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名由来】
本计名见于《元曲选》中《锦云堂暗定连环计》杂剧。《三国演义》第八回也有《王司徒巧使连环计》。《兵法圆机·迭》说:“大凡用计者,非一计之可孤行……百计迭出,算无遗策,虽智将强敌,可立制也。”认为采用两个以上计谋,环环相扣,周密无遗地作好决策,那么虽然智谋再高、力量再强的敌人都能制服。在三国时的赤壁大战前,谋士庞统怂恿曹操把战船用铁索勾连起来,表面上是帮助魏军克服不习惯于水上作战的弱点,实际上是让这些船只在遭到火攻时无法逃脱。后来周瑜又用苦肉计派黄盖诈降,火烧赤壁。这一个个计谋套用,成为完整的谋略链条,显示了连环计的鲜明特色。
一般地说,连环计不管是两计相扣也好,还是多个计谋相配合,其功能无非是两个:一个是让敌人自相钳制;一个是更有效、迅猛的攻击敌人。二者相辅相成,用兵就如得天神相助一样。
【原文】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1〕,以杀其势〔2〕。在师中吉,承天宠也〔3〕。
【注释】
〔1〕自累:指自相拖累,自相钳制。
〔2〕以杀其势:杀,减弱,削弱、刹住。势,势力、势头。杀其势,这里是指减弱、刹住敌军来势汹汹的势头。
〔3〕在师中吉,承天宠也:语见《易·师·象》:“在师中吉,承天宠也。”师封九二以一阳而统群阴,处于险中,然而刚而得中,得制胜之道,所以吉利,无咎,犹如秉承上天锡命一样得宠。
【译文】
敌军兵强势大,不能与他硬拼,应当设法使他们自相钳制,以削弱它的势头。正如《易经》师卦所说:将帅处于险象时,刚而得中,指挥巧妙得当,就能如同天神相助一样吉利。
【前人批语】
庞统〔1〕使曹操战舰勾连〔2〕,而后纵火焚之,使不得脱。则连环计者,其法在使敌自累,而后图之。盖一计累敌,一计攻敌,两计扣用,以摧强势也。如宋毕再遇〔3〕,尝引敌于战,且前且却,至于数四。视日已晚,乃以香料煮黑豆,布地上,复前搏战,佯败走。敌乘胜追逐,其马已饥,闻豆香,乃就食,鞭之不前。遇率师反攻,遂大胜。皆连环之计也。
【注释】
〔1〕庞统(179—214):三国时刘备谋士,襄阳人,初与诸葛亮齐名,号“凤雏”。他巧用诈降及劝曹操把战舰勾连起来的计谋,在赤壁之战中,使曹军遭到惨败。
〔2〕战舰勾连:把很多舰船用铁环连接固定起来。
〔3〕毕再遇:宋代兖州人。有谋略,精通军事,是抗金的名将。开禧年间用兵,许多将领都战败,独有他多次立功。参《宋史》本传。
【译文】
庞统到曹营怂恿曹操把船只用铁索连结起来,然后纵火焚烧,使船只无法逃脱。由此看来,连环计就是先让敌人自相钳制,然后再攻击它的策略。前一计使敌人自相钳制,后一计则攻击敌人,两计相扣,运用自如,就能摧毁任何强敌。比如:宋朝的抗金名将毕再遇,曾经引诱敌人来战,边打边退,三番五次地缠住敌人,直至天色已晚,就用香料煮黑豆,撒在地上,又向敌营挑战,假装战败而退。敌人乘胜追赶,他们的马已饥饿,闻到遍地豆子的芳香,马只顾抢着吃豆子,任凭你用鞭子抽打,也不肯走了。这时,毕再遇出兵反攻,大获全胜,这都是连环计的运用。
【战例】
陈泰不战退姜维
249年,魏国雍州刺史陈泰率兵包围了蜀国北部边界的山东、西二城,蜀将李歆拼死突围向大将军姜维寻求救兵。姜维得知山二城势危,沉吟半晌,想得一条计策,说:“陈泰率雍州之兵围了山二城,雍州一定空虚。我们可率大军经牛头山绕至雍州后面,伺机攻占雍州,陈泰知道后,必然回师援救雍州,山之围就可解救了。”于是,统率蜀军向牛头山进发。
陈泰闻讯后对部将邓艾说:“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姜维一过牛头山,我们就截住他。此时再请征西将军郭淮兵出洮水,截断姜维退往蜀地的归路。姜维只有死路一条;倘若他知险而退,我们就可以夺得山东、西二城。”两人商议已定,派遣使者飞报征西将军郭淮,请郭淮进军洮水。郭淮认为陈泰之计可行,立即统率本部兵马向洮水进发。
姜维到了牛头山,陈泰早已率主力兵马抢先占据了牛头山附近的险要地段,筑起营垒,截住了姜维的去路。姜维天天向陈泰挑战。陈泰坚守不出,姜维无计可施。
将军夏侯霸对姜维说:“连日挑战,陈泰只是不肯出来,此人非是庸才,定有异谋,不如暂时后退,再作别议。”正在商议之间,探子来报:“郭淮率大军直扑洮水!”姜维大吃一惊,对夏侯霸说:“洮水在牛头山西北,是我军退回蜀地必经之路。归路一断,我军不战自乱。罢了!”
“罢了!”
姜维令夏侯霸率兵先退,自己领兵断后。守卫山的蜀将见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只好开城向陈泰投降。陈泰凭借运筹得当之力,没有花费多大代价,就夺得山二城,迫使姜维退兵。
【精评】
连环计是一种权术,主要是让敌方互相拖累、互相牵制,或者通过巧妙的方法使敌人不战自乱,减弱敌人的力量,或乘机进攻,或乘机撤退。此计的关键是要使敌人“自累”,背上包袱,不能自由行动。这样,就给围歼敌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