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298600000011

第11章 我国气象信息(1)

(第一节)我国古代气象科学

我国气象科学源远流长。早在殷代甲骨文中就已发现有风、云、虹、雨、雪、霜、霞、龙卷、雷暴等气象记载。《尚书·尧典》中有“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夜中星虚;以正仲秋;日短星昂,以正仲冬”,说明观测鸟、火、虚、昂四星,以检定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的节气。可见当时观测星辰主要是为了制定历法,分清节气,了解气候,便于安排农事等生产活动。这就很自然地寓天文和气象于一体。

我国历代都设有专门的机构观测天文和气象,远在史前传说时期,天气机构多由世袭专业人员如羲和、重黎等充任。自周至清代,多设有天象行政机构和业务部门,前者称为局(太史局)或监(太史监、司天监、钦天监);后者则称为台,从周至唐称为“灵台”,唐至元称为“司天台”,明清则称为观象台,清末至民国称为测候所。

因历代都严禁私习天象,自隋代以后,观象机构都重视天象技术人员,如元代规定颁历之政归太史院,而学校之设隶司天台,有提学、教授、学正等官,有天文生75人。明代对司业者分天文、漏刻、回回历等四科。自五官正以下至天文生、阴阳生,各分科肄业。清代有助教厅助教1人,教习2人,分教算学(历算、天文等)诸生。另外,对学习西洋历法也颇重视。古代气象科学本身的形成和发展足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找:

一、大气物理认识史

大气物理是研究大气中风、云、雨、雪、雷、电、露和霜等大气现象及其生消机理的学科。

大气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六论》篇;而气象一词最早见于魏晋及南北朝,但与今天的气象相去甚远。只是到了近代,日本人将西洋的Meteorology译为气象,后又传入我国。这样,“气象”和“气象学”就成为中日通用的科学术语。

云、雨、风、雷、虹、电、雹、霾、雾、霖、霁、蒙、启、晴、阴、晕、晦、飑等大气现象,最早见于殷代卜辞中。再如,《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这样的说法。《史记·天官书》中提到阵云、杼云、轴云、兑杓云等。

二、天气和气候认识史

早在殷代卜辞中已有大量卜问未来天气的甲骨文,有卜问短期天气的,又有卜问10天或10天以上长期天气的。《诗经》中有“如彼雨雪,先集维霰”;《焦氏易林》中有“蚁封穴户,大雨将至”;后魏《齐民要术》中有“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等预报天气的经验。

在气候方面,《逸周书·时训解》最早将一年分为七十二候,以五天为一候;北魏《正光历》首次将七十二候载入历书;《淮南子·天文训》中,正式确定二十四节气名称。据吕才《阴阳书》,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已提到“冬九九”说“从冬至次日数起至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

三、应用气象认识史

众多古籍中,对气象与国家管理、气象与农业、气象与蚕桑、气象与医疗卫生、气象与军事、气象与工程器制、气象与制盐以及气象与交通贸易等分别有精辟论述,其中特别以《齐民要术》《本草纲目》及《天工开物》最为著名。

我国是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不少防止气象灾害、利用气象资源的经验。在对气象的认识上,也有许多贡献。

在有文字历史记载以前,通过考古我们发现,我国的先民们已知道防御气象灾害和利用气象资源,他们已知道进洞穴里避风雨,披着兽皮防寒,利用火来照明、取暖、烤肉。他们已能够根据气候特点来种植作物、养蚕、织衣、烧制陶器。

夏朝时候,我国东部民族还画出了正南-正北的线,现在还保留在江苏海州锦屏山的将军崖上。那时人们已能利用天象、物候进行农事活动。

商代时人们很重视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当时已用文字表述风、云、虹、雨、雪、雷等天气现象,还利用占卜来预求天气信息,以便安排未来活动。

西周时代人们能用土圭定方位,知道不论“雨、暘、燠、寒、风”五类气象状况是否反常,古代殷墟甲骨文气候资料(张德二摄)都与农牧业生产有密切关系。《诗经》记有一年各月的农事活动,有些篇章还记载了当时流行的一些天气谚语,如“习习谷风,维风及雨”等。《周礼》载有观测天文、气象的职能单位名称(如冯相、保章、胝浸)及其编制、分工和观测场所(灵台、清台、观台),还能分辨十种大气光学现象。周初完成的《夏小正》一篇,介绍了一年中各月的物候,是我国最早的物候学专著。

春秋时代的《春秋》一书开始把天气反常列为史事记载的重要内容之一。秦国人医和已将六种天气(阴、阳、风、雨、晦、明)的反常作为病的外部原因看待,似乎是医疗气象的先驱。曾参(公元前505~前435年)用阴阳学说解释风、雷、电、雾、雨、露、霰等天气现象的成因。管仲(?~公元前645年)不仅认识到植物生长种类与地势及地下水深浅的关系,还提出了齐国三十节气的划分。《孙子兵法》把天时作为军事胜负的五个重要因素之一,可以说是军事气象的源头。

战国时由于战争不断,军事气象学有所发展。吴起(?~前381年)主张打仗要重视风向,还谈到火攻、水攻和马厩小气候。庄周(公元前369~前286年)指出风是空气的流动的概念,并提到日光和风可使水面悄悄蒸发。《考工记》和《墨子》两书分别谈到了大气声学设备,如钟、磬和地听等。《礼记月令》提出了按季节施行政令的办法。《黄帝内经·素问》系统地讲述了许多以气候条件为依据的诊断、治病、养生、防病原则以及疾病形成的气象原因,其中涉及到一些气象病因的人体病理学问题。

秦代是我国大一统时期,已有了各地向中央政府上报告雨情的法律。吕不韦请人著的《吕氏春秋》已暗示出在天空云与地面水之间有水分循环。此书还介绍了山云、水云、旱云、面云的特点;书中有的篇章,可以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业气象学文献。

汉代的刘安在《淮南子·天文训》中首次列有二十四节气名,与现在的名称相同。韩婴的《韩诗外传》最早提到雪花六角形状。汉代已存在三种测定风向的仪器,并有测温计,还暗示了影响乐器发声的大气湿度与天气变化有关。此外,汉代还有承露盘等凝露器的发明,董仲舒(公元前180~前l15年)在《雨雹对》一文中提到了风在云滴碰并中造成雨滴大小疏密的作用,后汉应劭还提出了梅雨、信风等名称。蔡邕(132~192年)《月令章句》中对虹的形成有较好的认识。王充(37~97年)认为雷电的形成与季节有关。雷声与水泼在冶铁炉的火上发出的声音相似,这一切表明汉代时一些气象知识有了很大发展。

晋代的张华在《博物志》中还提到利用圆冰把光线聚集到焦点来点火,该书还提及高空风影响地面风的过程,认为云间与地面风向相逆时,地面风向将有趋于适应云向的变化。

南北朝时期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一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农业气象著作。书中提出了熏烟防霜及积雪杀虫保墒的办法,还介绍了蚕室小气候。公元520年开始,北魏把七十二候列入历书(《正光历》)。南朝刘宋时,沈怀远在《南越志》中有对台风的描述。当时称台风为“飓风”。

隋代杜台卿的《玉烛宝典》,为月令性的书,按月摘录隋以前备书所载节气、政令、农事、风土、典故等,保存了不少农业气象轶文。

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602~670年)的《乙巳占》,载有相风木乌的构造、安置及用法。《乙巳占》还按风力大小,将风分为八级。黄子发《相雨书》是最早收集天气经验的专书。唐医学家王冰,在整理注释《黄帝内经·素问》时(762年),曾对国内气候进行过区域划分,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气温水平梯度概念的人。玄奘(600~664年)的《大唐西域记》,不仅记载了沿途各国的气候特点,还对印度的季节有较细的记述。白居易(772~846年)到庐山,发现山中春天到来较迟,写出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著名诗句。马初写的《平龙认》一书通过实验,首次发现了氧气,书中把氧气叫“阴气”。

北宋最著名的科学家沈括(1031~1095年)对气象学有不少创见,其所著《梦溪笔谈》,涉及气象及节气、历法的内容有25则(如蛾眉宝光、闪电、雷斧、虹、登州海市、羊角旋风、竹化石、瓦霜作画、雹之形状、行舟之法,垂直气候带、天气预报等)。宋初在广州怀圣寺光塔上曾建一金鸡风信器。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虹桥桥堍处绘有四个相风鹤杆,为水陆交通者分辨风向提供方便。北宋蒋之奇(1031~l104年)担任江淮发运职务时,曾在公署前树立相风旗,派专人观测,并令漕船上的人在航运时也逐日记录风情,以便对照。这说明当时的内河航运为了充分利用顺风和减少逆风阻力,已设置有不少简单的风信器。宋代的对外贸易兴盛,船帆的装置已较复杂,顺风、侧风均能控帆航行,谓之“三面风”。范成大(l126~l193年)写的《游峨眉山记》,对上山下山,气温由暖转寒然后又由寒转暖的情况,描写得淋漓尽致,他还指出山上气压低煮米难熟的现象。对峨嵋宝光的出现、消失过程,也描写得十分细致。朱熹(l130~l193年)也比当时一般人对气象现象的认识深刻些,他根据自己的亲身观测而提出看法,例如曾谈到雨的形成、虹是日照雨而成、高山无露以及雷犹如今之爆仗等问题。秦九韶《数书九章》列有四道测雨雪的算题,说明如何由不同形状的承雨雪器皿中所积雨雪,求算平地雨雪的深度。

元代和明代十分重视农业。元朝时司农司官编的《农桑辑要》、王帧的《农书》和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等书中,均包含丰富实用的农业气象学内容。

晏娄元的《田家五行》既是记载元末明初太湖流域农业气象谚语的专辑,又是现存的古代收集最丰富的天气和节气农谚集,影响深远。明代航海业发达,郑和曾奉命七次率大船队出洋,取得许多成就。其随行的译员写有好几本书,记述航途各地的风土气候。张燮的《东西洋考》记录了航海天气谚语,有利于航海时预估风雨,保障安全。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有《占候》一章,对天气经验作了很好整理。明末因沿海有倭寇,东北战乱频繁,内地又有农民起义,故军事气象学有所发展。何良臣《阵纪》中指出,调练军队时,要有全天候的准备,这样才能提高战斗力。他主张军中应配备懂气象的人才,并重视车战、海战、火战时的气象条件,还考虑在有风雨雪雾时应如何作战。茅元仪的《武备志》汇集了当时尚存的许多军事气象文献及江湖上流行的气象歌诀,其中《占度载》中所录尤多,如《风雨赋》等,还录有各种称为《白猿经》的古云图,目的在于观云测天。其中有些云图又比唐代《占云气书》更近写实。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载有不少工农商业所需的应用气象内容,如舟车、制盐等,有的还附有图示。16世纪周履靖著《群物奇制》一书,其罗列的一些日常经验常识中,也有些涉及气象知识的应用事例。如石灰可以藏铁等。

明末意大利传教士王丰肃(1566~1640年),化名高一志,他在山西曾与韩云合作,译述了《空际格致》一书,介绍西方“地、水、气、火”四元行学说,并以此反对我国的五行学说。但该书在“气属物象”、“火属物象”及“水属物象”中,分别介绍了许多欧洲传统的气象知识,如空际异色、虹霓、围光、多日之象、风云雨雪雾雹霜露、双火单火等,全书约二万五千字,写得条理井然,有定义、有例子、有说理。由于书中大部分讲的是气象现象及其特征和形成原理,应将它看作是最早介绍西方气象知识的专著。熊明遇为明万历二十九年进士,他在《格致草》中曾依西洋科学原理,辨析自然界变化与历史上所载灾异及风、云、雷、雨诸气象现象之所由。他设计的《日火下降、暘气上升图》,仅用一张图就系统地说明对流天气的形成,很有创见。明谈迁(1593~1657年)的《枣林杂俎》介绍了晒盐方法。

同类推荐
  • 站在巨人肩上-从汤姆生谈粒子物理学

    站在巨人肩上-从汤姆生谈粒子物理学

    本套《站在巨人肩上》丛书,共30本,每本以学科发展状况为主脉,穿插为此学科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些杰出科学家的动人事迹,旨在从文化角度阐述科学,突出其中的科学内核和人文理念,增强读者科学素养。
  • 系统相对论

    系统相对论

    这本《系统相对论》以物质量子化假设为前提,提出了系统相对论的一元二态物质观,是对物质原理的一种全新的探索。对于当前各物理理论分支间存在的深刻矛盾,作者从系统相对论的视角进行了探讨,并尝试将各物理分支纳入到了系统相对论的理论框架内。
  • 碧波使者:航海设备与舰只

    碧波使者:航海设备与舰只

    蔚蓝色的海洋,烟波浩渺,奔腾不息,掩藏着多少新奇和奥秘。自古以来,人们迷恋于她那碧波粼粼、鸥鸟盘旋的清丽;钟情于她那风柔水凉、海阔天高的豪爽;陶醉于她那棹声帆影、渔歌互答的神韵;感慨于她那惊涛裂岸、大浪淘沙的气势。面对着这浩瀚莫测、变幻万千的大海,作家妙笔生花,写出千古绝唱;诗人神游八极,为海洋插上幻想的翅膀。万顷波涛尽入画,千里帆影逐畅想。
  • 秘境追踪

    秘境追踪

    读王志艳编著的《秘境追踪》,您将目睹传说中外星人创造的奇迹,也将看到人类对自身起源探寻的困惑;您不仅可以领略到大千世界中蕴藏的美妙与诡异,而且还会在思考之余,从心底升起探求世界真谛的渴望。
  • 求知文库-太阳与照明秋色平分

    求知文库-太阳与照明秋色平分

    清晨,当你站在茫茫大海的岸边或登上五岳之首的泰山,眺望东方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时,一种蓬勃向上的激情会从心底油然而生。人们热爱太阳,崇拜太阳,赞美太阳,把太阳看做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征。
热门推荐
  • 女二的女主路

    女二的女主路

    谁说女二都是绿茶?也有江柠这种人的好不好!我虽然喜欢他,(喜欢一个人是我的权利!)但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让小爷我做女配?做梦吧!小爷我才不会为了一个男人不择手段!我都喜欢他七年了!既然他还是不喜欢我,ok!那我就换人!我江小爷,是绝对女主命!-来自江柠的小声bb
  • 复仇女神:总裁的假面娇妻

    复仇女神:总裁的假面娇妻

    蓄谋三年,一朝成婚,她以为甜蜜生活即将开始,哪知道:新婚回门,他家长辈刻意刁难,男人冷眼旁观:“你自求多福!”这就算了,工作也管她?强行被抓到厉氏当总裁贴身助理,被要求将厚厚一沓他的日常习惯一字不落背诵出来。传说中的甜蜜温馨婚姻生活呢?离婚,这婚必须得离!
  • 恐惧的梦

    恐惧的梦

    现实与梦境相叠。可谁在梦中,谁在现实。一切真相需要人去发现,才能重见天日。
  • 耳书鲊话

    耳书鲊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九星魂帝

    九星魂帝

    九霄大陆,无尽星海,诸天神魔,我发起疯来,自己都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双剑雪

    双剑雪

    你年纪还小,自然以为死是遥不可及的事。再过上二三十年,等你发现年岁不居、时节如流,或是等你百病缠身、寿限将至……我再和你重提此事,你会哭着求我,用你所有的一切,换我手里的剑。
  • 在不能用魔法的异世界

    在不能用魔法的异世界

    我死了,还失了忆,所幸还没失智。可我刚一醒来就被神给丢到了异世界,说什么要我要去寻找被污染的世界碎片。然后在我还完全没搞清楚状况的时候,我就到了异世界的魔法学院中就读,但最尼玛开玩笑的是——老!子!——完全用不了魔法啊!!!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国家特级特工3号醒来发现自己居然穿越到了一个七岁的叫风飞雪的古代女子的身上。亲娘已死,亲弟差点被杀,怒从心起,开始了“保弟”之路。虽然被人当作疯子!可咱自有皇子送上门来,做个王妃,看谁整死谁!
  • 强撩帝少入坑

    强撩帝少入坑

    这是一个可伸可缩,可Q可A的张扬戏精女主强撩+哄骗高冷帝少入坑,谁知帝少却被撩丢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