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74300000029

第29章 生理大发现(3)

把两盆绿色植物放在暗处一两天,然后分别把它们放在特制的A、B两个玻璃钟罩内。罩底边是严密封闭的,罩口的软木塞上各插一支弯曲的玻璃管。A罩里放置一小株氢氧化钠溶液,上口的玻璃弯管装进小块的碱石灰(氢氧化钠加氧化钙);B罩里放一小杯清水,上口的玻璃弯管装些小石块,空气可以自由地流动。然后,把它们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再分别摘取叶片,照前面讲的方法进行检验。最后可以看到:A罩里的叶片没有变成蓝色,而B罩里的叶片变成了蓝色。这是由于A罩里有氢氧化钠和碱石灰,都是碱性的,它们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A罩里几乎没有二氧化碳了;而在B罩里的空气中,含有正常含量的二氧化碳。

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制造淀粉的必需原料。

朱里斯·萨克斯以三个关键性的实验,总结了19世纪以前科学家对“绿色工厂”的探索,进一步验证了凡·海尔蒙、英根·浩斯、谢尼伯分别提出关于水、二氧化碳和阳光是“绿色工厂”必需条件的理论的正确。

直到1896年,法国科学家贝尔纳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给绿色植物这种独特的生理化学过程,命名为“光合作用”。

综观19世纪以前科学家探索“绿色工厂”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某些方面取得成就,总是离不开前人在这方面打好的基础。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也就是说,科学是有继承性的。了解前人的工作历史,才能懂得现代科学是怎样发展来的。

氧从何处来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写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科学的发展犹如滚滚长江,后浪推前浪。到了20世纪,科学家就深入到“绿色工厂”内部,来窥探它的秘密了。

科学家通过实验已经证明了“绿色工厂”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又知道这两种物质里面都含有氧。那么,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来的氧是来自水呢,还是来自二氧化碳?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这个问题引起许多人争论了几十年。有人说来自二氧化碳,有人说来自水,众说纷纭,谁都拿不出确凿的证据来。

20世纪30年代开始,科学家对细菌的研究,大大推进了人们对植物光合作用的认识。细菌一般是寄生或腐生的,也就是依赖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的。当时发现,有些细菌有颜色,生活中需要光;有些细菌没有颜色,生活中不需要光。那么,这些有颜色、需要光的细菌是怎么生活的呢?和植物的生活有什么区别呢?

1930年,美国的凡·尼尔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实验:他把有颜色的细菌分离纯化,发现紫色和绿色的细菌,完全能在无机培养液中生活,但是需要有三个重要条件,一是光,二是二氧化碳,三是硫化氢。如果没有硫化氢,也可以在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等物质中生活。这样看,这些物质中必须含有硫。这就好像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须要有水一样。最后,凡·尼尔弄清楚了这些绿色和绿色的细菌在生活中,用二氧化碳和硫化氢作原料,在光的照射下,制成碳水化合物,并产生硫。它们同样是利用光能形成碳水化合物的。凡·尼尔指出,光合作用不是植物所特有的,有些细菌也利用色素来吸收光能,自己制造养料,这种细菌就叫做光合细菌。

凡·尼尔的发现,对进一步研究植物光合作用产物中的氧是来自哪里,提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方法,就是用不同生物的比较研究方法,进一步研究。

最后科学家推论出,在紫、绿色细菌的生活中,它们用二氧化碳和硫化氢作原料,产生碳水化合物和硫,这个硫必定来自硫化氢;植物在生活中,用二氧化碳和水作原料,产生碳水化合物和氧,这个氧一定来自水,而不是来自二氧化碳。

4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又通过实验取得了可靠的证据。

鲁宾和卡门用示踪物质来探查绿叶里的化学变化过程。他们用的示踪物质是氧和碳的同位素。同位素就是指同属一种元素,但是质量不同的原子,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占同一位置。比如氧的同位素有16氧、18氧;碳的同位素有11碳、12碳、13碳、14碳等等。有些同位素还有特殊的放射射线的本领,比如11碳、14碳等等。

他们制备许多含有18氧的水,每天用这种水浇植物,结果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放出的氧里面就带有18氧这种同位素。他们又用含有18氧的二氧化碳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放出来的氧和普通的氧一样,几乎没有18氧这种同位素。

所以,他们的实验表明,只有水,在光合作用中才会分开。换句话说,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是来自水,而不是来自二氧化碳。

卡尔文的贡献

在光合作用中,水被分解成氢和氧。放出来的氧,提供生物呼吸之用。那么氢又是怎样和二氧化碳结合,形成碳水化合物的呢?

解决这个问题,也是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的实验来完成的。

在早期的实验中,使用11碳,它虽然有放射性,但是寿命很短,很不稳定,几乎在半小时左右就消失了,很难用它来进行研究。

1945年,在原子反应堆里出现了同位素14碳。它的寿命比较长,他很稳定,适合用来实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生物化学家卡尔文和本森领导的一个实验小组,把一种单细胞的绿藻放在含有14碳的二氧化碳里,经过短暂的暴露,目的是让绿藻进行最早阶段的光合作用。然后把细胞放在热酒精中杀死,再磨碎,涂抹在色谱纸上面进行分离,随即出现放射显影图,最后在纸上找出哪些点是放射性的,进一步研究这些物质的化学性质。

根据暴露的时间,他们发现仅仅一分半钟,在纸上就找出了十五种不同的放射性物质。种类太多了,不好研究,他们只好缩短暴露时间。后来只暴露5秒钟,结果在纸上找出五种放射性物质,其中有两种放射性很强。经过深入的研究,这两种物质都属于含有三个碳原子的物质,叫做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的形成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它再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和许许多多的步骤,最后才形成了淀粉。

通过卡尔文的这个重要发现,人们才明白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水里的氢和二氧化碳是怎样进行活动,最后形成碳水化合物的。

为了表彰卡尔文和他的同伴们十年的努力探索,瑞典科学院于1961年授予卡尔文诺贝尔奖金。

三、叶绿素的秘密

叶绿体

叶绿体好比工厂的车间。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上面进行的。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叶绿体是椭球形的,周围有两层半透性的薄膜,它好像是“车间”的围墙。

叶绿体的面积大小不一,一般直径是5—10微米。叶绿体的外形和个体大小虽然千差万别,但是,“车间”内部的布置却有共同的特点,都像一层层重叠的云片,生物学家把它叫做叶绿体的片层结构,也叫层膜。片层里排列着叶绿素,就像澡塘里铺得整整齐齐的瓷砖那样。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说明叶绿素不是均匀地分布在叶绿体里面的,而是集中在片层的光合膜上面。叶绿素在基粒上面有一定的排列顺序,才形成了片层结构。在片层结构上还有其他色素和蛋白质、脂肪等等。

叶绿体细胞里的色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绿色的叶绿素和橙黄色的类胡萝卜素,另外还有花青素等等。有时候,花青素的量还会很多,甚至叶片的绿色都会被它所遮盖,比如秋天枫树的红叶,红苋菜的叶子都是红色的。

原来,红苋菜的绿色是隐藏在红色之中的。那红色是叶片所含花青素显示的颜色。花青素能溶解在水中,水温越高,它越溶解得快。而叶绿素却不溶于热水。因而,在沸水中,红苋菜就脱去红色的“外套”,露出绿“衬衣”——叶绿素来了。每年秋天枫树的红叶,那是因为气温下降,树叶里的叶绿素被破坏,花青素就显出了美丽的红色。

别看花青素把红苋菜打扮得这么鲜红妖艳,虽然它也吸收阳光,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默默无闻地制造养料的,却是隐居在花青素背后的叶绿素。只是由于花青素浓妆艳抹,色彩太鲜艳了,才把生产的“主人”——叶绿素遮盖住了。秋海棠、枫树等植物,它们的叶子是红褐色或紫红色的,原因也是这样。

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深海里的藻类植物红藻,它生活在海底,不能直接吸收太阳的红光和蓝紫光,因为它们被海水吸收了。尽管红藻里含有叶绿素,可是“绿色工厂”还是不能开工生产。它被迫改装了生产“机器”,利用它身体里边的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来帮助吸收透射力很强的蓝紫光,然后把能量传递给叶绿素来进行光合作用。这种只帮助叶绿素吸收光能的色素,叫做铺助色素。这种辅助色素在普通绿色植物中也是存在的。叶绿素分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叶绿素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它能吸收光能,然后把光能全部传给叶绿素a。高等植物“绿色工厂”中的辅助色素是叶绿素b,它是黄绿色的,所以叶片外表是绿的。

红藻和褐藻(比如海带)的辅助色素是红的和褐色的,但进行光合作用的也是叶绿素a,尽管外表可以有各种颜色。

叶绿体是怎么样通过叶绿素吸收太阳光能的?对太阳光里的七色光吸收的情况又是什么样的?

俄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季米里亚捷夫用了30多年的时间,研究探索植物在光合作用中绿叶是怎样摄取太阳光的。当时,他的实验是这样做的:

拿来几只试管,每一只试管中各放一片大小相同的绿叶,并且封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然后,把试管分别插到试管架上,试管之间用黑纸隔开,避免它们之间相互干扰。再取三棱镜一枚,把射进来的太阳光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让七色光分别照射到试管上面。经过三小时以后,测定试管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量和绿叶内含的淀粉量。结果发现:照射红光的试管里二氧化碳减少得最多,叶片制造的淀粉也最多,照橙光的次之,照蓝光的第三;而照射绿光的试管,里面的二氧化碳几乎没有减少,叶片里也找不到淀粉。这个实验告诉人们:

绿叶有很强的吸收红光的能力,红光照射下的光合作用效率最高。

提取叶绿素

叶绿素吸收了光能以后,叶绿体才能进行光合作用。那么叶绿素是个什么样的物质,它有哪些物理和化学性质?只有把叶绿素提取出来才能进一步地研究它。

许多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首先搞清楚几种叶绿素化学成分的人是威尔斯塔特。

威尔斯塔特是德国人,出生在卡尔斯鲁厄城一个犹太小商人家庭中。他从小就喜欢花草树木,和“绿色工厂”结下不解之缘。中学时代,他学习成绩出众,聪明过人,不足之处是十分自负。他的老师贝耶,为了帮助他改正缺点,经常在课堂上提些问题让他思考。威尔斯塔特常常支支吾吾答不上来,贝耶老师当众批评他,指出骄傲是成材的拦路虎,勉励他培养虚心好学的品德。老师的教导,威尔斯塔特一直铭刻心怀,直到他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时,常常以此来告诫自己的学生和子女。

1905年,当许多科学家因为提取叶绿素失败而偃旗息鼓的时候,威尔斯塔特却鸣锣开道,居然选定当时世界公认的大难题,并且以必胜的信心和百倍的勇气,向科学的尖端攀登。

他认真地总结前人失败的经验教训,认为前人的失败是在于分离方法上的错误。他开始用茨维特发现的色层分析法来提取叶绿素。

他割下自己住宅周围的青草,把它放到几个大瓶子里,并且倒上酒精,让叶绿素和其他的有机物都溶解在酒精里。等叶绿素全部溶解以后,再让溶液通过装有各种吸附剂的吸附柱,利用吸附柱对各种物质不同的吸附力,把其中杂质一一吸附干净,剩下的经过反复结晶,就得到叶绿素的纯品了。

威尔斯塔特在提取叶绿素以后,又继续做实验,分析它的成分。经过反复化验,才弄清楚叶绿素是由四种非金属元素碳、氢、氧、氮和一种金属元素镁五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接着,他对每种元素的含量一一作了测定。

威尔斯塔特在提取叶绿素的同时,还发现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中含有两种叶绿素:一种是蓝绿色的,叫做叶绿素a;另一种是黄绿色的,叫做叶绿素b。叶绿素a和叶绿素b犹如兄弟俩,它们的成分相差无几,而且都有吸收太阳光的本领。只在内部结构上和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线方面,有一点点差别;不过,正如前面所说,叶绿素b是辅助色素,只有叶绿素a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威尔斯塔特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苦战了十个年头,才完成这项课题。他在总结成功的经验时说:“研究科学最大的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研究学问应从最难的地方入手,因为在深究难题的过程中,许多枝枝节节的小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真是字字珠玑,道出了治学的真谛。

瑞典科学院为表彰威尔斯塔特取得划时代的功绩,于1915年授予他诺贝尔化学奖金。

威尔斯塔特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后来和另一位科学家费雪共同合作,进一步探索了叶绿素的内部结构,又为科学事业做出了贡献。

勤奋的费雪

从威尔斯塔特成功地提取叶绿素以后,科学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叶绿素的内部构造上。因为只有掌握了它的具体结构,才能进一步进行人工合成叶绿素的研究。虽然威尔斯塔特提纯并且测定了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但是没有弄清楚这些成分的排列方式。这就好像人们只知道装配机器的部件,却不了解整部机器的构造而还是制造不出整部机器来一样。

费雪继威尔斯塔特之后,进一步探索叶绿素内部的秘密。他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终于揭开了叶绿素内部化学结构的秘密。

费雪是怎么样一个人呢?

1881年,小费雪出生在碧波荡漾、风景如画的德国美因河畔。二十三岁那年,费雪大学毕业以后,就来到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老费雪的实验室工作。

当时,老费雪正在研究糖类化合物,意外地发现一种叫做肼的化合物〔jǐn〕肼。肼是有毒的物质,在实验中老费雪曾多次中毒晕倒在实验室里。这种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深深地激励了年轻的费雪,使他懂得只有不畏艰险,孜孜不倦的人,才能攀登科学高峰。

同类推荐
  • 干渴的地球

    干渴的地球

    当春姑娘来临,花儿争艳、芳香满怀的时候,你一定不愿看到、闻到旁边河流流淌着黑臭的恶水。
  • 寒冬里那丝暖意

    寒冬里那丝暖意

    《寒冬里那丝暖意》从作者孙瑞林已发表的故事中精选出45篇,每篇作品都以灵动的笔触和质朴的语言,讲述一个洞彻人心灵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把深奥的人生道理,融入跌宕起伏的情节变化之中,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心灵得以滋养,情感得以温暖。本书的故事中有你、有我也有他,只要你翻开它,就会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寒冬里那丝暖意》的每篇作品都犹如一杯咖啡,让你从中品味出幽香深远的韵味。
  • 馅饼里包了一块天

    馅饼里包了一块天

    《馅饼里了一块天》讲述的是一个寒冷的国家里,老太太给老头子做馅饼吃,不经意间把一块掉下来的天包进了馅饼里。结果呢,当他们打开烤炉,想要品尝这美味的馅饼时,奇迹便发生了——馅饼飞出了烤炉,飞上了天。两位老人一路追着,并带上了小猫跳上了馅饼一起飞。馅饼飞呀飞,就是停不下来。一路上,他们遇到了正处于困境中的飞行员、小鸭子、山羊和大象。他们幸运地跳上了馅饼跟着一起飞,后穿过了寒冷的地带,来到了温暖的地方,停留在了一片大海上。
  • 灯灭啦

    灯灭啦

    如何让孩子们学会应对事关生死的家庭危机?通常陷入麻烦的是杰克,山姆负责“拯救”他,可是这一次……造成麻烦的是暴风雨天气和妈妈的判断错误!
  • 精彩的假期——快乐暑假这么过

    精彩的假期——快乐暑假这么过

    青少年有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看同龄人写的书,能激发兴趣;听同龄人的声音,能消除成长中的困扰。这是一系列经典、精致的故事,这些故事令青少年在少年时代就能以一种亲切的方式去贴近生活。《精彩的假期》精选当下最流行的青少年作品,以轻松幽默的笔调讲述一个个在假期里发生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成长的快乐和烦恼,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有个性、有责任心、有冒险精神的少年形象。通俗易懂的文字,经典有趣的故事,雅致的文字点缀上精美的图片,搭配简短的文章,让每个故事犹如一朵晶莹剔透的雪花。《快乐暑假这么过》为该套丛书的分册。
热门推荐
  • 北仑往事

    北仑往事

    本书分往事篇和怀旧散文篇两部分。往事是北仑新区时刊的记者所写的通讯报道,主要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发生在北仑的人和事,反映了北仑建区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事实;记忆部分为时刊副刊上发表的以怀旧为主题的散文集,反映北仑旧时的风俗人情等,富有生活意趣。
  • 大暗乾坤

    大暗乾坤

    封帝把残破的魔体封进了伊林的天封体内人不可与天斗这是复杂的世界,人类,寒族,鬼族,妖族,和西方的精灵,矮人,等共存!伊林将踏遍每一个种族,去寻找所有魔体残支,却困难重重无奈破开封印,与魔共舞。一个地球穿越者意外发现,魔体像极了中国的四大魔兽穷奇!
  • 网络校园文学四季青春之春:激情励志

    网络校园文学四季青春之春:激情励志

    编者收集了近年来被大量转载的网络文学作品,经过精心地整理、筛选和甄别,编辑而成一套网络校园文学系列书——《网络校园文学四季青春》。本系列书共有春——激情励志、夏——至理名言、秋——似水年华和冬——温馨祝福四个篇章,力求从各个方面尽显网络校园文化的激情、励志、浪漫和温馨,把积极向上,热情洋溢的艺术作品展献给同学们。本书是《激情励志(网络校园文学四季青春之春)》。
  • 兽性大逃亡

    兽性大逃亡

    一个重点大学的高材生,本应当在此年纪少年有为,本应当前程似锦。一场意外纠葛,蒙受不白之冤,人性在所谓“真相”面前如此丑态百出。如何与兽为伍,如何在异界死里逃生,当人类把他当成傻子一样揉捏,看他如何逃破生天,实现自己的复仇计划……
  • 双鱼绝恋:蝎子的猎物1

    双鱼绝恋:蝎子的猎物1

    她是双鱼,天使与恶魔的结合体!他是天蝎,一只绝不罢手的蝎子越是伤痛,越是欢笑!最容易走极端的也是双鱼!很容易酗酒、吸毒、甚至自杀。
  • 大主宰之牧尘是我哥

    大主宰之牧尘是我哥

    意外穿越到《大主宰》的世界,还成为了牧尘的弟弟,并且觉醒了金手指,从此开启了无敌之路。
  • 我愿倾尽所有

    我愿倾尽所有

    时隔两年,江衿怎么没有想到,还会遇见简述。这两年,江衿始终麻痹自己忘了她,却仍然忘不了当年简述一句告别都没有的分手两年前——他发了疯去找她,问她原因,却被她和另一个男人站在一起,刺痛江衿的眼睛回来后的简述整天想着怎么把江衿追回来。她搬到江衿旁边,成为了她的邻居。一早,简述就下去溜自家狗,不曾想开门就遇到了江衿,牛奶一看到江衿,就往他身上蹭,简述微微一笑说:“早啊,小哥哥,我家狗挺喜欢你的,随我”!江衿看着那张笑脸,时隔两年,却仍止不住心动。后来的简述才明白,原来爱一个人的正确方式,不是尾随,是超越!
  • 复仇王子恋上复仇公主

    复仇王子恋上复仇公主

    男女主小时候都经历了家人去世使两人性格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偶然两人相遇能否融化彼此的心?
  • 命世之才

    命世之才

    善恶一念之间,向经典武侠致敬,用最新颖的故事讲述武侠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