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595900000045

第45章

【記】藏教五停如下。若通家停心者。覺觀多者。當觀入息不生。出息不滅。不生不滅。息即是空。無能觀所觀。皆不可得。不可得即真。真。即心停也。多貪欲者。當觀貪欲非垢。無貪非淨。非垢故不生。非淨故不滅。不生不滅。即空。空即真。真。故心停。多嗔恚者。當觀於慈慈。恚即不生。亦不滅。如上。著我多者當觀其身。如屠牛四分。但見四大。六根。五陰。十二入。十八界何處有我。即破我見。愚癡者。對因緣。觀三世破斷常。二世破果報我。一世破性實。善用五治。心即安住。得觀無生也。別停心者。前三藏數息不淨等停心。疎遠事偽。通以觀息不生不滅停心。即事而理近密真。今別教以持戒根本。若我住世。無異此也。即佛。依此而住即僧。雖爾。望於三藏。是密是真。望於實相。非近非密。非真非理。與前別後別。居季孟之間。此義可知。能持五支諸戒。釋論十種戒。于一一戒中。具足爾許法門。即是別停心。戒是法本。道之根源。故以戒為停心也。圓以五停心對五品。如下九卷圓教詳解。禪門以停心名五門禪等者。文曰。五門雖少。而行通諸禪。一阿那波那門。此通至根本。及特勝。通明等。諸禪三昧。二不淨觀門。此通九想。背捨。超越。諸禪三昧。三慈心門。此通四無量。等諸禪三昧。四因緣門。此通至十二因緣四諦等慧行。諸禪三昧。五念佛門。此通至九種禪及百八三昧。復次初數息門。是世間凡夫禪。次不淨門。是出世間禪。聲聞所行。次慈心門。即是凡聖二人為大福德。修慈入無量心。次因緣門。是支佛所行。次念佛門。功德廣大。是眾菩薩所行。此略明五門次第淺深相。

【註】貪等是境。不淨是觀。四教義二(四)云。心既調停。乃可習觀。猶如密室之燈。入道根本。無過此五法也(文)。

【記】此不淨觀思惟。於貪欲。名善對治法。於嗔恚病。不名為善。非對治法。以觀身過失。名不淨觀。若嗔恚觀身過失者。則增益嗔恚故。餘境觀例知。四教義云。修安般念有三。一始習行二已習行。三思惟已度。一數。是始習。二隨。而已習。三觀。而已度。復次數。隨。觀。皆名始習。得三種欲界未到地定。名已習。發諸初禪。名已度。餘不淨觀等。亦如是分別。心既調停。乃可習觀。如密室燈。入道無過此五法也。

【註】或云五停心觀。則從慧。或云五門禪。則從定。定慧調適故名停心。

【註】然上列次。析玄以不淨觀居初者。約三不善根次第也。第四明析界觀者。約不善根後辨。第五明數息者。散亂是隨煩惱。故於煩惱後辨。

【記】三不善。即依貪嗔癡三根本煩惱故。首不淨。次慈悲。三因緣。又約三不善根辨著我。故析界為第四。而散亂既是隨煩惱。故數息觀於根本惑。後治之也。

【註】四教義等文。皆以數息居初者。順修禪人。必先攝散入定故。四教義二云。今依禪門辨次第也。以病先後隨人。不須定執前後次第也。

【記】四教義問。何不依數人說不淨觀為先。答。今依禪門辨次第也。

【註】又諸文專以不淨數息居初者。妙樂六(十)引俱舍云。入道要二門。不淨觀數息。

【記】俱舍言。入修要二門。不淨觀息念。貪尋增上者。如次第應修。長行釋曰。正入修門。要者有二。一不淨觀。二持息念。隨於何門。能正入修。如次應知。貪尋增者。謂貪猛盛。數現在前。如是有情。名貪行者。彼觀不淨。能正入修。尋多亂心。名尋行者。彼依息念。能正入修。則知諸文。或以不淨。或以數息為初者。隨病與藥也。

【註】析界與念佛互存沒者。四教義二(四)問。此處何不說念佛三昧為五種耶。答。開因緣出界方便代也。界方便。與小乘念佛相同。亦破境界逼迫障(以二世因緣。與界方便。皆破著我。能破雖異。所破是同。故聞二世因緣。以破著我却出界方便。代念佛也。且界方便何以能代念佛耶。故下即釋出云。以界方便能破之相。與念佛所破境界之相是同。以皆不出六界十八界。故念佛破境界逼迫障。界方便亦破也)。

【補】此料揀析界與念佛二觀。或用此則廢彼意。今先明四教義。以界方便摧著我。析界者。即分六界十八界相。以顯無我也。四教義答問言。以二世因緣破著我。出界方便。破逼迫障以代念佛。故不用念佛也。是知析界可以摧著我。可以摧逼迫。如今文開。分二世因緣摧著我。用念佛摧逼迫。故不須界方便。可見界方便。退能代二世因緣。進能代念佛。故四教義。四念處。存界方便。而沒念佛。妙玄。止觀。今文。存念佛。而沒界方便也。又界方便與小乘念佛相同者。以小乘念真空法身。則寂然無為。無六凡境界逼相可得。析界則觀根塵識三。畢竟無體。無十八界我相可得。故言相同也。

【備】二世摧著我。念佛摧逼障下。因緣念佛觀中廣解。要知著我重者。專開界方便治。兼治逼障。若逼障重而著我輕者。專開念佛對治。而以因緣中。二世因緣摧著我。則著我攝入因緣觀破。此皆隨所宜也。

【註】又四念處一問。此中何不云念佛停心。答。作五度門。則不用。作六度門。則須用。因緣自對等分(性實。斷常。著我。此三皆有。故云等分)念佛對逼迫障(文)。

【記】此明念處存界方便。沒念佛意。原註等分。四教義云。愚癡對因緣觀。以一世破性實。二世破果報我。三世破斷常。故言自對等分。

【補】此指愚癡為等分。以性實。斷常。著我。三皆愚癡故。作六度用因緣者。以病兼三種。故云等分。必須因緣也。

【註】止觀七(十七)云。毗曇以界方便破我。(謂觀破六界十八界也)如輔行七上。

【記】輔行云。毗曇以界方便破我者。我及斷常。并性實三。並屬癡故。初破我者。經論不同。雜阿毗曇說。著見行者。以界方便。愚夫不了宿業煩惱。積聚五陰。於緣計我。當於自身。以界方便觀察種種性。種種業。種種相。謂地等六界。地界水潤。而不相離。水界地持。故不流散。火界成熟。故不淤壞。風界動故。而得增長。空界空故。食得出入。有識界故。有所造作。由眾緣故。故知無我。又觀此身。不淨充滿。如吹散積沙。於無色法。前後相續。如是觀者。得空解脫門種子。於彼生厭。得無願解脫門種子。正向涅槃。得無相解脫門種子。是名界方便。若大經說。著我多者。為分析十八界法。此與六界總別之異論四大界。是十****半。論識界。是七心界半。但合色為四。合心為一。更加空界。教門隨機。離合不定。今準禪經。因緣破我。大集。亦以二世破我。為簡異故。故俱列釋。

【註】對治不同。今圖示之。

【記】止觀六種治者。一對治者謂一分煩惱。即有三種。合成十二。對此亦有十二。如對宼設陣。名對治。二轉治者。如不淨。是貪欲對治。而非其宜。應以淨觀得脫。轉修慈心。念以淨法安樂。豈加穢辱。名轉治。若嗔人教不淨。癡人教思惟邊無邊。掉散教用智慧分別。此是疾不轉。而治轉。皆名轉治。若藥病俱轉。亦稱轉治。亦是對治。三不轉治者。病雖轉。治終不轉。但以此法。宜修此治。治轉不轉病。稱不轉治。四兼治者。病兼藥亦兼。如貪欲兼嗔。不淨須帶慈心。病兼一二。藥亦兼一二。是稱兼治。五具治者。具用上法。共治一病。是謂小乘先用五治。後用諦智得入真。大乘明治。非對非兼等。名第一義治。如阿伽陀藥。此翻著去。著去一切眾病。小乘多用三悉檀為治。大乘多用第一義治。四教義五治者。問云。此五觀門。為對五人。為對一人。答。橫對五人。豎為一人。隨病多少。對不定也。此五種觀法。對治五不善法。即有五意。一對。二轉。三不轉。四兼。五亦對。亦轉。亦不轉。亦兼。一對治者。覺觀多。修數息。貪欲多。修不淨。嗔恚多。修慈心。愚癡多。修因緣觀。著我多。修界方便。若行者覺觀等分。煩惱偏重。攀援不住。當修數息。隨觀息對治相應。則三種覺觀煩惱止息。心不動散。發諸禪定。定法持心。入出安隱。故名停心。四念處云。此五停門。復有五意。謂對。轉。不轉。兼。亦對亦轉。亦不轉。亦兼。對者。數息對覺觀。乃至方便對我。因緣對癡。對治若成。煩惱不起。又發禪定。禪定持心。安隱出入也。心既調停。方可習觀。若對治未益。更須用後四種治之。行者善用四隨。巧修五治。煩惱不能障。觀心停住。即入初賢位。具如禪門廣說。又二卷云。善用五法治心。心則安住。得觀無生。無生現前。即破煩惱。有直有善。名初賢。三種解見下。

二列法五。初治貪觀法。

一多貪眾生不淨觀。

【註】六識妄心於順情境上。引起無厭。故言多貪。禪門第四。明三種貪。一外貪。男女身分。互相貪著。用九想觀治。(觀他身)九想者(一胮脹。二青瘀。三壞。四血塗漫。五膿爛。六噉。七散。八白骨。九燒)。

【記】禪門明。行人當修定時。貪欲心生。若男緣女。若女緣男。取其色貌姿容。威儀言語。即結使心生。念念不住。此是外貪婬結使發相。用九想治者。法界次第云。一[月*夆]脹想。觀死人[月*夆]脹。如革囊盛風。異於本相也。二青瘀想。觀死人皮肉。黃赤瘀黑青黤也。三壞想。觀死人風吹日曬。轉大裂壞在地也。四血塗漫想。觀死人處處膿血。流溢汙穢塗漫也。五膿爛想。觀死屍蟲血流出。皮肉壞爛。滂沱在地也。六噉想。觀死屍蟲蛆唼食。鳥啄其眼。狐狗咀嚼。虎狼抓裂也。七散想。觀死屍禽獸分裂。身形破敢。筯斷骨離。頭手交橫也。八骨想。觀死人皮肉已盡。但白骨筋連。或分散狼藉。如貝如珂也。九燒想。觀死屍為火所焚。爆烈煙臭。薪盡形滅。同於灰土。假令不燒。亦歸磨滅也。又輔行言。此九通治六欲。若別治者。死治威儀。言語。二欲。脹壞噉三。治形貌一欲。血塗膿爛青瘀三。治色一欲。骨燒二。治細滑一欲。九想又復通治所著人欲散。治人相欲。能動九十八使山。故所治最強也。

【註】二內外貪。於他己身。而起貪愛。用八背捨治(先觀內身骨鎖故能治內)。

【記】禪門云。行人於修定時。欲心發動。或緣外男女身相色貌。姿態儀容。起於貪著。或復自緣己身形貌。摩頭拭頸。念念染著。起於貪愛。障諸禪定。此內外貪欲發相。用八背捨治者。法界次第言。一內有色相外觀色。謂內有色相者。不壞滅內色相也。外觀色者。不壞滅外色相也。以是不淨心觀外色。所以然者。行人為修流光。故不應初背捨中。壞滅內身骨人。欲界結使難斷。故須以不淨心觀外色也。此初背捨。位在初禪。能捨自他及下地。故名背捨。二內無色相外觀色。謂內無色相者。壞滅內色相也。外觀色者。不壞滅外色相也。以是不淨心觀外色。所以然者。行人為入二禪內淨。故壞滅內骨人。欲界結使難斷。故猶觀外不淨之相也。三淨背捨身作證。謂淨者緣淨。故名淨。行者除外不淨相。但於定中練八色光明。清淨皎潔。如妙寶色。名緣淨。身作證者。以無受著心。而受三禪中徧身樂也。四虗空處背捨。謂若滅根本四禪。及三背捨。四勝處入一切處中色。一心緣無邊虗空而入定。即觀此定。依陰入界故。有無常苦空無我。虗誑不實。心生厭背。而不受著。深入不退。五識處背捨。若捨虗空。一心緣識。入定時。即觀此定。依陰入界故。有無常苦空無我。虗誑不實。心生厭背。而不受著。深入不迴。六無所有處背捨。若捨識。一心緣無所有。入定時。即觀此定。依陰入界故。有無常苦空無我。虗誑不實。心生厭背。而不受著。深入不迴。七非有想非無想背捨。若捨無所有處。一心緣非有想非無想。入定時。即觀此定。依陰入界故。有無常苦空無我。虗誑不實。心生厭背。而不受著。深入不迴也。八滅受想背捨。背受滅想諸心心數法。是為滅受想背。捨。所以者何。諸佛弟子。厭患散亂心。欲入定休息以涅槃法。安著心中。故言身證而受想滅也。

【補】大論言。背是淨潔五欲。捨是著心。故名背捨。

【註】三徧一切處貪。資生五塵等物。用大不淨觀治(即八勝處。因於自身骨人觀成漸見十方依正。故能治自他貪欲)。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极阳天尊

    极阳天尊

    天生恶疾,生死一线,却引来老部下的解救。千年穿越,纵横宇内,到底谁是主宰。上古神器现世,他却尽收其中,是机缘还是宿命。天火之体,亿年封印,万世轮回,他到底是谁。一段来自神界的传说,极阳,震撼整个六道的人物,让我们一起去目睹他的历程。一身玄袍凌空舞,半度黄沙渺太玄,欲得大道证仙果,唯有真常自在心。
  • 辞不达译

    辞不达译

    (1v1)这是两人都处在黑暗深渊中互相治愈的故事。一起逃课,一起欢笑,一起躲雨,一起冲破黑暗的牢笼。“顾一!跟着我!”于译:(贱兮兮)周一,以后我做你的小跟班怎样?顾一:那说好了,你要做我一辈子的小跟班。一次一辈子的约定,一次一辈子的婚礼。挽救颓废少女堕落普通平淡。“于译,你以后不能再离开我了。”
  • 新编厚黑学活学活用全集

    新编厚黑学活学活用全集

    为了让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李宗吾以及《厚黑学》,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名为《新编厚黑学活学活用全集》。《新编厚黑学活学活用全集》本着严谨的态度,从《厚黑学》中抽取了一些积极健康且较有正面价值取向的精髓加以总结,并结合现在生活的各种现象和困惑,分析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比如,为人处世的时候,我们要与人为善,宽厚待人。人情需要厚养,人缘需要厚结。为人处世,非要有“厚”的功夫不可。人情需要“厚”养,人缘需要“厚”结。一个人要想做出一番成就,首先必须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丰厚的人缘。
  • 极品戒指

    极品戒指

    李坏一个平凡少年,本应遵照父亲的安排到工厂上班,可是一枚戒指的出现改变了一切……从此他开始扮猪吃猪,逍遥都市!神秘异术,是他傲视天地的本钱;太公钓鱼,是他对应对女孩的伎俩!神奇戒指带来激情之旅,少年从此纵横天下!
  • 诡秘力量

    诡秘力量

    重生新世界,却遍地诡异:钩子人、百岁婴、二口女、瘦长先生、床头婆婆、诅咒小丑……
  • 子不言之解心谱

    子不言之解心谱

    漠北四镇不属于魏国,也不属于魏国的敌国席柔,却为魏国抵御席柔进攻整整三十年。三十年后,漠北四镇内乱。为了一本绝世仙谱“解心谱”,有人起了不轨之心,试图把“四镇”变为“三镇”,并且有了更大的野心。故事发生在漠北,却是从魏国都城洛城开始。一路争夺,一路厮杀,各种残酷,各种阴谋。看各路侠义之士如何斩奸除魔,保家卫国!
  • 穿越,哥哥你走开!

    穿越,哥哥你走开!

    她穿越了,变成了一个小婴儿,被人收养,只比她大七岁,却仿佛大了一个世纪。桃花多?他给她掐完。爱生气?他把她的毛病治的服服帖帖。“你究竟要我怎样?女人不能有脾气?不能嫁人吗?我都成老姑娘啦!”“没事儿,我养你一辈子!顺便把你这个老姑娘的称号去了!”(宠文1v1,无误会,虐渣渣)
  • 千陌红尘

    千陌红尘

    江湖事,江湖解;武者,意在强身健体;侠者,意在保民安国;江湖中,何为正?又何为邪?
  • 乡俚那些事

    乡俚那些事

    《乡俚那些事》共分两个部分,上部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初期,以薛宝珠为首的一群留守妇女,在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组织姐妹克服种种困难成立车队、筹建山庄及农民合作社和留守儿童学校等勤劳致富故事。下部讲述了退休老教师魏明伦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积极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在果园种植,水产养殖和公司加农户的现代化农村生产方式转变中,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乐于奉献、发挥余热、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全篇自始至终,充满了正能量,是激励乡村后一代不断“建设家乡、美化家园”的进军号。
  • 枫叶似火

    枫叶似火

    “我每行一步之,譬如弈棋,但行误矣,但死,但死之时与法不同。我若不强,不必害多人。”。”---林枫(本文纯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