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40000000021

第21章 “硬”服帝王(2)

宋昌远在代地做代王刘恒的臣子,却对专权的吕后去世、大臣们趁机斗杀诸吕以后的京城政治形势了如指掌。他力排众议,打消代王疑虑,分析利害头头是道,力劝刘恒接受大臣周勃等人迎立君主的请求,认为他们的迎立是真心的,绝无诈骗之嫌。这说明,他早就认识到吕后及诸吕的擅权跋扈已经招致天怒人怨,将年龄居长而宽厚仁孝、刘氏皇族正宗子孙刘恒迎就帝位,代管那由吕后强立的冒名刘姓的少帝是顺应汉朝老功臣们意愿的事。可见,仅仅擅长口舌之才不过是个表面的东西,关键是否真有通晓形势和事理的真才实学,离开了后者,即使巧古如簧,也只不过如长舌妇之快嘴利舌而已,不足为法也。

不卑不亢说服他人

在说服他人时,有时会涉及到尊严的问题,这时就要保持一种“硬”度,不卑不亢,显出英雄本色,使说服更具效力。

五代之际,北方民族契丹,至耶律阿保机为首领时逐渐强大起来,渐有觊觎中国之意,与中国时战时和,然而两国使者仍往来不绝。

后唐庄宗死后,明宗派遣供奉官姚坤去契丹,向他们发出讣告。耶律阿保机在穹庐中接见了姚坤。阿保机问道:

“听说你们在河南、河北各有个天子,真有此事吗?”

这话问得极富有挑衅之意。所谓河南天子即庄宗李存勋,河北天子是指明宗李嗣源,阿保机暗暗讥讽李嗣源造反,篡夺了帝位。

姚坤答道:

“天子见魏州军乱,就命总管令公(北李嗣源)带兵讨伐这魏州叛军。想不到京城洛阳起了祸乱,天子被弑,所以我今天给你们带来了这人神共愤的凶险消息。总管知道后,立即从河北带兵回京,如今总管已经是众望所归、军心所向。”

阿保机仰天大哭道:

“晋王(指李克用,李存勖之父)与我结为兄弟,河南天子,也就是我的儿子。前闻中国内乱,我想以五万人马去中国帮助我儿平乱,然而渤海(国名)还未剿除,所以只好作罢。”

接着,又说:

“我儿既死于祸乱,后事应该来和我商量,新天子(指李嗣源)怎么可以自说自话地就当政了呢?”

姚坤反驳道:

“新天子带兵二十年,位至大总管,所领精兵二十万,不管是天时还是人事,都注定他要当万民之主,我们怎能违背天意、拂逆人心呢?”

阿保机的儿子突欲这时在旁说道:

“使者不必多言了。打个比方,当别人的牛不小心踏进了你的农田,你就趁机把这牛据己有。这种行径不是太过分了吗?”

姚坤毫不示弱,答道:

“新天子应天顺人,怎么可以拿匹夫之事来跟他作比较呢?还是考虑考虑你们的所作所为吧:天皇王(指耶律阿保机)得到了整个国家以后,就取消了他人拥立的规矩,难道这天皇王的位置也是强抢得来的吗?”

在阿保机之前,契丹首领是由八个部落的头人推选出来的,并可以不断更换。阿保机当上契丹首领后,便卑鄙地用计杀死了各部落的头人,这样阿保机的首领位置就再也无人来替代了。而姚坤的回答正刺着了阿保机的痛处,阿保机连忙对姚坤好言相慰:

“新天子即位,应该应该!”

阿保机终于承认了李嗣源已是后唐天子的既成事实。

姚坤不辱后唐明宗的使命,使耶律阿保机承认了唐明宗的地位。消除了契丹以处理庄宗后事而入侵中国的藉口,使两国之间保持了短暂的和平。当然,这也是因为明宗尚有一定的军事实力为后盾,使契丹不敢贸然挑起战争,否则,阿保机会在姚坤面前退让吗?因此,劝说也要懂得依“势”用“势”。

赵咨出口不凡说服他人

不辱使命,是古代许多说客的成名之处。这共中,正是因为有了一个说服的“硬”字在里面,保持尊严,惟理力争,从而出口不凡,使人敬服。

赵咨字德度,南阳人,他博见多闻,应对敏捷,擅长舌辩。孙权做吴王时,将他提拔为中大夫,派他出使魏国。

魏文帝(指曹丕)询问赵咨:

“吴王是个什么样的君主呀?”

赵咨答道:“他是聪明、仁爱、智慧皆有的雄才大略君主。”

魏文帝又追问具体情况,赵咨答道:

“从平民中提拔重用鲁肃,这是他的‘聪’;从普通士兵中提拔重用吕蒙,这是他的‘明’;捉到于禁却不杀害,这是他的‘仁’;夺取荆州而兵不血刃,这是他的‘智’;占据三州像老虎一样注视天下,这是他的‘雄’,降低身份而向陛下称臣,这是他的‘略’。”

魏文帝听了不禁暗暗佩服,又嘲讽般地询问赵咨:

“那么吴王懂得学问吗?”

赵咨说:“吴王督率长江的军船万艘,带兵百万,任用贤能之土,志在经略天下。可是在余暇之余就博览书传历史,兼收奇闻异事,根本不像有些儒生只是寻章摘句冒充博学。”

魏文帝说:“我可以讨伐吴国吗?”

赵咨道:“您大国有征战之兵力,我小国有有效防守和抵抗的坚城。”

魏文帝问:“吴国比之魏国处境困难吗?”

赵咨答道:“我国拥兵百万,把长江、汉水作为水池,有什么困难?”

魏文帝再问:“吴国像大夫你这样的人才有多少?”

赵咨说:“特别聪明有奇才者,约八九十人,而像我这样的人,可说车载斗量、难以统计。”

从此以后,赵咨频频出使北方,魏国人对他十分钦佩敬重。孙权听说后对他大加嘉奖,又委任他为骑都尉。

先秦时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不辱君命,三国时期吴国的赵咨出使魏国也不辱君命,他们都是凭着自己的胆识和口才捍卫了本国的尊严,使对方折服。赵咨面对魏文帝带有挑衅和讽刺语气的询问,毫无惧色,侃侃而谈,堪称雄辩,怪不得“(魏)人敬异”。

魏征穷源究委说太宗

对于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只有利用穷源究委的方法,将其功过进行对比从而达到说服的目的。

唐初,一天大宗从从容容地询问魏征:“近来国家的政治情况怎样?”

魏征觉得由于国家长时间形势太平,皇帝的思想有所麻痹疏忽,便答道:“陛下在贞观初年常主动诱导臣子们进谏。三年以后,遇到进谏总能高兴地听从。可是近二年来,您接受劝谏有些勉强,心里终究有些不满吧。”

太宗吃惊地问:“你拿什么例子证明?”

魏征说:“陛下刚即位的时候,曾判处元律师死刑,孙伏伽进行谏阻,认为按法不该处死,陛下当即把兰陵公主的别墅赏赐给孙伏伽,那屋可值一百万钱。有人说:‘赏赐太厚重了。’陛下就说:‘我即位以来,还没碰到进谏的人,现在孙伏伽敢于据理进谏,所以我要厚赏他。’这就是陛下有意识地诱导臣子进谏。后来柳雄胡乱汇报他在隋朝从政的资历,有关官吏察得真情,弹劾他弄虚作假欺骗朝廷,陛下便判处柳雄死刑。这时,戴胄进言,说按法他的罪只能判徒刑。戴胄为此坚持了四五次,陛下才勉强宣布赦免柳雄的死罪。事后,陛下对戴胄说:‘只有像这样严格地依法办事,才不会有滥罚现象,也不会枉杀人命。’这时,陛下还能高兴地听从劝谏,但比之对待孙伏伽那时就差了些。近日,皇甫德参上书陛下道;‘修建洛阳宫是让百姓受苦;收受地租,是滥征捐税;社会世俗妇女好梳高高的发髦,是受到了皇宫宫女打扮的影响。’陛下听了当即大怒道:‘这个皇甫德参是要让朝廷不役使一个劳力,不收一斗租米,宫女们都没有头发才算称他的心意吗?’我当时就进言:‘臣子上书如果不激烈就不能打动君王之心,如果激烈又近于毁谤,这就左右为难了。’‘陛下听了虽然采纳了我的话,赏赐给皇甫德参以丝织品,更没有办他的罪,但您心里终究愤慨不满,可见,您近年来比之当初显得不大容易接受臣下的劝说。’”

太宗恍然醒悟,说:“谢谢,不是你,谁也不能说出这样的话。人啊,往往苦于缺乏自知之明。”

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像唐太宗李世民如此贤君,在他渐入晚年时对臣子志言进谏的态度已大不如前了,然而他的自我感觉却十分良好。要不是魏征从昔至今一一摆出例证警告他察纳雅言的胸怀和姿态已在退步,李世民很可能会从开明虚心逐步走向刚愎自用、固步自封。魏征滔滔一席话,摆事实、细分析,具有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使缺乏自知之明的李世民幡然醒悟。难怪魏征去世后,李世民十分悲伤,曾感叹地对近臣说;“以铜为镜,可衣在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魏征之死,使他痛感失去了一面可以照见自己缺点的镜子!

以古喻今,狄仁杰说高宗

以古喻今,是说服者常用的手法,这样的妙处在于,通过历史,使今人明了其中道理。也达到了一种“硬”性说服的效果。

唐朝仪凤年间(676~678年),狄仁杰担任大理丞,在一年内他处理完毕各种长期不决的积案,涉案人达一万七千人,但竟没有一个人认为是受冤而要求上诉的。当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犯了误砍昭陵(唐太宗的陵墓)柏树的罪,狄仁杰根据法律上奏说:应当将权善才免职。唐高宗却命令狄仁杰立即将权善才判处死刑,狄仁杰又上奏说他的罪不该处死。高宗勃然变色说:

“善才砍掉皇陵上的树,这是陷我于不孝之地,必须杀他以儆效尤。”

皇帝的左右以目示意狄仁杰出去。狄仁杰只当不见,说:

“我听说,自古以来,天子的意志是任何人都很难加以改变的。可我却认为不一定这样:生活在桀、纣的时代,天子的意志是不容他人加以改变的;但生活在尧、舜的时代却是大大的相反。现在臣子我有幸生活在像尧舜一样的时代,绝不害怕会像比干那样遭到杀戮。在汉文帝朝,有人盗窃高庙里的玉环,张释之在朝廷上当众争辩,结果仅将盗窃犯判决弃市罪,而没有将他灭族。魏文帝准备移民,辛毗硬拉住他的衣袖强谏,魏文帝终于采纳他的意见,停止迁徒人民。再说,对贤明的君主,臣子可用道理使他改变错误的命令;对于忠直的贤臣,君主却不能用权势使他害怕。今天如果陛下不采纳我的意见,那么我死了之后也不好意思去会见张释之、辛毗这些忠直之臣的。陛下制定了法律,悬挂在宫廷门外的阙楼上,上面对服劳役、流放、处死等罪的量刑判决,全有法律依据,都写得清清楚楚。哪有犯的罪不应该处以极刑,却凭主观意志下令处死的?这样一来,法律就成了不能固定的儿戏,那么老百姓岂不手足无措?陛下如果一定要修改法律,就请从今天开始吧!古人(指张释之)说:‘如果偷盗高庙的玉环就杀灭整个家族,那么有人偷盗挖取长陵(汉高祖等人的陵墓)的东西,陛下又该怎么加刑?’陛下现在为了昭陵一株柏树而杀掉一位将军,千年以后,人们会把陛下说成是怎样的一位君主啊?这就是我所以不敢遵旨杀掉权善才的原故,因为我不愿意陛下您落得个不施德政的臭名啊。”

高宗听了,怒气渐消,理智地处理此案,权善才终于免除一死。

狄仁杰直言进谏,说服高宗,表面上看上去有些气势逼人,但这也正是他人格的显示,以古喻今,便得高宗免犯了一个错误。

引理硬谏——魏相说服宣帝

一般的人都喜欢别人顺从他的意思,在说服别人的时候,这是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但有时也需根据实际情况,反其退而行,通过道理实行强一些的说服手法。

西汉年间,宣帝刘询准备攻占西北边境的车师国。这是一片人烟稀少的地方,土地虽然肥沃,却从未开垦耕种,缺少粮食。为此,宣帝先派传郎郑吉和校尉司马熹把一大批免刑的罪人送到渠犁城一带(即现在新疆轮台、尉犁之间),屯垦开荒,广种庄稼。秋收时节,当大批新粮收获以后,宣帝方命汉军大举出击车师国。

车师国王惊慌失措,急忙向邻近的匈奴求救,未得援军,车师国王只得下令向汉军投降。战斗结束后,侍郎郑吉派了三百士兵留驻车师国,边屯田边防守,自己则带兵返回渠犁城。

当匈奴探知汉军主力已撤出车师时,便立即出动骑兵袭击车师。正在渠犁屯垦的郑吉,迅速带领一千士兵前往千里之外的车师救援,因兵力不足,被匈奴困在车师,形势很紧急。郑吉赶紧写好求救奏疏,派人突出重围,星夜飞送都城。

宣帝接到奏疏,当即召集群臣,询问如何处置。将军赵充国主张,应趁匈奴的势力尚弱,派兵攻打其右翼,迫使它从车师撤兵。丞相魏相却不同意派兵征战。他向宣帝陈述自己的见解说:“近年来,匈奴没有侵犯我们的边境,现在为了车师就要攻打匈奴没有道理。目前,边境上百姓生活艰难,无衣可穿便穿羊皮狗皮,无粮可吃便吃草籽,这怎能轻易兴兵打仗呢?内地也连年遭灾,收成不好,郡县的许多官吏不称职,风俗、道德也很成问题,儿子杀父亲,妻子杀丈夫的案件经常发生。我认为眼前处理好国内的事情很重要,应当首先整顿朝廷,任用贤士,这才是当务之急。如果一定要出兵匈奴,即使打了胜仗,后患也是无穷的。倚仗国大人多就对外炫耀武力,这就是骄横的军队,而军队骄横就必定灭亡!”

魏丞相这一番道理深刻的话语,得到宣帝的赞同,遂决定暂停在车师屯田,派兵接应被困在车师的将士返回渠犁驻守。

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进言中以理自诫,即使态度强硬一些,语言直白一些,也同样易使对方接受意见。

黄权说服刘璋

先声夺人,在说服他人的过程中,先使自己的道理声势大张,从而在气势上首先压倒对方,然后再达到说服的目的。

从前,西川之主刘璋依其别驾张松之见,准备遣使赴荆州请刘备率师入川以拒汉中张鲁的入侵,主簿黄权闻讯一惊。他前思后想,跌跌撞撞、满头大汗地闯到刘璋面前惊叫道:“主公若听张松之言,西川四十一州必属他人的了!”

同类推荐
  • 眼界决定境界

    眼界决定境界

    什么是眼界?眼界是所见事物的范围,借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宽度或广度。什么是境界?境界本为土地的界线,常指人们思想认识上所达到的深度与高度。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基于其对客观事物的见识、理解与认知,表达的是其精神追求和人生价值取向的视角与层次,并蕴含在其为人处世、工作生活和待人接物的各项活动之中。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通过一个人在处理复杂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中的表现,来评价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道德高尚者、操行高洁者通常被认为拥有崇高的境界。
  • 心灵鸡汤激扬人生全集

    心灵鸡汤激扬人生全集

    本书收录了数百个语颇隽永、发人深省的故事,内容涉及心态、宽容、感恩、幸福等十大人生课题。帮你在人生的旅途中梳理你纷乱的思绪,找到你人生幸福的密码,为你的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帮你端正人生态度,找到你生活的正确方向,成就你美满的人生。
  • 斗智显智慧

    斗智显智慧

    人才的成长不仅需要较好的天赋,更重要的是后天环境的影响与自身的努力。作为一套少年通俗读物,本书并不是简单的故事汇编,其间还有对少年成长过程中自身努力的肯定、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优秀学习与教育方法方式的总结,所以,不仅对于少年朋友来说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对于广大的家长朋友来说,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总之,希望本书能给少年朋友们以智慧的启迪,人生的导向,找到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 财富的秘密

    财富的秘密

    财富是一种心理状态,或者更确切地说,财富是通过一种心理状态而被创造。几乎没有人一下子就变得富有或获得财富。大多数心态变得富有的人才会变得富有,个人财富的成长与发展有时很少被繁忙的男人或女人注意到,这样的人差不多是无意识地增长财富。 如果你是富有的,在这些书页里将有一些东西告诉你怎样使你的财富更丰厚。以及怎样更充分地享受已经被授予你的财富。 如果你正在通往财富的路上,本书里的一些东西将有助于你扫平道路并使它更短!
  • 洛克菲勒书信集

    洛克菲勒书信集

    1887年11月17日,13岁的小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开始写信给他纽约家中的父亲——48岁的老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开始了父子俩开始了长达50年的通信史。这些书信第一次在国内出版,非常珍贵,从中可以一窥老洛克菲勒对待经营和财富的态度。
热门推荐
  • 异能幻想剑曲

    异能幻想剑曲

    平凡的陈晨,在一次接触里世界的遗族陷阱中面临死亡,被神秘的轩辕雪月所救,一个异能为主的奇幻世界就此展开真面目
  • 没死啊活着呗1

    没死啊活着呗1

    世上若真有后悔药,我得找到它,然后丢水里,淹死自己
  • 邪王的神秘冷妃

    邪王的神秘冷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神偷,一朝穿越成为将军府的庶女,不想大婚前夜遭遇神秘冷男。失贞?通奸?游街示众?浸猪笼?原本于她无所畏惧,计划却又横生枝节。一句“本王愿意娶她为妻!”,于是,命运扭转。“本王叫你留下!”公冶墨的杀气飙到了极点,出手扼住夜雪的咽喉,这个女人为什么就不能信他一次?“我叫你杀我啊。”夜雪声音冰冷,一身冷傲全然不输于公冶墨。他风华绝代,她漠若冰霜。唇畔一抹清冷的笑:“不肯,信我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被游戏附了身

    我被游戏附了身

    楚连山皱眉疑惑着,在脑海中漆黑虚空中渐渐浮现了一个3D人物模型,旁边还注释着行行字体。“角色:十万阎罗。状态:轻微受伤。等级:二十一级经验值:2000/139生命:200/199基本属性:力量23、敏捷40、体质35、精神45、洞察35.未分配点数:0内涵属性:根骨10、悟性25.武学技能:花拳绣腿(大圆满),迷踪步(大圆满),初级剑法(大圆满),初级刀法(大圆满)……副职业技能:药师(大师)、厨师(大师)、工匠(大师)、裁缝(大师)、……”楚连山张个大嘴,呆住了。
  • 苟到最后称神作祖

    苟到最后称神作祖

    一千年前,凡人胡岳偶得系统,建主神空间,以蓝星为根基,携宇宙之资源,突破时空升维成功。一千年后,凡人赵雨在主神胡岳遗留下来的各个秘境空间里挣扎求存,最后成神。这里秘境与秘境争锋,这里系统与系统交战,这里神仙妖魔鬼互谋,这里就是拼死也要争的大世。
  • 当团宠变了样子

    当团宠变了样子

    #快穿99世界回来成为胖子##100次的逆袭##等你三千世界伴你亿生余世#快穿99世界回来后萧爸:女儿,没关系,爸养你。萧筱:……萧妈:多吃点,看你又瘦了。萧筱:……弟弟:姐,我刚作了首新歌你看看……算了,忘了你不会了。萧筱:……老师:唉。萧筱:……*我居然被穿了?垃圾系统,毁我人生!系统瑟瑟发抖。*谢楠:离我远点。萧筱:……后来谢楠:老婆,我一直在等你。过来,抱抱。萧筱:我要离你远点。
  • 我是澪

    我是澪

    一名学生,它的故事,会与你产生共鸣吗。每天总喜欢幻想有一个人陪伴它,每天喜欢回顾以前的糗事,我觉得这是病,得治
  • 就算你到地狱我也爱你

    就算你到地狱我也爱你

    王辰醒来后,看到李媛就躺在自己的身旁,说:“你……我们两怎么会在一个床上?”“还不是你,昨天晚上,把我……”李媛说完就哭了起来。王辰接着说:“我,我觉得这里面有误会,我……”“有什么误会啊?你做了就是做了,没做就是没做,你怎么能不承认呢?呜呜呜呜……”
  • 楼兰美尸:魂啸

    楼兰美尸:魂啸

    这是一部集悬疑惊悚、谍战、抗日、异国恋、和平颂于一体的长篇小说,本人将带你一起揭开古楼兰的神秘面纱。公元四世纪,曾经繁荣一时的楼兰古城突然从中国西部神秘消失,而涉及这座古城的所有秘密也在罗布淖尔荒漠里沉睡了整整一千六百年。楼兰古城因何神秘消失?神奇的太阳葬是否真的暗藏魔咒?四千年前的楼兰美尸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20世纪初,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在罗布泊探险时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并绘制了一张开启它钥匙的神秘地图,此后几十年内再也无人能涉足楼兰古城半步。194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通过各种途径得到了这张神秘地图,并开始了对古楼兰的探险,然而飞机中途失事,陷入了日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国民政府和八路军总部达成协议,临时组建了一支特别行动连,开赴前线展开营救。与此同时,日本考古队也紧锣密鼓地进驻楼兰古城,企图捷足先登。为夺取秘密地图,日军和中国特别行动连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最后,两支考古队几乎同时进入楼兰古城,当他们阴差阳错共同开启最大的一座“太阳墓葬”时,里面的宝藏竟是……
  • 智能机器人时代到来了

    智能机器人时代到来了

    智能机器人时代到来了人人都可设想的下个世纪会怎么样前言人类经过了石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电脑时代,终于进入机器人时代,实际上机器人时代是电脑时代的延续,从此人类的发展将进入不归路,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人类科学的进步,除非有什么特殊的灾难降临,最终毁灭了人类。2100年代22世纪将是智能机器人大发展时代人类在100年后,正式进入机器人时代,到2118年全世界的各类机器人大约为4亿,和全球80亿人口相比,大约是人的20分之一,但是这并不影响机器人的无处不在,生活中我们将看到机器人就在我们周围,他们时时活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