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03700000082

第82章 智说县令,屈人之兵

“原文”

蒯通,范阳人也,本与武帝同讳。楚汉初起,武臣略定赵地,号武信君。通说范阳令徐公曰:“臣,范阳百姓蒯通也,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虽然,贺公得通而生也。”徐公再拜曰:“何以吊之?”通曰:“足下为令十余年矣,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断人之足,黥人之首,甚众。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今天下大乱,秦政不施,然则慈父孝子将争接刃于公之腹,以复其怨而成其名。此通之所以吊者也。”曰:“何以贺得子而生也?”曰:“赵武信君不知通不肖,使人候问其死生,通且见武信君而说之,曰:‘必将战胜而后略地,攻得而后下城,臣窃以为殆矣。用臣之计,毋战而略地,不攻而下城,传檄而千里定,可乎?’彼将曰:‘何谓也?’臣因对曰:‘范阳令宜整顿其士卒以守战者也,怯而畏死,贪而好富贵,故欲以其城先下君。’先下君而君不利之,则边地之城皆将相告曰‘范阳令先降而身死’,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为君计者,莫若以黄屋朱轮迎范阳令,使驰骛于燕赵之郊,则边城皆将相告曰‘范阳令先下而身富贵’,必相率而降,犹如阪上走丸也。此臣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徐公再拜,具车马遣通。通遂以此说武臣。武臣以车百乘、骑二百、侯印迎徐公。燕赵闻之,降者三十馀城。如通策焉。

“译文”

蒯通,范阳县人,原来的名字与武帝相同,叫蒯彻。楚、汉刚刚兴起时,武臣攻打并平定了赵地,号称武信君。蒯通游说范阳县令徐公,说:“我是范阳的百姓,名叫蒯通,我私下可怜您就要死了,所以表示哀悼。尽管如此,我又祝贺您因遇到我蒯通而获得生路。”徐公连连拜谢,问道:“您为什么表示哀悼?”蒯通说:“您做县令已十多年了,杀死人家的父亲,使人家的儿子成为孤儿,砍去人家的脚,对人施以黥刑,受害的人太多了。慈父、孝子们之所以不敢把刀子插到您的腹上,是因为他们害怕秦朝的法律。现在天下大乱,秦朝的政令得不到贯彻执行,这样的话,那些慈父、孝子们都将争先恐后地把刺刀刺到您的腹上,以报仇雪恨并成就功名,这是我表示哀悼的原因。”徐公又问:“您为什么祝贺我遇到先生就获得生路呢?”蒯通回答说:“赵国的武信君不知道我无能,派人前来询问他的吉凶祸福,我现在要去会见并劝说他,对他说:‘您一定要战胜敌人然后才取得地盘,攻破城池然后才占据它,我私下觉得很危险。如果采用我的策略,将不战而取得土地,不攻而占有城池,传送檄文就能够平定千里,这样可以吗?’,他将要问:‘你的策略是什么?’我趁机回答说:‘范阳县令本应整顿他的军队,守卫城池,奋起抵抗,但因怯懦怕死,贪婪而喜欢富贵,所以想首先向您举城归降。’首先向您投降而您不给他恩惠,那么边地之城都将互相转告说:‘范阳县令首先投降而被杀。’一定会据城坚守,像金城汤池一样,难以攻取。为您打算,不如用黄盖朱轮的车子迎接范阳县令,让他在燕、赵的边界驰骋炫耀,那么,边地之城都将相互转告说:‘范阳县令先投降而获得富贵。’一定会竞相投降,就像泥丸在山坡上滚动一样轻而易举。这就是我所说的传送檄文就能平定千里的策略。”徐公连连拜谢,准备车马遣送蒯通。蒯通用这些话劝说武臣。武臣用一百辆车,二百名骑兵,以侯印迎接徐公。燕、赵之地听说此事,有三十多座城投降,正像蒯通的策略所预料的那样。

“点评”

评说蒯通,我们先从他的名字说起。本来,蒯通满腹才华,擅长长短术,是杰出的谋士、辩士、纵横家,但一生命运不济,没有遇上好的君王,所以,大半生都处于游游荡荡到处寻找东家的漂浮状态。不遇明君,已经够倒霉的了,取了个名字,也因为某个原因被政府给“没收”了。为什么?原来呀,这蒯通本来的名字并不叫“蒯通”,而是叫“蒯彻”,因为后来的汉武帝叫刘彻,撞车了,汉武帝是君主,你蒯彻是臣子,得,你得避讳,就是要“让路”,要另取一个名。不要委屈,也不是专门针对你蒯彻的嘛,国家出面,凡是有“彻”的人通通改名叫“通”,不管你想得通还是想不通通通都得“通”。这样,蒯彻这个在汉朝商标局注册的“商标”正式被国家以神圣的名义吊销。不过,那时的蒯彻早已经不在人世了,奇怪吧,蒯彻最终并不知道他在后世的历史中被称为“蒯通”。要是在法治社会,蒯彻的后代应该可以代表蒯彻状告汉武帝侵犯“姓名权”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蒯通出道很早,可以称得上是革命先驱了。陈涉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天下豪杰纷纷响应。在革命形势如火如荼的情况下,陈涉审时度势,命令自己的部队四面开花,向各个方向发起攻击。

当时赫赫有名的陈馀、张耳两人也投在了陈王的麾下。陈馀劝告陈王说:大王你起兵,从梁地、楚地西进,目的在于攻克关中,您还没有精力收复河北地区哩,在下曾经游历赵国,结识了那里的豪杰之士,也了解那里的地形地势,我愿意请命收复赵地。陈王答应了他攻打赵地的要求,但他才识有限,又只信任自己的故旧,就派了他从前的好朋友武臣担任将军,邵骚为护军,只用张耳和陈馀为左右校尉,发士兵三千,开往赵地。

武臣率领三千士兵出发,一路上招兵买马,一边攻占城池,一边壮大自己的力量,占领了十几个赵国的城邑,其他的城市守军比较顽固,拒绝投降,武臣和陈馀等人转而引兵进攻范阳。

在这种情况下,范阳县肯定处在危险之中。只要有危险,就有辩士、策士们的市场,当时的蒯通当然就有这个本领,他就是靠智谋和嘴巴谋生的,他本人没有固定的“签约”单位,举个通俗的例子,他就像一个自由作家或自由撰稿人吧。更贴切地说,他是一个搞单干到处上门拉生意的策划人。你有困难了吧,嘿,找我蒯通,我帮你搞定。每个单位都有自己杰出的策划人士,比如刘邦有张良、陈平,项羽有范增;范阳辩士蒯通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老板,大老板们都有自己的策士了,自己想进去也丧失了最佳时机;小老板嘛,自己不想去混,因为盘子太小,舞台太小,无法施展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

平心而论,范阳辩士蒯通的杰出才能远比他做出的实际历史成就要大得多,或许他的原始才华可以和张良并驾齐驱,但他做出的历史成就却与张良相去甚远。这就是命运,也是机会的不对称造成的后果。再打个比方,蒯通和张良或许都是万吨级货轮,但是他们被不同的公司征用,张良被大集团的总裁刘邦看上了,于是就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他的才能,果然载上了万吨货物,蒯通没那么好运,虽然运载能力巨大,但没有实力雄厚的老板找他载货呀,于是,一艘万吨级货轮驮上一百吨的货物就撒丫子跑了。这真是太“费”才了,一个优等人才因为“费”才而变得有点像“废才”了。

“费”才蒯通远看自己的才华白白流逝,所以他打算出击了。不过这个时候,蒯通还不算是太落魄,因为这时候的张良、陈平也没有发达。蒯通此时应该是最自信的时刻,因为真正的失意的时刻还没有到来,在这次成功的游说之后,蒯通似乎在策论界整整销声匿迹了五年甚至更长。但回忆起来,蒯通的第一次重大策划取得了辉煌的成功。

危险正在向范阳县令袭来,这时,游走民间的策略大师蒯通也如影随行般地向范阳县令扑来。他找到范阳县令,对他说,县令大人,我听说您就快要死了,我来安慰您来了,您是危险的,但因为我的到来,您将变得安全。县令一听,气得半死,心想,这是那个疯人院里逃出来的精神病呀,老子都忧愁得半死,这厮竟然跑来寻我开心。本想棒打一顿把他轰走了事,有幕僚告诉他说,不可呀,他可是民间知名的政治策论大师蒯通呀,我们得先听听大师的战略分析报告,说不定他能给我们带来好运也未可知呀。

县令一听是蒯通,就原谅了他的粗俗无礼。他对蒯通说:你为什么要来安慰我呀?蒯通回答说:秦朝的法律是那么的严酷,您做范阳令十年了,一定杀死了不少人吧。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多少人因为你变成了孤儿,多少人因为你而无家可归,你砍别人的头,斩别人的脚,在人家的额头上“刺绣”,慈父慈母们想砍下你的头颅,孝儿顺女们想用匕首刺透你的胸膛,只不过是畏惧你用秦朝的酷律惩戒他们罢了。现在我问你,天下已经大乱,百姓奋起反抗暴秦,百姓们还会畏惧你用秦朝的酷刑来惩治他们吗?不会,如今他们会释放他们心中久久积蓄的仇恨,他们会挥刀砍下您的首级,用匕首刺透您的肚腹,您的死期就要到了,这就是我特地跑来慰问您的原因呀。

而且,武信君武臣的军队马上就要来到范阳城下,如果您要死守范阳城的话,不等武信君的军队攻破城门。城里的年轻人出于对您的仇恨,都会争着刺杀您,把您的首级当作迎接起义军的礼物。现在我来,就是要带着我的策略来营救您呀,愿县令大人明鉴。

蒯通果然是一流的策略大师,还是一流的辩士。有人策略好,却未必有蒯通这样滔滔不绝的演说、辩难与说服能力。此时的蒯通不但是一个谋士,更是一位说客。他站在制高点上,连恐带吓,一下子就把范阳县令给震服了。范阳县令说,那好呀,就请先生您到武信君那里为我们讲和,于是,蒯通的生意先成功了一半。

比较中立的说客或策士往往游走在双方的阵营,假如是武臣、陈馀等人派出的策士,那么说服了范阳县令,就等于全盘完成了游说的任务。但是,蒯通这次扮演的是比较中立的策士,所以,当他说服范阳县令的时候,他还只是成功了一半。因为范阳县令接受了他的建议不等于另一方的武臣也必须同时接受这个建议,用现在的话说,得双向选择,既然是拉皮条,自然要把双方都拉得舒坦畅快,蒯通必须让双方都觉得自己在这个交易中获得了利益,这时交易才能获得成功。

于是,蒯通又跑到了武臣和陈馀、张耳那里,大声地质问武臣说:将军您以为打胜仗一定要见血,打了仗才能获取土地,攻破守敌,才能占领城池,我个人认为这是极其错误的。如果您肯听取我的计谋,您将不战而屈人之兵,不进攻您就可以获得城池,不交战就能获得土地,一声令下,就可以决胜于千里之外,将军想不想听听我的谋胜之道呀。武臣也被蒯通给唬住了,说,愿闻其详。

蒯通也不含糊,直奔主题,向武臣同志阐明了如下要点:第一,范阳县令贪生怕死,贪爱富贵,他不想鱼死网破,想向您投降;第二,投降当然是有条件的,任何人在考虑投降的时候,总不能不考虑投降后的生命和利益保障,最低限度,总要保证他们投降后不被诛杀,将军应该考虑这种合理的要求;第三,您不尽快招降范阳县令,那么城中的青年就要杀死县令,自己组织军队死守,坚决抗拒将军您的军事进攻,消耗您的战力,对您的军队部署不利;第四,如果您愿意封赏范阳令,给他官位和财物,带着印信去任命他,他就会高高兴兴地把城池贡献出来给您。那些年轻人也不敢再去杀害他,他们也没有任何机会和您进行对抗了。您不战获胜,攻下了城池却不损耗甚至是增加自己的战斗力量,有如此巨大的利益,何乐而不为呢?第五,您让投降后的范阳县令穿上显赫的官服,坐上华丽的轿子往来赵、燕两国之间,这种行为具有不可低估的良好示范效果,将带动一轮又一轮的受降风潮。人们会奔走相告,说,这就是那个受降的范阳县令了,他不但因为投降而保全了生命,而且获得了锦衣玉食,高官得做,骏马得骑,原来投降的感觉真的很好,加上暴秦震怒天下的人心,投降在道德上也是光荣无比的事情。如此一来,抗拒投降的势力将不复存在,将军您就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平定燕、赵两地,就为着这个原因,我蒯通是特地来向将军您报喜和恭贺的呀。这也就是我蒯通向将军您奉献的决胜千里之外的奇计,将军您以为如何?意思是说,老兄,采不采用呀,赶快表个态,别再犹豫了。其实,我们发现,蒯通在游说过程中,还施展了一点诈术,比如对范阳县令表态时说,那些城里的青年人要杀死县令迎接义军;而到武臣那里,他又改说那些城中青年准备杀掉县令奋起反抗武臣率领的义军,完全是相反的意思,不管是辩士,还是诈士啊,也好理解,目的是要让对方“明白”,如果不采取我的计谋,你们的处境就会变得很艰难,对于范阳令而言,青年割下他的首级献给义军是最可怕的,所以他就这样来诈范阳令采取自己的计谋;而对于武臣来说,青年在城中聚众抵抗是最可怕的,所以,见到武臣,他又采用了另一个绝然相反的提法。

结果,武信君武臣采纳了范阳辩士蒯通的计谋,加上先前已经被说服了范阳县令,所以,双方一拍即合,水到渠成,蒯同拉皮条获得成功,计谋得以被实施,算是出师顺利,大有斩获。但是,很遗憾,《史记》或《汉书》上并没有记述蒯通因为这个计谋的成功实施获得了什么样的奖赏。按理说,策划是一门脑力劳动,献奇计者应该得到重重的奖赏,《史记》上这样的记载比比皆是,好多人因为给刘邦献上一记,好的因此封侯,也有得一千金的,也有得五百金的,不奖赏的几乎没有。比如,刘邦出兵平叛黥布之前,原楚国令伊薛公,因为分析了一下黥布可能的布阵计划,就被刘邦封为千户侯。太公家令提议太公以抱帚倒退的礼仪恭迎皇帝,事成之后,获得了高祖五百金的奖赏;田肯因为献计说,齐秦二地,地势坚固险要,纵横山河几千里,非常有战略地位,一定要让刘氏子弟充任齐王,他因此计也获得了五百金。

有人因为史书上没有记载蒯通受赏的情况,就认为这个计谋在历史上不存在,可能是蒯通自己捏造出来的,太史公的资料来源可能就是蒯通捏造的那些所谓“事实”,因为,正常情况下,献计被采用的策士都会被受计者奖赏提携。但笔者以为,这个推断过于武断,没有任何事实依据。而且,如果这个案例是蒯通自己捏造出来的话,他为什么不绘声绘色地编造得详细一些,说自己因此得到了武臣的多少奖赏,编造这样的谎言不是既简单又逼真吗?所以,没记载蒯通受到奖赏反而更能证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原因大概有两点:或者武臣比较小气,没给蒯通钱财或其他实惠,要知道,商场上搞欺诈的人多如牛毛,蒯通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型劳动后没有获得武臣相应的商业报酬,这也是完全可能的;二是史书恰好就没有记载蒯通受封赏这一个情节,因为史学家也是人,难免有时也有疏忽。所以,没有在过硬的否定性证据的情况下,不能怀疑蒯通这次施展计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最后,武臣听从了蒯通的计谋,派遣蒯通以特别使者的身份赐给范阳令侯印,赵地的百姓为此欢呼雀跃,秦朝的士兵们得知做义军的俘虏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后,纷纷丢盔弃甲,投降了武臣。一时间,没有经过任何交战就举城投降的城邑就有三十几座,了不起啊,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指挥战争的最高境界啊,所以,蒯通这小子的确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他一出手,就改变了纷乱不堪的战局,乃谋略奇才也。

同类推荐
  • 穿越到三国杀世界

    穿越到三国杀世界

    主角跟好兄弟一起被带到了三国杀的世界,阴谋,重生,凄美绝恋正在上映。
  • 重生李岩之再续大明

    重生李岩之再续大明

    “什么,我成了李岩?”“李闯还要请我喝酒(断头酒)?”试看重生李岩如何从李闯屠刀下逃亡,利用后世带来的先知先觉,内讧李自成,铲平张献忠,与满清决战东北,与西夷强盗争雄大洋,醉倚秦淮风月,醒掌大明朝堂。
  • 重生佞臣

    重生佞臣

    厉尽磨难,凤凰涅槃重生,奸佞之臣兴亡史。
  • 华夏骄子

    华夏骄子

    2063年的一次科学探测实验发生了些微的瑕疵,致使一部分量子计算机产生黑洞频率,消失无踪,元朝末年,烽烟四起,元朝最后的著名政治家脱脱被赐死,幼子周彬被流放,却被数百年后的量子光束击中,做了一个真实无比的梦,梦到了其后数百年的历史大势,由此展开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架空史诗。
  • 女娲之巫竹儿

    女娲之巫竹儿

    隋末唐初,群魔乱舞。蚩尤破封,谁与争锋;众生劫,苍生苦。女娲之女,心怀天下;散恩德,渡劫难;收集五宝,获取四神兽传承。上演一场爱与恨、情与理之间荡气回肠的故事
热门推荐
  • 快穿之我是炮灰让一让

    快穿之我是炮灰让一让

    〔1v1.轻松,甜中带略,〕落雨身为一个颜控终极患者,因为绑定系统可以和各种小哥哥谈恋爱,落雨便答应了,但是没想到,自己被一个人圈在怀里,走不出去了,,,于是落雨便由他了,,
  • 神途不灭

    神途不灭

    璀璨的斗气,强大的魔法,古老而又神秘的巫术人类主宰的阿德拉大陆,异魔横行的艾泽斯大陆,众神陨落的神之墓地一个小王国的边境小镇走出的少年踏出一条强者之路开启一段传奇历程身具斗气、魔法、巫术,纵横阿德拉、艾泽斯两界成为永恒之神
  • 闪耀星途

    闪耀星途

    我唤燕笙,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但我不愿做一只普普通通的丑小鸭。于是我误打误撞的进入娱乐圈,但是,娱乐圈中危机四伏,看呆萌的我如何玩转娱乐圈,赢得爱情事业双丰收!!!
  • 童话王国之小浣熊历险记

    童话王国之小浣熊历险记

    《童话王国之人鱼历险记》姊妹篇本篇为快斗视角同一个故事,不同的感觉快青同人,希望大家支持
  • 匪女宠夫之陌上人如玉

    匪女宠夫之陌上人如玉

    她,冷漠疏离,千人千面,努力扮演好不同的身份,践行不同身份所担负的责任。他,姿容无双,才华惊世,却心如死寂。活着只为了以亡友的身份完成他的宏图遗志。他们一个是江南商家的千金,一个是帝都高官的庶长子,本应毫无交集,却一次随手相救而结下因果。她救他脱离那般不堪的境地,他唤醒她内心最深处的柔软,他视她为骄阳,仰望却不敢靠近。他是她心中的明月,却是为抚平心中对另一人的亏欠。该如何写就这段际遇?没人知道他们最终究竟是相濡以沫还是相忘江湖……
  • 修真大主宰

    修真大主宰

    他的修真之路明明可以顺畅无阻,但他却选择从基础开始,为了查清真相,他要变强!
  • 三张照片

    三张照片

    三张照片引发血案谜一样的照片背后是神秘的组织。面对强大的敌人、扑朔的谜团,柴明如何反击,使正义伸张?
  • 月落星辰里

    月落星辰里

    当古代妙龄小娘子意外遇险,睁开眼发现世界早已斗转星移。当她再次遇见他时,他已不是那个即将与她成亲的未婚夫,他甚至有着自己喜欢的人。她并不在意,只是相似未必是他,就算是他本人,君若无情我便休,自己一人独自美丽。只是越来越多扑朔迷离的事情都与他有关,把他们两人紧紧联合在一起。某天,突然发现他喜欢的人怎么与自己那么像呢?这世间的相遇都是前世的缘分?还是人的刻意为之?
  • 奥斯维辛骷髅俱乐部

    奥斯维辛骷髅俱乐部

    必须强调,本书绝非试图为纳粹行为和党卫军暴行进行辩解,其本质仍是对既成事实的谴责与批判。多诺霍先生将几种典型的观点与心理状态,浓缩在少数几个人物身上,世界不再非黑即白,而是立场不同的小人物,身处历史洪流当中,身不由己的无奈感。至于国际象棋,与其说是全文线索,倒不如认为是类似解脱和超越的符号:它本身保有逻辑思考的纯粹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