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359700000032

第32章 忧在“内”——《季氏》讲读(上)

上篇,卫灵公见了孔子就问如何排兵布阵。本篇开篇,就是季氏要对颛臾用兵。足见孔子生活的年代天下无道,礼崩乐坏,硝烟四起,此起彼伏。

对于部分权力的拥有者来讲,内心的贪婪与无安全之感,必将导致相信和依靠征服来满足自己的贪婪,化解内心的恐惧。事实上,征服的行径所起到的只是一种缓解作用,而不能化解。同时,内心的贪婪再次得到了成长,不夺取全部是不会满足的。所以,将征服当作解决问题的路径,并不明智,实在是一种偏激。偏激与膨胀的欲望互为助长,最终成为引发自身灭亡的唯一因素。以任何名义对他人、他物、他地施加强制性影响均违背了“道”。所以,灾难在很大程度上是某人自身邪恶行径带来的必然后果,充满着敌意与傲慢,而非人道与仁慈。此忧的确不在颛臾,忧在“内”,在萧墙之内也。

忧在“内”,需要安分守己。反之,将愈行愈远,祸及自身,危及子孙,殃及百姓。如何做到安分守己?离不开修身立德,尤其是有位的君子们更是当如此。当近益友,远损友;当有所戒,有所思;当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而那些志士仁人当侍于君子;当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还当学诗、学礼。

本篇的末章,讲的是邦君之妻的名制及称谓。有人认为本章比较突兀,显得没头没尾。有人怀疑此章为后人所加。也有人认为《论语》章旨无类可从者多收之篇末。还有更多的人心有疑虑,实在是不知道为何这样记,记于此。我们认为,这是《论语》编者的精心安排,和《论语》编排的内在逻辑一脉相承,和本篇的主旨首尾呼应。

关于“名制”,老子曰:“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人们经由“名制”来建制这个世界,如本章所言“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不知道这“名”起于何处。但“名制”既已构成,已经是定好了的名分,需要做的就是名实相符,当安分守己,守身待命。

若是违背了此,再回到本篇的首章,看看季氏的行为。他不能安分守己,结果就是忧在“内”,结局就是危及自身及子孙后代。许多事情,许多人,一旦不能安分守己,过了头,想回头都难。

深度精准地理解经典,需要对经典原文用心体会,还需要在多部经典之中合观参验,自然豁然开朗,忽逢桃花源。禁不住感叹《论语》编者的良苦用心,亦不禁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问题索引——

季氏要对颛臾动武,孔子认为动不得,这是什么情况?

天下有道与天下无道有何本质的不同?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何为“礼乐征伐”?

同为乐,有所益之乐,还有所损之乐,你听说过吗?

孔子认为“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如何做到不失言?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什么?

在本章,孔子讲到“君子九思”;在《孔子家语》中,他讲到“君子三思”。二者有着怎样的联系?

孔子对自己的儿子有没有开小灶?有没有“异闻”?

本篇的末章,讲的是邦君之妻的名制及称谓,有人认为本章比较突兀,显得没头没尾。有人怀疑此章为后人所加。也有人认为《论语》章旨无类可从者多收之篇末。还有更多的人心存疑虑,实在是不知道为何这样记,记于此。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16.1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季氏:指季康子。

伐:征伐。

颛臾:国名,为鲁国的附庸国。

有事:用兵。

东蒙主:东蒙,即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县。主,主持其祭祀。

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朱熹《论语集注》中认为:“社稷,犹云公家。是时四分鲁国,季氏取其二,孟孙、叔孙各有其一。独附庸之国尚为公臣,季氏又欲取以自益。故孔子言颛臾乃先王封国,则不可伐;在邦域之中,则不必伐;是社稷之臣,则非季氏所当伐也。”即颛臾本来就是属于鲁国的疆域,为鲁国的臣属。

夫子:指季氏。

周任:古代的一位史官。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使出自己的才力,担任相应的职位,不能胜任则辞职。

相:扶持,辅佐。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前者一般用于占卜,后者一般用于祭祀,代指重要的礼器)在匣子里毁坏了。兕,犀牛。柙,用以关押野兽的木笼。椟,匣子。

固而近于费:固,城郭完整坚固。费,季氏的私邑。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寡,民少。贫,财乏。均,各得其分。安,上下相安。不怕土地和人民少,而怕不公平;不怕财富匮乏,而怕不安定。

萧墙:借指内部。萧,古代宫室内作为屏障的矮墙。墙,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

孔子生活的年代天下无道,礼崩乐坏,诸侯混乱,硝烟四起。上篇《卫灵公》,卫灵公见了孔子就问如何排兵布阵。本篇开篇,就是季氏要对颛臾用兵。

就此事,冉有、季路这两位孔门政事科的代表,被孔子猛批。首先要说一说颛臾的事情。孔子说,过去先王曾让他主持东蒙的祭祀,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不该讨伐!

这个道理冉有、季路是懂得的。所以,冉有完全将责任归于季氏,是季氏所欲,我们两个人都不想。好像这样一讲,就能把责任推得干净。但这样的理由糊弄别人尚可,孔子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孔子对冉求举了个例子:以前有位史官,名叫周任,他说:“尽自己的才力去担当相应的职务,实在不能胜任就辞职。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要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说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

孔子的这段话听起来很含蓄,又是史官,又是老虎、犀牛,还有龟甲、玉器,但指向更加清晰,直指本质,一句话“干不了就辞职”。若是在位,就要清楚自己的职责。听到孔子这样讲,冉有知道完全推卸责任,实在是说不过去,干脆明说他认为冠冕堂皇的理由。

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费邑很近,费邑是季氏的封地。现在不把它夺取过来,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

冉有终于说了实话,他不仅是为季氏找借口,还在帮着季氏谋划。孔子当下就急了,说:君子痛恨那种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为之辩解的做法。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土地和人民少,而怕分配不公平;不怕财富匮乏,而怕不安定。有了公平,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百姓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如果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修治仁义礼乐的政教招徕他们;他们来了,就让他们安定下来。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个人辅助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而不能招徕他们;民心离散,你们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内使用武力。只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是在自己的内部!

对于部分权力的拥有者来讲,内心的贪婪与无安全之感,必将导致相信和依靠征服来满足自己的贪婪,化解内心的恐惧。事实上,征服的行径所起到的只是一种缓解作用,而不能化解。同时,内心的贪婪再次滋生,不夺取全部是不会满足的。所以,将征服当作解决问题的路径,并不明智,实在是一种偏激。偏激与膨胀的欲望互为助长,最终成为引发自身灭亡的唯一原因。以任何名义对他人、他物、他地施加强制性影响均违背了“道”。所以,灾难在很大程度上是某人自身邪恶行径带来的必然后果,充满着敌意与傲慢,而非人道与仁慈。此忧的确不在颛臾,忧在“内”,在萧墙之内。

16.2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陪臣执国命:大夫的家臣把持国政。陪臣,即家臣。

孔子追求天下有道。若是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此为政出一门。礼乐是以德治国的具体化,是建章立制,也是为政以德以法。但制礼作乐并非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子曰: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制礼作乐者,必定是德位兼备之人。这样才有权威,才被人敬畏,才可执行。如果大权落入诸侯、大夫、陪臣手中,失去了权威,则会引起动乱,就会出现无道的局面。

对内治国、制礼作乐是如此,对外征伐也是如此,要符合一个“义”字。古代的明王不到万不得已,不动用战事,一定要有所征伐的情况是“道之所废者”。需要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时,王者就要行动,“诛其君而改其政”,对于百姓是“吊其民而不夺其财”,不但没有惊扰,更多的是抚慰,百姓自然如春苗迎雨,欢心喜悦。这就是“王者之征”。

如果天下无道,诸侯、大夫、陪臣虽僭其位,却不会长久。且权力越下坠,影响力越弱。礼乐征伐出于诸侯,传到十世很少有不失掉的;出于大夫,传到五世很少有不失掉的。天下有道,国家政权就不会落在大夫手中。天下有道,老百姓也就不会对国家政治议论纷纷。

16.3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禄:爵禄赏罚等权利。

去:失去。

逮:及。

五世:鲁自文公薨,公子遂杀子赤,立宣公,而君失其政。到孔子讲此话时,经历了鲁宣公、鲁成公、鲁襄公、鲁昭公、鲁定公,共五世。

四世:到孔子说此话时,经历了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季桓子,共四世。

三桓:季孙、仲孙、孟孙。

本章接着上章的话题继续谈。上章谈理论,本章谈理论在现实中得到征验。

鲁国国君失去爵禄赏罚的权力已经有五世了,政权落到季氏等大夫之手已经四世了,所以三桓的子孙也即将衰微了。既然是“礼乐征伐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已经过了四世,当然接下来就要面临衰微。事实也是如此,阳货很快就要夺权。

16.4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便辟:好行小道,巧于躲避。辟,通“僻”。

善柔:善于和颜悦色地骗人。

便佞:惯于花言巧语。

两月相映为朋,同志曰友。两个月亮交相生辉,相互映照,一幅宁静、美好、祥和的画面就浮现在了我们面前。天上有个月亮好理解,可地上怎么会有月亮呢?地上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映照。朋友,也是自己的映照。

如果自己的心是美好、圣洁、善良的,所看到的月亮、所拥有的朋友也是晶莹剔透的。

孔子爱憎分明,对于交朋友这件事情,有他明确的观点,“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好朋友有三种,不好的朋友也有三种。

其中,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一曰友直:正直、刚正不阿,表现的是力量和勇气。

二曰友谅:善于原谅、宽容、展现的是信心与激励。

三曰友多闻:昭示的是格局与视野。

不好的朋友也有三种,孔子称之为“损友”。“损”这个词用得好,是“损”,而不是坏。前三种朋友是受益,而这三种朋友却会使自己受损。

一曰友便辟:好行小道,巧于躲避。这种人可能足够聪明,但尽是些小聪明,投机取巧,对于应该的付出、责任,巧于躲避,和这样的人交往,自然好品行会受损。

二曰友善柔:当面奉承,背后诋毁,两面三刀。这样的行径,只会带来无尽的伤害。

三曰友便佞:花言巧语。好听的话人人乐于听之,可是好听的话如果与善良相伴,就是真正的好,给人以力量。如果失去了善良的根本,仅仅是投人所好,就成了花言巧语、心怀鬼胎、善于扯谎、不择手段的小人。

在益友之中,人们并肩而行,共同见证潮起潮落,以欢乐、健康滋养生命的根系;在损友之中,人们相互蔑视,又相互奉承,各自希望自己高于别人,但为了自己的利益,毫不吝惜在别人面前各自匍匐。

同类推荐
  • 关中是中国的院子

    关中是中国的院子

    古人称关中为陆海之地,天府之国。这样褒奖如此区域。固然是古人的慷慨,不过也证明了关中之美。
  • 五轮书

    五轮书

    《五轮书》作者宫本武藏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剑圣,“二天一流”的鼻祖,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引起无数人的巨大兴趣。《五轮书》中所述均为作者亲历杀场的经验总结,不仅揭示了武学兵法的奥义,也折射出了人生的深刻哲理。宫本武藏穷其一生所得著就了《五轮书》,《五轮书》,即是其把自己亲历沙场的经验,通过地、水、火、风、空五卷,由浅入深、层层环扣地做了详尽解说,使其成为既简单易学,又至深至奥的兵法秘籍,其销量和影响力在日本长盛不衰。20世纪80年代,一直在寻找日本商业奇迹秘密的欧美商界人士发现了《五轮书》,从此在西方,《五轮书》和《孙子兵法》一样,成为希望在商场竞争和人际关系中取胜的商界人士的必读之书。
  •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聆听国学泰斗畅谈中国文化之精髓,感受东方传统文化魅力。众所周知季老是著名的文化大师,他对于中外文化,尤其是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长期从事东方文化研究,他在晚年也一直在思考“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季羡林的五堂国学课》将引领读者于行文问听大师阐述他对中国文化的体悟与沉思,带领读者从深层次感受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 冰鉴(中国传统文化选编)

    冰鉴(中国传统文化选编)

    《冰鉴》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识人之道”和“相人之法”两个篇章。
  • 知行合力:宁夏电力公司职工文化创新成果集

    知行合力:宁夏电力公司职工文化创新成果集

    本书是一本集中展示宁夏电力职工文化生活成果的图书。全书收辑了职工围绕“三集五大”活动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的演讲、发明、建议、征文以及格言警句等不同方面的内容文章数十篇,从而也集中展示了宁夏电力职工的精神面貌和追求。建议出版。
热门推荐
  • 莫苏传

    莫苏传

    隋末唐初,朝廷动荡。莫苏,落魄书生的儿子,患有房缺之症,被断言活不过十六岁,农民起义四起,侥幸逃得性命,幸得道人传承,搅动风云,上天入地。
  • 不过一碗酒

    不过一碗酒

    传说这江湖上有一个无名小店,它从来不打烊。来往的行人只需要讲一个故事,便能抵酒账。这里没有世俗的伦理纲常,没有烦恼忧愁。有的只是鲜活的梦,还有这一坛坛的美酒。要说江湖有多大,江湖再大,不过一碗入肠酒。也不是这江湖有多小,江湖再小,也是我们的短短一生。
  • 星河帝君

    星河帝君

    浩瀚星河之下,各种文明争锋夺艳,强者笑傲风云,纵横星际。脑中突然觉醒的诡异记忆,为唐烈打开了一扇变强之门……
  • 绝世人皇

    绝世人皇

    大荒莽莽,江水滔滔。古林莽莽绵延不知何几万里,漓江滔滔贯穿古往今来。这片富饶、无垠的大地,养育了无数的生命、蕴育了辉煌的文明、留下了无尽的传奇。这点点滴滴,汇聚成一首赞歌,一首绝伦的大荒歌!莽莽大荒,炎黄为歌。惶惶天威,莫可奈何。吾族血脉,一脉相传。不灭薪火,血染青天……
  • 七王奇闻录

    七王奇闻录

    一对兄妹为了寻求那失去的记忆,踏上了奇趣的旅途,不一样的异世界,不一样的故事,为的就是解开最后的谜团,没想到...封面两块钱包月做的,就别吐槽了
  • 黑客的失忆妻

    黑客的失忆妻

    宋倾城对于失去梁云泽梁念城的记忆,和肚子上手术之后的横向伤疤,心存犹疑。十年前,她经历了什么,让梁云泽仍痛割爱放开她,将她推向应贤。而应贤又不择手段的为了得到她,她需要自己十年前那段失去的记忆,随着梁云泽和梁念城的脚步,她来到楚江县,那里是开始。梁云泽十五岁认识宋倾城,那时候年少不知情为何物,只是觉得和宋倾城在一起,自从父亲失踪后,从未有的安全感,虽宋倾城贵为富家小姐,却没有对他这种小县城的孩子冷眼相对。18岁那年,为了能和宋倾城更接近,他成为了赤国网络安全一员,那样他才能有资格和她站在一起。可命运总是爱捉弄他,显示父亲的失踪,再到宋倾城怀着他孩子时,脑部受损,应贤的出现带来的希望也是绝望,为了能让青城活下来,他放弃了爱倾城的资格,带着念城离开。十年后,如果不是念城闯进宋氏,那么爱着倾城只能成为埋藏在心底的秘密。
  • 繁花似锦之今夕何夕

    繁花似锦之今夕何夕

    当爱与痛并存的时候,我总是觉得爱是最大的守侯......我从没认真思考过如果哪一天自己因为爱而遍体连伤,我还会不顾一切的去爱吗.....因为痛,我爱上了不该爱的人,因为爱,我刺痛了不该痛的人......直到最后我才发现自己根本就不懂得如何去爱...在爱与恨之间纠缠的我们,命运又该何去何从......
  • 逆世劫幻蝶恋

    逆世劫幻蝶恋

    第一次写书,如有不好的地方请指教梦中那个神秘女子是谁?为什么一醒来就什么都不记!“我!夜馗墨!在此宣誓一定要向那些曾经嘲笑过我的人证明自己!”潇洒如他,绝情如她,却连对方的姓名都不知道这样的他们会这样~揭开神秘的面纱,带着隐隐的心痛,记得最初的承诺。得到的是什么?一次一次的从梦中醒来眼泪打湿了枕头也同样打碎了心,难道到头了还是这样的结局吗?我不信!未来是自己的,我要自己去闯!
  • 农女的璀璨人生

    农女的璀璨人生

    姜银月出生时眉心带有一弯银月,取名银月,出生于大周朝一个叫桃花村的耕读之家,天资聪颖,过目不忘,每天最喜欢的事就是读书!村里人都可惜不是男娃子,不然就可以光宗耀祖,改换门楣了!然而,小银月很看得开,白天开开心心地跟着爹爹读书,晚上则跟着体内的顶级教育系统读书!
  • 枪口

    枪口

    外商颂猜突然被人使警用枪支杀死在街头,联系几年前检察院干警丢枪,情杀、财杀、仇杀,一时难以确定杀人动机。刑警走访发现怪事,颂猜生前用探测器在白狼山寻找什么。六十年前日本宪兵井上勇夫,将未来得及运走的金子埋藏一座寺庙下,六十年后因此发生一桩怪异的血案。故事曲折迷离的惊险、藏埋金子的神秘、人性的贪婪、正义与邪恶的殊死较量,拼起一幅诡异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