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176100000003

第3章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

(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马克思恩格斯热情支持、积极参加、正确领导了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他们总结了19世纪40至90年代的世界发展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尤其是1848年欧洲革命、巴黎公社革命和资本主义和平发展年代合法与非法的斗争经验,以及建党经验,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他们围绕“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这一核心,深刻地论述了资本主义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的专政以及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等基本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功绩,就在于揭示并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在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由家庭手工业的简单协作到工场手工业、再到机器大工业的三个发展阶段。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使以生产资料使用社会化、劳动过程社会化和劳动产品社会化为特征的生产社会化的程度日益提高。但是,这种生产是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框架内实现的,两者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性的矛盾和冲突。社会化生产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内在的集中表现。这个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在生产上,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它生而具有的矛盾的这两种表现形式中运动着”,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正是这一基本矛盾“恶性循环”的结果。在日益发展的社会化生产力面前,资产阶级会被迫调整生产关系,以缓和或减轻经济危机带来的巨大压力。但是,无论是股份公司、垄断资本,还是国有资本,都只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新的转化形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生、发展的历史事实说明,这一矛盾的最终解决,只能是用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马克思恩格斯还正确指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创造着更加成熟的物质条件。这就是,一方面是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资产阶级对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占有,从而对政治统治、教育垄断和精神领导的占有,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成为阶级、政治和精神发展的障碍。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又把大多数居民变为无产者,从而造就了完成社会变革的阶级力量。因此,由于社会的发展已经具备了新的经济条件和阶级基础,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才成为可能,成为历史的必然。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19世纪40年代时,马克思恩格斯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但以为资本主义灭亡为期不远了,这种判断又过于乐观。1848年革命后,他们开始纠正原来的估计。1859年1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明确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是关于资本主义灭亡进程认识问题上的一个重要论述。根据科学社会主义来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认识和把握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必须把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思想同“两个决不会”思想联系起来,既要认清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又要认清这一历史进程的长期性和曲折性。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能否变成现实,归根结底要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成熟程度所决定。

实现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列宁认为,马克思学说中的主要一点,就是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创立者的世界历史作用。这是由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和它所具有的阶级特点决定的。现代无产阶级是大工业的产物,是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劳动者,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因而是最有远大前途的阶级,是掌握未来的阶级。现代无产阶级的范围,不仅包括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还包括脑力劳动无产阶级,这为完成无产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创造了知识和人才方面的条件。无产阶级所从事的社会化大生产具有分工细密、高度连续性和协作性的特点,这使无产阶级成为富有组织性、纪律性和团结互助精神的阶级。作为雇佣劳动阶级,无产阶级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而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这种地位决定了无产阶级是革命性最坚决最彻底的阶级。无产阶级的这些特点和优点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等其他劳动阶级所不具备的,所以,只有无产阶级能够承担根本变革资本主义旧制度、建立共产主义新制度的伟大历史使命。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在一国范围内实现的,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直接的斗争舞台在国内,首先应该把本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搞好。无产阶级还要同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如果不能争取到农民的支持,无产阶级的斗争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

(二)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要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途径。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

无产阶级革命是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决定性手段,是推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强大动力和杠杆。无产阶级从它存在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这一斗争经历了由自发的斗争到自觉的斗争、由经济斗争到政治斗争的不同发展阶段。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理论斗争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三种基本形式,其中政治斗争是指无产阶级以夺取政权为目标的革命,这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革命发生和发展的最深刻根源在于社会内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当旧的生产关系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会到来。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正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当这一矛盾发展到最尖锐程度的时候,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无法容纳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时候,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才会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

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无产阶级从资产阶级手里夺取国家政权,上升为统治阶级,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最根本的首要的标志。

无产阶级革命有不同的方式,采用暴力革命还是和平方式夺取政权,将取决于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取决于各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正确选择。

无产阶级革命是一场世界性的革命。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不是一个国家的单独行为,也不可能是一种地域性的现象,而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进程。他们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发展,主要是资本国际化发展带来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思想。这就是通常说的“同时胜利”论。

当然,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把他们的看法绝对化。晚年的马克思恩格斯在预测欧美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进程和特点的过程中,还热切的关注东方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论及到东方国家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特殊性。他们认为,在西方革命的影响下,俄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享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这里用“卡夫丁峡谷”的典故,意在说明落后国家在一定条件下超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可以避免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极端不幸的灾难,而进入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十分强调实现这种可能性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一是必须以俄国农村公社的存在和发展为基础,认为这是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二是俄国革命必须与西方无产阶级革命互相补充。这是俄国土地公有制发展成为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三是必须有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引发、推动和积极支持,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才能胜利完成。马克思恩格斯对东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不同道路的探索和思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无产阶级革命必须要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最终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政党的作用就在于能够保证社会主义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这一革命的最终目标。制定正确的党的纲领和策略,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因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善于把当前斗争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必须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必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包括直接同盟军和间接同盟军、可靠同盟军和暂时同盟军在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以便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坚持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争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

无产阶级专政是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巩固无产阶级统治,最终消灭阶级的重要条件。1875年马克思在著名的《哥达纲领批判》中写道:“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过渡时期的历史必然性是由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决定的。无产阶级革命不同以往的革命在于,它要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让人民当家作主,因此,它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伟大最深刻的革命。完成这一任务,只能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利用国家政权对旧的生产关系进行革命的改造,才能逐步建立起来。这个逐步消灭私有制、确立公有制的历史时期,是一切走向共产主义的国家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无产阶级专政是过渡时期的国家。作为国体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它是无产阶级实行民主的政治形式,是对资产阶级专政的彻底否定。作为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它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共和国,既区别于资产阶级共和国,又继承其合理形式。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具体地说,无产阶级专政有四项主要任务:一是镇压剥削阶级的反抗,巩固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二是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三是组织农业合作社,把农民吸引到社会主义方面来;四是改造与私有制相适应的一切经济关系和一切社会关系,进而改造人的传统观念。无产阶级专政将会长期存在。

(三)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和设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是对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事实进行深刻剖析的过程中,还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和基本特征等问题,作出了科学的预测和设想。这些思想散见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以及许多书信中,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特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不仅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历史进程,也是一个从片面发展向全面发展逐步推进的过程。他们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经过一个过渡时期就进入未来社会。未来社会自身的发展也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根据共产主义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成熟程度的不同,明确地把共产主义社会区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这样的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发展阶段。后来列宁在1918年写的《国家与革命》中,直接把马克思说的“第一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只有在第一阶段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才能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第一阶段是高级阶段的必要准备,高级阶段是第一阶段发展的必然趋势。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要坚持不断革命论与革命发展阶段论的统一,认清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联系和区别。既不能超越阶段,犯急于求成的冒进错误,又不能失去信心,看不到共产主义的美好前景。

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是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以后他们多次表述了这一重要思想,认为未来社会就是一个“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只有在未来社会才能够为人的发展提供一系列必须具备的经济社会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预测未来社会的方法和特点。他们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和设想,主要是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中,在总结当时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经验中,在批判空想社会主义,其他各种社会主义流派和一些工人政党的错误纲领的过程中,在同资产阶级思想、小资产阶级思想家进行论战的过程中,才论及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和若干基本特征。这些论述有鲜明特点:第一,马克思恩格斯是在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资本主义现实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社会的理论。他们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即通过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特别是经济形态来获得对未来社会的认识。在这里,他们特别运用了典型分析和科学抽象的方法,抓住事物发展的典型形态和本质因素,而抽象掉非本质的因素。这是我们在观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关系时必须注意到的。第二,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只是指出了大致轮廓和发展方向。他们不赞成对未来社会的特征作过于具体、全面的论述,更没有为未来社会规定具体的方案。第三,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根据一定的历史条件得出的结论。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变化,他们总是在完善和发展自己的理论,使科学社会主义始终保持着历史活力。

(四)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普遍真理。科学社会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决不能丢,丢了,就丢了灵魂,丢了根本。科学社会主义不是教条,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关键是要结合实际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决不能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

在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树立了光辉榜样。他们对待自己的理论从不教条,从不僵化,从不空谈,从不强加,总是根据实践的变化和斗争的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他们的科学态度表现出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对社会矛盾的分析,对工人运动实践经验的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和理论创造,真正把科学社会主义建立在坚实的“现实基础”之上,而同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二是密切注视着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当原来的理论观点已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实际情况和斗争需要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主动及时地予以补充、修改和发展,从不拘泥于已有的结论。三是从不要求别人当然也包括后人把自己的理论当做教义,看做是某种一成不变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而是希望根据生动的实际生活去运用科学的理论,并且在实践中加以发展。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他批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唯物史观当做标签贴用的错误态度,“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

马克思恩格斯在实践中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事实,不仅反映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科学态度,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共产党宣言》各版序言提供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的极好范例。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部著作中写序言最多的一部著作。在他们为各种不同版本写的7篇序言中,对《宣言》的某些内容、提法、文字加以说明、订正或补充,使《宣言》精神赋予活的实际内容,成为流传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不朽之作。在1872年德文版的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写道:“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同时又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显然,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宣言》作为历史文献,虽然没有修改它的权利,但应根据客观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检验、完善和发展它的某些观点。《宣言》的各篇序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坚持科学态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极好范例。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注意观察和研究资本主义的新现象,并没有停留在已有的研究结论上。例如,当股份公司广泛流行时,马克思敏锐而深刻地研究这一现象,指出“那种本身建立在社会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并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在这里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即那些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资本)的形式,而与私人资本相对立,并且它的企业也表现为社会企业,而与私人企业相对立。这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当然,这种个人资本向股份资本的转化,还是局限在资本主义界限之内。马克思还注意到并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出现的工人合作工厂的意义,指出这是“在旧形式内对旧形式打开的第一个缺口”,“资本主义的股份企业,也和合作工厂一样,应当被看作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恩格斯的晚年,十分注意对资本主义新现象的分析,对资本主义命运的重新思考。他在《1891年的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一文中也指出:“由股份公司经营的资本主义生产,已经不再是私人生产,而是由许多人联合负责的生产。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是不仅没有了私人生产,而且也没有了无计划性。”他还在1892年写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德文第二版序言、1895年为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写的导言以及其他文献中纠正以往对资本主义发展潜力估计不足的看法,认为至少在英国,资本主义剥削的“青春时期”的“恶劣现象,现在或者已经被消除,或者已经不那么明显。”恩格斯在1888年9月底写的《美国旅行印象》,真实记载了他在美国一个月的深刻感受,对美国人的务实进取精神给予积极评价。恩格斯还对初露苗头的垄断趋势进行了探索分析,已经看到某些生产部门“竞争已为垄断所代替”,预见到资本主义即将进入新的阶段。

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确定无产阶级斗争的新策略新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道路、方法、手段、策略等的看法,并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条件和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恩格斯在1895年写成的《卡尔·马克思〈1848-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中,清醒地总结了历史经验,论述了利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普选权进行合法斗争的必要性和意义。他认为“实行突然袭击的时代,由自觉的少数人带领着不自觉的群众实现革命的时代,已经过去。”利用普选权,开展议会内外的合法斗争,一个一个地夺取所能夺取的阵地,已经成为无产阶级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这是“一件新的武器——最锐利的武器中的一件武器”,是工人“解放的手段”之一。开展议会斗争是有原则、有条件的,并不意味着把议会斗争视为惟一手段,也不是认同通过选举取得议会多数就可以获得政权的“和平步入社会主义”。

总之,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身上,体现着高度的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精神。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关系到正确认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怎样对待科学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这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后,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去世以后,世界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经常引起人们关注和争论的一个重大问题。对待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历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用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另一种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即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前一种态度,只会窒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后一种态度,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争取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正确态度。因此,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同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实践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是科学社会主义在总结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达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科学社会主义总是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获得发展的,也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的结合中才能发挥指导作用。

同类推荐
  •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全面阐述了舆论监督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合理发展在目标、理念和实践意义方面与正义精神的高度一致性;分析了舆论监督作为现代社会的政治观念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冲突;论述了舆论监督之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义;揭示了舆论监督对于完善社会主义社会评价体系以及在价值传播系统中的作用;通过中西方舆论监督比较、舆论监督案例评析,试图解析舆论监督在促进中国法制建设、推进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探索舆论监督方法的规范化、合法化,从而寻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舆论监督模式,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新闻法制体系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 校本教研实践模式研究

    校本教研实践模式研究

    从2003年参与教育部“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研究以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把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作为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制定了“全面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设”的指导性意见,连续召开了三次全省校本教研工作研讨会,评选出274所“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经过几年的努力,校本教研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得到了各地基层学校的积极响应,在创建“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的活动中,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示范学校中除了一些历史名校,还有许多与课程改革同步发展的新兴学校。
  • 防骗自助100招

    防骗自助100招

    家庭必备防骗读本学习防骗自助技能让骗术无所遁形!揭露街头骗术、电信骗术、商业骗术、网络骗术、上学求职陷阱……
  • 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

    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

    战地记者,又称“随军记者”,是新闻工作者中的一种职业分工。战地记者同样也包括文字记者、画家、摄影摄像记者。他们根据亲身经历和见闻所采写的战地现场新闻或目击新闻就是战地报道。
  •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备课上课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备课上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热门推荐
  • 古马:种玉为月

    古马:种玉为月

    对于“青春”的定义,如果我们不准备深文周纳,做一种不说倒还明白越说越糊涂的无效劳动的话,那么,它的最简明的定义应该是:“只有一次,不再回来。”而中年写作或知识分子写作,从其表征来看,其含义也许更接近罗兰·巴尔特所说的秋天写作状态,即写作者的心情在累累果实与迟暮秋风之间,在已逝事物之间,在深信与质疑之间,在关于责任的关系神话和关于自由的个人神话之间,在词与物的广泛联系和精微考究的幽独行文之间转换不已。
  • 那个叫老五的人

    那个叫老五的人

    这是一个发生在六月的故事,是关于一个因为某些原因被女友甩了的青年的故事,看似是一个平凡的故事,但这青年却不是一般人,他是某商业集团的继承人,他似乎还有更为神秘的身份……
  • 灵修高手在都市

    灵修高手在都市

    这年头,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谁说飞来都是横祸?少年蒋俊宇,偶得意外传承,却因一起冤案开启无限人生,启神戒,吞服灵丹,修习上古古术。从此脚踢四面、拳打八方,校花与美女齐飞,热血都市成就不一样的传说。
  • 初唐崛起

    初唐崛起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戏里戏外,何必在意?李叶:“大唐这出戏,赢不赢的无所谓,关键是要出戏啊……”
  • 不死不灭

    不死不灭

    一个被称为魔的人,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最后走上了一条抗天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会移动的房子

    会移动的房子

    作者的小小说风格是非典型的80后文字风格:不张扬,不华丽,不哗众取宠,不停留在叙述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感伤,而是真实地揭示了80后生活、工作和情感等方面遇到的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矛盾和问题。生活中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丰富的,复杂性的,纷繁的。作家们往往会通过抽丝剥茧,将那些普遍性或独特的可能性提炼出来,诉诸文字,以达到关注现实、关照读者内心的目的。
  • 快穿系统之宿主有点可怕

    快穿系统之宿主有点可怕

    沐笙表示:经历了几个任务,你就要我去与深井冰斗智斗勇?不干,我要和你们的主宰者斗智斗勇。什么!你们的主宰者是我亲哥?亲哥头上还有一位?好,我和他斗智斗勇,等我赢了他,没人管的了我了。那他人呢?在深井冰世界斗智斗勇?那我也去啊。可没想到,你智商居然比我高一点。呵,看姐不把他打得哭爹喊娘,然后跪下唱征服。
  • 樱花影

    樱花影

    上一世她守着无疾而终的暗恋孤独终老,这一世机缘巧合之下从镜子中重生。美轮美奂的镜子,镜面上却贴着一张ICU的病房图,离奇又诡异。陡然呼吸急促,过了几秒一切如常,她以为是自己的错觉,却不知道冥冥之中一切早有预兆。那镜子是暗淡的,无声的,警醒的。昭示着她跌宕起伏的情路。她费尽心思得到他,他不择手段拥有她。当被所谓的真相深深的刺痛时,镜花水月终成空,他们又该何去何从?穷其一生,只守一人。
  • 流年血神

    流年血神

    血神无欢,为救心爱之人,踏进险路,机缘巧合之下,得以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