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名常琳,有两篇杂文荣获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金奖,并有多篇杂文入选多种杂文年度选本。首创“成语重组”系列杂文,颇受好评。不早不晚生于20世纪50年代,不迁不徙长在长白余脉。不吐不快操练杂文廿载,不稂不莠情寄漫道成败。不声不响偶有证书飞来,不枣不梨无集可摆柜台。不卑不亢唯喜笑口常开,不蔓不枝尤盼笔下生彩。不稼不穑理当三叩九拜,不愧不怍保妨嫁衣常裁。不饭不茶终非人间常态,不忮不求但愿百无挂碍。
成语重组
1.助人为祸
看见一位老人摔倒在地,扶,还是不扶?先前只是一个道德问题,现在一不留神就会变成一个法律问题。前车可鉴,“恶例”在先:2006年11月20日上午,南京徐老太在公交站摔倒,小伙彭宇好心将徐老太扶起,却被徐老太及家人指认是他撞倒的。尽管有目击者证明事实并非如此,鼓楼区法院还是以“你不误伤她,就不会送她上医院”为由,判决彭宇赔偿徐老太4.5万元。网民对此评价道:“做好人,苦不苦,扶个老太四万五;做好事,累不累,助人为乐是犯罪”,“你走我走大家走,看人跌倒,忧患意思心中有;你让我让大家让,不扶老太,生活才能有保障。”
2008年8月21日,郑州大学生李凯强骑电动自行车被一辆自行车撞上后轮,一位老太太坐在地上。李凯强立刻扶起老太太,老太太却抓住小李称他撞伤了自己的腰。区法院因无法查证李凯强是好心扶人还是骑车撞人,“按照公平原则”,判决小李赔偿老太太9.7万元。消息传出,立刻有网友将MSN签名改成:“以后兜里不揣个十万八万的,还真不敢做好事。”
南京“徐老太案”流毒甚广,数十年来苦心教育和大力宣传,几乎被这一判决抵消殆尽。社会学专家认为,中国百姓很聪明,不用啃书本,不用看制度,只从生活实践中学习经验,吸取教训,就知道遇事该怎么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李凯强表示再遇到此类事会走开不再理睬。更有老人摔倒,众人多袖手旁观,不敢施以援手,时见报道。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推翻“恶例”,树立“良例”,公众才会对社会良知重拾信心,不妨翘首以待。
2.杞人忧钴
河南杞县不愧为成语之乡,两千年前就因贡献出成语“杞人忧天”而闻名天下。两千年后,“杞人忧钴”事件,使杞县再次名声远扬。《南方都市报》岁末特刊《忘不了》,盘点2009年中国网络语文,“杞人忧钴”获得提名。提名理由为:“就是杞人忧天的杞国、而今的杞县,两三千年后,杞人再次担忧。从忧天到忧钴,杞人并非自古以来就喜欢庸人自扰。无论是忧天,还是忧钴,都是人们在信息缺乏抑或不对称的情况下所做出的本能反应。”
传统成语中有一类是借助一段故事,阐明一个哲理。“杞人忧钴”则是人们根据一起事故,重组成一则成语。2009年6月7日,杞县利民辐照厂发生钴60卡源事件。本来生产过程中,发生故障不足怪,怪的是过了一个多月,社会上、网络里传言汹涌澎湃,恐慌情绪早已蔓延开来,当地政府却封锁消息,迟迟未作表态。直到7月17日上午,“杞县发生核泄漏”“杞县核泄漏造成多人死亡”等谣言“井喷”,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广泛流传。当天下午,一些群众携家带口从多个方向逃离家乡,前往附近县市“避难”。当晚9时,开封市政府再次举行新闻发布会,环保部专家通报称未发生辐射源泄漏,百姓遂陆陆续续重返家园。央视新闻栏目有《第一时间》,杞县政府一度不通报情况,不接受采访,不允许报道,使公众了解真相错过了“第一时间”,导致一起寻常事故演变成公共事件。“豫人忧艾”“沪人忧磁”,情形与此相类。真相与谣言赛跑,就看谁后谁先:真相在前,官民心安;谣言抢先,头焦额烂。一旦真相缺位,谣言必然占位,政府纵使全力应对,扭转局面,公信力这笔账,还是怎么算怎么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