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29800000004

第4章 暗藏危机的“世界债主”(2)

为了发行“自由公债”,美国财政部于1917年发表了一则广受欢迎的长篇声明,阐明我们为什么要把“自由公债”的筹款所得借给外国政府以及这些贷款所具有的意义:这笔钱不是要馈赠给我们的盟友协约国。我们是借钱给他们,他们最后会如数偿还这笔贷款。这一点是明白无误的,协约国的偿付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唯一的问题是协约国急需一笔现款。假如这些贷款能起到促进协约国的贸易和商业的作用,那将会更好。对我们来说,帮助协约国恢复他们的工业活力和商业繁荣是一个明智的经济政策,这使得他们作为参战国和债务国变得更加强大。

外国代表团十分认同这些观点和表述。他们无疑是非常有诚意的,所有人均是如此,这些都被一一记录下来了。

“财政部要求外国(协约国)政府说明贷款的用途,他才能够判断这些用途是否与《自由贷款第一法案》所规定的相吻合,是否该提供这笔贷款以及该提供多少。当然,财政部并没有为外国政府的这些支出埋单。他只是把债券的购买价款借给他们,这些贷款的后续开支由他们自己负担。”(——摘自1920年美国财政部长报告,第69页。)

然而,美国财政部在那时认为,几乎所有能够提振协约国士气和繁荣的,哪怕是他们工商业上的繁荣,也被认定为相关用途。这就会涉及协约国使用这笔钱到底做了什么——好像就因为协约国打算在将来还本付息,就可以拥有完全的自由支配权似的。

下表出自1920年美国财政部长报告第340页,表中对他们的贷款使用情况做了概述。

外国政府确实拿美国财政部的钱来偿还欠华尔街的贷款。这些贷款是他们在美国参战前从华尔街私人银行家手中借来的。这就是对上表中“债务到期还款,648 246 317美元”这一项的解释。

“付息,730 504 177美元”这一项表示他们用新期票所得支付美国财政部持有的期票利息。也就是他们支付先前贷款利息的钱是刚借来的,然后毫不怠慢地继续以这种方式支付利息,只要继续向他们提供贷款。

当财政部停止提供贷款时,他们也就不再支付利息了。在某些临时的情况下,用借来的钱来支付贷款利息,这在金融领域是可以理解的。提及这一点是为了进一步表明借款人当时的态度。严格意义上讲,这些交易是属于金融范畴的,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

“还款,1 872 914 604美元”这一项表示某一外国政府将从美国财政部得到的贷款还给所欠的另外一个外国政府。白银是提供给印度的,其他一些开支项就不用多解释了,只有其中最大的一项例外,即“汇兑以及棉花的购买,2 644 783 870美元”。

在解释这一项时,美国财政部长在其1920年年度报告第71页中写道:“在战争初期,除了军用品和食糖的购买外,英国所有的商品购买均与外汇挂钩。因此,英国开支表中的外汇项反映了由(英国)政府采购小麦、食品、棉花、皮革、石油,以及私人购买者在美国的全部交易。”

任何涉及外汇事项的美国财政部报告或银行家报告难免会使用专业术语。这不是因为金融人士喜欢用术语,只是因为他们可以通过行话来加深彼此间的了解,其实这些术语只是表示了很简单的意思。当贝尔福勋爵对佩奇大使说当前急需要用足够的美国信贷来维持英镑的外汇价格时,他是指维持英镑的购买力。

请记住,自开战以来,英国就一直充当着协约国银行家的角色。就英国的这一角色对协约国所发挥的作用来说,英国除了拥有巨大的财力资源外,英镑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货币。除此之外,经验十足的英国银行家也是世界上最精通外汇行业的专业人士。

的确,英国银行家们所做的,尤其在美国财政部长提到的“战争初期阶段”,即美国参战初期所做的是:他们并没有用从美国财政部借来的美元贷款直接从美国购买商品,而是用这些美元在纽约交易市场换购英镑(或者用银行家们的行话来说就是英镑汇兑,其实都是一个意思)。一方面,他们用这些美元贷款来创造英国信贷;另一方面,他们用这些英镑信贷来购买美国商品,但是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为什么他们要把借来的美元换成英镑,用以此创造出的英国信贷来支付商品价款,而不是直接用美元去购买美国商品呢?答案是,因为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就能继续对英镑外汇市场进行管制,维稳英镑的外汇价格。这种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优势。在战争的余下阶段,英镑在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兑换价格和购买力至少超过自身实际价值的1/4。有了不限量的美国财政部的美元贷款支持后,他们把英镑与一个人为价值“挂钩”,或者说是稳定在这一价值上。

如此一来,在世界各地,如果英国人需要用英镑进行支付,那么他们用英镑兑换来的钱会高于英镑本身价值。当美国政府在伦敦购入英镑来支付他在英国的战争花销时,或者支付英国把美国士兵运送到法国的运输费时,他要支付的费用要大大高出真实费用,而美国自己收回来的钱却又大打折扣。最后,通过把这些交易归入汇兑项目下,他们向美国财政部报告时,只需说有这么多的钱被用于“汇兑”就行了,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加自由地使用这些汇兑后的钱了。

“想要完全分析出汇兑的购买总额显然是不可能的。”(——摘自1920年美国财政部长报告,第72页,该页的标题为“外国政府报告的开支”。)

正如财政部长说过的那样,财政部所了解的仅仅是“英国开支中的汇兑项,其中包括由英国政府购买的小麦、棉花、皮革、石油,以及私人购买者所进行的全部交易”。这就意味着利用美国财政部提供的美元贷款在纽约外汇市场创造的英国信贷不仅被用于为英国政府购买美国商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被拿来为英国私人购买美国商品。也就是说,后一项是被用于私人账户而不是公共账户。只有当我们认为在战争时期,所有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活动都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还包括这些私人贸易时,私人账户和公共账户的差别才会有所缩小。其实美国财政部在其广受欢迎的阐述“为什么我们要把‘自由公债’的筹款所得借给外国政府”的声明中所表达的正是这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我们该关注的问题不是外国政府怎样使用贷款,而是我们能提供多少贷款。

“英国在战后借走了数以百万计的美元(‘自由贷款’数额),以便他能重建出口贸易,这些都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同时(美国)还为新建立的国家提供大量贷款,以帮助他们拥有独立自主的能力,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摘自哈维?E?费斯克(Harvey EFisk)的《盟国间的债务》一书,该书由纽约银行家信托公司于1924年出版。)

这些在当时都是没有问题的。不论借款的外国政府对美国财政部提供的美元如何处理都是没有问题的,从来没有人对此有过异议,只要他们继续用先前大家所理解的意思来看待这些贷款,即这些贷款是需要偿还的。但是他们在战后便开始宣称这些贷款与金融交易仅在法律形式上具有相似之处,他们在英国的领导下发起了有组织的政治宣传,要求全面取消战债。此后,只要有人说英国人把美国财政部的贷款用于纯战争目的以外的其他用途时,英国人就会感到极度愤怒。

1926年7月14日,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梅隆先生给一位呼吁美国应该取消债务的人士写了一封公开信。他在信中解释了关于偿还条款,为何英国没有受到像法国那样的优厚待遇。信上说:“请记住,英国用于纯粹商业目的的美国贷款占了很大一部分,而不是战争目的——包括偿还在美国已到期的商业债务,为印度提供白银,将购买的食品转售给英国民众,以及维持英镑汇率。”

对此,1926年7月19日英国财政大臣在议会中说道:

“在美国参战期间,我们在美国的开支至少有70亿美元。在这70亿美元中,有40亿美元是我们借来的,而另外的30亿美元来自于我们自己内部的资源。关于到期的商业债务,美国财政部长梅隆先生的话要么是被外界误读了,要么是被误导了……人们对这些贷款感到愤恨和不满,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对事实的误解会增加这种愤恨情绪,这完全是不应该的。”

作为回应,次日,也就是7月20日,美国财政部发表了如下声明:

“从英国报告的19170406至19201101在美国的开支总额中,应该扣除掉1 853 000 000美元。英国仅仅是作为其他盟国的采购代理人使用了这笔开支,其他盟国支付这项开支的钱来自于美国的贷款。这笔钱并非来自英国‘自己的内部资源’,扣除后还剩5 366 000 000美元。在这开支中,有1 682 000 000美元用于‘汇兑和棉花的购买’。这笔开支的余下那部分更大开支用于维持英镑汇率,不是用在美国,而是让英国能在其他国家用估值过高的英镑进行购买。接着,2 643 000 000美元被用来购买食品和烟草制品。其中一部分食品和烟草制品很可能包含在盟国支付给英国的开支费用中,一部分被英国转售给英国民众。由于转售数量巨大,英国不需要在本国发行公债。再接着,有507 877 000美元被用于偿还英国在美国的到期商业债务本息,购买白银花费了261 000 000美元。美国在战后借给英国的贷款额是581 000 000美元。”

于是,英国财政大臣安静了下来。随后,英国财政部又接着开始批驳,他并不是以事实为依据,而是基于对事件的解读上去批驳。他说道:

“在战时,英国除了提供英镑和‘中性货币’(neutral currency)“中性货币”的含义是指货币数量使货币利率等于自然利率,投资等于储蓄,货币的币值(亦即一般物价水平)保持稳定,从而货币对实际经济过程保持一种中立状态,不是一种影响实际经济过程的因素。——译者注来满足其自身需求外,还要背负其(欧洲)大陆盟国对英镑的需求。如果美国早些时间参战以使英国的这些额外负担得到缓解,那么英国就能用支撑盟国的那些资金来支付自己在美国的开支,这样一来,英国根本无须向美国举债。”

英国财政部这番话的意思是,如果美国财政部能先为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和其他国家提供贷款,使这些国家能够在英国开销,那么他们就不必在美国参战后,再向英国借取任何东西了。他们原本可以用来在英国开销的是从美国借来的美元贷款,这样无疑会大大缓解英国的压力。

三、免债风波

“要求免除债务是一种诉求:因为在现代民主制度下,政府需要依靠人民,也必须依靠民众在政府换届选举中继续投他的票才能连任下去。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不能同意把偿还战债的负担压在他的人民身上。对此,我想说的是,如果政府的真诚换来的是人民的背信弃义,那么人们的幻想即将破灭。”

——班布里奇?科尔比(Bainbridge Colby)班布里奇?科尔比(1869—1950年),美国律师、政治家,美国进步党创始人之一,曾在1920—1921年期间任美国国务卿。——译者注,曾任威尔逊内阁国务卿,这是他在1932年4月3日反对取消债务的演说中的讲话。

“在停战前,并没有出现关于各国全面调整所有战债的问题。起初,是由英国财政大臣向美国助理财政部长克罗斯比(Crosby)非正式地提出这个问题。当时在欧洲的克罗斯比没有接受这一建议。这一建议显然被暂时搁置了。”(——摘自1920年美国财政部长报告,第63页。)

这句“显然被暂时搁置了”很好地例证了财政部在数学领域之外的准确措词。对债务国政府来说,当时的情况是极其微妙的。他们在政治上联合对抗美国这一共同的债权国,想让美国同意债务国按照他们自己的能力来支付债款的最佳方式是让他立刻加入一个全面的战债取消计划。

在这个计划中,由于美国是最终的债权国,因此他将会是最终的输家。他们要趁现在美国人非常慷慨大方的时候,赶快提出这一计划。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把这项计划纳入到和平条约当中。不过在战后他们依然向美国财政部借着美元贷款,如果他们把美国财政部逼急了的话,美国财政部很可能会突然向现实妥协,关闭贷款的大门。

法国驻美高级专员在1919年1月15日给财政部长写了一封信,信上的内容如下:

“盟国间的财政因为战争变得紧密相连,英法两国政府都在美国借贷过,但英国同时还是法国的债主。法国和意大利政府也同样从美国借过钱,但法国同时也是意大利的债主。法国虽然是英国和美国的共同债务国,但法国还为盟国提供了约100亿法郎的贷款。我国(指法国)政府认为,以后要是制定不同的协议来调整这些账户的话,一些国家就可能会从中受到优待,这可能损害另一些国家的利益……换句话说,法国政府认为这是关系到所有盟国的问题,因此要求债务偿还要全面、同时进行。”

财政部长对此回答道:“我原则上同意,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盟国政府提供贷款给同一个外国政府的情况,哪个政府在还款上都不应该试图寻求不公正的优待权或者试图找到优先于其他政府的待遇……在美国之外,为法国提供贷款的只有英国,因此在达成公平无歧视的还款协议上,我不认为两个财政部之间会存在什么分歧。”

金融起草委员会(Financial Drafting Committee)——由巴黎和会的10人委员会(Council of Ten)在几天后进行的一次会议上任命成立,美国财政部得到了一项由来自法国的委员会成员克洛茨(Klotz)先生发起的提议,那就是在和平谈判桌上重启合并,重新分配战债这一问题。

1919年3月8日,助理财政部长在一封信中向身在华盛顿的法国驻美高级专员询问此事是否属实,信中说:“你要明白,协约国政府如果为了支持任何计划而让美国财政部的到期还款出现不稳定波动的话,财政部将拒绝向任何协约国继续提供贷款。”

法国驻美高级专员对此回应说,这是意大利人在巴黎提出的建议,金融委员会中的法国成员是出于礼貌才没有将这项提议扫地出门。“而且,”他还说道,“关于这个问题所涉及的法国政府官员的原则态度,法国政府从未宣称要支持意大利或与其相似的任何建议。”

在1926年的年度报告第66页中,财政部长重印了在1919年间美国财政部与法国驻美高级专员之间的这种信件往来,而且还附上了一段火气很大的评论。

同类推荐
  • 用制度管人全集

    用制度管人全集

    用制度管人全集用制度管人全集用制度管人全集用制度管人全集用制度管人全集
  • 大数据在中国

    大数据在中国

    也许是迄今为止最易懂、最实用的大数据类图书!因为,除了本书,再也没有另外一本书让你如此接近中国大数据时代的现在与未来!本书中用最精简的文字、最详实的案例分析了大数据的特点、原理以及在当下中国各个领域的运用。同时给我们企业与个人提供了新的参考——大数据时代将对中国企业转型提供哪些支持?我们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如何将“大数据思维”转化运用到管理、营销以及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我们个人又该如何搭上“大数据”的快车实现商业价值与个人理想?
  • 中外管理与泛家族规则的思考

    中外管理与泛家族规则的思考

    这是一本站在世界管理前沿对管理尤其是企业管理进行精深研究的书。这是一本对管理体制、机制以及所谓管理“潜规则”的产生根源和博弈运行进行深入思考的书。这是一本为各类管理工作者释难解惑的书。作者从大处着眼,由细处人手,以浅显易懂的文笔,向我们揭示了中外企业管理中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走向繁荣时突然崩溃的道理,以及管理的基本理念、规律和方式在现代社会中的演变。丰富的管理史料、大量的中外管理经典案例、深刻独到的见解和引人入胜的文字表述,不仅让阅读本书成为获取知识、学习管理的过程,同时也启迪我们在企业管理、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中深入思考,改进管理,争取成功。
  • 私营公司经理必读

    私营公司经理必读

    公司好不容易办起来了,对许多老板而言,刚开始是件幸事。但是紧接着要面临一大堆你从来没有碰到过的问题,例如,决策怎么制定?目标怎么确认?管理怎么有效?成效怎么提高?信息怎么收集?机遇怎么抓?创新怎么超前?市场怎么拓展?理财怎么恰当?品牌怎么过硬?销售怎么畅通?服务怎么优质?等等。这一大堆问题,你先期不想明白,就会成为你经营的盲点,甚至是你的隐阱。因为一个问题解决不好,解决不到位,就可能产生连锁反应、恶性循环,搞得你头昏脑账、无计可施。更惨的是,你会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开这么一个公司呢?加避问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 销售就要做得狠一点

    销售就要做得狠一点

    本书中这套方法为销售人员提供了一份穿行于新领地当中的路线图,并能收获优异的表现与心灵上的满足感。无论是销售业界的前辈级人物,还是初涉销售圈的新人,阅读这本书,都会体验到豁然开朗的感觉。
热门推荐
  • 真不是偶像

    真不是偶像

    陌小七一觉醒来,发现熟悉的地点却是陌生的人群。啥情况啊?陌小七懵了。这是一个原本只打算发笔小财的路人少女莫名其妙成为一介天后的故事。ps∶不正经男神女神系列第一部
  • 长河落日圆

    长河落日圆

    凝眺西天,红橙也似的一颗残阳渐次欺近了长河一线,窦克似乎看见许多面含不舍与不安的北匈奴人正沿河西去,斯情斯景,正如一卷残破的美梦。如果说在这个变幻时代、杀戮江湖里,真还有什么可依赖的话,那绝不会是权势、金钱、地位等等,而只有人对人、人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才能把所有人团结成一个整体,相互扶持,以应付未来的挑战。
  • 清纯校花赖上我

    清纯校花赖上我

    高中生林宇,经常受人欺负。在一次机缘巧合中意外获得截屏系统。从此以后只要他想要的,就可能截图从图片中抓取。你欺负我试试看,从图片中抓个超级兵王和你干!!!!
  •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原本幸福快乐的阮晴天,一夜之间流产了,离婚了,抑郁了。在这个剩女频出的时代如她这样一个女人,生活该何去何从?原本想从此以后,安心平静生活的阮晴天却纠缠在一对兄弟之间。她遇见了那个恋了她十年、等了她十年的冀南方;也遇见了那冷若冰霜、孤独的冀元亨。
  • 吾色

    吾色

    许多人问我一个人夜晚踟蹰路上的心情,我想起的却不是孤单和路长,而是记忆中波澜壮阔的海洋和天空中闪耀的星光。也许,再也回不了过去,看那逝去的风景;也许,再也回不了年少,听那流淌的青春;也许,再也回不了乐时,说那迷人的童话;也许,早该说些什么,诉你,与往日时光。梦想张开了翅膀,任凭吾等远航。但假若他日相逢,我又将以何贺你?以眼泪和沉默?罢了,为我斟杯酒吧,因为明天我将独自寂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诸天无上皇

    诸天无上皇

    一代商业帝国的总裁项楚来到这充满神奇与热血的天岚大陆,觉醒逆天武魂,惩恶人,揽美女,搅风云,千人俯首,万人膜拜,亿人传颂,终成诸天帝皇!
  • 萌宝来袭:陆少独宠娇妻

    萌宝来袭:陆少独宠娇妻

    五年前,顾遇晚为了重病的母亲给人借腹生子。五年后,一个软萌小姑娘在大街上喊她妈咪?!谁能告诉顾遇晚,为什么A市叱咤风云的陆少苦着一张脸说没有她睡不着。小家伙用厨艺栓住顾遇晚的胃,大的那个天天在她眼前转悠,不知不觉便栓住顾遇晚的心。某天晚上,陆少堵住了顾遇晚的去路,把她禁锢在怀里:“晚晚,我等了你这么久,爱了你这么久,现在是不是该给我生个二宝了?”小宝在旁边偷笑欢呼,古灵精怪对着顾遇晚眨眼,还顺便关上了门。顾遇晚确定,她就是被这一大一小给吃定了!
  • 夏至夜微凉

    夏至夜微凉

    林子安说过,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简单也和他说过,将来有一天安安静静的将日子定格在这个美丽的日子中。可惜,他们最终都离开了她。如果,故事从来都没有开始过该有多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