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686600000008

第8章 油画艺术欣赏(8)

1780年,普吕东来到巴黎,那里新鲜的艺术空气加速了他的成长。在巴黎的3年期间,他接受了古典主义追求理想美的思想,终于在第戎的一次罗马奖绘画竞赛上成为一名佼佼者。随后他去了意大利,在那里又受到文艺复兴诸大师的画风的影响,尤其对柯勒乔的作品感到分外亲近,他决心以柯勒乔作为自己追随的榜样。

普吕东虽向往严格的理想美,但他的许多肖像画往往更注意人物的情感要素。他常采用侧面光来加强人的情感要素,使形象充满抒情味,因而有人说他的古典主义是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他的画明暗渲染趋于协调。为了取得柔和的效果,他画的神话人物或妇女肖像,都是飘忽不定的,如梦一般地处在朦胧的境地。人们称他为“法兰西的柯勒乔”,就是由于他的绘画形象太柔美。这幅《约瑟芬皇后像》正是这种倾向的典范作品。

皇后约瑟芬是拿破仑的妻子。拿破仑称帝以后,除了宠用大卫以外,对普吕东也很器重。他允许画家给他的两位夫人和儿子画像。而约瑟芬这个模特儿,在画家的全部绘画创作中占着更重要的位置。她长得秀丽、庄重。画家普吕东不仅很愿意画她,并决心以她来完成自己一系列的传世杰作。他反复研究,画了大量草图。最后,在1805年的一幅肖像画上,约瑟芬在马尔梅松城堡的花园一角的树丛间的石椅上斜靠着,正陷入沉思。皇后穿着袒胸露肩的白色轻纱长裙,一条红色镶边的大氅翻盖在膝头上。画家强调了她那颀长的身材,娇柔的肢体和丰满的胸脯。她具有古典美的特征,但却没有旧式宫廷妇女的那种华贵气。一张明净纯洁的脸,正在向观众诉说着她内心的思绪。这幅肖像画提示了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异化现象。它那浪漫主义的情调和鲜明的色彩对比,就是这种异化的信息。

画家死后,《约瑟芬皇后像》曾因画题名字的更改引起了一场争论——这张肖像画究竟画的是谁?有人说不是约瑟芬皇后,而是拿破仑的女儿奥尔唐斯。经过长期的争议与反复考证,这种母女形象混淆的矛盾终于获得解决。这幅肖像画描绘的是约瑟芬,一个42岁的妇人,由于保养得好,所以人到中年仍然光彩照人。

约瑟芬,拿破仑·波拿巴的第一任妻子,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后。约瑟芬生于当时的法国殖民地马提尼克,后在法国巴黎附近的马尔梅松城堡去世。

约瑟芬是一位法国骑士的女儿。她的姐姐凯瑟琳·戴茜蕾被许配给博阿尔内子爵亚历山大,但凯瑟琳·戴茜蕾在1777年去世,约瑟芬作为填房在1779年12月13日嫁给亚历山大,并生了两个孩子。

在法国大革命恐怖统治时期的1794年,她的丈夫亚历山大被雅各宾派拘禁,不久被控叛国罪判处死刑。她因丈夫的原因受到牵连,亦被拘禁,后因热月党人让兰贝尔·塔里昂的干预被释放。1795年热月党颁布新宪法,她丈夫的遗产得以归还。

在教宗庇护七世旁观下,拿破仑将约瑟芬·博阿尔内加冕为皇后。约瑟芬获释后经常出入巴黎上层人士的沙龙,在当时的社交界很出名。1795年拿破仑平定保王党叛乱后,成为国内军总司令。他在社交场合上认识了约瑟芬,并对她很青睐。但是约瑟芬开始看不起这个比自己小6岁的矮个子。拿破仑不断地追求,终于在1796年3月9日与她结婚。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称帝,约瑟芬在巴黎圣母院加冕为皇后,并且是拿破仑亲自加冕的。由于她已失去生育能力,她于1810年1月10日和拿破仑离婚。事实上,拿破仑并不想这么做,但是国内外反动势力强大,拿破仑在一次未遂的刺杀行动之后,越发感到皇储的重要性。虽然拿破仑的情妇们为他留下了大量的后嗣,但拿破仑需要的是一个合法的继承人。在生育过欧仁·德·博阿尔内(意大利副国王)和奥尔唐纳(荷兰王后)之后,约瑟芬再没能生下孩子。1809年,在皇储问题的压力和拿破仑母亲、姐妹的怂恿下,皇帝最终和皇后离婚。但拿破仑表现得十分慷慨,他把马尔梅松城堡赐给皇后作为长期住所,还将爱丽舍宫赠给了约瑟芬。此后拿破仑虽然和玛丽·路易丝成婚,但约瑟芬仍保有皇后的称号。

离婚后,约瑟芬居住在巴黎附近的马尔梅松城堡,1814年在那里去世。

苏格拉底之死法国大卫

大卫,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杰出画家,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重要的美术教育家,他在拿破仑时代曾教育出一批优秀的美术家,这些美术家在他死后成为法国绘画的杰出人才,并使法国取代意大利成为欧洲美术运动的中心,其中最为突出的画家有安格尔、格罗、席拉尔等。

雅各宾党执政期间,大卫成为共和政府的文化与教育委员。他以充沛的感情创作了《网球厅宣誓》、《马拉之死》、《列弗列蒂埃》、《少年巴拉》等一系列讴歌法国大革命的优秀作品。雅各宾党失败后,他一度消沉,直到拿破仑执政,他又成为拿破仑的首席画师,以古典主义的宏大形式创作了《皇帝的加冕礼》、《皇后的加冕礼》、《拿破仑骑马像》等歌颂拿破仑的作品,极受恩宠。1816年,拿破仑失败后,大卫流亡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作有《萨平的妇女们》、《疲倦的战神马尔斯》等,流露出对于斗争的厌倦。

1748年大卫出生于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最初的绘画老师是他的亲戚,著名的洛可可画家布歇。1766年师从皇家绘画雕刻学院历史画家维恩学画。1774年从皇家美术院毕业后获罗马大奖,赴意大利游学,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美术的影响。在那里他爱上了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的作品。他认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才是近代画家的学校,是近代美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1780年大卫返回巴黎。他很快接受了狄德罗的激进思想,对封建王朝的腐朽现象深恶痛绝。1784年他再次去罗马并创作了历史画《荷拉斯兄弟的之誓》。

1793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推翻了路易十六王朝,大卫加入了资产阶级左翼的雅各宾党,并被推举为国民议会主席。大卫因雅各宾党两次入狱。同年,雅各宾党的领导人马拉被刺,大卫怀着悲愤的激情创作了《马拉之死》。1794年7月热月党人发动政变,推翻了雅各宾党专政,因大卫参加了雅各宾党,他被罗列了17条罪状而被捕入狱,险遭杀身之祸。

1799年大卫成为拿破仑的首席宫廷画师,同时期他还教出一批优秀的画家,如安格尔、柯罗等。

1814年3月拿破仑失败。1816年大卫作为一个弑君犯而被迫侨居比利时的布鲁塞尔。1825年客死异乡,享年77岁。

拥戴拿破仑的艺术家中,最有名的艺术家就是大卫。大卫把拿破仑看成是法国大革命的继承人与混乱的终结者,对他非常崇拜,同意做拿破仑的宫廷画师。他画了一系列肖像画和历史画,精雕细琢,有惊人的效果,把我们带到了拿破仑时代的历史与生活中。

因为拿破仑不耐久坐,所以画家得掌握另一种画英雄的笔法。大卫说:“并不是非得精确地勾勒轮廓或画出脸上的小疙瘩就表示画得像,应当是要画出其气质、其精神。”

大卫的修辞艺术是思想的、沉静端庄的,他期望透过绘画感动、教育、促进、引导行为。除此以外,他还是爱国主义的,因此他参与政治,其艺术高峰也是其政治参与高峰。

随着拿破仑的失败,传奇革命活动结束,欧洲回到复辟保守时代,大卫对革命激情的改革幻想也随之破灭,这时他宁可流亡国外。但远离法国与革命战场,他失去了他的艺术灵感与动能,画作都不佳,1825年过世。

大卫是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画风严谨、明朗和自然,他的历史题材的作品具有史诗般的气魄、恢宏,富有雕塑感。大卫也是出色的肖像画家,笔下的人物形象逼真传神,生机勃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风采。司汤达评价大卫的艺术“是严肃雄伟的,有激动人心的感染力量”。它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它具有时代精神,它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光辉片断,也因为它包含了真理,忠实地表现了画家虔诚的信仰和激动的感情,从而唤起了人们心中的共鸣。正因为如此,他的风格才长时间地影响着法国乃至欧洲19世纪的艺术发展。

《苏格拉底之死》是大卫一幅借古讽今的历史画。柏拉图的对话录《斐多》,描绘的是哲人苏格拉底就义的当日,与其门徒就正义和不朽的讨论,以及饮鸩致死的过程。而《苏格拉底之死》正是画家大卫对这一事件的描绘。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人,因坚持真理而死,他的精神一直感召着后人。整幅画面视线集中,光线的变化使苏格拉底处于画面的中心位置。画中端坐者为苏格拉底,他正在为坚持真理而雄辩。旁听者虽然表情各异,但都为苏格拉底的崇高精神所感动。

此画大卫采取古典主义创作手段,从人物的刻画到构图的均衡性均体现了大卫的古典主义美学追求。在大卫的画中,不论是手执利刃的宣誓还是披布于肩的哲人,无不刚毅坚强、勇于牺牲,昭示了民主与革命的呼唤,对整个社会革命形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画在法国大革命前2年的沙龙中展出,引起过轰动性的效应。

泉法国安格尔

作为法国古典主义画派最后的代表,安格尔代表着保守的学院派,与当时新兴的浪漫主义画派对立,形成尖锐的学派斗争。泉安格尔安格尔并不是生硬地照搬古代大师的样式,他善于把握古典艺术的造型美,把这种古典美融化在自然之中。他从古典美中得到一种简练而单纯的风格,始终以温克尔曼的静穆的伟大、崇高的单纯作为自己的原则。他的绘画吸收了15世纪意大利绘画、古希腊陶器装饰绘画等遗风,画法工致,重视线条造型,尤其擅长肖像画。在具体技巧上,务求线条干净和造型平整,因而差不多每一幅画都力求做到构图严谨、色彩单纯、形象典雅。这些特点尤其突出地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表现人体美的绘画作品中,如《泉》、《大宫女》、《瓦平松的浴女》、《土耳其浴室》等。

1805年,安格尔完成了《里维耶夫人肖像》一画,这幅肖像在色彩方面无疑也是安格尔的杰作之一。匀整的颜色如同镶嵌一样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色彩显示着形体,带有某些起伏的暗示,但没有求助于阴影。身体和衣服用象牙白突出来,组成画面的受光部分,深蓝色的沙发则组成画面的阴影部分。这两种颜色都被纳入到黑色的背景之中。红、黄两色的小小变化无害于整体效果。个性和朴实的表情、明暗和单纯——使这幅肖像画别有一种优美滋味的就是这些。这幅作品于1806年在沙龙中展出,但是它独特的、革命的、哥特式的风格特点招来了许多批评家的愤怒。事后,安格尔去了意大利,在当时奉承研究15世纪的佛罗伦萨绘画,目的是要把自己的风格提高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水平,改造当时的绘画。他曾说过:“艺术发展早期阶段的那种未经琢磨的艺术,就其基础而论,有时比臻于完美的艺术更美。”那时他被中世纪的艺术深深吸引着。

1824年安格尔在巴黎开办了自己的学校,那些追求原始主义的年轻人都投向了他。他追求直率而纯洁的原始风格,把宗教画当作心爱的体裁,对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感兴趣。他认为使艺术健全的道路在于通过希腊人和拉斐尔·桑西去研究自然,注重细节的刻画,而主要是务求线条干净和造型平整。他强调纯洁而淡漠的美,这与大卫的艺术观点是相对立的。在对待古希腊的态度上,安格尔无疑投入了更多的感情和热情。

安格尔的声誉如日中天时,也正是古典主义面临终结、浪漫主义崛起的时代。他和新生的浪漫主义代表人德拉克罗瓦之间发生许多次辩论。浪漫主义强调色彩的运用,古典主义则强调轮廓的完整和构图的严谨。安格尔把持的美术学院对新生的各种画风嗤之以鼻,形成学院派风格。

安格尔生前享有很大的声誉,死后安葬在巴黎著名的拉雪兹神父公墓。

《泉》大概从1830年安格尔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逗留期间就开始酝酿,但一直没有完稿。最初在安格尔心中构思的泉,是仿效意大利大师们在画维纳斯时的愿望。他早在1807年就画过一些草图,后来不满足前人已画过的维纳斯样式,企图使形象更单纯化。26年以后,当他已是76岁高龄时才画完此画。据说曾有助手帮他绘制,如有人认为这幅画最初是由他的两个学生保罗·巴尔泽和亚历山大·德戈弗协助完成的。

叔本华在两个世纪之前就这样写道:“人的相貌有如象形文字,这种象形文字是可以破译的。他的相貌概括了他所要说的一切。”《泉》表现的是一个宁静、优雅的少女,带有天真少女所特有的纯洁与青涩、梦幻与活泼,在一泓清泉的流溢下,与葱郁的背景相得益彰。就画面本身而言,《泉》把古典美和女性人体的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少女的肌肉因安格尔美丽柔缓的曲线而更具魅力,色彩运用的非常柔和而富于变化。从作品的意义而言,《泉》并没有晦涩的隐喻和做作的批判,仅仅是作者对宁静安详的向往之情的艺术依托,是作者毕生追求的美的载体。有一位评论家参观了《泉》后说:“这位少女是画家衰年艺术的产儿,她的美姿已超出了所有女性,她集中了她们各自的美于一身,形象更富生气也更理想了。”

同类推荐
  • 服务人民(中华美德)

    服务人民(中华美德)

    服务人民,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努力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要,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人民》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服务人民”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必将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开出更加绚烂的花朵,结出更加丰满的果实。
  • 55位名作家的成长历程(五)

    55位名作家的成长历程(五)

    本书介绍了司马迁、蒲松龄、曹雪芹、沈从文、姚雪垠、歌德、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等55位古今中外作家的成长历程。
  • 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世界文学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个狡诈、贪婪、吝啬的资产者典型,并通过他的发家,高度概括地反映了法国大革命以后社会财富和权力再分配的历史,描述了贵族的产业如何逐步转移到资产者手中,满身铜臭的暴发户又如何成为地方上权力的象征和众人膜拜的对象。
  • 青鸟

    青鸟

    圣诞节前夜,伐木工家简陋的小屋里,男孩蒂蒂和女孩咪蒂下正在眺望着富家孩子过节。仙女扮成又老又丑的驼背老太婆来找他们,请他俩为她生病的女儿去寻找象征幸福的青鸟。他们究竟看到了什么?他们找到青鸟了吗?翻开童话事故《青鸟》,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 陪伴孩子成长系列历险探秘故事

    陪伴孩子成长系列历险探秘故事

    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古往今来,它的浩瀚无穷让无数的学者为之苦苦探索,辗转难眠。那么,宇宙到底是怎么诞生的呢?它的浩瀚无穷,到底来自于哪里……
热门推荐
  • 神威震天海

    神威震天海

    2个漂亮的仙女说我是她们的少主,还是我是神王转世,这表示鸭梨山大啊!不过为了这么漂亮可爱的个女仆,我就当一回神王又如何!!!
  • 离事

    离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辰星惑

    辰星惑

    曾经的幻之魔君扰乱三界六道,被正神囚禁于天界,趁着天象异变逃出下界,为了防止生灵涂炭,降服出逃的幻之魔君,天上九星授命转生下世。这又与她何干?她只想能在天界吃好、喝好、睡好,外加混好而已!可就是这无欲无求的清闲日子,显然还是碍了某些人的眼,阻了某些人的路——莫名在天界被害她也就忍了,但就连落了凡都不放过!?且看她如何一路前行,反转前尘——
  • 清九与礼遇长安

    清九与礼遇长安

    有人说,人辈子会遇到很多人,但只会遇到一个爱的人,在遇到清九之前,李长安同样这样认为。可是,遇到了清九后,就不一样了。虽然自己年少时亲手推开了唐礼,但李长安却从不否认她是爱他的。唐礼说,这辈子最幸运的是遇到了她,而不幸的是没有晚点再遇到她,否则她不会把自己推开。清九也说,这辈子最幸运的是遇到她,而不幸的是没有早点遇到她,否则自己将是她心中唯一爱的人。李长安却说,人是会变的,在不同的时间遇到不同的人,结果就会不同,但这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她不后悔。
  • 墨云图

    墨云图

    墨浊染世间云洁白天地墨云相合到底会引起什么样的故事
  • 中学文学读本(五)

    中学文学读本(五)

    中学文学教育里必然包含着语文知识的教育,两者并不矛盾。而且优秀文学作品是学习民族语文的最好教材。前不久,瑞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马悦然先生来复旦大学演讲和开座谈会时,一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向他提问:在教外国人汉语的教材里,是否应该放人优秀的汉语文学作品?马悦然先生迫不及待地高声回答:越早越好!越早越好!马悦然先生长期从事汉语教学,他这么回答实在是出于经验之谈。因此,对于中学的语文教学来说,文学审美能力的培养以至于整个人文教育,都应该是如马先生所说的:越早越好!越早越好!
  • 炫斗之异界纵横

    炫斗之异界纵横

    炫斗游戏人物纵横炫天大陆,艾尔布鲁的雷电,凯瑟琳的元素,带你异界纵横
  • 我家有位小娇妻

    我家有位小娇妻

    她是苏家小姐他是江家公子校园相遇职场重逢我们之间还有什么?
  • 密室之不可能犯罪

    密室之不可能犯罪

    大侦探葛森是一位传奇的心理学家。是警察局犯罪心理的先锋。对犯罪心理有着深刻的认识,而且见解非常独到。他多年来出了在重案组还坚持参加警校的教育工作。有两个学生,一位是乔黛泠,一位是顾以桐。他们二位各怀绝技,在葛森这里更是学到了超凡的知识。但是葛森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有人打电话来爆料:3:33分会有人死。刚到3:33分,一具女尸竟然从大楼天台上自己一跃而下。难道真的是“借尸还魂”跳楼而下,究竟女尸如何跳楼简直是不可能犯罪。紧接着又是电话预言的银行遭到了抢劫,紧接着又实现。
  • 天阙悲歌

    天阙悲歌

    每逢一千八百年,天命的魔星将闪耀于大地,血光之灾过后,必是天下大乱,血流成河。而我等了三十个甲子,岁月如此之久,只为再次接近你。而你,是否还在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