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582600000015

第15章 探究篇 谁在对应试教育说不(3)

将孩子作为一个人来对待,从帮助、培养、示范、引导等四个方面努力培养孩子长大成人,是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父母却以自己的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误导孩子。唯一雷同的是父母往往更重视智力方面的物质投入,更关心孩子在学校的最高成绩回报,而很少顾及到他们在各个年龄各个学习时段不同的心理需求,忽略对子女健康人格的培养。孩子说什么、想什么漠然置之,疏淡孩子,忙于生意、忙于工作、与孩子缺乏深层次沟通的父母则更多。甚至多数父母以为孩子吃好、穿好、特别是学习成绩好便可以了,没必要倾听、探讨小孩子的喜怒好恶。父母这一出于自身功利所需的爱,令孩子们与父母关系紧张得多。在我们的调查中,高中一年级的学生60%在家顶撞父母,不愿听父母说话,初中二年级的学生70%与父母关系紧张。60%以上的孩子称家庭和学校没有给自己以足够的自信心,考试的高分也不能带来稳定的愉悦感。许多孩子说,分数越高,会越焦虑,害怕在下次考试中被同学超过。

更有甚者,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不正视孩子的基础和眼前的现实,习惯于拔苗助长。一千个孩子,就有一千种人生。考试分数不能代表家庭教育的成功,更不能统领孩子的全部快乐。一味地追求考试高分,只能使孩子的心灵过早地背上沉重的十字架。

有一位同学对我说:

在一次考试结束后,我的考试成绩是89分,班上第五名,我欣喜地拿给父母看,可爸爸看过分数“啪”的一巴掌打到了我脸上,我当时正一头雾水,弄不明白怎么回事,可是事后,我看那考卷,原来老师看错了,分数是由87分改过来的,老师的一次失误,就导致了我受到重重的一巴掌。

一位学生在来信中提起这样一件事:

记得有一次,好不容易考到班上第一名,兴冲冲地回家报喜,却被父母浇了盆冷水:“考到班上第一名就如此骄傲,得意,你表姐苇苇这次考试是全年级第一,也没有你这般得意!”父母横加指责道。

我并没有骄傲,得意,我只是想把这个高兴的事告诉你。我委屈地说道。

还没有!母亲说。

我当时非常惊讶,父母平常不是这样的,他们一直要我考班上第一名,我考上了,为什么还这样对我冷脸呢?

我委屈得一个人在房里哭泣。

还有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是,父母过早地教会了孩子去比,且习惯于以自己孩子的弱项与别人孩子的强项比较,而且永远是学业成绩的比较,没有其他。这样的思维方式,忽略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异。殊不知,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永远存在的。没有哪个孩子不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父母的认同,通过父母的认同,他们可以从中获得自信心、自尊心,滋长温润心灵的成就感。试想,一个在父母的比较中自信心和自尊心连连受挫的孩子,一个违心地遵从父母意愿而学习的孩子,一个常常屈从于父母的压力而被动努力的孩子,内心肯定是不快乐的,灵魂是不优美的,人格是难以健全的。而且,不公平的比,还会让父母更加焦虑,会让孩子变得更加无所适从。孩子一旦承受压力过度,孩子对生活的热度便会慢慢冷却,忧郁、愤懑、叛逆,可能因此而迸发,而许多父母却对此毫无知觉。他们仍然我行我素,以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的种种抗议。

2005年9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了“中国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现状与期望调查”。调查发现中小学生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与现实可能性严重脱节。83.6%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前15名,91.7%的父母希望孩子获得大专以上学历,其中54.9%的父母希望孩子读到博士学位。看到这样的数字,我们不寒而栗。别说54.9%,就是5.49%的孩子读到博士都不现实。

过高的期望使得大多数父母把孩子的学习视为唯一的生活主题。

要想考上好的大学就得让孩子上好的高中,想上好的高中就得上好的初中,以此类推,必须上好的小学,甚至上名牌幼儿园。由此过分剥夺孩子的玩耍和睡眠时间,忽视孩子的游戏天性,也就必然导致双方发生越来越大的矛盾。

媒体报道的北京青年李兵杀死父母的个案,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李兵是某大学的学生。他在一天之内,分别将身为教授的父母残忍地杀死了,并将尸体切掉头颅装箱后扔到了大街上。用李兵的交代说:“这种无头尸体难于破案!”事后经医生检查,李兵的精神是正常的,并没有患什么精神病。可是他为什么要杀害自己的父母呢?

李兵从小非常听父母的话,从来没有和谁红过脸、吵过架,给人留下文质彬彬的好印象。受审时,他回答得很平静,并且遵照检察官的命令,有礼貌地点头微笑了一下坐下。从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杀害父母的负罪感。

当检察官审问他为什么杀死父母时,李兵回答:“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家庭对我的错误的管教方式。”

在外人眼里,李兵的家庭是相当完美的。李兵的父亲是北京某科研机构的高级工程师,母亲是中国某著名高等理科学府的副教授,姐姐在美国读博士研究生。李兵本人也以597分的托福成绩,被美国一所著名大学录取,数月后即可赴美留学。正如李兵所说,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在当今社会谁不羡慕呢!

“可是,谁了解我心理上的痛苦呢?谁又知道我生活在怎样一个压制的家庭环境中呢?”李兵讲起在杀死父亲之前,父亲讲的最后一句话:“你有什么要求、需要可以对爸爸讲嘛,何必走此下策!”同样,当李兵下午用皮带结成一个环套住母亲的脖子时,母亲用很少有的平静口吻对儿子说:“你有什么要求,需要什么,完全可以向我们提呀!”儿子却回答:“晚了,妈妈,你要早这样和我谈话,听我的意见,我也不会走这一步。但是,现在说什么也没有用了。”当李兵讲完这段令人恐怖的凶杀过程时,他说:“他们都死到临头了,还在问我需要什么,好像我只是因为物质上的要求得不到,才去杀他们的。他们一点也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儿子需要的是精神上的东西——平等、自主。”

从李兵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家庭教育中的确存在许多问题。

李兵说:“我看父母每天工作很辛苦,年纪也大了,希望他们多睡会儿觉,就在清晨刷牙洗脸的过程中,把牛奶煮好了,把早点热好了。可是,妈妈却每每不高兴地说:‘早饭不用你管,有那时间多看看外文比什么都重要。’”“我很喜欢打网球,可是我那只网球拍子却只用过两次还是新的呢!妈妈不肯让我打网球,让我用跑步的方式来锻炼身体。照他们的话说,打网球时间控制不住就没头了,跑步再怎么跑也跑不过20分钟。”

“下午,我看书累了,打开录音机,随着录音唱了一首费翔的《故乡的云》。可是,没一会儿,妈妈就过来了,说‘该看书了,唱歌唱不出洋博士来’。”“有时,我正专心致志地看书,听到一阵鬼鬼祟祟的脚步声,接着一只手从我背后突然伸过来,翻开我正在看的书,看看下面是否藏着课外书。当我因受侮辱而愤怒时,妈妈的背影便消失在门口……”当检察官问他:“那么,你们每次的争吵都是怎样结束的?”他回答:“都是我不吭声了才算完。”“他们根本不容商量。”

李兵杀死父母诱因,同样反映出父母教育中的问题。如母亲发现儿子与女友散步,竟不顾大街上众多行人观看,勃然大怒训斥儿子:“你小小年纪怎么干这种事?你现在还没有权利花前月下,你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回家后,尽管儿子讲明了自己的恋爱过程,父母依然坚决不留余地地强调:“你必须马上和××断绝来往!”父母反复说:“你快要出国留学了,快要去攻读洋博士了,爸爸妈妈当年多希望有这样的机会,要不是‘**********’……总之,你在事业上没有成功之前,你没有资格考虑这个问题!况且,××的家庭也不适合咱们这种家庭……”

的确,从表面上看,这些小事似乎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有多少望子成龙的父母不也是这样对孩子吗?这里我们不谈孩子不该用这种方式对父母,也不谈作为一个大学生人性的泯灭,只谈作为父母怎么教育孩子。爱的前提是尊重,李兵心中的压抑已很久了,但没得到父母的关注,才酿成这幕人间悲剧。如果李兵父母在孩子涉世之初放弃逼孩子做“人上人”、“人外人”的目标,只引导、帮助孩子做“人中人”,那么,家庭悲剧不会上演。

尊重孩子快乐的权利,是父母对孩子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从以上李兵杀死父母的悲剧中可以看到,父母一味地要求孩子完全向自己树下的愿望模式发展,是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的,同时,如果父母对孩子仅有沟通,而缺乏对孩子的起码尊重,也是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的。

让我们回到女孩的《十四条》的话题。

就在女孩的《给妈妈的十四条建议》发表之后,有一位母亲在看到女儿用红笔标出来的这纸女生宣言后,第二天以《给晓琴的十四条回答》为题,写出了如下的母亲“宣言”:

1)只有我们的帮助,你才能独立。

2)你打个碗,可以原谅;你要是说谎,绝对不行。

3)而你要参考我的“模式”。

4)父母、儿女都有自尊心;若谈“隐私”,你在18岁前的监护权归父母。

5)你要先把父母当朋友。

6)若有故意拿自己儿女作出气筒的人,则是天下最无知的人。

7)能认识到是我宠坏了你,你就别“坏”了。

8)犯过的错误决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犯了。

9)我们确应该注意方法和语气。但,同样一句话,是命令,是建议就看你是怎样理解的。

10)以后最多说三次。

11)我已给你讲清楚的、我同时也改正的坏习惯,你决不能有同样的坏习惯。

12)父母最需要爱。

13)我累时,确需要有人递杯茶。

14)父母不是完人,该你学的,该原谅的,该摒弃的,需思考的是你;还有一句,父母不是“省长”,你的要求,大多是不能满足的。

从这位母亲上书的《十四条》回答中,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是有沟通愿望的,但这位母亲与孩子的沟通,缺乏耐心,缺乏自信,缺乏经验,同时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还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如果这位母亲不是即兴而作,而是慎重地回答孩子建议的话,可以说,这是一位被孩子的信惹得有些激愤了的母亲。

毫不意外,两篇《十四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两篇短文在《中国青年报》引发了一场“两代人能否沟通的大讨论”。

在这位母亲以爱心、泪水、怒气凝成的《十四条》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群焦虑、无奈、愤怒的父母。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这《十四条》回答得句句情深意切。然而,如果按照这位母亲的《十四条》去做,很可能会使两代人冲突升级,甚至发生各式各样的悲剧。父母为孩子列出的《十四条》是对孩子言行的高度约束,甚至对法律赋予未成年人的权利不理睬。而女生晓琴提出的《十四条》是孩子们向父母提出的抗议,也是孩子们向父母提出的权利要求。归根结底,这场讨论的核心问题,是两代人之间的权利之争,即父母的教育权与未成年人发展权之争。

“菜鸟”教育“老鸟”

在调查中,孩子的问题总是太多,而有一些问题在如今的年代提出,却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凭什么说男女同学不能正常交往?

以前的我,很是开朗,喜欢向别人诉说心情,但那件事,却彻底伤了我的心。

那是个阴沉沉的雨天,我放学刚进家门,就看见爸爸、妈妈怒气冲冲地坐在桌旁,桌上放着一封信。

我小心地走过去,问:“爸爸、妈妈这是谁的信啊?”

“你的!”妈妈气势汹汹地吼道,我被吓了一跳,这是谁给我的信?难道爸爸妈妈拆开看了,信上难道写了不能写的东西?一串问号使我拿起信,但又不敢看。

“看哪!拿出来看哪,才十多岁就给男孩子写信,向别人要什么照片。”

我颤抖地拿出信一看,果然有一张照片,而他,只是我小学的一位同学。我又连忙拆开信看,信中除了几句问候和鼓励我好好学习,其他什么也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

“这是一个同学。”

“同学,什么同学,一个男孩子给女孩子写信,还写些什么外国字。”妈妈大声打断了我的话。

“妈妈,不是这样的,他是我的小学同学,现在外地读书,你问上面的英文是什么,一个是‘请原谅’一个是‘谢谢’,这是同学间的正常来往啊,妈妈。”

“正常来往?少和男孩子来往,你再不听,就把你赶出家门!”

“妈妈,你听我说……”

“不听,没有家教的东西,滚!”妈妈大声地吼道。爸爸也拿起那根象征家教的鞭子向我打来。

霎时,我的泪水涌了出来,一气之下,跑了出去。

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男女之间为什么不能正常交往呢?

现在是什么年代了呀!爸妈,你们为什么还这样老土呢?在你们面前,我连一封书信的交往权利都没有,你们知道女儿有多伤心吗?

同类推荐
  • 罗山思踪(第一辑)

    罗山思踪(第一辑)

    本书以场记的形式记录温州大学近两年举办的学术沙龙内容。主题有:1.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性;2.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地方治理模式追寻;3.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温商的机遇与挑战;4.当代具象表现主义绘画漫谈;5.社会进步与体育发展;6.道德力与社会进步;7.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
  •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

    本书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结构、乡里社区内居民的姓氏分布状况入手,着重探讨了这一时期家族宗族内部各成员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互动关系以及家族宗族关系对外部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 做一个像样子的梦:谈人生

    做一个像样子的梦:谈人生

    《做一个像样子的梦:谈人生》收录了不同时期胡适对人生问题的思考,是本极具指导性的青年读本。周恩来说:“胡适先生是我们所敬爱的一个人,他的思想和言论很有些令我们佩服的地方。”好的思想和科学不会被时间遗忘。
  • 语文教学的趣味成语设计(上)

    语文教学的趣味成语设计(上)

    语文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此情况下,怎样从语文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语文教师探索的问题。根据广大青年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充分利用语文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德国足球风云

    德国足球风云

    本书分日耳曼战车发韧之初,第一次夺得世界杯冠军,职业化的创立与“广告热”,“足球皇帝”出道等数章介绍德国足球运动。早在19世纪60年代,现代足球运动就传入德国,并在这片土地发展成燎原之势。1860年,“慕尼黑1860”足球俱乐部的成立,标志着这辆日耳曼战车的发韧之始。130多年来,风云际会,沧桑变幻的德国足球运动,向我们展示了日耳曼民族另一种文化积淀和价值取向。
热门推荐
  • 易伤忆殇

    易伤忆殇

    一觉醒来,花凄槿发现自己好像失忆了,而自己又多了个哥哥,B.W.组织中好像有自己死去的记忆。但越寻找答案好像这一场越是个阴谋~~~
  • 妈妈(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妈妈(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作品讲述了作者母亲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抗战爆发,作者母亲随父亲从南京到了湖南乡村。她的人生正式拉开序幕。在此,一个家成长起来,又在风雨苦难中流散。解放、土改、三反五反、大跃进……一场场政治风云,即便是草木也能感知并起伏不定。乡村的恬静还是乡村的困苦,在她心中刻下了最深的印痕?柔弱的母亲在不可知的动荡中颤巍巍地站立,而她的孩子们,将怀着仅有的财产——母亲的温暖——流落四方。这是年过七旬的作者怀念她母亲的一段文字。作者的母亲92岁去世,饱尝世事动荡的甘辛。她几乎是本能地维护家和孩子们,竭尽全力。尽管如此,她的羽翼也不能遮蔽所有的风雨。那段时光,既是作者心头的痛,也是作者心头的温暖,这就是妈妈写下这段文字的原因。作者杨之骅已年过七旬。六十五岁时,她学会打字,然后学会上网,然后又在天涯社区写下了不少文字。《妈妈》是其中的一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有亿万手下

    我有亿万手下

    开局获得绝世神医效忠,每星期都有手下投靠!楚尘:“亿万富豪很牛逼,对不起那是我手下!”楚尘:“古武者很厉害,对不起,还是我手下!”楚尘:“无敌宗师太寂寞,那就来做我手下吧!”楚尘:我真的不想装逼,可是手下不允许,我该怎么办,在线等!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本教材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点,以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为主线,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适合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道路的伟大实践为背景,力图反映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 晴天雨天走过十载

    晴天雨天走过十载

    风雨同舟十载,有你,有我。一切皆是过眼烟云。
  • 一生一世笑繁华·终结篇

    一生一世笑繁华·终结篇

    一日,她有求于他,于是搬来板凳,在月光下抓耳挠腮,忍受着五月中旬的蚊虫叮咬,大笔一挥,写下狗屁不通的情书一封——此情书来自爱你的小凰凰!太子爷看罢,评价曰:“内容过分夸张,语句华而不实,其中虚假言论颇多。但爷依旧心情愉悦,只是看完之后,爷已三日不欲进食了!”内侍嘴角抽搐着问:“难不成您是因为感动?多看看这封情书就饱了?”“不……爷是反胃……”
  • 肠胃病食疗菜谱

    肠胃病食疗菜谱

    《常见病食疗菜谱丛书》精选了近千种常见病的食疗菜谱,内容丰富,科学实用,易学易懂,非常适合于各类常见病患者以及家属使用。
  • 抢婚进行时:冷酷总裁求放过

    抢婚进行时:冷酷总裁求放过

    一场充满仇恨的婚姻,一段满含着阴谋的爱情,一个诠释虚伪的父亲,爱的漩涡伴随着滔天烈焰,张扬肆虐,却残缺悲壮。爱的另一面是恨,恨的另一面又是什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变重启

    天变重启

    灯火通明的国际都市,点点光明的边远乡村,都在一瞬间陷入了黑暗。天变重启,全球变成了一款游戏,每一个人都是这场游戏里的玩家。世界保护结界取消,空间裂缝对接,天下变局来临。重生的向天行再一次站在历史的潮流前,他这次又该何去何从?新人新书求支持,感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