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202900000020

第20章 谈“完人”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清末之谴责小说》一文中,说到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广东籍作家吴趼人,当年在上海办报时:“又尝应商人之托,以三百金为撰《还我魂灵记》颂其药,一时颇被訾议,而文亦不传。”

在先生文中,看起来只不过记述其事,但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存焉!我们知道鲁迅先生是光明正大、疾恶如仇的精神象征,但他的求全责备,只是他的做人准则。其实,放在当代作家眼里,可以说屁事一桩,不会在意的,说不定嫌他开价太低,便宜了商人,让人家抓了大头呢?

如今堂而皇之地见诸报刊的“广告文学”或“收费文学”,哪一篇不得万把元的进账早先,编辑和作家,还有“逼良为娼”的感慨,后来,钱不扎手,便乐不得地干,大有越干越欢之势,凡报刊上登出来的吹捧名不见经传的厂长经理们的文章,十之八九是付费的,其中包括介绍人的回扣。这类在文坛上司空见惯的行为,早已见怪不怪了。吴趼人算什么,小儿科一桩;鲁迅先生太古典主义,一点也不通脱,时下大手笔的老板,掏钱雇两个作家写他,和找两位小姐陪他,那是差不多的意思。

所以,近年来,为某企业写一篇报告文学,报酬为一辆轿车;为某老板写一部长篇小说,赏金是一幢房子;为某名流写一本文学传记,采五五拆账分红;为海外巨子写什么白手起家记,那所得几乎是一笔不小的横财,诸如此类的写作,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是初级阶段题内之意,吴趼人的三百大洋,只有甘拜下风。说到底,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有什么关系呢马不吃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财不富,只要有钱可赚就行了。但这些人不如吴趼人坦真,明明拿钱,还要撇清,本是图利,更想求名,鱼和熊掌都想要,而且都得到,就比受到訾议的吴趼人高明得多。这就不能不佩服后来居上,青出于蓝,还是现代人厉害和狡猾。

清代末年的吴趼人,很大程度上是拘于面子,答应了“中法大药房”老板黄楚九据曹聚仁先生说,此人是上海有名的大滑头,写了一篇短文《还我魂灵记》,吹嘘其制造的“艾罗补脑汁”。说他服用此药后,如何“文思不涩”,如何“劳久不倦”,证明该药的功效非凡,共七百八十字,黄老板馈送大洋三百块,表示酬谢。写字付润笔,作文给报酬,应该说是无可厚非的一种正常的商品交换行为。

其实,中国的古代文人,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讲起阿堵物来,也是很在乎,而且并不是很清高的。《谭宾录》记载唐代的李邕,“早擅文名,尤长碑石,前后所制,受纳馈送,亦至钜万。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如邕者”。清代的郑燮,狂放不羁,愤世嫉俗,为“扬州八怪”之一,但也不耻谈钱,他在《板桥润格》里公开侃价:“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即或是三千枚当十铜钱,也不亚吴趼人每个字值不足大洋半块的开价,比之前人,吴先生该算得上是一位谦谦君子了。

要较之时贤呢,这价码会令人笑掉大牙的。君不见近日有书商某某,斥资百万,悬赏他所需要的小说,出手比之前两年某刊的大奖十万,阔绰了十倍。但文学能否因注入资金而产生类此倍数的进步,恐怕连鬼都不信的。但放心,按照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注释中所说的利润的驱动力,肯定会有作家脱得光光的,甘愿被这位书商量身订做,制造中国的马克·吐温式“百万英镑”的故事。

这种“老板出钞票,作家出笔杆”的商业组合式的写作,不知为什么,气味有些不对,总让人回忆“十年文革”,神州陆沉时,旗手号召的“领导出题目,作家出技巧,群众出生活”的手段,难免有“三突出”之嫌。但愿这一次不是老戏法,新翻版的障眼术,也许一不小心,又弄出一部《红楼梦》也未可知,那中国文学就有幸了。

回过头来再说这位吴趼人,他虽在清代文学史上不占特殊的位置,一位泛泛而言的文人而已。但说到底,文学是一个消费市场,那些顶尖儿的大师,不可能满足全社会所有读者的需求,自然而然,就留下一些足够非大师级作家兜售自己的份额。我佛山人就属于这一类作家,不算高明,也不算不高明,他有他的读者,我就是一个。至今还能记得念中学时代,读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欣快热辣,捧腹大笑的乐趣,所以,对这著作一生、风流一生、嬉笑怒骂一生的吴沃尧先生,颇具兴味。

德国诗人海涅说过:“文学史是一所硕大无朋的停尸场,人人都在那里寻找自己亲爱的死者,或亡故的亲友。”去年,因广东文学院招聘作家事,曾到吴趼人的原籍广东佛山一走。我真是渴望在他的家乡,看到些什么,知道些什么,惜未能如愿,只得怏怏而归。吴趼人甚爱自己的家乡,故笔名索性叫做“我佛山人”,但也未见故土对于这位名家有什么特别的纪念,深感文人之寂寞无闻。继而一想,倒也不是什么坏事,这样,对故去的文人,说不定反而消停些,清静些。

爆炒文学,爆炒作家,是当今时尚,其实并非好事,因为在放大阁下那张漂亮脸孔的同时,尊脸上那块难看的疤痕,也同样放大了数十倍,而十分显眼。举例而言,那位炒得增值,甚于乃兄的周作人,又如何,不也同时让更多读者为之不耻乎唾弃之乎难道因为到处印他的《苦雨》,能够抹煞其当汉奸的罪恶吗同样的道理,那些在文革期间,为旗手摇旗呐喊者,写样板为虎作伥者,进写作组做刀笔吏者,举棍子迫害文化人者,能由于时下的美化,而会使人淡忘他们身上那三种人的气味吗?

凡炒人者都有所图,或为附骥,或攀门庭,或抬人自己也跟着水涨船高,或垄断以作发财资本。我佛山人无人来炒,对于《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所提到的被“訾议”的三百大洋,也就没有什么好事之徒感到兴趣,他在九泉下讨个安生,倒也不错。不像前不久一位写样板戏的作家逝世,马上被一窝蜂的人围上去,出现热烈盛大的场面。凡在旧社会看见过大出殡场面的人,都会感受到吃死人,实在是中国人的一种要不得的恶习。特别是吃死的名人,如蝇集蚊聚,更是热闹。于是,你也写悼词,我也写祭文。有的写的写,子午卯酉,还能头头是道;无的写的也写,就难免添枝加叶,胡说八道。写来写去,甚至把应为死者讳的,也给写出来了。所以,无论炒死的人,炒活的人,绝不应提倡。

但据《文集》中就这三百大洋事,引《涤庵丛话》的记述,“吴趼人先生,小说巨子,其在横滨,则著《痛史》;在歇浦,则作《上海游骖录》与《怪现状》,识者敬之。不意其晚年作一《还我魂灵记》,又何说也因作挽联曰:‘百战文坛真福将,十年前死为完人。’”这下句挽联,倒有一种发聋振聩的效果。

因为文坛,实在够闹的了。

当然,用于吴趼人,显属夸大其辞。未享期颐之年,只不过活了四十五岁,算什么福将;收了三百大洋,写了一篇谀文,难道就不是完人了吗?未免要求过苛。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阮大铖卖国,钱谦益降清,周作人做汉奸,张爱玲写反共小说,又如何现在钱的行情相当看好,周、张两位,香火甚至更盛,膜拜供奉者恨不能将他她们的牌位,放在文庙里配享,那么,吴趼人区区三百大洋,算得了个屁!

不过,这副挽联中的“十年前死为完人”,倒不失为对年纪一把者十分有用的警语,我想,用在举世闻名的波拿巴·拿破仑一世的经历上,大概是最合适的了。这位科西嘉的上尉,身体力行他的格言: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于1799年“雾月政变”中,建立执政府,为第一执政,接着,1804年把罗马教皇庇护七世搞来,给他加冕称帝,这还不够过瘾,1805年兼任意大利国王。1807年对英国实行“大陆封锁”政策,同年,入侵葡萄牙,1808年入侵西班牙,这时,虽然他的皇后约瑟芬没少给他戴绿帽子,但情场失意的他,赌场相当得意,骄妄跋扈,不可一世,其势力几乎扩张到整个欧洲。但是,到了1812年,他死前九年,穷兵黩武的拿破仑,大举进攻俄国,这个战无不胜的家伙,开始走华容道了。

看来,早死十年的这副挽联,有其道理。

老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写的就是这场战争。对这位法国的小个子,和那位独眼的库图佐夫的较量,有着生动的笔墨。1813年,拿破仑死前八年,他在莱比锡会战中败北,1814年反法联军攻陷巴黎,他被迫宣布退位,流放厄尔巴岛。1815年,拿破仑死前六年,不甘失败的他又卷土重来,率军于法国南部戛纳登陆,进入巴黎,再登帝座,史称“百日政变”。但“廉颇老矣”,虽蠢蠢欲动,困兽犹斗,又能有几许作为同年,以兵败滑铁卢结束他的戎马征战生涯,从此,小个子彻底完蛋,流放圣赫勒拿岛,直到1821年于这个荒岛上病逝拉倒。

历史总是无情地嘲弄那些最后以败笔告终的大人物。

若拿破仑恰恰在死前十年,不在横征暴敛、东讨西伐、加剧矛盾、陷入危机的情况下,发动对俄罗斯的战争,他未必不能成为一个完人,而以处于成功巅峰的光辉形象,载入史册,是毫无疑问的,绝不是后来抛弃在荒岛上,“斗败的鹌鹑,打败的鸡”那种落魄的德行。

这说明,中国老百姓常挂在嘴边的“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八九不离十”的不求满盈的哲学,实在是具有科学道理的生存方式。任何事物玩到了极致程度,进入所谓的临界状态,必然要发生质的变化,并且那势头是不可逆转的。所以,拿破仑只有一百八十度地向自己的反面,毫无转圜余地,非滑铁卢不可。这就是人世间悲剧不断的原因。

话说回来,中国历史上那些赫赫扬扬的帝王将相,类似拿破仑下场的也不少。一部“二十四史”,由于最后十年里的荒谬绝伦,而毁了前半生英名者,一数就是一大把。据说是毛主席生前很爱看的一部笔记小说《容斋随笔》,其中有一篇《人君寿考》,列举宋代以前的五位高龄帝王,他们分别为汉武帝刘彻、吴大帝孙权、梁武帝萧衍、唐高祖李渊和唐玄宗李隆基,都活了七八十岁,基本上都是在一生中的最后十年,把自己毁掉的。

死前十年,似乎是一个人变好变坏的大限。政治家也好,文学家也好,大人物也好,普通人也好,隐约有这样一个规律在。真是令吾等上了年纪的人,要引以为戒呢!总是要变的,这是宇宙的发展规律,尽量使自己变得不令后人生厌,就谢天谢地了。

平心而论,这五位高龄帝王,早年都称得上有为的英君,都曾经有其历史上辉煌的一面。即以刘彻来说吧,他即位后,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议,控制思想言论,加强封建统治;采用主父偃的“推恩”令,削弱侯国和地方势力,巩固中央集权;采用孔仅和东郭咸阳的冶铁、煮盐、酿酒官府专卖法规,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而且开凿漕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对侵扰不已的北方匈奴,改变汉初所使用“和亲”政策,用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名将,大规模出击,赶走匈奴,收复失土,开通西域。汉武帝时的中国版图,疆域之大,在历史上是少有的。

其他几位长寿皇帝,握权早期,也曾有一番作为的。譬如孙权在魏、蜀、吴三国争雄中,是个头角峥嵘的领袖人物。任命周瑜为赤壁之战的元帅,打败了曹操,委派陆逊为夷陵之战的司令,打败刘备,都是和孙权的英明决断、果敢行事分不开的。他能据有江东一隅五十二年,“国险而民附”,南辟疆土,北御强敌,碧眼儿的英武,连曹操都佩服得恨不能生这样一个儿子。

再譬如萧衍,那是一个博学多才的皇帝,与文人唱和,精通乐律,雅善书法,非一般附庸风雅者写两句臭诗,题两笔孬字可比。他当了皇帝以后,也曾勤勉政事,巡郡恤狱,劝课农桑,禁抑豪强,而且躬行节俭,连他儿子都笑话他过于寒酸。至于李渊,要不是他削了隋末各地的武装割据势力,也无法统一中国,创立大唐王朝。而李隆基在人们心目中,虽然几乎成了个恋爱至上主义的风流天子,其实他在位前期,头脑清醒,英武明断,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开元之治”,也是著之于史册,一直被人称道的。

但洪迈对这五位长寿皇帝,是很不以为然的,他说:“即此五君而论之,梁武召侯景之祸,幽辱告终,旋以亡国;玄宗身致大乱,播迁失意,饮恨而没。享祚久长,翻以为害,固已不足言。汉武末年,巫蛊事起,自皇太子、公主、皇孙皆不得其死,悲伤愁沮,群臣上寿,拒不举觞,以天下付之八岁儿。吴大帝废太子和,杀爱子鲁王霸。唐高祖以秦王之故,两子十孙同日并命,不得已而禅位,其方寸为如何”如果查一查年表,简直令人骇异,这些皇帝自己制造的动乱,都是在他们死前十年里发生的事情。

刘彻在可怕的变态心理支配下,一手制造的巫蛊事件,是他死前的五年,也就是纪元前的91年、92年发生的。孙权废太子,杀鲁王,凡群臣劝谏者,无不当廷杖杀的歇斯底里大发作,是在他死前的两年,公元250年,导致东吴宫廷里一场血腥的清洗。萧衍饿死于549年,而饿死他的,正是死前两年,不顾群臣反对,非要接受的东魏降将侯景。此人晚年,昏愦愚钝,受侯景降,以为得计,谁知引狼入室,作孽自毙,建康化为灰烬,而他自己,八十六岁的老汉几成侯景的阶下囚,饥寒悔恨,也只有一死了之,随之,国也就亡了。“玄武门之变”正是李渊晚年昏愚的结果,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的夺权斗争,两子十孙顷刻间毙命,实际是他死前十年即公元626年间,发生在他眼前的一次宫廷政变。而唐玄宗从752年拜杨国忠为相,755年酿成“安史之乱”,756年不得不仓皇奔蜀,不得不于马嵬坡杀妃的一连串的事件,都在他死前十年间发生的。

不知是作吴趼人“十年前死为完人”挽联者,善于总结历史经验,还是人老以后难逃这最后十年的恶变?古往今来的高龄统治者,在往生命终点走去的时候,好像难以逃脱这十年大限,必定要犯日暮途穷、倒行逆施的老年病。有的皇帝,未必高龄,也存在这种死前十年恶变的可能,如活了六十三岁的隋文帝杨坚,生性俭素,不事繁华,但在公元595年,他死前九年,背弃自己的一贯作风,竟纵容杨素修了一座豪华盖世的仁寿宫,花费巨万,劳民伤财,供驱使的役夫民工,在酷暑下施工,死者相继,连烧尸都来不及。

所以,洪迈不禁嗟叹:“然则五君者虽有崇高之位,享耄耋之寿,竟何益哉!”言下之意,这几位皇帝活这么长久,对老百姓究竟有什么用处呢老而不死谓之贼,这个贼,就是贼害后人,贻祸下代,制造灾难,天下不宁,还真不如早死掉算了,老百姓少受点罪。

孙权清醒时,认识到无论如何不能重蹈袁本初、刘景升废长立幼、兄弟厮杀的覆辙,但他到了晚年,对太子们或囚或废,比袁、刘还要严酷,造成了他死后继承人的大屠杀,在魏、蜀、吴三国中,吴国宫廷里的血腥记录,是最骇人听闻的了。李隆基当年为了提倡节俭,甚至烧毁宫内奢侈品,令后妃以下不服珠玉锦绣,罢去两京织锦坊。可他到了晚年,纵容杨氏姐妹的奢靡淫侈,与他早期的廉政行径,判若两人。萧衍老了以后的沉迷佛法,舍身寺院,荒唐到谁都看得出来侯景的狼子野心,他却信之不疑,至死不悟。这个咎由自取的老人,最后饿死在他的宝座上,也是活该了。

如果,这些统治者早死十年,当一个明君、英君,大概是不成问题的。多活十年,便成反面人物。

年老的统治者走向自己的反面,当然是生理的、心理的衰老,更主要的是久握权力必致腐化的结果。由于事不躬亲,偏听偏信,自然拒绝直言,喜爱奉承,由于好大喜功,贪慕虚名,自然宠用非人,群小当政,这些都是历代老人政治的特点。再加之纸醉金迷,声色犬马,深闭后宫,嬖幸用政,最后必定是腐败堕落,胡作非为,穷奢极欲,祸国殃民。有的,哪怕驾崩了,也还贻害未来,得多少代人为他一时的荒谬,付出沉重的代价。有的,历史上写了;有的,历史上没有写,或来不及写,但并不等于不存在,或没有发生过。

现在来看吴趼人所收下的三百大洋,比之那些遗祸于民的帝王,不过沧海一粟而已。但为他所作的这副挽联,却实实在在道出了一个真理:老,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每个人都要老,老而不背晦,不悖谬,不失态,不张狂;老而不倚老卖老,不驽马恋栈,不疯疯癫癫,不唠唠叨叨;老而不与年轻人为敌,不要总想出风头,不做损人利己,或损人也并不利己的事情,不让他人在背后戳脊梁骨……是值得时刻警惕自己的。

不一定做得成完人,但按中国人不求满盈的哲学,做一个八九不离十的人,还是应该作为奋斗目标的。

同类推荐
  • 战将楚大明(下)

    战将楚大明(下)

    《战将楚大明》是一部讲述楚大明同志一生主要事迹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这本纪实文学作品是一本有利于继承部队优良传统,激发革命英雄主义,完成军队当代职能、使命的好书。
  • 和座主尚书春日郊居

    和座主尚书春日郊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个冒雪锯木的清晨

    一个冒雪锯木的清晨

    我喜欢深夜的那种静谧,几乎听得见呼吸。我的许多话语这个时候就会汩汩涌出。有意思的是,因为这种习惯,我发现许多的雨和雪都是从深夜开始下起的。而别人要等到天亮以后,才明白这个世界在昨天夜里又发生了什么。这时我才发现,一个人对世界的触摸有多深!
  • 军统特务实录

    军统特务实录

    “军统”,是国民党的主要特务机构之一。其势力分布渗透到全国各地,乃至驻外领事馆,专门对进步团体、人士从事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秘密活动。虽然它暗杀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在抗日战争中有一定的功绩,但这些功劳也难以掩饰其反人民的本质。
  • 有限的完美(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有限的完美(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或者说,什么样的文学才是这个时代应该发出的声音?有人说文学要关怀民生,要有社会责任感;有人说文学要揭示心灵奥秘;实现精神突围;也有人说,文学必须亲近读者、感染读者、调动读者……不难发现,诸多观点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人为本,本书试图找寻中国现代小说的出路。
热门推荐
  • 葬婚

    葬婚

    婚姻倘若无爱,何以为续?人生所有的悲剧若都是他人的存心设计,你是一笑抿恩仇还是恩怨分明?繁华褪尽,她忠于自己每一次的选择与决定,不论是昔时的黑道大嫂还是彼时的商人妇。然,树欲静而风不止。这是一出狗血的戏剧,人生如何能设计?
  • 超级命运遥控器

    超级命运遥控器

    我没有特殊的异能,只有一个命运遥控器。我没有拳打碎星,脚爆宇宙的功法,只有一个命运遥控器。我更不想成为国王,只想主宰国王们的命运。
  • 刀剑恩仇记

    刀剑恩仇记

    一个沉默平凡的灰衣少年,一个锦衣玉食的名门公子。偶然的命运让他们出现交集,把他们命运交织到一起的是一段百年关于刀剑的恩怨。
  • 简艾的泡沫

    简艾的泡沫

    当初的你我在阳光下的誓言不论是否依旧我只想告诉你我一直在
  • 得以见光

    得以见光

    初见,他一眼便盯上了她同桌的位置厚重的齐刘海下一副黑框圆眼镜,遮住了半张脸,红扑扑的肉脸,连鼻尖都染了一点樱红。看上去既呆板,又有一点……可爱??//对于这个刚转来就赶走了她原同桌,一脸暴躁的黑脸男,苏笑表示很无奈//————————————————————多年后看着躺在自己怀里的苏笑渝渊想,大概这就是宿命吧“遇见你,我的世界才得以见光”————————————————————每天都在烦躁的自闭症少女x追妻路漫漫的暴戾转校生,1v1,he,sc
  • 殊途殊途

    殊途殊途

    人生路上总会在不经意间遇到影响你一生的人物,从而改变你心中设想的人生之路……
  • 荆棘之路

    荆棘之路

    一条满布荆棘的路,通往不可以预知的未来。屠龙斩将,剑与气在这充满魔法元素的海洋之中能否斩断这海洋,斩灭魔之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岁月国度

    岁月国度

    若对你而言,岁月变得漫长,时间在你身上停止。你就一直是这模样,你会怎么做?
  • 栖岩寺隋文帝马脑盏

    栖岩寺隋文帝马脑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