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176100000001

第1章 序言 学习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

科学社会主义是彻底而严整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性变革。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始终保持永不衰竭的生命力,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要把它作为源远流长的历史过程来考察,作为经久不息的历史呼唤来尊重,作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规律来实践。科学社会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旗帜。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促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健康发展,正日益把加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素养的任务提到首要地位。

一、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一)“社会主义”的由来和含义

“社会主义”作为反映时代特征的重要词汇,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和广泛使用。但是对“社会主义”概念含义的理解却是众说纷纭,歧义丛生。因此,很有必要从“社会主义”概念的辞源和实践中的使用两个角度,对它的含义作出诠释,这有助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从辞源上看,“社会主义”一词是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最早出现于18世纪中叶的欧洲。它来源于古拉丁文Socialis,即“社会的”一词,原意是“同志”、“同伙”、“善于社交”等。到近代演变为英文和法文的social。在英文中,“社会主义”是由social(意为“社会的”)加上后缀ism(意为“比较”系统的一种思想观点),就成为socialis m(意为“社会主义”)。

从在实践中的使用来看,“社会主义”含义变化很大。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社会主义”开始被偶尔使用。这一词汇的首创者究竟是谁,说法不一。中国人民大学高放教授在《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北京出版社)一书中,指出有12种说法。据欧洲人考证,德国神学家、天主教本尼迪克派教士安塞尔姆·德辛(1699年3月17日至1772年12月17日)于1753年与人论战时使用了“社会主义者”,主要指那些遵循自然界发展规律,具有社会性的人。这与后来社会主义的含义明显不同。19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被广泛使用。当时产业革命已在英、法等国相继完成,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又带来失业、贫困等诸多社会问题。“社会主义”意即用社会化来解决资本主义所造成的诸多社会问题的新思想、新制度。这时“社会主义”一词实际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刚刚萌发的阶级矛盾,是作为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一种思潮和制度设想在欧洲流行开来的。“社会主义”一词由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开始使用。1832年2月13日在圣西门派的法文《环球》杂志和1833年8月24日欧文派的英文《贫民卫报》上,分别载文把“社会主义”作为未来理想社会的名称。社会主义逐渐成为在西欧盛行的新思潮。19世纪40年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根本性变化。70年代以后,马克思主义广为传播,社会主义政党纷纷成立,马克思恩格斯常以“革命的社会主义”、“现代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表明自己的理论和主张。20世纪初,诞生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列宁更多的是把“社会主义”作为“社会制度”概念来使用。这是社会主义运动深入发展的结果和表现。

中国人是通过日本接触到欧洲的社会主义思想的。明治维新后,1870年一位日本学者加藤弘之在《真政大意》一书中用日本文片假名音译“社会主义”一词。1878年,日本新闻记者福地原一郎在《东京每日新闻》上发表《邪说之危害》一文,第一次使用了汉字“社会主义”。中国人最早把“社会”译为“人群”,把“社会主义”意译为“人群之说”、“人群主义”,也有报刊意译为“安民新学”、“养民学”。直到1902年9月15日,梁启超在他主编的《新民丛报》上才首次提到“麦喀士(马克思)之社会主义”。1906年1月朱执信在《民报》第二号上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片断地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及《共产党宣言》的一些内容,还提到《资本论》。同年,他又在《民报》第五号上发表《论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并行》,说社会主义“自马尔克(马克思)以来,学说皆变,渐趋实行,世称科学的社会主义”。毛泽东谈及这一点时说过:“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朱执信是国民党员。这样看来,讲马克思主义倒还是国民党在先。不过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

概括起来说,“社会主义”是个多义词,有三种基本含义:第一,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呼声、要求和主张的思想理论表现。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通常是作为同义语使用的。第二,社会主义运动。它是无产阶级为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实践活动。只有在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下,这种革命斗争才能获得胜利,并继续得以发展。第三,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它是在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后,建立起来的崭新的社会制度,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或低级阶段。从“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看,它是指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一种思想体系、一种社会制度,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替代物、后继物和创新物。

“社会主义”一词虽有含义上的不同和区别,但这三个方面的含义是密切联系的,不能简单地割裂或对立起来。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从事社会主义运动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社会主义运动,是在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无产阶级的伟大实践,是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制度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实现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物,是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由来和含义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学说时,通常不把它称为“社会主义”,而使用“共产主义”。恩格斯明确指出:“在1847年,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的运动,而共产主义则是工人阶级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在改组“正义者同盟”时,否定了“社会主义者同盟”的名称,而选定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使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并把这一政党的纲领称为《共产党宣言》。19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区别表现在:一是古拉丁文的词意不同。前者指同伴、同盟、社交等;后者指公有、共同体。二是流传范围不同。前者主要是知识分子和社会上层;后者主要是工人及其组织。三是对资本主义认识不同。前者主张“用各种补缀办法来消除一切社会病痛而毫不伤及资本和利润”;后者主张“必须根本改造全部社会”,用革命手段推翻它。四是性质不同。前者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理论和运动的表现;后者是工人阶级的理论和运动的表现。

1845年K·格律恩在其著作中使用了“科学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到60年代时,国际工人运动已有很大发展,许多工人组织打出各式各样的社会主义旗号。为了团结和联合广大工人,马克思恩格斯开始较多地使用“社会主义”,较少提“共产主义”,两个词事实上已经混用,成为同义语。1867年9月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第1卷出版。恩格斯多次强调《资本论》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科学基础”、“社会主义在这里第一次得到科学的论述”。1873年初,恩格斯在驳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宣传的一套解决工人住宅的主张的著作《论住宅问题》的第三篇《再论蒲鲁东和住宅问题》中四次使用“德国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1874年7月1日在为他的《德国农民战争》一书第二版写的序言补充中,两处单独使用“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同年,马克思在《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中,明确指出:“‘科学社会主义’也只是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立时才使用。”此后,“科学社会主义”便成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正式称谓。“科学社会主义”新概念、新词汇的创立和使用,表明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作为理论基石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质,同各种空想社会主义以及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日益成为团结各国工人阶级和劳动者,反对资本主义,争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

简言之,科学社会主义也称科学共产主义,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关于社会主义的观点和学说的理论体系。从广义上说,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列宁在《政治鼓动和“阶级观点”》、《革命青年的任务》、《再论杜马内阁》、《青年团的任务》等文中,多次把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同义语来使用。从狭义上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之一。本书是从狭义上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实践的。

(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经验和对人类先进文化思想的批判继承中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包含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的科学体系。在这一严整的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居于核心地位。

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看,科学社会主义是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必然归宿和落脚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哲学发展中实现了质的飞跃,特别是“在整个世界史观上实现了变革”。他们创立的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秘密的剩余价值学说,“彻底弄清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在经济学说史中也实现了伟大的变革。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就是要得出社会主义的结论。哲学为社会主义提供正确的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为社会主义提供有力的经济证明。正因为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也才能够实现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也就不会有科学社会主义。同样,如果没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就是不完整、不彻底的和缺少生气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指出:“现代的唯物主义,它和过去相比,是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其理论终结的。”

第二,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看,论证科学社会主义是它的实质所在。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和解放、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向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的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在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内容中,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它的要点和根本所在。这些内容,都是科学社会主义要深入研究和论证的基本问题。依此来看,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的政治准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也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和理论主张。因此,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上,从马克思恩格斯同蒲鲁东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拉萨尔机会主义、巴枯宁无政府主义的斗争,以及第二国际反对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斗争,到列宁同考茨基机会主义的斗争,都是围绕这些基本问题展开的。对待这些问题的态度,成为区分真假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因此,科学社会主义集中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目的、理想和实际价值。

第三,从对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指导作用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活的行动中的马克思主义,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关系更直接、更现实、更密切。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也是推进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思想武器,但是比较起来,科学社会主义为制定党的纲领和路线、战略和策略提供了更具体的指导原则。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领域,包括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宗教的、哲学的、艺术的等等观点,它们同经济基础的联系有的近一些,有的远一些。恩格斯说过,哲学是远离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按这个道理,科学社会主义与现实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实践关系更密切。在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进程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比如阶级斗争问题、无产阶级专政问题、过渡时期问题以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模式问题、共产党的领导和建设问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等,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重要实践课题,关系着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恩格斯在论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特点时,说它是“活的行动理论”。列宁把科学社会主义称之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伟大旗帜。

从《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150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引各国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运动就会顺利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反之,违背或放弃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运动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导致失败。这已经为中国社会主义的胜利与挫折,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事实所反复证明。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必须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这完全是由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重大作用决定的。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源远流长。我国把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系统研究和学习,是1977年后才开始的,这是新时期社会科学繁荣和进步的重要表现。因此,这门学科的实际发展时间并不算长。对它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和基本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课题。其中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虽有不同文字表述,但还是取得了许多共识。

凡称之为科学的理论,都有其比较确定的研究对象,即它所研究的客体。每门科学也都按照自己所确立的研究对象构成该门科学的理论体系。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也就是说,每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由它自身所具有的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各门科学都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反映各门学科的特殊矛盾。任何科学研究对象,都是对该门科学内容的集中的本质的揭示,而与其他科学区别开来。当代各门科学,特别是社会科学出现了渗透、交叉、综合发展的趋势,把某一科学研究对象固定下来、封闭起来是不行的。科学的研究对象也只是具有相比较的、相对的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之一的恩格斯,曾多次论及到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在1847年写的《共产主义原理》一文中,恩格斯提出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在1876-1878年写的《反杜林论》一书中,又指出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是考察解放世界“这一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的性质的本身,从而使负有使命完成这一事业的今天受压迫的阶级认识到自己行动的条件和性质”。尤其是在1885年所著的《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一文中明确指出科学社会主义“要深入理解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显然,这是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视角来考察的。据此,概括地说,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也就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律的科学。只有认清无产阶级运动的性质,创造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明确无产阶级奋斗的目的,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才能胜利发展。

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是指它同历史上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运动的根本区别。以往的社会运动只是少数人参加的、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则不同,它是绝大多数人参加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是奴隶、农奴或手工业者不可能实现而只有无产者才能实现的解放运动。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因此,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进步的运动。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条件,是指无产阶级解放的“历史条件”、“真实条件”。马克思认为“工人阶级解放的条件就是要消灭一切阶级”。这是一个总概括,是根本条件。具体条件包括客观的和主观的、物质的和精神的、长远的和当前的、国内的和国际的等等。随着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阶段和任务的变化,条件也是发展和变化的。反过来这些变化的条件会影响和制约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实际进程。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条件,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重点。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一般目的,是指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最终结果和基本目的,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党人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必须处理好远大理想与当前现实、最终目标和近期任务的关系。

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其中,“条件”是决定“性质”和“一般目的”的基本方面。这就是说,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具有既解放无产阶级自身又解放整个人类的性质,以及这一斗争所要达到的消灭一切私有制度和消灭一切阶级差别的目的,都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的历史条件、真实条件作用的结果。总之,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概括,反映了无产阶级运动的本质内容和客观规律。

一个半世纪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主义运动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恩格斯当年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的基点只能放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上,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和认识。因此,仅仅停留在恩格斯的论述上,显然是不够的。近年来,理论界对此又提出一些新的表述。如“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可以表述为:它是研究人类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这个特定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确切地说,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指导世界革命进程一般规律的科学。”再如“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这些表述从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规律性的角度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具有时代感、新鲜感。

我们认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是无产阶级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而创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伟大历史进程,揭示的是无产阶级自己解放自己并解放全人类的普遍规律。这样的表述好处在于:第一,符合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的思想,是对“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表述的进一步明确化、具体化,反映两者之间存在着一脉相承的关系。第二,这一表述把社会主义作为“历史过程”来研究,反映了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革命和建设两大发展阶段,涉及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文字表述使用“变革”、“创建”的词汇,更准确地表现了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艰巨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第三,这一表述着眼于“揭示的是无产阶级自己解放自己并解放全人类的普遍规律”,高度概括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内容,从理论上回答了为什么无产阶级要进行革命和建设新社会、如何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新社会等根本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科学阐述,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基本问题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围绕一个“核心”或“主题”而展开论述的,由相互联系的概念、范畴、原理等构成某一科学的理论体系,回答了该门科学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如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物质和精神这一基本问题出发一样,科学社会主义也有自己的出发点和“核心”。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功绩,就在于揭示并阐明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社会主义不仅得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简称“两个必然”),而且提出了“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简称“两个决不会”)思想,进而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核心。这一思想包含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两个必然”论证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两个决不会”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的长期性和曲折性。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核心,归根结底反映的是由从资本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个大时代所提出的历史主题。科学社会主义围绕这一理论核心,从总体上,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具体的研究和阐述,从而形成了这门学科的理论体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以下10个方面的基本问题:第一,关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的理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产生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这将经历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

第二,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无产阶级是在体力和智力上实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一伟大变革的社会力量。现代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最革命最进步最伟大的阶级。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就是变革资本主义旧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制度。

第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无产阶级革命是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决定性手段,是推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强大动力和杠杆。无产阶级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要有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制定符合马克思主义和时代特征的正确的战略和策略。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形式。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不仅在过渡时期,而且在社会主义社会,都是必要的和必须始终坚持的。

第四,关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理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经历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历史必然性是由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决定的。过渡时期是一切走向共产主义的国家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实践表明,经济文化愈落后的国家,过渡时期也愈长。

第五,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优越性的理论。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理论概括,是对社会主义作出的最高的也是最深层次的新概括。社会主义特征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理论概括,是社会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形态的主要标志。建设社会主义,要充分发挥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优越性,都是一个逐步实现的发展过程。

第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的理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自身发展也要经历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必须经历一个很长时期的初级阶段。把握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区别和联系、社会主义自身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别和联系,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十分重要的。

第七,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八,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九,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工人阶级政党在执政条件下,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十,关于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的理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是国际性的事业,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联合起来,是这一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同时,各国无产者和劳动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直接舞台是在本国,因此,首先要把本国自己的事情办好。坚持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原则。

总之,科学社会主义围绕一个核心、两个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十大基本问题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表明对这一理论认识的终结,它只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取得的具体的认识成果。任何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都会在实践中进一步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也不例外,否则,就称不上是“科学”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内容是丰富的、多样的。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最重要最基本的是“三个搞清楚”:一是搞清楚“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如何对待科学社会主义”。这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会不断发展。二是搞清楚“什么是资本主义、怎样变革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阶段。战后资本主义发生了新变化。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对于我们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是十分必要的。三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对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来说,是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如果对社会主义不能正确认识,不能采取正确政策,就搞不好社会主义。只有理论上的正确和清醒,才会有行动上的自觉和坚定。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任何科学都有自身的规定性,也就是它的性质和特点,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门学科也不例外。科学社会主义的性质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理论科学。“理论科学”是指它有确定的理论研究对象、范畴、概念、原理和体系,并不是历史科学,也不是时事政策。尽管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某些概念、原理认识或表述未必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所谓科学社会主义“没有理论”、“不是科学”的根据。“综合性”是指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单一性的,如只研究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方面或侧面,而是综合性的,它既要从总体上又要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及其相互关系中,去研究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有的同志把科学社会主义仅仅理解为研究无产阶级运动发展的政治规律或社会主义产生发展的社会政治规律,是不全面、不确切的,这就容易同政治学或社会主义政治学相混淆。变革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涉及到政治,也涉及到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只说前者,不论后者,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条件是讲不清楚的,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是讲不清楚的。科学社会主义也不能等同于社会主义社会学。后者是具体地综合地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是通过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关系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生活、社会矛盾、社会管理、社会发展及其规律性的科学。虽然科学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有一定的交叉,但两者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还是不同的。社会主义社会学是有相对独立性的学科,但它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科学社会主义是实践性很强的行动科学。这使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对指导革命和建设的意义更直接更密切更现实。马克思主义作为完整的世界观,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都是指导社会主义实践的,由于各自研究对象不同,因此这种指导作用的强度有所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惟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提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特别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提供了只有正确认识作为社会基础的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才能进一步对整个社会制度发展的规律性作出正确说明的重要指导。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特别是研究社会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的规律,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直接指导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

再次,科学社会主义是求索性很强的创新科学。恩格斯在创立这一学说时强调指出,科学社会主义任务就是要考察、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规律。实现这个任务是一个历史过程,我们不可能一下子认识这门学科的各个方面及其相互联系,因为人们的认识总是受到客观的具体的历史条件和实践条件的制约。历史提供什么条件,实践达到什么程度,人们的认识也只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和水平。社会主义事业本身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新事业。从人类历史长河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时间不算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还知之不多、知之不深,许多方面仍然处在“必然王国”中。因此,不断追求真理,创立新知,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明特点。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看,科学社会主义单独开设也只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事情,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相比较,历史并不长,学科建设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社会主义也是一门新兴科学、创新科学。

三、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历史性飞跃

(一)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哪一个社会思潮,像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那样巨大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那样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着亿万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那样经久不衰地焕发着革命的、批判的伟大精神和创造性的理论活力;也没有哪一个社会思潮,像科学社会主义那样遭受那么多方面的、长时间的猛烈攻击,那么粗暴或精巧的、露骨或隐蔽的歪曲和诋毁,从而具有那样曲折、艰辛的战斗经历。

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对立物和继起者,从孕育、形成到它在全世界普遍建立并取得最终胜利,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其间要经历一系列历史性的飞跃。目前,学术界对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历史性飞跃有“三次飞跃说”和“四次飞跃说”,而且表述不尽相同。代表性的有四种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是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科学理论转化为革命群众运动是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革命的群众运动发展为建立崭新的社会制度是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第二种看法认为,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它是19世纪40年代实现的。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是社会主义思想认识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在改革中正在实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认识中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第三种看法认为,科学社会主义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广泛传播并成为欧美地区工人运动的基本指导思想的时期、科学社会主义从一种科学理论发展为现实的社会制度,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的时期、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并形成为一种世界体系的时期。第四种看法认为,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有四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社会主义从传统模式转变为现代模式。比较以上四种代表性看法,对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认识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把社会主义在多国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否单独划分以及划分时间的不同界定。我们认为,由于以往多国社会主义实践实际上仍然是社会主义传统模式,故不单独划分一个时期更合适。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兴起,标志着社会主义新体制的创建和诞生,应作为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性飞跃的新阶段。

因此,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性飞跃可表述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传统模式到现代模式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人类思想的发展是继承性与变革性的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对以往人类优秀文化成果进行巨大的理论改造和理论创新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合乎规律的发展。如果从社会主义包含的最一般的内涵,即追求一种理想社会制度来看,科学社会主义与上古、中古人类那些旨在反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压迫、消灭剥削、消灭阶级的变革言论和反抗斗争是有着某种联系的。特别是与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的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有着更直接的内在联系。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初始阶段。到19世纪4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空想社会主义在欧洲经历了300多年的发展。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三位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使空想社会主义达到了最高水平。恩格斯评价说:“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

19世纪40年代,产业革命在欧洲迅速发展,在创造巨大的生产力的同时,也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并引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这时,现代无产阶级成长起来,同资产阶级展开全面斗争。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迫切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思想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并把社会主义思想置于这两大基石之上,使社会主义从此走出了空想的荒野,达到科学的境地。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广泛传播,真正实现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的结合,成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强大理论武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孕育、起步,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无产阶级革命成为直接的实践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列宁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而忠实于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规律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新结论,并且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开创了真正由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新纪元。俄国是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新课题。列宁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到晚年时在总结新经济政策初步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苏联在过渡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构想。1924年1月,列宁英年早逝,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事业。斯大林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在苏联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从科学理论变为现实的社会制度。在当时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前人没有社会主义实践的情况下,逐步形成了以权力过分高度集中、计划经济和粗放型发展战略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体制,也称为“苏联模式”或“斯大林模式”。这一体制有不容否定的重要历史作用,但是后来搞得僵化了、封闭了,被强加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不然的话,就是“背叛”社会主义,就是搞“修正主义”,甚至遭受惩罚。结果,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受到损害。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系列欧亚拉美国家先后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形成了强大的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特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被西方人士称为“具有不亚于法国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进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在世界上只存在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情况下,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几乎毫无例外地学习和借鉴这一模式,这在当时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因为人们的学习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的。由于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存在着对待马克思主义和外国经验的僵化的教条式的态度,因而严重窒息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无论是苏联20世纪30年代的“大清洗”运动,还是中国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实际上都暴露了社会主义传统体制的严重弊端。加上60年代国际共产主义内部的大论战,导致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社会主义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正孕育着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新飞跃。

(三)社会主义从传统模式到现代模式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就进行了向社会主义传统模式挑战的改革的尝试。从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匈牙利“静悄悄的革命”、捷克改革的“波折”,到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以及戈尔巴乔夫的苏联改革,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革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潮流。后来的实践表明,改革在有的国家夭折了、失败了,改革变成了“改道”、“改向”,放弃了社会主义,如苏联;改革在有的国家发展了、深化了,大大增强了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如中国。正确的改革是社会主义摆脱困境,走上健康发展的科学轨道的希望之路、成功之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走上改革之路。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改革和建设的新的实践基础上,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党称之为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中国社会主义充满蓬勃生机,创建了社会主义新模式、新体制,它的最大特征就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进步、全面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向世界展现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却充满生机。我们仍然可以坚定地认为,社会主义以其磅礴于全世界的巨大威力和不可磨灭的巨大成就,已经吸引了数以亿计的人民群众,使全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民族和人民看到了新世界的曙光,看到了在地球上最终消灭剥削制度和压迫制度,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前景。

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征途上每一次历史性的飞跃,都使社会主义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各国国情,都使社会主义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并壮大了实际力量,从而都扩展和深化了人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认识。

(四)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诞生已有150多年,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十月革命至今有80多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也有40多年。应该说,在这150多年的时间里,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在探索、保证全体人民的政治平等和当家作主,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消除两极分化、贫富悬殊,建设新型的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是指引世界上处于剥削制度压迫之下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改变自己命运、获得社会解放、建设幸福生活的正确道路。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在中国蓬勃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为我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也要清醒地看到,从世界历史进程看,社会主义的历史还是短暂的,总的说来还处在实践和发展的初期。还要看到,十月革命以来先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是原来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国家。彻底改变这种落后的面貌,在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后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其前进途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和想像的困难与风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邓小平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他充分估计到了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由于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需要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就可能发生这样那样的失误以至挫折。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世界社会主义遭受的巨大挫折。为什么苏联这样一个发展了70多年的社会主义国家还会解体呢?一些善良的人们产生了疑问和困惑,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也存在这样那样的忧虑,甚至在我们的一些党员和干部中也程度不同地产生了“信仰危机”。这是客观存在。我们不承认、不正视不行。认真总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教训,以及我们发生“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曲折的教训,深刻分析它们的原因,可以得到两条结论: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西方敌对势力断言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要从世界上灭亡了,这只是他们的梦呓;第二,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实践证明,中国的社会主义不仅继续存在,而且通过改革发展得更好了。我们要根据这样的基本认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正确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这是我们党的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建设面临和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四、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和要求

(一)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正处在一个世界和中国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的时代。国际格局多极化态势更加明显,经济全球化趋势持续发展,世界科技进步一日千里,知识创新速度大大加快,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如何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如何有力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在中国得逞,保证中国社会主义处变不惊,继续发展,如何顺利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回答和解决这样一些关系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必须坚持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时代的变化,历史的发展,都把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提到首要地位上来。

首先,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需要。“理论只是人们采取行动的依据,理论使我们对这种行动具有信心。”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之本,也是育人立人之本。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是人们其他素质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科学社会主义是它的核心内容。不认真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不完整、不全面的。科学社会主义,正确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我们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坚定信念和远大理想的理论基础。如果缺乏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素养,那就无法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就难以自觉地走历史必由之路,为人类壮丽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正确和坚定。这些年来,有的人在不断发展的形势面前落后了,还有的领导干部在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袭和政治风浪的冲击下垮掉了。种种问题的发生,原因不尽相同,但不重视理论学习,头脑缺乏甚至没有马克思主义是共同的。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曾谈到解决“学习恐慌”的问题,至今看来,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迫切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解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的问题。打好扎实深厚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功底,就能够从政治上和全局上观察事物,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分清是非,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严峻考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其次,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我们党有一条宝贵经验,就是每当革命和建设处在重大历史关头,总是特别重视理论指导,总是结合不断发展的实际加强理论学习。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处在重大历史关头,尤其要重视这条经验,用好这条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迫切需要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直接指导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推进伟大事业的行动纲领和具体举措。科学社会主义是制定党的一系列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是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思想保证。还必须看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的,任务光荣而艰巨,矛盾交织而多样。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一些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风险。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是我们党的思想政治优势,是我们战胜任何困难和风险的强大精神动力。只有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全党、团结人民,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解决改革和建设面临的复杂矛盾和问题,不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第三,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是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进步事业的需要。科学社会主义认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是国际性的事业,需要各国共产党人领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共同努力奋斗。中国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部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同时也影响着世界。因此,我们要有全局意识,要用宽广的世界眼光来观察和认识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苏东剧变以后,西方有人断言这是社会主义的“大失败”、“大结局”,预言社会主义面临“历史的终结”。这些主观的臆想已经被铁的事实打的粉碎。失败的只是社会主义传统模式,而不是社会主义崭新事业。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能够使我们在困难的时候看到光明,看到前途,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紧跟时代前进步伐。社会主义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要同资本主义打交道,同其他国家打交道。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世界各国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就是要有这种广阔胸怀和战略思维,为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贡献。

(二)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要求

首先,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要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发展的、开放的思想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始终随着实践、时代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不断自我补充、修正和完善。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作家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到毛泽东邓小平,都作出了理论创新的光辉榜样。要使党和国家的发展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否则,一切新的发展都谈不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不竭动力。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坚持和弘扬这一科学精神更带有根本性和基础性,是第一位重要的问题。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弘扬科学精神,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不渝地追求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修正错误,为真理而奋斗;就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提出新的思想和理论,推进理论创新;就要反对以僵化的、教条式的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绝不能墨守成规,裹足不前。

其次,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要运用科学方法。学习方法问题,实际上是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倡导马克思主义学风问题。方法不正确,就无法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更无法发挥正确理论的认识功能、指导功能。历史证明,学风端正,事业兴旺;学风不正,事业受损。科学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毛泽东早就说过,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再好的理论,如果将它束之高阁,并不使用,那也毫无意义。确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科学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的学习不应该是经院式的,而要有的放矢,学以致用。今天学习马克思主义,包括学习科学社会主义,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是总结过去、面向未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弘扬马克思主义好学风,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相统一,目的在于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分析和解决我国改革和建设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因此,要坚决纠正和克服照抄照搬、本本主义,断章取义、各取所需,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言行不一、“随风摇摆”等不良学风。理论联系实际是根本方针,同时还要运用现代科学研究的新方法、新手段、新理论。当代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创新,与研究方法和手段的突破与创新是分不开的。应当把科学研究中的新思想、新方法进行认真的筛选,移植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中来,力争取得明显成效。

第三,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要讲究科学态度。什么是科学态度?就是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著作和基本理论,在学习理论上来个孔夫子的“每事问”,而丝毫马虎不得、表面不得、浮浅不得。严谨的治学态度,勤于思考的求知精神,都是搞好学习的主要条件。学习的最大敌人是满足。毛泽东讲到如何学习的问题时,就说过: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江泽民也强调:学习理论,一要挤时间,二要钻进去。要想在学习和研究中取得进步和成效,就必须有“板凳能坐十年冷”的意志,经受“十年寒窗无人问”的寂寞,胸怀“十年磨一剑”的雄心。如果这样做了,并且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我们就能够在学习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取得进步,攀登上理论的高峰、科学的高峰。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2.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和基本问题是什么?

3.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4.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同类推荐
  • 听任志强怎么说

    听任志强怎么说

    任志强说,收了大量出让金的商品房从来都不是给穷人的。任志强说,自然与经济规律都不会因权力者的偏好而改变。任志强说,公益不是求生的工作而要靠用心去自愿地付出。任志强说,唯有读书并学会独立思考的人才会走得更长远……有时他的话锋利刺耳,让人茅塞顿开;有时他的话诚恳透彻,观点慧眼独具。地产、财税、市场、公益、阅读、人生,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听听任志强到底怎么说。
  • 管思集

    管思集

    这本集子时间跨度很大,缘起一年前,偶而翻阅办公室抽屉中保存的几份自己曾经发表论文的昔年报刊,发现若干旧作,试重读之,自觉尚不无可用之处,且多为我近30年新闻工作实践的理论总结和学习心得,重读每一篇文章,其背后丰富多彩的新闻故事仿佛情景再现。窃以为拙作亦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宁波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和宁波报业发展壮大的历史轨迹,尤其是一些新闻采访、编辑实务方面的粗浅研究,对于新近踏入新闻这一行业的年轻同事而言,说不定尚有可借鉴之处。同时对自己来说也是投身新闻事业近30年来辛勤笔耕所洒下的汗水和心血之结晶,于是悉心收集、整理,散见于各种新闻理论报刊的文章,集腋成裘。
  • 守望美丽家园

    守望美丽家园

    本书收录了作者从事环境新闻记者以来发表的若干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全书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逻辑顺序分篇设置,共分事件篇、对策篇、法制篇、宣教篇、成果篇、纪实篇、文学篇7篇。事件篇集中记录报道了有关环境问题的真人真事,基本都是提出存在的环境问题现实状况。对策篇集中了各方面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措施等。法制篇侧重于挑选从立法、执法的角度处理环境保护问题的文章。宣教篇择选了如何提倡全民参与环保、提高国民环保意识的文章。成果篇则展示了作者这些年所见的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各类成果。纪实篇加进了一些文学创作的成分。文学篇则揽进了解说词、剧本、环保报告等文学体裁。
  • 广播电视一体化教程

    广播电视一体化教程

    本书是集编导、戏文、导演专业于一体的综合性教材,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演播厅内部现场制作的创作流程,学会现场指挥与调度,掌握“自编、自导、自拍及后期自己独立合成各种类型节目”的基础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电视节目创意理念、策划和创作能力。《广播电视一体化教程》不仅适用于艺术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从事广播影视创作的人员,同时对广大的影视艺术爱好者也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 美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美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本书内容包括:灵活多元的教学体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贴近生活的课程设置,要求严格的教师管理等。
热门推荐
  • 至剑无敌

    至剑无敌

    适逢三界大乱,群魔乱舞,妖姬肆虐,仙女落凡。纷乱中,一位特立独行的穿越小人物乘风破浪、大道艰行,历经生死浮沉、花红柳绿最终睥睨群雄,傲视天地。九天苍穹,他抚剑而立,笑问诸佛龙象:安敢裁我生死造化?!至贱无敌,至剑无敌!
  • 纵横天下多情应笑

    纵横天下多情应笑

    她是当世异人“天奉老人”最宠爱的小弟子;她是“归隐山”人恨鬼愁的小魔头;她身负神技,翻手可玩人心于股掌,覆手可控人情之爱恨。恰逢天下动荡群魔乱舞,那年她擅自下山,寻不到大师兄不说还丢了二师兄。山下人精啊,真精啊!她对最后一个馒头起誓,从此再也不丟师门的脸。(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作业集

    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作业集

    初学这门课程的学生,教师讲课时能听得懂,但是对知识点掌握不够,为此我们编写了《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作业集,概括了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点,有助于同学们开拓思维。本作业集内容由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概论、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平台、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信息系统规划和可行性研究、系统分析、系统总体设计、系统详细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等组成。各章习题分为:选择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习题紧扣教材内容。
  • 影踪

    影踪

    遭遇了足够的的残酷洗礼之后。他发现自己脆弱得只如同一只地上的蚂蚁,而他地上的影子不见了。
  • 谁是你的前世今生

    谁是你的前世今生

    今生的我还在读,前世诀别的一纸书;手握传世的信物,而你此刻身在何处;可你转世的脸谱,究竟轮回在哪一户……
  • 我和霸总抢头条

    我和霸总抢头条

    当红小花秦玥月今天上头条了吗?百万粉丝的大ip电视剧!精心打造的绯闻新闻!重点运营的御姐人设!今天,我终于可以上头条了吧?当秦玥月激动的心,颤抖的手,要点开媒体看到自家后期p了一天一夜的照片时,“唰”地阴沉下脸。头条赫然是一张俊美无匹的帅脸,带着温和的笑意,金丝眼镜下是一双狭长漂亮的丹凤眼,斜斜地撇着镜头方向,礼貌又不失温润地微微一笑。“斯文败类祝总裁的美颜盛世!我可以!”的标题深深刺痛了她的双眼。秦玥月摔手机!第五次了!第五次抢头条了!祝江淼!你是不是跟我有仇!......不远处的高楼里,祝江淼看着电脑屏幕上自家小明星摔手机的跳脚画面,扭头问助理:“秦玥月下一次头条怎么安排的?”“明年大电影吧......”助理颇为同情地看了看屏幕上抓狂的秦玥月。“抢。”祝江淼翘起大长腿放在桌子上,嘴角勾起恶劣的笑。秦玥月,你跟我斗!这是一个,追初恋没追上的幼稚霸总天天只敢抢初恋头条的甜蜜故事,嘻嘻,欢迎入坑
  • 永绝

    永绝

    百年许诺,百年守护。一朝之失,沦为永恒。天堂再遇,形同陌路。没有来世,永远沉沦。永世之路,永绝之门。
  • 阎罗之地府代言人

    阎罗之地府代言人

    幽冥破碎,鬼面门上血海滔天。横断的黄泉奈何,浮尸千里,只有一杆破败的黄旗飘荡,那桥下是忘川的叹息。沾染血迹的判官笔,在生死薄上写下的是谁的名字。当百鬼夜行,这阴曹已重现人间。那年夏天,魂穿异界的夜烁坐在离阳王朝的城墙之上,黑白无常近侍左右,牛头马面抵守城门,他望着眼前来自诸天的神佛妖魔,说出了来到这个世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宣言。“我是夜烁,我为地府代言!”
  • 重生之魅力人生

    重生之魅力人生

    从小被宠大的苏洛天真可爱却惨遇渣男赔了青春和生命一时重生他看清了林天的真面目毅然奔向了从小爱护他的竹马的怀抱从此走上了被疼爱呵护的米虫之路作者小白简介无能勿喷
  • 七号魂铺

    七号魂铺

    重复的梦境事出有因,那是个你不知道的世界。梦境,魂兽,仆人,生死,你想看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