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指鼻、鼻窦、咽、喉部的感染。其发病率占儿科疾病的首位,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咽部刺激等症状。婴幼儿可引起高热惊厥;年长儿患链球菌上呼吸道感染后可引起急性肾炎、心肌炎、风湿热等,使病情迁延或加重,因此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上感属中医外感病范畴,有感冒、伤风、伤寒、乳蛾之称。乃由外感时邪所致。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气候变化时及冬春两季最多见。由于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神情怯弱,易出现挟痰、挟滞、挟惊等兼证。
中医辨证分型
常见的辨证分型为:风寒感冒证、风热感冒证、暑邪感冒证三种证型。
辨证论治
风寒感冒证
常见症状发热无汗,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此为上感初起,多见于寒冷季节。
致病原因 邪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内闭,肺气不宣。
常用药物荆芥、防风、苏叶、豆豉、葱白、生姜——解表散寒;杏仁、前胡、桔梗、甘草、桔红——宣通肺气。腹胀便秘,加山楂、神曲、莱菔子;咳嗽有痰,加半夏、苏子。
现代药理荆芥、防风、苏叶、葱白、生姜均有解热、抗菌作用。桔梗、前胡能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桔梗还有镇咳作用及增强抗炎和免疫作用。杏仁能抑制咳嗽中枢而镇咳平喘作用。桔红有扩张气管及祛痰作用。甘草有明显的镇咳、祛痰、平喘作用,还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黏膜。
食疗方法 清水1碗,入豆豉10克煮沸约3分钟,再入葱白出锅,趁热服,服后卧床盖被取微汗,适于感冒轻证;或生姜5~10克、葱白3~5克、红糖适量,共水煎,煮沸5分钟,取液趁热频饮,服后卧床盖被取微汗,适于感冒兼恶心欲吐者;或苏叶5克加水100毫升,煎至30毫升,取汁,将神曲10克捣碎,加水150毫升,煎至50毫升,滤汁入粳米,再加水400毫升,同煮为稀粥后,入苏叶液搅拌,每日早晚温热服,适于小儿感冒挟食者;或将黄芪10克入水150毫升浸泡,煎至100毫升,去渣,豆豉5克润湿备用,瘦肉50克捣泥,炒锅置大火上入油,下豆豉稍炸,再入黄芪水烧开,放入瘦肉泥,烧沸片刻,入调料既可,适于老幼体虚易感者。
风热感冒证
常见症状发热重,恶风,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流浊涕,咳嗽痰稠色黄,咽红或痛。
致病原因 风邪夹热,肺气失宣。
常用药物银花、连翘、豆豉、薄荷、荆芥——辛凉解表,疏风清热;竹叶、芦根——清热生津;牛蒡子、桔梗、甘草——宣利肺气,化痰利咽。若寒热起伏,加柴胡、黄芩;高热抽搐,加僵蚕、钩藤;目赤,加菊花、桑叶;痰多,加白前、杏仁、莱菔子。
现代药理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对多种细菌及病毒均有抑制作用。薄荷、荆芥有不同的发汗解热作用。芦根有解热、镇静作用。桔梗可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有镇咳作用,能增强抗炎和免疫功能,还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中性白细胞的杀菌力。
食疗方法 将银花20克、山楂5克置锅内大火烧沸3分钟后,取药液入杯内,再入水煎沸1次,将两次药液合并,入蜂蜜30克,搅拌匀既可,随时饮用,适于风热外感干咳、食少者;或桑叶、菊花各5克,竹叶、白茅根各15克,钩藤15克,薄荷3克,同放杯内沸水冲泡,闷浸10分钟,去渣加白糖适量频饮,适于风热感冒兼夜惊,睡卧不宁者;或将白萝卜200克、白菜梗100克、胡萝卜100克切丝,用盐淹片刻,沥水,再入白糖、味精、麻油拌匀既可,适于风热感冒挟痰、食欲不振者。
暑邪感冒证
常见症状高热无汗,头痛身重,胸闷食少,或伴吐泻、咳嗽。
致病原因 暑邪在表,气机失宣。
常用药物银花、连翘、大青叶——清热解毒;香薷、薄荷——解表,解暑;厚朴——化湿,行气以解暑。若腹泻,加苍术、山楂;热甚心烦,加黄连。
现代药理大青叶有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香薷有发汗解热作用及抑菌和抗病毒作用主。厚朴有广谱抗菌作用。
食疗方法 西瓜皮1000克切碎加水适量,煮沸20分钟后入绿茶10克、薄荷15克,再煮3分钟,取汁代茶饮,适于暑湿感冒发热、身困,食欲减退,小便黄赤者;西瓜1500克取瓤绞汁,番茄250克用沸水冲烫,剥皮取汁,二汁合并,随意饮用,适于暑天感冒气阴已伤者;绿豆30克煮汤,另金银花15克加水250毫升,煮沸10分钟,取汁,倒入绿豆汤内既可饮用,适于暑热感冒;或香薷10克、炒白扁豆5克、厚朴5克均研粗末,加水煮沸20分钟,取汁,再煎1次,合并两次药液过滤即可,适于暑湿挟寒证。
预防调护
1.平素注意锻炼,多做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2.气候骤变时,注意增减衣服,避免受凉受热。
3.本病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及外出串门。
4.发病期间,注意饮食,减少乳食,避免伤食积滞。同时要注意心跳、脉搏和呼吸情况,警惕合并心肺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