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994100000006

第6章 阿育王与八万四千塔(下)

此后,戒日王在曲女城举行盛大的无遮大会,参加此次大会的有天竺18个国王以及婆罗门代表,再加上外道义解各派僧俗人等1万余人,推举玄奘作为大会的论主,以此弘宣大乘的教义。玄奘将自己所写的《制恶见论》和《会宗论》在大会上进行阐释。大会一共进行了半个多月,竟然没有一人对玄奘义论提出一字反驳意见,甚至会后,一向对大乘怀有偏见的小乘论师们也把玄奘尊称为“解脱天”。此时的玄奘已经声闻全印度。很多年后,印度的一些寺庙里仍收藏着玄奘穿过的衣物和鞋袜等。一些人把收藏着玄奘的片纸只字作为几代人的骄傲。

冬去春来,玄奘在印度已经度过十几年的异国生涯,随着一个个日子的逝去,玄奘思乡的情绪也愈加浓烈。戒日王看出玄奘归心似箭,便也说,人命如露,非旦则夕,为使大法弘化,即可还也。

玄奘在印度的这些年,正是李世民在长安大展宏图的日子。唐太宗从隋朝的迅速灭亡中汲取了教训,并接受了魏征“偃文息武”的意见,意识到要想建立永久的大唐盛世,必须先建立一个开放性的唐代社会。玄奘欲返的消息传到长安,唐太宗十分高兴,说希望能与他早日相见。同时太宗命令于阗王备足鞍马,前往迎接玄奘的归来。

公元645年,离别故国十七年的玄奘终于踏上祖国的土地。17年后的长安,已经与他当初孤雁单骑离开长安时不能同日而语了。正出征东辽的太宗命留守长安的宰相梁国公、房玄龄等朝廷要员代表他出城迎接玄奘的归来。听说玄奘西域归来,长安百姓摩肩接踵地拥堵在长安的街道上,都想一睹这位为法忘躯的法师尊容。铺满鲜花的长安街头展览着玄奘从西域带回来的一部分实物,其中佛舍利150粒,金檀佛像7尊,经论520夹、600余部。

几日后,玄奘前赴洛阳与太宗见面。太宗对玄奘的才华及风度大加赞赏,太宗提出,希望玄奘能弃佛从政,玄奘说,我冒九死一生,往返17年,行程5万里,亲历了100多国,终于迎回大乘法宝,人命无常,我正要利用余生,将这些经典认真翻译出来。

太宗为玄奘的出行感动,即命宰相房玄龄等人为玄奘提供一切费用,设立译经场,以实现玄奘译经的宏愿。此后的20多年里,玄奘主持译经75部,1335卷。后人把鸠摩罗什的译著称为“古译”,把鸠摩罗什以后的译著称为“旧译”,而玄奘的译著则被人称为“新译”。与古译和旧译不同的是,玄奘的译著在考校上更加严谨,也更多地保持了原著的特色,所以评价说,玄奘的旧译也更有价值。除去以上经卷,玄奘还把自己在西域沿途各国的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12卷。这12卷著作对后人研究印度以及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高宗即位后,对玄奘同样十分推崇。公元657年,唐高宗前去洛阳,敕玄奘陪同。四月,高宗前往明德宫避暑,仍敕玄奘作陪。玄奘不敢懈怠自己的译业,随行随译,日夜操劳。7年后,中国阴历正月初九,玄奘自知死期临近,让人将所有译著名录读给他听。在侍者的朗读声中,玄奘露出欣慰的微笑。

自释迦牟尼去世之初,已证罗汉的五百弟子在大迦叶带领下,曾历时7月,在看耆奢倔山的毕钵罗窟,举行了佛教经律的第一次结集,得以将佛法的基本内容以书面形式完整地记载下来传诸后世。这次结集,因地点在摩竭陀国王舍城,又称王舍城结集。过了百年,以长老耶舍为首的七百比丘,在毗舍离国的波利迦园举行了佛教律藏的第二次结集,就小乘三藏取得了共识,这次结集,又称毗舍离城结集。

由于阿育王崇信佛教,沙门在社会上地位崇高,不少外道之人披上僧侣衣衫以谋衣食,有的还打着佛法旗号散布似是而非的外道邪说蛊惑人心。同时,在佛教界内部,上座部与大众部之间也发生了不休的争执。为了保持佛法的纯洁和僧界的团结,阿育王在他即位第十七年(即佛陀去世235年),下旨召集一千比丘,一起聚集在波咤厘佛城的鸡园寺,重新进行经律论三藏的结集。鸡园寺亦为阿育王所造,楼宇重重,规模宏大,住在里面的僧人都由朝廷给予四时供养,玄奘法师九百年后游历此地时,见该寺院毁坏已久,但遗址还在。

这次结集,应阿育王的迎请,由德高望重的目犍连帝须担任主持人。在鸡园寺里,僧众仿前两次结集之法,一一诵出正宗法藏,驳斥了外道的异端邪说。

这次结集,历时九月才完成。完成之日,空中彩虹夺目,大地发生震动,万众为之欢呼,全国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后世将这次结集称为第三次结集或波咤厘佛城结集。此次结集之后,在印度一度比较猖獗的外道邪见遭到重大挫败。

为扩大影响,阿育王还派人去次大陆各地、希腊化国家、锡兰、黄金地(今缅甸、苏门答腊等地)宣传“达摩”和第三次结集,使正信佛法得到更广泛的弘扬。从阿萨姆到兴都库什山,从迈索尔到喜马拉雅山南麓,阿育王被帝国的万千民众敬称为“法王阿育”。

从“凶暴的无忧”,到“法王阿育”,这是何等巨大的反差!此时,作为一个帝王,阿育王依然要日理朝政,不辱当朝皇帝的职责;而作为一个虔信的佛教徒,他退朝之后便每每把自己锁进密室,精进修行。他听说东印度鸡胤精舍的阿罗汉耶舍度婆奢德行高深,便亲自上门,拜他为师,把他恭恭敬敬请到波咤厘佛城里来,为他在城里建了精舍,常向他请教修行方面的问题。

有一次,帝国派往国外的商船在返国途中,所载宝物被海浪沉入海中,阿育王去精舍请教师父,耶舍度婆奢指示国王,此为得罪龙王所致,只要你供养天空、地神、佛陀和僧枷,可将众龙降伏。阿育王遂依耶舍度婆奢所授之法,供养六万阿罗汉等三宝,比以往更精进地念经诵咒不止,三个月后,众龙果然亲自将宝物送到门上。

耶舍度婆奢有一次告诉国王,他在定中得悉佛陀在世时为阿育王所作授记,当年分成8份的佛陀舍利,现在已到广布天下、利乐无量众生之时。耶舍度婆奢所说,正合阿育王之意。此事亦不难办到,因当年各自为政的8个国家,如今都已被囊括在孔雀帝国大一统的版图内。阿育王便将各国的佛陀舍利塔依次拆毁,取出贮于宝瓶中的佛陀舍利。他十分惊喜地看到,二百年来佛陀舍利增长了不知多少倍,有的舍利塔里,不仅宝瓶里面舍利已经长满,连瓶外也堆满五彩夺目的舍利子。

当阿育王拆掉了七座舍利塔,准备拆最后一座时,塔旁水池里的龙王变成一个婆罗门,来到他乘骑的象前叩头说:“大王,您对佛陀和佛法充满情感,广建福田,我大胆地请您屈驾降临我家做客。”

阿育王问:“你家在哪里?是远是近?”

婆罗门说:“我是这水池里的龙王,日日看护供养佛陀舍利塔,因大王来此,特来谒见。”阿育王便随婆罗门一同进入龙宫,看到了种种人世间没有的奇珍异宝。龙王请求阿育王保留这座舍利塔,不要拆毁,他愿以龙宫里的珍宝相赠。阿育王想想七塔已拆,聚集的佛陀舍利已经够多,便答应了龙王的请求。

阿育王回到皇宫后,诰书天下,广建灵塔,并派出使者,携佛陀舍利,分送给各地新建的灵塔,一时间,不仅在印度建新塔成千上万,在东南亚各国包括中国都建塔无数。

据传,阿育王广建佛陀舍利塔,得到本尊药师佛鼎力相助。他依耶舍度婆奢之说,拆当年七国所建佛陀舍利塔,将佛陀舍利聚拢来后,摒一切杂务,除一切杂念,勤念本尊药师佛心咒:“班堪贝呀,班堪贝呀……”,诵满十万遍后,十二药叉明王于一刹那间将佛陀舍利送往世界各地,建塔八万四千座,供各地人民瞻仰供养。

中国晋代高僧法显(公元335年~422年),于后秦弘始年间去印度求法,曾到过阿育王当年的都城波咤厘佛城,那时离阿育王时代已有600多年,他还亲眼见到当年阿育王所建的大塔。

太阳差不多已收尽了它最后的光线,寺院前的那片田里的稻子也差不多收割完了。望着那些堆集在大田里金灿灿的稻谷,沙弥们抹着脸上的汗水,一个个露出轻松的面容。

忽然,从对面的山坳里冲来十几个汉子,那些人一个个用锅灰抹着脸,大叫着,向稻田冲来。又是谁叫了一声,不好,强盗来了,快跑呀!

这些日来,不时有饥民抢人稻谷的传闻,说是如若遇到反抗,他们就会拔刀相向,甚至不惜取人性命。说时迟,那时快,眼看着那些人已经冲进了稻田,小沙弥们在刹那间全都逃得无影无踪了,唯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小沙弥仍站在那里,像是不明白眼前所发生的一切。

一个汉子逼到小沙弥的面前,将一把明晃晃的刀子抵到他的胸口。小沙弥明白发生什么事了,他双手叉腰,轻松地说:“你们不就是要拿稻谷吗,尽管拿就是了,何必弄把刀子吓人呢?”

那些人见这小沙弥站在那里无动于衷,先就觉得奇怪,现在又听这人小鬼大的东西竟然说出这番话来,一个个反而站在那里不知所为了。只听小沙弥接着又说:“如果你们真是闹饥荒了,可以稍许运几袋谷子去。”

那几个人又开始装运谷子,小沙弥又说:“不过你们不能全都拿走,你们都拿走了,我们吃什么呢?”那几个人相互看看,就又从马背上丢下几袋谷子。正要赶着马离去,又听到小沙弥在叫他们,这些人站住了,不知这孩子到底还要说些什么。

小沙弥说:“过去你们有谷子的时候,从来不肯施舍半点给别人,这是你们今世受饥荒的报应。现在,你们受穷了,又不肯劳作,却来抢夺别人的,我真替你们担忧,说不定来世你们还要受更大的饥荒。”沙弥说着,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拾起镰刀从从容容地走了,丢下稻田里一帮强人一个个站在那里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怎么办才好。说来也怪,这些抢夺惯了的人发一阵愣后,忽然自觉地把装在马背上的谷子一袋一袋卸下来,牵着几匹空马,就这样离开了稻田。

这个小沙弥,就是后来被后世的历史称作旅行家兼翻译家的东晋僧人法显。而人们每每说到法显,总不会忘记他十二三岁时在稻田事件中的不凡表现。

20岁时,法显正式成为一名比丘僧人。他在长安大寺里一住就是几十年,然而谁也不会想到,一个无法排解的梦想总是驱之不去地萦绕在他的心中。由于当时律藏的不全,虽然不时会有人有违戒行,却又找不出合适的律条来加以约束。法显想起佛在寂灭时说过的话:佛灭度后,以戒为师。可见戒是致使僧团不败的法宝,就像一道铁箍紧紧保证水桶的不致散失。可惜古印度的律藏至今没有完整地传到汉地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在长安大寺里,法显与一个名叫道整的僧人十分投契。有时候,当谈到汉地律藏不全的问题,二人感受几乎相同。又谈到希望有一天能西去印度取回律藏的愿望时,二人更是一拍即合。

时光在不知不觉间流逝着,法显很快就由青年跨入60岁的门坎。他开始意识到,如果再不把西行的计划付诸实施,今生今世就再也没有希望西去印度了。然而有人告诫他说,西去的路途漫长而艰辛,不仅有号称杀人魔窟的大沙漠,更有连鸟也难以飞过的小雪山,你一个60岁的老人,又何谈西行求法?就像当年他在那片稻田里面对一批强人一样,法显从容不迫地做着西行的准备。他与道整约了慧应、慧鬼以及慧景一行5人,于公元399年自长安出发,开始了漫长的西行征程。一年后,他们到达甘肃的张掖,与另外5名西行的僧人会合,于是,10人结伴而行,继续开始漫长的行旅。

西行之路,举步维艰,等最终到达中印度时,就只剩下法显和道整二人了。终于踏上心目中的圣地,然而让他们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的僧人千百年来一直是口口相传,并无佛经可写。为了把这些存留在印度僧人腹中的律藏带回国内,法显不得不在摩诃衍僧寺暂时居住,一边学习天竺语,一边与这里的僧人不时进行密切的接触。15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异地的生活并没有改变法显西行的初衷,带着抄写完整的《摩诃僧祗阿毗昙》以及《十诵律》等律藏,法显开始做着回国的准备。他去找道整,道整却说,我若再回中国,只怕也会像慧景和慧应一样,把一条僵尸留在那片大沙漠或是小雪山了。

道整的话使法显意识到,要想把这批律藏完整地带回国内,他必须选择另外的归途。

公元419年秋天,法显在狮子国搭乘一条商船泛海东行,开始了他回国的征途。海上的航行的确别有一番风味,法显陶醉在大海那绮丽的风光之中。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海有旦夕变幻。一片海面上,商船突遇风浪,眼看就要颠覆,偏偏商船上有一位排佛的外道,外道说,要想商船不致沉没,必须要把这个和尚扔到海里去。商人们听信了巫师的煽动,一些人一哄而上,就要将法显扔进大海。这些人的行为遭到另一位商人的反对,原来这位商人在国内时曾做过僧人的施主,施主用身体护住了法显,一边大声地说,大家都不要听信巫师的妖言,法师为人天师范,和这场风浪没有一点关系。如果大家一定要把这位法师扔进海里,就请先把我杀了吧。法显对天默祷说,如果我带回去的是真正的大乘佛法,就请让这场灾难尽快过去吧。过了一会儿,风浪果然渐渐地止了,于是商船继续向东航行。

90多天的海上航行,商船终于到达一个海岸,一踏上岸上的土地,当看到岸上的岩石上刻着“青山无恙”的汉字时,法显知道,已经是踏上青州(今山东青岛)的土地了。法显再也抑制不住自己,他扑到那块岩石上,顿时老泪纵横。想想十五年前他和道整等人从长安出发开始西行,途中五人而成十人,后来十人而成二人,现在就只剩下他一人回到国内,而此时他已是一个75岁的耄耋老者了。所幸的是,他所带回来的40多卷律藏完整无缺。中国的大乘佛法,终于又增添了一批无价的法宝。在青州,法显受到太守李嶷的热情款待,他在这里休整了一年。

公元413年,法显继续南下,经过彭城来到晋都城建康,住进了道场寺,恰好在这里遇到了印度僧人佛陀跋陀罗,于是,二人合作,共同译出了他千辛万苦从印度带回来的所有律藏。

法显回国后在其所著《佛国记》中,记下了他在印度看到的景象:

阿育王坏七塔,作八万四千塔。最初所作大塔,在城南三里余。此塔前有佛脚印。起精舍,户北向塔。塔南有一石柱,围丈四五,高三丈余,上有铭题,云:“阿育王以阎浮提布施四方僧,还以钱赎,如是三返。”

又过了两百多年,玄奘法师西行游历印度各地时,也来过这里,只见该塔已倾斜陷落,他回国后,在《大唐西域记》中对此记载说:“地狱南不远有堵坡,基址倾陷,惟余覆钵之势,宝为厕饰,石作栏槛,即八万四千之一也。”

不过,波咤厘佛城里的阿育王塔虽已倾陷,在别处保存完好的塔并不少见,《大唐西域记》里有不少这方面的记载,例如:

阿耶穆怯国(在今印度北部):“城东南不远,临克伽河岸,有堵坡,无忧王之所建也,高二百余尺,是如来昔于此处三月说法。”

婆罗尼斯国(在今印度北部):“大城东北婆罗尼河西有窣堵坡,无忧王之所建也,高百余尺。前建石柱,碧鲜若镜,光润凝流,其中常现如来影像。”

战主国(在今印度东北部):“大城西北伽蓝中堵坡,无忧王之所建也。《印度记》曰:此中有如来舍利一升。”

摩揭陀国(在今印度比哈尔邦):“迦兰陀池西北行二三里,有堵坡,无忧王所建也,高六十余尺。傍有石柱,刻记立堵坡事,高五十余尺,上作象形。”

萨他泥湿伐罗国(在今印度北部旁遮普邦内):“城西北四五里,有堵坡,高二百余尺,无忧王之所建也。砖皆黄赤色,甚光净,中有如来舍利一升,光明时照,神迹多端。”

憔萨罗国(在今印度中部):“城南不远有故伽蓝,傍有堵坡,无忧王之所建也。”

羯陵伽国(在今印度南部):“城南不远有堵坡,高百余尺,无忧王之所建也。”

珠利耶国(在今印度南部):“城东南不远处有堵坡,无忧王之所建也。”

摩诃刺咤国(在今印度孟买):“大城内外五堵坡,并过去四佛坐及经行遗迹之所,无忧王建也。”

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有四堵坡,并无忧王建也,各有如来舍利升余。”

臂多势罗国(在今巴基斯坦):“城北十五里大林中,有堵坡,高数百尺,无忧王所建也。中有舍利,时放光明。”

那揭罗曷国(在今阿富汗):“城东二里有堵坡,高三百余尺,无忧王之所建也。编石特起,刻雕奇制。”

漕矩咤国(在今阿富汗):“人性轻躁,情多诡诈。好学艺,多技术,聪而不明……无忧王所建堵坡十余所。”记载颇多,不一而足。

玄奘法师回中国时,据说还带回150粒获赠的佛陀真身舍利。

阿育王共有11个儿子,立三波提为太子继承皇位。

晚年阿育王卧病在床,自知不久人世,对三宝的施舍之心更为强烈,一次又一次将皇宫中的金银珍宝施舍给寺院僧侣。

众臣对太子三波提说:“看来大王将要命终了,不能让大王再这样施舍下去,不然国库要空竭了,今后你靠什么来治理国家?”太子答应不再让父王把宫中的东西拿出去。

阿育王见大臣不肯再替自己向寺僧施舍宫中财宝,就把自己吃饭用的金器送给了鸡园寺。太子见状,叫侍者换用银器给阿育王送饭。阿育王吃完饭,将银器也送给了寺院。太子又令人换铜器。结果阿育王将铜器也施舍掉了。太子得知后,令侍者再换瓦器。

阿育王心里很难过,令侍者把众臣叫到跟前,手里拿着吃剩半只的庵摩勒果(一种印度水果,可作药用,仅看外表,生熟难辨),眼中噙泪,问大家:“你们说说,谁是天下的主子?”

众臣齐声回答:“当然是您大王啦。”

阿育王摇了摇头,说出一首偈言:

汝等护我心,何假虚妄语,

我今坐王位,不复得自在。

庵摩勒半果,今在于我手,

此即是我物,于是得自在。

呜呼尊富贵,可厌可弃舍,

先领阎浮提,今一旦贫至,

如恒河驰流,一逝而不返。

富贵亦复然,逝者不复还。

群臣没什么话好说,皆沉默不语。

阿育王将手中的半只水果交给侍者,对他说:“你把这半只庵摩勒果拿到鸡园寺去,代我礼拜诸比丘僧,对他们说,就说是我阿育王说的,我曾统领阎浮提,阎浮提是我所有,可我现在再也没有任何财宝可供布施,只有这半只庵摩勒果是我的,我把它布施给你们,这是我今生最后的布施了,希望你们接受,并让我最后得到供养僧侣的福报”。

侍者受命来到鸡园寺,走到上座跟前,奉上半只庵摩勒果,五体投地,长跪合掌,将阿育王要他说的话转述了一遍。

上座手捧半只庵摩勒果,对众僧说:“阿育王从前期望周济天下,如今重病在身,奸臣弄权,他已没法支配自己的珍宝,只好以这半个庵摩勒果作最后的布施,每个人都应分到。”他叫人将庵摩勒果磨成粉末,煮一大锅石榴羹,把庵摩勒果粉末倒入搅匀,这样每个僧人都吃到了。庵摩勒果中的果核,则收集在一起,建塔供奉。

侍者回去禀告阿育王说,按照他的吩咐,每个僧人都已吃到了他送去的那半只庵摩勒果。

阿育王又问身边几个还没离开的大臣。“谁是阎浮提的王?”

大臣齐声回答:“当然是您大王。”

听此回答,阿育王由卧而坐起,眼望虚空,合掌作礼,心念口言:“我今再次以此阎浮提布施三宝,随意用之。”

同类推荐
  • 万事不求人手册(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万事不求人手册(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以下几方面告诉大家一些日常生活琐事的处理注意事项:居家建造、理财购物、机械购用、安保防护、权益保护、法律咨询、家庭医疗、喜庆辞令、实用文书等。
  • 中国人文思想

    中国人文思想

    “生存竞争如此激烈,而我又是如此普通,我注定了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这是挫败者的哲学。“成功的快乐是每个人不可剥夺的权利,我应该勇敢地面对希望的阳光。”这是成功者的哲学。作者在这本书里贯穿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主张现代人要洗净种种文明带来的污染,恢复人性的光彩,过一种更加符合人性的生活。现在我们常说回归精神家园,精神家园在哪里,就深藏在我们的人性之中,就是我们自然的未受污染的人性。怎样充分完美地实现人性,是人生哲学的任务。人生哲学是什么?作者不希望大家把它理解成枯燥的课本中的文字。在作者看来,哲学就是关于生活的道理、想法,聊哲学,读哲学,就是探询生活的意义。
  • 奇特的中国山水名城古迹故事

    奇特的中国山水名城古迹故事

    名山名水藏神奇。中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有大量的优秀故事有待发掘。本书就是一个新的尝试。本书选取20多个中国山水新奇故事,带给你最有益的启示,使你每天都都有进步。它激发你头脑中的探索求知欲望。本书主要读者对象为青少年。
  •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本书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儒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古典文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
  • 中华圣贤经典——义

    中华圣贤经典——义

    中国古代圣贤是中华文明辽阔天幕中最闪亮最灿烂的星星,他们崇高的道德修养和深邃的思想智慧堪为万世师表,他们创作的一大批经典著作经久不衰,成为文化发展史上的不朽丰碑,供后人瞻仰和学习。丛书摘取了以儒家学说为主的圣贤经典论著中最富影响和声名的章句,按照指导原则——人生态度——人际关系——工作方法——人身修养——自我追求这六个板块对其思想内涵进行了解释、挖掘和延伸,并辅以正反两方面的典故论证了其科学性和正确性。柳季不背信、梁国志教子、师旷论学、黄裳还珠、许衡不食无主梨、董狐直笔……
热门推荐
  • 魅世家族系列4:严挚VS似锦

    魅世家族系列4:严挚VS似锦

    又名《疼妻:至尊狂少爱无度》豪门圈里疯传黑道帝王严家太子爷为了童养媳抛家弃权,带着她连夜踏上异国的飞机,吃馒头住危房一切从头打拼。三个月后,童养媳受不了苦、丢下他,偷跑回家继续过公主的生活。“你若离开,我便当你死了,他日若又遇见,我也只以为是遇见了个人,她很像你。”七年前他心灰意冷,一晃七年,她再次出现,他却暴跳如雷:“你若再敢离开,我打断你的腿!”【他,她】她,是他的小红龙,让身为黑道世子的他,抛家弃权,爱得体无完肤。他,是她的大男人,让一向随心所欲的她,恋上了瘾,哪里舍得放弃?★☆真的不是不爱你,而是舍不得你为我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注:其实,这是一场人兽恋!
  • 穿越之大悦公主

    穿越之大悦公主

    来自现代的高中生莫名穿越到古代,按照古代的年龄算,这个年纪应该嫁人了吧!什么?不嫁不嫁!才十五,刚刚上高中的高一童鞋到这就嫁人?于是大闹皇宫,皇帝哥哥的宠爱让她任在宫里闹腾,可不知怎的,就卷入了后宫的斗争,这么单纯的高一生渐渐被逼走向了腹黑的道路,最终帮着好伙伴得到了后位。
  • 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痞女傲天下

    痞女傲天下

    她堂堂一国公主,却自小沦落江湖。这古代美男多多,有爱管闲事的神医,有为了她不顾国家的王子,还有自家那九百年不见的皇兄也要来湊个热闹,这该是怎么一个乱字了得?
  • 快穿宿主甜又软

    快穿宿主甜又软

    叶浅浅作为养在魔宫的拖油瓶,被魔将白殊毫不留情一jio踹进三千小世界去唤醒大魔王。顺便送了她一只软萌可爱的白团子帮她去(tuo)攻(hou)略(tui)。小八奶声奶气,“只要攻略成功,就可以唤醒尊主的灵魂碎片了。”女孩歪歪头,白净的脸上浮现出一抹甜软的笑容,“攻略,这样吗?”手中匕首折射出一道寒光。小八,“……”等等,说好我的宿主是个软萌小可爱呢?不要激动,不要拿刀,不要捅男神啊啊啊!要软萌!要攻略男神啊小姐姐!!!【浅浅×大魔王,1V1甜宠】【全文免费,随缘更新,入坑谨慎】
  • 欲望的痛苦

    欲望的痛苦

    一位不正常的男子,慢慢的成长起来。地球上的生物变的比原来强大,聪明。会攻击人类。
  • 丹师路

    丹师路

    练功升级不够快?没关系,我有灵丹、命丹。打架灭怪不够爽?没关系,我有爆丹术,攻防结合,飞天遁地,易容隐形无所不能。还不爽?那就御丹术,把法宝、阵法炼成丹,无需耗费仙力,一出一大把!遇谁灭谁!灵兽异虫难驯养?上古神木带不走?天材地宝易消耗?没关系,把它们炼成第二丹,当做第二个丹田,既能修炼又能打架,一举两得!想逆天改命,以上丹药都没用?嘛,那都是假丹,我有真丹,要不?小小炼丹师转生,却意外拥有真火、神秘小葫芦,且看他如何用前世的炼丹经验,斩妖除魔,炼就真丹,踏入无上丹师大道。群号:28381342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为你备份一个爱情

    为你备份一个爱情

    #劲爆!影后官岚的地下情人竟是边总!#17岁,她一步步设下陷阱,套住一个嚣张跋扈的小狼狗,小狼狗喜欢用虎牙磨她肩膀,边磨边凶巴巴:“学姐,你爱我的,对吧?”那时,她以为她能套一辈子。23岁,大狼狗脱缰了,给她送来个小奶狗,抱着肩膀蹲在她家门口:“岚岚,AI不能拥有爱情吗?”官岚气笑了,分个手还买一赠一,你当爱情是特价销售吗?但她还是心甘情愿地栽了,就像所有言情小说烂俗梗一样,她爱他,他亦然。
  • 灵门行者

    灵门行者

    一位神秘少年前来凡世历练,想要以普通人的身份生活,背后却有着一个庞大的集团公司为他撑腰,在历练的过程中他又会遇到哪些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