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53200000123

第123章 户政二十七钱币上(6)

一五千贯钞。用纸三丈。阔尺二寸。千贯用纸二丈五尺。五百贯用纸二丈。百贯用纸一丈五尺。五十贯用纸一丈。十贯用纸五尺。二贯用纸三尺。大钞命善书者书孝经其上。真草篆隶俱可。中钞半书半印。用先正文。如原道西铭之类。小钞用铜板印文其上。如程子四箴。朱子家训之类。务极精工。

一大钞中钞。装潢成卷。小钞亦糊裱行用。以防易坏。

一大钞中钞。行用时或以金石木革为函。小钞以绡素为函。

一以金玉水晶银铜。倩好手雕为五印。各有官掌之。又分三等。大钞用大印五。中钞用中印五。小钞用小印五。以朱砂好印色印其上。违者罪之。

一造二贯之钞。尤贵精工。必费本二百余文。铸大钱必极工巧。以防伪铸。

一行钞先从京师起。以次渐及于各省。约数期年。然后及天下。

一造钞。发于各省布政司。为印记发于各府。又为印记发于各县。又为印记发于钱庄。钱庄又为印记。然后行之民间。则易于辨伪。

一以大钞中钞。发与各银号。即禁其不得私出会票。如领一万贯钞者。半年之后。核其换银若干。如已用完。则收其银。如钞十千贯之数。以一分之利与银号。

一以小钞。及当百当十大钱。发与钱庄。即禁其私出钱票。民以银易钱。即以小钞与之。如银数不满二贯有零者。则以大钱与之。半年之后。核其所入银数。而收其十之九。以一分之利与钱庄。

一民以银易钞。在下令半年之内。准加一分之利与之。一年之内。加五厘之利与之。一年之后。照时价不加。

一民以钱易钞。以钞易钱。钱庄准取百分之一。不许多取。

一钞之出入。经吏胥之手。亦准取百分之一。但取之官。不取于民。如有勒索。严治其罪。

一随在设立辨钞之人。官给以禄。

一钞既各分省分。易于稽察。又令通衢大邑设立官局。民以他省钞至者。验明。准其换本省钞行用。

一民以钞纳钱粮及关税者。二贯之钞。准作二贯二百文用。

一小钞行用既繁。虽糊裱尚不免易于烂。但辨其非伪。许将烂之钞。纳钱粮关税。惟止作二贯用。更不加二百文。既纳之后。解部焚毁。以免倒换之弊。

一下令二年之后。钞法通行。禁民间不得以银为币。惟为器皿不禁。私以银交易者。没入其银与物。以其半赏告者。

一禁银之后。募商人领银开设官局。挞造银器。以减半之价。售于民间。使银价益贱。民以银易钞者。亦作半价。

一设立收银之局。民间有卖铜器者。官为重价收之。以供鼓铸。禁绝挞造铜器之铺。惟锁钮乐器不禁。其余铜器。不准民间买卖。胥吏不得向民间搜括旧藏铜器。以致骚扰。

一钞贯文有一定。私减钞价者有罪。

一造钞之后。必二十年然后添造新钞。

一监造官造钞时。不得刻减工费。以致不如程序。违者罪之。

一伪造者斩决枭示。出首者。赏钞百贯。更籍犯人之产予之。胥役能捕获者。亦如之。官长能发觉。立予迁秩。邻族知情不举首者同坐。如始系同谋。而能自首者。免罪受赏。

一各处官库。俱令积钱。如民闲钞多。即发钱收买。不令民间壅滞。

一小民误用伪钞。更不加罪。惟更究其伪造之人。

一民闲藏钱。非典当钱庄字号。不得过一千贯。如违禁。没入其钱十之五。即以五之半赏告者。

一行钞之初。内外官俸。各加一倍。本俸暂与以银。加俸悉给以钞。俟钞法通行后。官俸各加数倍。悉给以钞。

一书钞之人。予以重禄。如有官爵者。纪功迁秩。造钞出力者。立予议叙。

一行钞之初。必加惠于民。蠲免逋欠。优耆老。以新天下之耳目。

一地方官能奉行钞法无弊者。必予加级纪录。

一令学中稽察贫士。给钞周。

一民有鳏寡孤独。及遇水火凶荒之灾。皆发钞赈给。

一地方有水利当兴。及荒土可耕者。皆发钞修治。

一行钞之后。关税田赋盐课皆议减。

一商人与外洋交易。准以钞向沿海地方官局易银。去及还准以银易钞。出入之价如一。银器不准载入外洋。

一外蕃贡使入朝。欲市中国之货者。准以银易钞行用。则外蕃亦重中国之钞矣。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钱币当问商贾。予乡里多富商大贾。故与精于会计者。参酌事情。思其兴利防弊之法。略备于此。非敢据史册陈言。徒侈书生之论也。

附钞币问答三十

或曰。国家之成法不可改。答曰。   世祖章皇帝八年尝造钞。每岁十二万。至十八年因国用充裕停止。则用钞正所以复   祖制。何嫌于改法。且语云。利不百不变法。今行钞视用银岂止百倍之利乎。

或曰。天下方处全盛之时。若行钞则示民以贫矣。答曰。苛财匮已极之世。虽欲行钞而民不信。正惟当全盛之势。而生齿日繁。经费浩大。王制所谓积三十年之通者。不可不豫为之计耳。此乃所以开富足之源。安得谓示民以贫哉。

或曰。钞乃末世之所用。恐不可行之。答曰。宋太祖始立便钱务。至仁宗时立交子务。正宋极盛之时。金元两朝皆开国时用钞。金世宗有小尧舜之称。其时亦盛行钞。明太祖开基之主。亦造宝钞。至崇祯时欲行钞而不及行。非钞之有害于国也。而论者以为末世之政。岂不冤哉。

或曰。恐伪造者多。答曰。既特造佳纸。多为印信。钞直重者。又令善书者书之。则作伪者必先造伪纸。又刻印信。再摹字迹。有一不肖。其奸立破。较之私铸钱。伪造银。其难数倍。而又随处皆立辨钞之人。重法以诛作伪之人。重赏以奖告伪之人。则伪造自可息矣。

或曰。恐民不乐行钞。答曰。今京师民间贸易皆用钱票。远方商贾皆用会票。已不异于用钞矣。间有钱庄歇闭。而票不能取钱。****受其害。而民终肯用钱票者。以便易故耳。况国家所用之钞。有散有收。永保无虞。钱可易钞。钞可易钱。便易之极。而民翻不乐从乎。

或曰。今钱漕一经胥吏之手。即有浮收。若行钞。则弊更不可测。答曰。钱漕所以能浮收者。以每县各分疆界也。故胥吏得以持权。若换钞则所设官局钱庄甚多。随地可以换易。胥吏安得持权。且钱漕不许包完。故胥吏得以勒制小民。若以钞纳税。尽可托绅士代纳。胥吏又安敢勒制之乎。又按钱漕之浮收也。彼亦有所借口也。曰米色之丑也。解费之重也。若行钞。彼又无所藉以为名矣。吾正恐胥吏之无可作弊。而奉行不力。故加百分之一以予之。岂惧其侵渔乎。

或曰。银与铜。乃坚刚不坏之物。而钞不可久。答曰。昔之造钞。制度苟。故易于毁坏。今之造钞。程序精工。纸料坚厚。大者装潢成卷。藏之于函。可数百年不坏。小者裱糊行用二贯以下。仍用钱。则不至于甚繁。虽小钞亦可十数年。即有坏。仍准其纳粮充税。解部焚毁。可以免倒换之累。于民无损。若虑水火之虞。则以皮木为函。可以入水不濡。以金石为函。可以入火不。何易坏之有。

或曰。以楮为币。是以无用为有用。近于欺民之术。答曰。铜之为物。寒不可衣。饥不可食。圣人制为钱。以奔走天下。是亦以无用为有用也。设令三代上有纸。安知圣人不以之造币乎。若必以有用为币。则有用莫如帛。然固不可以为币明也。

或曰。恐物价腾踊。答曰。物价之所以贵者。以物少而钱多也。今以钞易银。钱不为之多。而物不为之少。物价何以腾踊乎。

或曰。恐犯罪者多。答曰。伪造既难。则犯者自少。至于民之换钞。既获一分之利。彼自愿从。朝廷未尝强之使换也。立法但禁伪银。不禁藏银。何犯罪之有。且从此而铅钱伪银之弊绝。盗贼劫银之风亦绝。则狱讼可省。而论者反虑犯罪者多。谬矣。

或曰。用钞但利国耳。于民何预。答曰。国用既足。则官加俸吏增禄田。赋可减。关税可轻。鳏寡孤独皆养之由。是兴水利。垦荒田。积义仓。修学校。使将天下无一夫之不获。岂止利国已哉。

或曰。何不银钞兼用。答曰。苟欲两利而俱存之。则银与钞必互相低昂。而其价不能画一也。明之已事可征矣。明初禁银不用而钞行。其后自弛其禁。而钞渐不行。故必废银不用。而后钞重也。

或曰。何不并钱废之。答曰。既用钞。则用钱之处自少。若必并钱废之。则钞必琐屑而不可行也。

或曰。天下之银。尽收于上。民闲不虑其空乎。答曰。银既收于上。上亦无所用之。则当减价。仍散之于下。使民间得为器皿。但当严禁其为弊耳。如是则银价必甚贱。而钞益宝贵。此本齐高帝金土同价之意。而善用之者。

或曰。宋孝宗言行用会子少则重。多则轻。今准天下银而制钞。无乃太多。答曰。以天下论银之行用。本虑其少。则以银易钞。适如其数。虽倍加之。尚未至于多而轻也。且必二十年后添造。自不患其日多也。

或曰。宋富公弼。言交子之法。必积钱为本。今行钞而不以积银为本。安在可行。答曰。此又古今时势之不同。古人以钞代钱。相辅而行。故必积钱为本。今则以钞易银。废银不用。安用积银为本哉。百姓有万亿之银。国家造万亿之钞以易之。民间所有之银。即国家用钞之本。与宋之时势异矣。

或曰。马端临言用钞则下无犯铜之禁。今何以用钞而复禁铜。答曰。必禁铜为器。方可绝私铸私毁之两弊。又不遽禁铜而以钞买之。****亦乐从矣。较之贾谊七福之说。刘秩五利之议。更为便易。

或曰。银可分用。而钞难零折。答曰。钞既分为七等。又有钱三等以佐之。亦何事其分折乎。

或曰。恐事涉烦扰。未免骇民。答曰。今天下簿书出纳。律例科条。其事甚琐。不闻厌其烦扰。岂以操天下钱币之大权。而可虑其烦扰乎。且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民又何骇。

或曰。中国既不以银为币。银必入于外洋。答曰。外洋欲市中国之货。必先以银易钞。彼之银有尽。而吾之钞无穷。则外洋之银且入于中国。而中国之钞且行之外洋矣。岂虑银之入洋外哉。

或曰。万一国家复用银。而不用钞。岂不害民。答曰。天下既安于行钞之利。后世必无废钞之事。正不必过虑也。

或曰。国家何不径自行钞。而必易民间之银乎。答曰。以钞易银。非贪天下之银也。径自用钞。则银归无用。而富家之藏银者受其害矣。惟以银易钞。****之贫富。适如其故。富者自不怨矣。或曰。民以钞虚银实。终藏银而不易钞。则何如。答曰。民之欲藏银者。恐钞有时不用耳。今若明示以历久不改。彼百姓安肯舍目前现用之钞。而藏不准为币之银乎。

或曰。恐富家藏钱。而钱少则如何。答曰。宋金元钞法屡更。故富家不蓄钞而蓄钱。若一定不移。则藏钱繁而藏钞。民又何乐为此乎。且国家可仿唐时设立限制。使藏钱不得过多。自不至于钱荒矣。

或曰。设民以数万之钞。尽欲易钱。则钱庄何以给之。答曰。大钞惟准易小钞。小钞方准易钱。且民间藏钱。不准过一千贯。又岂虑其难给乎。

或曰。顾氏日知录尝极言钞法不可行。通人之论。似不可违。答曰。顾氏见钞之废。以为帝王之权。有所不行。而不知特由于钱粮不收钞之故也。且顾氏所恶者。宋金元明之钞耳。今能尽举其弊而去之。虽亭林先生复生。亦必以为可行矣。

或曰。钞行而财用足。则风俗奢侈。亦一弊也。答曰。沃土之民不材。理固有之。然加之以教。既富方谷。亦易为善。岂反虑其足耶。

或曰。如此不几于聚敛乎。答曰。所恶于聚敛者。为其剥民以利国也。若钞法则并未取民分毫之利。而民反受其益。岂可与桑宏羊之平准。王安石之青苗同日语哉。

或曰。恐奉行者不皆得人。虽良法岂能无弊。答曰。天下之法皆可以生弊。然立法之初。必先求其尽善而后行。至其小小利害。又当随时变通之。而大体卒不可改。但得贤者一二人操其权。则其下奉行之人。又谁敢舞弊乎。

或曰。此外岂别无足财之策。何事行钞。答曰。天下之财。止有此数。损上则益下。损下则益上。故计臣言富国之道。未有不病民者。司马公所以言不加赋而国用足。必无之理也。惟行钞则取之不尽。而非取于民也。实为法之良者。第前人行之。尚未能尽其妙耳。

台上 四方全局筹之。洵属巨细精粗。无微不周。具见亮生先生救时善政。忠为 国谋。惜乎立说近二十年。无同心者采奏  天廷。请立见施行。则利权操自上。永不受银贵之制矣。翘足俟之。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无量之修

    无量之修

    十万年后,溪源被问到为啥修炼这么快,而且还走上了一条在别人看来是没路可走的大道?溪源答到:“因为我得到了个机缘,主要是当时我的灵气太多了用不完!”
  • 末世之最后的微光

    末世之最后的微光

    主角存亮无意间进入了末日世界,被丧尸围困无法逃出,凭着自己的格斗技巧和生存能力,在安全区变成大佬
  • 废虚之域

    废虚之域

    两界废墟之处,被世人称之为废弃之域。毁灭与重生无时无刻不在上演,众生之渺小,天地之奇妙,探寻天道,难寻宇宙之根本。秦生是诸多天之骄子中最幸运的一位,他的传奇也是再述说着他人的故事。
  • 狁归

    狁归

    兜兜转转懵懂爱恋全是你你不知道的是我很喜欢你
  • 神器的主宰者

    神器的主宰者

    一个随身带着系统的人在异界的江湖中游历的故事。
  • 夜影帝的顾影后

    夜影帝的顾影后

    在一次访谈节目上,主持人问夜影帝打算什么时候结婚某影帝慢悠悠的回答道:“不着急”“那关于这次您与顾影后传出的绯闻您怎么想的?”“标题太显眼,要低调一点”夜影帝这一番话惊呆众人,同样惊呆的还有正在看直播的某影后访谈节目后某影帝晒出了与某影后的结婚证微博瞬间瘫痪,cp粉普天同庆,唯粉哭晕在厕所纷纷喊话某影帝:“说好的不急着结婚的呢?”“已经结完了当然不着急了”
  • 扮演者空间

    扮演者空间

    电影,小说,动漫,游戏,只要你能想到的空间这里都有。力量,权利,金钱,只要你想要的东西这里也有。只是,你愿意成为一名演员吗?你愿意拼命吗?愿意在这个无限恐怖的空间中扮演属于你的角色吗?也许,你会死哦!!!
  • 清风鸣蝉:银川六中学生作文集

    清风鸣蝉:银川六中学生作文集

    该书是银川市六中学生作文集,内容分为初中卷和高中卷,生动的记录了小作者们最珍贵的青春,最精彩的记忆和许许多多感人的校园故事。
  • 灰烬魔法师

    灰烬魔法师

    在夜幕降临的森林里,肖恩经历了一场惊魂之旅后,与魔法结下了一个奇怪的缘分,但肖恩一直被没有魔力这个问题困扰着,随着一场又一场惊奇的冒险,肖恩逐渐明白了自己特别的地方,得知了一个不为之人知的秘密,终于,他成为了魔法师,同时肩负了一个特殊的使命。
  • 永恒真祖

    永恒真祖

    来自远古的神秘诅咒,令命运坎坷的少年死于十六。却又在美艳灵魂体的帮助下,自此重生并穿越到以武为尊的星武大陆。从此逆天改命,逆转苍穹。脚踏天下苍生,掌扫万里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