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47200000008

第8章 如何对孩子进行引导

NO。1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小男上小学四年级了,虎头虎脑的,很可爱,但他也有不少的毛病,比如,放学到家,书包随便放,书本随便丢,用完铅笔也随便一扔。妈妈告诉他要把图书放到书架上,要把玩具放到玩具箱里,要……好话说了一千遍,却没见多少效果。妈妈骂过,也打过,劝解教育过,可都没效,东西还是照旧乱丢。

总的来说,孩子乱丢东西是以下几种情况造成的:

只给而不管。

现在教育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只顾着去满足孩子,而对孩子丧失了必要的管束或者要求”。比如,对于小孩子来说,玩具、书等都应该有所限制地给予和满足,这不仅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认知,而且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众多研究早就告诉我们,小孩子需要固定的东西来学习,太多的刺激不但不利于孩子学习,还会破坏孩子的注意力与创造激情。如果孩子被一家子大人“给足”、“给过”了,本该给的“空间”和“单一”却变成了“堆满”和“多样”。面对这么多的刺激,孩子怎么可能爱惜,而且也无法循序渐进地学习“管理”。另一方面,家人刚开始也根本不要求孩子去“管理”,而“自我管理”毕竟也是一种能力,需要锻炼才能有。孩子不练不做,怎么会呢?

不劳而获。

古语道“不劳无获”,可孩子却是“不劳而获”,每次都不需要自己去整理玩具,他只要玩好就行了。行为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种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也就是说,如果一种行为出现后,我们给以积极的肯定或奖赏,这种行为就会延续;反之,则可能消退。

从小就丢惯了。

任何一种良好的习惯,都需要不断反复才能定型。相对“丢东西”而言的良好习惯自然是“管好东西”。孩子越小越可能容易塑造。孩子如果从小到大都依赖惯了,什么都不用他来整理,上学后他自然也难以做到“管好自己的事情”了。

乱丢乱放东西是很多孩子的通病,一旦形成生活习惯,对孩子的成长会有不良的影响。俗话说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注重这些生活小事,就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助力、加分。

孩子是成长中的人,需要学习,需要逐渐学会自理自立。为保证孩子健康顺利地成长,他们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和尽心的帮助。家长可借鉴其他成功经验,从以下几点着手改变孩子乱丢东西的习惯。

让孩子尝到后果。

孩子随便乱放东西时,家长不要跟随其后收拾利落,应加以提醒,让其吃到自己乱丢东西的苦头,有助于孩子长记性,不再乱丢东西。

很多父母都会反映,越是给孩子准备得充分,孩子丢得越厉害。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准备”的家长放弃“准备”,因为你的准备,孩子更会无忧无虑地丢下去。因此,要想改善孩子的“丢”,就要让孩子尝到“丢”的滋味。比如:让孩子面对没有书的状况——写不成作业,被老师批评,无法正常上课等等,宁可少听一天课,也要让孩子体验“丢”的滋味。而且家长要让孩子一起去弥补“丢”的行为,比如:一块去学校找、到书店去买,而且最好用孩子的零用钱,让孩子体验到因丢而带来的麻烦与损失。这些过程都将帮助孩子从内心认识到“丢”,而且让孩子懂得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种自然教育法应用得及时,有助于孩子长记性。

借助外来力量,提高教育效果。

如一个成功例子:豪豪经常把东西到处丢,在我们的督促下,他才勉强收拾一下,过后又忘了。去年暑假,我们带孩子到他姨妈家和他的小表哥东东玩。东东是孩子最佩服的人,不但学习好,而且自理能力特别强。我们有意识地当着孩子的面夸奖东东把东西摆放得整齐,是个好孩子。从孩子的眼神看得出来,我的孩子受到了触动,还有点眼红。为了触动孩子,我们故意说:“豪豪一定也会把自己的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的,不信就让东东到我们家里去看看。”姨妈也故意说:“是吗?过几天我和东东一定去看看。”就为了这句话,豪豪回到家还真的马上就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就在孩子坚持收拾了两周的时间,快懈怠的时候,他姨妈打电话说要来了,豪豪的劲头又上来了。星期六上午,孩子的姨妈和东东来到我们家,看到豪豪房间的书本和玩具摆放得比较整齐,衣服也都不“专业”地叠放在一起,姨妈高兴地夸奖豪豪进步了,孩子大受鼓舞。

如一个成功例子:我的孩子以前常常丢三落四,远的不说,仅在去年上半年,就将我们给他买的橡皮,每天都弄丢几个,害得我们天天为他准备新橡皮。我们天天叮嘱,甚至还责骂过,可是橡皮不丢了,书呀本子呀又经常找不到了。我们发现,这主要是孩子拿放东西没规矩,胡丢乱放导致的。我借鉴学校“小红花评比”的好办法,在家里制定了一个“天天进步,争当好孩子”我着重突出孩子整理摆放物品这一项。我告诉孩子,他每周如果能有4朵小红花,就奖励他玩游戏一次。为了自己心爱的游戏,每天在我们的提醒和帮助下,他记得把东西摆放整齐,还每次都问我:“妈妈,我收拾得好不好?”第一周,他得了4朵小红花,我们奖励他玩了一次游戏。第二周,他得了3朵小红花,尽管他说下周好好表现,补上这一朵小红花,我们仍没答应他。第三周过去了,第四周过去了,孩子分别得了5朵和4朵小红花。当然,我们也让他痛快地玩了两次游戏。

现在,标示孩子进步的仍然贴在墙上,但题目已经换成“努力学习争三好”了。

从观念上全家重视“丢东西”的问题。

爱丢东西的孩子,不但是对东西的轻视,更是“自我管理”能力低下的表现。因此,这样的孩子才会从管不好铅笔、书本,到管不好学习、生活。所以,必须从观念上重视“丢”的问题,而且需要全家的一致认识,否则肯定难以改变。

从细节上给孩子“不丢”的引导。

“惩罚”是不当行为发生后的矫治,而“引导”却是良好行为的塑造,或者说是不当行为的预防。如果能从小抓住孩子自我管理的细节,及时给予肯定,那么孩子自然而然就用“我可以做……”的准则来要求自己了,而不是受到惩罚才用“我不可以做……”的规矩来限制自己。因此,建议父母在孩子“少丢”的时候,要立刻给以奖赏,比如:孩子一直想要的粘贴纸或者卡通画,当然要有度。而这样做的前提是孩子没有得到“过度满足”。否则,孩子肯定不稀罕你的奖赏了。

父母的榜样作用能影响孩子的行为。

如一个成功例子:我的孩子放学回家经常把书包衣服随便一扔,就只管自己玩去了。我说过几次,情况好像好一些,可是我一忘督促,孩子就又把东西随便放。有一次我说孩子,孩子竟然反驳我说:“就知道欺负小孩。”我一下恍然大悟——肯定是我丈夫影响了孩子。我和丈夫沟通,丈夫表示支持我的工作。丈夫回家开始注意把自己的衣服、文件包以及鞋子都按顺序摆放整齐,同时,我们告诉孩子,如果不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好、放好,谁也不许看电视。孩子问:“爸爸不放好东西呢?”我说:“爸爸也不例外。”孩子调皮地问我:“我要是没放好东西呢?”我对孩子说:“如果你有两次乱放东西,我就不允许你看《泡泡宝宝》和《喜羊羊与灰太狼》。”看到爸爸改正了,他失去了攀比的对象,害怕我真不让他看电视节目,只好乖乖地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好,放到了固定的地方。

NO。2不说谎的孩子招人爱

小松成绩很好,但就是爱撒谎。爸爸经常跟她讲道理,她当着爸爸的面每次都说得很好,可每当她一离开爸爸了,她就全忘了。爸爸对她真的是道理讲尽,口水讲干。有时爸爸实在是很生气,看她不听爸爸讲道理,爸爸就狠狠地打她骂她,可还是没用。爸爸真的是拿她没办法。

孩子为了获得某种心理需要,希望自己的能力或行为得到认可,当他没有从家长或老师那儿获得满足时,就开始了撒谎。一旦尝到撒谎的甜头,那么他就会继续做下去。比如,孩子为了取悦父母,会撒谎说老师在学校里表扬我了;在校表现一般的孩子为了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赏识,也会杜撰一些不存在的事情来。

这时一定不要采取过激的方式教育孩子,因为这是一种负面关注,它的最大缺点是:给孩子积累一些用犯错误的行为引起别人注意的经验。但是,孩子撒谎是事实,又不能不管,此时家长可以说“我不认为事实是这样”,或者“哦,原来有这样的事情”,然后置之不理,进行冷处理。事后再告诉孩子什么叫做事实,还没发生的或者希望发生的事情,不能认为是发生了的,经常这样,人家会不相信你的。而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可和家长沟通,了解孩子说话的真实性,多找孩子沟通交流,告诉他这种做法的错误。知道了原因,以后就可多在孩子身上施予更多的爱和关注。

不要指出他在撒谎。

在早期想象力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孩子为了认知成人的心智,会用撒谎来试探。如果这个时候处理得不好,就会使他发现撒谎很能愉悦自己的精神,这等于被撒谎刺激,他的智力会向着撒谎的方向发展,技巧也会越练越高明,最后成为撒谎癖,成为一种儿童精神疾病。这种疾病只对某一类人撒谎,如对老师和家长,不对同伴。另一种情况是儿童在神游的情况下,他在撒谎的时候意识不到自己在撒谎,等别人告诉他撒谎了,他才发现这是撒谎。然后,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撒谎的孩子,就会找到理由向撒谎的方向发展。这需要我们用反向的观点来改变他对自己的看法,对他的撒谎不做反应,只说出真相,脸上保持平静,对他说了真话表示感兴趣,并大大表扬他说了真话。这样他会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这需要一段时间。比较糟糕的方式是:指出他在撒谎。

抓好第一次。

如果孩子仅是第一次说谎,父母必须当件大事把它抓好。不妨来点小题大做,把文章做足。在弄清说谎的缘由和动因后,应立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分析说谎的危害,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并明确表态:“下次不能再说谎。”总之,要让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谎是不诚实的表现,是不对的,下次不能再说谎。只要抓好了第一次,就能刹住车。

不要责怪孩子,而是反省自己。

孩子有合理的要求却不敢直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的责任在哪里?是不是平时对孩子的一些合理要求没有给予满足?是不是常常粗暴简单地拒绝他那些不合理的要求而没有耐心解释为什么呢?显然,造成这样的结果,主要责任应该在父母。因此,要放下父母的架子,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谈一谈。

打骂是不可取的。

孩子撒谎有的是为了避免挨打而做出的不得已的选择。打骂看起来似乎让孩子听话了许多,但孩子想得最多的是下次怎么避免皮肉之苦,并不是反省自己的错误,如果撒谎能保护自己身心不受伤害,当然还会不惜“铤而走险”而继续撒谎。撒谎多了,就可能被固化而成为一种习惯,以后不想撒谎都不由自己了,可谓“脱口成谎”。有的家长往往很乐于喋喋不休地戳穿孩子的谎言,并借此一吐为快,却很少分析撒谎背后的原因。盲目的批评和不冷静的打骂是无能和无知的表现。面对孩子的谎言,该令你生气和震怒的不是这件事情本身以及你的孩子,而是你自己。孩子撒谎而不敢说真话,双方互不信任,这是两代人之间出现代沟的警告。如果家长能改变自己以往的做法,以民主、平等、尊重的方式对待孩子,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坦诚交流,善待孩子的过失,那么孩子说谎的毛病便不治而愈。

孩子撒谎几乎是每个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大部分家长都会把它当做一件比较严重的事情,惩罚也相应地重一些。但简单的惩罚会让孩子认为,被惩罚的原因是谎言被父母戳穿了,而不是撒谎本身。结果事与愿违,这些孩子撒谎更频繁、更老练。

创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父母的专制、严厉往往是孩子谎言的温床。因此,家长一定要以民主、和气的态度对待孩子,让孩子敢于说实话。有时即使孩子做了错事,只要孩子认错了,就不应再痛骂。因为孩子犯点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这样,就可消除孩子说谎的外在因素。

要注意言传身教。

孩子对事物的好坏分辨能力差,对父母所做的事总是有意无意地模仿,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如果父母在要求孩子诚实的同时,自己却没有做到言行一致,诚实守信,那么就会成为孩子说谎的榜样。例如家里来了不受欢迎的人,妈妈在里屋躲了起来,并让孩子到外屋说我妈妈不在家。这会给孩子留下什么印象呢?要知道,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是权威人物,从妈妈的行为中,孩子得出的结论——说谎被允许。做父母的需要谨言慎行,不要让孩子得出“爸妈也说谎”的结论。

多一点情感关注。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关注得多,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关注得少,以至于孩子跟父母间的情感变得生疏,当他们发现自己说实话会遭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撒谎也就成了“明智”的选择。如果时间长了,就会积以成习。此外,如果大人对孩子平时管教过于严厉,期望值太高,孩子的压力会更大,为了讨父母的欢心,孩子在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时也会撒谎,以此来维持自己在父母心中“好孩子”的形象。

因此,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大人要适当地给孩子“松绑”,降低标准,适当减压,多给予信任和关怀,多交流沟通。告诉孩子父母非常爱他,如果真的发生了什么事,只要你把事情的缘由说清楚,我们都不会责怪的,还可以帮助你的。当孩子不惧怕父母了,跟父母关系非常融洽了,相互信任了,他才肯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也没有必要再撒谎了。

把质问变成行动。

有些父母喜欢抓住孩子的谎言絮叨个没完,穷追不舍。其实对于那些我们能知道答案的问题,比如,当你知道孩子没做完作业而他却说做完了时,你可以严肃地说,我已经知道你没做完,你今天必须做完它!或者适当给予一点惩罚——多做一遍,而不是愤怒地指责他,质问他:为什么不做完?为什么要撒谎?把无效的唠叨变成要实施的行动,让他去承担说谎带来的后果。我们不需要迫使孩子坦白什么,面对法官似的父母或老师,这对他来说太难了。如果孩子否认事实,我们不要和孩子争论,也不要要求他坦白,应当告诉他,我们已经知道了真相,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重视屡犯的孩子。

对那些屡次说谎的孩子,父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是关系到孩子道德品质的大事,弄不好会成为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开始。因此父母要认真分析其说谎的原因,摸准其说谎的规律,要多花点工夫,不要轻信孩子的话,稍有怀疑,必须马上核实孩子的话。如是谎言,应予及时揭穿。要让孩子知道谎话骗不了父母,就只好实话实说。否则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是“好骗的”、“可欺的”,继而胆子越来越大,谎话越说越多。

“老实”就是不自欺欺人,做到不欺骗人家容易,不欺骗自己最难。

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

诚实而无知,是软弱的,无用的;然而有知识而不诚实,却是危险的,可怕的。

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

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真正的魅力是真诚的自我表露,当你把自己独有的一面显示给别人,魅力就随之而来。

NO。3怎么说不听话的宝宝

只要时间一长,家长们都会发现原来的乖宝宝越来越难带。他变得很有主意,而且任性,有时看起来他就是在和家长作对。这时应该怎样处理与孩子的冲突呢?

孩子有时会拼命保护他们的自我意识,不管正确与否,他们会对否定他们的人产生强烈的反感。请多对孩子使用正面的语言。

2岁以后的佳佳总和妈妈对着干,妈妈如果说“你不要……”,他马上会说:“我就要……”。有一次佳佳在院子里玩泥人,把刚换上的新衣服弄得都是泥巴。如果在以前妈妈肯定会教训佳佳:“不是说过不要玩泥巴吗?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一点也不讨人喜欢。看看隔壁的小明,比你懂事多了。”然后进行一场长久的不怎么愉快的争吵。但是今天妈妈想换一种新方法。

妈妈:“佳佳,衣服。”

佳佳:“对不起,妈妈,新衣服又脏了。”

妈妈发现,佳佳并不是反对妈妈说的内容,而是不愿听妈妈说否定他的话。试着用直截了当的语言对他提要求,效果却比原来好。

在很多情况下,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表情、肢体语言和目光所传递的信息。

冬冬有这样一个特点,当他做错事时,如果你对他喊叫“你怎么这样不听话”,特别是旁边还有其他人时,他肯定会对你拧起小脖子,表示不服。但如果你用制止的目光和表情面对他,他倒会做出一副不好意思的表情,乖乖地停止了动作。

使用非语言行为表示赞许或反对往往比唠叨更有效。

有些情况下不要只埋怨孩子,有时孩子的不听话是因为我们为他创造了不听话的条件。

妮妮就爱吃零食,结果,每到吃饭时就不好好吃了,怎么说都不听,妈妈常常为这件事着急。奶奶看到了就对妈妈说:“你与其对妮妮大呼小叫地不让她吃零食,你别给她买不就是了。”后来,妈妈发现这话真有道理。

主动改变环境优于被动改变孩子。

有时,可让孩子在一定的范围内做限制式的选择。无论选择哪一个,都能达到你要求他的目的。

聪聪现在特别爱说“不”,问他“我们去吃饭好吗?”“不!”,“我们去睡觉好吗?”“不!”可有一次在他说“不”以后,妈妈就对聪聪说:“今天睡觉前你是喜欢妈妈给你讲乖乖兔宝宝的故事,还是听妈妈给你讲狮子王的故事?”不管他选择了哪一个故事,他都得乖乖地上床睡觉。

让孩子在合理范围内做限制式选择,有利于家长与孩子的合作。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各种能力的不断增长,他会走、会跑、会说话,所以常常觉得:“我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完成所有的事。”以至于凡事都要自己来做,但是往往做得不是很好,弄得父母也跟着紧张。

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随着智力和语言的发展,孩子开始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没有自己处理事情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因此常常会有一些不容易让别人理解的行为出现,从而造成父母的困扰,增加了亲子之间的冲突。这时家长了解孩子的这些变化,并且对宝宝的行为加以理解,是家长和孩子相处的基础。

孩子在出门以前可能会要求自己穿衣服或鞋子,但是却又因为不熟练而浪费了很多时间,穿了很长时间还是穿不好,这时父母肯定会很着急,还要伸手帮助,但是孩子却又固执地要自己来完成这件事情,时间一久,父母可能会失去耐心而唠叨两句,孩子也因为委屈而大哭,接着一场亲子闹剧再度上演……

当上述情节一再上演时,照顾者自然就会觉得孩子真是太难对付了,不闹时乖得像可爱的小天使;但是一旦发起脾气来简直像个“小恶魔”,实在让人不敢领教。但是,如果换一种孩子听得懂的语言与他对话,效果通常不错。家长不妨也试一试,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尝试和孩子正向沟通,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岁的成成即使上了托儿所,也是老师心中难缠的角色。老师经常和成成的父母反映成成比较容易出现抢同学玩具的情形,偶尔还会出现咬人、推人的情况,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与成成心理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成成刚从舒适的家里进入另一个陌生的环境,难免会有些不适应,在家里他是唯一的宝贝,他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看到别人有的东西自己也想拥有,这是所有2岁宝宝的一个基本特性,也常常让父母和老师们感到很棘手。

“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他吧!省得他哭闹不止,弄得大家精神崩溃!”不少父母在孩子耍脾气时,会采取妥协、满足孩子的需求等消极的解决方式,以求能迅速地让孩子安静下来,但是,如此反而会让孩子更加任性。所以父母应该拥有正确的教养观念:疼爱孩子,但不要溺爱孩子,在孩子淘气时要坚持原则。当孩子吵闹时,要用他可以理解的话语告诉他,那样做是不对的。如果孩子一再坚持,比方说他哭着闹着要去麦当劳用餐,那是鬼灵精怪的他在试探你的忍耐底线,只要一次赖皮成功,下次可能他就会如法炮制。建议你不妨事先和孩子说清楚:今天的行程有哪些?有没有麦当劳?这样才不会让孩子予取予求。

亲亲7岁了,但她很不听话,特别是她爸爸在旁边。不管爸爸如何教育她,她就是不听,还有很多的坏习惯,而且也不喜欢学习和写作业,学习成绩很差。

有的时候亲亲为了实现自己的要求,经常哭闹。而爸爸怕的就是亲亲这一招。一旦亲亲哭闹起来,爸爸马上缴械投降,不但无条件满足亲亲的要求,而且常常“超额”完成“任务”。有的时候亲亲会乖乖地乞求爸爸,这个时候她是最可爱的,爸爸几乎抵挡得不住她的温柔进攻。

“持久战”的理论对亲亲和爸爸妈妈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亲亲的目的是要用“磨”来让父母答应她的要求,而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最后实在不行,亲亲就赌气噘嘴、不说话、摔东西、不吃饭……亲亲赌气的时间,一般持续得较长,因为她已掌握了心理战的秘诀,没耐心的爸爸只好举手投降。

在亲亲学会向爸爸撒娇时,爸爸如果先有良好而坚定的心理状态,结果会是怎样的?学会“我也希望拥有×××”“如果我会变出来一些×××”等充满幻想的拒绝方式。这也许会让亲亲自己思考,并且认识到:“如果爸爸能答应我,肯定已经答应我了,我不该这么任性要求爸爸做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要想培养一个棒孩子,面对他最初的不合理要求,父母一定要坚决地说“不”,不能有丝毫心软,如果能加上点幻想那么就更容易生效了。

或者父母还可以先退一步。比如孩子想要一个不能给他的东西时,妈妈可以这样说:“这是妈妈的,妈妈现在不用,可以给你玩一下,不过明天你就得还给妈妈。”然后以退为进——第二天提醒孩子:“宝宝,把东西还给妈妈,以后想要的时候再跟妈妈说。”

这样拒绝孩子,不会让他觉得受了委屈,甚至产生焦虑、恐惧、烦躁不安和悲愤绝望的心理。虽然不一定完全消除孩子的失望,但是至少能让他明白:父母拒绝他是有理由的。

要注意的是对待孩子的要求不能“先抑后扬”。“先抑后扬”是指拒绝了孩子买冰淇淋的要求,但是马上用买玩具奖励孩子。“先抑后扬”的做法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好“欺负”,从而无理要求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产生偏激心理,造成意想不到的恶果。

微微刚满10岁,爸爸不准他干的事情,他偏要干,动不动就打人,喜欢顶撞大人,究竟用什么方法,他才会改变和听大人的话呢?

作为家长要意识到孩子这一表现是正常的发育期,一个人从不知道到知道是需要一个了解和认知的过程的,那么对待一个无知的孩子,更需要这样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如果家长不进行引导和处理,那么孩子对此的认知也一定会是很偏激的。

孩子这一表现正在证明孩子正在一点点成长。

往往有些孩子表现出这种行为,有时是因为受到家长和周围人的冷落,而一时为了引起家长或周围人对他的注意和关注从而会做出种种不良行为,因为在他的幼小的心灵中,只有这样才会有人来关注他。

往往孩子在做错事时,家长以打来惩罚孩子,或是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从而使孩子意识到每当他不听话时,爸爸妈妈“打”的行为会让他害怕,会制止他不听话,所以孩子也会学会一旦有人不听他的话,或是与他意见不统一,他就会实施“暴力”行为来解决。

知道了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和举动后,可以帮助和引导孩子以正确方式来处理问题,在这一时期的孩子,家长要学会赏识孩子!多表扬孩子!并且孩子每次在动手打人或是顶撞大人或是与大人唱反调时,家长不仅要正确面对孩子的这些表现,更应该从孩子的行为上加以引导,要让孩子知道这样是不对的,让孩子清楚地知道应该以哪种正确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才会让爸爸妈妈或是小朋友接受。这种引导需要家长有一定的耐心和爱心,如果孩子对爸爸妈妈不予以接受或是反抗,家长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理睬他,用冷处理的办法去解决,孩子从中感觉到冷落后,他会意识到这样是不对的,这样做爸爸妈妈会生气的,家长千万不要以“打”和“训斥”来面对孩子这些行为,也不要纵容孩子的这些行为,不然孩子会意识到这样做是解决的好办法,从而使孩子不能明白正确的处理问题方法,更加重了孩子打人、顶撞大人、与大人唱反调的种种行为。孩子从中也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倡议每一位家长都要用自己的爱心和足够的耐心帮助孩子尽快地度过这个“反抗期”(叛逆期)。

有时孩子好奇心很强,常常觉得自己是个小大人,凡事都想自己解决,但由于经验不足,不仅常常把事情搞砸了,也给身边的人带来了很多麻烦。

强强正在做一件不对的事,爸爸让他不要干,他好像根本听不见。爸爸把他拉回来,他又去干。最后只好武力解决。事后他还是要去干。打过也不怕,强强现在2岁零5个月,喜欢打人、抓人,动不动就在别人脸上抓个血痕。这时不妨试试以下方法,看看孩子的反应。

指令清楚、实际。

当孩子把照顾者的指令当作“耳边风”时,爸妈在提出要求时就要做到指令清楚、实际,内容孩子可以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做得到”。例如,“把房间清理干净”就太过模糊,孩子不知道是清理玩具呢,还是清理衣服,还是把房间扫一扫。“把房间地板上的玩具收到玩具箱里”,这就明白得多,同时也是宝宝能力可以做到的。

选择法。

当有些事情必须做但孩子不肯做时,可以采用选择法。所谓选择是要孩子选择“先做”还是“后做”,是“立即做”还是“等会儿做”,而不是要孩子选择“做”还是“不做”。比如,头发长了,但孩子不肯理发,父母可以用商量的口气说:“是你先理,还是我先理?”孩子往往回答“你先理”。等父母理好发后,孩子就不得不理了。

转移法。

孩子不听话,有时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比如,看见一件玩具,孩子闹着要买,怎么办?这时,父母可采用“转移法”,即不与孩子谈这件玩具该不该买,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他要买玩具的想法。

接纳孩子的情绪。

爸妈虽不接纳孩子的负面行为,但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听听孩子的心声,否则,孩子也听不进父母说的话。

商定规范。

父母要先讲规定,让孩子有遵循的方针,才能去谈孩子是否听话。对年龄较小的孩子,订的规范要具体清楚。在订规范时要让孩子参与,这样才知道他懂得什么,再依此共同订出规范,并利用孩子能看懂的字或图具体列在纸上。虽然孩子不一定能遵守,但至少已有提醒的作用。此外,订规范时,也可附加订出违规不执行的处罚方式。订规范时要注意合理性。

防患于未然。

事前模拟可能发生的状况并设想解决方案,可降低孩子负面行为的几率。例如,父母带孩子去逛百货公司,孩子会认为要去买玩具,没买的话,就会在百货公司哭闹,赖着不走。其实父母在事先就应想到孩子可能有的反应,应先告知出门的目的是逛一逛,不会买玩具。

慎用处罚。

在没有安全顾虑的前提下,适度处罚五六岁的孩子,让孩子尝到不遵守规则的后果,可教导孩子学会责任。然而,父母处罚孩子往往一次比一次严厉,结果处罚越强,孩子反而越来越不听话。因为处分的次数一多,孩子会渐渐“习惯化”,甚至越禁止,就越想做,所以父母需要慎用处罚。

善于奖励。

若孩子总是动来动去、安定不下来,父母可与孩子约定,若他坐20分钟都没有跑来跑去(同时须为他安排一些活动),就可以得到一个“小星星”,累积7个“小星星”以后,可以换取一样他一直想要的东西。如此孩子不但可平稳下来,也有了努力的目标。使用奖励时应尽量避免物质奖励,也不要让孩子太快获得奖励。

于越今年15岁,经常觉得爸爸什么都不懂,平时从来不愿意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也不愿意把朋友带回家。爸爸让他往东走,他偏偏往西走,如果爸爸唠叨上两句,于越就干脆躲出去。当高中分班时,爸爸让他选理科,目的是为了将来考大学时选择的范围广,可是于越偏偏选择文科,终于父子之间的战争爆发了。

在于越不听从爸爸劝告的时候,爸爸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因此实施高压政策,让于越屈服。结果通常以于越的委屈和爸爸的难受心情收场。

在爸爸的高压政策下会让于越失去良好的判断力,让于越认为:“在爸爸看来,我做什么都不对。”随之产生垃圾情绪,离开理性的排解,找不到合适的宣泄途径,从而通过冷战来解决问题。

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家长通常会叫孩子停止这种行为或者给予孩子最后通牒,无论这些招数使用过多少次,结果大多以失败告终。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家长应该查出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尴尬局面的那些“致燃物质”,然后寻找一种能有效缓解父母和孩子之间僵持局面和激烈矛盾的方法。

孩子长大后难免出现叛逆,主要表现为越来越不听话。不让动的东西他偏要伸手去摸一下,不让他用的东西他就是要拿来用,还有穿衣服一定得穿他自己挑中的衣服,不然的话就干脆哭着不肯穿,好像没有小的时候听话了,这是怎么回事?

多项选择法。

在亲子间发生对抗冲突的时候,你不必急于将自己的意见坚决执行。我们可以试试这样的方式:“宝宝,必须睡觉了,因为明天我们还要做很多事情。如果你现在还不想睡觉,可以选择再听一个故事或者玩十分钟,你选择哪一个?”这种多项选择法在与宝宝打交道的过程中十分有效,很多宝宝即使两个方案都不是他原来想要的,但是他喜欢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感觉,所以能接受,并且因为方案是自己选择的,所以执行起来十分利落。你不妨一试。

角色扮演法。

轻松的亲子游戏能让宝宝明白应该做什么。你可以装成一个做事拖沓又极不听话的孩子,让宝宝扮演妈妈的角色,看看他是如何来对待你的。有的宝宝会用你常用的方式对你,也有的宝宝会用他心目中期望的你对待他的方式对待你,你需要细心观察。通过角色扮演,亲子之间的对抗自会消弥不少!

约法三章法。

宝宝生来就是有秩序感的,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和他共同商定日常的作息时间及对某些事情的处理方式——要共同商定,否则一个外在的规则会被宝宝视作异己加以排斥。一旦他参与了制定,他便会觉得这些规则很神圣,会努力遵守。你也要认真对待与宝宝的约定,在发生冲突的时候,你可以提醒他遵守约定。

NO。4怎么说粘人的宝宝

父母才刚离开一会儿,孩子早已鼻涕眼泪的涂了一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定得做到寸步不离吗?父母可能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孩子在反抗之余,却又对你产生了严重的依赖,一旦离开你,他马上就会哭闹。

2岁正是宝宝产生“依赖”之时,因此这时宝宝会对最亲近的人(父母或主要照顾者)产生“分离焦虑”,他就像一块橡皮糖似的粘着父母或照顾者,一刻也不想分开,否则会哭闹不休,如此“依赖”让家长很伤脑筋,就连出门也成了一大难题。在这时,父母常常会考虑是否应该将宝宝送入托儿所。还有些宝宝此时语言能力较弱,仅仅会以哭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即使家长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仍然哭闹不止,所以常常会给父母留下“和2岁的宝宝难以沟通”的印象。

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已经进幼儿园了,父母多与学校的老师沟通也是很必要的。父母可以将孩子在家里的情况记录下来,然后将记录带到学校和老师一起讨论,建立起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尽量一致的教育模式,这样才不会使得孩子无所适从,同时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也比较容易把握,易于引导。

妞妞现在2岁3个月了,平常妈妈上班时她还很乖,只要妈妈一下班,她就粘着妈妈不放,并且要求妈妈按照她的指令去跟她玩。如果妈妈刚下班回家吃饭,她就要妈妈放下碗陪她去玩,如妈妈不依妞妞就躺在地上哭,并且一定要妈妈去拉她才肯起来,爸爸拉她都不行。妈妈几乎天天在与她做斗争,每天要妈妈生气后妞妞才好一点。

儿童在三四岁之前,由于强烈的安全需要产生对母亲的依恋。这个时候需要告诉孩子他的依恋心是正常的表现。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最为强烈,这种依恋感来自于强烈的安全需要,所以,适度依恋是宝宝发展正常的表现。宝宝的“依恋”只是其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他会成长为一个有自信心、独立性的“人”。父母不可在这个成长过程中以任何粗暴、武断的方式来对待宝宝,使宝宝失去安全感。

当今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大多数父母已经没有办法全天候养育、照顾自己的宝宝,很多家庭只能请保姆或者是祖父母来照料宝宝的生活起居,宝宝和父母之间关系疏远了。很多父母还引以为自豪,认为自己生了个不会“粘人”、大大方方的好宝宝。

殊不知,家庭才是最能够给宝宝温暖和勇气的地方,而提供这些力量的就是婴幼儿和母亲之间温暖、亲密、连续不断的关系——适度的依恋(也就是“粘人现象”)。这不仅可以促使宝宝找到满足感,而且还可以帮助宝宝享受愉悦感。适度的依恋有助于建立一个人的信赖度和自我信任感,将来能够成功地与伴侣、后代和睦相处。如果在婴幼儿时期宝宝还没有产生适度的“粘人性”,将来就可能很难和别人沟通,影响他今后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

太粘人的孩子往往不够自信,因为他只粘妈妈,在小朋友中不太合群,做什么事情都担心自己做不好,都要妈妈来帮助,自理能力也受影响,身体活动也不太积极,性格容易既暴躁又懦弱。

比如每次出门要家长抱这件事,因为每次都是家长失败,孩子胜利,当然会如此。问题不仅仅是孩子要家长抱,因为家长对孩子比较宠爱,就会造成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立能力较差,当家长的不狠心放手让孩子自己作主,孩子能顺利地长大成人与成才吗?

有的父母心情好时,能够耐心地被孩子“粘”;心情不好时就把孩子一把推开,这种前后不一致的态度,容易使孩子无所适从——爸爸、妈妈到底爱不爱我?这样做反而会增强孩子的“粘性”。

一直要到快满五岁时,九成以上的孩子才能很容易地与父母亲分开。针对这种较粘人的宝宝,父母的教养态度非常关键。

创设分离的机会。

年轻父母要认识到分离是暂时的,为了孩子的成长必须创设分离的机会,而分离对于母子来说并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如果再遇到孩子要求晚上两边都想去,又想妈妈,又想奶奶的情况;或者明明在家里答应得好好的,出门不久就要妈妈抱的情况,妈妈态度就要坚定一些,无论孩子怎么哭闹,都要坚定地摇头,一次两次之后,孩子会发现自己粘人并没有什么结果,就会减少粘人的现象了。

父母与孩子分离时,要明白这并不是不爱孩子,而是现在必须离开。不要在心里产生罪恶感,认为孩子哭闹是自己没有给予爱的安全感。

提前协商。

每次当妈妈不能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都应提前跟孩子说清楚,有时还要用商量的语气,但妈妈决定下来的事情就要去办。比如在路上的时候就和孩子说,宝宝,妈妈回去要做饭,妈妈需要你自己一个人玩玩具,如果有什么事情可以找妈妈,但如果一个人呆着没意思,尽量忍一下。进了家门之后,仍然这样说,孩子一般会答应的。到时候虽然很不情愿,但承诺在幼小的心灵还是能留下份量的。孩子会渐渐明白父母有必须要做的事,而你也确实去做你所说的事,这样就可以培养互相信任的感受。

NO。5简单、有效的“话”

就算是要表达同样的意思,你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和什么样的词语都将对孩子有很大影响——即便你认为他们有时候根本没有听到你在说什么。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无论你是提出要求,给出答案,或者与他谈谈条件,达成妥协。你所使用的语句可能让孩子更加乐于合作,更加自信,但也可能令他们感到挫败和失去信心。

那么,哪些话会带来解决问题并让孩子快乐的魔力呢?

“你自己来做决定吧。”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我们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举个例子,你可以对你的女儿和她的小伙伴说:“你们来做决定,是想留在这里安静地玩,还是到外面去?”五分钟后,孩子们依旧大声喧哗,你就可以再告诉他们:“我知道了,看来你们是决定到外面去了。”

很简单的两句话,你不仅让孩子们明白了前因和后果的关系,你也不会被女儿看作是个“坏警察”——她能很清楚地了解:是她自己做的决定,自己选择了这样一个结果。

“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

身为父母,总免不了有时候会责备孩子。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将事情本身与做事情的人分开——这样,你的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

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如果能这样想,你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错误面前保持冷静了。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西西有洋娃娃,所以我也要一个。”“小明爸爸让他吃冰淇淋,那我也可以吃”,这是小孩子们最常用来跟你讨价还价的简单逻辑。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一定要清楚地告诉他:“不同的人不同的需要。”你要让孩子了解,“每个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得到。”比如,隔壁的小姐姐配了眼镜,并不意味着楼里所有的小孩都可以得到眼镜。表哥的鞋子小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兄弟姐妹都需要买双新鞋。

“你其实是想说什么?”

有的时候,小孩子会因为生气或者激动而变得情绪失控,他无法说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大喊:“我不要你!”“我讨厌你!”在那个瞬间,可怜的小家伙唯一能够想到的就是这些词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除了温和地询问:“你其实是想说什么?”你还可以给他一些参考答案:“你生气是不是因为小明哥哥泄露了你的秘密?”等你的孩子逐渐学会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那么,即使你不在旁边,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觉了。

“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你的孩子做什么让你生气的事——吃饭的时候不停地哼唱幼儿园学的新歌谣,或者试图用手里的青菜画一幅画——你可以这样说。说得就好像问题出在你自己身上,然后请你的孩子帮你想一个解决的办法。比如:这个办法就是等吃完饭,你开始洗碗的时候,他再唱歌给你听。

这是个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受欢迎和受尊重的,让他可以不把你看作是他的对立面。如果令你满意的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让孩子完全停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那么,你们可以一起想办法让孩子能记得什么事情在什么时间不能做。

NO。6练练怎么说

以下的场景,你碰到过吗?也许对于家中的那个坏脾气的“小皇帝”,许多父母都会感到头痛不已。

场景一:小女孩在街心花园里开心地玩了一个多小时。天色渐晚,妈妈告诉她必须在5分钟内回家。她断然拒绝,妈妈试着抱起她,女孩一把抓住滑梯的栏杆,大喊大叫起来。妈妈尝试着掰开她的手指,女孩竟然大声地尖叫……妈妈尴尬得无地自容。

如果是你,你如何解决?

孩子的反应:

如果转移话题和注意,孩子的反应又如何?

(1)保持冷静——不要担心别人怎么想。他们如果有孩子的话,自然会明白你的苦衷。

孩子的反应:

(2)妈妈不妨离开几步,或者坐一边,让孩子单独待一会儿,让她有机会发泄她的情感。但要确保她不会伤害到自己或别人。

孩子的反应:

(3)当最糟的阶段过去后,将她的注意力转移到她感兴趣的东西上。“乖,想看看家里那只可爱的小蝴蝶吗?”或者“我们今天还没有看动画片呢,回家去看好不好?”通常对于妈妈这类建议,孩子马上都会接受。

孩子的反应:

有时候孩子并不是故意给大人出难题,他们只是想发泄他们的愤怒,表达他们的失望,而且常常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说理、解释都不能解救这位母亲的尴尬处境。

场景二:下午时分,刚刚带女儿从公园回来。妈妈让女儿在卧室里玩,自己去厨房准备晚饭。几分钟以后,卧室里传来尖叫声和摔东西声,“妈妈!”女儿跑向母亲,“洋娃娃的小辫子不听话,扭来扭去,欺负我,哇……”

对于“疲倦以后蛮不讲理的孩子”,你如何解决?

孩子的反应:

或许可以试试以下方法让她安静下来。

(1)留意一下一天中有哪些时段,或是哪些特定的事情容易引起孩子发脾气,尽量避免。

孩子的反应:

(2)你可以心平气和地对孩子提起一些具体的建议,鼓励她做一些别的事。如:“要不要听你喜欢的儿歌?”“看电视,怎么样?”你建议的应该是孩子轻而易举就能做、而且喜欢做的事。

孩子的反应:

(3)如果这些都不起作用,就将她带到房内别的地方,让她一个人呆一会儿(2~3分钟),然后马上回来问她:“现在听话了吗?”。如果不行,再试一次。

孩子的反应:

(4)当她恢复平静了以后,找一件事让她做,如涂色,直到你做完饭。

孩子的反应:

小孩子累了,就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似乎猫咪甩动尾巴都能招惹她敏感的神经。

场景三:每次只要你一接电话,孩子就会千方百计地找借口打扰你,扯你的衬衫。如果你忽略他,或是让他等你通完电话,他就大叫大闹,让你听不见对方在电话中说些什么……他现在就只要你的关注!

对于“电话干扰者”,你如何解决?

孩子的反应:

也许可以让孩子明白,干扰大人打电话会有什么结果。

(1)和孩子坐在一起,明确告诉他父母打电话时他是不可以打扰的,他必须等一下。

孩子的反应:

(2)发现接到一个比较长的电话,立即告诉孩子,“妈妈要打电话,宝宝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譬如,涂颜色。”这样,孩子在你打电话时就会全神贯注地做他自己的事。建议你在电话机旁边放一个玩具箱。你通电话时,如果孩子很安静,你一定要记得表扬他。

孩子的反应:

(3)如果没有这样好的效果,就重复教他一遍。你该明确地让孩子知道,大人通电话时他发脾气会得到什么结果,譬如:今天你不可以玩你最喜欢的小汽车玩具了;晚上,你不能看电视……

孩子的反应:

(4)每次说完了,你都要问他,“记住了吗?你还有什么问题吗?”然后立即就去打一个电话,看看他的反应。

孩子的反应:

(5)所有的孩子都会不断地试探大人。如果吵闹和干扰依然发生,你一定要明白,这是孩子的试探,你的态度要坚定,不要对孩子生气。向电话的另一方解释,告诉他你一会儿会回电。挂上电话之后,你要严肃地对孩子说,“记得我们说过些什么吗?”将你们的约定再向他重复一遍,然后就实施“惩罚”。不管他哭闹或是求情,千万不要心软。

孩子的反应:

孩子发这样的脾气通常只是为了故意看看,他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父母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允许和不允许的界限在哪里。每个孩子都会有这样的表现。重要的是让他明白:什么是父母可以接受的行为。

场景四:孩子想到外面花园里去玩,但是他感冒刚好,你不想让他玩得太厉害而大量出汗。一声‘不行’,他顿时歇斯底里地大哭起来,双手乱挥,还乱扔东西,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对于“感冒以后的小难弄”,你如何解决?

孩子的反应:

如果换一种方法,结果会如何?

(1)保持冷静。移走那些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的小物件,防止孩子用东西砸人。

孩子的反应:

(2)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很生气,妈妈来抱抱你,好不好?”

孩子的反应:

(3)让孩子坐在你的大腿上,用双手抱住他,千万要温柔一点!如果必要的话,用你的双腿夹住他的腿,防止他乱踢。轻轻抚摩他,让他安静下来。

孩子的反应:

(4)当他坐定后,轻轻对他说:“妈妈喜欢你,所以不希望你再感冒了,我们明天再去玩,好吗?”记住,许多发脾气的小孩子在受到身体爱抚后,往往很快会停止哭闹。

孩子的反应:

场景五:带孩子去超市或者商店时,他硬是要买某样东西,大人一旦拒绝,他马上大发脾气,坐地踢腿、抓到什么扔什么,还大哭大闹。大庭广众之下,爸爸妈妈觉得尴尬、沮丧又无助……

父母通常心疼孩子,于是,孩子就恃宠而骄。遇上这种情况,许多家长会手足无措,马上同意孩子的要求。但是,最佳的解决方法是找到一种能控制孩子发怒行为的方法。

对于“超市里的战争”,你如何解决?

孩子的反应:

如果采用事先提醒、说服和当场冷静带离,情况会有什么变化?

(1)在去超市之前就先给孩子“打预防针”,谈谈过去发生的事,以及你希望他的表现。“上次在超市,你要吃纸杯蛋糕。这次不能吵,要等到晚饭以后再吃。记住了?”

孩子的反应:

(2)理解孩子的需要。可以带一些孩子喜欢的零食、饼干。“我们买东西的时候,你可以吃饼干,纸杯蛋糕等回家吃过晚饭再吃,好不好?”

孩子的反应:

(3)尽量鼓励孩子帮助你寻找你要买的东西,别让他闲着,让他的注意力集中在挑选和购物上。做得好,一定要多加赞扬。

孩子的反应:

(4)今天可能不为纸杯蛋糕,但为小水枪而发火。孩子就是孩子,看见喜欢的东西依然可能吵闹。将他带到一处比较安静的走廊,抱抱他,安慰他,让他安静下来。可以试着问他为什么发火,鼓励他表达他的愤怒。

孩子的反应:

(5)如果你的孩子在几分钟之内不能控制他的脾气,建议你最好带他到超市或者商店的外面。等他冷静下来,和他说话,鼓励他说出发火的原因。

孩子的反应:

给孩子引导的6种方法:

△让孩子尝到后果

△借助外来力量

△指令清楚、实际

△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做限制式的选择

△角色扮演

△约法三章

同类推荐
  • 独生女孩怎么养

    独生女孩怎么养

    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正确的教育方法做支撑也许家长所期望的“凤”就无法展翅翱翔。本书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根据独生女孩成长的特点,从生活习惯、完美性格、生存能力、身心健康、情商教育、美德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阐述,并针对独生女孩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等弱点,为家长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完善女孩的性格,塑造女孩的优良品质。
  • 捕捉儿童敏感期专家教你玩游戏

    捕捉儿童敏感期专家教你玩游戏

    《捕捉儿童敏感期:专家教你玩游戏(0~6岁)》在蒙台梭利九大敏感期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各种先进、科学的早教理论,根据每个敏感期孩子的不同行为表现,分别收录了100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并由资深早教专家进行深度解析,同时还针对每个敏感期孩子的不同需求,配合案例精心设计了100多个经典益智亲子游戏,并辅以精美的插图,帮助年轻父母把握关键,在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孩子,为孩子将来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游戏方案别出心裁,其道具容易得到,难易程度适合相应年龄段的孩子,父母还可以根据书中提供的相关知识观察、评测自己的孩子,进一步开发和发展孩子的各项能力。
  • 蒙台梭利育儿全书

    蒙台梭利育儿全书

    本书从很多方面向读者阐述了新生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让读者充分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会经历哪些关键的阶段,让父母充分地去呵护孩子、爱孩子并照顾得当。
  • 孕产妇优生一点通

    孕产妇优生一点通

    越来越多年轻人意识到,充足的备孕对孕妇以及胎儿具有良好的效果。本选题旨在对女性备孕过程中夫妻双方需要注意的问题、掌握的方法、活动的宜忌等进行系统介绍,并力求简单完整,一点就通,给每一对夫妇以贴心、细心的指导。本书内容全面,通俗易懂,科学性强,实用性强,是众多年轻夫妻向专家学习孕产经验的绝佳选择。
  • 十几岁的外星人

    十几岁的外星人

    因为隔阂、误解,家长把十几岁的孩子叫做“外星人”,其实家长也是孩子眼中的“外星人”。这是一本韩版的家教图书,作者是一位超级有智慧的妈妈,也是一位优秀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师,每天会接触很多青春期的“问题少年”和他们的父母。在这本书中,她为我们展示了一段段敲开孩子心门的故事,她像一个外科医生,对十几岁“外星人”的心理进行了全面的解剖,把他们种种令人头疼的行为背后的来龙去脉呈现在家长眼前,带来一次洞悉孩子内心世界的奇妙之旅。
热门推荐
  • 太子殿下快跪下

    太子殿下快跪下

    叶婉清本是刺客中的佼佼者,代号冷狐,在一次执行任务中掉下了悬崖……醒来时已经从21世纪穿越到了古代。不经意间救了太子殿下,与太子碰出一层又一层的火花,她又靠着自己的聪慧与武功,拯救了大越国,登上了皇后之位,芳名流传千古……
  • 亡灵圣谕

    亡灵圣谕

    一个地球亡魂,鬼使神差的穿越到一片亡灵之地,随着实力的增强,记忆逐步苏醒。然而,这亡灵之地只是一座万恶的牢狱。看主角如何挣脱束缚,快意恩仇,重返昔日家园。
  • 凤凰天女:全能御灵师

    凤凰天女:全能御灵师

    某日,某女出门历练,一个披着羊皮的大尾巴狼悄悄跟随。“救命啊!我快要被野兽咬死啦!”有情况!某女飞身而出,在群狼之中救下妖孽。“不如,我就以身相许吧!”“不要!”“你不要也得要!”从此,某妖孽死皮赖脸的跟在某女身边。“君煜尘!你给我滚下床!”“你他妈手往哪放呢!”“你……唔唔。”还未说完的话被吞没在口中,某女也有些不镇定了,这只妖孽,似乎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她的心……某只妖孽在心里偷笑,计划成功![男女身心干净,专宠甜蜜,放心入坑!]
  • 宠物小精灵之小佘

    宠物小精灵之小佘

    小佘是小说系列《宠物小精灵之小佘》的主人公,朝气蓬勃、热血坚强。出生于现实世界后穿越到关都地区的真新镇,干爷爷大木博士。年满十岁的小佘以成为宝可梦大师为目标,在大木博士【爷爷】处领取了最初拿到的宝可梦杰尼龟后踏上旅程。漫漫旅程,小佘在不断的邂逅与分离中逐渐成长。在同伴的陪伴与支持下,小佘先后挑战了宝可梦联盟石英、白银、彩幽、铃兰、桧垣、密阿雷大会,并最高取得了大会冠军的成绩。《宠物小精灵之小佘》系列的故事就围绕着小佘成为宝可梦大师的修行之旅展开。
  • 心夜茫

    心夜茫

    “你忘了我吗?忘了我们的曾经了吗?忘了…”他成为了曾经他最为讨厌的人。她成为了…“山河日落,终是负了那眉间的一点朱砂…”纨绔吗?醉生梦死啊!他望着天空痴痴的发呆,饮着壶中之酒,沾湿了他的衣衫,雨落下,淋湿了眼眶…红尘呀!倒是一堆的尘!她望着漆黑的夜,眼中暗淡,他说她的眼眸像星辰一样明亮璀璨,像流泉一般澄澈清亮,他说他的眼中也有星辰流泉,那便是眼前的她。可现在,两人相隔天涯,相离海角,她的眼中还有光吗?他的眼中只剩水了。
  • 七分之一

    七分之一

    优秀的牛津学子,莫名卷入一场万年大局,天神与恶魔,东方与西方,这里有热血,有激情,有阴谋,有不可思议。
  • 女扮男装复仇公主

    女扮男装复仇公主

    一场车祸害得她与父母分阴阳两地,为了调查死因女扮男装进入校园,顺便还去娱乐圈玩玩,收获一批脑残粉。
  • 快乐教育学

    快乐教育学

    追求快乐是孩子的天性,管教孩子则是父母的职责。若能在快乐与管教中寻得平衡,就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书为父母提供一套快乐的家庭教育方法,能够让孩子愉快地接受教育,改变自己不良的习惯,健康快乐地成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盛京记事

    盛京记事

    “风青瑶,你就是个骗子,你说过要一直等着我回来,为何不等?”“你答应我的事情一件都没有做到!”身穿铠甲的男子跪在雨地里抱着冰冷的墓碑泣不成声。姬景霈爱入心扉却不自知,一步之差,心上人已是碧落黄泉,天人永隔。“我若知道那是最后一次见她,一定会抱抱她,告诉她要等我回来!”漫漫长夜、寂寞如雪,姬景霈一个人时常常这样想。白云苍狗、逝水流年,他们说:大周朝的摄政王从来都不会笑,也不会爱任何人。看客们哪里知道,那年江南的风光繁花似锦,北国的风霜也并不凛冽刺骨,他身边是跟着一个小姑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