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89300000036

第36章 古代印度文明(1)

一、概况

今日南亚次大陆素称印度次大陆,它位于亚洲的南部,北枕喜马拉雅山,南接印度洋,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北广南狭。这里三面环海,一面靠山,有着天然的封闭地理环境,境内地形复杂,地理条件极为悬殊。该大陆称为印度斯坦,气候从热带的炎热逐次过渡到北部高山的严寒。南部为德干高原,属于纯粹的热带气候。西北部的印度河发源于冈底斯山以西,流入阿拉伯海,中北部的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流入孟加拉湾。印度河和恒河所形成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气候湿润,是世界最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印度河和恒河是其境内的两大水系,也是河流与文明形态关系最深厚的地带。印度文明的几个最有影响的中心都坐落于此。

印度国名来自梵语Sindhu、古波斯语Hindu和古希腊语Indus,原指印度河。印度人自称其国土Bharata(婆罗多),希腊人称之为India,这两个名称同时沿用至今。

印度是一个不容易直观把握的国度。直到殖民地时期,印度从来没有形成过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而是大小王国林立。与此相伴随,印度从来没有统一的语言,各民族和各部落所使用的语言和方言超过150种。印度次大陆是尼格罗、蒙古利亚和高加索这三大人种的交汇处,而且,历史上,印度人屡遭外族入侵、占领和殖民统治,所以印度人种繁多,血统混杂,“人种博物馆”的名称由此而来。

除了种族、民族繁多之外,印度还存在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全部印度人都被分为四个等级的种姓,等级从高到低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即僧侣,从事文化教育和祭祀活动;刹帝利即武士,从事行政管理和打仗;吠舍即平民,经营商业贸易;首陀罗是所谓贱民,从事农业及各种手工业劳动。种姓世袭,而且,不同种姓之间不得通婚。这种种姓特征使人感到印度好像一盘散沙。

在地质历史上,中生代时,印度半岛与亚洲大陆还被海洋隔开。新生代来临之际,印度半岛与亚洲大陆块撞击,世界屋脊由此形成,喜马拉雅山傲然崛起。结果,在印度和亚洲大陆间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封闭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内向而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这里山峦河流交错重叠,花草树木竞相争妍。在北方平原,季节性的降雨和融雪汇集成的河流提供了必要的水源,灌溉着一望无际的农田。

主要的陆上通道要穿过西北部的伊朗高原,从那里到里海沿岸,翻过兴都库什山向北,经过新疆,沿丝绸之路到达中原大地。

生活的富足得益于良好的气候和丰厚的物产。创造之余,他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去沉思冥想。在公元之前的大约1000年间,印度的宗教和哲学对整个亚洲地区的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历史分期

印度的历史大致可分为史前时代、吠陀时代与史诗时代、列国争雄时代、殖民时代和独立时期。

史前时代又称哈拉巴文化时代,因为这个时代完全由在印度河畔的哈拉巴地区的考古发现而确定并定名,时间约在公元前2500~前2000年,创造这一文化的是当地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这一文化不知由于什么原因在公元前2000年后逐渐销声匿迹。

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开创了吠陀文化时代。所谓“吠陀”,原意是“知识”,中国古人也译作“明”。由于有四部留传至今的以“吠陀”为名的神话诗集间接记述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状况,故将那个时期称为吠陀时期。

这四部神话诗集是《梨俱吠陀本集》(又名《赞诵明论本集》),《娑摩吠陀本集》(又名《歌咏明论本集》),《夜柔吠陀本集》(又名《祭祀明论本集》,包括《白祭祀明论》和《黑祭祀明论》两本)和《阿达婆吠陀本集》(又名《禳灾明论本集》)。继吠陀之后又出现了与各吠陀本集相关的《梵书》以及与各《梵书》有关的《奥义书》。

史诗时代是由于出现了两部重要的史诗而得名的,它们是《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吠陀和史诗时代大约于公元前600年结束,此后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是列国争雄时代,比较突出的王朝有摩揭陀王国(公元前600年左右)、难陀王朝(公元前362~前321年)、孔雀王朝(公元前321~前185年),特别突出的是阿育王时代(公元前268~前231年)、贵霜王朝(约公元前200年~公元3世纪)、笈多王朝(公元320年~约公元5世纪)、莫卧尔王朝(公元1526~公元1857年)。莫卧尔王朝被英国的东印度公司灭亡后,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直到1950年独立。

三、文化的积累

1

文明一词的拉丁文civitas含有城市的意思,它指的是多数居民的居留地。它的居民不仅仅是农民,还包括办事员、文牍员、行政人员、工匠、金属加工工人、店主、商人以及其他标志劳动分工并把城市与村庄区别开来的专业人员。

印度是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前面已经提到过,“印度”一词源自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著作《历史》中,第一次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在中国,汉代史书中称印度为“身毒”或“天竺”,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正音为“印度”。

一个模糊的影响是,印度文明开始于公元前3000年,即哈拉巴文明时期,地点在今印度河流域一带,以哈拉巴和摩亨佐两地发掘出来的完整的砖砌城市遗迹为代表,此外,还有象形文字和青铜器。

印度文明凝聚着东方的智慧,散发着精神的魅力,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最早的印度文明发祥于印度河流域,史称印度河文明。早在印度河文明时代,印度土著居民就有了生殖崇拜和瑜伽观念,盛行母神、公牛(瘤牛)、男根(林伽)、圣树、蛇神崇拜。

大约到公元前3000年的时候,印度河流域出现了真正的城市。与美索不达米亚一样,洪泛区向古代印度人提出了挑战,如何控制河水泛滥、实行人工灌溉和排除洼地积水等一系列难题需要解决。在缓慢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印度人成功开发了低地潜在的丰富农业资源。稳定的剩余农产品为建设真正的城市提供了物质基础。这些城市的居民有文化,会金属加工,靠剩余农产品生活,在艺术、建筑和城市规划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印度河流域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就具有了比较发达的农业文化,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古代都市。19世纪中叶,人们在印度河上游的哈拉巴发现了一些带有动物浮雕的石制印章。1921年,英国考古学者赫伯特·马歇尔对这一遗迹进行了重新发掘。1922年,印度考古学者发掘了另一遗迹摩亨佐·达罗,它们其实同属一个系统,所以称之为哈拉巴文化。

哈拉巴文化已经有文字出现,文字主要刻在石、陶、象牙等制成的印章上,还有一些刻印在陶器和金属器物上。迄今所知的符号有500多个,文字是音节字,可以从右到左或从左到右书写。其中有些是发音符号,有些是表意字。印章上的文字都很短,平均约6个符号左右,最多不超过17个符号。印章上的文字与图画并存,图画中所描述的都是一些神或神性的兽类。这种文字至今尚未被人释读,但这种文字可以认为是属于达罗毗荼语族的。

从地缘的角度看,印度文明的发展大概得益于古代苏美尔的文明成就。从苏美尔到印度并不遥远,大体有两条路线,一条是水路,出平静的波斯湾后,沿海岸航行可直达印度河河口;另一条是陆路,陆路要通过伊朗和郫路支的沙漠,那里只有很少的绿洲。在这条陆路沿线和印度河以西的郫路支边境高地,就有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农业发达的地区和大型村庄。

哈拉巴文化在公元前1800~前1600年间突然消亡,此后,在很长时间内,古代印度未见到有书写的文字材料传世。虽然如此,印度土著居民创造的印度河城市文明和农耕文化的要素及生殖崇拜的文化基因没有消失,而是积淀在整个印度文明的深层土壤中,继续发育,逐渐升华为宇宙生命崇拜。

直至约公元前1000年,印度才又有了自己的字母文字——婆罗谜文、吠卢文和梵文。在印度流传最广的文字是梵文。最早的梵文文献是吠陀作品,其写成文字的年代不早于公元前600年,梵文铭文作品不早于孔雀王朝时期。古代梵文由47个字母构成,其词根和语法结构与古希腊语、古拉丁语和古波斯语相似,同属于印欧语系。

创造最早的哈拉巴文明的是达罗毗荼人,他们与后来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逐渐融合,构成了今天印度的主要居民,今天印度人种的混杂局面就是这种历史原因造成的。而雅利安人在公元前1500年进入印度后,就继承了达罗毗荼人的文化,其宗教、哲学都深受前者的影响。

至于印度后来受到蒙古莫卧尔王朝的统治,那仅仅是一种对权力的控制,而在精神、思想和文化方面的影响要弱得多。

今天,印度人口的绝大多数仍然是古代达罗毗荼人和雅利安人等民族的后裔,他们信奉的印度教也是从古代就一脉相承传下来的,其创造的佛教也深刻影响了整个东亚地区。

2

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印度文明的中心也从印度河流域转移到恒河流域,史称吠陀时代。吠陀时代持续了大约900年时间。

吠陀即知识,是印度雅利安人的圣典。最早的《梨俱吠陀》中的一千首颂诗,主要歌颂雅利安人崇拜的自然现象和自然力量人格化的诸神。雅利安人把神叫提婆,相当于中国人心目中的天,是光明的意思。在吠陀诸神中,太阳神苏利耶最为显赫。雷雨之神因陀罗受到的崇拜最多,他是印度的宙斯,雅利安人的战神,后来在佛教中变成了佛陀的胁侍帝释天。

在那个漫长的岁月里,雅利安人的自然崇拜与土著居民的原始生殖崇拜及瑜伽观念相结合,逐渐升华为超验哲学本体论意义上的宇宙生命崇拜,产生了《奥义书》哲学的“梵我同一”和轮回解脱观念。

用古梵文所写的圣诗《吠陀》并未描述一位大慈大悲的造物主,而是记载了人对创世的敬畏,正像吠陀的歌手所歌颂的那样,人类的太阳放射着永恒的光芒。

吠陀文化主要源于神秘而又原始的宗教文化,轻视今生推崇来世是它弘扬的主旋律。在这样一种气氛下,人们普遍感到人生的无常和空虚。神界永远被金色的光环所笼罩,神的圣与洁给古代印度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走进他们思想中的不是天地的契合、世界的秩序和生命的自然属性,而是一种神秘的幻想的光芒。在这个令人目眩的圣光的照耀下,古代印度人开始了某种理想的构建。古吠陀《创世颂》中说:

那时候无所谓存在或不存在,

没有大气层,也没有上面的天空。

那时候既无死亡,也无不朽,

昼与夜尚不分明。

当然,这指的是创生之初的原始混沌状态,从时间上看,大概是很遥远的。《原人歌》却非常具体地描写了宇宙的形成:

当他们把布尔夏肢解时,

他被肢解成多少份?

他们把他的口叫做什么?

手臂叫做什么?

他的腿和脚又给了什么名称?

他的口是婆罗门,

他的两臂做王族,

他的腿变成吠舍,

从他的脚上生出首陀罗。

月出自他的大脑,

日从他的眼中生,

因陀罗(雷电)和阿耆尼

出自他的口,

他的呼吸化为风。

空界从他的脐中出,

远去的杨天林文化散文268

天界由他的头化成,

地界出自他的脚,

方位从他的耳中生,

于是它们构造了世界。

把人的身体各部位和宇宙的具体构件相关联,不仅仅是古代印度人的创造,实际上,在古代世界各民族的口传文学和文化遗产中,这还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这差不多是人类作为一个群体进化到一定程度时灵感思维和自觉意识开始显扬的结果。

这是一个重要驿站,它反映了人类对原型世界的体认从混沌朦胧状态走向一种神秘的解释。正如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所写的那样:

“在远古的时候,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并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并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这个身体的灵魂的活动……并不是宗教上的安慰的需要,而是由普遍的局限性产生的困境:不知道灵魂在肉体死亡后究竟怎么样了。同时,由于自然力被人格化,最初的神产生了。”

那些雅利安人翻越兴都库什山脉,涉过印度河和恒河,而到了德干高原。他们在远离故乡的异地找到了栖身之所,并形成了一个相对隔绝的社会。古代印度的吠陀梵语和古波斯语之间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即缘于此。

今天印度的文字源于阿拉密安语,这极有可能是阿开密尼德王朝的波斯人在统治旁遮普时传入的。

在此之前,婆罗门的圣典《吠陀》,只能靠一代又一代人的口传继承下来。《梨俱吠陀》是颂扬众神的诗篇,这些神,最初也是由雅利安人带来的。他们主要是些天空诸神。对于这些光明使者,吠陀诗人说:“她已来临,焕发着洁白的光彩。”

今天,我们在石窟壁画中所见的飞天,大概是她们的一种变异吧。她们容光四射,正当青春,穿着明亮的衣服,时时透露出自己的苗条与活力。

在敦煌石窟,这些来自印度的飞天,越过万水千山,穿过大漠戈壁,真是越飞越年轻、越飞越漂亮了。看来,岁月的流逝并没有带走所有的一切,人类记忆中那些最美好的东西永远定格在这里。《梨俱吠陀》中就说:

你以动人的清新姿态

鼓舞着我们

愿在你的光照中

以生命与繁荣

赐予歌颂你的人

以及一切众生

伊斯兰教的莫卧儿王朝的一首诗这样写到:

在原野的花树下

一本诗,一块饼,一瓶佳酿

再有你歌唱在我身旁

这原野便如人间天上

其中所表现的完全是波斯式的享乐主义。

印度文化主要是一种宗教文化,它推崇来世轻视今生,强调人生的无常和空虚,主张清心寡欲,反对执著追求,这种心态无疑不利于科学的发展。不过,作为古老而又持续发展的文明,它不可能不在与人类的物质生存活动最密切的知识部门有所贡献,特别是在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方面。

四、文学

古代印度人在诗歌、神话、宗教等方面留下了丰富的文献。最早的文献是宗教诗和圣歌的汇编,称为《吠陀》。《吠陀》是雅利安人的圣书。没有人确切地知道这些诗歌创作于何时,据考证,早在公元前3000年,原始的诗歌即已问世,但仅仅是口头传诵,没有文字记录,好多个世纪以后才有了汇编。《吠陀》反映了印度河上游及两河“河间地”原始雅利安人的文化,年代大致在公元前2000年至前800年。

同类推荐
  • 汉末乱风云

    汉末乱风云

    莫名来到汉末,刘晟成了渤海王世子,可是,蝴蝶扇动翅膀带来的变化,让汉末乱了。刘志有了孩子……窦武没有死……赵苞,黄忠,曹操,刘备……命运都改变了。
  • 历史典故(下)(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卷)(中学卷))

    历史典故(下)(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卷)(中学卷))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每一则历史典故都是寓意深长的教育篇章,从历史典故中你能知道如何做事,你能知道如何做人,你能知道很多你必须知道的知识,特别是从那千锤百炼中反映出来的诗人作家、有识之士的高风亮节、学子们的刻苦学习精神等。
  • 穿越之王小海

    穿越之王小海

    讲述了现代宅男王小海穿越到了战国却意外险入了吴越争霸,并与西施产生的一系列凄美爱情故事
  • 传世藏书-史记(中)

    传世藏书-史记(中)

    《史记》,是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 三国从种地开始

    三国从种地开始

    刘应穿越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居然来到了永汉元年,并且还是幽州刺史刘虞的儿子。且看他如何搅动风雨,匡扶汉室。
热门推荐
  • 明珠凤后

    明珠凤后

    一个是青梅竹马的六皇子,一个是冤家路窄的五皇子,都在她的心上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痕迹。当曾经的许诺成为泡影,那个自小认定的人一席红袍另娶她人。当此时已千疮百孔伤痕累累时,暮然回首,才发现最爱自己的那个人一直在身边,从未离开。“你为什么叫张袅袅啊?”“因为羡慕小鸟可以那么自由自在啊。”“朕给不了你完全的自由,但是可以给你完全的爱。这偌大冰冷的皇宫里,时光太长,岁月孤单,你可愿一直陪伴着朕?”“一世一双人,这条命,这颗心,早已给了你。”
  • AI械族

    AI械族

    我到底是什么?这是AI和人类共同思考的问题!根据AI的代码经过计算与转换可以得到类似DNA的螺旋代码在由生化学制造,可以得到一具AI躯体!相对应的AI可以融入其中简称注入灵魂!他们获得了永久的躯体和人类一样会生老病死————人类创造了一个新物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发丘!发丘

    发丘!发丘

    大步方九州,一铲定乾坤。盛世行乐,乱世发丘。旧朝危亡,姚五关脱颖而出!天官一到,雄起四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寻辰光无法到达的角落

    寻辰光无法到达的角落

    孤儿院,是一个光无法到达的角落。她在那里生活了多少年自己也数不清了......代替自己的双胞胎姐姐生活,路程的艰辛又有谁知道,她真的可以坚持下去吗......一个是姐姐的男朋友,一个是朋友的喜欢的人,都同时喜欢着她,她该怎么办呢?“原谅我这么迟才说爱你。”“对不起,我们两个是不可能的。”女生无情的转身离开,泪不知何时流了下来。谁都可以,但我们是永远不可能的。
  • 斗破之全职法师系统

    斗破之全职法师系统

    全职法师的法则与斗气的碰撞,熏儿,小医仙,云韵,青鳞,还有女王,你们的命运我来改写
  • 带着小说穿越了

    带着小说穿越了

    一觉醒来,穿越了?穿越到了自己正在看的小说里面,成为了那个女主角?
  • 猎尸纪

    猎尸纪

    一篇人类微进化的论文震惊世界,各国陆续投入研究,一个平凡的混混被一个黑老大看中,各种神奇的事情在他的身上发生,丧尸的爆发,恐怖集团的袭击,各国心怀鬼胎的算计,他可以走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