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45200000008

第8章 梦境心语(5)

30多年过去了,我走向何方,她不曾知道,她走向哪里,我也无从过问。可那雨中的白色地膜雨披,仍然爬满我记忆的小河。

雨还在不紧不慢地下着,我抬头凝望车窗外渐去渐远的田野和村庄。忽然,迎面一辆汽车疾驶而过,溅起的水花挡住了我的视线。我收回目光,长长地叹了口气。同行的妻子看着我笑了起来,她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我扬了扬纠结的眉头,喃喃地说:“现在一些人多么像这两辆擦肩而过的汽车,距离很近,却谁也不愿或者说不敢试图去贴近对方的心灵,像两条直线在空中延伸相交,却产生不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结。”

雨还在下着,我将头伸出窗外,沿着小河去寻找白色地膜雨披,却发现雨雾中她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向往故乡的小河,如故乡的一切,朴实平凡,宽厚亲切。向往小河里的流水,水流澄碧,清澈如镜,纯洁得只剩下透明。向往珍藏着30多年的白色地膜雨披的情思,简单而又美丽如一首歌……

儿子呀,你长不大多好

在我的记忆里,儿子上高中前便表现出了“80后”所具有的很强的叛逆性。先是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加了锁,说是个人隐私需要保护。后来稍大一些了,干脆就不和我交流了,理由非常简单,就是我的观念太陈旧。再大一些了,经常为一些小事与我争论不休,究其原因,还是那句我最不爱听的话:“我们之间有代沟,记得儿子上初中三年级那年,由于一度贪玩,学习成绩被淘汰出前6名,少不了受到我和妻子的严厉批评和严加管教。儿子在接受从严管教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内心的抵制,多次给我讲述“男孩子真正知道刻苦学习,出成绩应该在上高中以后”的道理。我和妻子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对儿子的从严管理,儿子终于以优异成绩考入市级重点高中。上了高中后,儿子每天都按时上学,特别是每天骑自行车坚持按时按点去学校上晚自习,我和妻子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一个星期后,细心的妻子发现学校并没有开晚自习课,儿子也并没有像他当初所承诺的那样,自己就知道学习了,无奈的我和妻子沿街逐户寻找,终于在一家游戏厅里把儿子拽了回来。

儿子如愿以偿考上军校。一个星期后,他打来电话,我和妻子争相接听。然而,电话那端儿子只说了一个字:“爸……”就再也没有声音了,我和妻子苦口婆心地讲了40多分钟。我从部队的光荣传统讲到中外名人的经历,从青年军人吃苦锻炼的道理讲到男子汉要有铁的意志、铁的信念、铁的脊梁、铁的性格。在电话中还给儿子讲述了戏剧《沙家浜》中郭建光率领新四军伤病员,在芦苇荡中与敌人周旋,弹绝粮缺药尽时,他在给伤病员做思想动员时的一段唱词:“同志们,胜利就在坚持一下之中。”鼓励儿子树立信心,战胜困难,尽快适应紧张艰苦的军校生活。可电话那端传来的只是无尽的忧伤和哭泣……我一直想不明白,儿子是怎么长大的,似乎是一眨眼的工夫,他就已经和我们拉开了距离。在家里,儿子也不像小时候那样,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对我的话百依百顺了,想干什么,他可以讲出无数个理由说服你。饭桌上,妻子经常是被推荐到大酒店学习烹饪技术的对象;我有时因为读错一个字,儿子除了哈哈大笑,外加嗤之以鼻和一个“土老帽”的评价,甚至有时他会像老师教小学生那样,非让我跟着他把正确的读音连续读10次不可,以防我养成习惯,出门丢人。一次我急于上班,便说:“儿子,快给爸爸擦擦皮鞋。”儿子毫不留情地回敬说:“我爸爸曾经教导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才是好孩子。”搞得我哭笑不得。我回过头对正在收拾家务的妻子说:“要是在过去早就屁颠屁颠给我擦好了,可现在……”我一声长叹。

儿子从军校毕业后,在部队任职,平时很少回家,逢年过节我和妻子都要主动打电话请求儿子回家团聚,可儿子不是这事忙就是那事忙离不开,总是不能让我们如愿以偿。去年三十晚上,妻子准备了一桌酒菜,等着儿子回来和我们过年团圆。然而,晚饭时间临近,长长的电话铃声却把我和妻子从焦急的等待中惊醒。我和妻子谁也不愿意先去接听电话,无奈之下妻子按下了免提键,儿子却在电话中“给爸爸妈妈拜年”,并说他正带着连队的两名孤儿战士准备吃年夜饭。我对着妻子说:“失落了吧。”妻子自言自语地说:“失落是自然的。儿子已经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了,他有自己的事业了。”我接过电话说:“儿子呀,鉴于你已经长大,我和妈妈商量决定,再生一个小孩陪伴我们过年。”“完全同意这个方案,但是你们必须给我生一个哥哥。”电话中儿子反而给我出了个世界性难题。

在儿子身上我看到了成长是一种必然,没有谁可以阻挡得住。但我只是私心作祟,留恋小孩子天真活泼、单纯可爱,留恋小时候儿子睡在我们中间,胖乎乎的小腿压在我身上那种美滋滋的感觉。现在,我只能在心中暗暗地祈祷:儿子呀,你成长得缓慢一些,再缓慢一些!

向往延安

阳春三月,军区组织机关共产党员赴延安,观,我因故留守未能如愿,又一次使我感到遗憾。

想去延安看一看,最早缘起我孩提时唱的一首歌《延安儿女心向毛主席》。

“宝塔山上飘红旗,延安儿女心向毛主席……”多年前,每当村头树枝上大喇叭里回响起那清纯的女高音时,我这个关中农民的孩子,心底就情不自禁地涌动着一股豪迈之情。宝塔山、杨家岭、王家坪,还有枣园党中央毛主席住过的地方,一定巍峨雄伟。

“毛主席在延安13年,土窑洞的灯火映红了天……”40多年过去了,我仍然忘不了上小学时,坐在小木凳上背着双手,跟着老师朗诵“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八个大字的那种庄严。下课后,几个同学唧唧喳喳:“毛主席的家在韶山,延安就在韶山边。”于是,延安就以宝塔的隆起,延河的纵流,大桥横跨构成一幅经典的图案,如剪影般神圣地定格在我的心田。

“毛主席挥笔写雄文,革命真理天下传,打倒了反动派,推翻了三座山……”上了中学,细读了中国近代史,我知道了延安并不在韶山旁边,韶山不在陕西,延安也不在湖南。延安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也渐渐地认识到延安同韶山一样,是中华儿女心中的圣地,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摇篮,是中国历史的一处驿站。

延安曾经是一个谜,探秘者纷至沓来。敏锐的观察家们在延安的粗布衣及草鞋的脚印中找到了答案:中国革命一定会取得胜利。

延安曾经是一个奇迹,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惊奇的人们分析后得出了同一个判断:煤油灯、木桌椅、热土炕不只是陕北的景观,它承担了重要的历史使命,是中国革命的见证。

20世纪70年代,我参军到了部队,受党的优良传统不断熏陶,使我重新认识了延安的内涵。

延安是灵魂的净化地。共产党人吃着洋芋馇馇、小米饭、南瓜汤,竟然在土窑洞里产生了中国最先进的思想和最先进的文化,锻造出了最具有现代意识、最能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族精英。

延安是一部教科书。它用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规范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它用木纺车、镐头和铁锹分别诉说着我们这个民族不朽的执著顽强,在这里准备,从这里出发,打倒侵略者,收复山河,解放全中国。

延安是一把火炬,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点燃。延安如坐落在茫茫黄土高原上的指南针,指引中国革命在最困难的时期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延安是一座灯塔,照亮了中国革命的航程。延安是一座熔炉,使具有最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百炼成钢。

“中国人民站立起,红旗一展亮了天……”13年的延安,13年的艰苦岁月,13年的自信与豪迈。

时代发展到了今天,我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当了领导干部,延安如这个时代的象征,成为一种精神标志,耸立在中国的黄土高原,矗立在我的心里。

延安,当我向你走近的时候,才豁然开朗,才明白这个时代精神的真谛。

窑洞脚踏的是黄土地,背靠的是大山。

是啊,延安曾以红色圣地的风采,走过中国革命的昨天;今天建设中的延安仍然保留着原来的淳朴、忠诚和执著。

“高举红旗去战斗,千难万险无阻拦,全国人民团结紧,跟着毛主席永向前。”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走向我心中深深向往的圣地延安,去摸一摸粗布衣,摇一摇木纺车,看一看土窑洞,睡一睡热土炕,听一听先辈们在延安发出的誓言。

注:

(1)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延安之名,始出于隋。1937年,中共中央进驻,同年设延安市,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在地,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特殊位置。1949年改称县,1972年再设市至今,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

我当新兵的时候

20多年的军旅生涯,让我最难忘的是当新兵的时候。班长金柯送我一本《雷锋日记》,正是这本书帮我校正了人生航向。

刚入伍那会儿,在同年度兵中,我个头没有其他新兵高,身体没有其他新兵壮,力气也没有其他新兵大,训练总是拖班里的后腿。别人投手榴弹一出手40多米,而我投得最远的一次也不过24米。练刺杀连枪都端不起来,练射击怎么也稳不住枪,更别说瞄准了。面对这些,战友替我着急,班长为我操心,入伍前,在家曾教过书的我更是傻了眼。尽管战友以及班长、排长万般鼓励,百般关怀,可我始终没多大长进,我对自己也渐渐失去了信心。

一个星期天,我趁班长和同班战友不注意,一个人偷偷地爬上营区附近的一座山。面对连绵起伏的大山,我选定了一座最高峰往上攀,心想翻过去就能得到自由。然而,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攀上山时,不曾想还有更高更多的山峰横在眼前。我终于没能走出这座大山,悄悄地回到了连队。

对于我突然“失踪”,班长没有过多的批评,只是塞给我一本《雷锋日记》,让我认真读一读。我明白班长的良苦用心,郑重地接了过来。在这本《雷锋日记》里,我找到了克服困难的办法,悟出了做人的道理。雷锋原先当新兵时个头也小,身子骨也单薄,但硬是凭着一股子拼劲和“钉子精神”,刻苦学习,认真改造思想,苦练杀敌本领。我的现状与雷锋当时的情况何等相似啊!我暗下决心,只要我照着雷锋的样子去做,不相信就赶不上队。于是,我像雷锋那样,挤时间读书,并把读书所得记下来。我模仿雷锋的样子,利用月光训练。其他同志休息了,我怕惊醒他们,把衣服鞋子抱到室外穿,偷偷地把背包绳绑在树上练臂力,胳膊甩肿了,仍咬紧牙关坚持。星期天我照着雷锋的样子,一个人拿着靶子在河滩练瞄准;部队看电影,我主动要求看家练刺杀。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苦练,我的训练成绩大有长进,轻武器练习射击取得优秀成绩,受到连队嘉奖。

新兵生活是每个军人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走向成熟人生的重要一步。雷锋在当新兵的时候严格要求自己,好事做了“一火车”。我想,照着雷锋的样子去做,关键是要坚持。一个人做一两件好事容易,难的是坚持经常做好事,特别是在自己苦累的时候仍然坚持做好事。为此,我给自己定了个规矩,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做好事。记得一次野营拉练,每个班的饭盆由于烟熏火燎,又黑又脏。我便在别人睡下时,把全连的饭盆集中起来,用沙子打磨得锃光发亮。

由于我从新兵生活开始,就把雷锋作为自己人生的楷模,注意时时、事事、处处照着雷锋的样子去做,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逐步提高。这对我正确对待和处理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我也从一名新兵一步步成长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当上了师级领导干部。我由衷地感谢我的新兵班长,感谢他送给我的《雷锋日记》。

从《屋顶上的山羊》想到的

近日,读到一则《屋顶上的山羊》的寓言,使我如醍醐灌顶,翻然猛醒。故事说的是一只山羊站在屋顶吃稻草,一只狼从屋子下面经过,山羊无比得意地对狼说:“你今天好像情绪不太好呀,你是不是在找毛毛虫,然后用你那难看的大牙,把它吃掉啊?也许你还可以赶跑牛奶碗旁边的母猫弄点吃的吧。”狼抬头看了看屋顶上的山羊,鄙夷地说:“快吃你的陈稻草吧。你站在屋顶上胆子大了,说话嘴硬。只要你敢下来,让我们站在同一平面上,你很快就会明白,谁才是真正的强者,不要忘了使你高大的不是你自己,而是这座屋顶!”

寓言中狼说的话很有哲理,寓意深长。深思许久,真的让我感到凉透了脊背。回顾自己近50年的人生历程,虽然不长,却是有几回站到“屋顶”的经历。16岁那年,我初中毕业,竟然在村办小学当了民办教师。当时,乡亲们把我夸得天花乱坠,什么“聪明”呀,“出息”呀,好像我真正做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了,一下子在小村庄成了了不起的人物。教书之后,我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远远不能满足为人师的素质要求,不要说与同行比,就是和我所教的学生比,在有些方面,我也深感自愧不如。什么教师呀,充其量是个大哥哥而已。但是“园丁”的美称,当时却膨胀了我的良好感觉,抬高了我的有限身价,使我在小村庄里“高大起来”,理所当然地当了一把“屋顶上的山羊”。

后来我参了军,来到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部队,特别是担任了某特种部队政委。部队参加国际特种兵竞赛名列第一,多次被军区和总部树立为先进单位时,又有人对我说:“有发展前途呀。”开始,我着实不好意思了一阵子,但是,随着说的人多了,说的时间长了,我也慢慢地接受了人们的议论,在心里竟然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满足。的确,我所任职的部队是一支编制精干、装备精良、任务特殊的“拳头”部队,历史上曾经涌现出了无数英雄模范人物和近百名将领。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算一座“高高的屋顶”,而我这般后来者,却又一次痛痛快快当了“屋顶上的山羊”。

再后来,我调到大区机关工作,消息传到了我的家乡,一些不明就里的乡亲,还真以为我当了什么大官,掌了什么大权。于是就有了三五成群的乡党,隔三差五地到工作单位来找我,要求我为村上修道路,建学校。开始我真的吓了一跳,好在已经有一大把岁数的我,其他方面虽然无大的长进,却多了几分自知之明,我羞涩地从腰包里拿出1000元工资,告诉他们:我只不过是个“屋顶上的山羊”。

同类推荐
  • 跨世纪的文化瞭望:刘心武、张颐武对谈录

    跨世纪的文化瞭望:刘心武、张颐武对谈录

    这两场精湛的对话,前后跨度近二十年!著名作家刘心武与著名学者张颐武共同探讨新时期以来近四十年中国社会、文学与文化的推进与转变,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一系列重大文学事件、文化思潮和重要作家、作品的观察,极为深入,富有启发性。作为当代文学重要参与者、建设者的两位对话人,为今日读者提供了一份亲切、深刻、极富创见的观察。
  • 在春深:春种一棵树

    在春深:春种一棵树

    本书描绘了春、夏、秋、冬四个不同时节天地万物的生长以及作者们在不同时节的心境。
  • 乐府学概论

    乐府学概论

    乐府学是古代文学专门之学,与诗经学、楚辞学、词学、曲学并列。本书首次系统阐述了乐府学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历史和基本典籍。前两章阐述基本概念和方法,主张以研究乐府活动为中心,从文献、音乐、文学三个层面进行考察,目标是使乐府诗发生、发展、变化情况和所属音乐特点以及文学特色得到尽可能清晰的描述。后三章回顾由汉至清乐府学发展历程,分汉唐、宋清、现代三个阶段交代乐府学发展大致脉络。
  • 董大中文集·第6卷:三闲居文谈

    董大中文集·第6卷:三闲居文谈

    《董大中文集》由作者自己选择篇目,按时间顺序和研究课题分10卷本结集出版。文集总结了董大中在鲁迅研究、赵树理研究、”山药蛋派”作家研究、民间孝文化研究、文化哲学研究方面的成果,编辑成8卷本,又将其对新时期文学的宏观考察和所写的批评文章编辑成2卷本。这些创作成果均是作者深入实地、图书馆、资料室、档案室,走访当事人,经过认真调查、核实,在掌握了丰富资料基础上笔耕不辍、勤奋创作而成。凝聚了作家的大量心血。文集不仅为中青年作家创作提供了参考,更重要的是为研究鲁迅、高长虹、赵树理、“山药蛋派”等文学史上重要人物和流派提供了丰厚的资料。
  • 民族灵魂的重铸

    民族灵魂的重铸

    本文从文学的“人学”根本特性出发,把新时期文学主潮概括为:对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中国文学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涌流,它并非人为的规范,而是人的自觉(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新觉醒)与文的自觉(当代文学摆脱依附性重建独立性格)的交汇的自然现象。本文不同意用西方现代“无主潮”的多元化状态来简单类比当代中国文学特定的多元化现象,同时认为,人道主义作为普泛的哲学思潮由于缺乏“中介”及其它原因不宜视为文学主潮;现实主义不论在方法的狭义上或者精神的广义上,也不宜涵盖日益复杂的文学现象。
热门推荐
  • 超级吃货:呆萌郡主要抱抱

    超级吃货:呆萌郡主要抱抱

    她,视吃如命,三句话内几乎都离不开吃加EQ为0。不过,她却是一个全能少女。打得了小三,斗得了渣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苦苦追求,想不到第一次告白的结果竟然是这样:某男:“蓝蓝,我喜欢你,你愿意和我交往吗?”某女:“交往系神马?能吃吗?”
  • 倾世聘

    倾世聘

    第001章、惨死虿盆南燕国,国都燕城。太子府后山。雪色茫茫,阳光透过树叶的……
  • 仙魔剑邪

    仙魔剑邪

    为虾米这男猪脚一会儿暖一会儿冷?如果入魔我能保护你,我愿入魔。如果这把邪剑能守护这一方土地,我愿把它拿起。————赵从云
  • 尹家小姐千金难求

    尹家小姐千金难求

    相闻,京城是人人向往的地方八街九阴,车水马龙。可谁知十几年后竟被凭空杀出来的一姓尹的小姐所改变。都说她啊比那冰冻三尺的河水还要凛冽几分。听说慕家有一小公子冷若冰霜这世上几乎没有什么事能让他有几分热爱。可是直到遇到尹白慕少的那一颗心热情似火世人都说“说好的冷面寒铁满不在乎的呢”(1v1)双洁。“老婆大人,你的头发没弄好我来帮你”尹白看着世界顶级造型师做的发型“……”“老婆夫人,你的指甲长了我来帮你”看着早上刚剪的指甲“滚”
  • 放手,让你更自由

    放手,让你更自由

    一个御姐内心的大学生,一个工作的大叔,因为一个喜欢的声音,走进了对方的内心。两个人擦出了火花,但是因为异地的关系,让两个人慢慢的疏远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爱情的小故事……
  • 一眼光年我的外星男神

    一眼光年我的外星男神

    他来自距地球300亿光年之外,却在降落地球时意外引发磁场变动,导致了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她是外语系传说级的人物,也是那次事故的受害者,原本有着似锦的前程和未来,却在毕业前夕失去了听觉;只是,两年后,一觉醒来,她却突然发现再次听见了声音,从此,一双熟悉的眼睛扎根在她心底……他们的重逢并不美丽,却真实的令人难以忘记。他为人淡漠,却唯独对她关心备至。“我和他谈的,大概是这世界上最遥远的异地恋。”……
  • 匠神大传

    匠神大传

    山河天,八荒原,走出一个少年;悟阵道,控烈炎,炼出一方天;入九幽,掌本源,不敬诸圣不拜仙!——梦中红颜舞翩跹,只为她,碎了这天,逆转这世间!——
  • 火影之降临忍界

    火影之降临忍界

    本人新手,我只想写一本属于我们自己心中的火影梦,希望大家看的开心就行了
  • 蚁寇

    蚁寇

    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种慌张。可安父母病安康,可让夫妻远饥荒,可让儿女闻书香。但也,偏偏这碎银几两,压弯多少少年脊梁……
  •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10-2011)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10-2011)

    本书收集了2011年在山西财经大学召开的“全国高等财经教育研究会思想政治教育协作委员会年会”会议论文和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师生的来稿,约40篇,论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党建理论”“思想政治理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有的学术质量还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