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794400000002

第2章 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研究(1)

姬亚平

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

中共中央一直致力于推进我国的民主与法治建设进程,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行政决策程序中的公众参与日益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立法在各地频频出现,如,2006年6月27日通过的《广州市规章制定公众参与办法》和2008年4月9日通过的《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在我国广袤的大地上为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法制化竖起了标志性的旗帜。但是,与立法上的高度重视相反,某些地方政府仍然习惯于单方面决策,忽视公众意见,导致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例如,上海市民不满磁浮方案,厦门市民反对PX项目,郴州摩的司机抗议政府禁摩,均引发了集体“散步”。

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趋势,然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并未全面建立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制度,只是在一些单行法中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例如,《价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开展价格、成本调查,听取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再如,《妇女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妇女有权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公众参与立法滞后,参与行政决策的公众范围模糊,导致实践中行政机关单方面决定参与的主体,这些主体往往缺失代表性,参与的事项范围也是政府决定,往往是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情邀请公众参与,而重大事项公众不能参与,致使公众参与常常流于形式。尽管公众参与的热情日益高涨,但是囿于现有的参与方式较为单一,公众往往不知通过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除此之外,由于我国没有建立公众参与意见反馈机制,公众提出意见后不知道自己的意见是否被采纳,即使不被采纳也不知原因是什么。以上这些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必须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剖析我国当前行政决策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与理论基础,然后提出完善我国行政决策中公众参与的路径。

一、行政决策程序中公众参与的缘起与基础

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是指为了保证行政决策的民主、公正与科学,受行政决策影响的利害关系人或组织以及专家学者等多种社会角色通过法定的程序直接参与到行政决策过程中发表意见并施加影响的活动。公众参与机制的体系相当丰富,其内容不但包括了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主体、行政决策动议方式、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程序、行政决策反馈机制、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等,而且还包括了这些制度之间的互相作用的机理。

(一)行政决策程序中公众参与的缘起

1.代议制的缺陷促生公共决策程序中公众参与

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成果就是代议制的普遍建立,代议制政体曾被认为是最好的政体,但是,“西方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各种利益集团迅速发展,民主思想逐渐高涨,无论公民个人,还是各种利益集团都开始通过行使结社权、知情权来关注自身利益的维护,公民要求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各种非政府组织在从事经济社会发展事业中异军突起,发挥了政府和市场难以替代的巨大作用,填补了社会经济发展领域上的一些空白,诸如环境保护、消除贫困和落后地区的教育等”。政府不再是实施社会管理职能的唯一权力核心,公益性组织、会员性组织以及其他非营利性组织等第三部门与政府一起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责任。然而,在这一背景下,代议制民主的缺陷充分暴露出来:由于代议决策机关的代表是人民选举出来的,“人民选举了官吏议员以后,便不能再过问,也就是西方学者所谓:选举一结束,专制即开始。人民只有在投票的时候才是主权者,投票完毕又成为奴隶”。这就很可能出现代表不能忠实地履行自己职责的情况,或者说代议制民主是“多重少数人的统治”,如此一来,人民的利益完全有可能由于代表们的背弃而受到损害。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把目光投向公众参与,希望以公众的直接参与与代议制民主相结合,来弥补代议机关在反映民意方面的不彻底性。

在我国,由于长期维持着国家社会一体化结构,缺乏市民社会与公众参与的传统。新中国建立后,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标志的代议制民主的历程可谓“一波三折”。1949-1966年,新中国尝试初步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人民代表大会开始起步,“决策工作虽然没有像现在这样的严格正规的程序,公众参与是当时中国决策工作的最自然不过的事情。”1966-1976年,在“阶级斗争”一浪高过一浪的政治运动中,民主政治的进程受到严重挑战,人大制度的“骤然冷清直至几乎废弃”是这一时期决策的显着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正经历主体一体化到多元化的结构变迁,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恢复正常工作。“体制的驱动自然而然地导致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的二元化,从而更强有力地推进中国市民社会的成长壮大。”与此同时,社会分层的多元化促使行政权的行使社会化、多元化,当前,纷繁复杂的利益群体已经形成,不同的利益群体诉求表达空前旺盛,仅仅依靠人大制度同样不能充分反映民意。这直接推动了政府在决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2.行政法治的演变推动了行政决策程序中的公众参与

从洛克、霍布斯等先贤那里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即权力合法性的根基在于合意。而合意的程序机制在于民主,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国会便天然地具备了超越于司法和行政部门的合法性,国会制定的相关法律和规定也毫无疑问地成为整个国家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正是立足于这样一种观念,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以法律授权为依据,这也是传统的行政法治模式。这种模式被美国法学家斯图尔特教授称为“传送带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行政机关只要忠实地执行法律,就可以将立法中的正义传送到公民和社会当中。这也许是资本主义早期的现实,但是,到了20世纪初,特别是“罗斯福新政”时期,代议制民主的弊端日益凸显,立法机关制定的规则经常是含糊的、概括的或模棱两可的,一些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政策是由行政官员而非民选议会制定的,行政自由裁量权日趋扩大,并威胁到传送带模式的合法化功能。这迫使西方国家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们意识到,要使得代议政治健康运行,不仅要寻求权力与权力间的相互制约与平衡,还需要公民对国家权力运行过程的积极参与,以公民权利限制、监督和抵制国家权力的异化和变质,于是,斯图尔特提出了利益代表模式,即为利益受影响者提供一个表达见解、参与行政决定的程序,就是利益代表程序。现代行政法已经不再是保障私人自主权,代之以提供一个政治过程,利益代表模式就是要确保所有受到政策决定影响的利益在作出影响利益的决定过程中有恰当的代表参与决策过程,并具有公平的决定权,这是战后公民参与运动兴起的本质。以美国为代表的行政程序法与公民参与运动的兴起,突破了传统宪制背景下通过国家机关之间相互制衡来制约行政权的模式,使得公民直接参与行政过程,行政程序成为沟通公民热望和行政实践的架桥。

(二)行政决策程序中公众参与的基础

1.行政决策程序中公众参与的宪法基础

一般认为,宪政就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民主是宪政的基本内容。现代行政法伴随着民主与宪政而建构,行政法的发展也因宪法的演变而发展,行政法治本身虽然是由基于法治的理念、制度与实践构成的一个体系,但是如果没有宪政体制下的民主政治,宪法基础上的公民自由与行政法治便无以维系,所以,公众参与的兴起有其深刻的宪政背景。对行政法治和公众参与的理解和研究不能停留于行政法规范本身,而应以宪政为基础。

我国1982年《宪法》第2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公众参与是人民主权重要的实现形式和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得以实现的重要机制。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机制是宪法中的人民主权原则在行政法领域的必然延伸,彰显了人民作为主权享有者的地位。行政机关在作出与公民有利害关系的行政行为时,公民有权置身其中,对该行政行为的内容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十六大报告强调:“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再次予以强调:“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并明确指出:“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再次明确提出:“加强政府法制工作,提高政府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充分表明中央十分重视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进一步加大了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力度,把社会公平正义赋予了民主新意。可以肯定,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将成为今后中国民主法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进一步扩大作为公众政治参与重要一环的决策参与,亦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

2.公众参与的治理理论基础

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对治理作出了许多新的界定,其中,全球治理委员会的定义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和权威性。该委员会于1995年发表了一份题为“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的研究报告,在该报告中对“治理”作出了如下界定: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它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治理的目的是为了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

善治即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和管理活动。善治的基本要素是:1.合法性;2.透明性;3.责任性;4.法治;5.回应;6.有效。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善治表示国家与社会或者说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好合作,从全社会的范围看,善治离不开政府,但更离不开公民。善治有赖于公民自愿的合作和对权威的自觉认同,没有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合作,至多只有善政,而不会有善治。

治理和善治,作为一种民主政治与社会制度,日益成为许多发达国家为了更好地适应变化的环境而选择的一种新的政治形式。从发展趋势来看,治理与善治制度,以及作为其支持的价值观和知识,修正了主流政治学的统治理论,在全球范围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共识。

学者们之所以提出治理概念,主张用治理替代统治,是因为他们在社会资源的配置中既看到了市场的失效,又看到了国家的失效,治理可以弥补国家和市场在调控、协调过程中的某些不足。治理与统治不同,治理虽然需要权威,但这个权威并不一定是政府机关,而统治的权威必定是政府。统治的主体一定是公共机构,而治理的主体可以是公共机构,也可以是私人机构,还可以是公共机构和私人机构的合作。治理是政府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政府与非政府的合作、强制与自愿的合作。

实现治理与善治的核心路径,就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政府应认识到公权的公共性,公权是公民委托的权力,公民有权进行监督,要努力扩大公民参与公共事务和政治生活的范围,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程度。政府官员应认识到,权力不是私人物品,不可以随意乱用,真正从官本位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公民有平等参与政治的权利,要树立公民是权力主体的意识。公民的政治参与,既是一个实现民主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管理的过程。只有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公民才能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实现自己的利益。没有公民的积极参与,政府单方面很难有效地协调复杂的利益矛盾。让公民参与公共管理,既是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民主政治的最高表现。

同类推荐
  • 中国舆情报告(2013-2014)

    中国舆情报告(2013-2014)

    当前,社会发展矛盾与机遇并存,各种矛盾集中凸显。热点舆情事件如何推动公众诉求表达?“微能力”如何促进执政方式变革?特殊人群融入社会“难”在哪里……本书综合权威机构、专家、媒体的前沿观察和深度解析,并及时提供解决问题的典型案例,用老百姓关注的视角全方位解读当下热点问题。对于读者处理改革发展中的各类问题、提高执政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借鉴。
  • 科学决策的边界

    科学决策的边界

    转型期中国的决策者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诸如社会调节阀失控、利益诉求多元、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公共舆论渠道增加、决策主体公信力下降,等等。这些挑战给科学决策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科学决策的边界》以有限理性理论为基础,剖析了决策主体、决策过程在转型期的新变化,阐述了制度和结构、目标和注意力、组织心理和文化、信息、时间压力、外部环境几大因素造成的决策边界。通过理论关怀决策实践,向转型期中国决策者建言。
  • 权力潜规则

    权力潜规则

    《史记》是个文学宝库。既有小说式的铺述,又有散文式的抒怀;既有一气呵成的大篇,又有老健简明的短章;既有诡育种旖旎的隐喻,又有慷慨激昂的直陈。笔致婉丽,准天之极。《史记》是中国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上自炎黄,下至汉武,是中国文化的发韧期。司马迁选择了一两百个侧面勾其大概,勾勒得系次井然,条分缕析,淋漓跌宕,机势沛然。本书是对《史记》的解读以及对那段历史的思考。作者借用司马迁提供的史料(只取“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表达了对那段历史的个人理解。譬如对中国人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国民性的探寻,对中国早期历史形成之迹的揭示等等。
  • 廉政箴言900句

    廉政箴言900句

    本书以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文化为核心进行精选并加以注译和赏析。全书共分15篇章:信念篇、立德篇、修身篇、清廉篇、义理篇、正家篇、交友篇、守法篇、权力篇、为民篇、务实篇、民主篇等。
  • 和谐社会、公民社会与大众媒介

    和谐社会、公民社会与大众媒介

    在不同的政治经济脉络中,对理想社会模式的追求各有不同。无论是我国所致力建构的和谐社会,还是西方孜孜以求的公民社会,健康的大众媒介都是重要的基石。
热门推荐
  • 杀手太子妃

    杀手太子妃

    “我没有,”慕容轩一脸平静,“不怕你笑话,我没有女人。正妃、侧妃、侍妾,一个都没有。”听慕容轩这么说,苏蝶心皱了皱眉,“不会是殿下那方面不行吧?不然怎么如今都没有娶妃纳妾?”“苏姑娘要不要试试?”慕容轩奸笑,“看看我是不是因为那方面不行才没有娶妃纳妾。”慕容轩没有想到这个看上去天真无邪的姑娘能说出这样的话,苏蝶心更没有想到堂堂的太子爷会接上自己那样的话。
  • 媚君心祸国妖妃

    媚君心祸国妖妃

    一场宫廷政变,牵扯出他与她之间最隐秘的关系。一身惊世才能,让她瞬间成为众矢之的,原本以为他定会护她周全,可是,却发现一切都是他在使计中计。一纸诏书,揭开残忍真相,所谓柔情,不过是他利用她通往权利顶端一些手段罢了。“只要你求我,我就答应放了你!”他阴郁的双眸紧紧摄住她平淡如水的容颜。“不用,你想怎样随你。”她面上毫无丝毫改变,依旧语气沉稳,容颜恬静的回答道。“来人,将她送往军营,充作军妓!”天空暮然一道惊雷闪过,照亮了他一脸的阴郁,和她微微磕起的双眸。
  • 白将军又要开始撩人了

    白将军又要开始撩人了

    风水轮流转,我受过的罪你也别想逃。白玖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够重生,真是太棒了!现在就要开始玩游戏。希望你能够在我的游戏了活下去,比起一开始的拒绝疏远,我想患得患失更加有趣。“白将军,我想你了。”“别闹。”白玖宠溺的揉了揉某人柔顺的发。为情所伤可不代表不会再坠入爱河。白玖捏了捏面前人的脸,脸上是鲜有的发自内心的浅笑。
  • 捡个男神做老公

    捡个男神做老公

    酒醉后她在路边捡了个帅哥,热吻中帅哥答应和她结婚,木想到醒来后帅哥不见了……
  • 离开你的后十年

    离开你的后十年

    乔橡十年有期徒刑刑满出狱后,刺眼的阳光照在他身上,他看着苍白无力的手,突然意识到他似乎已经无路可走了。可当他回到那个印象中的家时,看到的是母亲卧病在床,父亲在工地上忍受着欺压,而那明明已经分了手的女朋友此刻竟在方寸间的小院子晾着衣服。到最后,他和她才发现,就算是再多的十年,不过也只是一个轮回,他和她终将回到最初相爱的起点。
  • 浴火妖凰

    浴火妖凰

    带着一世都市白领的记忆来到了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她以为她的到来是命中注定可以来改变这残忍而扭曲的社会所以七岁那年她选中了他相伴整整十年一起经历贫苦、挣扎、流离、战争、胜利、辉煌最后在青春岁月他们携手走上权利的最高峰指点江山、规划宏图相视而笑时他的温暖与明亮一如当初可在她为他产下女儿后最虚弱的时候却在他精心的设计下香消玉殒…那年她只有十八岁…她不甘心!她恨!她愿承受千载岁月的狱火灼魂,只要换颠覆她亲手打下的江山!即使再次相见早已相隔十八载形同陌路她亦被封印了前世种种天真如初…——郭小熙且看妖凰十八年后狱火重生,如何抽丝剥茧找回自己,演绎怎样的旧爱新欢与阴谋仇恨……
  • 盛世红妆之嫡妃风华

    盛世红妆之嫡妃风华

    她是将军之女,他是漓王世子。她初见他时便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自带冰封千里的气场;他初见她时足智多谋,坚毅果决,翩翩公子世无双。她再见他时腹黑冷情,仙人之姿自带桃花;他再见她时嬉笑怒骂坦然,女装红颜天下。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这些年的缱绻羡爱,终成了离去时的“战甲”,待我归来时,嫁你可好……...两年后,她身穿凤冠霞帔所及之地皆处处玉兰花开,他们携手并进,终是未负了时光……本文男强女强甜宠不虐,每天稳定更新,喜欢此类文的宝宝们欢迎入坑!欢迎收藏!===========================穆锦歌几次三番调戏于某后本想溜之大吉,奈何冰山世子虽有副谪仙面容却生了副黑色心肝,让她心甘情愿步入爱的陷阱,欲罢不能……罢,罢,罢………往后余生,你若种一株桃花我必还你一片桃林,来而不往非礼也……
  • 星君如月

    星君如月

    三千世界的相遇相知相爱,一轮轮春夏轮回。为救师兄,鱼笙前往三千世界收集碎片。碎片途中,已魂飞烟灭之人却时时出现在自己身边。当碎片集齐,一段封锁已久的记忆也随之解开。记忆解开的背后是一段精心计算的阴谋。究竟谁是镜中人,谁又在操纵全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幼年记事簿

    幼年记事簿

    一个写耽美文妈妈,一对Bl爸爸共同抚养了一个健康成长的小腐娃。小屁娃五岁时,被超级腹黑哥哥关入城堡,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斗争。总而言之,这是一个禁脔与抗禁脔的幸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