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间的十多年,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说实话,当时大清和英国的差距,也就是十年,如果道光帝下决心改革吏治,发展经济,增强军队建设,就不会有后来的屈辱。
英法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利大于弊,给梦睡的清政府敲响了警钟,也带来了机遇。借五个通商口岸,发展国外贸易,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必然能使大清朝焕然一新,不难成为世界强国。当时的清政府有个实力,可惜道光帝没有这份雄心,也没有那个才能和魄力。
奕可不愿意错失这个机会,筹集的银子暂时够用了,接下来就是招兵买马。可惜自己的前生没有当过兵,唯一可取的是军训过,而且还是在部队上,算是了解一些基本的操练。当然,仅凭这一知半解,还远远不够,需要从头开始,向英吉利和法兰西学习。
不但自己需要学习,就是招募的新兵也要学习,因为他要这批新兵成为种子,成为发展新军的栋梁。所以,首先要招募一部分知识性兵勇,宁缺毋滥,培养未来军官。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先组建一个师的兵力足够了,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逐年增加。招募的新兵年龄不宜过大,否则接受新思想困难,不容易管教。
另外,现在还是道光帝当政,肯定不愿意奕掌握那么多的军队,会威胁自己的皇权。这就需要沟通协商,打消道光帝的顾虑,获得更多支持和帮助。
现在的天气还很冷,养心殿里放着一个大火盆,整间屋子温暖如春。道光帝算是过了一个舒心的年,笑着对奕道:“奕,你和老四办事认真,合作愉快,竟能募捐到几百万两,难得!”
奕道:“仅靠儿臣一个人,根本就办不到,主要有皇阿玛的支持,还有四哥的协助。所以,皇阿玛应该记头功,四哥也应该给予奖励,儿臣只是个敲边鼓的。”
道光帝见他如此谦逊,还顾及父子兄弟之情,实乃至仁至孝之人,心里很高兴,道:“下一步,你是不是打算购买枪炮和兵船了?”
奕今天就是奏请此事的,顺势答话道:“皇阿玛,购买枪炮是迟早的事,首先要有人来用呀,儿臣今天是奏报招募新兵一事的。”
道光帝建议道:“直接从锐建营、丰台大营挑选不好吗?减少了训练程度,也可以节省许多费用。”
奕道:“儿臣可不敢统领皇阿玛的亲军,而且也驾驭不了,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已经定型,训练起来要比新兵困难的多。”
道光帝赞同道:“确实如此,就按你的想法办吧,不过,你打算从什么地方招募呀?”
奕知道满汉有别,历任皇帝都对汉人不放心,迎合道:“儿臣先选八旗子弟,先从他们这里挑选,不足之数再按绿营那样从汉人那里招募。”
道光帝见他这么懂事,欣慰道:“如此甚好,组建的新军由你和奕詝共同掌管,再挑选些有经验的将军为你们把把舵。”
奕答道:“谢父皇恩典,只是有几件要事,还请皇阿玛允准。”
道光帝问道:“哦?何事?”
奕道:“第一,请父皇拨一块地皮,建造军营;第二,允许开办大学堂,以夷制夷;第三,成立新军衙门。”
道光帝犹豫道:“前两项没问题,只是这新成立的军队应该归于兵部统一管理,另设一个衙门,恐怕不妥吧。”
奕解释道:“皇阿玛,儿臣想把这支军队做为一个尝试,一旦和原来的八旗兵混在一起,就丧失了战斗力。将来有了成效,可以推广到八旗兵,重归兵部,这只是一个临时的衙门,直接对皇阿玛负责,可以列入皇宫侍卫系列。”
多了一支护卫皇宫安全的军队也不错,笑道:“就按你说的办吧,营地选好后去户部报备一下就可以了。”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不能全归咎于武器装备,当时英国最先进的步枪是后膛寄发式来复枪,还有一部分前膛装燧发枪。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思想和作战技术,根源在于清政府的腐败。
英吉利远离故土,仅仅一万多陆军就能抵抗几十万的清兵,这是腐败的思想在作祟。如果真有抗战决心,四万万同胞,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淹死英国佬。虽然他们的军舰和火炮强于大清,但是根本就进不了中国的内陆,而这个时期的军舰还只是包裹铁皮的木船,动力是风帆和螺旋桨并用,最大的战舰也只有三千多吨排水量。
因此,当务之急是先发展陆军,增强军队战斗力,西欧列强的军事变革已经接近现代化,完成了从冷兵器到火器的变革,作战单位已发展到师团级,战略战术都不是冷兵器时代可比。
海军的发展离不开军舰,军舰的发展需要钢铁冶炼的进步,当前的大清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钢铁,只是土法炼制的精铁。因此,所造出的枪炮粗糙拙劣,特别是火炮,笨重容易炸膛。
奕的军事策略是先守后攻,建立一支先进的陆军和炮兵部队,对于洋枪洋炮,采取先购买后仿造再自产的策略。
奕打算组建陆军十个团的兵力,海军一个团的兵力,每团1500人,总人数16500人。年龄要求十岁到十八岁,特别优秀的可以适当放宽,当时没有西医院,只能按土办法进行体检。体检科目有身高、体重、视力,至于血压等内脏方面,只能请一些太医通过切脉来检查健康状况。
新兵招募首先在八旗子弟中优选,兵源集中在直隶和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招兵布告特别声明读书识字者优先,有功夫者优先,实心报国者优先。清朝的兵勇都是世袭制,特别是八旗子弟,一旦从军,就入了军籍,世代享受军人的权利和义务。为了吸引更多有才能和学识的人投军,明确了军饷和奖励制度,还明确了不分民族和贵贱,一律平等。
就像选秀一样,通过层层筛选,两个月的时间招募到三万多人,都是好苗子,实在不舍得割舍,只好照单全收了。另外,通过慈善机构育婴堂和养济院精选出千名资质上层的幼童,作为特殊人才来培养。
相应的军营也增加到三座,而军费也翻了一番,为了以后的发展,三处军营分别建在京城北部、西部和东部,西部军营作为总部,建在玉泉山脚下。清朝的建筑大部分是木石结构,西式建筑还处于萌芽状态,建筑材料主要是靠进口,特别是水泥,还是天然水泥。
没办法,再困难也要建,核算下来要比中式建筑节省很多费用,主要是更适合现代军队建设。在招兵期间,军营建造工作已经全面铺开,进度很快,两个月的时间就竣工了,耗银总计四十万两。
可喜的是,此次招兵引来两个特殊人物,应该说是奕专门请来的。一个是近代海军奠基者彭玉麟,另一个是石达开,绰号石敢当。
彭玉麟,字雪琴,史称大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比奕大十六岁,随父回家后,入石鼓书院读书。
十多年的熏陶,带着一股浓浓的书生气息,二十七八岁的年纪,正是意气风发,大展才华的时候。
这是给奕的第一印象,此人值得信赖,值得交往,笑道:“彭先生能来,实乃三生有幸,不虚此生。”
彭玉麟到京后,才知道是皇六子奕召见自己,实在不明白这位爷怎么知道自己的,恭敬道:“六阿哥谬奖,小生愧不敢当,一介草民怎敢劳六爷惦记。”
奕道:“不知彭先生对当今的英夷如何看待?对水师有什么看法?”
彭玉麟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在书院,阅读了大量书籍,特别是关于西方科技方面的,可惜翻译过来的书籍太少。答道:“英夷虽小,技艺不凡,野心更是巨大。就技术而言,要比我们大清国的强多了,但也不是那么强大,就看我们的态度和政策了。”
奕问道:“船坚炮利是不争的事实,之间的差距也很大,要想赶超英法,并不容易,彭先生可有什么良策?”
彭玉麟答道:“好的办法没有,只是有几点建议,以夷制夷,购买洋枪洋炮,组建海军,如此才有可能战胜对方,光复大清。”
奕道:“这是当然,但并不能治本,总归要受制于人,而且拥有强大不起来。购买洋枪洋炮,甚至购买军舰都是必须的,只是不能盲目,需要有目的,需要灵活运用。”
“按我的设想,购买的军舰不比过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艘巨舰的价值够买两艘小战舰。购买的目的是为了研究,为了仿造和改进,以便将来生产出我们自己的兵舰。”
彭玉麟道:“六爷深思远虑,考虑的比草民周全。”
奕道:“过誉了,只是这方面的书看多了,很多事情比别人知道的多些而已。这次请你来京,就是为了水师的发展,希望先生不要推辞。”
彭玉麟知道这是一个机会,答道:“承蒙六爷抬爱,草民一定衷心办差,不辜负阿哥的期望。”
奕笑道:“好,暂时做个幕僚吧,以后出了成绩,再给你补个顶戴。你当前的任务是多学习多考察,特别是英吉利的语言,然后组建南海舰队,创建新式海军。”
彭玉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机会,施展抱负的时刻到了,光宗耀祖的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