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37100000122

第122章 兵政一兵制上(3)

師律篇五

湯成烈

國朝兵額。與唐相埒。不及明四分之一。歲縻銀幾二千萬兩。年支一千九百三十萬六千六百餘兩。又八旗冬賞一月日糧。約四十萬兩。米二百五十一萬八千七百餘石。幾當明一歲之賦。明賦地丁本折鹽關茶雜共二千九百萬。其費亦鉅矣哉。夫天地之所生。人力之所出。祗此常數。用之無藝者。取之必竭。斯民安得不窮。國用安得不匱乎。自道光西陲用兵後。農部歲會不足。酌增常例。籌備經費。捐資所入千萬。餉終無以裕者。用之疾而生之者寡也。竊謂我 國家之待武臣也不為不優。養兵也不為不厚。凡武臣於心紅俸薪外。有養廉。有公費。兵於常糈外。有紅白卹賞。有差兵盤費。歲終有預借。八旗有恩賞。上之體恤。實前古所無。則下之報禮。宜何如盡心竭力。勤訓練。習技勇。以圖效命疆場哉。乃提鎮大臣。養尊處優。深居簡出。終歲未嘗扳閱講求行陣之法。矧能行春蒐秋獮三時治兵之制乎。至軍政之歲。始發示諭其下。弓馬火器陣圖技勇。上緊習練。以待考閱。上無實心。下以虛應。黜陟數人。短章一奏。即為了事。過此以往。安富尊榮。優游卒歲而已。當其考閱之時。空名不補。雇替居半。佯為不知。良由平日得受屬弁規禮。任其包漏。轉為掩飾。而副參游都府守總。職位遞降。祿秩遞減。奉上陋規。一不可缺。廉俸不足。取利空糧。籍在人亡。不以訓練為事。一旦邊鄙寇起。羽檄徵發。名數不足。軍械鍋帳。事事損缺。必補而後行。又有武弁借支廉俸軍士安家行裝等費。種種取足。兵未出門。費已不貲。所過州縣。官索贐贈。兵索口糧。各縣挪墊供應。事後報銷。十給二三。是兵未見寇。而 國家之費。已逾巨萬。官之賠累。縣各數千。部撥無款。先發內帑。開例不足。乃勸捐輸。至今日民力亦已竭矣。國用無所出矣。而武臣果有能披瀝肝膽身先致死者乎。果有能激勵士卒所當無前者乎。其畏葸猶是也。泄沓如故也。夫竭天下之財賦以養兵。而統兵者畏死倖生。遇賊即遁。兵亦隨之。且虛張賊勢以相恐動。潰卒所過。民皆逃亡。官無與守。束手待斃。其先自為計者。禮請紳富團集鄉勇講求守禦。無餉無權。久且自潰。封疆大臣知兵無用。矯枉過正。招來無籍子弟以充鄉勇。厚其糈廩。為目前汲汲之計。忘日後滔天之患。蓋時事至此有不忍終言者矣。其弊起於朘民贍兵。承明季之苛政。出有宋之下策。二百年來。軍餉用銀至四萬億有二萬萬兩。米至五萬萬有四百萬石。自古兵之耗國。未有如此之甚者。乃自川楚用兵以來。初以兵不足用而募鄉勇。繼且以不可用而募鄉勇。夫兵不足用。猶可言也。不可用。則平日之縻餉何為者。顧可不反其本乎。近日各路用兵。多責成鄉勇以收功。兵竟自安於無用。惟擾害地方。是其擅長。殺賊致果。未嘗用命。甚無謂也。

師律篇六

湯成烈

然則將廢兵而任勇乎。曰。於傳有言。天生五材。誰能去兵。虞夏商周。征伐命夫六卿。春秋列國卿大夫。帥師侵伐。未嘗有武臣也。秦始變法。將相分命。漢高除秦誅楚。惟將士之力。其制太守郡丞令長丞尉。皆主郡縣之兵。未嘗專設武職也。將軍之屬。有征討則置。事畢則罷。未嘗專命武臣也。後漢蠻夷盜賊竊發。命刺史太守討之。漢世惟匈奴西羌烏桓鮮卑。勢力彊大。方簡將帥以統諸軍。不盡取諸材官羽林之列也。由是觀之。以文臣掌兵事。而世治而功易就。後世武員冘繁。幾與文職相埒。而品秩之尊復過之。一兵犯法。府縣不得輒治。必請於營員而後得繫之獄。不然一營必譁。夫兵亦民也。朝廷設府縣以治民。豈有一充卒伍。而遂出民之外乎。凡提鎮大營。兵眾而悍。往往擾害閭閻。細民飲泣。不敢告官。是不衛民而害民。是恃提鎮之尊而蔑視法度。斯豈可以為訓乎。斯豈治世之法乎。故欲更之。必盡汰武職而後可。宋知婺州楊應有言。諸路屯戍。當歸守臣。兵民之任一。然後號令不二。今府縣駐防武職之位秩。多尊於文吏。安得顛倒而駕馭之乎。平日分庭抗顏。有不平之意氣。守令安得號令其下乎。州縣有盜劫。例須會營踏勘。有解犯。例須弁兵護送。而遷延。而短缺。習為故常。轉多誤事。不如專責守土者之為愈矣。然而曰例在。不可廢也。一遇失事。其弁在家安坐。必裝捏傷痕。欺罔其上。以挫折縣官。而其上挾品秩之尊。迴護營弁。歸咎地方。幾見營弁有捕獲凶盜各犯者乎。承平之世。虛縻廩祿。無所事事。安望其折衝禦侮乎。故欲除養兵之弊。必盡汰武職而後可。夫使武職盡去。使府縣閱實隸籍之兵。汰其老弱。甄其技藝。合於式者留。大府五百人。中府三百人。大縣百五十人。中縣一百二十人。小縣八十人。去其營之名。而名曰府兵。曰縣兵。於府則同知通判經歷司獄分任蒐練之事。而知府將之。縣則縣丞主簿巡檢典史分掌教習之任。而知縣將之。同通丞簿。閒曹無事。按日分操。囗械弓刀。務期精熟。而府縣每月一閱視。分別優劣。而賞罰必行。訓之以尊君親上忠愛之義。戒以淫暴酗賭囗很之條。月一申令。規模初定。然後教以行陣之法。攻戰之勢。責以守望緝捕之職。勉以同仇敵愾之心。親之如子弟。威之以斧鉞。推之以心腹。任之以股肱。人雖不多。太平之世。固已足用。餉廩易給。至於多事之日。即令其人招來親戚子弟。各自為伍。而召衿耆以告之。使之分率訓練。夫使百人平日熟習戰陣及火器技勇之類。其鄰里親屬人不下十餘人。臨時聚而教之。千人不可立致乎。於是分之四鄰要隘之地。聯以鄰封各縣。得千人。則大府可萬人矣。萬人一心。以守以戰。何為而不可。

讀兵攷

黃式三

古者寓兵於農。後世或欲遵古以定法。難之者謂農不知兵久矣。解之者則曰。民可訓練也。難之者謂民弱不如募兵勇。解之者則曰。士卒之勇懦。隨主將之賢否。而募兵浮浪。將有瓦解之憂也。雖然。古之寓兵於農者。有本有原。農有恆產。八口無饑。兵之資也。學校中樂舞干戚。而又於序觀射。武藝夙有師承。兵之材也。家出一人。各訓練於農隙。是羨夫不出役焉。訓練之卒多。而王者止於萬乘。大國不過千乘。其法以八家出一人。是七家訓練之卒。不盡為乘卒焉。王者萬乘六軍。止用七百五十乘。是乘卒又不盡赴軍焉。以萬乘算之。出軍十三次。遞用九千七百五十乘。而萬乘之賦。一周而有餘。以八家輪供算之。出軍一百有六次。而八家之正卒。一周而有餘。用民之寬如此也。不如此而欲驅農為兵。難矣。董子曰。先王之道。必有偏而不起之政。故政有眊而不行。

宋之兵弊極矣。馬氏錄葉氏正則之兵論。推究時弊。非不深切箸明矣。而讀葉氏文集。有終論數篇。言安置四大屯兵及罷廂禁諸兵之法。如其言以行之。弊豈不多乎。天下事言已成之弊則易。立革弊之法則難。葉氏以經濟自負。讀其集而約其恉。在先去冘兵以給國用耳。而其言卒不可盡用。馬氏推信葉氏。於終論亦復不錄。囗知其言之有弊矣。信乎經濟之難言也。或曰。北宋蘇子瞻曾子固已有去冘兵以足國用之說。在南宋則陳君舉亦言之。葉氏乃大其說。今猶以為未可行。然則宋果何以去冘兵乎。曰。兵之冘也。由漸積而致之。其去之也驟急。亦以召變。黃文叔言募兵有闕勿補。收其衣糧。以給屯兵。以二十年功力為之。募兵老死且盡。而府衛立矣。斯言也。其得政無欲速之意也乎。袁氏和叔作文叔行狀。於此事詳敘之。囗深有味乎其言也。馬氏不宜囗之也。

自古衰季之兵。非寡小於初盛也。而彊弱殊勢。興亡異途。其故何也。一曰廟算患其不斷也。古者德足柔遠。四裔咸賓。其次寇來則逐之。去則不追。求和則羈縻之。未有當其來寇。而猶言羈縻之者。及其衰也。勢既不振。輒以羈縻為飾詞。今日議戰。明日議和。政令既失其常。而畏戰者因巧為遷延。以俟和議之成。勇於籌戰者亦疑所籌之不用。而怠緩以圖之。卒以和不克成。戰亦旋敗。此其可鑒者一也。二曰擇帥患其不慎也。帥者。千萬人之司命。非智勇兼之。而舉以為帥。適足以喪師而辱國。漢高用三傑。帥則韓信。而以蕭何張良之忠賢。不能為帥。及其衰也。四顧乏人。惟上所倚信者用之。上所倚信者。本未必可信也。即或可信。而未必有將帥之才。為臣子者。明知其失人。以為將帥大事。非己所得言。而隨上之所欲遣。遣將既失。民命輕絕。國亦蹙地。此其可鑒者二也。三曰任帥患其不嫥也。古者將既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周亞夫不奉詔救梁。卒平吳楚。趙充國不奉詔擊囗。囗卒不煩兵而下。而當其事之宜行。有非公卿之所與聞。并不必奏聞於天子者。是以機未發。則密而不露。機已發。則速而有成。及其衰也。大將在外。必請命於內。事嫌掣肘。坐失機宜。此其可鑒者三也。四曰求才患其不誠也。古者國有大疑。謀及庶人。後世兵戎既起。幕府廣開言路。意亦主於得才。而獻策投書者。率多輕躁貪婪之人。其深沈有大計者。非禮聘之則不出。且有以禮聘之而亦不出者。度其計之不行。功之不成。不囗輕出耳。自非為大吏者。虛心訪問。不得魴魚。祇得陽鱎。此其可鑒者四也。五曰器械患其不備也。古之言兵者。謂步兵之地。車騎二不當一。車騎之地。步卒十不當一。弓弩之地。短兵百不當一。長戟之地。劍盾三不當一。矛鋋之地。長戟二不當一。劍盾之地。弓弩三不當一。後世之寇。水陸之器。愈變而愈奇。有步卒車騎弓弩長戟矛鋋劍盾之所不能用者。所備非所敵。名為有兵。與無兵同。譬諸徒手搏虎。強者餧之食肉。弱者莫能攖而自遁。勢所必然。不待智者而知。此其可鑒者五也。六曰訓練患其不精也。孫武教宮人戰。左右前後跪起。皆如其法。馬燧教牧馬廝養。數月皆為精騎。人未有不可訓練者。古之訓練士卒也。必使之目熟於旌旗。耳熟於金鼓。手熟於器械。足熟於馳驟。被鎧甲而不重。蹈險阻而不危。而其統之也。伍有長。卒有長。旅有帥。師有帥。使之各率其屬。以專責任。復示之忠孝。勉之和睦。以作其氣。使之踴躍。而不能自已。故古之善將兵者。曰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又曰。擊首則尾至。擊尾則首至。擊中則首尾皆至。豈誇言哉。後世之兵則不然。平日所養之兵。老弱參半。而壯者亦不習於教訓。一旦有事。則招募義勇以足之。不知義勇之非能一旦募也。當軍事既興之日。而下令募兵。其應募者。多驕玩怠惰。不農不賈。市井所不齒之人。有武藝者。百中之一。而知義者。萬人中不知能得四五人否。所募之人。臨敵逃遁。如鳥獸散。是勢所必至耳。此其可鑒者六也。

七曰應援患其不速也。兵之數。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惟其寡而有應援也。則敵至而堅拒之。以俟援兵之至。後世之將。或有所畏有所忌而不相援。雖有張巡許遠。嬰孤城以拒強寇。卒至殞滅而不能存。此其可鑒者七也。八曰藩籬患其不固也。凡一郡一省。各有要害之地。必有重兵以鎮之。使敵不得前。王公設險以守其國。易之所言。豈其誣哉。後世之將。不守險以拒敵。而第鎮兵於附郭之處。譬諸病者。不治病於皮毛臟腑。俟深入骨髓而後(今酉)欠藥。病者終斃。是其可鑒者八也。九曰賞功患其不實也。自古聖王所以籠絡豪傑者。惟賴此爵賞以榮之。然爵賞祗以榮豪傑。則高尚不事之士。亦羞己之自外於豪傑。而奮激於功名。後世戎事方起。大僚倉皇失措。往往聽信市井污賤之言。而驟加以爵賞。豪傑之士方羞與彼等為伍。惟恐爵賞之污其身。而有志功名者鮮矣。且軍興之日。必有夤緣勢要者。濫廁其名於各籍之中。事或稍有功效。彼盡心力以經營者。必反為夤緣之人所掩。而奮志功名者益鮮矣。若夫死事之臣。囗贈宜隆。以示獎勸。而其事亦有不同。在宋歐陽五代史。有死節傳。有死事傳。戰死之臣。不盡錄於死事傳。死事之臣。不得入死節傳。袁燮言世有勇於殉義。而無奇策應敵。拱手以就戮者。謂之徒死。明于謙言死者有二。有進戰而死。有退敗而死。事不可混一。濫賞之宜防。前賢言之。此其可鑒者九也。十曰軍法患其不嚴也。貪生畏死。中人之同情。是以古者軍中之法。不能不嚴。俾為士卒者。知退必不免於戮。進或可以求生。故蹈白刃。臨矢石。有進無退者。雖曰平日以恩義激之。亦臨時兼以嚴法驅之耳。若夫將帥之任。果其屢戰有功。事業顯箸。閒或一敗。正如鄧禹之衄於赤眉。郭子儀之潰於相州。未可遽棄不用。如其平日徒循資格。致位大僚。一旦有事。委軍而走。於此而猶曲恕之。託匿瑕含垢之名。失去莠亂苗之義。而漫言勝敗為兵家常事。不知勝乃常事。敗者為變。則戎事益不飭矣。此其可鑒者十也。夫惟廟謀既斷矣。而復擇帥。帥既得人矣。而任之復專。帥有專任矣。而求才復誠。由是備器械。精訓練。速應援。固藩籬。其事之勝敗。公其賞罰以施之。用兵之大綱不失。而國因之轉弱為強。寇不得逞其勢矣。昔孔子嘗言軍旅未學。而復自言我戰則克。好謀而成。足兵之政。以答子貢。而冉有敗齊。亦言學之孔子。則儒者之於兵事。不可不詳其本末也。故讀馬氏兵攷。敢綴言之如此。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深宫霓裳泪倾城

    深宫霓裳泪倾城

    一朝穿越丞相嫡女,奈何躺进棺材里。晦气!劫后余生欢天喜地,半路遇上鬼郎君?天家国土,君王身畔。君将温柔以待,卿与还之以歌。奈何皇室动荡,危机四伏……万千宠爱帝王妻,遍体鳞伤帝王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相遇那年,这首诗我还没背完。“闭上双眼,皇室一切与你无关。”“我会带你走,带你离开。”……“当你背完那首我最爱的诗,我就回来了。”……我抿唇轻笑:“别走,背给你听。”
  • 图腾记

    图腾记

    本书即没魔法.也没有仙术法宝.只有那一个个代表无数着荣耀和让人热血沸腾的图腾
  • 墟空之上有龙女

    墟空之上有龙女

    墟空之上有龙女,喜食人间烟火情。女主名嘉懿,出自成语嘉言懿行。注:①时空穿梭文,随着故事发展,女主有性别转换的可能。②女主非人类,喜爱以人的灵魂为食,性格古怪难以琢磨。③不能以人类的思维逻辑来看待龙女!
  • 匆匆过去那时

    匆匆过去那时

    身份的扑朔迷离,又有多少人在意,一个个谎言,时间流水也无法冲逝,两个人的相遇,包含着两份各自来自苦衷的隐瞒。时间再快,也忘不了曾经希望的自己。“嘿!我们在一起吧”
  • tfboys之拉钩

    tfboys之拉钩

    大家多多支持哟!本人的处女文《简爱是从坦诚开始》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丁老头养老记

    丁老头养老记

    人终有一老,当你老了以后如何与儿女相处?你真考虑过吗?丁老头一辈子都在调解别人家的矛盾,是全村人的主心骨,因此却忽略了自己的家庭。老了老了,从零开始学习如何与儿女们相处。时代在变迁,老一辈在彷徨!精明算计作妖闹事型老人见多了的你,偶尔也可以换换口味,感受一下通情达理式老人如何将家中这五个孩子重新拧成一股绳。
  • 鸿蒙天帝决

    鸿蒙天帝决

    鸿蒙初开混沌界第一人帝天,为了突破至那传说中的境界,被混沌天道联手五十位顶尖禁忌偷袭至形神俱灭好友被追杀,帝天重活一世,立誓要做那诸天第一人
  • 魔帝霸宠乖獗小姐

    魔帝霸宠乖獗小姐

    他,至尊,冷酷,狠獗却只为她一人倾尽所有温柔她,王者,狠辣,猖狂却只为他一人卸下全部伪装他对她宁负这天下,只为博的红颜一笑她对他宁独面苦难,只为和他睥睨天下
  • 召唤王者人物

    召唤王者人物

    带着系统穿越异界,一同世界走上人生巅峰。
  • 轻微凉凉之夫君大人

    轻微凉凉之夫君大人

    “你说什么,竟然逃婚了,还不赶快叫人把她找回来!”某两人向手下大吼道“是的,殿下。”“叶微凉,别想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