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776200000013

第13章 那些糊涂事儿——行为掩盖不了你心中的欲念(2)

为了满足虚荣心

当自己准确地预知了结果,往往就会得到别人的赞许和尊敬,显得自己比别人聪明和有才,这样自己的虚荣心就会获得一种满足。为了满足虚荣心,人们也会不由自主地去这样做。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喜欢扮演“诸葛亮”角色的人,其实在事前往往并没有准确地预知事情的结果,只是通过后来的改变,使自己的预测与结果相符而达到自我心理的满足,这样的行为其实是在自欺欺人。因此,我们常常用“事后诸葛”来比喻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在事前毫无主张,事情过去之后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以示高明的人。

当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会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但即使是演员能把某一角色演得惟妙惟肖,也终究不是他自己。我们常说:“人生如戏”,其实,在生活的大舞台上,我们有时也在戴着“面具”,扮演不同的角色。

戴面具的我们

生活中,我们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表现最真实的自己的。很多时候,自己原本心里很难过,但是在他人前还要装出一幅高兴的样子;自己对某些人原本是不喜欢的,但是在一起的时候,还要摆出亲切的姿态。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侧面,一些是光鲜亮丽的,是展示给他人的,一些则是阴暗的,隐藏起来不给人看的。“阴影我”和“面具我”其实都是自我的组成部分,但二者还存在很大的差别。生活中的我们,有时是戴了“面具”的自我,而不是真正的自我。

面具的来源

我们之所以需要戴着“面具”,其实有两个根源,一是来自社会的期待和要求,人的人格中都只有善良的和邪恶的双重性,在社会中生存,社会要求我们要积极、上进、有涵养、承担责任等,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我们收敛起自己懒散、堕落、粗鲁的一面。因此,我们就会给自己戴上“面具”,把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得到社会的认同,久而久之,就把自己变成了“面具我”。

实现自身的目标和抱负是戴“面具”的另一个来源,与此同时也是自我保护。

生活中,人们大多数的阻碍和威胁来自于外界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为了使自己得到认可,避免遭受伤害,人们就会戴上被认可和接受的面具。当然面具不仅仅是为了适应他人和迎合社会,也是经过修饰的、真实自我的反映。

很多人对自己目前生活环境都不满意,而一直认为别人的环境更好。但是真正互换以后才发现,别人的环境也并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好。这反映了人们的一种攀比心理,总是喜欢拿自己的状况去和别人对比,然后对自己的工作或者生活环境表示不满,并因此感到痛苦。

攀比导致不良心理

攀比在心理学上被界定为中性略偏阴性的心理特征,即个体发现自身与参照个体发生偏差时产生负面情绪的心理过程。一般来说,产生攀比心理的个体与被选作为参照的个体之间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导致自身被尊重的需要过分夸大,虚荣动机增强,甚至产生极端的心理问题和障碍。

现实的差距和主观上的错误认识

攀比的产生源于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差别。例如,有的人权倾一时,呼风唤雨,有的人抬轿推车,谨言慎行;有的人家财万贯,锦衣玉食,有的人柜无盈币,仓无余粮。这些明显的物质、金钱、权力的差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难免让人心中不满,愤愤不平。

人们的思维方式及看问题角度的差异是引起攀比的主观原因。例如,总是看到别人生活的光鲜的一面,而看不到其背后的艰辛;在审视自己的生活时,又只看到自己的辛苦付出,而看不到令人羡慕的一面。这样也会对自己的现状越来越不满,而对别人的生活表现出十足的羡慕。

攀比心理会使个体陷入思维的死角,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极端的自我肯定或者否定。沉溺于攀比中无法自拔,产生忌妒、愤怒、仇恨的心理,对人对己都很不利。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这种不良的心理。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说“欲壑难填”,人们总会“吃着碗里的,还会想着锅里的”,挣够了10万,还想要赚100万,总是在不断地追求新的欲望,“得寸”就想“进尺”。

欲望无止境

人的需求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一个需求被满足之后,就会产生另一种需求,这个规律是永恒不变的。随着周边环境的发展,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因为人是社会的产物,经济、科技都在进步,也要求人们要不断地变化自己的需求,只有跟得上社会的发展,自身才能获得价值。

得陇望蜀的故事形象地向人们说明了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荀子曾说:“贵为天子,欲不可尽。”贵为天子了,天下都是他的,但他还会觉得自己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还想拥有更多,更何况是我们这些常人呢?在人们心中贪得无厌是件很不光彩的事,但从心理角度分析,却有着客观的原因。

需求层次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这种现象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学说——需求的层次论。他认为一个饥饿的人最想得到食物,这个人此时什么都不想,食物是唯一的追求,但是他得到食物,解决温饱后,他就会有更高的要求,随着愿望不断地满足,他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当人们拥有某种愿望和追求时,就会充满压力感,并因此紧张、不安,这种紧张和不安会成为人的心中的一种内在的驱动力,驱动着人们去前进、奋斗。当这一愿望得到实现之后,满足感就会逐渐减弱,人们的紧张情绪就会消失。接着,可能就会有新的需求出现,开始新的行动,周而复始,永不间断。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产生的不好后果归因于他物、他人,很少会从自身找问题。其实,这是心理学上所讲的一种归因效应,所谓归因是指观察者依据外在行为,对一个活动者或他的内在状态进行推论。

内外因的归结

一般来讲,人们常常把某种行为归结为两方面的原因,即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对于行为的实施者来说,他们常常把产生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原因,而旁观者或是其他人,则常常会指出该行为形成的内部原因。例如:一次考试过后,妈妈责怪小明的考试成绩太差。而此时小明可能会辩解说,考试的题目太难,但妈妈很可能会一针见血地指出:“你是不用心,没有好好学习。”

逃避心理

人们都有逃避责任的心理,当自己的行为造成不良的后果时,行为主体就会下意识地为自己开脱,本能地忽视主观的错误而把责任推给客观的因素,以减轻自身的责任或愧疚。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总喜欢把责任推给别人了。高速公路上,一辆汽车抛锚,司机挥舞双手,希望得到路过的人帮忙,却没有一辆车停下来。对此过路人解释说:“我觉得其他人肯定会帮他,所以没有在意。”一句话,就把责任推到了别人身上。工作的时候,老板责怪计划表做得不充分,同事之间就会相互指责,谁都认为造成问题的原因不是自己。

其实,我们无法控制客观世界,却可以掌控自己的行为。遇到问题和麻烦时,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从自身找原因,问问自己是否尽力,先总结自身的缺点和不足,然后再适度地去考虑外在原因。如此,事情才能得到彻底解决。

生活中,有很多人总是对一些小事不在意,对一些小过错不以为然,还一厢情愿地安慰自己“没事”、“不要紧”,结果铸成大错,使自己失败并遭受损失。导致悲剧发生的根源就在于人们内心深处普遍存在着的侥幸心理。

投机取巧碰运气

所谓侥幸心理,是指无视事物本身的特征,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原则,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好恶来行事,希望事情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发展心理倾向。这种心理是一种自我欺骗,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一些存在投机心理的人,则总是心存侥幸,相信运气,相信自己能够避开麻烦,轻易得逞。然而,客观事实是不能改变的,把希望放在万分之一的可能上,遭受失败则是必然的。

自我保护与坐享其成

侥幸心理从某种角度讲,是人们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比如当遇到压力、风险和危机时,人们就会感到焦虑,心理就容易失衡。这时,为了防止这种失衡无限制扩展下去导致人们出现精神问题,就需要一种不确定的、脱离实际的乐观情绪来支撑起人的精神层面,暂时稳定人的精神;但是侥幸心理就如同心理上的吗啡,如果过度依赖侥幸心理进行自我安慰,则可能导致自我催眠,使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生活中有很多人,其态度通常是不积极的,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取得成绩,把希望寄托在偶然的事情上,凡事总是想“也许、万一、大概……就可以……”,比如考前猜题的时候,比如买彩票或者炒股的时候,比如明知违法还要冒险的时候,为了坐享其成,逃避艰辛地付出,结果一再纵容自己,结果导致错误越犯越大。

同类推荐
  • 心理医生名师指导(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心理医生名师指导(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心理学家统计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在人群中。80%的人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甚至一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人格缺陷和习惯性不良行为。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成熟的心态是现代人类面对的人生及社会问题。因此,很多学界人士认为:在中国,心理医学将成为人们健康、幸福、成功的另一所“医院”,心理医生也将成为一个备受人们尊敬和重视的职业。
  • 聪明男人要读女人心理学:女人那些不想让你知道的秘密

    聪明男人要读女人心理学:女人那些不想让你知道的秘密

    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女人世界:这是一本为男人量身定做的女性心理书,它不仅对女人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最全面、最深刻的挖掘,而且总结了最实用、最有效的应对女人的技巧。有了它,即使不会读心术,你也可以轻松掌握女人的所思所想,并在交往中赢得主动。
  • 女性职场潜伏心理学

    女性职场潜伏心理学

    本书内容包括:新人篇——职场要耐得住寂寞奋斗篇——学做杜拉拉,职场攀升靠奋斗上司篇——玩好老鼠与猫的游戏同时篇——你可以不聪明,但不可以不小心等。
  • 心理学的密码

    心理学的密码

    《心理学的密码》是有关心理知识、心理情绪的基础课,也是一门“入门课”。它主要以心理健康为主,其内容涉及到心理障碍咨询、心理疾病咨询、精神疾病咨询、心理疾病的自我防治、智对失眠、坦然面对心理危机、解开心结、摆脱心魔以及管理情绪等等。它是要向读者传授心理学的一般知识,使读者了解现代人的基本心理问题、基本现象和基本理论,了解人类心理现象的最一般的规律,告诉你如何防治一般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
  • 每天一个心理技巧

    每天一个心理技巧

    逃避、嫉妒、紧张、焦虑、抑郁、浮躁、愤怒等坏情绪时时刻刻隐藏在我们身边。它们爆发的那一刻,受折磨的不仅仅是你发泄的对象,最大的受害者是你自己。这些坏情绪会带给你焦躁,让你的生活变得混乱,而且会给健康埋下很大隐患。为了减轻这些不良情绪对生活的影响,请你试着把本书放在枕边,在闲暇或苦闷的时候,打开它,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发掘自身的心灵潜力,永葆身心的健康!
热门推荐
  • 盗墓奇异

    盗墓奇异

    墓是死人的归宿,尸体是另一种生物,墓地是另一个世界,盗墓是一种职业,也是一场冒险,没人会知道在死人的世界里究竟存在着怎么样的利害,也许只有鬼才知道。盗墓者每次的行动都是一场生死的较量,因为他们谁无法预知那个阴森恐怖的世界里到底会发生什么可怕的怪事,他们会经历常人无法想象的险恶困境,灵异残忍的怪事,那些遥远尘潮的古墓里时时会发生一些超出人脑想象范围的诡异的怪事,从一至终忽闪忽现的围绕在盗墓者的身边。从古流传下来的盗墓精华随着年代的逝流变得越来越少,而真正获有摸金校蔚这个称呼的人绝对有着一身可以通过观山闻水,晨星望月来寻找古代皇家王侯相族墓穴的风水套论,有着一身丰富的经验和精妙的技巧,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端武器的应用,越来越多科学智慧的结晶被盗墓者用在了盗墓中,那些被利用在盗墓上的高端武器和人类智慧的科技在盗墓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盗墓者携带着那些科幻般的先进武器就好像在看电影一样让人惊心动魄。
  • 华云飞

    华云飞

    “你做得到吗?”“不在能否做到,只在我是否愿意!”
  • 中华上下五千年:最新升级版

    中华上下五千年:最新升级版

    本书以时间为序,选取了中华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等内容,勾勒出中华五千年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发展历程。
  • 你若只如初见

    你若只如初见

    一个关于十七岁的高中三年故事。一份关于十七岁之前的记忆。一个叫安陌然的男孩,面对着一份不明爱,又面对一份不明的友谊。他是一名彻底的十七岁同龄少年人生的代表,那时候的他,喜欢一个人是不敢说出口的,只是想待在那个人身边,看着她就好了,后来她有了一段与我无关的恋情,就如读者,看着她的喜怒哀乐,静静的,只有同喜同乐的感觉。之后的人生,陌然开始写作,写着他对一个女生友谊与爱情之间的矛盾,把他对她的故事写成诗歌,写成小说,一份最真诚的感情。安陌然,每天紧紧的抓着时间写着,怕遗忘那些细节,可那是免不了虚构部分的,她永远也不会明白,那份虚构正是安陌然对两人之间发生的一小插曲,或者可以说是一梦想吧。
  • 轻易违章的恋爱却刻骨铭心

    轻易违章的恋爱却刻骨铭心

    最后,这些年少时遮遮掩掩的爱,演变成成年后,无能为力的爱
  • 傲世双骄圣魔篇

    傲世双骄圣魔篇

    孤为魔,只为征战天下,护心中一片净土;吾为圣,只为守护天下,还世间一片安宁;吾等与汝必有一战,不为其他,只为心中所念.
  • 升职还是生育:好孕连连

    升职还是生育:好孕连连

    如果说爱是一种修行,怀孕则是一项修炼——必须通过生理与心理的层层考验,历经十个月的煎熬才能成就全家的好运。本书讲述了三对都市夫妻的曲折故事,有水到渠成型的自然受孕、不想怀孕却意外中奖的闪孕、想怀但未果的不孕以及由此引发的代孕……孕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家庭幸福升级的绝佳契机。
  • 千廊

    千廊

    嗯,我已经不记得我叫啥了,也忘了自己是干啥的,总之就是稀里糊涂来了这里,又随便挑了几个同伴,就开始打打杀杀了。不过,我这几个同伴,好像还没我厉害……花里胡哨,啥也不是!妈耶,据说这里有1000层,不会是让我一层一层闯吧,这得啥时候才能完本啊。赶紧通关,我想回家。啥都想不起来了,我别是个孤儿吧…...
  • 如若人生是场梦

    如若人生是场梦

    我们都是芸芸众生中一个平凡的个体。本书的女主角更是其中之一。但是她在无意中拥有了一个宝贵且不可思议的机会—她回到了中学时代。她遇见了一个足以让她一生不忘的人。为了她,她变得疯狂,失去了往日的理性。当一切已成云烟,生活重归平静后,她的人生轨迹也已经完全改变。她不再懦弱,不再甘于平凡。她的人生因为一场“梦”而变得截然不同。
  • 天定爱情之缘

    天定爱情之缘

    他们是富家之子,她们是富家之女。天定的缘分,但总会有分差,爱你不需要理由,伤你也不需要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