理性独立于上帝。在他看来,国家的产生不是出于上帝的意志,而是出于人的理性,在人所独具的特性中有一种要求社交的强烈愿望,亦即要求过社会生活的愿望。 因而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上,每个人放弃他所享有的自然权利,把它交给少数人或某个人,使之管理社会之权,于是国家就产生了。

国家是一群自由的人为享受权利和谋求他们共同的利益而结合起来的一个完美的联合体。

这种以个人利益为基础,以法律为社会契约,以追逐世俗福利的国家形象与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论相去甚远了。

二、 海洋与贸易精神

15世纪和16世纪的欧洲,是国王的时代,朕即国家。城市经济的发展,庄园制度的衰落,十字军的东征,黑死病和连绵不绝的战争削弱了贵族的地位。宗教改革破坏了基督教会的团结,教皇对世俗领袖的封建统治权被废除,从而扶持了各国的民族主义。正如熊彼特所说:

这些事实说明了现代国家为什么从一开始就是“民族的”,就力图摆脱超国家的控制;说明了现代国家为什么坚持而且不得不坚持拥有绝对主权;……社会结构决定了这些新的主权国家是好战的。它们是偶然出现的。它们当中没有一个拥有自己所需要的一切,而是彼此拥有所需要的东西。而且它们很快就被新世界所包围,诱使它们竞相去征服和掠夺。

同类推荐
  • 可持续发展目标使用手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可持续发展目标使用手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是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可持续发展司为帮助各级政府(国家、地区政府和基层政府)更好地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而编写的手册,参考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相关经验,为各国更好地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指导性原则。
  • 国富论(超值金版)

    国富论(超值金版)

    一国国民每年消费的全部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包括本国的直接产物,或是用这类产物从外国购得的物品),都来源于国民的劳动。国民生活供给情况的好坏,取决于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与消费者人数的比例大小。这一比例对任何一国国民来说,都受制于两个因素:第一,本国国民运用劳动的熟练程度、技巧和判断力;第二,本国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的比例大小。不论该国的土壤、气候和面积状况如何,国民生活供给情况的好坏都由这两个因素来决定。
  • 经济学原来这么有趣

    经济学原来这么有趣

    这是一本介绍经济学大师及其思想精华的图书。它虚拟了18堂神秘课堂,邀请威廉?配第、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等18位经济学大师逐一走进课堂,讨论与现代社会密切相关的18个话题——土地、农业、自由、价值、需求、分工、危机、资本、复苏和调控等。在授课的过程中,听课人与大师们还有互动和交流。虽然,那些大师们是带着“任务”前来授课的,但他们可不是如此“听话”的嘉宾,还会时不时说些自己的趣闻、趣事,如果你喜欢听这些方面的故事,可千万别错过了。
  • 赢在执行全集

    赢在执行全集

    本书针对企业执行力不佳及效率不高的问题,以通俗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向读者传达高效执行的理念,以帮助读者尽快找到提升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 第一次开餐馆就赚钱:中小餐馆经营管理大全

    第一次开餐馆就赚钱:中小餐馆经营管理大全

    这是一本简单直观的餐馆创业教科书,详细介绍了开餐馆需要的各种准备工作,如何确定菜品的风味,餐馆内各处的设计建议,怎样培训员工能带给客人最好的消费体验……内容详实,每一条建议都是作者多年来的经验教训总结。让你练就一身真本领,打遍商场无敌手。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花朝跃农门

    花朝跃农门

    一朝穿越,发现自己居然嫁人了,娘家不要,婆家不喜。吃不饱穿不暖,被人欺被人嘲,身后还有不省心的小叔子小姑子一溜串。老二又馋又懒,老三一心想嫁个有钱公子哥,老四只顾着贪玩,好歹自己亲弟弟是个懂事的,但奈何是个病秧子,整天让人提心吊胆。花朝喜只觉得头大,不过好在咱有锦鲤运相助。于是挽起袖子,开荒种田,做美食开店。
  • 被霍少捧在心尖上

    被霍少捧在心尖上

    原本只想救个人,结果……享年23岁。重生前,某少对叶小姐的印象是这样的:你就是个只会对着镜子画脸的花瓶,我、绝对、不可能、娶你!重生后,某少对叶小姐的印象是这样的:她好像特、能、吃……【叶小姐能吃日常】两人出去吃饭,为了多陪她一会儿,某少刻着的放慢了吃饭的速度。可是他吃饱之后,发现叶小姐还在吃。他把一整壶的茶都快喝完了,叶小姐还在吃。他出去打了个电话回来,叶小姐还在吃。某少重新回到椅子上坐下来,看着面上依旧平静,看不出丝毫难色的叶小姐,陷入了沉思……
  • 长生归来做奶爸

    长生归来做奶爸

    五年前,楚天登临泰山观看日出,天降异象,被穿梭未来与过去的纪元之光卷走三魂七魄进入仙界。仙界三千年苦修,两千年征战,同宇宙万族交手,登临宇宙之巅,终于寻到纪元之光,元神返回地球。发现地球才过去五年,自己还多了一个宝贝女儿。这一世,快意恩仇,不负如来不负卿。
  • 冷少心尖宠:总裁别过来

    冷少心尖宠:总裁别过来

    谁说女追男隔层纱?我看这纱是纯棉加厚的吧?谁说高冷内心都是逗比?我看都是扯淡的吧?看呆萌小职员如何追到高冷总裁逆袭的!
  • 浩行记

    浩行记

    身世未解心已殇,洪荒江湖争锋芒。一切皆为名利故,浩然正气永流芳。修真世界,人人争仙,可仙是什么?成仙又为了什么?有人为了金钱,有人为了权力,有人为了无敌于天下,有人为了寿与天齐,可刘浩只是为了活着,为了解开自己的迷......
  • 烟雨十年

    烟雨十年

    爱情从来都不是你情或者我愿的事,爱你可以卑微到尘土,不爱也可以高傲如九天。
  • 大唐第一权臣

    大唐第一权臣

    贞观六年,天下初安。云昊靠着伪造身份,来到长安,成为玄都观中一道士,邂逅长乐公主。自此之后,长安再无安宁。他是道门高人,预言无所不准。他是文坛巨匠,诗词冠盖满京华!他是朝堂权贵,文武兼具,只手遮天。长安人只知他武功超绝,万国却惊惧他阎罗在世云一刀。他不属于这个时代。他却用手里的唐刀,劈开崭新的大唐时代。
  • 神探浩宇

    神探浩宇

    前有唐朝狄仁杰,宋有包拯包亲添,英国有夏洛克福尔摩斯,就连日本都是前有坂本龙马,后有柯南。但是华夏人民共和国及包青天自后就断了。因为本书主角的出现,华夏人民共和国我又了希望。
  • 神算皇妃

    神算皇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冷血杀手,一朝穿越,她成了天野王朝丞相四女,一个所谓的能掐会算的神女,却不知当两者身份重合时,她狂妄笑天。三观?那是什么,可以吃吗?别要她算卦,因为你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