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06500000047

第47章 《子夜》

这几年我们的长篇小说,渐渐多起来了;但真能表现时代的只有茅盾的《蚀》和《子夜》。《蚀》写一九二七年的武汉与一九二八年的上海,写的是“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三个时期”。能利用这种材料的不止茅君一个,可是相当地成功的只有他一个。他笔下是些有血有肉能说能做的人,不是些扁平的人形,模糊的影子。《子夜》写一九三○年的上海,写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崩溃的缩影。与《蚀》都是大规模的分析的描写,范围却小些:只侧重在“工业的金融的上海市”,而经过只有两个多月。不过这回作者观察得更有系统,分析得也更精细;前一本是作者经验了人生而写的,这一本是为了写而去经验人生的,听说他的亲戚颇多在交易所里混的;他自己也去过交易所多次。他这本书是细心研究的结果,并非“写意”的创作。《蚀》包含三个中篇,字数还没有这一本多,便是为此。看小说消遣的人看了也许觉得烦琐,腻味;那是他自己太“写意”了,怨不得作者。“子夜”的意思是“黎明之前”;作者相信一个新时代是要到来的。

这本书有主角,与《蚀》不同。主角是吴荪甫。他曾经游历欧美,抱着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雄图,是个有作为的人。

他在故乡双桥镇办了一个发电厂,打算以此为基础,建筑起一个模范镇;又在上海开了一爿大丝厂。不想双桥镇给“农匪”破坏了,他心血算白费了。丝厂因为竞争不过日本丝和人造丝,渐渐不景气起来,只好在工人身上打主意,扣减她们的工钱。于是酝酿着工潮,劳资的冲突一天天尖锐化。那正是内战大爆发的时候,内地的现银向上海集中。金融界却只晓得做地皮,金子,公债,毫无企业的眼光。荪甫的姊丈杜竹斋便是一个,而且是胆子最小最贪近利的一个。荪甫自然反对这种态度。他和孙吉人、王和甫顶下了益中信托公司,打算大规模地办实业。他们一气兼并了八个制造日用品的小工厂,想将它们扩充起来,让那些新从日本移植到上海来的同部门的厂受到一个致命伤。荪甫有了这种大计划,便觉得双桥镇无用武之地,破坏了也不足深惜了。

但这是个最宜于做公债的年头;战事常常变化,投机家正可上下其手。荪甫本不赞成投机,而为迅速的扩充他们的资本,便也钻到公债里去。这明明是一个矛盾;时势如此,他无法避免。他们的企业的基础,因此便在风雨飘摇之中。这当儿他们的对头赵伯韬来了。他是美国资本家的“掮客”,代理他们来吞并刚在萌芽的民族工业的。那时杜竹斋早拆了信托公司的股;荪甫他们一面做公债,一面办厂,便周转不及;加上内战时货运阻滞,新收的八个厂的出品囤着销不出去。赵伯韬便用经济封锁政策压迫他们的公司,又在公债上与他们斗法。他们两边儿都不仅“在商言商”:荪甫接近那以实现民主政治标榜的政派,正是企业家的本色。赵伯韬是相对峙的一派,也是“掮客”的本色。他们又都代办军火;都做外力与封建军阀间媒介。他们做公债时,所想所行,却也不一定忠实于他们的政派。总之,矛盾非常多。荪甫他们做公债失败了,便压榨那八个厂的工人,但还是维持不下去。荪甫这时候气馁了,他只想顾全那二十万的血本,便投降赵伯韬也行。但孙、王两人不甘心,他们终于将那些厂直接顶给英、日的商人。现在他们用全力做公债了,荪甫将自己的厂和住房都押掉了,和赵伯韬作孤注一掷。他力劝杜竹斋和他们“打公司”;但结果杜竹斋反收了渔翁之利而去。荪甫这一下全完了。他几乎要自杀,后来却决定到庐山歇夏去。

这便是上文所谓“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崩溃的缩影”。

若觉得说得这么郑重,有些滑稽,那是因为我们的民族资本主义的进程本来滑稽得可怜。有人说这本书的要点只是公债、工潮。这不错,只要从这两项描写所占的篇幅就知道。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他决不仅要找些新花样,给读者换口味。这其间有一番道理。书中朱吟秋说:

从去年以来,上海一埠是现银过剩。银根并不要紧。

然而金融界只晓得做公债,做地皮,一千万,两千万,手面阔得很!碰到我们厂家一时周转不来,想去做十万八万的押款呀,那就简直像是要了他们的性命;条件的苛刻,真叫人生气。(四三面)这并不是金融界人的善恶的问题而是时势使然。孙吉人说得好:

我们这次办厂就坏在时局不太平,然而这样的时局,做公债倒是好机会。(五三四面)内战破坏了一切,只增长了赌博或投机的心理。虽像吴荪甫那样有大志有作为的企业家,也到处碰壁,终于还是钻入公债里去。这是我们民族资本主义崩溃的大关键,作者所以写益中公司的八个厂只用侧笔而以全力写公债者,便为的这个。至于写冯云卿等三人作公债而失败,那不过点缀点缀,取其与吴、赵两巨头相映成趣,觉得热闹些。但内战之外,外国资本的压迫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致命伤。这一点作者并未忽略;他只用陪笔,如赵伯韬所代理的托辣司,益中公司将八个厂顶给英、日商家,周仲伟将火柴厂顶给日本商家之类。

这是作者善于用短,好腾出篇幅来专写他熟悉的那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在这两重压迫之下,自然会走向崩溃的路上去。

然而工厂主人起初还挣扎着,他们压榨工人。于是劳资关系渐趋尖锐化。这也可以成为促进资本主义崩溃的一个原因。但书中只写厂方如何利用工人,以及黄色工会中人的倾轧。也写工人运动,但他们的力量似乎很薄弱,一次次都失败了,不足以摇动大局。或者有人觉得作者笔下的工人太软弱些,但他也许不愿意铺张扬厉。他在《我们这文坛》一文(《东方杂志》三十卷一号)里说:

我们也唾弃那些,印板式的“新偶像主义”——对于群众行动的盲目而无批评的赞颂与崇拜。

他大约只愿意照眼睛所看的实在情形写;也只有这样才教人相信,才教人细想。书中写吴荪甫的丝厂里一次怠工,一次罢工;怠工从旁面着笔,罢工才从正面着笔。他写吴荪甫的愤怒,工厂管理人屠维岳的阴贼险恶,工会里的暗斗,工人的骚动,共产党的指挥,军警的捕捉,——罢工的各方面的姿态,在他笔底下总算有声有色。接着叙周仲伟火柴厂的工人到他家要求不停工的故事。这是一幕悲喜剧;无论如何,那轻快的进行让读者松一口气,作为一个陪笔是颇巧妙的。

书中以“父与子”的冲突开始,便是封建道德与资本主义的道德的冲突。但作者将吴荪甫的老太爷,写得那么不经事,一到上海,便让上海给气死了,未免干脆得不近情理。再则这第一章的主旨所谓“父与子”的冲突与全书也无甚关涉。

揣想作者所以如此开端,大约只是为了结构的方便,接着便可以借着吴太爷的大殓好同时介绍全书各方面的人物。这未免太取巧了些。但如冯云卿利用女儿事,写封建道德的破产,却好。书中有一章专写农民的骚动;写冯云卿的时候,也间接地概括地说到这种情形以及地主威权的动摇。这些都暗示封建农村的势力在崩溃着。但那些封建的军阀在书中还是活跃着的。作者在《我们的文坛》里说将来的文艺该是“批判”的:“严密的分析”,“严格的批评”。他自己现在显然已向着这条路走。

吴荪甫的家庭和来往的青年男女客人,也是书中重要的点缀,东一鳞西一爪的。这些人大抵很闲,做诗,做爱,高谈政治经济,唱歌,打牌,甚至练镖,看《太上感应篇》等等,就像天底下一切无事似的。而吴荪甫却老是紧张地出入于几条火线当中。他们真像在两个世界里。作者写这些人,也都各具面目。但太简单了,好像只钩了个轮廓就算了,如吴少奶奶,她的妹妹,四小姐,阿萱,杜学诗,李玉亭等。诗人范博文却形容太甚,仿佛只是一个笑话,杜新箨写得也过火些。至于吴芝生,却又太不清楚。作者在后记里也承认书里有几个小结构,因为夏天他身体不大好,没有充分地发展开去,这实在很可惜。人物写得好的,如吴荪甫,屠维岳的刚强自信,赵伯韬的狠辣,杜竹斋的胆小贪利。可是吴、屠两人写得太英雄气概了,吴尤其如此,因此引起一部分读者对于他们的同情与偏爱,这怕是作者始料所不及罢。而屠维岳,似乎并没有受过新教育的人,向吴荪甫说的话那样欧化,也是不确当的。作者擅长描写女人,但这本书里却没有怎样出色的,大约非意所专注之故。

作者描写农村的本领,也不在描写都市之下。《林家铺子》(收在《春蚕》中),写一个小镇上一家洋广货店的故事,层层剖剥,不漏一点儿,而又委曲入情,真可算得“严密的分析”。私意这是他最佳之作。还有《春蚕》,《秋收》两短篇(均在《春蚕》中),也“分析”得细。我们现代的小说,正该如此取材,才有出路。

同类推荐
  • 忽闻岸上铁歌声

    忽闻岸上铁歌声

    作者自嘲写了“一堆无用”,但却都关乎社稷、关乎人生、关乎生活得自恰。
  • 温暖的门边

    温暖的门边

    这部散文集记录了作者对生活方方面面的观察与思考,涵盖了日常生活中丰富而常见的诸多的小小图景,并以小见大,衍生出不同层面上的思想火花的碰撞,或多或少,给人带来种种有益的启迪与思考。面对喧嚣躁动的都市生活,她用自己的眼光审视着世态人情的演绎与嬗变,有质疑,有批评,有认同,也有感动与欢喜。
  • 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

    根据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8月8日上映,柯南·何裴、王鹏凯、李雪健、蒋雯丽、李幼斌主演。《红星照耀中国》是西方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第一部采访记录,也是新闻史和报告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书中不仅记载了大量有关中国红军和苏区,以及毛泽东等革命领导人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客观的评价。由于其对历史的权威记录,以及对历史趋势的准确预见,本书成为风靡全球的经典名著,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
  • 大桥

    大桥

    港珠澳大桥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的建设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这条腾飞在伶仃洋上的钢铁巨龙,一桥连三地,让天堑变通途,是中华民族在“一国两制”下实现的一个伟大胜利。本书以非虚构写作手法和现场采写的第一手资料,带您走进港珠澳大桥以及创建它的中国工程师和工人们,为您揭秘这座“海上长城”的核心控制性工程岛隧工程——地标性建筑东、西人工岛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感道是如何建成的。
  • 李健吾译文集·第六卷

    李健吾译文集·第六卷

    福楼拜翻译第一人,莫里哀翻译第一人,创作、翻译、评论、研究全才李健吾先生译文全集;汇集著名翻译家李健吾存世的所有翻译作品,共十四卷,三百五十余万字,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学术意义;《在国内翻译界、文学研究界和出版界都有填补空白和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李健吾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评论家和文学研究者,在创作、批评、翻译和研究领域都蔚为大家。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都市异能大乱斗

    都市异能大乱斗

    都市异能大乱斗讲述的是普通宅男加屌丝的沈浩,因一次偶然获得了别人梦寐以求的异能,还是三种。牛逼了一阵,但没那么简单。。。一大波敌人正在靠近,沈浩来一句:“靠,都来吧,让你见识下小爷的厉害!”阴阳混沌,奇能艺术,敌人强,我更强。败了不怕,大不了回到原点。你们不服,没办法,就是运气好。主角从一个凡人,逐渐超凡入圣,超脱世俗,成神,神王,最后超神。
  • 我的三千宿主们

    我的三千宿主们

    【快穿无限流】宿主一:“呵!天凉了,该让王氏破产了。”宿主二:“呵呵!既然王爷不肯认错,那便让他挖煤去吧!”宿主三:“井井,这个世界不好玩,我可以自杀吗?”……我叫四个二……啊呸!其实我叫井井,是一个卑微的小系统。但,这样卑微的我,也能拥有万千优秀的宿主们。请听我一一道来——卑微系统小井井,为爱横穿三千界。这个宿主别太淦,天凉王破他不配。那个王妃有点甜,翻身为王委实可。总有渣渣在犯贱,让我来把正义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青春就是我

    我的青春就是我

    我叫陈雪,也许会有人愿意花点时间来看我写的这本人生自传,听我讲完一个漫长而又枯燥的故事。接下来,你将会看到我从毕业到创业的整个过程。好吧,我们开始吧……我把故事分成了几个阶段进行,分别是萌芽期、准备期、初创期、成长期、转型期和成功期。在这里,你将会看到我为了实现目标所经历的一些挫折和磨难,也会看到我成功后的一些兴奋和喜悦。我不奢望有人会模仿我的历程,但我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哦,对了忘了告诉你,我是个女强人,我的格言是:谁说女子不如男~
  • 我每次都能活到决赛圈

    我每次都能活到决赛圈

    当亲朋好友嘲笑玩游戏也能赚钱时,对游戏拥有绝对热爱的你要做的就是用自己48码的拖鞋去拍一拍他们的脸。如果有人斜眼看待电子竞技是一项不务正业的事业,并抓住你的四肢意图阻拦你,你要做的是那决然且坚定的转身。当梦想照进现实,被生活逼迫的毫无反手之力时,邹十决然的拿起手中的98k打向所有人!然后告诉所有曾经反对你的人,电子竞技也能打出新高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邪月仙灵传之天穹月影

    邪月仙灵传之天穹月影

    讲述异世界朱凰圣域中那些发生在天穹凰胤们身上的故事!
  • 异彩瞳

    异彩瞳

    敢爱敢恨,爱我者我必以千倍爱之,害我者我必以万倍还之……
  • 龄琴断弦

    龄琴断弦

    我们是寐,我们是妖,梦妖。双生的寐命中注定只能活其一,让我成为你的力量吧,这是我爱你的方式,妹妹。姐姐化成了她的一大部分力量,三千年后她修成人型,被天界选中,成了仙。落尘,听尘世人愿的仙,她倾听着滚滚红尘中的人愿,贪婪、自私、真诚、慈爱……“我始终不能够明白,何为情……?”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