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92200000041

第41章 饥馑岁月(1)

本学期的工作任务是:以思想为先导,以生活为基础,以教学为中心,认真贯彻执行劳逸结合的原则,有秩序地开展各项工作,全面地提高教育质量。

我们特意把这段话放在本章的开头,因为它是江隆基亲自主持制定的兰州大学《1960—1961年下学期工作计划》的导语,因为它是对所谓“三年困难时期”的公文式表述。不然,一所重点大学的工作任务,何以要“以生活为基础”?“劳逸结合”何以成了“原则”还要“贯彻执行”?在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史上,这种表述恐怕既是空前的,也可能是绝后的。今天的年轻人,能读得懂吗?

而且,在“以生活为基础”方面,制定有关于防治疾病、加强饭厅管理、创办农场、搞好副食品基地等十几条保证教学秩序的具体措施;在“贯彻执行劳逸结合的原则”方面,规定体育课停止田径球类教学,改教太极拳;周末在学生餐厅二楼举办舞会;每周三晚放一场露天电影,加映一部科普片;规定学生每天睡眠不少于七小时,吃饭、休息和文体活动七小时,为保证落实,晚10点教学楼拉闸停电;晚上一律不开会、不办公,由教职工自由支配,因工作需要值夜班的,第二天给以补休等等,也有十几条。在传达讨论这个计划时,江隆基还有个口头补充:“劳逸结合,目前要以‘逸’为重点,各单位领导一定要把握好。”

江隆基初到兰大那天就在火车站遇到过一位乞讨的老汉,不承想这种现象很快蔓延,由农村包围城市,也进了大学校园。进入1960年后,供应大学生的粮食定量一降再降,越来越少,越来越差,由每月三十五斤降到三十斤,再到二十六斤,每天仅八两多,一日三餐只能按2、4、3的比例安排;副食每月半斤豆腐二两油,还经常买不到。起初吃四川的豆饼,后来吃东北的高粱米。高粱米是酿酒喂牲口的原料,只能大笼里蒸熟了吃,非常粗糙,难以消化;再后来就乱了套,有几天吃的是加拿大小麦,有几天吃的是印度大麦,说实在的,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大麦也非常粗糙,味道还赶不上黄土高原的糜谷杂粮;病号灶还特供几颗伊拉克蜜枣,几两古巴红糖,当然不是天天有、人人有。大学生们仅从吃食上感到国家的粮库空了。探求和思考社会问题是大学生的天职,他们自然要追问:号称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的我伟大祖国的粮食到哪里去了?官方的回答是“自然灾害”,私下的传闻是给苏联老大哥还账了,还要支援加纳、蒙古等国家。兰州的特产白兰瓜大部分经新疆运到苏联,小部分出口古巴换红糖,有那么几年,兰州人别想吃一口。

探求和思考填不饱肚子。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发生严重的碰撞。大学是以年轻人为主体的世界,但这时候操场上几乎看不到人影,校园里几乎听不到歌声。饥饿病患的魔影窒息着他们的青春,稀汤汤菜糊糊提供的那点可怜巴巴的热量,使青年人没有精力和体力去蹦,去跳,去唱,去生龙活虎!学生的饭盆越来越大,饭厅的“铁疙瘩”(窝头)越来越小,菜汤越来越稀。不到开饭时间,饭厅门口就黑压压挤成一团,筷子饭盆敲得震天响,轰轰然一曲“饥饿交响乐”。饭后刚刚回到宿舍,突然有人高声报告喜讯:“机动啦!机动啦!”于是离饭厅最近也是学生最多的拐角楼立刻响应,纷纷敲着饭盆拥挤下楼去“机动”。所谓“机动”,是指将当天的剩饭剩菜再添水熬成稀粥。学生除正式餐卡外另有“机动票”,每月六张。就这,住地稍远的物理楼、女生楼很难享受到,除非你不走等着。

于是,在好多教室的黑板上,传抄着诗人艾青的诗——

饥饿是可怕的,

使年老的失去仁慈,

年幼的学会了憎恨。

于是,学生中流传着自编的“甘肃花儿”——

操场种了地了,

篮球放了气了。

学生饿得不上课,

老师的脖子细了。

于是,出现了许多大学校园里不该出现的现象:汽车没油可加,就组织学生到雁滩搬运供应的冬白菜,结果学生在路上将白菜心挖着吃了,运到学校的只是菜帮子;更有学生由此摸着了门道,半夜里滑冰偷渡黄河,去雁滩偷挖白菜,回来在宿舍煮吃;有南方来的学生自制渔具,约上几个好友,打手电筒照明,从黄河里破冰钓鱼吃;餐卡换成餐券,换来换去,总有人做手脚……这些都汇报到江隆基面前,他指示各系严厉批评,坚决制止,但都是为了填饱肚子,不给处分。梅兰芳来兰州住兰州饭店,有个学生不知怎么混进去,偷了一只给梅兰芳准备的烧鸡,人赃俱获。该生还是个高干子弟,影响太坏,开除了。江隆基几乎是噙着眼泪做出这一决定的,他何尝不知道将一个刚满二十岁的青年踢出大学校门,对他的一生意味着什么。

黄河从青藏高原一路咆哮倾泻而来,经过兰州市中心时劈成两道,中间隔出了个叫雁滩的绿洲。江隆基像驾驶着一艘古老而破败的帆船,想要到达那个富饶而温柔的绿洲,无论走哪条道,都是前有风,后有浪。一条道上,被人为夸大了的“反右”“******”如同狂风恶浪,几乎将一所好端端的大学摧垮;另一条黄河故道上,饥寒交迫的凄风苦雨又来得如此之猛烈!“民以食为天”,“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北大七年,他管的事不少了,就没管过吃饭的问题,如今,他不得不为填饱全校师生员工的肚子而“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他分身无术,只能一手抓教学,一手抓生活。真应了几十年后的一句话,“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总务处长邱贤道是个没有多少文化的老红军,生性耿直,工作卖力,但又方法简单,还爱摆个老资格。对江隆基,他崇拜得五体投地,总认为吃喝拉撒的事都是自己的分内,没有大事绝不打扰江校长。但从供应紧张的那几月开始,他不停地给江校长打电话或者亲自上门,每次都是十万火急,一脸的无奈。这天,他带着校医院院长来见江,进门就说:“江校长,学生吃不饱,饿出病了,真要饿死人咋办?”江叫他冷静点,不要急,坐下慢慢说。

院长是个瘦高个,两眼熬得通红,显得疲惫不堪,在江面前很拘谨。他知道江对下属很严格,汇报工作要事实具体,数字准确,所以手里拿着一卷病号花名册,开始汇报:“江校长,由于粮食定量一降再降,导致全校师生营养不良,尤其是学生……”江打断他,“这些谁都知道,就说具体的。”院长干咳了两声,“好,我就说数字。3月底我们对全校师生做了一次体检,发现发病率很高,主要是浮肿、肝炎、肺结核、女生闭经、干瘦这几种,已达724人,浮肿和肝炎最多。”

“多少多少?你再说一遍?”

“724人。其中教职工218人,占30.5%;学生506人,占17.5%。这是各系的病号花名册。”

江隆基接过花名册放写字台上,并没翻看,而是在封面上大大地写了个“724”,之后扶着前额陷入沉思。

数字无声。事实无情。

一年前困扰他的是743个“****”和“白旗”——主要在教工;一年后困扰他的是724个病号——主要是学生。

处长和院长互相使眼色,耐心等着。许久,江抬起头来问:“老邱,你有啥好办法?”

邱贤道说:“前几天省上开了个高校总务处长会,推广民族学院的小球藻,说那玩意儿营养丰富,但很难做,我已经派两个炊事员学去了。学回来先给病号吃。”小球藻即进入20世纪90年代风靡一时的保健品螺旋藻的前身,江知道有推广小球藻一事,便说:“好是好,只怕远水解不了近渴。”邱接着说:“咱们的病号灶太小,我打算扩大一下,这个我能办到。但是病号灶要有供应病号的食品,也就点鸡蛋豆腐之类,放过去算个屁事,现在要打报告省上批。”说着说着,他的粗话就来了。

江看了花名册一眼,“拿回去整理一下,看有多少人需要吃病号灶,明天报来。路我去跑,直接找省委主要领导”。院长答应,起身接花名册时,江问:“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院长这才请示他最需要请示的,即对各类病号的治疗方案。说浮肿病人虽多但不传染,可住原宿舍吃病号灶,而肝炎和肺结核必须隔离治疗。校医院就那么几张病床,早住满了,连走廊也加了床,看怎么能腾出几间做病房的,哪怕是很简易的。江问邱有没有办法,邱拧起脖子想了半天,一口咬定没有。说实在要挪就挪餐厅二楼,能隔出几十个小间。江说那不行,传染病人怎么能住餐厅?然后邱提出几个地方,都遭否定。说着说着脑门一拍,有了。操场东南角有一块空地,原来是生物园,“******”时林校长批给生物系放十万斤“高产卫星”的,没放上去地也荒废了,再没人去过,有一排简易工棚,原来作温室用的,可以改造。

三人当即去实地查看。绕过一堆砖瓦废墟从一个废旧的栅栏门进去,一片荒草中靠墙一面果然有一排废旧工棚。经过现场踏勘设计,居然能隔出二十个小间,可住四十个病号。邱贤道痛快表态,一星期弄好,打扫干净。院长说这样重病号基本能解决。

江交代院长,以后每半月将病号的变化写成书面材料上报一次。

就从这天开始,江隆基决定不去吃给几个高干办的小灶,将省上给他的一份副食补贴转到病号灶,将自己的基本供应转到教工灶。他回想起在延安最困难的那几年,在教工灶亲自指导炊事员试做代食品,如土豆叶、榆树叶等捣烂,和点豆饼杂面反复熬煮成粥,陕北人叫“钱钱饭”,当年的流行叫法是“瓜菜代”。他在教工灶吃了几个月,加上劳累,瘦下去一圈。北京带来的衣服已经宽大穿不成,保姆朱大妈建议重新做,他不同意,吩咐朱大妈改一下接着穿。这些情况由朱大妈说给宋超,宋超打电话给邱贤道,邱不声不响将他的基本供应转到家里,正好省上送来一点鸡蛋和黄豆,一并交给朱大妈,叮咛她负责一定要江校长吃到嘴里。

五十多岁的朱大妈名叫朱度凤,江苏丹阳人,原是学生灶的炊事员。林迪生记着他的承诺,和邱贤道商量,百里挑一挑中她,专门照顾江隆基和孩子们的生活,上班来家,晚上回家属院后面一排平房宿舍。她出来工作有些年头了,勤快善良,饭菜手艺好,孩子们很喜欢,亲切地叫她朱大妈。由于宋超一周才回家一次,朱大妈实际上成了这个家的家庭主妇。困难时期,她几乎每周要向宋超告一次江校长的“状”,告他把上级照顾送来的副食品转手送幼儿园或病号灶了,自己不吃也不给孩子吃,等等。也有惹宋超生气的,有段时间,这对经过战争生死考验的恩爱夫妻常为点吃食争争吵吵,每次争吵都以丈夫承认错误而结束,但没有做到下不为例。比如,青海省省长王昭是江在华北联大的学生,又是宋超的同学,托人送来两小桶藏民的精炼酥油,等宋超知道时竟全部转送幼儿园了;又比如,林迪生好不容易从医学院的病号灶上弄来两只鸡,打电话给宋超吩咐一定给江校长吃,等她回家问起时,已经转送到学生病号灶了,不但不领情,还批评人家林校长的特权思想。

又一天,邱贤道电话告急:学生灶库存的面粉最多能维持一星期,一连跑了三四天,粮站答复外调的粮食运不进来,他们也没办法。今天干脆关门了,人都找不到。“江校长,这可咋弄?几千学生一旦断了粮……”江隆基喝住他:“尽说废话!我去借!”

当即驱车进省政府,进省委。领导大都不在,问去哪儿了。回答千篇一律:下乡去了。留下值班的工作人员对他很客气,但对他提出的问题都无奈,都说回头向领导汇报。好不容易见到一位能负点责任的,连连说:“暂时的,暂时的……能解决,能解决……”江隆基对这种搪塞敷衍很不满,便不客气:“暂时到什么时候?哪天能解决?人命关天,几千学生断了粮,我负责还是你负责?”

那人起身看门外没有人,关上门,回头倒了杯开水递给江隆基,坐他身旁小声地说:“江校长你还不知道,一列运粮的火车叫农民抢了。”江隆基惊得无话可说,那人便如实说起甘肃的灾情:东面的定西天水地区,西面的武威张掖地区,已经出现了大面积饿死人的情况。东面的往陕西逃,西面的往新疆逃,个别地方已经绝村绝户了。前些日子,李富春、谭震林两位副总理先后下来视察灾情,都落泪了,说没想到,解放十多年了,老百姓还连肚子都吃不饱……都没来兰州就回北京了,说是去搞粮食。学生吃不饱,总还有二十多斤面粉,粗粮细做,搭配好,只要保证吃到肚子里,总还不至于饿死;农村就不一样了,现在是每天供应四两原粮,都叫“救命粮”,就这点还不能保证。来一车,到一个县甩一个车皮,县上克扣一点,公社克扣一点,大队也要克扣一点,你想想,到农民嘴里的能有多少?饿急了造反,抢火车并不奇怪,李自成起义不也是饥饿逼出来的嘛……他自知失言,急忙拐弯,“所以省上领导都下乡去了,亲自监督给农民分救命粮去了”。

江隆基听得心里发冷,直冒虚汗,他扶着前额想说点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毕竟,他是为兰大的粮食而来的,便问:“供应大学生的,什么时候能接上?”那人给了他个放心话:“快了快了,从加拿大进口的小麦已经到了天津港,正在装车。这回省上已经采取措施,再不能叫抢了。”

同类推荐
  • 李清照

    李清照

    全书展现了李清照丰富多彩的一生。李清照的少女生活是快乐的,无拘无束的。她出嫁以后,琴瑟和谐,夫妻恩爱。她与赵明诚一起品尝了宦海风波,一道回家隐居,品赏古玩,诗词唱和。在赵明诚外出读书与做官时,她又备尝离别相思之苦。中年以后,李清照连遭不幸,国破家亡、背井离乡,逃难到了南方。而后,灾难接踵而至。与她相依为命的丈夫赵明诚早逝,欲寻求生活幸福改嫁又被骗,离异后普遍遭亲友冷落,李清照最后在抑郁寡欢中默默辞世。全书通过文献材料梳理,结合李清照诗词创作的赏析,突出了李清照带有叛逆色彩的非同凡响的鲜明个性,揭示其个性与命运之间的某种联系。
  • 纪伯伦全集(第三卷)

    纪伯伦全集(第三卷)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一位细腻、性感的纪伯伦;一位感性、沉默的纪伯伦;一位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充满斥责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中国微波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为干传略

    中国微波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为干传略

    五十年前的春天,林为干先生响应国家号召,举家西迁,来到成都,筹建成电,并在这里教书育人、潜心研究、著书立说,为新中国的微波事业与人才培养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微波之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鲐背之年的林先生,以开创者的身份参与和见证了成电的沧桑巨变,为成电的改革建设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 告诉你一个牛顿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牛顿的故事

    从牛顿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取得的伟大科学成就,再现了牛顿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科学巨人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学习他那种对理想坚持不懈、对困难百折不挠的坚毅精神。
  • 莱特兄弟

    莱特兄弟

    威尔伯·莱特生于1867年4月16日,他的弟弟奥维尔.莱特生于1871年8月19日,他们从小就对机械装配和飞行怀有浓厚的兴趣,从事自行车修理和制造行业。奥托·李林塔尔试飞滑翔机成功的消息使他们立志飞行。1896年李林塔尔试飞失事,促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了飞机的平衡操纵上面。他们特别研究了鸟的飞行,并深入钻研了当时几乎所有关于航空理论方面的书籍。这个时期,航空事业连连受挫,飞行技师皮尔机毁人亡,重机枪发明人马克沁试飞失败,航空学家兰利连飞机带人摔入水中,等等,这使大多数人认为飞机依靠自身动力的飞行完全不可能。
热门推荐
  • 走进科学·宝藏新探

    走进科学·宝藏新探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海洋探测、海洋潜水和海洋打捞方面的本领也在突飞猛进。这一方面可以使人类更有效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另一方面也为各种各样的海底沉宝寻找者提供了方便,使他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水下技术去找到海底沉宝。
  • 系统陪我闯天下

    系统陪我闯天下

    刘卞一个现代死肥宅,本来无所事事的他,突然穿越至东汉末年,刘卞:”老天,NMD坑啊“
  • 历史掌故(下)

    历史掌故(下)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好婆媳相处的66个妙招

    好婆媳相处的66个妙招

    人各有别,思想迥异,行为不一。人与人之间也就因此有了矛盾。如此看来,人和人之间注定要有思想的交锋,行为的冲突。婆媳之间,这样的思想交锋和行为冲突自然会更加激烈一些,更加微妙一些。聪明的女人自然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和婆婆之间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冲突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而问题的关键是,你该如何处理这样的矛盾冲突,化干戈为玉帛,彼此迁就以达到和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灵元素

    灵元素

    故事概况霜族与阿纳斯族争夺宇宙霸权,在第一次神战时阿纳斯族首领奥丁将霜族首领洛基封印在黑暗之谷,并关起了洛基的两个儿子,一千年后,洛基的长子焚里尔从地狱里逃脱并组建自己的黑暗势力企图打开黑暗之谷,三颗封印黑暗之谷的宝石被偷,阿纳斯神族怀疑是焚里尔指使三大女神做的,召唤回地球上转世的最强的魔幻师,即林洛琴,其体内的灵元素可以帮助他们对付三大女神夺回宝石,小琴的哥哥也被误带到神界,后落到黑暗势力手里,小琴和天神选中的其他几个一起踏上寻找宝石之路,一路认识了很多朋友,遇到很多危险,也越来越了解真相。
  • 战星辰

    战星辰

    修真网游《星辰》开服!胖子王南踏入新的征程!手持神器,敢战日月星辰!
  • 穿越之网红鼻祖

    穿越之网红鼻祖

    一本剖析网红自媒体行业内幕的书。刷数据,流量池,mcn,引流,裂变等等普通人不知道的内幕,带你一一展现。石可是一个自媒体打工仔,苦熬多年终于熬到了总监跳槽,升职加薪指日可待。结果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他穿越回了2012年的大学时代。那时所有的网络媒体都是一片混沌,微博、公众号、快手、抖音、直播,所有的一切都如同一块新鲜的蛋糕......资深自媒体打工仔石可又会怎么利用优势重新开始他的新人生呢?(作者本人是某自媒体公司高管,满满行业干货和行业内幕)
  • 与美女合租的日子

    与美女合租的日子

    有颗善良的心,想做个好人。造物弄人,成了恶魔奴隶。罪行若公诸于世,九命猫妖不够砍。无端的火拼,大哥小弟都已正法。幸得老天助,过往皆云烟,除了疤与痛,谁知毒蛇君。上司,学生,警花,室友,旧爱。是过客还是挚爱,是全收还是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