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429500000028

第28章 苏联不可能出兵中国

日军侵占南京后,国民政府虽西迁重庆,但政府机关大部和军事统帅部却在武汉,武汉实际上已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的中心。

12月14日,也就是南京沦陷的第二天,蒋介石紧急召见了立法院院长孙科、外交部长王宠惠、前线指挥官李宗仁、陈诚、白崇禧等人,对目前的战局进行了研判,并讨论了南京失守后军事委员会拟定的保卫武汉的作战计划。

在这次召见中,蒋介石除了要求李宗仁、陈诚、白崇禧等人制定好武汉防卫作战方案外,亟不可待地给孙科和王宠惠布置了一个任务:在目前抗战形势越加严峻的时刻,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和苏联政府沟通,争取他们早日出兵中国,参加对日作战。

蒋介石所抱的这种希望,从抗战开始以来就一直没有泯灭过。

1937年9月13日,第18届国联大会在日内瓦召开,苏联政府履行了他们对中国政府的承诺,苏联代表、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在这次大会上,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地谴责了日本人的侵略行为。

10月22日,当上海保卫战进入僵持阶段时,蒋介石致电时在莫斯科的中国军事代表团团长杨杰,询问如果《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失败,中国决心军事抵抗到底,苏俄是否有参战之决心与其具体日期时,正在莫斯科的杨杰和张冲求见了斯大林,转达了蒋介石的希望和请求。斯大林听了他们的请求后,沉吟良久,没做正面回答——但,在11月10日,伏罗希洛夫宴别中国代表张冲时,要张归国后转告蒋介石:“在中国抗战到达生死关头时,苏联理当出兵,决不坐视不管。”

张冲归国后,向蒋介石转达了伏罗希洛夫的话,这无疑使在战争中煎熬的蒋介石倍感宽慰。所以,11月30日,蒋介石对苏联的这一决定致电伏罗希洛夫及斯大林表示感谢——谁知,仅仅过了5天,斯大林、伏罗希洛夫回电称:“苏联希望支援中国,削弱日本,但目前苏联尚未到与日本开战时机。”

这样的答复,表达了莫斯科领导者复杂和矛盾的心态:他们既要在军事上支援中国,让中国拖住日本人,但又不想和日本人撕破脸,直接对日宣战。伏罗希洛夫的回电,让蒋介石的心凉了半截——但,什么时候才是苏联对日开战的时机呢?两周后,蒋介石再次亲自致电斯大林,呼吁苏联“在当前关键时刻”出兵、“给中国以生存的帮助”、“挽救东亚危局”等——他的这一呼吁,依然只得到苏联在道义方面支持、军事方面援助的答复,还是没有得到他们直接出兵中国的承诺。

对苏联方面的这种态度,蒋介石心有不甘,依然抱着像战争初期对美英诸国的心态一样,还存着侥幸的心理。

“哪怕只有一丝希望,都不能够轻言放弃。”蒋介石对孙科和王宠惠等人这样讲道,“你们应该知道,只要能够争取苏联出兵,那么整个抗日战局,就会发生根本性的转折。”

蒋介石心存侥幸,也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

从苏联政府对待中国问题的态度上,他窥见了斯大林的一个弱点,那就是:在而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只有中苏两国唇齿相依、利益攸关。苏联人最担心的不是其它,他们最担心的是国民党政府放弃抵抗,与日本人妥协。蒋介石知道,在对待国家和民族利益上,斯大林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们最终将会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的要求——最能说明问题的事例,就是在对待中共这个问题上。

刚开始,在苏联制订的对华军事援助方案中,斯大林也曾考虑赠与中共领导的八路军一些武器。但,蒋介石对此极为敏感,一开始就强硬地坚持无论苏联援助中国的人员也好,物资也罢,都必须全部给国民政府,半点也不能给中共领导的八路军。他几次致电莫斯科的杨杰和张冲,要求他们对任何“以俄货直接由俄接济共党之说”,必须“严词拒绝,切勿赞同”。最后,在援助中共这个问题上,斯大林也不得不对蒋介石作了妥协——所有援华的人员皆由蒋介石指挥,所有援华的物资全部由蒋介石接收。

对于这个决定,斯大林确实是违心的。

在崔可夫来华前夕,斯大林就曾直截了当地对他说道:“照理,中国共产党要比蒋介石对我们更亲近些;照理,主要援助应该给予他们。但是,这种援助看起来是在向一个与我们保持外交关系的国家输出革命。中国共产党在国内的地位还不巩固,蒋介石则有美国和英国的援助,毛泽东是永远得不到这些大国支持的。由于有苏联的援助和英美盟国的援助,蒋介石即使不能打退日本的侵略,也能长期拖住它。”

事情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从目前解密的档案来看,所有的证据表明:斯大林总的的战略目标是让中国拖住日本,以避免日苏战争,从而避免东西两线同时作战;而蒋介石对苏政策的最高目标,则是苏联能够直接出兵对日参战,以挽回不利的战局,最终能将日本人赶出中国。

值得指出的是,此时,斯大林除了担心蒋介石对日妥协,更担心中国国民党内部出现更大的变故。据苏联驻华大使报告:“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一直主张与日和谈;盘踞在山西的军阀阎锡山虽曾一度坚决主战,且号召与中共之八路军积极合作;但随着南京失陷,阎氏的看法亦发生了改变。1937年12月,阎氏前往汉口参加国防会议,曾询问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中国加入日德意之防共协定如何?日如允中国加入,自须平等待我;否则,可以证明日之侵我,非为防共”——因日本侵略中国,一再以“防共”为辞;故阎氏提议中国不如加入德意日之轴心国同盟。陈立夫、戴季陶等亦向陶德曼提出:“让日本、德国、中国联合起来,先把苏俄打垮。”如若此种论调得逞,苏联岂止是两面受敌?

11月3日,苏联代表团团长李维诺夫受邀参加了“九国公约”签字国在比利时召开的国际会议,他再次表达了支持中国的立场,并呼吁“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日实行制裁。”他明确表示,苏联愿意参加任何制止日本侵略的行动,并已做好准备——但正如斯大林所说,他们只是在道义上声援中国,在军事上援助中国,让中国拖住日本,以避免苏联东西两线同时作战,非到万不得已时是不会出兵中国的。

所以,尽管在上海失守、南京沦陷的情况下,苏联政府对中国的政策依然没有改变。他们认为,通过实际援助进一步鼓励中国坚持抗战,是十分必要和至关重要的;但要出兵直接对日宣战,他们还要等待时机。1937年11月,李维诺夫私下对美国驻苏大使戴维斯预言:“中国政府不会放弃华北而与日本讲和的,即使华北沦陷了,中国还会开展游击战抗日的。”李维诺夫还暗示,苏联将给中国抗日军民的游击战提供一些必要的物资和装备等。

正是基于这样的战略考虑,苏联政府不仅慷慨允诺给中国提供抗日急需的军事装备和器材,还秘密派出军事顾问,派出空军志愿人员,以帮助中国减轻压力。同时,他们还对中国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建议,诸如中国应拥有自己的重工业、军事工业,应拥有自己的飞机、大炮和石油等。1937年11月11日,斯大林在百忙之中还抽时间会见了杨杰,并指出:“谁想成为独立自主者,谁就应该组织自己的军事工业。外国人卖的是劣质武器,他们还完全可能拒绝出售武器。”斯大林还特别强调指出,在中国拥有自己的飞行员、自己的炮兵的条件下,任何人都不能战胜中国。他还建议中国应利用一切可能从各方面取得外援,但又说,“仅仅指靠外援是不可靠的事情。”

1938年初,国民政府派立法院院长孙科为特使,率团访问莫斯科,并与苏联主要领导人斯大林、莫洛托夫和伏罗希洛夫等举行了会晤,力争苏联向中国提供更多的军事援助。

这次,苏联政府决定再以贷款方式援助中国抗战。斯大林在会见孙科时建议,第二次再贷款5000万美元。孙科表示,虽然这些数额很大,但对中国抗战来说仍显不足。他希望第二次贷款能增至1亿美元。斯大林允诺第二笔贷款用完后再提供第三笔贷款。

到了1938年夏秋之交,苏日军队在中苏边境张鼓峰一带发生冲突。8月,中日军队在武汉地区展开大会战时,蒋介石再次促使苏联尽快出兵。9月中旬,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答复说,只有出现以下3种情况时苏联才能参加对日作战:1、如果日本进攻苏联;2、如果英国或美国参战反对日本;3、如果国际联盟责成太平洋地区各国参战反对日本。

这样一来,蒋介石要求苏联直接参战的希望无疑是落空了。中国人的抗战,还是必须主要依靠自己进行——苏联的军事援助也好,军事人员进入中国参战也好,也还是只能秘密进行了。

1936年11月任中国驻苏联大使,对中苏关系、苏日关系颇有研究的蒋廷黻在其回忆录中写道:

从他(指杨杰——作者注)与苏联国防部长伏罗希洛夫元帅的谈话中,杨获得苏方的承诺,一旦日本占领南京,苏军将对日作战,他对我说他已将他伟大的外交成就电告委员长。我对他的话感到震惊。我电请委员长注意,请他不要完全采信杨的报告,否则会吃大亏。南京即将陷落之前,委员长为事实所迫,曾以个人名义致电斯大林,要求给予军事援助。他的要求是以杨杰所说的伏罗希洛夫的诺言为基础。该电发出前未征求我的意见,我也不悉内情,直到李维诺夫把斯大林的答复交给我,我才知道。在答复中斯(大林)坦白指出:他和苏联官员从无类似的承诺。同时,斯更讲了很多苏联不能对日作战的理由。

同类推荐
  • 史前生命

    史前生命

    杨天林,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专著《配位化学导论》《化学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发表文学作品约100万字,有多篇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被多家报刊转载、选录和翻译介绍到了英国、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以及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地区。本书是他的一部文化散文。本书是一部很有价值的科普著作,作者对生命历史及其荣衰进行科学解读,弘扬了自然情结,展示了生命的宏大体系和存在真义。
  • 每天读点季羡林全集

    每天读点季羡林全集

    季羡林,一位世纪老人,走过了风雨飘摇、朝代更迭、持续战争的动乱年代;经历了政治斗争、天灾人祸、狂热运动的动荡时期;风雨的历练,成就无悔的人生,晚年的季羡林被尊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几位大师级人物之一,学界的泰斗。
  • 朝鲜民间文学

    朝鲜民间文学

    《朝鲜民间文学》主要讲述的是:朝鲜民间文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戏剧、民间说唱、民间谚语和谜语等多种体裁、形式。直到今天,口头传统在朝鲜半岛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活形态民间文学受到了政府的立法保护和资金援助。
  • 每朵花本应芬芳

    每朵花本应芬芳

    小小说的特点是思想清浅。半亩方塘,一湾溪水,浅而不露。小小说应当有一定程度的朦胧性。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真正对世界了解得十分彻底而且全面,但只能了解他所感知的那一部分世界。一起来翻阅《学生爱看的名家小小说:每朵花本应芬芳》吧!
  • 文坛风云录

    文坛风云录

    书中作者“回忆与思考”了文坛上一些文人之间的过往、文学史上的重大问题及事件、文艺方面重大问题讨论的经过。尊重历史、事在求实,真实具体、“原汁原味”是作者写作的主旨。由于作者“长期在中央宣传部工作,直接参与过文艺方面重大问题的讨论,接触到一些值得注意的材料”,故部分回忆文章提供了一些第一手有价值的材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热门推荐
  • 甜妻太可口:BOSS,别玩火

    甜妻太可口:BOSS,别玩火

    遭男友背叛,去酒吧买醉,睡了一个帅的惊天地泣鬼神的“牛郎”,我们的池大小姐甩下100块直接走人。5天后,“牛郎”找上门来,伏在她耳边,说,“你还没付钱”池晚呆呆的眨了眨眼睛,“付.....付了啊!”男人掏出一百块,看了眼,轻笑,不要脸的说,“一百块太多,不仅可以暖床陪睡,还可以附送小包子一个!”之后,不要脸的男人抱起池晚,走向卧室......
  • 末法炼炁士

    末法炼炁士

    楚一凡在泰山游玩发生意外,竟然跌入泰山封印之地,被封印再次的卢生传授无上法门。从此一凡成为了一名炼炁士,在这末法时代异常艰难
  • 搏浪天涯

    搏浪天涯

    收在这部集子里的,是作者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之炸弹神仙

    穿越之炸弹神仙

    一个男人,为了复仇,机缘巧合下,发明了一种威力宽广,具有腐蚀性的炸弹,从此报仇不再是难题,凭着自己聪明的头脑,炸了无数银行,就连警察局,也被炸得满天飞,最终,他报仇雪恨以后,选择自首。但是他的人生并没有从此结束,相反,他机缘巧下,穿越到了另一个,更加变态的世界,那便是,修真界,这里有更多的变态,这里有无数强者,这里的大陆就像个无限宇宙,无边际,各种人界至尊,妖兽,妖魔,人,妖,魔,三界,从此用他自己独家发明的能量炸弹,横行,人,妖,魔,修真界,下面跟着变态炸弹狂,我们一起穿越吧!
  • 我们真的回不去了

    我们真的回不去了

    总以为一切都可以永无止境的重来,还可以单纯微笑面对生活带来的苦难,恰似一句玩笑话似的天真,这就是我吗?这是一部关于生活的纪实记录,青春总是悄然离去,留下的是什么?值得深思!
  • 都市至尊狂人

    都市至尊狂人

    一个从清末活到客武的异能者,一个独来独往的地下佣兵,凭借八年年来的战术经验,以及与生俱来的异能,一次又一次完成佣兵任务,化解多次针对自己的阴谋,重返故乡之后,都市里的杀手组织迎来末日
  • 快穿之宿主她来了

    快穿之宿主她来了

    宿主,你不能再睡了。宿主,起来做任务了!宿主......穆凛刚从沉睡中醒来就被系统绑定做任务穆凛原本是临渊之境的神,因犯错而被临渊之主毁去魂魄。幸好系统及时出现才保住其两魄。
  • 复仇部落女孩儿

    复仇部落女孩儿

    在一个美丽的庄园,惨遭了另一庄园的杀害,四位庄主之子因生日而未被杀害从此开始了复仇生生可在复仇时遇到三位王子,为了他们女主会放弃这个机会吗?,不当然不会,他们还在一起吗
  • 独眼看禅机

    独眼看禅机

    现代佛教并不是人们意识里“封闭和消极的”,佛教自古至今积极利用慈悲普度的情怀饶益众生,特别在文化事业上。华岩寺的弘法利生活动之一即是提倡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又不舍弃现代的、优秀的、先进的文化艺术形式。佛教界也要利用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李哲良先生的文学作品体现了社会对佛法对佛教的关注,欢迎更多的人们来重视佛教文化,佛教界也愿意与人民大众一起参与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