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15200000009

第9章 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孔子认为“想”是可以“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这个“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而广之,就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是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明智者包容他人的过失,对自己不能做到的事情也不苛求别人做到,同时明察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错误,追求内心世界的光明境界,达到内圣外王的地步。

1.妒忌是侵蚀人生的蛀虫聪明人避免妒忌嫉贤妒能,几乎是人的本性,所以有才华的人会遭受更多的不幸和磨难。

妒忌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是消极的情感表现。其实在许多成人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嫉妒心,不过大多数成人能在产生嫉妒时借助丰富的生活经验,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感。但也有少数人由于消极情感失控,采取不良的行为寻求自己的心理平衡,甚至有些毁容、凶杀、偷盗、抢劫等案件起因都是嫉妒。

隋代薛道衡,13岁时,能讲《左氏春秋传》。隋高祖时,作内史侍郎。炀帝时任潘州刺史。大业五年,被召还京,上《高祖颂》。炀帝看了不高兴,说:“这只是文词漂亮”。拜司隶大夫。炀帝自认文才高而傲视天下之士,不想让他们超过自己。御史大夫乘机说道衡自负才气,不听驯示,有无君之心。

于是炀帝便下令把道衡绞死了。天下人都认为道衡死的冤枉。他不正是太锋芒毕露遭人嫉恨而命丧黄泉的吗?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庄子》中提出“意怠”哲学。“意怠”是一种很会鼓动翅膀的鸟,别的方面毫无出众之处。别的鸟飞,它也跟着飞;

傍晚归巢,它也跟着归巢。队伍前进时它从不争先,后退时也从不落后。吃东西时不抢食、不脱队,因此很少受到威胁。表面看来,这种生存方式显得有些保守,但是仔细想想,这样做也许是最可取的。凡事预先留条退路,不过分炫耀自己的才能,这种人才不会犯大错。这是现代高度竞争社会里,看似平庸,但是却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的一种方式。

南朝刘宋王僧虔,东晋王导的孙子。宋文帝时官为太子中庶子,武帝时为尚书令。年纪很轻的时候,僧虔就以善写隶书闻名。宋文帝看到他写的白扇子上面的字,赞叹道:“不仅是字超过了王献之,风度气质也超过了他。”当时,宋孝武帝想一人以书名闻天下,僧虔便不敢露出自己的真迹。大明年间,常常把字写得很差,因此而平安无事。

所以有才华的人必须把保护自己也算作才华之列。一个不会自我保护的人有才华,却使才华过早的埋没,而不能为社会作更多的事。

在洛阳有一位男子因与人结怨而处境困难。许多人出面当和事佬,但对方一句话也听不进去,最后只好请郭解出面。为他们排解纠纷,郭解晚上悄悄地造访对方,热心地进行劝服,对方逐渐让步了。如果是普通人,一定会为对方的转变而沾沾自喜,但郭解却不同。他对那位接受劝解的人说:“我听说你对前几次的调解都不肯接受,这次很荣幸能接受我的调解。不过,身为外地人的我,却压倒本地有名望的人,成功地排解了你们的纠纷,这实在是违背常理。因此,我希望你这次就当作我的调解失败,等到我回去,再由当地的有威望的人来调解时再接受,怎么样?”这种做法实在是异于常人,细想起来真是一种使自己免遭众人嫉恨的明智之举。既保护了自己,又留下了为人称道的关名。谁能说郭解不是大智之人呢?比较起来,那些极力显示自己才能的人,不过是小聪明罢了。

《老子·洪德》章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意思是最聪明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虽然有才华学识,但平时像个呆子,不自作聪明;虽然能言善辩,但好像不会讲话一样。无论是初涉世事,还是位居高官,无论是做大事,还是一般人际关系,锋芒不可毕露。有了才华固然很好,但在合适的时机运用才华而不被或少被人妒忌,避免功高盖主,才算是更大的才华,这种才华对国对家对人对己才有真正的用处。

克制妒忌之心妒忌之心人皆有之。就一般人而言,总是愿意大家彼此差不多,你好我也好,否则就会是“枪打出头鸟”。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要是谁在哪一方面出人头地,便往往会受到人们的攻击、嘲讽、指责,更有甚者可能给你使绊子。可以说妒忌是人世间一种非常有害的心理,它可以使妒忌者自己形成一种非常低下、丑陋的心态,使妒忌者走向一条狭窄的人生道路,也使受妒者受到极大的伤害。

《战国策·楚策四》和《韩非子·内储说下》记述了楚王夫人郑袖妒害美人而采取的掩鼻之计。魏王给楚王送来一位美人,楚王非常喜爱。夫人郑袖顺承楚王之意,也很喜欢新来的美人,她为美人购来衣服玩好,备下宫室卧具,一任关人选择,其喜爱美人的程度超过了楚王。楚王知道郑袖不嫉妒美人,很感激她。这时,郑袖对美人说:“大王很喜欢你的漂亮容颜,但不喜欢你的鼻子,你以后见了大王,就用手掩住自己的鼻子。”美人照郑袖说的办了。楚王见关人一到自己跟前就掩鼻子,就向郑袖询问原因,郑袖遮遮掩掩地回答不知道。楚王一再逼问,郑袖回答说:“不久前她曾说大王身上有臭味,她闻见难受。”楚王听了非常生气。次日,楚王又召郑袖、美人三人同坐,郑袖事先告诫楚王身旁的人说:“大王今天如有命令,必须立即执行。”三人坐下后,楚王让美人靠前,美人又遮掩了鼻子,楚王勃然太怒,下令割掉美人的鼻子,身旁持刀人立即执行了命令。

郑袖的掩鼻计是出自妒妇的陷害。郑袖先以讨大王更为欢心的名义诱骗美人掩鼻,然后又向楚王另说一套,诬陷美人掩鼻是遮掩楚王臭味。在郑袖的引诱煽动下,美人和楚王对掩鼻各有了不同的理解,美人为讨楚王欢心,每见楚王辄掩鼻,楚王则将掩鼻看成是对自我尊严的严重伤害。可以想象,没有鼻子的美人再也难得楚王宠爱,郑袖除掉情敌的图谋可谓是暗箭难防。

日常生活、工作中这种妒忌却又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朋友之间,同学之间,甚而兄弟姐妹之间,也都会出现妒忌现象。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不同,所获得社会和他人对你的认同也相应不同。人在一起工作生活,自然要相互攀比,而妒忌也就是通过比较而产生的。看到他人的卓越之处、成功之处,而使自己产生了羡慕、烦恼和痛苦。于是对别人的才能、地位、名誉优越于自己而产生了怨恨,妒忌之心便存在了。

对任何人讲忍受别人的长处,克制自己的妒忌心态,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心中自然不平衡,不舒服,尤其是此时再遇到一些不顺利的情况,那就不仅仅是妒忌了,甚而有些人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以不正当的手段去打击别人,自己也同样受害不浅,所以妒忌心要忍。忍妒忌不是不承认别人的优点、业绩,而是要正确地认识他人的成绩,不自卑、不自满。

正确地评价他人,评价自我,从而克制和避免妒忌心的形成。

妒忌他人是无能的表现,也是可悲的,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不怕别人妒忌,也不去妒忌他人,这是忍妒忌的重要环节。

2.正确对待他人的过失人无完人正所谓“人无完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缺点。在面对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时,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我优势。但是,怎样面对别人的缺点呢?宽容与理解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总是对他人的缺点苛刻,就会引起他人的反感,甚至“以恶为仇,以厌为敌”。一个能够容忍他人缺点的人,必定是胸怀宽广、受人尊敬,这样豁达的人,容易拥有成功的人生。

著名科学家法拉第,不但以其科学成就名扬四海,而且在生活中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导师。他的助手在评价法拉第时,认为他聪明绝顶,科学业绩硕果累累,他不但对于别人的缺点始终能够容忍与理解,还同时给予中肯的教诲。

法拉第的助手德塞先生,起初只懂得一些基础知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法拉第先生,并做了他的助手。德塞先生因为知识不足及其他一些怪癖,经常容易犯一些小错误。他说:“每一次我做错事后,总以为法拉第先生要对我发火,但每次他都耐心地教诲,说争取下一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德塞自从做了法拉第的助手以后,就没有再更换工作。尽管这位助手经常会犯一些小错误,但法拉第从没有提出更换助手,而是对德塞大加赞赏,他说:“这个年轻人真的不错,当初他的能力不怎么样,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与锻炼,现在已经是博学多才了。我想,我再也找不到这样的人才了。”接着,法拉第先生又说:“我也有缺点,我是与德塞共勉。”德塞对法拉第称他为人才非常高兴,从此更加努力学习。在他的一生中也有一些不小的发明。而法拉第在省视自己的成绩时说:“我成功的一半,离不开我的助手德塞先生。”我们想一想,如果法拉第先生不能容忍德塞经常犯错误,德塞不可能永远做他的助手,他更不能在科学探索中取得成绩。相反,因为德塞的好学,这对法拉第本人的研究工作也有不小的推动。所以,法拉第在总结成绩时才如此感慨地说。

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我们可以推心置腹地想一想,假如自己的缺点不能被别人容忍,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又会对自己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样,我们就能找到容忍别人缺点的理由。曾经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外交家感慨地说:“以前自己的社交圈比较狭窄,只知道别人有很多缺点。现在,随着社交圈的扩大,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后,才知道,其实我自己也有类似的缺点。我希望别人能够容忍我的缺点,所以我也常常容忍别人的缺点。”一个不能容忍别人缺点的人,不可能拥有真正的朋友,而他的人生也难以成功。要改变人生,就要赢得朋友的支持。所以,在面对别人的缺点时,要尽量多一份容忍与理解。

,宽以待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人要在世间立身,就应该学会处世。《呻吟语》作者吕坤认为,善处世“只于人情上做丁夫”。世间的人之常情是怎样的呢?吕坤认为:闻人之过则津津乐道,闻己之过则百般掩饰;见名利尽揽身上,见过失尽推他人;从薄处去推究他人情感,从恶边去揣度他人之心,这是天下人的通病。那么,怎样才能消除这些病痛呢?吕坤认为,首先要律己。自身要做到心诚,“诚则无心”,要有识见,身处污泥不被其玷污,不要把“你我”二字看得过于透彻,要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善于体察自己的过失。相对地说,客观公正地对待他人的过失比较容易些,而坦诚公正地认识自己就非常困难了。这是由于私欲等主观因素和非主观因素所造成。所以必须做到每日“三省吾身”,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认识自我是安身处世的重要前提。

其次,要善于宽厚待人。由于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天下的事情应听凭各自的方便,决不能强求做到整齐划一、一刀切,只要能把事情办成就行。否则的话,即使人情备受痛苦,又是于事无补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正确对待他人的过失和错误上,吕坤提出了一系列的积极主张。如不以己所长而责备别人,责备人应留有余地,要谅人之愚,体人之情等,一字概括,即为恕字。这里,吕坤指出劝善应以教育为主,既要指明对方的错误,使对方改过自新,又要考虑对方的承受能力。要分析对方的心理特点,千万不可以权压人,以理压人,以法压人,把对方逼上绝路。那只能使对方负隅顽抗,更加肆无忌惮。吕坤认为,人一旦到了无所顾忌的地步,就无所谓尊严、刑罚和事理了。因此,对于犯有过失的人,特别是偶一失足的青少年,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心诚则灵,这样感化别人,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吕坤真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当然,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应该以道德教化与法治并重,过分地强调一点,而忽视另一点的做法都是片面的。

故意挑剔毛病,硬找差错,没有问题也生出了问题。有时伪装成对工作事业认真负责的样子,有时又换上一副蛮横不讲理的嘴脸,或自以为聪明透顶,或傲慢无知。不管属于其中的哪一种表现,心里都揣着一个恶的念头,不愿与人为善。因为一切事物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所以他总是能为自己的行为“理由”一番。当一个人如此这般的时候,大抵他们并非冲着真理、正确、原则而来的,恰恰相反,他们只是以此作为口实和把柄,来达到他们自己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对人不对己。如果有谁也像他们那样反过来,用他们的矛,刺他们的盾,恐怕他们也会束手无策了。

《吕氏春秋·举难》中说:世界上找一个完人是很困难的,尧、舜、禹、汤、武,春秋五伯亦有弱点和缺点,比尧、舜、禹还要圣明的神农、黄帝犹有可指责的,并不是只有尧、舜、汤。“材犹有短,故以绳墨取木”,就是作为栋梁之材的人,也有短处,不然为什么要用绳墨来把栋梁之材加工得又方又直呢?“由此观之,物岂可全哉!”所以天子不处全、不处极、不处盈。全则必极,极则必盈,盈则必亏。“先王知物不可全也,故择务而取一也。”孟子说:君子之所以异于常人,便是在于其能时时自我反省。即使受到他人不合理的对待,也必定先反省自己本身,自问,我是否做到仁的境界?是否欠缺礼?否则别人为何如此对待我呢?等到自我反省的结果合乎仁也合乎礼了,而对方强横的态度却仍然不改。那么,君子又必须反问自己:我一定还有不够真诚的地方。再反省的结果是自己没有不够真诚的地方,而对方强横的态度依然故我,君子这时才感慨地说:“他不过是个荒诞的人罢了。这种人和禽兽又有何差别呢?对于禽兽根本不需要斤斤计较。”事实上,按照一般常情,任何人都不会把过去的记忆像流水一般地抛掉。

就某些方面来讲,人们有时会有执念很深的事件,甚至会终生不忘。当然,这仍然属于正常之举。谁都知道,怨恨会随时随地有所回报。因此,为了避免招致别人的怨愤,或者少得罪人,一个人行事需小心在意。《老子》中据此提出了“报怨以德”的思想。孔子也曾提出类似的话来教育弟子:“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其含义均是叫人处事时心胸要豁达,以君子般的坦然姿态应付一切。

《庄子》中对如何不与别人发生冲突也作了阐述。有一次,有一个人去拜访老子。到了老子家中,看到室内凌乱不堪,心中感到吃惊。于是,他大声咒骂了一一通扬长而去。翌日,又回来向老子致歉。老子淡然地说:“你好像很在意智者的概念,其实对我来讲,这是毫无意义。所以,如果昨天你说我是马的话我也会承认的。因为别人既然这么认为,一定有他的根据,假如我顶撞同去,他一定会骂得更厉害。这就是我从来不去反驳别人的缘故。”从这则故事中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在现实生活中,当双方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对于别人的批评,除了虚心接受之外,还要养成毫不在意的功夫。人与人之问发生矛盾的时候太多了。因此,一定要心胸豁达,有涵养,不要为了不值得的小事去得罪别人。而且,生活中常有一些人喜欢论人短长,在背后说三道四。如果听到有人这样谈论自己,完全不必理睬这种人。只要自己能自由自在按自已的方式去生活,又何必在意别人说些什么呢?

爱己之心爱人每个人都生活在人群中,有人的地方自然会有矛盾,有了分歧、不和怎么办?很多人就喜欢争吵,非论个是非曲直不可。其实这种做法很不明智,吵架又伤和气又伤感情,不值。不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俗话说家和万事兴,推而广之,人和也万事兴。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际交往中切不可太认死理,得饶人处且饶人,装装糊涂于己于人都有利。

据《史记》载:汉朝将军李广因抗击匈奴失利而被削职为民。一天晚上。

李广与朋友在乡里射猎返回途中路过霸陵亭,被霸陵尉拦住不放行,李广家人报:“故(前任)李将军。”刚喝过酒的霸陵尉听罢,大声喝道:“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李广从此对霸陵尉怀恨在心。

不久,汉武帝起用李广担任右北平太守,李广要求霸陵尉随他赴任。到了军中,李广就随便找了个借口将其斩了。

显然,李广怒斩霸陵尉的行为背后,是那种因受冒犯而予以回击以发.泄怨恨的报复心理。

人们在共同丁作和生活中难免会产生矛盾或受到侵犯,这时被冒犯者通常会产生不快、怨恨等负面的情绪,有时还要发泄或者同击,发誓要报复。如果埘恶意伤害的回击或处罚“合理、合法、适度”,那么对方的恶行就会有所收敛。因此,美国迈阿密大学心理学家迈克尔博士曾说:“报复是对恶行的一种威慑行为。”正是由于群体成员对恶行的报复心理才使个别人不敢贸然侵犯别人的权益,从而有利于维护群体的稳定与和谐。

如果人受到冒犯后做出过度的反应,对他人的无意冒犯睚眦必报,甚至像李广那样置人于死地,那么,这种报复心理就是不正确的了,你这种没有度量的胸襟终会伤害自己,停滞不前。

报复心重的人整天盘算着如何去报复他人,实施报复行为后则处境难堪,内心痛苦,精神压力大。

一个狱中的青年对自己报复行为的反省值得我们借鉴。他说:“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爱的人对我冷若冰霜,让我生活在地狱般的痛苦里。……覆水难收,破镜难圆。”“其实任何报复,都不能减轻一点伤痛,相反还会加剧自己的痛苦。报复的表面看来是别人,你心里出了气,可最终伤害的还是你自己。报复心重的人由于精神压力重,还容易导致健康恶化。与心情愉快的人相比,更容易患头痛、消化不良、失眠、心脏病和高血压。更可悲的是,报复行为还会影响同志团结、邻里关系,激化人际矛盾乃至引发恶性事件,严重影响自己的发展不说,甚至酿成悲剧。”

在提干、晋级、上学、奖励等个人愿望得不到满足,受到批评处罚,婚恋受挫,人际关系紧张,面临突发事件(诸如个人伤残、家庭遭不法侵害)时,个别人容易萌生“以怨报怨”的报复心理。其实“冤家宜解不宜结”。报复心理一经产生即应及时化解,.才能避免“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恶性循环。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与人产生矛盾和摩擦是很正常的事情。由于人的性格差异,大度的人会对这些视而不见,斤斤计较的人却会将这些牢记在心,并产生报复的心理。在产生报复心理时,要能冷静地预见到所报复行为导致后果的危害性,从而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首先是“以责人之心责己”,避免把过错都归于他人。已所不欲,勿施矛人。设身处地替别人想想。李广若能认识到自己夜行是违反规定的,而霸陵尉按章办事或酒后失言并非故意刁难,其报复心理也就不会滋生。

其次是“以爱己之心爱人”,即忘掉宿怨,待人以善。宽容别人的人会被人宽容,这是人际交往的对等原则。诚如孟子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了这样一句能够启人心智的话。

孔子日:“宽则得众”。宽以待人者,受到众人的欢迎。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些小摩擦。只要是无恶意的,就应该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主动承担责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所致,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如果在日常相处中,对别人的过错能以宽容对待,就等于给对方提供了一个改过的机会。,张绣,在《三国演义》中所占份量不大,却是第一个使曹操中计,几乎丧生的人。

《三国演义》的第十六回《吕奉先射戟辕门,曹孟德败师洧水》中,专门记录了这件事:

张绣屯兵宛城(今河南南阳一带),曹操来伐。张听谋士贾诩言,不战而降。不料曹操好色,误掳张绣之婶母、张济之妻入营,寻戏作乐。张绣大怒,用贾诩谋,夜袭曹营,袭杀曹操猛将典韦。曹操长子曹昂和爱侄曹安民亦死于是役。曹操命大得脱。后来张绣与刘表联合,再战曹操。曹操再中贾诩之计,大败于宛城。因恐袁绍来袭,撤出战场赶回许都。数年之后,曹操拟攻徐州刘备,惧张绣蹑其后,派人招抚。恰于同时,袁绍也来招张。张绣依违袁曹之间,犹豫不决。不过,两者相较,还以为投袁绍可靠:一来,当时袁绍势力大大超过曹操;二来,自己曾两度差点置曹操于死命,并杀其爱将、爱子、爱侄,如何见容于彼?

贾诩深知张绣心意,为了劝其投曹,当面毁袁绍来书,叱退来使。张绣大惊,怕因此得罪这位当时最大的一路诸侯,招来横祸。贾诩却从从容容,以三句话讲了三点弃袁投曹的好处:

首先,“曹公奉天子明诏,征伐天下,其宜从;一也。”也就是说,“曹操抉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应该归从。

其次,袁曹相较,“绍强盛,我以少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操虽弱,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最后,从袁绍与曹操个人相比,“曹公五霸之志,必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意思就是说:曹操必不会因私怨而不接受张绣的投降,以借此向天下表示其度量和德行,天下有本领的人也就会闻风归附了。

张绣听从了贾诩的建议,投降了曹操。但曹操并没有记恨以前的恩恩怨怨,杀了张绣,反而重用了他。由此可见,曹操并不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他对张绣的宽容,也使他获得了他人的信任。

唐太宗李世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靠宽容得到众臣鼎力相助的,并出现为后人乐道的“贞观之治”。

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征曾多次鼓励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而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帝位后,却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

秦始皇如果不是听取了李斯“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的喻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广纳贤才的政策,恐怕就会失去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难以顺利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曹操、李世民、秦始皇等,都具备容人之量,并因之而受人称赞。相反,有的人则由于心胸狭窄,凡事锱铢必较而遭人唾弃。

著名的慈禧老佛爷仅仅因为与一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就勃然大怒,“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这样的“小肚鸡肠”如何不让人寒心呢!

古人云:“有容乃大”。以事业为重,识大体、顾大局,相互之间多一些理解信任,多一些宽容大度。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应该相互谦让,相互体谅,真正做到容人、容言、容事。要善于与人合作共事,包括要善于与批评过自己的同事一道工作,凡此等等,这些宽容的理念都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要宽容别人的龃龉、排挤甚至诬陷。你应该知道,正是你的力量让对手恐慌;更要知道,石缝里长出的草最能经受风雨。给你穿的小鞋,或许能让你在舞台上跳出曼妙的“芭蕾舞”;风凉话,正可以给你发热的头脑“冷敷”;给你的打击,仿佛运动员手上的杠铃.,只会增加你的爆发力。言语刻薄,是一把双刃剑,最终也会割伤自己;以牙还牙,也只能说明你的“牙齿”很快要脱落了;睚眦必报,只能说明你无法虚怀若谷;血脉贲张,最容易引发“高血压病”。

更进一层次的宽容意味着不仅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更能用自己的爱与真诚来温暖别人的心灵。心平如水的宽容,已属难得;

雪中送炭的宽容,更可贵,更令人动容。曹操不仅不计较张绣杀死了自己的儿子,反而对张绣重用,这正如一面镜子,光明磊落。

宽容,不仅融化了彼此的过节,更将爱的热力辐射进对方的心窝。在被某些人评论成“物欲横流”的时代,自下而上空间正日益缩小的人们,所缺的不正是发生在曹操与张绣、李世民与魏征之间的宽容吗?选择宽容,也就选择了理解和温情,同时也选择了人生的海阔天空。

宽容是一首人生的诗。至高境界的宽容,不是仪仪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某一事件的处理上,而是升华为一种对宇宙的胸襟,对人生如诗般的气度。宽容的涵义也不仅限于人与人的理解与关爱,而是内心对于天地间一切生命产生的旷达与博爱。

当然,宽容同“方以律己,网以待人”是不矛盾的。轻易原谅自己,那不是宽容,而是懦夫。“圆以待人”,也得先看对象。宽容不珍惜宽容的人,是滥情;宽容不值得宽容的人,是姑息;宽容不可饶恕的、丧尽天良的人,则是放纵。所以,宽容本身,也是谋事的一门学问。

3.包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宽容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歌德说:“人不能孤立地生活,他需要社会。”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给人生带来快乐,而且能助人走向成功。而宽容的品质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在相互宽容谅解中求得共同的发展和进步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宽容的品质,才会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才会有爱人之心,有容人之量,成为识大体、顾大局的人。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赏识别人的优点,包容他人的不足。古人说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世上有能人,但绝对没有完人。每个人独立的个性差异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要解决这些矛盾,就必须具备宽容。宽容的前提是什么?是赏识!只有会赏识的人才有宽容的品质,也只有具有赏识之心的人才称得上是宽容的人。我们知道,人性中最本质的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人都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赏识而活,不会是为了挑剔而活吧,我相信,百分之百的人从内心都是愿意和赏识自己的人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而不愿意和整天挑鼻子挑眼,对这不满意、对那不顺眼的人在一起。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因此,要做到宽容,就要学会用“电脑窗口”功能,看他人优点时最好使用“最大化”,看缺点时和不关要紧的事最好使用“最小化”。

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人都是有感情和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体谅,又有义务体谅他人。有了互相之问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厚的品格。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心底无私天地宽。淡薄名利,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网难留给自己,相互之问的矛盾关系就容易处理。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凡事先替自己打算,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我高你低。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自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互爱,就是彼此关心,不计较品格气质的差异。爱能包容大干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

正视自己,善待“弱者”。认识自己、正视自己不容易,要善待“弱者”更不容易。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不可能是完人,不可能没有错误,当我们发现自己错误的时候,不要过分的忧心忡忡,要及时诚恳主动地道歉,让对方感觉到你的诚意。当别人有了过错的时候,我们要善待对方,不要满脸的阶级斗争、得理不让人,什么都要讨个公道,什么都争高低和强弱,要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要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于人。当然,宽容有度,宽容不是纵容,我们对一些事也要讲理,但即使要讲理,也要晓之以理,注意别人的自尊和承受度,要让人体会到你对他的尊重,特别不能搞“株连”、“算总帐”,否则你会导致自己的心里错位,也会使矛盾扩大化。善待别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我们何乐而不为?

学会淡忘,用感恩的心情对待生活。或许你曾经遭遇过成功后遭人嫉妒的痛苦;或许有人因处事不公亏待过你;或许有人方式不当让你受尽了委屈;或许有人因势利伤害了你……对于这些,你大可不必耿耿于怀,忿忿不平,既不要将自己想当然的一些东西强加于无关的人,更不要想到要以牙还牙,采取什么办法变本加厉“回敬”对方、中伤对方。最好的办法是不要把这些让你不快乐的事放在心上,如果你始终跟自己过不去而处于一种烦恼心态,无疑只会在自己心里种下刻薄的阴影,最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我们必须要学会忘记,乐观地把它作为生活的积累,学会感恩,感谢生活给你磨练自己的机会,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对方。因此,忘记有时也是对自己最好的爱护。

提高素养,开拓视野。人与人之间的封闭、孤独而不善交往,就会让人心胸狭窄,宽容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广交朋友,多见世面,不要把自己固定在自己固有的小天地里。同时还要不断的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素养,激发生活的热情,让生活充满阳光,让心灵充满阳光。充满阳光的人生不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吗?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在三国将领中,张飞以勇猛雄壮著称,敌人对他闻风丧胆。但这里我们要谈论的当然不是张飞是否“莽”,而是张飞做人中的失败之处,即他被杀的原因。

凡是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张飞既不是死在战场之上,更不是老死家中,而是被自己的部下偷袭致死的。喜欢他的读者,大都为他喊冤,但是只要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张飞被杀是个必然,一点也不冤枉。

人与人之问是需要互相尊重的。倘若我们没有尊重别人的心,别人又如何会尊重我们呢?张飞从来就不是一个懂得如何尊重别人的人——首先从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出山说起。一顾茅庐寻访不着孔明时,张飞便说:“量一村夫,何必各个儿自去,使人唤来便了。”当两番寻不着孔明,刘备准备亲自前往再寻孔明时,张飞更说出了:“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若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这点从表面上看,张飞是比较鲁莽,然而倘若他懂得尊重孔明,又怎会说出这些话?

再者,就是张飞不懂得尊重吕布。吕布虽然人品有点问题,但是吕布既然投靠刘备,张飞自然应该给他点面子,但张飞却不懂得。在刘备让他守徐州的时候,他故意刁难吕布手下素不饮酒的曹豹,并借曹豹来发泄对吕布的不满,蛮横地责打了曹豹,直接导致了曹豹与吕布里应外合夺取了徐州。

最终,在接到兄长关羽被杀的消息之后,不顾实际情况,强行让手下三日内采办齐三军的白旗白甲。手下说材料不够请求宽限几日.便挨了他五十大板,并扬言三日内采办不齐,便会将他们斩首。当然,这些都是小事。张飞在军中行刑杀人,鞭打士卒那就更是家常便饭了,故而手下对他下手的时候,根本没有手软。为了保命,他的手下也只能狗急跳墙地对他下手了。

现实中,由于个人差异,每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同样存在着差异。这样的差异就使一些人内心的天平失去了平衡——在自认为毫无利用价值、地位低下的人面前,他们显得高人一头,对于这些人总是一种不屑一顾,甚至有些人对他们还略带鄙视。

在某些城市里,总有些人自认为是“城里人”,因而对于那些进城务工的农村人或者外地人,横挑鼻子竖挑眼,生怕他们侵犯到自己的利益,动不动就对这些人来一句“乡下人怎么怎么样,外地人怎么怎么样”。其实,这些人又比他们强多少呢?充其量能够称之为“小市民”阶级,他们有些人的生活甚至还不如这些外来务_丁人员。

俗话说得好:“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人人都有面子,人人同样都好面子。只要我们能够做到“敬人一丈”,别人最起码也会“敬我们一尺”的!故而,在待人处事上,应该抱着尊重任何人的态度才行,不要因为地位或工作分工不同而轻视甚至鄙视他人。

某单位有两个年轻人住在单位的集体公寓。两人也许都在恋爱阶段,经常很晚才回宿舍。其中一个后半夜回来了,总是一边敲门一边呵斥值班老人。老人够忍的了,三更半夜的爬将起来为他服务。一次,老人刚准备开门,门外的年轻人嫌老人动作慢,大声骂道:“我当你睡死了,叫了半天不见动静。”老人家听见了,收起钥匙转身回屋睡觉去了。年轻人叫嚷了半天,老人就是没搭理,只好在外面转到天亮。另一个年轻人就有礼貌多了,每每经过门口,一定向老人打个招呼问声好。无论有多么要紧的事,到了门口都一定下车点点头。

晚上回来,无论早晚,总是轻轻地叩门,“大爷大爷”甜甜地叫。值班老人就像预知他要回来似的,总是笑吟吟地快步把门打开。因为工作关系,这个年轻人有段时间每天都要很晚才回来,他首先想到的是老人家的睡眠,就和他商量:“我天天打搅您,实在不好意思。如果能给我配把钥匙,晚上就不会打搅您老的好梦了,不知您是否同意?”值班老人一听乐了,“谢谢”两字说不停,很快就给这个年轻人配好了新钥匙。

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同等的尊重。尊重他人意味着尊重他人平等的人格,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要求,是每个人应有的对待他人的态度和方式。不因人们之间所存在的先天或后天的差异而区别对待,也惟有这样我们才能受到别人的尊敬。

包容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包容他人对自己有意无意的伤害,是让人钦佩的气概;包容他人曾经的过失,是对他人改过自新的最大鼓励;包容他人对自己的敌视、仇恨,是人格至高的袒露;包容他人的过失是人生的财富。人生短暂、生命无常,同样是一辈子,有的人在不尽的愤恨和埋怨中挣扎着过;有的人却在快乐幸福中沐浴着过。包容别人的过失,包容众生的错误,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洛克菲勒年轻的时候曾经一无所有,像当时许多年少无知的人一样,到处流浪,得过且过。不过,洛克菲勒怀有十分远大的理想,他期望自己有一天能够有一笔任由自己支配的巨大财富。

带着这个伟大的梦想,洛克菲勒来到了距离家乡很远的一个偏僻小镇。在这个小镇上,洛克菲勒结识了镇长杰克逊先生。杰克逊先生已经年过五旬,他一直以来都生活在这个虽不繁华但是却令自己倍感亲切的小镇上。他担任这个小镇的镇长已经很多年了,但是镇上的人们却从来没有想到要选举新的镇长。

的确,杰克逊实际上也是担任镇长的最佳人选,他性格开朗、为人热情,而且平易近人,更重要的是,他的心地十分善良。无论是当地人,还是来到这个小镇上的人,只要与杰克逊有过一定的接触,他们就会深切地感受到杰克逊的热情和善良,同时也会受到感染。

洛克菲勒住的小旅馆就离镇长杰克逊家不远。每当洛克菲勒站到旅馆旁的大门前向远方遥望时,他都会看到镇长家门口的那片长满各色鲜花的花圃。每次遇到洛克菲勒时,镇长都会停下忙碌的脚步问这个独在异乡的年轻人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当洛克菲勒需要一些生活用品时,热情的镇长夫人总是会十分高兴地给予帮助,而且镇长还会时不时地让女儿为洛克菲勒送去一些妻子做的可口点心。

在小镇上住了一段时间仍然感到一无所获的洛克菲勒决定过几天就离开这个小镇了,在离开小镇之前他要特别感谢镇长给予他的关照。就在他准备向镇长告别的前几天,小镇迎来了连续几天的阴雨天气,洛克菲勒不得不继续留在这里,同时他也在心里咒骂着这该死的鬼天气。

小雨时断时续,每当雨滴停止的时候,洛克菲勒都会走出旅馆大门——实际上洛克菲勒就住在杰克逊家的斜对面,看看镇长家门前那些经雨露滋润而倍加娇艳的花朵。这一天,当他走出旅馆大门的时候,他看到镇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已经把镇长家门前的花圃践踏得不成样子了。洛克菲勒为此感到气愤不已,他真为镇长和这些花朵感到惋惜,于是他站在那里指责那些路人的行为。可是第二天,路人依旧踩踏镇长家门前的那片可怜的花朵。第三天,镇长拿着一袋煤渣和一把铁锹来到了泥泞的道路上,他用铁锹把袋子里的煤渣一点一点地铺到了路上。一开始洛克菲勒对镇长的行为感到不解,他不知道镇长为什么要替这些践踏自己家花圃的路人铺平道路。可是很快他就明白了镇长的苦心,原来有了铺好煤渣的道路,那些路人再也不用踩着花圃走过泥泞的道路了。

洛克菲勒最后还是离开了这个小镇,不过他知道,自己再也不是一无所获的离开了,他带着镇长杰克逊告诉自己的一句话从从容容地踏上了追求梦想的道路,那句话就是“包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直到成为闻名于全美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依然牢牢地将这句话铭记在心中。

包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性格自私的人不愿意对别人付出任何关爱,所以他们永远都体会不到来自他人的友情和温暖。而那些胸襟开阔的人则始终生活在幸福和关爱之中,这些幸福和关爱既来自于别人,也来自于他们自己。

4.让人一步天地宽君子不计小人过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就在于他能容纳小人。常言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这就告诉我们,如果对事物的观察太敏锐,就会觉得他人浑身都是缺点,不值得与之交往;另一方面,旁人也会对他的过分挑剔而感到难以忍受,不愿意追随他。实际上,越是污秽的土地,土质越肥沃,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同样,水流过于清澈,就很难产生鱼类。所以说,君子要有宽宏的度量,不自命清高,要能够忍让,能够接纳世俗乃至丑恶的事物,这就是“君子不计小人过”的实质。

君不见在日常生活中,也包括在工作中,有不少人往往为了非原则问题,小小皮毛问题争得不亦乐乎,谁也不甘拜下风,有时说着论着就较起真来,以至于非得决一雌雄才算罢休,结果严重的大打出手,轻的闹个不欢而散,鸡飞狗跳影响团结,这是坚决不可取的。,那么当自己遇到与人发生矛盾冲突后究竟应该怎么办呢?糊涂哲学告诉我们:必须是“得饶人处且饶人”,即既不要因为不值得的小事去得罪别人,更要能以一种豁达的心胸,以君子般的坦然姿志原谅别人的过错。

在生活中,也确实有不少君子不计小人过的事例,有这样三则故事,很耐人寻味:

第一则讲唐朝的娄师德。娄师德官至同平章事,一生为将相30多年,稳而不倒。其诀窍是能忍受任何侮辱而不动声色。有一次,他弟弟被派去做代州刺史,临行时来向娄师德辞行。他便问弟弟:“你我受国家的恩宠太多,显荣太过,很容易招惹别人的妒忌,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呢?”他的弟弟说:

“往后即使有人唾口水在我面上,我也只把它揩干而已。”娄师德说:“这还不行。人家唾你的脸,就因为他对你生气了,如果你把唾沫揩去的话,他便更恨你了。所以,你不要去揩,而要让它自己干,并且要面带笑容承受,这才对呢!”第二则故事讲唐朝的陆贽。陆贽在德宗时当过中书侍郎、门下同平章事。

当初,御史中丞窦参常常排挤陆贽。后来窦参被李巽参奏,德宗大怒欲杀之。

陆贽替窦参讲情,才未被杀,被贬到獾州当司马。德宗又想株连窦的亲人,没收他的家产,陆贽请皇上加以宽恕。世人无不称赞陆贽公正诚实,以德报怨。

第三则故事讲宋朝的吕蒙正。蔡州的知州张绅犯贪污罪被免职。有人对宋太祖赵光义说:“张绅很有钱,不至于贪污,是吕蒙正贫穷时向他索取财物没有如愿,现在对他报复。吕蒙正不申辩,结果张绅复了官,吕蒙正被罢了宰相的官职。后来考课院查到张绅贪污的证据,于是又免了张绅的官职,吕蒙正重当宰相。太宗对吕蒙正说:张绅果然有赃,吕蒙正也不谢。宋称赞吕蒙正的气度不是那些浅薄的人可以做得到的。”

这种宽厚与容忍绝对不是争斗的小人所能够做到的,明知对方错了,却不争不斗反而认输,虽然自己吃点小亏,但使别人不受损。不争表面形式的输赢,而重思想境界和做人水准的高低,这样的人其实活得很潇洒。历史上的这三个人,由于能不计小人过,不但没有丝毫损害自己的名声,反而更受到大家的称道。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对于个人而言,能“得饶人处且饶人”,它既能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自己也能生活得轻松、愉快。

林则徐有一句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与人相处,有一分退让,就受一分益;吃一分亏,就积一分福。相反,存一分骄,就多一分屈辱,占一分便宜,就招一次灾祸。所以说:君子以让人为上策。

化愤怒为解决问题的动力愤怒情绪引发的感情用事是人生的一大误区,也是一种心理病毒。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动怒,在工作中我们经常看见很多人为了一点很小的事情就怒容满面,甚至与其他人大打出手,这是人生大忌。

著名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曾经这样说:“我发现,凡是一个情绪比较浮躁的人,都不能做m正确的决定。在成功人士之中,基本上都比较理智。所以,我认为一个人要获得成功,首先就要控制自己浮躁的情绪。”无数成功人士的经验表明,一个缺乏自制、不顾结果的人,一定会与结果无缘。因此,无论何种原因,在同事面前发怒,都是愚蠢至极的事情。

一天,卡耐基和办公室大楼的管理员发生了误会。管理员为了表示他对卡耐基办公室中工作的不满,就在卡耐基到书房里准备一篇第二天发表的演讲稿时,把大楼的电灯全部关掉。卡耐基立即跳起来,奔向大楼地下室,冲正在干活的管理员破口大骂,一直持续了十分钟之久。最后,他实在想不出什么骂人的词句了,才缓下劲来。

管理员这时才直起身体,转过头来,以一种充满镇静与自制的柔和声调说道:“你今天有点儿激动,不是吗?”卡耐基立即怔住了。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个文盲,但自己却在这场战斗中被打败了,他感受到了耻辱,他知道自己必须向管理员道歉,内心才能平静。最后,他下定决心,向管理员道歉。

卡耐基说:“我为我的冲动向你道歉——如果你愿意接受的话。”管理员微笑着说:“凭着上帝的爱心,你用不着向我道歉。除了这四堵墙,以及你和我之外,并没有人听见你刚才所说的话。我不会把它说出去的,因此,我们不如把此事忘了吧。”卡耐基感到自己简直无地自容,因为管理员不仅表示愿意原谅他,实际上更愿意协助他隐瞒此事。他抓住管理员的手,使劲地握着。在走回办公室的途中,卡耐基感到心情十分愉快,因为他终于鼓起勇气,化解了自己做错的事。

这件事对卡耐基的触动很大,使他决定绝不再失去自制,并为此诞生了一句名言:“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使他疯狂。”所以,在你遇到刺激情绪不稳定的时候,你一定要克制,设法控制住情绪,多去想一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

一天早上,牙刷制造公司的小职员道格拉起床后,正在匆匆忙忙地洗脸、刷牙。一不小心他把牙龈刷出血来。他不由得火冒三丈,因为他的牙龈不止一次被刷出血,而且用的正是自己公司生产的牙刷!

道格拉怀着一肚子不满和牢骚冲出家门,怒气冲冲地向公司走去。他准备直接奔向技术部门,质问他们平时都在干些什么,连这样的技术问题都一直得不到解决。

走进公司大门后,道格拉的脚步渐渐慢下来,因为他突然想起了一句话:

“当你遇有不满情绪时,你需要忍耐。”“发怒能够解决问题吗?既然不能.解决问题,那你发怒干什么?”他对自己说。

道格拉迅速改变了去技术部门大发牢骚的初衷,他开始琢磨解决牙龈出血的办法。他和同事一起,提出了改变刷毛的质地、改造牙刷的造型、重新设计毛的排列等各种方案,经过论证后,逐一进行试验。试验中道格拉发现了一个为常人忽略的细节:他在放大镜下看到,牙刷毛的顶端由于机器切割,都呈锐利的棱角。“如果通过一道工序,把棱角改成球形,那么问题就完全解决了!”他的建议立即得到了同事的赞同。经过多次实验后,道格拉和同事们把成功的结果正式向公司提出。公司很乐意改进自己的产品,迅速投入资金,把牙刷毛的顶端政成了球形。

产品改进后,很快受到了市场的欢迎。道格拉因为对公司做出的巨大贡献,被从普通职员提升为主管,十几年后他成为公司的总经理。

一个具有良好自制能力的人,总是比那些自制能力差的人更容易获得工作的成果。而在工作中,机会总是悄悄地潜藏在你的身边,但是因为你的不自制,导致结果与你擦肩而过,而你却不觉得,甚至埋怨机会总是照顾不到自己。

如果我们能像道格拉一样学会自制、不感情用事的话,就一定能够抓住身边的机会,找到生活中那些令我们头痛事务的最佳处理办法。

我们应当提高自己控制浮躁情绪的能力,时时提醒自己,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绪的波动。当我们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忍不住想发怒的时候,一定要设法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将蠢蠢欲动的发怒转化为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至于感情用事。否则,既无助于解决问题,还有可能使矛盾激化,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忍让是感动人心的力量要做到忍让,就必须具有豁达的胸怀,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时,不能对他人要求过于苛刻。应学会宽容、谅解别人的缺点和过失。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气量,不能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度。特别是在小事上,如果宽大为怀,尽量表现得“糊涂”一些,便容易使人感到你通达世事人情。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交界,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界里种了西瓜。梁亭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极好,而楚亭的亭卒懒惰,对瓜事很少过问,瓜秧又瘦又弱,与对面瓜田的长势简直不能相比。楚人死要面子,在一个无月之夜,偷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给扯断了。梁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县令宋就,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好了。宋就听了以后,对梁亭的人说:“楚亭的人这样做当然是很卑鄙的,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那么为什么再反过去扯断人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而且,你们这样做,一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梁亭的人听了宋就的话后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照办了.、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好似一天,仔细观察,发现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浇过了,而且是梁亭的人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们的报告后,感到非常惭愧又非常敬佩,于是把这事报告给了楚王。楚王听说后,也感于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梁王,既以示自责,也以表酬谢,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邻。”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他突然开悟了。他走回住处,眼见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惊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空境。

第二天,他在阳光温暖的抚触下,从极深的禅室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这就是人心受到感召的力量和改变。也许有人认为克制忍让是卑怯懦弱的表现,其实,这正是把问题看反了。古人说得好:“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只有头脑简单的无能之辈,才会为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各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而能放手时则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才正是心胸豁达、雍容雅量的成功者所应具备的高贵个性。

让人为上,吃亏是福。所以曾国藩说:“敬以持躬,让以待”。敬就要小心翼翼,事情不分大小,都不敢忽视。让,就什么事都留有余地,有功不独居.有错不推诿。念念不忘这两句话,就能长期履行大任,福禄无量。

5.明智者当明察自己的不足走问心无愧的人生之路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具有个性的。但是,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因而就必须自觉地遵循社会的道德准则与规范。

正是因为这大干世界的纷繁多变,原则上的某些不认同,才会导致人们对同一个人的众说纷纭,但社会总有主流,无论你有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不能违背社会道德。处为方式处事哲学的迥然不同,导致了这个社会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豪放大气,有的人缅甸小气;有的人坚持正义,有的混淆是非;有的人热情认真,有的人冷漠自私……透过现象看其本质,不难发现他们道德品质的高下优劣是不一样的。要做一个有良知的人,有是非观念的人,就要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

大事业只能是人格完美的人才能担当得起。要立志做大事业,只靠技能不行,还要注意人格的修养。

羊续是东汉时人,字兴祖。其父在桓帝时曾任太常。羊续以忠臣子孙拜郎中,后去官,辟为大将军窦武官署。窦武败后,因党锢之祸被禁锢十年。党禁解,辟太尉府,四迁为庐江太守。后又任南阳太守,征入为太常。所在施政清平,深受官民爱戴,为官清廉俭朴,府中资藏仅布衾、盐、麦数斛而已。卒于太常任上,年仅48岁。

羊续曾在南阳做太守,南阳这个地方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农业和畜牧业非常发达。由于这里的人民生活富裕,社会风气难免奢侈浮华,地方官府中请客送礼、讲究排场、讲吃讲喝的风气尤为严重。看到这种情况,羊续十分不满,他决定要移风易俗。但要改掉人民的这些习惯,必须先从官府和为官者入手。羊续觉得还是先从自己这个做太守的人做起比较好。

一天.郡里的郡丞提着一条很大的鱼来看羊续。他为了让羊续收下他的鱼.就说这条鱼不是买的,也不是向别人要的,而是自己在休息的时候从白河里钓上来的。接着他还向羊续介绍了南阳的风土人情,并极力夸赞白河鲤鱼味美可口。他还说,自己绝不是拿这条鱼送礼,而是出于同事之间的感情,让新来的羊续尝一尝。羊续听他说了这么多,但还是决定不收他的鱼。而郡丞是无论如何都不把鱼拿回去。他说:“太守您要是执意不收,那就是看不起我,我从此以后也不会和你共事了。”羊续盛情难却,只得将鱼收下了。

郡丞走后,羊续拿起鱼来看了一会儿,就吩咐家人用麻绳将鱼拴好,挂在自己的屋檐下。

几天后,郡丞又来看望羊续,手里提着一条比上次更大的鱼。羊续一看,很不高兴,就说:“在南阳这个地方,除了我以外,你的官位最高了。你怎么好带头给我送礼呢?”郡丞听了,轻轻地摇了摇头,还没来得急说什么,羊续就从屋檐下拿出晒干了的鱼,说:“你看,上次的鱼还在这里,你一起拿回去吧!”,郡丞一看到风干的鱼,脸马上就红了,他转身就离开了羊续的家。

从此南阳再也没有人给羊续送礼了。

南阳的百姓听了这件事后,都很高兴,纷纷称赞新来的太守廉洁不贪。有人还给羊续取了个“悬鱼太守”的雅号。

时刻加强自己道德品质的修养,就能获得周围人的关注与理解。不要仅仅追求外在的虚无的名利,要注重与提高自身的修养。

对于提高自身的修养,首先要做到自尊自重,明确社会的权利义务行为规范,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在不断地自我反醒、不断剖析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自知,然后根据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告戒,提高境界,自我陶冶。从而使自已日掐完善。

加强道德品质的自我修养,还应当从民族精神和伦理文化中汲取养分。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民族精神伦理文化是我们终身都在学习的。文天祥的气节,岳飞的精忠报国,“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存一诺”……这些代表民族气节与品德是我们道德的典范,是值得我们效仿的。记得一次在地铁晚班车上,一个卖唱的年轻人的“珍惜”让我感动,我当时很难,但还是给了他一元的支持。虽然不多,或许我少做一次公交车少喝一杯豆浆就行了,但对他那是能否在北京呆下去寻梦的一种精神支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也不易,但相对而言,我们还可以支持一下那更艰难的人?这也是一种道德品质。

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无价宝,是任何代价都不能换取的。我们要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积极进取、问心无愧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曾国藩惜福之道曾同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仪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曾困藩酷爱渎书,志在功名。功与名是曾国藩毕生所执著追求的。他认为,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为保持自己来之不易的功名富贵,他又事事谨慎,处处谦卑,坚持“花未全开月未圆”的观点。因为月盈则亏,日中则昃,鲜花完全开放了,便是凋落的征候。因此,他常对家人说,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他称自己“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个字,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此外,他“常存冰渊惴惴之心”,为人处世,必须常常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时时处处谨言慎行,才不致铸成大错,召来大祸。他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说道:“余自经咸丰八年一番磨炼,始知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之训诫。”还有,他始终认为:“天地问惟谦谨是载福之道。”他深刻指出: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人与妻奴手享受,则当谦退。若一面建功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长久。道光年问,曾国藩在北京做官,血气方刚,年轻气盛,加之一路顺风,平步青云,傲气不少,“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咸丰初年,他在长沙办团练,也动辄指摘别人,尤其是与绿营的龃龉斗法,与湖南官场的凿枘不合,想起在南昌与陈启迈、恽光宸的争强斗胜,这一切都是采取儒家直接、法家强权的方式。虽在表面上获胜,实则埋下了更大的隐患。又如参清德,参陈启迈,参鲍起豹,或越俎代疱,或感情用事,办理之时,固然干脆痛快,却没想到锋芒毕露、刚烈太甚,伤害了这些官僚的上下左右,无形之中给自己设置了许多障碍,埋下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隐患。

成丰七年在家守制时,经过一年深刻的反省,曾国藩才开始认识到自己办事常不顺手的原因。此次反省之后,使曾国藩进一步悟出了一些在官场中的为人之道:“长傲、多言二弊,历观前世卿大夫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之由,未尝不视此二者为枢机。”“历观名公巨卿,多以长傲、多言二端而败家丧生。”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他总结了这些经验和教训之后,便苦心钻研老庄道家之经典,潜心攻读《道德经》和《南华经》,经过默默的咀嚼,细细的品味,终于大彻大悟,悟出了为人处世的奥秘。这些貌似出世之书,实则讲述了人世之道。只不过孔孟是直接的,老子则主张以迂回的方式去达到目的;申韩崇尚以强制强,老子则认为“柔胜刚,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最柔,水惟善下方成海。尘世间惟大智慧者可善下,惟善下者从不谄上欺下,从不自高自傲,始终虚怀若谷谦退自如,方可成大气候。水能屈能伸,它常悄悄然,从从容容,缓缓浸润,渗透到许多最神秘的旮旯。看宽广的大江,滔滔东去,浩浩然直奔沧海,没有翻腾没有咆哮没有澎湃,坦然迂回在广阔平原上,其理智,其涵养,其深沉,其宽厚,正如一部活生生的《道德经》,滋润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千古哲思,至理名言,老子真是个将天下竞争之术揣摩得最为深透的大智慧者!曾国藩研读得人了迷。尘世间许多棘手的事情,既然用直接的、以强对强的手法有时不能行得通,而迂回的,、间接的、柔弱的方式也可以达到目的,战胜强者,且不至于留下隐患,为什么不采用呢?他读罢《老子》,又读《庄子》,这其中深邃的哲理,浩瀚的智慧,都令他深深折服,悠然神往,心灵产生了许多难以言喻的共鸣。至此,曾国藩又终于悟出了老庄和孔孟并非截然对立的,两者结合既能做出掀天揭地的大事业,又可泰然处之,保持宁静谦退之心境。

同治元年,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三千里长江水面,迎风招展的全是“曾”字帅旗。作为亲率三四十万人马的湘军最高统帅,他丝毫没有飞扬跋扈、洋洋自得之态,反而处处小心,慎之又慎。请看他给弟弟的家书,便可知道他的当时心态。他谆谆告诫道:

我们家目前正处在鼎盛时期,我本人身居将相之位,沅弟(曾国荃)所统领的人马有五万,季弟(曾国葆)所统领的人马有六千,近世像这种情况的曾有几家?沅弟近半年以来,七次拜受君恩,近世像弟弟这样的人有几个?

“太阳上升到最高点以后就会向西偏,我们家现在也是最高最满的时候了。管子说,斗斛太满则人概之,人太满则天概之。我认为天概人是无形的,仍然要假手于人来概。霍光家族太盈满,魏相来平灭他,汉宣帝也来平灭他;诸葛恪大盈满,孙峻来平灭他,吴国君主也来平灭他。等到别人已经来平灭,而后才悔悟,就已经太迟了。我们家正处在丰盈的时期,不必等待天来平,人来概,我与诸位弟弟应当先设法自己来概。自概的方法是什么呢?我想也不外乎(清(廉)、谨(慎、谦)、勤(劳)”三字罢了。

身为三军统帅,能有如此胸襟,亦不是等闲之辈了。曾国藩如此稳慎如此谦恭,终能善始善终,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曾国藩功成名就之时,本打算在荷叶家乡建富厚堂以作“终老林泉之所”,后来听说丁程巨大,花费极多,吓得他从不敢进富厚堂的大门。此后十多年,一直住在他的总督府,直到死在任所。他写信严责弟弟及儿子费钱太巨,“余生平以大官之家买田起屋为可愧之事,不料我家竞尔行之。……用财太奢与我意大不相合。”并以此“深为浩叹”,并写信告诫纪泽儿:家中新居富厚堂,莫作代代做富之想。“门外挂匾不可写‘侯府’、‘相府’字样。”在那绵延数百里山谷之间,广大老百姓都是低矮的茅屋,独有富厚堂金碧辉煌胜似皇宫,因而曾国藩考虑再三,他坚持不回故居了,故居留给他妻子、儿子、媳妇、孙儿、孙女们住好了。

曾国藩任两江总督之后,他更稳重处事,对待同僚及下属都注意处处谦让;对手中的权力,也常常辞让。自从咸丰十年六月实授两江总督、钦差大臣之后,曾国藩深知自己地位渐高,名誉渐广,便多次上奏请求减少自己的一些职权,或请求朝廷另派大臣来江南会办。攻克南京之后,立即裁减湘军,又令弟弟曾国荃回乡下停职反省。“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已寿斯民复寿身,拂衣归钓五湖春。”在极乐大喜的日子里,曾国藩时刻不忘给自己及诸弟狠敲警钟,天衣无缝地消除隐忧,显示了过人的清醒与才能。同治六年正月,曾国藩再三告诫弟弟国荃道:“弟克复两省,勋业断难磨灭,根基极为深固……此后总从波平浪静处安身,莫从掀天揭地处着想。”目的是常怀谦退,水葆“花未全开月未网”的态势。

曾国藩出身低微,然而他不仅学识渊博、见识阔宏、文武兼备;而且当时的朝庭信赖他,满朝文武官员钦佩、尊敬他;曾国藩的一生,做事皆以惜福为道,为人以谦逊为首,虽然身处大位,却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求勤,求俭,求孝,求仁,求恒,求谦,做到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做人品高尚的人。死后被谥为“文正”、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可以说是评价极高了。所以后来听说丁程巨大,花费极多,吓得他从不敢进富厚堂的大门。此后十多年,一直住在他的总督府,直到死在任所。他写信严责弟弟及儿子费钱太巨,“余生平以大官之家买田起屋为可愧之事,不料我家竞尔行之。……用财太奢与我意大不相合。”并以此“深为浩叹”,并写信告诫纪泽儿:家中新居富厚堂,莫作代代做富之想。“门外挂匾不可写‘侯府’、‘相府’字样。”在那绵延数百里山谷之间,广大老百姓都是低矮的茅屋,独有富厚堂金碧辉煌胜似皇宫,因而曾国藩考虑再三,他坚持不回故居了,故居留给他妻子、儿子、媳妇、孙儿、孙女们住好了。

曾国藩任两江总督之后,他更稳重处事,对待同僚及下属都注意处处谦让;对手中的权力,也常常辞让。自从咸丰十年六月实授两江总督、钦差大臣之后,曾国藩深知自己地位渐高,名誉渐广,便多次上奏请求减少自己的一些职权,或请求朝廷另派大臣来江南会办。攻克南京之后,立即裁减湘军,又令弟弟曾国荃回乡下停职反省。“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已寿斯民复寿身,拂衣归钓五湖春。”在极乐大喜的日子里,曾国藩时刻不忘给自己及诸弟狠敲警钟,天衣无缝地消除隐忧,显示了过人的清醒与才能。同治六年正月,曾国藩再三告诫弟弟国荃道:“弟克复两省,勋业断难磨灭,根基极为深固……此后总从波平浪静处安身,莫从掀天揭地处着想。”目的是常怀谦退,水葆“花未全开月未网”的态势。

曾国藩出身低微,然而他不仅学识渊博、见识阔宏、文武兼备;而且当时的朝庭信赖他,满朝文武官员钦佩、尊敬他;曾国藩的一生,做事皆以惜福为道,为人以谦逊为首,虽然身处大位,却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求勤,求俭,求孝,求仁,求恒,求谦,做到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做人品高尚的人。死后被谥为“文正”、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可以说是评价极高了。

同类推荐
  • 有一种资源是“人脉”

    有一种资源是“人脉”

    本书主要从经营人脉的方法和技巧等方面来解决年轻人面临人际关系的问题,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 朱子家训解析

    朱子家训解析

    《朱子家训解析》分为勤俭持家和为人处世两部分,核心是让人成为一个光明正大、知书明理、严谨宽容、理想崇高的人。原文文字流畅,对丈工整,琅琅上口;解析简明扼要、深入浅出,耐人寻味,是教子治家、道德教育的经典家训。书后附有《朱子家训》全文及其他名人家训、商讯与增广贤文,以利读者阅读理解。
  • 青少年教育自助金点子-命运的双刃剑——养成好习惯

    青少年教育自助金点子-命运的双刃剑——养成好习惯

    习惯不加以抑制,不久它就会变成你生活上的必需品了。——奥古斯丁
  • 意志:激发意志的力量

    意志:激发意志的力量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全方位、多角度对意志进行剖析,以便让读者从大量生动感人的故事中体会意志的力量,从而审视自己,改正自己,提升自己。
  • 尘世悟语:淡定与舍得的智慧

    尘世悟语:淡定与舍得的智慧

    如果你的心需要休养,那就不该错过《博雅莲花书坊·尘世悟语:淡定与舍得的智慧》,它是时代最受关注的养心小品,一部值得分享的心灵盛宴。《博雅莲花书坊·尘世悟语:淡定与舍得的智慧》直指都市人的内心世界,直面现实的社会问题,如烦恼、压力、困惑、纠结等,是探求获取心灵平静与快乐的钥匙。文中精辟的哲思、恬淡的悟语、轻松明快的文字、富含哲理的故事,开启了人生必备的智慧法门,使滚滚红尘中忙碌的人们在感悟中提升心灵修养、缓解生存压力、培养愉悦心态、享受智慧人生。
热门推荐
  • 次元新世界

    次元新世界

    讲述着主角为了生存奔波的故事,其中涉及到远古的密辛。来到了《Fate/stay》、《这个算是僵尸吗?》、《天使的心跳》、《零之使魔》、《织田信奈的野望》等等。同时为了解决无休止的轮回世界,踏上了征途…(个人喜好,所以更新不稳定,另外主角也是非正常,精神变态、战争狂人等设定,入坑慎重!!)
  • 名著系统异世录

    名著系统异世录

    “四大名著”很NB,可是在武力为尊的玄武大陆上它貌似没有卵用……错!当然有用!看你会不会用!任你孔明运筹帷幄,未必能及黛玉梨花带雨。量你悟空千般手段,我只需武大郎炊饼一只……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之逝水年华

    穿越之逝水年华

    不敢奢望着那些富足的人过着的锦衣玉食的生活,可是自己就连仅仅想要父母陪伴在自己身边都做不到。她出生的时候,父母就因为车祸而去世了,她的童年都是在孤儿院里面长大的,别人的童年都是要什么有什么,可以无休止的在父母的面前撒娇,可是小沫的童年印象里面只有严厉的管理员不断地训斥,还有饿着肚子瑟缩在薄薄的被子里不能入睡的悲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三国杀之忠奸人

    三国杀之忠奸人

    三国杀同人小说征文大赛参赛作品八人局,一内四反两忠,刘备主公。沿用三国演义部分桥段。
  • 神传之还缘

    神传之还缘

    帝乐本想着不问世事,潇洒一生。可当救了个孩子时就注定她今后不会有安稳的生活了……护他,陪他,有时觉得自己甚是无趣,不过当看到孩子长大后妖孽的颜值时,又觉得一切都值了。……因果的轮回,身份的逆转,当记忆一点点恢复,帝乐才发现曾经的自己是错过了多么重要的人。所以趁着某人没恢复记忆时,一个劲的讨好他,想让他曾受过的苦都能弥补回来。“为什么要对我这么好?”面对男子略带侵略的质问,帝乐没打算隐瞒,真相是什么就怎么说。“这是你应得的,是我曾欠你的。”“所以这是补偿,有些不够。”……“这么多年了,听到你要补回我的损失还是挺惊讶的,就是没有利息吗?”帝乐咬咬牙,故意的吧,在男子的目光中,帝乐说出来让自己最后悔的一句话,“欠你的我都会还上的,当然——包括我自己。”
  • 最受网络追捧的新寓言:爱串门的小毛驴

    最受网络追捧的新寓言:爱串门的小毛驴

    本书内容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成人创作,另一种是为儿童创作的。儿童和成人不一样,所以同样的内容在成人和儿童那里的使命以及内涵都会有一些小小的变化。比如说,在成人这里,批判的功能是很强的,而在儿童这里就需要弱化一些,它传输的是一些生活的、社会的、认识的、人生观的一些常识和道理。如《小榆树和老槐树》,孩子们在二者对话以及二者的不同命运中,能得出谁对谁错的答案。本书的大部分作品脱离了一个俗套的模式,那就是结尾都是水到渠成,都比较自然,给读者留下的思考空间大。文章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用寓言作武器,与一切假恶丑做执著的抗争。
  • 完整爱

    完整爱

    不想活了,是吧!她好歹也是宅男女神,死贱男居然敢当众给她难看!只因自己没有被他推到!呀呀个呸!老娘给你点阳光,你就开始灿烂了!看她如何使出降夫八决来,让他跪地求饶!
  • 异世游戏

    异世游戏

    前世因刺杀而被人抱着狠心丢下悬崖,哪知道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之中。她,大胆却不野蛮,好色却不色情,多情且不滥情,誓要找到自己的良人……一,二,三,四……妈呀,谁料美男太多,她该选谁?
  • 重回一九九四

    重回一九九四

    新书《这个角儿我包了》已开~【摇滚女歌手vs温柔男青衣】 【年代种田文,双重生,发家致富】【女主炸(洞悉人心)+男主宠(内心腹黑)】南惜做梦都想着重活一世。她想,如果重活一世,她会好好上完高中选择一个喜欢的专业读完大学,然后再离那个人远一点。可有一天她的梦想成真了。她看着家里嗜赌的父亲,软弱的母亲,无数自私自利的亲戚,以及待垦的荒山,荒废的良田,脑壳有些疼。左手撕渣右手摧花,她玩得风生水起。脚踩极品又踹绿茶,她耍得声名鹊起。她誓要带领着家人严格执行全面小康社会新指标走上社会主义致富新道路。这一世,她会护好她爱的人,守她们百岁无忧,改变困住她的一寸三地,她会站上最高处,踏遍山川河流,一生平安,喜乐。但是,这位兄弟,你总跟着我干什么?某人微微垂眼,眼线狭长,薄唇紧抿,嘴唇勾起一个好看的弧度,声音低低沉沉如雪水滴溶,干脆清澈又勾人。“兄弟?那是不存在做兄弟的!”————当所有的一切迷雾揭开,有人在耳边呢喃又似虔诚祈求:我以心换命,不问富贵,不求长生,只愿你,百岁无忧。为此,我甘愿永坠阎罗,再无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