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11700000042

第42章 中国古典文论中的现实主义思想(1)

在中国古典文艺中,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作品占有突出地位,构成了一脉相承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创造这样的传统的过程中,前人在实践的基础上发表了许多关于现实主义的见解。中国古典文艺学中的现实主义思想,对于当时与后世,都有较大影响,在后期发展中,形成了自成体系的理论观点,对中国古典文艺发生了积极的推动与指导作用。

一、以观照现实为出发点的理论基础

中国的先秦时期即有不少人由观文艺(包括音乐、诗歌、舞蹈)而看现实生活的举动,这其中的文艺批评家最早提出了“观”的概念。“观”的主张,最早地提出了我国古典现实主义理论的基础思想。它从艺术欣赏的现象出发,从理论原则上表明,艺术是以现实为表现对象的,来源于物。因为在“观”的涵义中包含着对于现实的观照的两重意义:一是指“观风俗”,“考得失”的作用;二是所以致此的原因,即是这种可供观照的文艺作品,是以现实为对象的,艺术家使自己主观的认识和反映活动随物宛转,象物而成形,故在形象的反映中才可以观形而识物——使艺术构成对现实世界的反映。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记载吴公子季札观周乐的事情。季札到周朝出使,周王室给他演奏各国的歌音,他能一一体会和说出乐中之世相。例如听到郑声,他能体味出“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可惜太琐细了,老百姓不堪骚扰,这大概要先亡国吧!”

这种“观”是从音乐形象中认识出的现实世态。孔子讲诗也“可以观”。诗之“观”,不仅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更重要的是观现实世态,即东汉郑玄所说的“观风俗之盛衰”,宋代朱熹所说的“考见得失”。

上述观点都是就现象揭示,诗乐中有客观现实事物,所以才可以借之以观。就问题的发现过程来说,这是对于艺术实践结果的深刻说明;由于历史的限制,尚未从原因上加以说明。但后来的许多人却相继地在探求可为观照的原因所在。

《礼记·乐记》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后动”。《汉书·礼乐志》说“故象天地而制礼乐”。陆机《文赋》说“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说“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物以貌求,心以理应”。钟嵘《诗品》说“指事造形,穷情写物”。唐代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序》说“随物成形,万类无失”。唐代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上述主张都是说,文艺的形象源于客观事物,具有对象的现实性,这是文艺中可以见到事物形象的根本原因所在。如果不是“神与物游”,不是“感于物而动”,不是“指事造形”,不是“外师造化”,那“物”、“事”、“造化”则就无从看到。

在古典文艺史上,凡是在文艺思想上坚持这一原则的艺术家,基本上都是倾向于现实主义的。这一原则是现实主义艺术方法的基础思想。这些作家、艺术家由于有这样的认识,并在实践中遵守这一原则。所以他们的作品中有生活的真实,作品也可以用为观察和了解社会现实的观照物。

在反映上要“穷形尽相”,有现实对象的真实,这是在上述观点的基础上引伸出的一个重要主张。文艺以现实为对象,艺术上的再现,对于对象来说,以切近本原为基本原则。许多作家、艺术家表达了这方面的许多要求。在这个要求里,早期多要求要实,要真,与事物一样的实真,侧重于“形似”。后来,随着文艺实践的发展,理论认识也在发展,由要求对事物进行真实的形容摹写,发展到要求神似,并达到形似与神似的统一。

荀子讲:“文而致实。”(《非相》)王念孙注“致”读为“质”,“质,信也,谓信实也。”这是较早的真实性的要求,他认为文必须信实。行文的一切手段,都是为了这个“实”,“名也者,所以期累实也”。“故名足以指实,辞足以见极,则舍(停止)之矣。”

在秦汉时代,关于文与实的关系有过长期的激烈争论。自荀子之后,经韩非一直到西汉,还在争论。

这个争论可以从老子谈起。老子主张以真朴为美。他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这里的“信”,说的是表现的真实性。他当然是要真实的。

墨子和扬子两人也以简素为尚。事见《淮南子·说林训》:“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扬子见逵(歧)路(道路九达曰逵)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王充《论衡·艺增》亦曰:“墨子哭于练丝,扬子哭于歧道,盖伤其本,悲离其实。”这虽不是专就文艺而言,但作为美学思想,也实际影响了当时和以后的文艺对现实的反映,示人以真、本为贵的思想。

韩非反对在事物本身之外,再加更多藻饰,提出“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的主张。(《解老》)他认为“饰而论质者,其质衰也。何以论之?和氏之璧,不饰以五彩;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韩非力主,“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言会众端,必揆之以地,谋之以天,验之以物,参之以人。四征者符,乃可以观矣。”这里中心是讲以现实对象的实践去检验言辞美饰,着重点在于征实。

在西汉桓宽编的《盐铁论》中记载的盐铁会议,作为社会参政人士的贤良文学与执政的大夫官吏的辩论中,后者提出反对文士“辞若循环,转若陶钧,文繁于春华,无效于捕风,饰虚言以乱实”。仍然在持续这场历史争论。西汉的扬雄在《法言·寡见》中记载了他与人讨论“良玉不雕,美言不文”的问题。这里的美与真是一体性的东西。

到了东汉时代,许多作者与理论家都很推崇如实地叙述描写。东汉时期,由于世伪风薄,一些有求实精神的人士更厌文风虚夸。我们在王充和班固的主张中可以看得比较清楚。

王充反对文章失实离本,反对在反映客观事物时,“事增其实”,他认为可以有限度地夸张,但夸张不能“增过其实”,“不妄乱谈”,反对“造生空文,为虚妄之传”。王充看到了“实”,也看到了对“实”的“增”,他认为有限的增是允许的,但不能达到“失实离本”的地步。后来的刘勰在《夸饰篇》中提出了“夸而有节,饰而不诬”的主张,即本于此而又有所发挥。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赞》中称道司马迁的史传文笔:“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值,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司马迁有这种还生活历史以本来面目的“实录”精神。“实录”就是尊重客观现实对象的实际,不用作者自己爱憎代替生活本身的存在,这既不同于借现实以表现主观愿望的浪漫主义,也不同于自然主义把一切存在都视为不可舍弃之要素的庸俗真实论。

在艺术中真是基础,美是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刘勰针对已往历史上重真而忽略了表现美的理论偏向,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物以貌求”的全面主张,集历史之大成,对争论作出全面的总结。明确认为真与美可以统一,在《情采》中说:“老子疾伪,故称美言不信;而五千精妙,则非弃美矣。”信与美可以统一,也就是真实性和艺术性可以统一。

二、付诸艺术表现的“穷形尽相”主张

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强调对于现实生活的表现要如实描绘,不加讳饰。这在我国古典现实主义理论中,主要以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穷形尽相”说为集中代表。对于怎样达到这一点,古代文艺理论家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主张。

第一,参验实体对象,实写事物表象。

荀子、韩非的主张中有这种观点,班固与左思的观点更是明确。班固的“文值”、“事核”是对于史传文学在写作原则上的概括,他这是认为传写历史上的各种人物,美丑善恶皆应本于事实。这至少是总结了以真人真事为题材的史传文学作品的原则经验,班固提出了这一点,是他的一大贡献,直至今天,对于我们的真人真事题材的创作,也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晋朝的左思写《三都赋》(三国的蜀、魏、吴三都),为了写实,对于那里的“山川城邑,则稽之以地图;鸟兽草木,则沿之以方志”。他认为写不真实的东西是没有用的:

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匪本匪实,览者奚信?

这些理论观点,不仅初步表现了现实主义的信实观点,也从实践上总结了致实的途径。

钟嵘的《诗品》中提出“指事造形,穷情写物”,倡导即目所见之作,反对多用故实,求助补假,即拼凑、借用前人语言典故。这也是以再现生活本身为尚的现实主义主张。特别他提倡“穷情写物”,就提出了一个对生活进行艺术的充分表现的问题。充分表现,就不可免地要超越“实录”式的真实。而在钟嵘之前,晋代的陆机已在《文赋》中提出了为钟嵘立论的理论基础,他说:“虽离方而遁员,期穷形而尽相。”这是说,为穷尽物相,作家可以逾越事物的自然表象,允许有适当的虚构夸饰,以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段,突出表现事物由外而内的本质真实。

第二,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

文艺创作中,艺术家是要用形象“以究万物之宜”,因而要“随物以宛转”,但这其间,艺术家并不是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中,他是创造形象的主体,他有自己的神思之能,可以笔补造化,巧夺天工。这时,创作主体不仅是“随物宛转”,他还能使挫入笔端的物象,能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不仅只有神为物役,而且进入创作过程之后,神亦可以役物。《文赋》中说“意司契而为匠”,即心意掌管图样以取舍权衡,就是这个意思。

由于从客观到形象表现之间有这样的过程特点,故创作虽要“踵事”,而作者却可以“增华”。梁代萧统的《文选序》,讲为文“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这是说文艺不仅只写一人一事的真实,可以踵其事而增华其事,依其本而变本加厉,以使艺术中所再现的事物,比之作为来源的自然形态的事物更加鲜明、强烈。

很明显,这比汉、晋时代的理论又前进了一大步。这种主张,突破了“实录”的真实论,把本事的再现与艺术的增华和概括结合起来,更切合艺术反映现实的规律,是较为高级形态的现实主义。

明代的冯梦龙《警世通言·序》说:“人不必有其事,事不必丽其人……事真而理不赝(真事必须是有意义能反映规律的真事),即事赝而理亦真。”可见“事真”还必须与“理真”结合起来,真事只是基础,艺术品的追求目标在于由“事真”而到“理真”,但没有典型概括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东汉张衡曾说:“实事难形”,实际果然如论。所以韩非说:“画犬马难。”艺术家的创作基础不能不以实事为本,要不舍形似。北宋晁说之论形意说:“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明代朱同说:“不屑乎形似者,于画亦何取哉?”当然“徒取乎形似者,固不足言画矣。”《覆瓿集》。

但艺术家也不能止于取形为极,还必须求神似,使形神兼备,反映事物状貌,也反映事物本质特征。为此苏轼《论画诗》才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求神似是追求本质真实。明代的高濂论画说,要“求神似于形似之外,取生意于形似之中”。他指出,有形而无神的作品,不能感人。画中的“山川徒具峻削而无烟峦之润,林树徒作层叠而无摇动之风,人物徒肖尸居壁立而无语言顾盼步履转折之容,花鸟徒具羽毛文采颜色锦簇,而无若飞若鸣若香若湿之想,皆谓之无神”。

艺术表现的“神似”用今天的话来说,乃在使形象表现比之于生活更有神韵,集中地揭示本质特点,更有集中性的特征。这样做有助于真实地反映现实,艺术中可以达到典型概括地反映本质真实的地步。

第三,“巧言切状”,“曲写毫芥”。

“巧言切状”,“曲写毫芥”,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求描写准确,细节真实。

“切状”是为了真切、具体,使人如见其形。这在文学中没有巧妙的艺术语言,是不能做到的。我国古典文学有许多成功之例。

《陌上桑》写罗敷之美:

罗敷喜蚕桑,采桑东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是通过人物自身及其周围人物的反应来写人物之美的。使人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具体可感的特点。

“曲写毫芥”是为了真实可感,使人见到生活事物本身的具体存在形式。

《战国策》写苏秦在秦国落魄,描写了一幅十分逼真的书生穷苦相:“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可是游说赵王成功之后,情况大变,出现在家人眼中的苏秦则是仪态威严,不可直视。他作为赵国的武安君,拜相印,说楚而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以忽乎哉?’”这是对苏秦神形两肖的绝妙描写。

同类推荐
  • 罗素谈人的理性

    罗素谈人的理性

    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拔的工作,以全副的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 毓老师说公羊

    毓老师说公羊

    本书是根据毓老师1980-1981、1988-1989、1999年在台北天德黉舍、奉元书院讲授内容整理而成。毓老师认为《易经》与《春秋》是中华文化精华之所在,不读此二经难以明白孔子思想,难以读懂中国文化,此两部元经为奉元主经。公羊不易读,其重在阐释《春秋》之“微言大义”,公羊学是中国思想之绝学,今人已少研究此学,这也是毓老师的绝学,他讲公羊着重其思想、智慧对今人的启示。
  • 求学集

    求学集

    “求学”,既有作者对不懈追求学问的自励,也有对继续求学医院的表达。收入本书的文稿主要是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作品。其时,作者在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任职。本书主要是对作者这段那时间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记录,或一种既你那,包括论文、调研报告、读书笔记、讲稿等。
  • 人生哲理枕边书

    人生哲理枕边书

    米兰·昆德拉说:“生活是一张永远无法完成的草图,是一次永远无法正式上演的彩排,人们在面对抉择时接近没有判断的依据。我们既不能把它们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比,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人生是从生到死的过程,对人生多一些思考,生活才会少一些盲目。
  • 《哲学的贫困》导读

    《哲学的贫困》导读

    《<哲学的贫困>导读》共四章,分别为“《哲学的贫困》的写作背景”、“批判蒲鲁东的政治经济学:《哲学的贫困》第一章导读”、“批判蒲鲁东的哲学:《哲学的贫困》第二章导读”、“《哲学的贫困》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哲学的贫困>导读》以《哲学的贫困》写作背景和内容结构为切入点,引领读者对《哲学的贫困》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研读,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也有助于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缺陷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
热门推荐
  • 绝色兵王在都市

    绝色兵王在都市

    李笑,夜枭雇佣兵组织的组建者,一块蕴含异能的蚩尤石,让他的人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祖国,他甘愿血溅五尺,为兄弟,他不惜屠尽全族,为女人,他更是惜怜有加。寻找亲人的渺茫,家国仇恨的纠结,是谁?在幕后操纵着这一切,所谓的一切,究竟是天命所为,还是人事阴谋。而他又如何在这交错纷乱的事件中,找到属于他自己的王者之路?
  • 焰火刀皇

    焰火刀皇

    焰火大陆上每个人都与生俱来着一种能力,根据能力不同,可以分为十八个职业,但其中以“刀师”最为普遍,其他的职业极其罕见,其佼佼者更是少之又少。刀尊李子浩跟朋友胡万丈去他国寻找传说中的三大神器之一——之歌,归途中却遭遇他人埋伏,胡万丈豁出了性命,才让李子浩得以逃脱。然而,李子浩回到家中却遭遇管家背叛,引狼入室,李子浩夫妇被人杀害,不幸中的万幸,二人的孩子被宅院的杂工用性命保护下来。飞龙将军收养了李子浩的儿子,并取名李柏毅,小名泽瑞。之后龙火国被灭,飞龙将军为了抚养泽瑞忍辱逃生,逃到了上品国的一个安静的村庄。故事由此开始了……
  • 魂者天下

    魂者天下

    胡冰从魂士,到魂师,再到最后的魔魂斗罗,历历在目的事等你来看!
  • 五禽术

    五禽术

    年轻的毅辉一次的不经意的发现和随后不断的总结,以虎、豹、猿、鹰、熊为原形基础,最后创造出了一套全新的修炼功法,并以此快速的得到了发展、立脚,最后改变了整个玄天大陆的修炼界。
  • 普普通通的我意外成了勇者

    普普通通的我意外成了勇者

    莱斯特是一个普通的冒险者,他和青梅竹马爱丽丝接手了一个由村民们用血汗钱发布的讨伐委托。但是没想到他们遇上了有智慧的魔物!危机时刻,异世界的勇者挺身而出……之后他们便踏上了讨伐魔王的道路……
  • 一场梦了无痕

    一场梦了无痕

    顾璃亲眼看着父亲死在自己面前,将军府被满门抄斩,她在狱中被人摧残,这一切都是拜萧诺所赐,当他亲手杀死了他们的孩子,他的宠妃一把火烧了她的朝露殿,顾璃感受着火舌吞噬自己,她想:他们之间的孽缘终于结束了……
  • 重生之倾城贵女

    重生之倾城贵女

    她是狠辣无情的杀手,杀人夺命毫不眨眼,却因为一次任务失败而被组织放弃,惨死枪下,一朝重生,成为被追杀中的小孤女。乞灵山上,贵女独立;天元大陆,烽烟再起。后宫之中,妃嫔狠毒,个个皆是美貌蛇蝎,争宠毁容杀子,欲置人于死地。朝堂之上,风云诡谲,臣臣凶险暗藏杀机,构陷设计栽赃,让人生不如死。老天既然让她再活一次,她必随心而活,绽放万千光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萌学园之星月降临

    萌学园之星月降临

    萌学园在经过大大小小的战役又恢复了和平,但他们却不知道新的危险又一步步接近了!(本书接萌学园6复活之战)
  • 殿下的俏皮小公主

    殿下的俏皮小公主

    他~亚洲首富闵宽唯一的儿子,也是帝豪集团唯一的继承人。她~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相遇,小小年纪的她救了比她大一岁的他,父母出车祸,他将她带回家如公主版宠着,看着她从稚嫩逐渐走向成熟,渐渐的他发现他不再满足两人的关系,开始对她实行一系列的追求,他们之间是彼此厮守,从此不离不弃,还是从此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