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52800000010

第10章  “中美合作”的新篇章

1.情场老手俘获芳心

陈布雷认为,第一次约会的地点,南京、上海皆不好。他说:“蒋先生镇南京,召宋女士来见,有摆大丈夫架子之嫌;若蒋先生去上海见宋女士,又有低三下四之嫌……只有江苏省省会镇江市——按路程计算,蒋先生主动往上海走了100里,宋女士往南京追了200里。大丈夫的架子放下了,宋女士的主动热情又发挥出来了……”

这个建议得到了蒋介石的赞赏和首肯。

陈布雷建议相会地点定在镇江焦山。第二天,陈布雷陪蒋介石把焦山上的景点逛了个遍,把每个景点的来历、寓意及如何引申到爱情上,一一作了详细讲解。第三天,蒋介石早早来到焦山渡口迎候宋美龄。宋美龄刚下车,蒋介石就按陈布雷的计划,上前拱手道:“佛家普度慈航,请问宋女士可愿登舟?”

宋美龄见蒋介石今日如此温文儒雅,顿生好感。笑道:“我虽不信佛而信基督,但两教同理,普度众生。”边说边在蒋介石的搀扶下,轻盈地登上渡船。第一天见面的时候,蒋介石一个人说,宋美龄只管听,不答话。当然,蒋介石说的都是从陈布雷那儿“现学现卖”的。宋美龄虽没有表态,但心里已觉得蒋介石蛮博学的。

第二天,两人略熟了一些,蒋介石开始讨好宋美龄。

两人走在“鹤桥”上,蒋先介绍“鹤”因何象征长寿,接着祝宋美龄“松鹤延年”。走进“百寿亭”,他先介绍100个不同字体的“寿”字之妙处,紧接着祝宋美龄“永寿永康”。

宋美龄听罢不由得笑了。

第三天,宋美龄主动邀蒋介石登“观澜阁”。蒋介石连连摇头说:“无澜可观……无澜可观……”宋美龄顿觉奇怪:“既有‘观澜阁’,为何无‘澜’可观?”

对这个问题的答案,陈布雷早有交代,应讲清前后两层意思。蒋介石这时却把陈布雷两层意思的先后顺序颠倒了,脱口先说出后一层意思:“宋女士放心,纵有千难万险,只要有蒋某在,定能化难为易,化险为夷。”宋美龄先是一愣,随后嗔怪道:“你胡扯什么呀?这‘观澜阁’之‘澜’,是‘波澜’之‘澜’,怎么扯上‘千难万险’?”蒋介石心一紧,知道自己弄错顺序,赶忙解嘲:“一样嘛,一样嘛……宋女士难道没看到山门口那4个大字‘海不扬波’?海都不扬波了,江上何来‘澜’呢?江上无‘澜’,蒋某更不怕‘难’噢。岂不是化难为易,易如反掌?”宋美龄听罢抿嘴一笑,挽起蒋介石的胳膊和他一路行进。

第四天,宋美龄主动邀请蒋介石到山中“定慧寺”上香。蒋介石有点迟疑,因为陈布雷知道宋家信奉基督教,对佛教寺院不会有兴趣,故而未对蒋介石去定慧寺有所交代。现在宋美龄竟然提出这个要求,蒋介石担心自己进入寺院“一问三不知”。

他劝阻:“宋女士笃信基督教,蒋某也希望与宋女士同信仰。佛教寺院就不用去了吧?”

哪晓得宋美龄并不领情,她也有她的“孝心”,反问蒋介石:“蒋老夫人不是虔诚的佛教信徒吗?我们代她去上一炷香,岂不更好?”原来宋美龄是想代未来的“婆母”上香,作为儿子的蒋介石还有何理由拒绝?蒋宋两人让侍从买好香烛,一起进入寺院,按佛教的礼仪点烛、上香、磕头……

走出寺院,宋美龄面对山门上“定慧寺”三个字,突然问蒋:“请问大总裁,能不能给小女子讲一讲这‘定慧’二字的涵义呀?”

蒋介石一下子愣在那里,不过,他急中生智,马上答道:“‘定’者,是蒋某决定之‘定’,‘慧’者,是宋女士慧眼之‘慧’——蒋某心中早已决定,借宋女士之‘慧’,为中华民国增辉。”宋美龄大笑不止。

第五天,蒋宋游览“郑板桥读书处”。蒋感叹:“蒋某半生戎马征战,耽误了多少读书的时间。后半生真想隐居于此,以郑板桥为楷模,好好读几年书。”

宋美龄会心地笑了。两人走到“郑板桥读书处”旁边的“别峰庵”门前时,宋指着庵门说:“大总裁隐居焦山读书,小女子愿在此修行,终生陪伴在大总裁身旁……”

蒋介石欣喜若狂,连问:“是吗?您不后悔吗?”

宋美龄坚定地回答:“永不后悔。”这样,蒋介石与宋美龄到镇江作10日游。每日里双飞双憩,形影不离,相互间情投意合,尽诉衷肠。

美龄回到上海,见到大姐霭龄,只是含羞微笑,并不提这次旅行的事。宋霭龄知道宋美龄芳心已动,但却装作不知情的样子说:“刘纪文来找过你几次。你是不是给他回个电话去?”

宋美龄立刻收起了笑容,有些眉头不展。她年近三十没有结婚,唯一交过的男朋友就是刘纪文。现在她突然要嫁给蒋介石,不知道刘纪文心情如何。

宋美龄十岁时就去美国留学,在美国诗了将近十年。她去哈佛大学看望哥哥宋子文时,认识了刘纪文。他们一个是宋子文的好友,一个是宋子文的小妹;一个英俊潇洒,一个美貌活泼。经过宋子文的介绍,他们互生情愫。

刘纪文比宋美龄大七岁,广东人,虽然家境贫寒,但他自幼聪慧好学,成绩优异。

这时,中国正处于列强被瓜分的危亡岁月,许多志士仁人奔走呼号,救亡图存,乃至舍身就义。刘纪文在革命的洪流中,结识了一些具有先进思想的青年人,1909年加入了同盟会,和邓仲元一起,受命赴孙中山故里的石岐果栏街,开了一家庆利商店,作为掩护革命工作的机关,开展秘密活动。

1912年中华民国创立后,在实业救国的思想影响下,大批青年纷纷出洋留学,学习西方技艺。1912年的夏天,刘纪文也离乡别土,东渡扶桑,就读于东京志成学校。1915年毕业后,又考入早稻田大学,不久转入法政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专业。“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再度流亡日本,重组中华革命党,以便东山再起。正在东京读书的刘纪文参加了孙中山的改组活动,兼任中华革命党东京总事务所秘书。他来哈佛大学是为了和好友宋子文叙叙旧,没想到竟然和宋美龄一见钟情。

1916年暑假,宋美龄决定以旅游的方式度过在美国的最后一个假期。她邀请刘纪文同行。刘纪文满心欢喜地接受了邀请。他们先去游览了旧金山的唐人街,又参观了洛杉矶的电影院,游览了美国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庞大的黄石公园,观赏了北美奇景尼亚加拉大瀑布。两人在一起虽然很开心,但是宋美龄总觉得刘纪文离自己心目中“英雄”的标准还差一些。她想要嫁的人应该是一个有能力、有势力、有前途的伟人。刘纪文真的能够满足她的要求吗?

虽然在刘纪文的请求下,两人当着宋子文的面口头“订婚”了,但是在宋美龄心里,却并没有把这件事当真。1917年,宋美龄学成回国了,回到父母身边,并投入频繁的社会活动。空口许诺的婚约也随之雾消云散了。

但是刘纪文一直记着这件事,经常约宋美龄看看电影,吃吃饭。宋美龄之前独身一人,也愿意有人陪她排遣寂寞。但是如今有了蒋介石,再看刘纪文就觉得种种不如意了。

主意已定,宋美龄对宋霭龄说了一句:“此生非蒋氏不嫁。”

宋霭龄听了嫣然一笑,心中却是暗暗称赞蒋介石果然好手段。几天工夫,便把一个原本十分高傲的小妹弄得神魂颠倒,死心塌地了。接下来就看蒋介石要如何安抚好之前的三个女人,为明媒正娶宋美龄铺平道路了。

2.遣散妻妾清除障碍

三个女人中,蒋介石最急于打发的就是毛福梅。长久以来,他们的婚姻一直名存实亡。早在1921年6月蒋介石的母亲病逝后,蒋介石就在母亲生前常坐的佛堂里,召开了家庭会议。他拿出事先写好的纸片,流着眼泪,带着颤音开始宣读。这表面上是蒋介石写给经国、纬国两个儿子的信,实则是他宣布离弃毛福梅的一封休书:“余葬母既毕,为人子者一生之大事已尽,此后乃可一心致力于革命,更无其他之挂系。余今与尔等生母之离异,余以后之成败生死,家庭自不致因我而再有波累……今后(既与家人脱离关系)可无此念,而望尔兄弟二人,亲亲和爱,承志继先……特此条示经纬两儿,谨志勿忘,并留为永久纪念。”

但是毛福梅仍然留在丰镐房,照顾年幼的蒋经国,同时替蒋介石持家。因为她在丰镐房中威望很高,所以蒋介石也并没有打算让她走,而是继续采用“离婚不离家”的办法。即毛福梅和蒋介石在法律上终止夫妻关系,改以兄妹相称,让她继续住在蒋家祖屋,同时在蒋家族谱上,她被列为王采玉的义女,保留名字。

但是姚冶诚却没有理由继续留在蒋家了。在蒋介石的要求下,姚冶诚带着蒋纬国移居苏州,由蒋介石负担生活费用。

姚冶诚初到苏州时,先暂居凤凰街吴忠信宅第里,后来她在南园的蔡贞坊选中了一块地皮建造新居。1929年后新居落成,姚冶诚和蒋纬国等迁入,被当地人称之为蒋公馆。

住在蒋公馆的人员不多,除姚氏、纬国母子俩外,还有姚冶诚的侄子姚金和以及家庭教师陈志坚。姚冶诚在苏州居住期间,与蒋介石经常有书信往来,也见面,但不同居。蒋介石有时路过苏州,姚氏即携纬国去车站与蒋介石小聚。

三个女人中,虽然蒋介石和陈洁如最为相爱,但是他清楚地认识到陈洁如缺乏高贵的出身、显赫的门庭,无助于他将来的仕途。1926年7月30日,蒋介石在写给张静江的信中,首次吐露了希望陈洁如离开之意:“洁如之游心比年岁而增大,既不愿学习,又不知治家,家中事纷乱万状。此次行李应用者皆不检点,而无用者皆携来,徒增担夫之劳。请属(嘱)其不管闲事,安心学习五年,或出洋留学,将来为我之助,如现在下去,必无结果也,乃害其一生耳。如何?”

1927年,蒋介石终于告诉陈洁如自己要迎娶宋美龄的决定,并且要求陈洁如回避。陈洁如嫁给蒋介石才15岁,把少女的纯真、热情、幻想和爱恋全部给了这个她以为可以托付终生的男人。谁知道转眼间这个男人就要出于利益考虑弃她而去,这让陈洁如悲痛欲绝,难以承受。她愤而离开蒋府返回上海,谁知蒋介石再次赴上海陈宅,做陈洁如及其母吴氏的工作,劝说陈氏出国,并发出重誓:“自今日起五年之内,必定恢复与洁如的婚姻关系。如果违反誓言,没有将她接回,祈求我佛将我击毙,将我的南京政府打成粉碎。如果十年二十年之内,我不对她履行我的责任,祈求我佛推翻我的政府,将我放逐于中国国外,永不许回来。”陈洁如看到蒋介石此事蓄谋已久,誓无更改,只得“相信”并“服从”蒋介石的“安排”,同意赴美留学。

当轮船行驶在浩渺的太平洋上时,陈洁如听到了无线电播放的上海各报所载《蒋中正家事启事》。直到此时,陈洁如才明白了蒋介石的真实企图!她痛不欲生,几次要跳海自杀,幸为护送人员劝阻未遂。同年12月1日,蒋介石如愿以偿,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不久蒋介石复出,重新掌权。而次年春天,他才派出江一平律师与陈洁如洽谈离婚条件。陈洁如看木已成舟,已经是身如槁木,心如死灰,被迫同意与蒋分手,正式离婚。

年方二十出头的陈洁如遭此感情悲剧,立志终生不再嫁人。她在美国5年的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业中,用忙碌掩饰自己内心的空虚和伤痛。她苦修英文、养蜂和园艺,并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获得硕士学位,之后悄然返回上海。

蒋介石用不同办法处理了和毛福梅、姚冶诚、陈洁如的婚姻关系,他和宋美龄结婚的障碍也就扫除了。1927年9月23日,他乘船抵上海,迫不及待地先去探望宋美龄。日记云:“与三弟叙谈,情绪绵绵,相怜相爱,惟此稍得人生之乐也。”

第二天,蒋介石就忙着邀请王正廷“作伐”。午夜,又去拜访何香凝,大概也是为了请她出来当媒人。25日,蒋介石于探望宋美龄之外,又拜访张静江,会见张静江之后,又去见宋美龄,直至11时才回寓。当时,国民党内对蒋介石的家事多有质疑。26日,蒋介石修订早已写好的《启事》,交《申报》连登三天:

“民国十年,原配毛氏,与中正正式离婚。其他二氏,本无婚约,现已与中正脱离关系。现在除家有二子外,并无妻女。惟传闻失实,易滋淆惑,专此奉复。”

该《启事》的主要目的在于说明自己与毛福梅、姚冶诚、陈洁如已无婚姻关系。而在当日,蒋介石与宋美龄订婚。日记云:“晚与三弟谈往事,人生之乐,以订婚之时为最也。”

27日下午,二人同到孔祥熙寓所合影,并一同拜访王正廷和冯玉祥夫人李德全,感谢他们充当介绍人。当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密谈”至深夜一时。

9月28日,蒋介石东渡日本,为的是争取中日方朝野各方面的支持,同时也向宋母提亲。当日早上6时,蒋介石就起床整装,向宋美龄告别。他在日记写道:“情绪绵绵,何忍舍诸!不惟外人不知三弟之性情,即中亦于此方知也。”七时前,蒋介石登上日本轮船“上海丸”。

宋美龄的母亲倪桂珍当时住在神户有马温泉养病,因此,蒋介石到日本后的第一任务就是探望倪桂珍,请她同意婚事。10月3日,蒋介石到达神户,立即和宋子文同车,到有马温泉拜访宋太夫人。蒋介石日记记载说:“其病已愈大半,婚事亦蒙其面允。唯其不欲三弟来此,恐留此结婚也。不胜怅望。”蒋介石原来打算在日本结婚,然后与宋美龄结伴赴美。现在老太太当面应允婚事,蒋介石很高兴,但是,老太太不赞成女儿来日结婚,蒋介石又很失望。他便立即致电在上海的宋美龄,详述自己一时不能归国的实情,要她“速来”。蒋介石在日记中惴惴地写了一句:“彼当来乎?”下午,蒋介石第三次拜见倪桂珍,发现老太太很高兴,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瞧,看得蒋介石很不好意思,日记云:“未免令新婿为难。”10月4日下午,蒋介石收到宋美龄“不来日”的回电,好梦难圆,心中不胜怅惘。

这以后的一段日子,蒋介石便留在日本,与宋美龄电报往来,互通音讯,同时看报读书,陪倪桂珍谈天,与宋子文谈国事,谈时局。显然他们已经相处得像一家人一样了。

3.中西合璧的婚礼

1927年12月1日,当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隆重举行婚礼时,他重返权力中心之旅也就开始了。

婚礼分两次进行:先举行基督教式的婚礼,后举行中国式的婚礼。基督教婚礼在宋宅会客厅中举行,客厅布置华丽。婚礼原请宋家老友、卫理公会教堂牧师江长川主持,但江认为蒋介石不是自由再婚,拒绝主持,乃请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余日章主持。

下午3时婚礼开始,证婚人余日章,介绍人谭延恺、何香凝、王正廷、李德全,主婚人蒋锡侯夫妇、孔祥熙夫妇。外宾有美国驻上海总领事克银汉夫妇、美国审判长普台及英军总司令邓坎等。蒋介石由刘纪文陪同先进入礼堂,后宋美龄挽着宋子文的手臂,在女嫔相郭主珠等人前导下步入礼堂。蒋先为宋戴戒指,并宣读誓词说:“我蒋中正情愿遵从上帝的意旨,娶你宋美龄为妻。从今以后,无论安乐患难康健疾病,一切与你相共,我必尽心竭力的爱敬你、保护你,终生不渝。上帝实临鉴之,这是我诚诚实实地应许你的,如今特将此戒指授予你,以坚此盟。”接着宋美龄宣读誓词说:“我宋美龄情愿遵守上帝的意旨,嫁你蒋中正,从你为夫。从今以后,无论安乐患难康健疾病,一切与你相共,我必尽心竭力爱敬你、保护你,终生不渝。上帝实临鉴之。这是诚诚实实应许你的。如今特将此戒指授予你,以坚此盟。”仪式过后,两人赴戈登路大华饭店出席中式婚礼。

礼堂设在大华饭店跳舞厅,四周缀以鲜花,中间悬挂孙中山遗像,两旁是国民党的国旗和党旗。插满白花的礼台上是两幅大匾,写着巨大的“喜”字和“寿”字。参加婚礼的有一千三百多人,凭事先发出的请柬入场,请柬编有号码,并盖有宋子文的私章,以防他人混入。出席的有证婚人蔡元培、谭延恺、王正廷、余日章、何香凝、李德全六人;来宾有汪精卫、吴稚晖、邵力子、陈果夫、褚民谊、缨斌、叶惠钧等;外宾有日本总领事矢田、正领事清水、美国总领事克银汉、比利时总领事汪和德、挪威总领事业尔等。宾客由陈希曾、陈立夫等殷勤招待。

下午4时许,蒋介石、宋美龄乘坐7392号花车来到大华饭店,先在花园洋房内休息。4时15分,乐队奏起了门德尔松的结婚进行曲。来宾们都伸头仰颈,爬上椅子争相观看。摄影机咔嚓咔嚓地响着。蒋介石身穿条纹裤、黑色燕尾服、银色的活结领带,胸悬彩花,由男傧相刘纪文、孔祥熙陪同走出。他的头剃得油光锃亮,被外国人戏称为“花生米”。5分钟后,宋美龄挽宋子文的手臂走出,她穿着白色长裙礼服,身披银色绣花的白色长纱,手捧一束用银白色缎带系着的淡红色康乃馨花。另外四位女傧相身穿桃红色绸缎的裙子,10岁的孔二小姐孔令俊和少爷孔令杰跟在最后提着裙摆。

婚礼由邵力子任司仪。全体向孙中山遗像三鞠躬,由蔡元培宣读证婚书,文称:“盖闻宝树延辉,异彩耀玉台之镜,早梅布馥,华楣迓翟之车。两姓联欢,一堂结约。兹者蒋中正先生与宋美龄女士,举行结婚礼于春江大华礼堂,良辰吉日,六礼告成,瑟好琴耽,双心默契。所愿宗熙三径,论协十篇。喜今兹约指铃章,用证鸳鸯之牒。卜他日齐眉益算,覃敷鸾凤之祥。元培等忝作证人,乐观嘉礼,爰缀吉语,藉贡欢忱,是为证。”接着由证婚人、主婚人、结婚人依次用章,再新郎新娘相对一鞠躬,向证婚人、主婚人及来宾各一鞠躬,婚礼在乐曲声中宣告完成。蒋介石和他的新夫人在雷鸣般的喝彩声中穿过人群夹道。成千上万的玫瑰花瓣顿时从空中飞撒而下,让喜欢浪漫的宋美龄惊喜不已。

蒋介石当天在报端发表了《我们的今日》一文。他说:“余今日得与余最敬最爱之宋美龄女士结婚,实力余有生以来最光荣之一日,自亦为余有生以来最愉快之一日。余奔走革命以来,常于积极进行之中,忽萌消极退隐之念,昔日前辈领袖常问余,汝何日始能专心致志于革命,其他厚爱余之同志,亦常讨论如何而能使介石安心尽革命之责任。凡此疑问本易解答,惟当时不能明言,至今日乃有圆满之答案。余确信余自今日与宋女士结婚以后,余之革命工作必有进步,余能安心尽革命之责任,即自今日始也。”

次日,《纽约时报》头版头条报道了这场婚礼,并注意到国民党将于星期六召开全会。报纸评论说:“如果会议成功,蒋介石将东山再起。”

在一旁观望的人们没有忽视全部领事团都出席了婚礼,也没有忽视海军上将布里斯托尔既出席了西摩路的家庭仪式,又出席了大华饭店的公开仪式,而且还带去了他的所有人马。这预示着宋家的新成员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和美国的认可。

婚后,蒋介石在上海拉都路311号设置新居,并打算赴美国度蜜月。但实际上,他们婚后的第一站是莫干山的一个小寺庙,蒋介石在那里整整开了十二个小时的“党的重要会议”。“政治”陪伴蒋介石度过了蜜月。

此时的政局已经一片混乱。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最大对立面和竞争对手汪精卫,受到多方指责,在1927年年底不得不再次出国;曾经通电逼迫蒋介石下野的冯玉祥,此时也忽然改变了态度,主动联合阎锡山,又一再通电吁请蒋介石出山。

几个月的静观其变,几个月的私下运作之后,1928年初再度出山的蒋介石,才真正成了国民党党内一时无人可以取代的人物。他的那些对立面,无论军事派别或者政治派别,都暂时不计前嫌,将他推到第一的位置。可以说,蒋介石是在春风得意之中迎来了1928年。

4.政治婚姻好处立现

蒋介石下野后的国内局势是:国民党内存在三个中央、两个国民政府,即武汉中央、南京中央、上海中央和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北方为孙传芳、张昌宗为首的直鲁联军所盘踞,东北为张作霖的领地。摆在国民党面前的任务是三党合流,统一全党,继续北伐,统一全国。

蒋介石应各派呼声下野,北洋军阀乘隙南犯,使宁汉双方深感继续分裂、内讧的危险性,增强了宁汉合流的紧迫感,从而加快了宁汉合流的进程。

1927年9月15日,南京和武汉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监察委员在南京成贤街中央党部,上海西山会议派的中执、监委员在紫金山,分别举行全体会议,通过中央特别委员会名单,通过《统一宣言》,宁汉沪合流至此算是完成。

宁汉合流同时,出现了新的分裂。汪精卫只捞到了特委会委员、国府常委和军委会主席团成员,与他原来想通过合流重新确立在国民党内的独尊地位差距甚大,因而早在9月13日,就离开上海前往九江,并发表引退通电。9月25日,汪精卫又联合对特委会同样不满的唐生智,组织武汉政治分会,公开通电反对特委会和新组成的南京政府,提出“护党”实际上是维护自己利益的主张。

11月9日,唐生智部被彻底击溃。11月11日,唐生智在武汉召开高级将领会议,宣布“决计下野,东渡日本”。11月15日,李宗仁率部进入武汉。早在10月29日,汪精卫知道武汉已难以立足,与张发奎、陈公博等南逃广州,准备继续与南京政府抗衡。

桂系主力离开南京,唐生智被击溃,汪精卫前往广州,要求蒋介石下野的军政力量全部受到削弱,此时,蒋介石开始出面活动。他的第一步棋子是夺回党权。当时南京的党权落在西山会议派手里,要夺回党权必须召开二届四中全会,而且只有通过全会,才能完成复职的法定程序。要使全会能够按照蒋介石的意旨进行,又必须在没有西山会议派和汪精卫参加的情况下召开。为此,蒋介石设法挑起汪精卫派和西山会议派的纷争。他纵容汪精卫出面,提出要求召开二届四中全会,而西山会议派本来就不承认汪精卫在武汉召开的二届三中全会,当然更反对有可能分走西山会议派党权的二届四中会会。这样就挑起了汪精卫和西山会议派的矛盾。随后,蒋介石以调解人的面目出现,在两派中折中,既不反对召开四中全会,也不赞成召开四中全会,而提出于12月3日召开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议,暂时停止是否召开四中全会的争论。

11月25日,南京举行庆祝讨唐胜利大会,会后游行群众在复兴桥与军警发生冲突,当场死2人,伤75人。南京有些机构在汪精卫的暗中支持下,组成惨案后援会,宣布西山会议派是造成惨案的元凶,要求缉拿罪犯。12月28日,西山会议派骨干分子邹鲁、居正、许崇智等被迫出国,西山会议派实力大受削弱。

南京发生惨案后,西山会议派在国民党内势力下降。胡汉民为压制从武汉方面赶来夺权的汪精卫,坚决要求蒋介石复职;吴稚晖、张静江、陈果夫等人一直在等蒋介石上台,所以在会上当然力主蒋介石复出;最早的西山会议派对蒋介石发动政变深表佩服,把消灭共产主义势力的希望寄托在蒋介石身上,因而也把票投给了蒋介石;在会上因受谴责而走投无路的汪精卫,为取得蒋介石的支持,也于12月10日领衔提案,“敬请蒋介石复职”;逼蒋下台的实力派桂系李宗仁、白崇禧,见汪精卫已请蒋出山,赶紧发表声明,拥护蒋介石复职。远在北方的阎锡山、冯玉祥也致电蒋介石:“甚盼我兄克日出山,主持军政,俾得早日完成革命大业。倘能得如前请,弟等负弩,愿听指挥。不惟弟等私愿得遂,大局实利赖之。”12月14日,四川实力派刘湘致电蒋介石,表示:“此闻中央全体会议一致决议,敦请我公继续出任总司令职权,逖听之下,无任欢欣。”

12月16日,国民政府下令查处汪精卫。汪精卫在一片责骂声中,再次出走。12月17日,他离开上海经香港,去了法国。蒋介石出山复职,又去掉了一个障碍。

逼走汪精卫以后,蒋介石还有一个不好对付的胡汉民。胡汉民要求中央查办汪精卫及其追随者,不能让他们一走了之。在智囊们的建议下,蒋介石有意不办。蒋介石还故意拉汪精卫派中的一部分粤系委员参加四中全会,以激起胡汉民等人的不满。胡汉民对蒋介石如此不把他当作一回事,受到莫大刺激,怄气出走。1928年1月25日,胡汉民与孙科、伍朝枢一起,离开上海,前往欧洲考察。这样,阻挠蒋介石复职的障碍和对手一一扫除,给他重新上台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在利用矛盾排除政敌的同时,蒋介石还通过各方面活动,促成自己上台。吴稚晖、张静江、张群等谋士常在周围替他出谋划策,并四出活动,为其复职制造舆论,疏通关系;在南京的蒋系势力如陈果夫等,处处与桂系为难,使其无法稳定局势;外交方面,黄郛和宋子文加紧同日美帝国主义的联络。由于南京的局势始终处在动荡和混乱之中,而国民党内各个派系又没有一个人能够统领全局,于是要求蒋介石复职成为各个派系、代表人物的共同呼声。

1928年1月2日,南京政府致电蒋介石:“立即旋都复职,共竞革命全功。贵总司令许身党国,必有以副中枢付托之重,慰国人喁喁之望也。”

1928年1月7日,蒋介石正式表示“愿意”复职总司令,向国民政府上交复职书;9日发表《告国民革命军全体将士电》,宣称要“歼除奉、鲁军阀,实现总理之遗教,早出斯民于水火”;18日,正式复任总司令。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全面确立了蒋介石的领袖地位。他作为中常委兼组织部长、民众训练委员会常委,控制了国民党中央党部;他作为中央政治会议主席,通过一批位居要津的亲信和幕僚,成为事实上的政府控制者;他作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兼军队总司令,更加牢固地掌握了军权。总之,经过辞职、复职,蒋介石在国民党、政府、军队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蒋介石以后22年间的政治路线和政治活动,基本上是沿着二届四中全会所确定的主线走下去的。因此,这次会议既是蒋介石第一次下野的最后终结,也是他一生政治生涯的转折点,对他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928年10月10日,即武昌起义“双十节”纪念日——蒋介石的南京政府成为了全国性的政府。

同类推荐
  • 雄才大略的统帅

    雄才大略的统帅

    《军史辉煌丛书》是199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编写的,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当年即获好评。十年前,作者在编写这套丛书时,举国上下正在迎接党的十五大的召开;而今,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迎来她80岁的生日,大江南北又在为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和2008年奥运会的举行紧张地忙碌着。十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会发生不少改变,对于一支强大的军队,其变化更是巨大和深远的。岁月匆匆,但这套丛书,其巧妙的构思、丰富的史料、动人的故事和鲜活的语言,却不因时光的流逝而逊色,特别对21世纪的年轻人仍有积极的教育作用。
  • 布衣天子——刘邦

    布衣天子——刘邦

    《布衣天子:刘邦》将为广大读者重现历史的风云际会,再现一个历史上真真切切、鲜活生动的刘邦。阐释帝王的是非功过,为读者呈现一幅壮美的传奇画卷。
  • 戴笠全传

    戴笠全传

    本书详实的叙述了戴笠一生的罪恶,同时我们也能从书中看到那个风云多变的年代人前人后的明争暗斗。
  • 世间曾有李叔同:弘一法师绚烂至极的前半生

    世间曾有李叔同:弘一法师绚烂至极的前半生

    旨在解读李叔同的前半生(以1918年出家为界)所经历的人生故事。作者秉承严谨的创作态度,在保证细节均有出处的前提下,进行通俗的表达,让喜欢李叔同的读者了解这位艺术奇才是如何造就的。李叔同在其人生事业达至巅峰时,忽然归于平淡成为苦行僧,让很多人惋惜。他的故事是写不尽的,也是读不完的。
  • 银海扬帆:于洋传

    银海扬帆:于洋传

    本书是我国著名电影艺术家于洋的传记。于洋出身贫寒,少年时即因机缘巧合进入电影行业,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他进过敌人监狱,在枪林弹雨中进行过革命工作,并主演了多部影响深远的电影作品。
热门推荐
  • 超时代末日之章

    超时代末日之章

    假如这是一个现实与非现实交织的世界,给你仅仅两年的时间让你拯救全宇宙,你会愿意担负起这个沉重的使命吗?在宇宙面临危难的时候,被上天给予力量与权利的天权将担负救世之任!契约师、斩灵者、猫灵、元素师、念力者、神官、六芒星会……前所未有的神之旅途,曲折离奇的爱情。超霸气的宇宙之战,独坐宇宙之颠,是为爱情,还是孤独?故事发生在一个凉爽星期日的邂逅……
  • 剑三之对立阵营那个辣鸡指挥

    剑三之对立阵营那个辣鸡指挥

    你本可以快意江湖纵马长安,为何不能忘了我?
  • 动手做实验丛书--初级化学实验改进设计实践

    动手做实验丛书--初级化学实验改进设计实践

    本书主要介绍动手做实验,初级化学实验改进设计实践的各钟方法详解。
  • 诸天玩家强无敌

    诸天玩家强无敌

    社会被割裂,世界在崩溃。当行走诸天、搜寻法则成为了拯救世界的唯一方法时,紫斋来了。而面对着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世界,紫斋慌得要死——别人穿越都代表了先进生产力,自己穿越就成了半文盲,这去哪讲理?好在……对别人来说陌生的世界,在紫斋看来都很眼熟——也许做个先知,也不错?【第一幕·哈利波特世界】【书友群:1076871647,欢迎加入】
  • 烽灵天下

    烽灵天下

    古老神学认为,人体就像缩小版的自然,蕴藏着难以揣度的无限潜力。这潜力,因违背天理循环,而被封印着。经过数百代先人的钻研,他们发现可以通过人体细胞内的生命共同体——原玄灵虫,产生的灵力解除封印。这股灵力称为——原灵。想知道在这没有魔法、没有仙术的世界里,完全解开封印后,人…可以达到何种境界吗?
  • 好人佣兵团

    好人佣兵团

    好人就一定要被欺负么?错,那只是烂好人的专利。好人一定不会欺负别人么?错,那只是烂好人的行为规范。好人必须要无条件的做善事么?错,那只是烂好人干的蠢事在奇茂的字典中,“好人”有它自己的定义。
  • 在末世里当魔王的肉盾

    在末世里当魔王的肉盾

    京棘是末世里唯一的独行侠。作为唯一的独行侠他首要目标便是将导致这场使全人类发生异变的解药扩散开来,在与反对他的能力者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他死了无数次,好在他重生的能力使他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过去寻找解决的方法。但他也有颓废不想干的时候,常乐就是在这样一个时候出现的,这个菜鸟一次又一次踩在他智商的底线上,而他始终容忍她——毕竟,免费的肉盾,不好找。
  • 山海经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据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山海图”流行于世。《山海经》分《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虽仅有三万一千余字,但其内容涉猎甚广,从天文、地理、传说、神话、宗教,到种族、动物、植物、矿产等,包罗万象,体系庞大,堪称我国古籍中的百科全书式的著述。然而,由于它所述多奇诡怪异,常被人斥为荒诞不经。
  • 如何计出你的胜算

    如何计出你的胜算

    本书通过对竞争理论分析和大量的实证研究,试图告诉你如何根据人生目标,策划和布局自己人生的竞争格局;如何客观评估自己和对手的竞争资本,做到知己知彼;一个人和一个企业如何理性面对未来的竞争,进行科学预测,做到“能掐会算”;如何做好力量储备,阐示真正的赢家是怎样炼成的;如何借用外部的力量和整合社会资源提高自己的战斗力;如何积极行动,领先一步抢占有利位置;如何权衡利弊,谋求利益的最大化,增强竞争的力;如何在竞争中回避或分散风险,学会合作,做到“双赢”。
  • 敲开你的心

    敲开你的心

    她,一个天才少女,原本已经铺好的未来却在一次意外中被扭转,可就是这场意外,让她开始重新思考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