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713300000013

第13章 “旅行纪闻”的特色及其采写——《中国环境报》记者张可兴同《人民日报》记者王谨的对话(1)

张可兴(以下简称“张”):“旅行纪闻”这种形式,近几年在报纸和电视节目中运用较多。比如《人民日报》刊登的“民族地区纪行”、“侨乡纪行”,《人民日报》(海外版)关于长江和运河两岸等的系列报道,中央电视台的唐蕃古道专题报道,等等。我注意到,在采用旅行纪闻这种报道形式中,您的名字出现得较多,请问,您是否有意识地在运用这种形式?

王谨(以下简称“王”):是的。1986年我在雷州半岛走了三县一市,写了《来自雷州半岛的报告》系列篇;1987年我在青藏高原驱车2000公里,先后发表了《柴达木纪行》、《四千里路云和月》、《从拉萨到亚东》等系列篇;1988年夏,我在宁夏、新疆长途采访后,先后发表了《宁夏纪行》、《今日北疆——寻访丝绸之路北路》系列篇;1989年,我到西南云南、贵州两省采访,写了《从封闭到开放——来自云贵高原的报告》系列篇;1989年12月到泰国访问后,于1990年2月连续发表了《访泰纪闻》系列篇,等等。

张:看来您运用“旅行纪闻”这种形式已得心应手。您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形式,是不是要形成自己新闻写作的特色或风格?

王:得心应手还谈不上,倒是确实在追求个人的写作特色和风格。多年来,新闻稿件的形式单调、表现手段程式化,成为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原因之一,我们每个记者都应该为改变这种状况作出努力。如果成批记者都有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新闻这块阵地就会异彩纷呈,惹人喜爱。

我之所以较多采用这种体裁,是因为旅行纪闻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它比通讯、特写在形式上显得活泼、洒脱;在笔法上具有文学色彩,感染力强;在容量上不限于写一人一事,既可综合记述新人新事,又可包括历史变革、风土人情等;在时效上,尽管不如消息、通讯,但是所反映的事实仍是新鲜的;在作用上,以其时宜性与报道主题、报道重点相协调,达到引导舆论的作用。

张:您讲的这些我以为也就是“旅行纪闻”的主要特点。同时,我也注意到,您把“旅行纪闻”与通讯作了比较。在谈到“旅行纪闻”时,我称为形式而您称为体裁。据我所知,在新闻体裁分类中,“旅行纪闻”被分在通讯中,一般称为风貌通讯。您是否有意要把它从通讯中分开来。

王:新闻体裁分类,在我国新闻界目前尚未达成共识;即使今天统一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闻事业的实践,体裁还会发生变化。按绝大多数新闻讲义的分类办法,通讯这种体裁现在的“负担”似乎太重了,包括的内容太庞杂。把“旅行纪闻”留在通讯这种体裁中不是不可以,但按其特点来讲,我认为还是分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新闻体裁为好。

张:这是为什么?

王:可以从三方面理解。

首先从历史上看,“旅行纪闻”这种体裁并不是近年才兴起的。本世纪以来,国内外许多知名记者早就运用了。比如我国人民早就熟悉的美国著名记者斯诺,他写的《西行漫记》、《中国见闻录》,就很难说是通讯集,而是一种带有文学特色的纪闻式文体。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写的《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其中内容大都是先以“旅行纪闻”的形式在报纸上连载后,才汇编成书的。《中国的西北角》是最有“旅行纪闻”特色的。翻开书的篇目,第一篇为“成兰纪行”,第三篇为“祁连山的旅行”,第四篇为“祁连山北的旅行”;第二、第五篇尽管没有“纪行”字样,但文体仍是纪行体裁。这本书是作者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从1937年7月起,对我国西北地区旅行考察的见闻合集。这次旅行西达敦煌、北至包头,行程2000公里,历时10个月。四川、陕西、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广大地区,均留下了范长江的足迹。他在系列报道中对国民党统治地区政治上的黑暗、人民的疾苦,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危机,作了淋漓尽致的披露;同时,首次向全国人民公开报道了红军和二万五千里长征。这组“旅行纪闻”谈古论今,意趣横生,并涉及宗教、民族关系等广泛的领域。文中引人入胜的描述、入木三分的议论、广博充实的知识,都足以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

张:您谈到这里,我想起周恩来、瞿秋白也写过类似的作品。

王:是这样。周恩来在欧洲勤工俭学期间,从1920年11月到1924年8月,曾为天津《益世报》写了大量旅欧通信,其中不少就是以纪闻形式报道了国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瞿秋白在1920年10月至1921年10月,作为北京《晨报》的特约记者,赴十月革命后的苏俄考察,记录了“一路上的见闻经过、具体事实,以及内心的变迁起伏、思想理论”。这些文字在《晨报》发表后,又编辑成《新俄国游记》、《赤都心史》两部书出版。

张:您讲的历史原因,我认为很有说服力。第二方面的原因是什么?

王:其次是从社会需要看。“旅行纪闻”这种体裁被冷落了好多年,近几年又逐渐兴盛起来。这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新闻改革和受众需要都有关系。改革开放打开了人们的眼界,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作为受众,人们不再满足于知道自己所在地区的情况,还想了解更为广阔的外部世界,不满足于结果式的静态报道,更希望了解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动态;也不满足于小篇幅的微观信息,还希望多侧面接受更多更宏观的信息。“旅行纪闻”这种体裁,有机地把开放形势、信息传播、新闻改革结合起来,满足了受众正在变化的需求。从报纸这张新闻纸本身来讲,它的内容就是一个“大拼盘”,稿件有长有短,有消息、有通讯、有文艺作品、有理论文章,各种体裁互相匹配,互相补充,才能色、香、味俱全,令人爱看。把“旅行纪闻”这种体裁发展起来,定会给“拼盘”增加一点色彩和味道。

张:您讲的这一点,我感到很有说服力,您认为第三方面的原因是什么?

王:这方面可从“旅行纪闻”的特点看。“旅行纪闻”也常常叫做“××纪行”,或者“旅行纪事”等,它突出的特点是一个“行”字,无记者之行,也就无闻可言,无事可记。它是记者在行走前进中,通过自己眼、耳、鼻、身、脑的感受和思考,向受众传递信息;随着旅行的延伸,信息量在增加,印象在加深,认识在深化。“旅行纪闻”在写作方法上比较灵活,可以把旅途中各种见闻与社会变迁、历史沿革、地理风貌、风土人情、神话传说等糅合在一起综合记述。因此,它较之通讯这种体裁要灵活得多。

张:这一点很重要,只有把握特点,才能把文章写好。您认为怎样才能把“旅行纪闻”写好?

王:这个问题很大,咱们不妨把它分成三个方面讲:一是采访,二是写作,三是文字基本功。

张:请您先谈谈采访。

王:“旅行纪闻”,旅行是前提,纪闻是结果。纪闻写得如何,首先取决于采访。采访贯穿于旅行全过程,而且始于旅行之前。这个意思是说,在旅行采访之前,要做好知识储备和思想准备。

所谓知识储备,就是通过问、看、记,掌握同某次旅行有关的多方面知识。因为“旅行纪闻”不是旅行的见闻录,而是以旅行为经,以历史和地理为纬的综合记述。没有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显然不行。

所谓思想准备,就是要学习有关方针政策,明确本次旅行采访的目的、报道的主题;还要了解所去之处在此之前的报道情况,以掌握本次采访报道的“度”,既不要炒冷饭,也不要割断历史,力求报道出新意来。

张:您的这两点,说到底是个积累资料的问题。

王:对。资料要靠平时积累,资料越多,采访和写作越主动。《人民日报》老记者商恺从1956年就积累山西省雁北地区的资料,到1963年在雁北采访写稿时,那些资料帮了大忙。旅行采访中积累资料也很重要。在旅行中随时都会有观有感,要及时记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最好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善于做笔记,许多观感一晃而过或稍纵即逝,仅靠脑子记忆是很难记下的。

旅行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大多数景致都是一掠而过,因此要善于观察。我在《访泰纪闻》的“曼谷‘第一印象’”中,有这样一段话:“早就听说曼谷是一个国际都市,但从飞机上向下鸟瞰,这里宛如一座待兴的大集镇,难得看到高大的建筑。也许机场的位置偏郊区之故,映现在笔者视野里的城市显得那么普通。三角形的斜屋顶和悬垂的屋檐尽管富有泰国特色,但建筑物大都显得低矮,缺乏气势;在建筑群中,还间而看到一片片未利用的空地。”这段文字是当飞机降落时,我留意观察的结果。

张:科学家研究后证实,人所得到的信息90%以上来自双眼,可见观察是最重要的采访方法。

同类推荐
  • 夏莲居著述集

    夏莲居著述集

    夏莲居是现代著名学者,学问渊博。其著述以文言写成,本书为其著述第一次集中整理出版,汇集了目前能够搜集到的夏莲居著述的所有文献,包括夏莲居一生编辑整理的各种古籍作品,还有著述的各种诗文作品。其中有包括关于古琴、书画等古代艺术与文物研究的专著,有关于山东省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的各种纪念诗文等,以及研究先秦诸子、宋明理学、禅学历史等方面的诗文。此次请学术专家进行了校勘标点,有利于现代人阅读与研究。
  • 全脑超能分析力

    全脑超能分析力

    成功的学习,决不单纯是积累知识,而是在学习上突破,因为,知识积累只是量变,而方法突破可以带来质的飞跃。
  • 多维视野下的现代教育工程

    多维视野下的现代教育工程

    钱学森之问,使得教育的问题更加凸显。如何站在历史、人生和全球的高度,找准教育的核心问题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为当下一个热点问题。作者基于大量教育教学实践和案例,结合我国当下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措施和普遍认识,结合自身理工科学术背景,采用工程过程、方法,结合人从婴幼儿到成年的成长过程,提出了教育与教学的关系问题,教育工程设计的核心原则、主要目标、体系框架、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在教育工程中的作用,并对基础教育、大学教育和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建议。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中国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中国文学大家

    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徜徉汉语王国

    徜徉汉语王国

    《徜徉汉语王国》可以告诉读者许多语言文字方面的常识。《徜徉汉语王国》共分两部分:前半部分主要牵涉古今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的许多方面,牵涉文字、修辞、逻辑中的诸多问题;后半部分主要是与汉语特点息息相关的“信函”“赏析”“对联”等等。
热门推荐
  • 天黑请拉紧我的手

    天黑请拉紧我的手

    辛小蕾,林慕辰,陈梦雪,赵宇哲,康晓峰,杨正帆……一场友情与爱情的纠葛……我们的青春年华,弹指之间已经过去。逝去的青春岁月,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又失去了什么?梦想与现实,该何去何从……
  • 女尊国阅游之女王驾到

    女尊国阅游之女王驾到

    冷血女杀手一朝穿越成了女掌天下的只爱风月的傻君王。一场巨变将她的家庭分割,站出身卖命给别人。换来的是将死之命。看这个并不冷情的女王陛下如何找回遗失的柔情。因为各位夫君而改变的性情。
  • 易烊千玺之柠檬玻璃塔

    易烊千玺之柠檬玻璃塔

    我们因为柠檬玻璃塔而相知,最后也是它相遇By——易。鱼
  • 主职衣钵

    主职衣钵

    这是个城市玄幻世界,外卖小哥?导弹兵?会计员?这些职业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玄幻职业——忍者,战士,兽人,法老,精灵……而男主,继承了不一样的职业。
  • 我夺舍了大唐皇子

    我夺舍了大唐皇子

    李治穿越了,莫名其妙的成为了大唐九皇子。本来,这该是个混吃等死、游戏人间的愉快故事。可是,那些个能劈出风刃的异族战士是咋回事儿?感情这不是正常的历史画风啊喂!背着烧火棍的至尊宝,被紫霞仙子倒追,还来求我为他主持公道?幸好,我被选为了万界聊天群的第一批群员。放着她来的祝无双,乐于助人的谷之岚,自大骄傲的钢铁侠,傲娇毒舌的五更琉璃……嗯,还有那个喜欢问小姐姐爱不爱吃青椒的小朋友!大人说话,小孩子别捣乱好不好?!
  • EXO星光挚爱

    EXO星光挚爱

    “防火,防盗,防损友”可怜的宋挽佳永远意识不到这句话的重要性,所以就被悲剧的抛弃在了中国。可是因为这样也让他们平凡的人生不平凡起来。片段:沉醉在帅哥面容的陈落柒一下子被这魔音震醒,听着离自己越来越近的脚步声,感到后背一凉,瞧见前方的门大打开,再回想某帅哥的话,然后……就一把拉住帅哥和行李往里冲,可是陈落柒太心急,再加上某帅哥和某行李太大,门太小,一进去就被绊倒,而陈落柒则彪悍的“骑”在某男身上,造成了女上男下的视觉效果。
  • 匡扶大汉

    匡扶大汉

    东汉末年,群雄争......不!有我匡扶大汉,谁也别来捣乱!
  • 我的二次元骰子

    我的二次元骰子

    廖秋月是一名身材贫瘠,成绩普通的初中女生,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份收入中等干活不累的工作,某天醒来,她发现自己眼前多了个奇怪的骰子。世界二次元程度+10是什么鬼?富可敌国的家庭?这个可以有!谁家的富家千金业务时间会去考特种兵啊!你们变成女孩子都是骰子的错!喂喂喂!随机挑选一个好友变成病娇也太可怕了吧!
  • 扮猪吃老虎:王爷,请滚开!

    扮猪吃老虎:王爷,请滚开!

    主角:司玦沐伽萱配角:沐伽铖以及沐家老小百里越作为沐府庶出的女儿,难道就应该受人欺负不卑不亢?贱人?一个个给前世的我偿命!亲人?呵呵,对不起!我只认识一个哥哥!婚约?素未谋面为什么要嫁?解除!什么!?竟然还有一个扮猪吃老虎的人!?还要不要脸了!?要是不想活命,就来撩。
  • 夏晚之星辰的相识虐恋

    夏晚之星辰的相识虐恋

    她是个可爱的小女生,但家庭富裕,容貌绝代,有无数人都羡慕嫉妒她!她身上发生了残忍的故事,父母的无故身亡,年仅十五岁的她支撑着家,她带着年幼的妹妹,把父亲的财产变得强大,她原来可爱的性格变成了冰冷。因为她不能对外人她自己的另一面。为了妹妹她什么都可以做,她蓝星陌不是那么好欺负的。她对男人不屑,可她却爱上了他。他是个富有家庭的少爷,风度翩翩的花花公子,只到遇见了她,他变得只为她专一,她受到什么伤害他恨不得那人是他,却想不到自己既然误会了她,只到她离他而去,他才后悔,他发誓他上官云辰一定要找到她。她是否会原谅他?他俩会不会有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