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429500000042

第42章 运筹帷幄的苏军顾问

进入5月后,天气一天天热了起来。

火辣辣的太阳每天悬挂在空中,热得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饱受战火蹂躏的江汉平原上,稀稀拉拉的油菜花凋谢了,田野里的稻麦枯黄了。为了躲避战火,纵横阡陌的大路和小径上,挤满了扶老携幼、络绎不绝向西逃难的人群。

1938年5月19日,日军攻陷徐州后,日本大本营于5月底制定了汉口作战方案,并召开了御前会议,决定出动14个主力师团,共计25万多兵力、400余架飞机、300余辆坦克、100余艘各型舰艇,准备迅速攻占武汉。他们的打算是:“1月内攻下华中重镇武汉,迫使中国政府投降,尽早结束中国战事。”

武汉保卫战,是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中国在战略防御阶段最后一次重大的战役。

为了挫败日军这一阴谋,6月5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再次讨论了保卫武汉的战略指导方针,决定调动133个师又13个团,共计110万兵力、24辆坦克、30余艘舰艇,包括苏联空军志愿队在内的近200架飞机,进行武汉保卫战。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汲取了上海、南京保卫战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有效防御”的作战方针。在这次会上,白崇禧代表军事委员会作出了“以各军之主力分布于武汉外围,巩固武汉之核心。更利用大别山、九宫山、幕阜山、庐山等山脉配置重兵,预筑坚固阵地,及沿长江两岸、鄱阳、大冶等沼泽地带,及田家镇、马垱两岸构筑江防要塞与敌作战略上之持久战,并保持重点于外翼,争取主动”的作战部署。

蒋介石和他的幕僚们的这种作战方针,在常人看起来,固然是无懈可击固若金汤,但实际效果会怎么样呢?会上,除了一个人,其余的人都没有提出异议——谁会当着蒋介石的面,质疑他的兵力部署和作战方针呢?

这个人就是苏联驻武汉军事总顾问德拉季文将军。

“这种部署,当然有它合理和可取之处。但我们认为,这样的防御依然是被动的,不能更有效地提高作战效能。”德拉季文走到偌大的作战地图前,指着日军进攻的几个方向讲道,“我们的防御,必须要采取积极的防御方针,不然依然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会场上的俄语翻译,将德拉季文的话如实向与会者进行了翻译。

“那,谈谈你的想法。”蒋介石冷冷地注视着德拉季文,不动声色地说道。

“我们的建议是——”德拉季文用木杆指着地图,“除了这些战区按照刚才的部署,依托地形进行重点防御外,第三、五、九战区应该实行以攻为守的策略。我建议,应该在这些战区配备精锐的部队、良好的武器和装备,加强火力,特别是加强炮火突击群,选择时机主动出击,首先击溃进攻的日军,变消极防御为积极防御!”

蒋介石闻言,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快,他托住腮部,依然冷冷地盯住德拉季夫,没有吭声。但苏联军事顾问提出的作战方针,大概在与会者心中激起了波澜,但碍于蒋介石的面子,大家还是没有吭声,会场竟陷入短暂的沉默之中。

读者或许会问:中国军队打仗,对已经作出的战略部署和作战方针,难道还要让外国人来最后定夺不成?其实,这样的事并不奇怪。中国军队聘请外国军事顾问的做法,是由来已久。在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的军事顾问是德国人鲍尔,共产党军队的军事顾问是苏联人李德,所以在国民党对江西红军的围剿中,都有德国人和苏联人的影子。

北伐战争前,国民政府聘请的主要是苏联军事顾问;北伐战争后,国民党政府改换为德国军事顾问。德国人鲍尔、赛克特、佛采尔和法尔肯豪森等人都曾先后担任过蒋介石的总顾问。在抗战爆发前,德国在华军事顾问已有70余人。他们在帮助蒋介石巩固政权、围剿红军等方面,是很受蒋介石赏识的。但好景不长,1936年,日德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后,日德关系便日趋密切;中日战争爆发后,德国便宣布保持中立,不久又宣布承认“满洲国”。1938年3月,德国停止了接受中国赴德受训的军事人员,随即又下令对中国实行军火禁运,并召回了在华的全体德国顾问——此后,中德之间就终止了军事合作关系。而此时,随着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中苏关系进入了“蜜月”期,因此聘用苏联顾问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早在1937年2月,中苏双方在商洽军事技术协定时,就谈到派遣苏联教官来华训练中国飞行员和坦克手的问题;杨杰带领的军事代表团到莫斯科洽购军火援助时,也多次提到聘请军事顾问一事。斯大林在了解了中国方面这一要求后,当即欣然应允。

中国对苏联顾问的渴求,与苏联顾问曾给中国方面留下良好的印象有关。北伐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中的许多苏联顾问,足智多谋英勇善战,为北伐胜利建立了殊勋——像当时曾任总军事顾问的加仑,蒋介石就对其印象极佳。抗战爆发后,他几次要求苏方再派加仑来担任自己的顾问。1937年8月2日,蒋介石在同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会谈时,专门提到加仑。他说,他很想会见加仑,如果加仑能来华继续担任他的顾问,他很高兴。随后,他又几次电示驻苏大使杨杰,嘱其与斯大林、伏罗希洛夫会商时,一定要表明“可否派一得力顾问如加仑者来华协助,作为权威性顾问”的要求。

可从莫斯科发来的回电,却使蒋介石大失所望!原来,加仑自1927年回国后,曾任苏联远东特别集团军司令和远东方面军司令,但他永远不可能来作蒋介石的顾问了!杨杰给蒋介石的回电是:“查加仑精通军事,然也爱女色,致堕敌方奸计,竟受敌方赠与日女,泄露机密,败坏纪律,依法罪当处死,业已执行枪决。”

原来如此!加仑到他该去的地方去了,蒋介石在感慨唏嘘之余,只能任其苏联政府派给他另外的军事顾问了。1937年11月,淞沪会战时,德拉季文作为苏联驻华使馆武官来到中国,不久便被任命为中国军队总军事顾问。随即,苏联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员、后来赫赫有名的“战神”朱可夫元帅,也随苏联一个军事代表团来到中国——但朱可夫在华时间不长,就应招回国了。

南京失陷后,随着战事的发展,大批苏联顾问又源源不断来到中国。他们在华工作的使命主要是两大项:一是帮助拟定中国军队的重大作战计划;二是帮助训练中国军队。不久,根据工作需要,军事顾问机构也建立起来。这个机构,实际上是一个覆盖国民党军队各主要战区、各军兵种的顾问系统。这个顾问系统设总顾问1名,隶属于最高统帅部;各战区设高级顾问1名或数名,隶属于各战区长官。

在苏联援华抗日的4年中,先后有4名将军担任过中国军事总顾问,他们分别是:德拉季文、切列潘诺夫、卡恰诺夫。这些军事顾问,一般说来军政素质都是优良的。在军事方面,他们富有作战经验,有的人来华前就参加了西班牙保卫马德里的战役。如首任总顾问德拉季文,他当时就已经是苏军的军长了。德拉季文来华时间不长,就发现国民党军队作战几乎都是被动防御,效果很差。于是便提出要适时展开进攻,变被动防御为主动防御——1938年4月的台儿庄大捷,就是这种进攻型防御的战果。再如最后1任总顾问崔可夫,19岁就当团长,1927年就曾来华担任顾问工作,他富有指挥才能,熟谙中国情况,善于调查研究,1941年2月他来华后,就帮助中国军队较好地制定了进攻宜昌和保卫长沙的计划。

在政治素质方面,这些苏联顾问更具有优势。他们不是像德国顾问那样是以雇佣者的身份来到中国的,而是出于对中国人民正义斗争事业的同情和支持,肩负着国际义务来华工作的,因此能更加自觉和勤奋地工作。来到中国后,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部队度过的,并经常到前线以身示范指挥作战,这种良好的作风也直接影响到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使他们也不得不“从正襟危坐于其中的轿子里出来,与顾问们并排步行”。

为了能协调一致的工作,苏联顾问还善于处理同国民党将领的关系。每逢意见相左时,他们很注意工作方法,耐心说服这些将领接受自己的意见。在处理军队内部腐败行为时,这些顾问也能比较策略地加以抵制。崔可夫任总顾问时,发现国民党将领往往通过向上级假报士兵花名单,将死者的军饷装入自己的腰包。他知道在国民党统治下的军队中,这已是一个顽疾,要改变这种欺上瞒下的风气是不可能的,于是便在“制定抵抗侵略者的行动计划时,总是要打折扣”,即压缩参战部队所报兵员人数,这当然会对发饷部门起到一种暗示作用。

毋庸讳言,在素质和军纪普遍较差的国民党军队中,正是由于苏联顾问有着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斗争策略,一方面对部队产生了好的影响,另一方面才能维系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了顾问工作的开展——当然,此是后话了,还是让我们回到保卫武汉战役中来。

6月5日,在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的紧急军事会议上,关于是以守为守还是以攻为守的作战方针,由于蒋介石固执己见,并没有很好得到统一。以致在战斗打响之后,中国军队开始溃败之时,蒋介石才领悟到德拉季文的作战方针可贵之处,他想努力扭转战场的局势,可惜为时已晚了。所以有人说:作为一个政治领袖的蒋介石,他只是一个战术家而不是一个战略家;他的战略,只是一个避免失败的战略,而不是一个争取胜利的战略——此话应该是比较中肯的。

同类推荐
  • 弘一法师全集之文艺·诗词(04)

    弘一法师全集之文艺·诗词(04)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解放莱芜

    解放莱芜

    莱芜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中,华东野战军在山东进行的一次规模较大,战果辉煌的运动歼灭战。这次战役,是我军在积极防御战略方针指引下,在运动中歼敌的一个典型战例。
  • 大家小书:夜阑话韩柳

    大家小书:夜阑话韩柳

    韩愈、柳宗元为中唐文坛的两大巨擘,二人合作推动的古文运动、波澜壮阔、唯陈言之务去,一洗雕琢骈俪的六朝文风,文起八代之襄。 诗作方面,韩诗诡奇、跌宕、后世以为晦涩,然亦另辟蹊径,骨力尽现;卿诗清高、幽远,将山水诗发扬光大,成一代的风流,亦世无异议。 本书即以诗作为主,贯串韩、柳的生平事迹、升沉起落,以简短有力的篇幅,缕缕细述,力求重现诗人的人格面貌。
  • 开启智慧之门的寓言故事

    开启智慧之门的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 感悟故乡——那山、那水、那人和我

    感悟故乡——那山、那水、那人和我

    故乡的一轮明月正在异乡的土地上冉冉升起,我像童年时那样想问那月亮:你不是从头到尾都看见了、听见了吗?每当我想起故乡,浮现在我眼前的总是故乡的一轮明月,和月光下我母亲的身影。
热门推荐
  • 就让我们在一起吧

    就让我们在一起吧

    我们一起长大的。我对怎么样,你不知道吗,没有感觉吗我的生命里只有你/不管你怎么对我
  • 明朝王爷现代爷

    明朝王爷现代爷

    六百五十年前,一道天雷击中了大明无名的一位王爷,六百五十年后,一道天雷击中了普通中学的一名废柴学生——张天成!自此,张天成便觉得自己的脑海中多了一道意识......“汝等!!!给本王跪下!!!”软弱的学生与霸道的王爷共处一体,“杀!居然敢这样对本王!”“王爷!爷爷!您就放了他吧……他只是不小心撞了下我而已啊!”“滚!本王可没有你这样懦弱的后代!”张天成很心累,王爷,现在可不是封建社会,现在是法治社会啊!作为新时代的好青年,张天成决定,要好好教会这个封建人物什么叫……改革开放新时代!
  • 星珠异缘

    星珠异缘

    一颗星珠,蕴天地万物;一部奇书,含大道之理;一个少年,存凌天之志;一把灵兵,杀古今之敌;一首战歌,唤勇者之心;一段姻缘,启旷世之情。
  • 慕少的二婚女人

    慕少的二婚女人

    这一刻,她想通了,既然坚持了三年,也等不来她想要的一个奇迹,那么,她不如潇洒一点放弃。青年才俊慕望其,因为父亲再婚,在姐姐的召唤,奶奶的以死相逼之下,被迫回国,第一次,见到何心凝,他无比震惊(因为她跟他前女友竟然一模一样);第二次,知道何心凝,他无比感慨(因为她竟然是他同父异母的妹妹的死敌);第三次相见之后,他便认定,她将是他此生的归属。因为她才失去一份爱情,所以,求婚时不敢言爱,他说:“凝慕相依,白首不离。”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爱的告白,却有着一颗真诚的相守一生之心,慕望其求婚成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回眸一笑意中人

    回眸一笑意中人

    顾安年和戚夕青梅竹马,两家是邻居,为了撮合两人,两家人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戚夕内心OS:求放过……恋爱我们会谈,婚迟早也是会结,但是请让我们好好谈个恋爱啊!某大神:揉揉自家小奶猫的头,一脸宠溺道:“老婆,我是你的,一直都是。”
  • 全能高手走天下

    全能高手走天下

    失恋让赵凡陷入了痛苦,却意外获得未来的科技力量,并且拥有了神奇的能力,超级记忆、透视功能、赌石无往不利。未来科技,让赵凡成就商业帝国,特工训练系统,成就非凡身手......赵凡的人生,变得无限精彩!
  • 励志伪君子

    励志伪君子

    这是一个伪君子称霸异世界的故事。在吴君子看来,要想混的好,正经人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人族修武技,妖族修神通,魔族用魔法的异界。
  • 进化默示录

    进化默示录

    这天,人类称之为“世末纪的开始”,怪物称之为“天启之日”。“我们,以人类之名,重临世界之巅!”“吾等,以类人之名,掌控万物众生!”以一个怪物的视角观察着人类的艰苦挣扎,看尽善恶美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生三靠:断谋说

    一生三靠:断谋说

    本书讲述了“汉初,张良善谋,萧何善断,韩信善战。靠这三人,刘邦取得了天下。唐初,“房谋杜断”,杜如晦长于断,而房玄龄善于谋,李世民靠此二人取得贞观盛世。明孝宗时期有名的三内阁大臣李东阳、刘建、谢迁。当时世人评价李公有谋、刘公善断、谢公好口才。靠这三个人,大明朝取得了辉煌。类似这样的例子,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只要谋得周全,断得准确,说得动听,定能助人立足于世,创造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