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34000000003

第3章 佛医学概论(2)

二、佛法与疾病分类

佛医学把疾病分为404种101类,并把它们分为‘心病”和“身病”两大部分。“心病”是指内心的贪执、恐怖、忧愁、憎恨、愚痴等诸多烦恼,可以说佛教主要着眼于众生的心病一一无名烦恼的根治。佛经认为,众生所造的恶业错综复杂,所以心病的种类无量无边。《教乘法数》记载,众生的烦恼可归纳于八万四千种,即“八万四千尘劳”,它仃:可以浓缩为“贪、嗔、痴”三种烦恼。因此释迦以医治众生心病为己任。

(详见《心理健康篇》)

“身病。’是指身体、肌肉、骨骼、神经、五脏六脏等生理上的不适,即所谓“四大五脏病象”。佛教“医方明”主要是针对身病的治疗技艺。《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所示菩萨十大行愿中“恒顺众生”愿,就包括“于诸病苦,为做良医”。药师佛、药王、药上菩萨、龙树菩萨等都以善施医药、治疗身病而称著。

佛医学对疾病的分类与现代医学模式相吻合。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一个人是身心统一体,人的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正如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概念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而且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佛教从根(生理)、尘(社会环境)、识(心理)三缘和合的整体角度考察人的存在,认为它们互不相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心起烦恼,恶业,不仅仅是“心病”的具体体现,而且还可导致生理失调而致“身病”。

三、疾病的佛法对治

佛教在拯救众生诸苦的基本理论中,向众生提供了医治众生“心病”和“身病”的技艺,不仅其全部佛法的教理体系可以作为广义和深义的身心对治方法,而且还以佛教医学善治施医。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佛教的八正道、三学、六度等修持之道,都是行之有效的身心疗法。它们对指导人生正确的心理观和生活态度,保持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佛教对心理疾病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对策,如《教乘法数》认为,有“八万四千尘劳”就有:“八万四千种对治门(方法)”。《大乘义章》则提出了六种对治方法——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数息观、念佛观、空观等,其具体方法与现代身心疗法相似。

佛教还认为,心灵的力量可以产生治病效果,并运用修定之法,使心理专注在身体的某具体部位,以放宽心胸、平息机体疾病,从而起到治疗身心疾病的作用,这与气功理论也不无相似之处。

佛教还强调修心,采用神秘的、内省似的证悟,从日常生活做起,礼拜、忏悔、唱诵、打坐、看护病人等,都具有防治疾病的功效。

(一)礼拜

这是佛教徒的修持方法之一。磕头礼拜时,屈伸肢体的全身运动,加上神情专注,动作徐缓,不仅可以缓解紧张心情,还可舒筋活血。礼拜时心意虔诚,意作观想,“观能礼所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这些都有益于身心健康和疾病防治。

(二)忏悔

人们的身心疾病往往是内心潜意识中的不良积淀所致,尤其是当人们违背了某些社会公德、背弃了道德行为准则时,其心理负担十分沉重。忏悔则想象面临佛菩萨圣众诸天,至诚悔过,使一切精神负担在忏悔后变得轻松。诚如((观普贤行法经》所说:“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这必定有利于身心疾病的治疗。

(三)唱诵

佛教徒唱诵时,万念俱弃,虔诚敬心,并配单调的节奏,如钟磬、木鱼、鼓等乐器的和鸣,在庄严的佛堂氛围中,可产生现代心理疗法(如松弛疗法、催眠疗法)相同的效果。日本身心医学家池见酉次郎在《自我分析》一书中说:“如果大声反复地朗诵祈祷的文句和佛经等,可以将长久积郁于心而即刻就要爆发的怒火、怨气以及其他激烈的情绪和感情,以平安的方式发散出来,起到净化心灵的巨大作用。”

《摩诃止观》还提出,治病要对症下药才能很快治愈;同时必须正确地诊断病情和病因,精确地辨别各种疾病的症状,这样治愈的可能性就越大。在治疗身体和五脏失调的疾病时,佛教还有许多对治方法,如药石、针灸、天然食物、运动和养生(如瑜伽术、太极拳、武术等)、按摩和痛捏法、修定功、修观想等等。这些治疗原则和方法,与中医理论相比有许多相仿之处。

佛教还特别重视病人的康复,提倡护理好病人。《四分律》记载,佛陀曾亲自为久病的比丘洗涤污秽、躬身按摩、说法劝勉,使之得到极大的安慰,因此,佛陀说:“若欲供养我者,应先供养病人。”这虽然是佛教慈悲心的具体显现,但在客观上使病人心理舒坦,精神受到安慰,有利于其疾病康复和积极配合治疗。

四、佛门医家的医学活动

佛门医家中有些医术高明者,竟以名医称著,成为我国古代医疗队伍中的一支力量。

西晋高僧于法开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佛门医家,他著有《议论备豫方》一卷。东晋的支法存著有((申苏方》五卷。南北朝惠义著有《寒食解杂论》七卷。昙鸾著《调气治疗法》一卷、《疗百病杂丸方》三卷。道洪、莫满等均有著述。以上著作虽已亡佚,但对指导当时僧医的行医实践,为人们治病疗疾作出了很大贡献。

在历代佛门医家中,也有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者。如唐代高僧鉴真,历经磨难东渡日本,传播佛教的同时行医治病,著有《鉴真上人秘方》,亲自校正了当时日本草药:学中许多名不副实的错误。日本首任掌管医药的官员曾随鉴真学习药物学,据报道,有部分鉴真的医方现已在日本发现,成为日本汉方医学的组成部分。鉴真被日本药学界推奉为祖师,直到江户时代(1603—1867年)草药袋上还有鉴真的肖像。当然,别国的佛门医家也从各地来到中国。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佛教医学得到交流而发展,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医学的发展。

历代寺院因医而得名的为数不少,如浙江的竹林寺,即以有佛门医家善疗妇科疾病而名传遐迩,此寺所传妇科专著版本有数十种,至清末竹林寺妇科已绵延107世。陕西西安近郊的法门寺附近立有一方医碑,上刻63首妇科疾病药方,“远近知者,对症服药,无不应手而愈”。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艺术,为研究我国古代的佛教历史和雕刻艺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而其中“药王洞”就有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如今已被整理出了118首医方。

历代佛门医家对我国医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因而有的便得到皇帝赏赐。如宋代庐山僧人法坚,“医术闻名天下”,曾获得宋太宗赵匡胤召见,赐给紫云袍,是称“广济大师”。元代佛门名医拳衡和尚,因皇后有病献药有功,被赐予“忠顺药师”,封五省采药使。另一位普映和尚也因精于医道,在元武帝时被封为太医,在朝达12年之久。

五、敦煌佛教医学

敦煌莫高窟以浩瀚的佛教文化闻名于世,其中敦煌医学也引人注目,它不仅成为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而且也丰富了中医文化,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敦煌医学散见于敦煌文献、壁画和其他文物中,甘肃中医学院自1983年开始,多方搜集整理出了关于敦煌中医药方面的资料共88卷,约20多万字。1990年该院集中研究,又经3年努力,终于编撰出了120万字的《敦煌中医药全书》,该书收集古医药方1024首,并对敦煌中医药文献,按医理、针灸、诊法、本草、医方、古藏医药、道医、佛教医学、医事杂论等9个部分归类校勘、集注。

敦煌医学中,确实不乏佛教医学内容。最早诊疗疾病的壁画出现在绘于北周296窟北顶东端《福田经变》中,它描绘了“施医药”的生动场面:两位家属扶着半躺的患者,医生在一旁精心诊脉,身后有—人正在用药臼捣药。148窟有佛口拔牙的壁画。257窟西壁《鹿王本生故事》中绘有治疗恶疮的场面,还有愚疾患者求观音得救的场面。

西魏285窟西壁南北佛龛上,画着14个菩萨禅定和练功的画像,其中南龛7个菩萨坐禅图像类似“内功”、“静功”;北龛7个菩萨则模仿某些动物姿势,仿佛练武功一般。272窟有一幅40人规模的练功连续动作图像,所有菩萨的手势、动作、眼神、体态形象逼真。北魏260窟的一幅“剃度图”更形象地再现和尚剃度的情景。一个和尚坐在大盆内洗澡;另一个和尚将头伸在水盆内洗头;还有一个赤裸上身,脖子上围着围巾,蹲在}也上左手拿着漱口杯,杯内放有柳枝做的牙刷,右手把二指伸进口内撒盐揩齿。据考证,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幅关于口腔卫生的绘画。

综观敦煌医学中的佛教医学,它包括了医理、医术、心理、气功健身、卫生保健等多方面。在7个石窟570多个洞窟近6万平方米的壁画中,包含着不少佛教医学成就。

在许多寺院里都供奉有药师佛,全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又称大医王,他是东方琉璃世界的教主。据说,药师佛曾立下12条誓愿,以救度众生,其中有几条就与人们的心理保健相关,如“所求满足”——使众生自由自在,纵横自如;“安立正见”——众生的一切烦恼都能解脱,可以获得正确的见解;“苦恼解脱”——能解脱一切痛苦和烦恼。

药师佛还有两个化身。一是药树王,专医人的肌体疾病(即生理疾病);一是如意珠王,专治人的精神疾病(即心理疾病)。据《法华经》记载,服了药树珠就能治愈肌体上的病痛;服了如意珠就能使人如意,精神方面的疾病便可治愈,从而使人心旷神怡,身心安乐,健康常乐。可以说,药师佛既是大医生药王,又是出色的心理学家,是众生健康的保护神。

佛教在很大的程度上具有心理学特点,它关心人类心理状况,关心人类的各种苦难。从某种意义上说,佛教对人类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贡献,它的所有教义都是对人生的价值、意义作出自己的特定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约束人们思想、行为的准则和规范,赋予它们生动活泼的心理学解释。

同类推荐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 佛教·世俗

    佛教·世俗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介绍了佛教与世俗的关系。
  • 红尘禅影壹

    红尘禅影壹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在中国佛教界,《金刚经》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也让我们从中看出《金刚经》的弘通之盛!
热门推荐
  • 嫣嫣陌离

    嫣嫣陌离

    今思往日舞一曲,夜半三更泪如雨,曾,为你伏笔,今已红妆万里,吾…想念你。这是他写给她的诗,这是他对她的情,这是他剪不断的红线,这是她摘不掉的凤冠,这是她忘不了的容颜,这是她最爱的人……【扶裳是个历史学渣,so本小说朝代架空】〖看过书的小可爱们加群:532543383〗
  • 全职之最强战法

    全职之最强战法

    全职系列,魂穿到全职的世界,叶云必将站在荣耀巅峰。。
  • 新世界之血与火

    新世界之血与火

    本作品是我在十多年前构思而成的,初衷更多是为了纪念自己的青春。因为疫情的缘故,第一次有了发布的念头。本文因为诞生年代有远,可能与现在的同类作品相比略有落伍和与时代脱节的感觉。很简答的一个故事,一个不甘心的小人物,脑死亡之后被卷了一场跨越空间的宏大计划,他最终得到了一些什么,也失去了一些东西,但一切已经不重要。“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希望就乱窜。让我们一起去搞事情吧!”——下古西纯新人作品,,请看官包涵。
  • 集相

    集相

    江南小镇的童年幻影,拾起今朝的一朵花,看透三生的一个梦。
  • 人类与妖怪的奇妙物语

    人类与妖怪的奇妙物语

    江臣开了家书店,卖书的同时也卖一点如果。如果真的有如果,你最想要什么?回到过去,跟她表白?让父亲没有那么快死去?让母亲没有走那么远?不当人,选择当一只吃喝随意没心没肺的猪?让世界只剩下一个人?成为一个贼有钱的人?好好学习,当科学家?……欢迎来到如果如果书店,酸甜苦辣,请问您想要什么口味?
  • 我的哲学观

    我的哲学观

    爱感悟人生,爱生命,的一位幼稚的中学生。
  • 逆天废婿

    逆天废婿

    一个从不起眼的小婿,无意间得到无上道法,改天换命,除魔卫道,从此崛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雪色惊鸿

    雪色惊鸿

    游雪因一枚家族代代相传的白玉玦而穿越到了这个神幻的世界,江山如画,美男如玉,却危机重重,身陷一个又一个阴谋之中,看她如何游走江湖和王庭,明辨正邪斗智斗勇,最后踏上终极探索穿越之谜的冒险之旅吧。若为飞雪飘零,流云可否为家……
  • 后宫锦婳传

    后宫锦婳传

    两个姐妹,同时喜欢一个人,姐姐入宫,成为雪妃,妹妹锦婳与陆文风成为了一对情侣,而如今入宫圣旨又到,雪妃自尽而亡,皇帝喜欢锦婳是因为锦婳长得像锦瑟,可是这一切都是孽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