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40500000019

第19章 一个四川小女孩的纯真盼望

各位在读报的此时,我和红十字组织同仁们,正在从高原上偏远的理县前往成都的路上。几天前,我再度踏上了四川的土地,除了访视汶川大地震的灾区、捎送物资为灾民送暖外,也希望透过此行,看看在震灾甫过半年的此时,我们还有什么没做的,还有什么可做的。

犹记得汶川大地震的消息传来,电视不断传送着一幕幕亲人离散的画面,至今仍在我心头萦绕不去。两岸民众的心头也为之剧震。台湾民众不分党派,大家同心协力,用最温暖的行动,表达我们对震灾的关心,我一直觉得,那是两岸人民最接近的时刻。

这些情景虽已间隔半年,却历历如昨日一般,人道价值超越了政治的判断,纷纷扰扰的政治口水不再,我们看到的是人饥己饥、人溺己溺,最圣洁的人性光辉。虽然,这半年来,许多新的事件如全球的金融风暴或许带走了人们的注意力,但半年前台湾捎送到四川的爱心,却如种子一般已渐渐萌芽,引领着灾区民众走出创伤。

以红十字组织为例,我们满载着台湾民众的爱心捐款,总计要投入约新台币约十五亿元帮助川、甘、陕的地震灾区重建复原。我方要协助重建四十四所学校、四十三所卫生院及一所残疾人康复中心。而这个计划将使超过三万二千名的学生与一百五十万以上的灾民受益。此外,我们也补助受灾学校的贫困学生就学,并和祖国多个非营利组织或民间团体合作,推展社会服务方案,希望协助弱势灾民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

在这一趟访视中,从成都到映秀(震中),再到阿坝州(羌藏自治州),我们转达了台湾关心与具体的计划,更亲身感受了灾民的悲苦与难以描述的无助与无奈,也深刻体会生活在高原的弱势人民的需求。当映秀镇的万人冢映入眼帘,这一场地震活生生地毁去了一个城镇,平日同时生活在俊山秀水的乡亲,今日却不分男女老少,共葬一家,怎不令人感伤?

另外,在映秀镇发放棉被给灾民时,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士从我手中接过棉被,我问她结婚了没有?她答道:“当然。我又问她孩子多大呢?她眼眶一红说道:“孩子没有了。我又问她先生呢?她回答道:“先生也没有了。我忽然有些后悔问了她这些问题,只能默祷着这棉被能在冬寒里带给她一些温暖。

我们也造访若干被地震摧毁的学校。德阳的天河小学、寿丰中学以及成都市金牛区的解放北路第一小学,都被地震摧毁了校园。天河小学和寿丰中学的学生目前都只能在板房(我们称的组合屋)内上课,夏时炽燠,冬难御寒;第一小学学生则被分散到其他学校上学。他们都期待着学校重生重建,让他们可以安心地上学。

在寿丰中学结束访视正准备登车离去时,我看见几个记者正在访拍一位坐在旧校园废墟里的小女生,我趋前在她的身边坐下,和她聊了一会儿。小女生落落大方,非常的聪明伶俐。我问起她的父母亲,小女生眼眶泛红地告诉我,她的父亲远在兰州做工,母亲则在省城里工作。原来她是个“留守儿 ,也就是父母亲都到外地打工,而单个儿留在学校,得自己照顾自己的孩子。

和她谈话里,早熟的她,眼神与谈吐充满坚强。她语气坚定地告诉我,她要做个有用的人,因为,她没有什么可以回报给许多帮助他们的人,只能期许自己当个有用的人,将来有力量可以帮助别人。

台湾人民对四川震灾所付出的关心与努力都是值得的。小女孩紧紧地记住了来自远方的关爱,也因此给了自己一个要茁壮长大并关爱他人的未来许诺。正是这样的纯真盼望,让我们的世界充满希望;也正是这样的纯真盼望,让我们觉得,那令人心酸的震灾背后,仍有一盏盏温暖的烛光正炽、正亮。

后记 给母亲,也是给为人儿女者的信

搁在心头四年

写信给母亲的念头,已搁在我心里有四年的时间!很杂乱地搁在心头四年,该从何写起呢,我始终没有头绪。也许是我的心情并没有完全平复;也许是思绪还难以厘清;也许是因为我有太多话想说,多到连信首的第一个字,都不知要如何落笔;也许是我向来“太过理性的坏习惯使然,在做一件事时,我总会想东想西的。这封信写了,母亲看得到吗?听得到吗?这封信写了,只是要表达一个做儿子的思念和愧疚吗?如果是,那有什么意义?如果不是,那我该让这封信附加上什么样的意义?

这么左思右想的,不知不觉地就想了四年。我忽然想,就写吧,而母亲看不看得到呢?我不是上帝,我不知道,但我会看到,我的太太会看到,我的哥哥、姐姐、嫂嫂、姐夫们会看到,哥哥姐姐和我的儿女、孙儿们会看到,如果可能的话,更有许许多多为人儿女者会看到。至于这封信写了有什么意义,就让读信的人自己去揣摩吧。

所以这封信既是写给我的母亲,也是写给所有为人儿女者看的。想到我的母亲的一生,想到母亲和我最后相处的那几年时间,我有话想对母亲说,也有话想对其他为人儿女者说。

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

要谈我的母亲,就要从我的父亲谈起。

我的父亲,是在国共内战的末期,甚至精确地说,根本是在国共内战已经结束后阵亡沙场的。当年,国民党政府事实上在大陆的作战已彻底失败,但我的父亲仍然返回大陆去指挥在四川的部队,进行注定失败的战争。父亲原已带着母亲和四个儿女来到台湾,但随后又前往四川,参加了那场夺走了他的生命,夺走母亲的爱侣,也夺走哥哥姐姐和我的父爱的战役。那时的我才五岁,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娃儿。

我知道这样说很不孝,对父亲来说很不敬,但当我长大后,开始有了自己对人世的价值判断后,我打从心底的认为那是一场没有意义的战争。我甚至在想,父亲去世时才三十八岁,对比现在已是花甲之年的我,那时的父亲根本就还只是个“孩子。这样的一个“孩子,是如何去思考那样一个烽烟四起的年代?是如何思考他做的事情所代表的意义?

我常在想,父亲战死沙场的最后一刻,心里寄挂的是什么?是军人的荣誉,还是爱妻身影和他挚爱的一群子女?或者,他根本什么都来不及想,死神就倏然地取走了他的生命。真正的答案我不知道,永远也都不会知道,但这个问题我永远都会挂在心头,永远地追问着。

这答案或许永远是谜,但另一个答案却是十分清楚,我的母亲自此成为寡妇,在漫漫艰辛的人生长路里,一肩扛起抚养四个子女长大成人的责任。事实上,我还有一个弟弟,因为年纪实在太小,经过八年抗日战争、带着四个儿女的颠沛,母亲显然已是筋疲力尽,无法带他来台湾,便留在福建家里头,后来因病过世。虽然母亲从没多说什么,但我知道,那也是她和我们这一群子女,另一个一辈子都埋在心里的痛。

从头想起,母亲过世时九十岁(二曫曫四年),来台湾的时候是三十五岁,在台湾待了五十五年。父亲约莫十五六岁时就进了军校,在那个外患频仍、内战殷起、不安定的年代,很多男孩子于是投笔从戎,作为职业选项,当军人不能说不是一个相对较佳的选择。

父母亲家都在福建,我的外公、舅舅都是华侨,因此母亲幼年家境算是不错,小时候上教会学校,也念到中学、高中。因此,母亲和父亲,家庭背景虽有差别,可是母亲就是喜欢上了爸爸。很快地,他们结了婚,然后度过了对日抗战的时期,母亲就跟着父亲的军队四处迁徙。我是一九四四年在昆明出生的,那时已是对日抗战的尾声了。抗战结束,又遇上了内战,我们一家人迁徙过那些地方我并不十分清楚。也许父亲、母亲和我们一家人,曾有过一段安定快乐的相处时光,但我想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在颠沛流离吧!一个身不由己的年轻军官,随着军队调来调去,家人要选择团聚不分,就只能跟着他像浮萍一样漂移不定。

那一年,好不容易,父亲带着一家人来到台湾,但很快就受命赴川。这一次父亲没有把家人带在身边,那时的局势也不许可他再带着家人。他返回四川后,国民党政府在大陆一路溃败,局势终不可挽回。

藏了五十五年的信

母亲过世后,姐姐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找到了父亲在前往四川的路上,分别从香港、成都与重庆寄给母亲的几封信。

父亲在来信中,也表达对孩子们的关心。叮咛大哥要帮母亲照应弟妹,叮咛二哥“不可再顽皮,要和蔼对待妹妹和弟弟,且要听大哥和母亲的话 ,也交代两位哥哥“到学校读书,不可以和别人打架,回家后要多温读、习写、严加管训。两位哥哥也完全做到了父亲的要求,相信父亲在天上也会感到安慰。而对于尚年幼的姐姐和我,父亲则希望我们“活泼健康。

而在父亲的最后一封来信中,虽然信中的字句平缓,但却看得出父亲为不让母亲担心,在字里行间避重就轻地想要压抑局面已甚紧张的实情。

在那封等于是遗书的父亲来信中,并没有林觉民在《与妻诀别书》中刻刻不忘的国家大义。我看到的是一位丈夫、一位父亲对妻子儿女无限的思念与关心。父亲告诉母亲,自己的身体康健,请母亲不要担心,也交代母亲要照顾好身体;尤其提起母亲常有头痛的问题,建议母亲去求教医生作诊治。他还关心着哥哥、姐姐和我的成长;他似乎对他的宝贝儿女有相当的了解;他对母亲分析他对我们的看法;他请求母亲费心地教我们。父亲知道家用拮据,也提到他挣扎着要不要将身边所余的三两黄金寄回家中,但这三两黄金可能是他返家的希望所寄,他只好留在身边预作急用。只是那三两黄金终究没能助他与家人团圆,他便战死在四川邛崃的五面山,母亲从此不再盼到她心爱的丈夫的来信。

这几封信一直被珍贵的保留在母亲的身边,长达五十五年之久。它告诉了我们母亲内心的深爱与深痛。然而母亲却能按住她内心的深痛,用她无比的爱心与毅力把我们带大成人。她不曾指望我们做达官显要,她只想我们规规矩矩地长大成人。

父亲的走对母亲来说,是莫名其妙的一个状况。每每想到这里,我心中都有无比的哀痛。当时政府的决策,就把我的父亲送上这一场莫名其妙的战争。卷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卑微,父亲、母亲、哥哥、姐姐、我,还有其他在那场战争中丧失生命、丧失丈夫、丧失父亲、丧失爱子的人,每一个都那么卑微,无力又无奈地承受战争带来的痛苦。

所以我想,我有足够的理由对战争深恶痛绝,以前的政府很烂、以前的时代很悲哀,有时命运造化由不得人,但至少现在,自诩生活在文明社会里文明的我们,就应该要有足够的警惕、足够的智慧去记取历史,不要再让同样的悲剧重演。

父亲没能回来,但我们一家的生活还是要继续过下去,那时才五岁的我实在太小,还无法具体体会父亲已不在人世,更无法体会母亲当时的心情,我不知道母亲花了多少时间从丧夫之痛中走出。记忆中的母亲,就是没有任何怨言地拉扯着我们长大。

平顺童年的背后

小时候,我们住在台北市南京东路的眷村,也就是现在的第一饭店后面的巷子、一江新村那一带。我们一家人和几家合住在政府配给的房子里。现在的我,很难想象母亲当时的日子是怎么过的。

印象中,小时候的我不愁吃不愁穿,但一个家庭中没有爸爸,终究很多事情是不一样的。父亲阵亡时的官阶是少将参谋长,政府对阵亡将士的遗属有抚恤与补助,也会配发米粮;如果不要米粮的话也可以换钱,但父亲终究不是达官显要,家中经济当然不好。要不是住在新加坡和印度的外公和舅舅们寄钱来接济我们,对家里的经济起了帮助,我想我们家很难度过那一段艰难的岁月。母亲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养大这一帮孩子。

当然,在那个时代,也有很多经济像我们一样困苦的家庭,但一个没了丈夫的女人独力扶养四个子女,那背后的辛苦,没有相同经历的人是难以体会的。只要回想起母亲的时候,对她真的感到难以形容的心疼及佩服,因为在我的记忆中,除了没有父亲这个遗憾外,自幼我感受不到生活里任何的困难,母亲把我(和我的兄姐)照顾得妥妥当当的,我从来不需要也不懂为这个家操心什么。但这也会让现在的我很难过,我之所以可以快乐地度过平顺的童年,那平顺背后的艰难,其实都是母亲一肩挑了走。

大哥、二哥、姐姐分别比我大八岁、五岁和三岁。大哥本来打算从军,但母亲反对。母亲对大哥说:“爸爸已经把人都送给军队了,你还去吗?大哥后来没从军,改念海专(第二届)。念完海专后就上船工作。当时当船员的薪水还算优渥,最早出社会工作的大哥,选择当船员这条路,显然是为了分担母亲的辛劳。事实上,我的大哥自从父亲过世后,就一直扮演父亲的角色在照顾弟妹们。

二哥书念得很好,很有文采,以第一志愿进入成功大学水利系就读,毕业后拿到奖学金远赴美国的椩楄楀椪楊楅灢楒楀楎楏楅楐楖楋楁椛楋楓椺,毕业后,在椙楀楋楎楃楅椺椛楊楏楐楅楐楑楐楀楋楁椩楀椼楄楊楋楈楋楃楖取得博士学位。省吃俭用、认真工作的他,会寄钱回家给母亲。在两个哥哥都开始分担家计后,我们家的生活状况似乎也不像以往那般拮据了。接着姐姐从台大商学系毕业后也出国读书和就业,再接着我从台大法律系毕业,服役后于一九六八年拿到奖学金赴加拿大念一年书,接着又在美国念了三年书,在国外整整待了四年。

一九七二年我回到台湾,哥哥姐姐那时都已经在美国定居了,我是唯一居住在台湾地区的孩子。母亲轮流在几个孩子家住,在新加坡(二哥后来到新加坡教书)、美国也分别住了一段时期,但她终究不习惯海外的生活,就回到台湾地区跟我们住,但想到哥哥姐姐还有在国外的孙子孙女们时,她就到新加坡、到美国留住一段时间,和孩子、孙子们住在一起,享受着含饴弄孙之乐。我想,那应该是母亲这辈子最快乐的时光吧!写到这里,我记得母亲曾多次对为何她仅有的四个孩子不能居住在一个地方表达了无可奈何的遗憾。虽然母亲晓得她的愿望有客观上的难处,但她的遗憾至今仍然令我(和兄姐)感到不安。我想母亲说那句话的时候,一定也想到了父亲和我们的天人永隔的遗憾吧!

这一段母亲最快乐的时光,一直到她八十七岁时开始有了变化,但我却没有特别注意到母亲的变化。

子欲养而亲不待

一方面是因为年纪大了,另一方面,显然也是因为做子女的我警觉性不够,没有发现母亲开始有阿兹海默症(又称老人失智症,是一种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先期症状。母亲的行为举止开始有一些不寻常,意思表达不太清楚,常常忘记东西放在那里,会对外界事务感到怀疑与不安……

当母亲情况开始变得愈来愈不好,长住海外的姐姐毅然放下在美国的家庭回来专职照顾母亲。还记得当时我向姐姐求援,因为我实在没有办法了,太太长年照顾文文负担已经到了极限,虽然经济上仍有能力请额外的人力来照顾母亲,但有没有亲人专心全意照顾毕竟是有差别的。

当我把情形告诉了姐姐,姐姐二话不说回台湾探望母亲,然后就在台北租了房子,放下了在美国的先生和儿女,全心全职地照顾母亲。

我常在想,自己要深切反省。母亲生病的那段时期我很忙,忙到母亲的状况显然已经不可挽回的时候,我依然还在忙,在忙理律的事、在忙教书、在忙红十字组织的事,而理律又在二曫曫三年底发生了面临存亡关头的“新帝事件。我总在想,忙或不忙,究竟日子是不是我能选择的,排除掉给自己的借口,我相信,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应该是我能选择的。而那时的我,如果选择“不忙的话,我可以为母亲做些什么呢?我相信我可以做得多一些,一定可以让母亲的余年过得更愉快,也可以减轻我现在的遗憾。如果可以再来一次,我会怎么做呢?我觉得应该会做的事情,我当时没做的,我想讲出来。

我应该在母亲还没出状况之前就要发现、就要有所警觉,母亲的身体已经有了不可恢复的问题。我在网络上看到一个统计数据,全世界大约有两千四百万的阿兹海默症的病患,超过八十岁的老年人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几率罹患阿兹海默症,而超过八十五岁的老人更有百分之五十的几率得病。换言之,对超过八十岁的老年人来说,这种疾病是很常见的。而就算母亲没有得到阿兹海默症,以母亲的高龄,也一样会有其他疾病出现。当时母亲已高龄八十七岁了,身体走下坡是显可预见的事情,但我对这一个显可预见的事情警觉是非常不够的。

我觉得为人子女者,真的要在还来得及时,花更多心思去注意年迈父母的身心健康。当然,我也知道现代社会很多子女都忙于工作、讨生活,要面对无穷的经济压力,我不希望我这样的说法,会让人觉得我在唱高调,会觉得我的经济条件比较好,当然说得容易。

我不是唱高调,我是真切地希望大家如果能力许可的话,多关心父母亲的健康状态,要花更多的心在老人家的身上。

另外一件让我很自责的事情是,母亲打发时间的消遣之一是打麻将。哥哥姐姐和我每个月都会给母亲零用钱,母亲后来因为年纪大了,加上曾摔了一跤,行动开始不便,就不再外出打麻将了。

有一天母亲对我说:“唉!长文,你怎么不再给我零用钱呢?我心想:“妈妈,您人在家里头,要什么我都会给您,根本不需要钱啊。

我记得,文文和小倩的妈对我说:“长文,你还是应该给妈妈零用钱。我就说:“不用。妈妈不需要用钱,要零用钱干吗?母亲过世后,我确定我错了,我错得很严重。

人总是太本位,太从自己的角度与逻辑想事情,我们很容易忘记,别人站的位置、站的角度、重视的事情、逻辑的习惯,以及情感的偏好,都不一定与自己相同。母亲就是母亲她自己,她不是我,我也不是她,我认为理所当然、逻辑正确的事情,对她来讲,她不一定能理解。但同样的,母亲不管基于任何逻辑的或非逻辑的理由(比较放心)需要钱,那就是她的想法,那是她想要的,我怎能用我的逻辑去凌驾她想要的事情,代她判断什么是她需要的或不需要的呢?

现在,我每次想到这里,都会很难过,如果我还有机会再来一次,我不会再这么自以为是的偏执,我一定会一如往昔给母亲零用钱的。可是,这“再来一次 的可能性只会在虚拟的小说里出现,现实的世界里,很多事错过了就来不及了,我现在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古时候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真的是最残酷、也最令人无奈的真理。

挽不回的遗憾

还有一件事,就是时间的分配,母亲病重的时候,理律法律事务所遇上了“新帝事件 ,正处于风雨飘摇的阶段。忙碌的另一个意义是,我把应该用来关心母亲的时间,挪到了处理理律的危机。

如果一切能重来,我会希望在当时就告诉同事们:“对不起,让我走吧,让我陪我的母亲,那已是她人生最后的一段路了。但要作出那样的决定也真的很难很难。

二曫曫三年十月,理律遭遇了“新帝事件 的打击,面临最险峻的挑战。二曫曫三年十一月,理律和新帝谈完赔偿方案,理律的情况算是初露曙光,但仍然很危险和脆弱。母亲在二曫曫四年三月过世,而理律要到二曫曫四年十二月才算度过第一年最险峻的局面,并大致完成了理律精进计划草案。对于仍处于危机的理律,我该在什么时候放手呢?诚然,这是很困难的问题,我觉得我也不具备足够的警觉和智慧来抉择。

又或许,在这两难中间,根本没有答案吧。我不知道,但我没有在母亲最后的一段人生路途上全心地照顾她,无论如何,这已是挽不回的遗憾与事实。

事实上,我不只是在母亲人生的最后阶段仍埋首在工作中,即便在此之前,我也一直是一个把生活重心相当程度放在工作上的人,好像理律、红十字组织、海基会和教学工作非我不可似的。这自然会排挤我与母亲相处的时间。其实理律真的也没那么非我不可,就像很多年前,我在海基会公益服务近两年,为了兼顾海基会和理律的工作,海基会和理律坐落在同一栋大楼里,我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海基会上面,只有在海基会工作结束,下了班后,才下楼回到理律。那时我根本分不出心力处理理律的事,但理律也依然经营得很顺利,一切都很上轨道,理律有一群最优秀的同事,他们有能力克服任何困难、处理任何危机。我太过放大自己在理律的角色了。

在此,我非常感谢理律的同仁(尤其是我的长期伙伴李光焘先生,以及在二曫曫四年退休的徐小波先生)将近四十载的支持和包容,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我绝对没有办法兼顾这么多律师事务所之外的公共事务。

换言之,当母亲正走上人生的最后旅程时,我对这件事仍然蒙昧无知,我还是依着我原来的工作惯性,将大部分心力挹注在理律或其他的公益事务上。

我那时也自以为我已尽了孝道,因为我虽然努力工作,但还是会每天晨昏定省的问候母亲,到了星期六、日,我和姐姐、姐夫或家人会充当母亲的牌友,陪母亲打麻将(如果哥哥回台湾时,哥哥也会加入)。我记得,母亲那时候包括注意力等各方面的状况都已经很不好了,我坐她旁边,我会偷看母亲的牌,然后把她要听的牌,和她准备要摸的牌偷偷掉换。

当她摸牌的瞬间,她本已日渐迟滞的面容表情,忽然会焕射出奕奕的神采,母亲开心地喊着:“哗~我自摸了!我仿佛又看到以前的母亲,我们都很高兴看到母亲那开心的神情。那已是那时候的我们少数能带给母亲快乐的事情之一了。母亲那时候的精神已不太容易集中,但是打个一圈、两圈麻将,她的精神就会变好。

我在想,如果那时的我能有更多的时间,能陪母亲多打几圈麻将,能给母亲更多的这种快乐的感觉,那么今天我的遗憾会少很多很多很多。

人生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

二曫曫四年三月二十五日晚上,姐姐急忙告知母亲出了状况,我到家里头看母亲,接着救护车到了,我和姐姐在车上陪母亲,救护车到了医院急诊室。

医生说:“已尽力急救,但很抱歉。文文的妈妈接着也对我说:“长文,不要急救了,妈妈已经过去了,这样妈妈会痛。我当时还不晓得或者说还不能接受,母亲这次是真的要离开我们的事实。

其实,随着母亲的记忆逐渐退化,她的生命也愈来愈衰弱,我潜意识里应该清楚,母亲已经开始收拾人生的行囊,准备在某一天向我告别了,但我刻意压抑着不想去面对。因为我完全没有心理准备,也无从做好心理准备与母亲分别,不论是六岁的儿子或者六十岁的儿子,那种来自意识底层对母亲的依赖,使我不敢面对“死亡这残酷的事实。

我很难过在母亲的事情上,我没有用心去想,也没有用心在规划。在那之前,母亲其实进出医院及加护病房已经很多次了,受到了许多医生和护士们的专业医护。尤其是母亲的主治医生———陈健文医生,他不但给予母亲专业的医护,更不断地给予我们精神上的支柱。

亲眼看着母亲历经的医疗过程,心中有万分不舍,我想任何做人子女的都很难接受看着自己的父母受着病痛的折磨吧。阿兹海默症渐渐恶化后,母亲已不会自己吃东西了。而这件事又牵动另一件让我很后悔的事情。

母亲虽然跟我们住在一起,但我因为工作因素,回家用餐时间比较晚也不太规律,因此除了周六、日时,我们全家会一起出去吃饭,平常则是各吃各的。

母亲也是等家人特别帮她准备好餐点,再请她吃,所以大多时间,母亲也是自己一个人吃。虽然我会刻意在母亲用餐时回家问候母亲吃得好吗,但和陪她吃饭的感觉总是不同。

在餐点准备上,家人虽然很认真准备,但后来仍发现母亲吃得不多,甚至有时候她根本就不吃。这让我很烦恼,但我只是觉得很烦恼,也没细心去想,母亲是不是不喜欢食物的味道,有没有其他可以引起她食欲的食材,或者母亲根本就是没胃口,我没有用心去想。

她说她不要吃。久了,她不吃东西我有的时候还不耐烦,或者精确地说,是因为焦急而渐渐变成不耐烦,我会问母亲:“你为什么不吃?我不但没有用心去找原因,甚至还觉得母亲在找麻烦。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绝对、绝对不会对母亲不耐烦,我会用心去想原因,去体贴母亲的心情与处境,我不会让同样的情形再发生。但这些都是白说的,因为时间不再,没有再来一次的时间了。我惊觉,要对年长的父母亲及时尽孝,因为人生并没有所谓“再来一次的机会。

母亲的遗憾

还有一个遗憾,那就是,我觉得我以前并没有去想,母亲有什么遗憾?现在的我会想,母亲的遗憾,应该有一些部分和我和兄姐们是一样的吧,那就是对父亲战死沙场的遗憾。

我觉得很后悔,以前怕引起母亲伤心的回忆,惹母亲难过,因此,我和哥哥姐姐们在母亲面前总是避谈父亲的事。家中年纪最小的我对父亲是毫无印象的,对父亲的唯一记忆,还是从挂在母亲房间里父母亲在抗战胜利后在南京市(孔雀)照相馆的合照———英俊的父亲和美丽的母亲。我现在发现,那是不对的。或许我们谈起父亲时,母亲会伤心掉泪,但那也一定比把对父亲的思念压在心底藏起来要好得多。我对父亲的事知道的很少很少,因为那时候我们都不敢多问。多谈父亲,虽然总会勾起失去父亲的伤痛,但至少母亲可以多谈些许多和父亲在一起甜蜜的回忆,我们也会多知道一些父亲生前经历的点点滴滴。但现在,连这些回忆也随着母亲的过世,而永远地埋在尘土里,变成无人知道的秘密了。

为了方便照顾,母亲后来和专程回来的姐姐同住。吃的问题,就由姐姐来打理。姐姐常常帮母亲熬汤,陪母亲一起吃,有一次,母亲竟指着汤对姐姐问:“这可以吃吗?可见母亲的认知能力也愈走下坡了。

我很感谢宋维村教授,他是一位非常有爱心、非常关心儿童的心理医生。在文文还很小的时候(二十多年前的台湾地区特殊教育尚待发展),他就担任文文的医生。我向宋医师请教有关母亲的问题,他特别到家里来看母亲,是他最先判断母亲的精神状态异常的。他建议我们做进一步的检查。后来我就到“荣民总医院 挂刘秀枝医生的号,刘医生是一个专门治疗阿兹海默症的医生。经过她的检查,确认母亲得了阿兹海默症。

很少生病的母亲,身体开始变弱了。一切都不一样了,从轻微的感冒、咳嗽开始,看医生服药后也没有改进,后来竟转变成肺炎。就这样进了医院,诊断的结果,肺部受到伤害,新陈代谢出了问题,还有进食吞咽的问题。母亲先后经过了鼻管、气切及胃管等手术的折磨。看到母亲被这样折腾,做子女的再怎么心疼也帮不上忙,那时会发现,站在病魔前面,我们变得很渺小。

母亲的状况时好时坏,也就在医院的加护病房和家里来来回回的,那加护病房急救的过程,也是很痛苦的。

说得好听,母亲得享九十遐龄是寿终正寝;但说得不好听,我觉得母亲在最后的人生阶段受了很多的痛苦。我总感觉那痛苦好像发生在我身上一样,到现在还感觉得到。

虽然母亲的认知能力随着病情而渐渐恶化,在姐姐细心的照顾下(后来姐夫也从美国赶回来帮忙照顾),可以感受到母亲精神好时还是认得家人的。母亲看到家人会点头、会笑,即便人在病榻上,也会让人明显地感受到她的开心。

在这里,我要回头提我的姐姐。姐姐放下美国的家庭,回台湾专心照顾母亲长达两三年的时间。姐姐花所有的时间照顾母亲,把母亲照顾得干干净净、无微不至,陪着母亲在病房和家里来来回回。特别是母亲的情况如果好转,可以从医院回到家里的话,姐姐总把家里打理得舒舒服服的,让母亲回到家里会觉得很平安。到今天我还十分清晰地记得,在母亲从加护病房回到家里后的一个星期天下午,姐姐、姐夫和我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母亲到家附近的公园去散心的情景,母亲的态度十分安详和舒适,虽然子女心中已有着万般复杂和无助的感觉。那次应该是母亲生前最后一次到公园去散心吧。

我把我的体会讲出来,如果能够因此被别人借镜,我觉得就可以免掉一些人的遗憾,不要像我一样,现在还有那么多的遗憾和愧疚,我想,这种感觉会陪我到人生终点吧。如果有一个人,他因为我讲了这些,而能及时地多花一些心思关注他的父母亲,而少了许多的人生遗憾的话,那么我就会觉得,我絮絮叨叨地说了许多自己的感觉、自己的忏悔,会有它的意义。

一首感动不已的诗

最后,我想附上一首很多年前,我在网络上看到的一首令我感动不已的诗,那首诗完全说出为人子女在面对父母亲逐渐老去时,时时要提醒自己的心情:

安养院之歌

孩子!

当你还很小的时候,

我花了很多时间,

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

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

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拧鼻涕;

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

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

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

让我再想一想……

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

我也一并忘记了!

孩子!

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

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

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

去回答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问题呢?

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着老掉牙的故事,

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时,

体谅我!

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

切望你,也能陪着我闲话些家常吧!

孩子,

现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

吃饭时,会弄脏衣服;

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地颤抖;

不要催促我,给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

只要有你在一起,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

孩子!

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

所以,请你紧紧地握着我的手,

陪着我、慢慢地,

就像当年一样、

我带着你一步一步地走!

给妈妈的信

亲爱的妈妈:

您离开我们已经超过四年了,我和克蕙,还有您的孙子孙女都很想您(小倩和纪任在三年多前成立了小家庭,有了两个可爱的小宝宝)。我到现在还是无法接受您已然撒手人寰的事实,似乎在我深层的意识里,仍期待着您会在某个清晨或深夜,现身在家里的某个角落,轻声呼唤着我的名字。不知何故,我对您的思念却是愈来愈深,尤其夜阑人静时,您在我脑海里的影像显得格外清晰,但不再是您九十高龄的相貌,而是逐渐恢复您年轻时的容颜。

前几天,我看到您的孙女小倩在照顾十个月大的宝宝,她细心又耐心地喂宝宝吃东西,眼神里流露着无尽的关爱,宝宝发出满意的咕咕声,专注地看着他的妈妈,眼神充满着天真的信任,眼里找不到一丝烦恼与忧愁。看着这幅天伦之乐的画面,我不禁看出了神。

但就在同时,一种很强烈的悸动占据了心头。我想到,六十多年前,当我还是十个月大的婴孩时,您一定也是同样地充满关爱地一边逗弄我,一边喂我吃东西吧,而我的小手抓着您的衣角,不清不楚地发出开心满足的声音。明显地,我对那时的我与那时的您,应该已经很难存在着记忆,但那股温暖与安全的感觉,确是百分之百地种进了我的心中。

我想,这样的温暖记忆,也同样存在您和哥哥、姐姐之间吧。

妈妈,我好希望,死后的确有另一个叫做天堂的世界,那么此刻的您,一定正和分离五十五年的爸爸,和那来不及和我们一起来到台湾的弟弟,三个人一起在天堂的花园里,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地生活着。

我多么希望我的这一封信您能看到。虽然我知道,如同每一次,就算我说了什么惹您生气的话,做了什么惹您生气的事,您从来也没记在心上,总是很快就忘了。您一定也不会把我在这封信中,那些我做不对、做不够的事记挂在心中。

但我还是要告诉您,如果,您能再回到我们的身边,一切的事可以再来一遍,我一定要更温柔、更贴心地照顾您;绝对不对您生气,不对您不耐烦;我要花更多的时间陪您;我也会多和您谈谈爸爸,我想听您笑着细数您和爸爸共同生活的甜蜜过往。

如果,我还能有再来一次的机会的话。

妈妈,我们很想您,我们很爱您。请告诉爸爸和弟弟,我们也很爱他们。

儿暋长文暋叩首

同时,代哥哥姐姐们、您的媳婿与孙儿曾孙们,寄上对您深深的思念与感恩。

同类推荐
  • 向来痴,从此醉

    向来痴,从此醉

    《向来痴,从此醉》是一段段记录心情的断章,不成文也不成诗。从天际而来决然投向大地的雪,泥潭中无奈挣扎的落花,枯败的叶子,彷徨的蝴蝶,都可以在我的笔下演绎成唯美的爱情故事。而黄昏里你回眸浅笑,小雨中你忧伤转身,不正是一首首婉约而又凄美的诗吗?
  • 臧棣诗系:沸腾协会

    臧棣诗系:沸腾协会

    臧先生认为诗的最根本的力量在于它能激发生命的觉醒。诗开启的是一个人对生命自身的美妙的体验。协会诗是作者臧棣运用诗的想象力对他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勘测。在这个复杂而变化的世界中,人的生存视角,人对世界的体察,都亟待重新调整;对于我们身边与我们亲密共处的事物,受制于各种生活偏见的遮蔽,我们很少会用友善的眼光去看待它们,去尊重它们的存在权益,去理解它们的秘密。所以,通过这些以非常的语言手段成立的诗歌协会,我们可以重新体会我们和世界的共处关系。对微小事物的体察,也是对生命本身的洞察。
  • 从容生活,温柔处世

    从容生活,温柔处世

    《从容生活,温柔处世》为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先生的散文作品精编!书中精选朱光潜数十篇代表作品,解读大师毕生的思想精华,让读者走进朱光潜的散文世界。从容生活,像草木虫鱼一样,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人生真正的美,是静守初心,从容独行;温柔处世,听内心的声音,让自己醒来真正的美极为柔弱,但却不可征服。愿你在这匆忙世间,无忧无惧,温暖自在!
  • 季羡林世界游记:十一国记

    季羡林世界游记:十一国记

    《十一国记》是季老国外游记的一次梳理,向读者呈现他青年时代赴德国学习,及后来作为学者、作家、教育家、史学家出访印度、缅甸、尼泊尔、泰国、乌兹别克斯坦、日本等国家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与所叹。季羡林无论以何种身份出国,都尽心竭力充当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不遗余力为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铺路架桥。因此,《十一国记》又可以看成体现中外文化交流及友谊的珍贵记录。
  • 民间流传笑话

    民间流传笑话

    千百年来,老百姓生活中的诸多经验、教训,以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被总结成一句句的俗语,口口相传,流传至今,有不少俗语在今天仍被广泛使用。这些俗语虽然语言浅白,但沉淀其中的丰富的人生智慧足以令我们受益匪浅。俗语是通俗的民间文学中的口头文学,它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它是口耳相传、没有书画记载的民间文学。它对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是非功过的评说,有的直抒胸臆,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形象比喻,从而给人正告与劝诫,在启示中发人深思,使人有所感悟和省察。
热门推荐
  • 斗罗之和王者系统带你飞

    斗罗之和王者系统带你飞

    欢迎来到王者。。哦不,是斗罗大陆。网瘾少年被队友气死?穿越来到斗罗大陆?你为什么那么牛,抱歉,我有老妲己。你为什么这么多技能?抱歉,我有老妲己。你为啥这么欠?因为我有老妲己!!!妲己:关我屁事。
  • 星宇万界起

    星宇万界起

    在浩瀚宇宙中沉默了不知多久,一颗偏远的星球开始复苏。这里,曾经有过无数故事,也有无数用鲜血谱写的歌词。人类,妖兽,精灵……法宝,科技……在这绚烂的大世中,谁能登顶巅峰!星宇万界……又是谁在主宰沉浮…………稳定更新……码字狗正在呕心沥血想剧情!
  • 年年岁岁尽相思

    年年岁岁尽相思

    一场莫名的穿越异世从声名狼藉到名冠天下从满怀期待到遍体鳞伤她要的不过是那个人一颗冰封住的心几世纠缠,爱恨极致,却不过是镜花水月都成空幻。他一身白衣冷漠如雪,无妄之尊,却还是敌不过天道,眼睁睁看着她坠落轮回,消逝成灰。纵然相思入骨,纵然万劫不复,只要她在,他就在。花开彼岸,冉冉黄泉,流尽相思泪,无妄则无望,无望则无痛。年年负却花期,相见欢,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
  • 鬼眼神相

    鬼眼神相

    少年林无相偶遇神秘老者传授相命绝学,但凡任何一张面孔都逃不过《鬼眼相法》的诡异推算。改容换命,看人面,相鬼面,辨妖面,万物苍生任你权力滔天,势力无边,也要尊请林无相推衍一算。不过,林无相自己的命相却是应了相命人的一句老话:无相无极,无始无终,鳏寡孤独,天煞徵终。且看一名天生无命无相的九流人物如何凭借无形鬼眼,绝霸术门,问鼎天机!
  • 来自异界的召唤骑士

    来自异界的召唤骑士

    我,来自异界的骑士,向阁下挥剑立誓:忠于阁下,以血为誓,即使舍去一身荣耀,也会为阁下战至终章!
  • 无上妖刀

    无上妖刀

    亚瑟体内生长着一把妖刀,一把令他恐惧却无法丢弃的妖刀。直到绝望摧毁了一切,他放弃了恐惧,选择了接受!神明在低语,魔王在诱惑。望着天空咆哮喷的巨龙,以及背生巨大光翼的天使,亚瑟从体内缓缓抽出妖刀,挥刀葬送!你们的罪孽,我来吞噬!
  • 锦绣山河吾执笔

    锦绣山河吾执笔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诡秘武道世界

    诡秘武道世界

    你看到了不该看到的,听到了不该听到的,诡异的噩梦就会追随着你,直至死亡也不会停止。
  • 诸天反抗军

    诸天反抗军

    轻松版诸天流。利奇来到异界,被卷入小世界征战,然后发现……穿越的小世界都是我编的?原创副本。第一世界:看起来没有异能的丧尸末日
  • 天配良缘之商君

    天配良缘之商君

    她是苍月国大将军之女——商君,武艺超凡,却不幸遭灭族之祸,遂女扮男装,与妹妹相依为命,一路隐忍复仇。她结识慕容舒清,创立缥缈山庄,以经济力量抵抗苍月。他是神秘的海域皇子——秦修之,温润如玉,为爱痴情。长期流亡的他,对商君一见钟情,但苦于商君男子的身份,无从表白,只好一路相守,不离不弃。他是苍月富商家的三少爷——萧纵卿,阳光可爱,又霸道难缠。他在贼窝中与商君相遇,在暴雨狂澜的大海中对商君萌生情愫。为了商君,他心甘情愿地付出一切,爱得深入骨髓。商君背负血海深仇,隐忍六年,智闯贼窝,为民除疫,勇破敌阵,手弑仇敌,终于报仇雪恨。然而,曾经不敢奢望爱情和幸福的她,究竟会情归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