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44300000020

第20章 力行,打出一个心学(6)

其实《朱子晚年定论》是一本穷凑合的书,勉强写成,内容并不怎么精彩,但内里却是阳明先生的一番苦心。他在写给友人的信里这样说:“其为《朱子晚年定论》盖亦不得已然,中间年岁早晚诚有所未考,虽不必尽出于晚年,固多出于晚年者矣”,自己也承认这本书的内容多是拼凑出来的。而对于后世人因为《朱子晚年定论》这本书而骂阳明先生,说他滑头,在学术上搞宗派,说他诋毁别人抬高自己……阳明先生已先料到此结果,特意引《诗经》中的名句送给这些后生们:“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意思也就是懂我的人知道我是心忧天下,不懂我的人,会说我是阴谋诡计、个人目的、学术宗派,而我王阳明无话可辩,只是任他们说去。

王阳明硬编出一本《朱子晚年定论》,其目的是要打破理学的学术垄断,希望引发一场争论,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正如他所说:“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

道理,不在天子的嘴里,而是公道,是人民的意志。思想,不是“朱子之学”、“孔子之学”、“阳明子之学”或者其他“某某之学”,而是公学。这世上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思想,都有资格来参加这场哲学大辩论。只要我们还活着,还在思考,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强化良知,投身公道,参与“公学”,千万不要置身事外。因为置身事外者,必被别人愚弄。

到底“理学”错在何处,以至于王阳明要以一部《朱子晚年定论》向理学宣战呢?这里就要说一说朱熹老夫子了。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又称考亭先生,是南宋著名学者,一生著述颇丰,其中尤其以《四书章句集注》一书最出名。而所谓“四书”,即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儒学经典。其中《大学》一篇被朱熹格外重视,认为它是“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

《大学》里有这么一段话:“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朱熹对这段话极为重视,认为这是“古人为学次第”,把古人“成圣”的过程比喻成一个台阶,必须依着“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的次序一级级攀登上去,才能达到成功。

为了印证自己的思想,朱熹又专门作了一篇《格致补传》,其中有一句名言:“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者,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朱熹这段话被后世学子们引为教典,而其中“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一句,则可谓触目惊心。朱熹竟是要求学子们要让读书人把全天下所有的“理”都弄明白,达到“至乎其极”,到这时就能“豁然贯通”,从而达成“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的境界。

为了强调自己的观点,朱熹又对“知”和“行”这一对概念做了与众不同的阐述。

知与行,这是古代学子特别重视的一对概念。在《尚书》中,提出“知之匪艰,行之惟艰”,认为“知行”并举,而行比知更艰难些。之后孔子、墨子、荀子诸家都对“知行”问题做了探讨,大抵认为知行并重。

可朱熹却偏偏另辟蹊径,提出了“知先行后”的新理论,使“知”与“行”的关系有了明确的先后、高下之分:“知”高于“行”;“知”重于“行”。

于是问题就产生了。天下的事物多到无穷,道理也多到无穷,这世上哪有一个人能够做到“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如此一来,朱熹实际上用他的学说,堵塞了天下读书人的“成圣”之路。

因为儒家学说出来了一对有趣的矛盾:一方面儒生们眼里看着“圣人”,耳朵听着“圣人”,嘴里读着“圣人”,心里想着“圣人”,似乎圣人境界就在不远处。可另一方面,朱熹的理论又使他们永远不可能接近圣人境界,更不要说达成这一境界了。

有没有圣人?有!读书人做不做得到?做不到!

于是“圣人”成了幌子,成了“彼岸世界”,而儒家学说也就此变成了一种宗教,我们可以称之为“儒教”。好端端一个儒学被后人搞成“儒教”,圣人也一变而为可望而不可即的“神佛”,岂不可悲?

这就是王阳明对朱子理学的指责:支离。

正是针对理学这种“支离”的毛病,阳明先生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论,并说出了一段极有魄力的话:“圣人之学,心学也。尧舜禹之相授受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心学之源也。孔孟之学惟务求仁,盖精一之传也。”

“惟务求仁”,这是阳明心学的一个核心理念。这四个字使得儒学绕过了“表里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的学术悬崖,重新回到了孔孟时代,也回到了儒家学说的本源。

对于圣人境界,孔子说得很清楚:圣人境界是人人都可以达成的,只要做到“仁者,爱人”。在《论语·雍也》里,他也明确说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话,而且按孔子的说法,这是“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也就是说,能做到这个境界就已经达成“圣人”境界了,连尧、舜、禹这些传说中的“圣王”都不在话下。

孔子对圣人境界早已给出了如此清晰的界定,循着他的话头儿,回过头来再看《大学》里这段被朱熹称为“为学次第”的话:“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说来说去,无非是在说“爱人”、“立人”、“达人”而已。

对孔子的思想王阳明理解得最透彻,在《答季明德书》一篇中,他说:“若仁(即王阳明)之不肖,亦常陷溺于其间者几年,伥伥然自以为是矣。赖天之灵偶有悟于良知之学,然后悔其向之所为者,固包藏祸机,作伪于外而心劳日拙者也。”他毫不客气地指责那套“理学洗脑术”是“包藏祸机,作伪于外而心劳日拙者也”。王阳明指责理学这套“为学次第”的骗人把戏,是因为他自己就曾深受其害。

王阳明从小就是个心怀大志的人,十二岁时就对私塾里的老师说,读书考科举不是第一等事,只有做圣贤才是第一等事。虽然这只是一句充满稚气的孩子话,可这话也真是难得。

十七岁这一年,王阳明到南昌迎娶夫人,回程中拜访了江西大儒娄谅。交谈中,娄谅的一句“圣人必可学而至”大大地刺激了王阳明,于是回家后不久,很快就闹出了一桩荒唐的公案:“与友论‘做圣贤’要格天下之物,因指亭前竹子令格去看,友格了三日,便劳神致疾,某说他精力不足,因自生穷格,到七日亦以劳思成疾,遂相与叹‘圣贤是做不得的’,无他大力量去格物了。”

王阳明“格竹子”的故事流传很广,大家都把它当成一个笑话来看。其实这是一个恐怖的故事,因为“格竹”的结果是王阳明和小伙伴“相与叹‘圣贤是做不得的’”……

“圣贤是做不得的”,这正是统治者借着“朱子理学”给天下读书人挖下的陷阱。年轻的王阳明也曾深陷其中。

《大学》中“欲诚其意先致其知”一句,按朱熹的解释是:要想意志坚定,就必须知识丰富,这个解释显然不通。可按王阳明的解读,“欲诚其意先致其知”的“知”就是良知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成了“要想意志坚定,必先肯定自己的做法合于良知”,这个解释非常通顺,毫无争议。

既然已经看出理学“包藏祸机”,王阳明当然要将学术引向正路,于是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念来与理学对抗。但当时的学子们已经被旧的学说洗脑,对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抱怀疑的态度,包括王阳明的弟子徐爱都曾提出“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悌的,却不能孝不能悌,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的疑问。

对此,王阳明的回答非常有力,他说:“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并进一步对徐爱解释说:“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悌,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悌,方可称他知孝知悌,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悌的话,便可称为知孝悌?”回答了徐爱的问题还不够,王阳明又举出更明确的例子:“又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几句话说服了徐爱,并被记录在《传习录》里。

徐爱虽然对“知行合一”有疑问,毕竟容易说服。可在当时,拿“知行分明是两件事”来质问王阳明的又岂止一个徐爱?各种各样的质疑、解释,一问一答,在《王阳明全集》里随处可见,其所提的问题在现代人看来真是荒唐可笑,甚而无聊。可在当时向王阳明提问甚至发难的,无一不是大学者,这些大学者都被理学的“格物穷理”思路紧紧缠住不能脱身,无法理解“知行合一”,无法明白“知而不行,只是不知”,真是让人既惊讶又伤感。由此可知在王阳明的时代,这位心学宗师想要用“良知”唤醒世人,是多么迫切,又多么艰难的一件事。

在与理学的辩论中,王阳明和他的心学始终没有占到上风。不是因为他的学说论据不足,而是因为质疑的人太多,力量太大,太强横了。到最后,皇权发威,干脆把阳明心学禁止了,涂改了,又把它歪曲成了“禅”,解读成了“归寂”,成了“主静”,剖析成了“现成良知”、“知解良知”、“本体良知”、“发用良知”、“本然良知”……种种样样,却没有一个是阳明的原貌。

也不稀奇,当年孔子的思想也曾被后世人篡改得面目全非,以至于失去了原有的精神面貌,成了一道骗人的幌子。王阳明的遭遇,不过是孔子遭遇的重演罢了。

王阳明是个像孔子、孟子一样的勇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一路向前突进。在提出“知行合一”之后,他用了十多年时间苦苦探索,又提出了更高级的“致良知”理念,既而说出了那句“满街都是圣人”的大道理。至此,王阳明这位心学宗师已经突破了统治者设下的思想樊笼,打开了一条通向光明的哲学大道。

但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道理明白,未必就站得住脚。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王阳明选择的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也注定是一条艰难的荆棘路。当他的思想突破“愚忠”之时,他的身体和精神都将遭到来自朝廷的摧残。

王阳明一生中最艰苦的时刻,也由此开始了。

同类推荐
  • 中华歇后语(第八卷)

    中华歇后语(第八卷)

    歇后语是俗语的一种,也称俏皮话。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是一种具体的描述,或为现实生活、自然界的现象,或为历史上、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或纯粹是一种离奇的想象;后一部分则是从前一部分引申而出的、作者要表达的对事物的看法。它运用比喻、想象、夸张、借代、转义、谐音等手法,构思巧妙,生动形象,幽默俏皮,运用得当,常常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在平时的言谈或文学创作中,如果能够使用恰当的歇后语,就会有助于交流思想、传达感情,使语言充满生活情趣,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 碎簪记——苏曼殊作品精选

    碎簪记——苏曼殊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塞万提斯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塞万提斯

    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够游历世界的各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采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它将帮助青年朋友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文学的素养。
  • 和座主尚书春日郊居

    和座主尚书春日郊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春没了,痘还在

    青春没了,痘还在

    本书用轻松幽默而又不失尖锐的笔调,记录下一个80后的工作、生活、爱情以及思想片段,给全社会展现一个真实的80后——我们已经长大了。全书按照80后的工作生活、日常趣事、爱情、记忆、思想片段、等共分为八个部分,共约90篇文章,11万字,全面展示80后的真实生活和心路历程。
热门推荐
  • 天涯何远

    天涯何远

    贯穿学生时代到职场奋斗,双时间轴叙述的一部关于理想与现实,成长与挫折,迷失与回归的后青春群像小说
  • 超级博物馆

    超级博物馆

    古玩商刘海携美出海遭陨石袭击后,离奇穿越到一个身体瘫痪的少年身上,一个绚丽人生的故事由此开始了!(新书开始期间,喜欢的朋友可以先收藏养肥,同时请给予推荐,你们的支持是对作者的最大鼓励!)求推荐求收藏超级博物馆群号:296750788欢迎大家交流探讨
  • 双生契约双生子

    双生契约双生子

    千年前,人类自私;千年后,人类依然如此。难道,你们不该死吗?愚蠢的反抗者啊,竟然敢与神对抗,机会千年前已给,你们却置之不理。你们,难道不该死吗?
  • 味生

    味生

    喝着咖啡想人生,人生就像是咖啡一样,有苦就有甜。
  • 天天有个好心情

    天天有个好心情

    情商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以前人们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那么,到底什么是情商呢?
  • 蓬莱有刀

    蓬莱有刀

    道江湖悠悠,望不断天涯。我事沧桑,敢与天下为仇。大战蓬莱,欲泪还休,阴川论道,东瀛学刀,北冥有道,敢问高人在否?
  • 朦朦墨色染

    朦朦墨色染

    在情窦初开的年纪,对所有事物充满好奇的她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叛逆开始做自己的第一次选择。在无休止的争吵中她成长了,成熟了。然而不甘于平淡的她长大后更加风流不羁,开始了她自己原本想要的生活!
  • 强娶豪夺,总裁你够了

    强娶豪夺,总裁你够了

    误会一场,情深。他和她之间再也没有过往,意外一场,不过是因为,我一直都爱你。“我的女人,怎么可以芳心倾许其他男人?”
  • 再抱一下吧

    再抱一下吧

    “楚雪阳,我要失约了。”“芜湖,可真有你的。”—————————————不是每个爱情故事都会有圆满结局。楚雪阳爱了他十年,换来的,却不是红地毯上的洁白婚纱。—————————————“我都懂的,他爱过,就够了。”
  • 绝地求生之大神之旅

    绝地求生之大神之旅

    在绝地求生中,一位宅男(喷子)被雷劈,去平行世界获得从天而降的系统,之后拳打大神,脚踩神仙。(之后的编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