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51900000030

第30章 “圣人”、“尹”、“君”同源于祭司王的世俗化

君子一词在周代意识形态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老子》却不大喜欢使用这个与儒家道德理想有密切关联的流行字眼。老子用他自己所向往的“圣人”境界取代君子理想。所以《老子》一书中屡言圣人而罕言君子,且君子地位远在圣人、善人之下。现存本《道德经》有三次出现“君子”字样,其中的两次或为衍文,或为讹写,只有一处较为可靠。第二十六章云:“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这里的君子在河上公本和王弼注本中均作“圣人”。与老子对圣人品性的一贯描述相对照,作圣人是较可信的。第三十一章是说到君子的另一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王道、纪昀、刘师培等学者都认为“兵者不祥之器”以下的话是古代注文混入了正文。马叙伦也赞许这种看法,他举出《文子·上仁篇》引曰“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释慧皎《高僧传》八《义解论》曰:“兵者不祥之器,不获已而用之”,由此推测《老子》本文应为:“夫唯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这样,“非君子之器”一语,便成了后人对“不祥之器”的注解,而非老子原话。参看朱谦之:《老子校释》,见《新编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84年,第125—126页。与老子一而再、再而三地称颂圣人相比,君子在此显然并不占显要地位。

似乎是专门针对老子的这种重圣人、善人而轻君子的做法,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故意反其道而行之,让现实可感的君子取代了虚无缥缈的圣人和善人:

子曰:圣人,吾不得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圣人与君子之间的差异为何?刘宝楠正义引《大戴礼·五义篇》云:“所谓圣人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能测万物之情性者也。”是言圣人无所不通,能成己成物也。《礼记·哀公问》篇子曰:“君子者,人之成名也。”《韩诗外传》:“言行多当,未安愉也;知虑多当,未周密也,是笃厚君子。”未及圣人也。刘宝楠:《论语正义》卷五,诸子集成本。笃厚与敦厚同义,可知君子亦温柔敦厚者矣。难怪《诗经》及《论语》中言及君子最多。若从人类学的立场上判断,所谓“无所不通”的圣人,当为文明时代对原始萨满巫师形象的一种神化的记忆。“通乎大道”说的是巫师与超自然界相交往的异能,“应变不穷”说的是巫师特有的法术功效。到了政治统治取代宗教统治的有周一代,具有神职身份的“圣人”们自然退居次要地位,而由执掌政治权力的阶层即君子们取而代之,占据意识形态的前台。《小雅·雨无正》“凡百君子”句郑笺:“凡百君子,谓众在位者。”《礼记·礼器》注:“君子,谓大夫以上。”《丧服传》“君子子者”句注谓大夫及公子。《月令》孔疏引蔡邕《月令章句》云:“君子谓人君以下至位士也。”《左传·襄十三年》:“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注云:“君子,在位者。”《荀子·大略》:“君子听律习容,而后士。”注:“君子,在位者之通辞。”可见君子泛指一切占统治地位的人。上至国君,下至士大夫,皆可称君子。这种用法同“尹寺”亦有相关性。君和尹作为动词皆可训治。《孟子·滕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而且君与尹还有字形结构上的内在联系。《说文》二上口部:“君,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段注:“尹,治也,尹亦声。”《说文通训定声》:“君,按:君出令治民者也,故从尹从口会意。”可见作为“君”字造字会意基础的正是尹。而君的本义大概就是指能够发号施令的上层统治者,其在政教合一时代便是祭司长、祭司王或尹寺一类握神权者,在政教分离时代便是国君、君王。由此引申扩大,泛指统治阶级的官员。卜辞中即有官名叫“多君”,李孝定以为“与称多尹、多臣、多公同”,又认为:“君之称不限于帝王。《谥法》:‘从之成群曰君’,则小部落之酋长亦可称君也。”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卷三,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五十,第353页。

君与尹在最初是音义兼通的两个字,古文献中亦有不少互相换用的例子。这正好为我们追溯祭司王的远古传统提供了语源方面的一个线索。在卜辞中,君或尹作为神职官员,掌管的是帝王的宗教礼仪。如:

其命多尹作王寝(《续》六·一七·一)。

命尹作大田(《乙》一一五一·二○四四)。

叀多尹飨(《甲》七五二)。

丁酉卜疑,贞,多君曰:来叔氐驭。

王曰:余其(《后》下,十三·二)。

辛未王卜曰:余告多君曰般有祟(《后》二七·十三)。

到了周代,君与尹同帝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似仍然存在。如白川静所说:“周初指导王朝之创建者为二位任圣职之人。一为明保之家之创立者之周公,被称为明公尹。一为称为皇天尹大保之召公奭。即所谓周召二公也。其家族至周之灭亡仍作为王之卿士而有特别之地位。明、保皆为圣职之意。二公之职又称为尹者,乃意指其为圣职者之长也。……故皇天尹大保召公奭在《书·君奭·顾命》中又称为保奭、君奭。君者,奉仕神,祝祷册告,承受神旨者也。,不必说乃示载书祝册。用为君臣之义者,乃后起之义也。”白川静:《说文新义》卷二上,林洁明译文,见《金文诂林补》卷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七十七。

最初的“君”与“尹”既是部落酋长,又是祭司长,这正符合人类学上所说的祭司王(the priest king)的双重条件。再细究之,“君”的本义不指君主,而是圣职和神权的标记。因为祭司王首先必须是神权的把持者,祭祀礼仪乃部落社会的头等大事。参看弗雷泽:《金枝》第6章,徐育新等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又:胡克(S。H。Hooke)编:《神话、仪式和王权》(Myth,Ritual and Kingship),牛津大学出版社,1958年。白川静以金文为例分析说:在古代,君长大抵是氏族之圣职之长,故称族长为君。《小盂鼎》为记讨伐鬼方的克捷之礼,上刻有现存周初时期最长的铭文。其记仪式之开始云:

隹八月既望,辰在甲申,昧丧(爽),三左三右,多君入服酉,王格周庙。

这是族长入场而典礼开始的例子。《史颂》中的“里君”也是族长制之遗迹。氏族发展为政治统一体后,掌权的统治者称王公,君之名称,成为用事于神庙之夫人而称君氏。《尹姞鼎》有休天君之名,休为休王,后称康王。其夫人冠以休王之名而称休天君。金文中尚有“君氏”、“先姑君”等语,《左传》中谓夫人为君氏。君王如古代夏后之称作后,或许暗示着女性神巫任氏族的圣职之事者。《左传·襄公十四年》有“夫君,神之主也”的话,这才揭明了“君”的古意。白川静:《说文新义》卷二上,林洁明译文,见《金文诂林补》卷二。与胡适等人关于“儒”源自殷商时期之教士的观点相对照,“君”与“尹”的神职渊源似乎显得更为确凿一些。至此,我们可以说,尹、寺、君、巫、史、儒等等均源于祭政未分之时的神权政治,而随着祭政分途而分别衍化出不同的语义蕴涵,此乃人类学所说的同源异流现象,在自原始向文明过渡的各个文化中都有类似的情形。

君子概念产生于“君”的世俗化之后,“子”为男性美称,“君”与“子”合成新词,本指脱胎于祭司王传统的上层统治者,主要应用于原始儒家的著述中,其后又经历了一个道德化的过程(雅诗中有明显的例子)和宽泛化的过程(风诗借用雅诗中的“君子”指丈夫或意中人,即是其例)。

汉学家李约瑟先生指出,对于西方人来说,汉语中的“君子”一词是最难翻译的概念之一。其原意指诸侯或统治者,而理雅各(James Legge)等人却极不精确地误译为“上等人”(superiorman),韦利(Arthur Waley)则套用英文中的“绅士” (gentleman)一词对译“君子”,亦不能令人满意。在中国历史上,“君子”指的是有恻隐之心,学识渊博,道德高尚的人。他们可以是名门之后、学者、官吏、战士或烈士(尽管这些特性并非原意所限定)。李约瑟还举出欧洲著名学者兼思想家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爵士,以为他最能代表中国人的“君子”概念。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卷,何兆武等译,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6页。李氏的这种解说对于西方读者也许很有帮助,但从语义发生演变史上看,却又未免略嫌笼统。另一位美国汉学家牟复礼曾以中国知识阶层的起源研究为专题,指出了孔子在“君子”概念道德化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同类推荐
  • 英格兰乡村生活

    英格兰乡村生活

    理查德·杰弗里斯著的《英格兰乡村生活》是一本关于英格兰乡村生活的散文,作者为英国自然文学大师理查德·杰弗里斯。书中生动而详细的描述了十九世纪的英格兰乡村生活,农业雇工的生存状况以及优美动人的田园风光,在杰弗里斯笔下,十九世纪的英格兰乡村生活淳朴粗犷,乡野间的动物和植物充满活力和欢乐,他用精妙的文字和广博的知识将这种欢乐呈现给读者,让人在阅读时尽享自然的宁静、生机、包容。
  • 中国古代寓言

    中国古代寓言

    《中国古代寓言(小学语文教材配套阅读丛书·统编版)》是一本中国古代寓言作品集,收录了《熟能生巧》《邯郸学步》《猴子捞月》等六十余篇寓言故事,每篇故事后附有“寓意点拨”。所选寓言故事简单而含义丰富,语言深入浅出,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了解到小寓言中蕴藏的哲理,从中汲取到许多智慧,懂得更多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 闲适中的挣扎

    闲适中的挣扎

    本书收入的文章分为四辑,“阅人”部分以亲历及第一手材料为依据,所涉主要是做编辑的父亲和他熟悉的作家朋友:“涉世”部分是个人经历,包括下乡、就业、旅美及退休生活;“读书”部分包括旧案钩沉、读书札记和影评,其中涉及刘大杰、程鹤西与鲁迅的纠葛,吴清源的民族操守,各依据前所未见的资料做出了澄清;“译文”部分大致是上世纪80年代所作,那时作者泛泛关心过日~本文学,所以译文也包括了不同的文学体裁。
  • 培根随笔集

    培根随笔集

    《培根随笔集》是一部与《论语》相媲美的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经典,自问世以来,历四百年而不朽,处处体现了培根对人生世态的通透理解。全书语言优美凝练,充满哲学的思辨,堪称世界散文和世界思想史上的瑰宝。
  • 哈姆雷特(英文版)

    哈姆雷特(英文版)

    莎士比亚最有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哈姆雷特》,创作于1601年,时值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进入晚期和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去世(1603年)前两年,因而,《哈姆雷特》不仅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思想意识,而且反映了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种种矛盾冲突。《哈姆雷特》的悲剧性包含了四个主要层次:第一个层次涉及谋杀君王,篡夺王位,进而谋害王子的政治悲剧成分。第二层次涉及代表着文明进步的正面人物同丑恶与罪恶展开斗争的社会悲剧成分。第三层次涉及因盲目而卷入政治冲突而导致毁灭的家庭悲剧成分。第四层次涉及爱情被摧残、被利用的爱情悲剧成分。
热门推荐
  • 水浒传

    水浒传

    《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塑造了宋江、吴用、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梁山英雄,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
  • 重生之无双战防

    重生之无双战防

    重生归来,意想不到的人生从此展开!多位面的跨越,最终铲除罪魁祸首,成就非凡人生。
  • 木棉记8

    木棉记8

    女子漂泊无依,流离辗转。灾难总是会毫无征兆的降临,谁才是她悲戚生活的终结。当触手可及的幸福一次次的幻灭,不再坚持毫无希望的的等待我是灾星,活着,已是我最大的恩赐。
  • 有你的夏天:依稀记得你的笑颜

    有你的夏天:依稀记得你的笑颜

    “你,你,你……你憋过来小心我从这跳下去!”“哦~目测最少10米左右,如果身体某个部位落地不是截肢就是骨折,嗯…如果头朝下最差死(挑眉),最好嘛,植物人。”“我,我,我……不跳了,今天天气不好。”“这才乖~”某只坏校草又在整蛊小白兔惹。“你的腿还不如不好呢!”某只小白兔嘀咕道。“你说什么?嗯?”………本人第一次作品大家积极打赏,提建议,作者QQ:3410295416。无限处友~
  • 犬夜叉之日式物语

    犬夜叉之日式物语

    我从战国而来,却不知未来在哪在这永恒的生命里,我下黄泉,入异界,到最后却只剩你们陪着我了。——————ps:女主的话,算是妖刀姬吧,不是游戏文,只是用了妖刀姬的部分设定。
  • 我并不曾想淡忘你

    我并不曾想淡忘你

    我知道你会消失于街道上往来的人群,而可以预料我却永远找不到与那些石头、树木融为一体的闲适和宁静。其实,谁也无法真正回到出发时的起点了,对不对?虽然我已经开始耕耘我荒芜的田园,可并不曾想淡忘你……
  • 战八荒

    战八荒

    破土重生,世间早已历经沧桑!曾经的无上皇族,早已没落在尘埃之中!一颗诡异的心脏,一部无上的功法,一道永恒不灭的灵魂,伴随着他踏出了云海,破入九天苍穹。
  • 穿对灵魂上错身

    穿对灵魂上错身

    刻骨的思念,被时间封印;不舍的柔情,为你而生,为你而守。龙胜王朝德才兼备的王爷,如阳光明媚;大军压境,旧恨新仇。摩狼巫界不羁冷傲的王子,如暗夜清冷;万马阵前,逍遥一人。她只是一个平凡的杀手,不属于这个世界的游魂,只为了那份两情誓约——不离、不弃……
  • 世间情之冰雪梦

    世间情之冰雪梦

    940451970她是霜落,是冰雪的主人,是这个世界上最纯洁,最干净的存在。亦是有世界上最美的灵魂。她与冰雪为伴,在雪地里舞蹈。他是灵渊的少主,是邪恶的象征。他和她在雪地里相爱。可最后她背叛了他,亲手将他送入地狱。许多年以后,命运的轮回再次开启了,他与她再次在雪地相逢。他们的爱情还会继续吗?
  • 现代居家装修

    现代居家装修

    本书以装修风格为主题,针对装修风格的构成要素做详细解说,精选10位台湾著名室内设计师,透过他们的作品以及装修风格的要诀提示,帮助读者找到适合自己的装修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