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37100000078

第78章 禮政七宗法(5)

夫諸葛氏為巨室高門。天下所共仰。武侯伯仲伊呂。固三代以後一人。瑾亦德冠吳臣。為當時所罕有。喬出繼叔父之後。武侯立兄子為兒。兩境胥無閒言。千載不聞異論。通典卷六十九引東晉散騎侍郎賀嶠妻于氏上表云。諸葛亮無子。取兄瑾子喬為子。及亮有子瞻。不以有瞻而遺喬也。亮近代之純賢。瑾正逵之達士。其兄弟行事如此。必不陷子弟於不義。而犯非禮於百代。然則小宗取嗣大宗者。不可謂無明文矣。然猶有可諉者。曰諸葛氏雖係出繼。而非兼祧。未為定論也。則請以諸葛氏兼祧允符定論者言之。三國志諸葛喬傳云。年二十五卒。原文卒上有建興元年四字。今按上文云。隨亮至漢中。注引亮與兄瑾書曰。喬本當還成都。今諸將子弟。皆得傳運。思惟宜同榮辱。今使喬督五六百兵。與諸子弟傳於谷中。下文諸葛瞻傳云。建興十二年。亮出武功。與兄瑾書曰。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以前後文參互觀之。武侯與瑾書。當是因喬而及瞻。則建興十二年。喬尚無恙。非卒於元年矣。若謂喬之督運。在是年之前。則武侯初次伐魏。北駐漢中。在建興五年。喬之督運。至早亦不過是年。若元年已卒。焉得有督運之事乎。況喬兄恪以吳孫亮建興二年。為孫峻所害。年五十有一。吳建興二年。即蜀漢延熙十六年。上溯後主建興元年。相距凡三十年。是時恪甫二十一歲。喬為其弟。焉得有二十五歲乎。若謂喬之卒。在孫亮建興元年。則無論蜀志不應用吳之年號。且武侯求喬為嗣時。瞻尚未生。喬之年長於瞻。自不待言。後主建興十二年。瞻已八歲。則生於建興五年可知。吳建興元年。即蜀漢延熙十五年。喬果卒於是年。則上溯二十四年以前。為後主建興六年。是喬反幼於瞻一歲。焉得有出繼之議乎。使喬果生於建興六年。則建興十二年。武侯薨於武功之時。喬之年僅七歲。安得膺督運之任乎。是故反覆推之。喬傳所言建興元年。當作延熙元年。今本涉下文瞻傳建興十二年而誤。蓋延熙元年。即吳之赤烏元年。是歲瑾年六十五。恪年三十六。喬年二十五。瞻年十二。年齒之老少長幼次第秩然。上溯建興十二年武侯薨之歲。相距四年。彼時喬年二十一則督運可以勝任。上溯建興五年瞻生之歲。相距十一年。彼時喬年十四。而出繼尚在其先。於前後事囗。均屬符合。附存此說。以俟考焉。子攀。官至行護軍翊武將軍。亦早卒。諸葛恪見誅於吳。子孫皆盡。而亮自有冑裔。故攀還復為瑾後。今按喬無他子。攀既還為瑾後。自必承嗣恪之大宗。而兼祧喬之小宗矣。然此因武侯既有子瞻。故攀也去武侯之小宗。而歸瑾之大宗。毫無窒礙耳。向使武侯未有子瞻。以喬嗣爵。喬存而攀尚未生。恪即被害。斯時也。喬若不奉瑾之祀。則是繼小宗而絕大宗。無異於拔本塞源。裂冠毀冕。喬若不奉武侯之祀。則是忘教育成立之深恩。亦將為名教所不容。況武侯無後。何以勸善。祀不可絕。必將有主。主其祀者。非喬而誰。三國志諸葛亮傳云。亮弟均。官至長水校尉。今按諸葛瞻傳云。瞻長子尚。與瞻俱沒。次子京及攀子顯等內移河東。而不言均之後人。疑均本無子。故武侯越境而取喬。否則均之子。亦係猶子。斷不舍近而求遠矣。至於武侯之族弟誕。舍魏投吳。在吳太平二年。上距恪之被害已閱四年。前此誕之音問。不通於吳。何論蜀漢。萬無求誕子為嗣之理也。吾知蜀漢諸儒議斯禮者。惟有令喬還嗣瑾之大宗。而兼祧武侯之小宗。然後仁至而義盡。武侯之夫人黃氏。夙號賢明。如其爾時尚存。諒必不違公議。通典卷六十九引東晉散騎侍郎賀嶠妻于氏表云。陳壽云。喬卒之後。諸葛恪被誅絕嗣。亮既自有後。遣喬子攀還嗣瑾祀。明恪若不絕嗣。則攀不得還。今按通典全載此表。敘其始末甚詳。蓋嶠初無子。其母薄氏命嶠仲兄囗以第四子率與嶠為子。初生時即付于氏鞠育之。越一年而嶠妾張氏生子纂。囗亦不令率歸宗。率年六歲而囗始亡。其後率年漸長。或告以嶠既有纂。若率久安不去。則是與為人後。率遂歸其本生母陶氏。其時薄氏前歿。嶠已寢疾。未及論正而歿。故于氏表訴諸朝。陶氏亦引司空賀循晚年生子。遣嗣子紘歸本之例。欲令率歸宗。博士杜瑗廷史陳序以于氏為是。尚書張闓丹陽尹蔡謨以陶氏為是。平心而論。賀循遣紘歸宗。則可以歸。嶠未遣率歸宗。則不可以歸。諸葛喬未聞請歸。而率遽擅歸。諸葛瑾不令喬歸。而陶氏竟令率歸。其得失是非。無難立判。于氏所上之表。詞達理明。頗知經義。向使囗果絕嗣。當必許其歸繼本宗。即或嶠本無兒。亦必許其兼承兩祀矣。

然則大宗兼祧小宗者。不可謂未有定論矣。禮記禮運云。故禮也者。義之實也。協諸義而協。則禮雖先王未之有。可以義起也。況兼祧之制。未始非古禮所許者乎。禮器云。毋輕議禮。郊特牲云。禮之所尊。尊其義也。故其數可陳也。其義難知也。太史公曰。書闕有閒矣。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議禮者欲知兼祧之古義。亦惟旁推交通。由比事屬詞以求其條例。庶不淆於聚訟之說也歟。海甯蔣君寅昉光輯其兼祧嗣母徐安人節孝錄。介秀水高君伯平均儒寄以見示。乞為撰文。余檢錄中所載。如秀水莊君芝階仲方嘉興錢君警石泰吉。所撰家傳。吳江沈君南一曰富所撰墓誌。皆言寅昉本以大宗之子出繼小宗。既而大宗乏嗣。遂還繼大宗。而兼祧小宗。安人不自恃其撫育之恩。以奪宗爭嗣。為賢母所難能。平湖顧君訪溪廣譽復撰兼祧說以申此指。毓崧與寅昉未嘗識面。然觀於所述行略。惻愴溢於語言。想見其永慕慈徽。忳懇篤摯。又重以伯平之請。不獲固辭。爰考證囗書。作兼祧之禮合乎古義說。以闡揚安人之德。慰藉寅昉之心。而先質諸伯平焉。

族譜序

方東樹

人之生也。莫不本乎祖。即莫不各求詳其祖。不幸遭世多故。遷徙靡常。或微而亡其世焉。猶必本受姓之始。以著其宗。此人之常情。亦古今之通義也。然而宗之亡即由乎此。非亡於求詳。正由夫求詳之過而轉亡焉。蓋古今氏姓之亡。其初亡於世變。其後亡於書。何言之。蓋自秦楚之際。天下大亂。而姓失。漢徙豪右實關中。大姓去其土著。而姓又失。兩晉雲擾。中原混淆。而姓又失。唐人多新族。而姓又失。五代之亂。而姓又失。宋之南渡迄於金元。而姓又失。故雖漢宋明三代之祖。貴為天子。而皆莫能指其高曾焉。若是者世變為之也。古今氏族之書如林。其一二出於古而可信者既亡。於是私譜家狀。始多誣囗不可信。惟私家譜狀不可信。故官為之正其失。而官書之疏妄。更甚於私譜。由是天下無復有千年可徵之氏族矣。昔在魏世。置九品中正。州郡各有簿狀。以備選舉。晉宋齊梁因之。家有譜牒。官有圖譜.局置郎令史掌之。以制婚姻。故世本及鄧氏官譜雖亡。而天下猶得因應劭風俗通杜預公子譜王儉百家譜何承天姓苑魏收河南官氏志等書。以存周官宗人之遺法。及至北朝。有以二字三字複姓改為一字。如破多羅改為潘。與古姓相亂。於是有中原古姓。有代北姓。唐以後又有通譜。有賜姓。有改姓。如理改李。有冒姓。離合出入。遂不可稽。唐人最重譜牒。太宗命儒臣撰氏族志。而國姓卒無定論。林寶撰元和姓纂。而不知己姓所由來。孔至撰姓氏類例。欲剟去張說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學者多摭其誤。而李延壽沈約白居易等。自述其先。皆取世譏嘲。又何責於杜正倫郭崇韜猥鄙庸人乎。鄭樵稱唐人譜牒書。如氏族志姓系錄衣冠譜開元譜永泰譜韻略姓解等。或主地望。或主音聲。或主偏旁。夫音韻偏旁。止可為字書韻書。初無與於姓氏。若夫貴賤無常。地望安可專主。然而後世為家譜者。率單主李林甫郡望之書為據。若是者皆書之失也。以世變若彼。以書若此。由是天下無復有千年可徵之姓族矣。且夫郡望所繫。大抵斷代。自秦漢以後。其善者固有合於祖有功宗有德矣。而於神靈之裔。司商所協。蔑如也。世俗之人。所見陋。不能遠覽古今。詳考厥世。又不能闕所疑。而惑於相沿陋說。稱引無稽。不亦蔽乎。即所望不謬。而所望以上得姓受氏之祖。或弁髦相忘而莫之稽。所望以下中閒數百千年絕續遷徙之蹤莫之考。所望之人。同時尚有諸族。一概置之而勿之道。其尤異者。本非同望。而或扳重門蔭。或貨鬻先祖。因緣以為賄利。總之郡望之失。其始偏重閥閱。貴近遺遠。其後依託謬妄。以異為同。欲由此考信要難。故不得與古者宗法同善。顧氏亭林謂古者以祖之所自出謂之姓。姓本於五帝。若媯子姬姜之屬。春秋諸侯於公子公孫卿大夫。有賜氏賜族。氏族本於春秋。若以字以諡以官以邑以伯仲之屬。通志第為二十七類。戰國猶稱氏族。漢人則通謂之姓。於是姓氏族混而為一。

竊謂族也者。本以昭穆親近相類聚而得名。書所稱九族也。故得與姓氏同文。若夫得姓受氏之始為祖。別子亦為祖。氏姓所同出為宗。繼祖者亦為宗。故有遠祖焉。有近祖焉。有大宗焉。有小宗焉。先王因而制為義與禮。以綱維而紀屬之。是故由身而上至高祖為近祖。自高祖而上為遠祖。遠祖親盡服絕。而於其中有盛功德而為不祧不遷者。則凡同出其後者共祖之。共宗之。所謂大宗也。次於始祖。是故同姓而不同望者有之矣。未有同望而不同宗者也。同姓而不同望者。謂同此字與音。而不同氏族所自出。如瑯琊太原京兆之王。楚公族及姬姓代北之潘是也。又有同宗而不同望者。則地望房望之屬。如博陵之東崔。馬糞之別王是也。非百世不遷遠祖之望也。方氏出於方雷。其望有三。曰河南。曰開封。曰丹陽。而大宗推河南。出於方雷語見風俗通。而方雷氏見國語大戴記史記。信非妄矣。惟獨河南之望。吾且信之。且疑之。而終莫能指其實也。何言之。六朝以前。氏姓書吾不見。若唐以來官私所撰統志。類於本姓之下。署曰某郡。或曰系出某郡。而皆不詳其所出之故。及其人名位功行之所由。惟私譜家狀。歷歷言之。大抵造作名字以實其誣。及考其時地事蹟。莫不牴牾無憑者。河南之望。由來已遠。信則信夫氏族書之云皆然矣。疑則疑夫其時地事蹟之終莫可考也。竊嘗考之。傳稱黃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故言氏姓者。黃帝之子孫為多。虞夏商周皆是也。獨方雷為帝子。青陽之母氏。著為國姓。譜方族者。或稱方雷為黃帝之子。殆不學之陋也。特方雷之裔。其族甚單。在虞有方回。為帝舜七友。在周有方叔。為宣王卿士。在漢前書百官公卿表。哀帝時。有廷尉方賞。乃東海人。後書光武紀。有方望。後為隗囂軍師。以畫策不用而去。實平陵人。則不知此二族。前孰為祖。後孰為宗也。若五行志。安帝時。有方儲對策。不詳其爵里。通志云。漢有方賀。其爵世亦未詳。賀或即賞字之囗。惟方氏之為私譜者。向來咸稱西漢末有曰紘者。為河南守。避王莽之亂。遷歙之東鄉。三世至黟侯儲。當章帝元和初。舉賢良方正。歷官太常卿。封於黟。及隋開皇閒。有惠誠者。為歙令。其子叔滸。愛歙之山水。因家焉。距黟侯十九世矣。其後有自歙遷婺源者。遷環山者。遷巖鎮者。有自婺源遷嚴州者。嚴州之方。在唐有詩人干。干生三子。曰珠曰瑁曰理。最為蕃盛。自是方氏散衍天下。閩越吳蜀楚粵皆有。或本於黟歙。或本於婺源。或本於嚴州。或本於環山巖鎮。不暇一一考。要莫不各本其始遷之祖。以著為族。而同以河南為望。蓋自唐宋以來。未有或易之者也。吾以為方氏在陳隋以前不可詳。而在唐以後則可稽。其望河南也不可知。而其盛於黟歙嚴州則信而可知也。何言之。河南之望。未詳所由。竊意郡望之始。起於漢徙豪右實關中。大姓各繫其土著以自別。若曰此某郡之著族耳。其後歷代南北遷徙。一時著姓。亦各相沿此制以為稱。故陳隋以前姓氏書因之。唐人不知。悉憑其私牒。撰為名字。以專其派。唐以後作姓氏書者。益昧其故而相沿不改。河南之望。且不專屬之方氏。而方氏又豈必名紘者。果嘗為河南守而專之耶。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龙凤双宝:爹地从良吧

    龙凤双宝:爹地从良吧

    因为一场被算计的救命之恩,她被姐姐设计,未婚先孕,孩子被夺一个,远走国外,被死亡……四年后归来,唐艺言本想和那些人划清界限,对方却不想放过她,既如此,就别怪她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活泼可爱的伊伊帮她拉来助手:“妈咪,让这个帅叔叔做我爹地,照顾你吧?”天才机灵的小勋拍手赞同:“言阿姨,我也想你做我妈咪。”强势霸道,叱咤商场的战三爷:“言言,自始至终我爱的只有你一人,孩子都生了两个,你再也逃不掉!”
  • 一级安保

    一级安保

    有着亚洲之鹰美称的白然,因为神秘人构陷,化名李起前往中国听海市成为一名普通的保安寻找事情真相。缺少高科技武装,缺乏后勤,他还是亚洲之鹰吗?伴随中国的发展,国际大盗、暴力组织、杀手集团等等看见了中国潜在的商机。外强内虚的中国安保公司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新书冲榜,收藏、推荐、点击一个都不能少。(七本VIP完本,虾之经典,不可错过。)PS:谁还诽谤简介和书名烂的,一律抓成小小龙套写死。
  • 鎏凰序

    鎏凰序

    前世,因为师傅的一句“我教予你的,誓死不能外传。”从悬崖上跃下。今生,幼时,父亲参军不知所踪,后母亲因病逝世,她成为了人人喊打的扫把星。却不知何时起,人生就跟开了外挂一般,宝器,丹药,灵宠疯狂的向自己涌来。只是不知那颗已经冰冷的心,何时才能温暖的跳动呢……白乐:“我是已经死过一次的人了,我还怕什么?”
  • 凤门之嫡女归来

    凤门之嫡女归来

    她是戏子,却有一颗比谁都高贵的心,欺她辱她之人,她必双倍偿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似水流年:情深缘浅

    似水流年:情深缘浅

    在青春这条充满爱与痛的路上,女孩花衣先后遇到了温润如玉的邹群,开朗活泼的肖波,两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虽然都是无果而终,但是他们的出现却使花衣成为更好的女孩,感谢上苍让她在这最美的时光遇到了他们。
  • 归仙可道
  • 总裁大叔与小贪猫

    总裁大叔与小贪猫

    小说内容源于本人做的梦,因为忘不掉,所以将梦里所发生的过程照搬下来,然后再根据自己想象续写下来的(不喜欢的请绕道哦,毕竟这是我的第一部小说,可能会前不接后,就是想到什么写什么的,欢迎给些意见哦)
  • 昕逸时光:懵懂走过的秋季

    昕逸时光:懵懂走过的秋季

    因为某种原因,她隐藏身份,当他们真正在一起时,又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呢?秋季的回忆,他们又该如何抉择?懵懂的青春,悲凉的淡秋,一切又是谁对谁错……
  • 陆总我错了

    陆总我错了

    女强vs男强,甜宠,“陆总,不好了!夫人跑去酒吧了。”“没事”“可是,在酒吧有很多男的向夫人搭讪。”“......备车!”“陆夫人,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嗯?”某个女人看着男人皮笑肉不笑的模样,刚想开溜,就被抓了回去,“陆夫人,看来不生个孩子,你是记不住你已经结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