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36600000107

第107章 戶政二十五鹽課四(2)

明季舊制。應納光祿寺滷水二千四百斤。因無用處。每百斤折銀一錢六分。由運司捐解。共銀三兩四錢八分。京山各藩食鹽以外。有趙藩食鹽一款。未經攤徵。後更名食鹽變價。每年在私鹽贖變項下撥補。嗣因徒罪以上。歸臬司審理。改由運司捐解。共銀一百六兩六錢四分九釐。此外有 皇鹽廠地租銀五十八兩五錢。白鹽廠地租銀十五兩六錢。 皇鹽廠在天津府城北。白鹽廠在西沽。皆存積貢鹽之所。嗣因廢棄不用。附近居民。漸次侵佔。修蓋房屋。康熙十六年。部劄行查。居民情願輸租。應交前數。以上各款。皆謂囗課。惟囗地坍漲靡常。故歷年升除不一。按近年冊報。共徵銀一萬三千一百二十三兩八錢七分九釐。此十場囗課之大略也。至若黑土課米銀二百十七兩八錢六分四釐。原因沿海居民。刮取黑土。煎鹽甚易。後淪入海。即舍鹽而漁。令認納課米。現在折銀。則由天津同知徵收。解歸藩庫。而於十場無涉焉。十場產鹽由煎而成者三。為石碑。為濟民。為歸化。由曬而成者四。為興國。為富國。為海豐。為嚴鎮。若豐財越支蘆臺三場。舊皆半煎半曬。今則蘆臺如故。而豐財曬。越支煎矣。凡鹽出於煎者。其形散。名曰末鹽。出於曬者。其形顆。名曰盬鹽。周禮所謂盬鹽是也。盬鹽味稍遜。末鹽為上。煎鹽之法。秋日刈蕩草以煎鹽。而藏其灰。至十一月鑿海水藏之。待開春晴暖以後。攤灰於亭場。俟鹽花浸入。用海水淋之成滷。其試滷也。投以石蓮。北方石蓮難得。代用雞卵。沈而下者淡。浮而橫側者半淡。煎皆耗薪。必浮而立於滷面者乃鹹。注鍋煎之。可頃刻成。將成時。投皂莢數片。始凝為鹽。周十二時為一火伏。可成六鍋。鍋得鹽百斤。詰旦出坑灰。仍攤於場。滲取鹽霜。灰以年久為良。因滷水浸潤。成鹽尤多也。旱則土燥。潮氣下降。鹽花不生。雨則客水浸淫。亭場沾溼。曬灰反致銷蝕。故煎雖由人工。亦必雨暘時若。鹽乃豐收。曬鹽之法。近海豫掘土溝。以待潮入。溝旁堅築曬池九層。或七層。自高第下。潮退。兩人繩繫柳。戽溝水入第一層池中。注滿曬之。然後放入第二池。則又灌首池使滿。次第放至末池。投石蓮試之。蓮直立。滷成矣。於是趁晴曝一日即成鹽。以木扒推起。堆儲池旁隙地。如高墉然。泥封覆其上。待商配運。而行銷於各引地焉。蘆鹽行銷直隸河南兩省。直隸除宣化府屬之永甯衛保安州西甯懷來宣化三縣。裁去引目。改食口鹽。徵納包課。及蔚州赤城萬泉龍門懷安五州縣。承德一府。易州屬之廣昌一縣。向食口鹽。并無引課外。其餘一百三十一州縣。舊有采育二營。皆銷蘆鹽。河南開封陳州彰德懷慶四府。衛輝府除去考城一縣。許州直隸州及所屬之臨潁郾城長葛三縣。南陽府屬之舞陽一縣。共五十二州縣。儀封一廳。俱銷蘆鹽。銷鹽有定地。配鹽亦有定場。海豐嚴鎮為南場。興國富國豐財蘆臺為北場。若越支濟民石碑歸化。則尤處極北。產鹽無幾。惟永平府之盧龍撫甯昌黎臨榆灤州遷安樂亭七州縣。在此配鹽。滄州鹽山南皮慶雲景州東光河間甯津吳橋獻縣棗強青縣靜海交河阜城十五州縣。配海豐嚴鎮之鹽。其餘直隸河南引地。皆在豐財蘆臺等四場配鹽。而豐財蘆臺。產鹽尤旺。為蘆鹽精華。每遇潮災。常不惜數萬帑金。借給囗戶。俾資修整。

商人入場配鹽。席築成包。皆先運赴鹽坨。南坨在滄州西門外。有內坨外坨之分。北坨在天津東門外海河東岸。有新坨舊坨之分。津坨西鄰海。東逼諸淀。大雨時行。常有衝盪之患。故四圍築堤。以資保衛。所謂護坨堤也。鹽包到齊。皆儲外坨舊坨。謂之生鹽。赴司告掣。運司發批驗所。查點引鹽數目。具結申司詳院。鹽政親囗過掣。南所六引為一土馬。北所九引為一土馬。數十土馬為一垛。皆編列號籤。委官信手掣第幾號。即稱第幾號鹽包。每掣一包。過一小籌。掣二十包。過一大籌。掣過抬入新坨內坨。謂之熟鹽。蓋以防其混也。惟盧龍等七州縣。所配越支四場引鹽。及蘆臺場行銷薊州遵化豐潤玉田甯河寶坻三河平谷八州縣引鹽。若令赴津過掣。路途遙遠。囗價倍於鹽價。則由薊永分司。或委員。就近在場監掣。不赴津坨。長蘆運鹽。多係水道。冬涸夏漲。船行不利。故舊制掣鹽。定為春秋兩關。今則隨到隨掣。商更稱便。掣畢。發給水程驗單。然後裝船。或由北河。或由淀河。或由西河。或由御河。分運各處沿河州縣。就近落店。其離河遠者。北河則運至張灣。淀河則運至保定縣張青口及清苑縣。西河則運至衡水之小範任縣之邢家灣甯晉之白沐丁曹及邯鄲縣。御河則運至大名之龍王廟白水潭等處。落廠車運河南州縣。則由白水潭運至衛輝府及道口鎮。車運渡黃。再行分運。衛輝府設立鹽廠。引鹽入廠輸租。每年共銀二千五百二十三兩零。此係歸入河南錢糧。不在引課之內者也。夫長蘆引課較前加增數倍矣。明季歲行大引二十三萬九千八百五十道。每引載鹽六百五十斤。 國初剖一為三。共引七十一萬九千五百五十道。每引連包索重二百二十五斤。徵銀二錢六分五釐。共正課銀十九萬一千二百二十四兩四錢一分二釐五毫。惟時順天永平正定河間四府州縣。多鄰場囗。皆係包課地方。不頒引目。順治二年。一律改引。增引三萬五千四百五十三道。徵課銀一萬一千一百十九兩零。十八年增順天永平二府引三千六百道。徵課銀一千一百二十九兩零。開封府屬之杞縣陳留通許蘭陽儀封。本為山東引地。康熙五年。改食蘆鹽。增引一萬三千一百八十九道。徵課銀五千五百二十八兩零。十七年。通查各屬丁口。計丁加引五萬三百九十九道。徵課銀二萬六千九百四十二兩零。二十四年。懷慶府屬。以河東池鹽。連年缺產。改食蘆鹽。增引三萬七千二百五十一道。徵課銀一萬七千四百三十五兩零。二十六年。陳州項城六處。因淮鹽不到。價昂病民。改食蘆鹽。增引二萬四百十九道。徵課銀九千五百二十兩零。四十七年。增薊永引一萬五百七十二道。徵課銀四千四百七十八兩零。五十八年。增大興宛平引三萬五千三百十三道。徵課銀一萬六千四百七十兩零。雍正十年。增薊永引三萬道。徵課銀一萬四千兩。十二年。又增薊永引一萬四千五百道。徵課銀六千三百五十六兩零。此課之隨加引而增者也。長蘆綱引。謂之正引。薊永正河。謂之改引。順治十三年。題定正改引目。每引皆增課銀四分七釐零。

又按明制舊課。查出內有甯餉酬商滴珠缺額四款。甯餉者。因甯夏用兵加徵者也。每引該銀七釐零。酬商者。每引許多帶鹽十斤而加徵也。每引該銀二分五釐。滴珠者。傾鎔課銀之火耗也。每引約銀三釐。缺額者。當初起科。比照明制。每引缺銀一分三釐零。今則一并派入正引內起徵。每引共增銀四分八釐三毫零。當時兵革未息。餉項浩繁。前代本有備用大引一萬五千道。猶今所謂餘引也。亦剖一為三。計引四萬五千道。又按年加引十二萬道。共徵課銀五萬一千七百五十餘兩。派綱商行銷。行之未久。鹽即壅滯。商人情願帶課而不行鹽。將此項課銀。勻入通綱正引之內。每引約銀三分五釐零。而改引不與焉。改引與正引。斤重如一。而課則稍輕。故康熙十七年。又增薊永正河課銀每引四分。此不加引而但增課者也。長蘆初制。以二百二十五斤為一引。商鹽掣出多斤。議罪罰金。謂之割沒。康熙十六年。除去割沒之名。每引加鹽二十五斤。增課銀七分。雍正元年。商課積欠九十餘萬兩。設法調劑。每引加鹽五十斤。并不加課。以三百斤為一引。嗣後商欠清完。於乾隆六年。將五十斤加鹽。減半增課。每引約銀四分六釐六毫零。此又加斤而增課者也。當計丁之加引也。宣化府包課等處。亦曾改引四千餘道。嗣因窒礙難行。除去引目。加徵包課銀二千五百九十四兩四錢三分二釐。通計加增共引九十六萬六千四十六道。正引課銀五錢一分三釐零。改引四錢六分六釐零。共徵課銀四十九萬四千五百二十五兩九分三釐。此長蘆引課之定額也。外頒餘引五萬道。課銀儘徵儘解。若夫刷辦鹽引。徵紙珠銀二千八百九十餘兩。擬罪納贖。徵囗罰銀三千一百兩。陳州府引。不在衛輝落廠。租銀納交運庫。徵陳西輸租銀一百六十三兩。懷慶府引。舊納池課。有賑濟一款。徵賑濟鹽丁銀四百六十三兩。昌平良鄉食鹽。向在通州發賣。應納牙稅。嗣商認引捆運。仍徵昌平牙稅銀三百兩。此非正課而皆入正課奏銷焉。其不入奏銷雜款。則徵銅斤水囗銀七千四百八十五兩四錢。捐解河工銀一萬九千五百三十兩九錢二分。商人於投具手本時。每引納銀一分。謂之鹽號。徵銀九千二百十五兩四錢六分。預備獎賞。每引納銀一分四釐零。謂之花紅。徵銀一萬一千二百八十八兩八錢四分五釐。裁去筆帖式鹽規。徵銀五千一百七兩七錢三分。撥解護軍校公費。徵銀三千三百八十兩五分一釐。徵都察院飯銀一千三百七十四兩六錢六分八釐。內閣飯銀一百三十兩三錢三分三釐。他如領引配鹽時。每引交銀八釐一毫六絲。共銀七千六百十七兩四錢五分二釐。則謂領費也。告運開船時。每引交銀二分六釐六毫零。共銀二萬二百七十一兩一分。則為告費也。各官養廉。則徵銀一萬四千六百八十九兩三錢二分也。補銀平色。則徵銀一千三十二兩三錢六分四釐也。灘池雇覓巡役。稽查走私。徵灘工銀三千五百兩六錢五分。海豐樂陵交界之四黨口。為東鹽灌蘆要隘。派駐弁兵。堵截梟販。徵巡費銀二千二百兩。天津鹽坨。本鑾儀庭燎廠地。後奉裁去。交商儲鹽。徵地租銀四千零二兩。以上惟養廉一款。係按正課百兩交銀二兩七錢。銅斤水囗。係按引地大小分派。餘皆按引攤徵。通計共銀十一萬一千兩有奇。此長蘆雜課之定額也。

雜課多係相沿陋規。鹽政運使衙門。動輒數萬。故膺鹽差者。回京以後。例有呈獻。謂之當差。振古如茲。不以為非。至雍正初年。始徹底查出。嚴行裁革。酌留充公數目。定為經制。蓋積獘如洗。而鹽法精詳。亦為前代莫及矣。津鹽出坨以後。沿途并無關隘稽查。引包夾私。在所不免。運使孟公初因海河病涉。捐造浮橋一座。即於此設立鹽關。以浮橋之啟閉。為鹽船之出入。委員查驗稱掣。莫能飛越。則淨引私有法也。窮囗以鹽餬口。有鹽無價。雖嚴刑不能止其鬻私。惟令引商認定場分。預出資本。以助煎曬。凡囗之鹽。皆歸於商。商力不給。濟之以官。總使場無餘鹽。則淨場私有法也。蘆岸東南鄰山東淮北。西北鄰解池口。鹽池鹽常缺。淮鹽價昂。皆不為患。東鹽則四黨口駐囗弁兵。以為藩蔽。惟口鹽價廉。而處處與永平府接界。最易灑灌。故薊永之引。課則最輕。一切雜款。皆不攤派。先使官私價值相等。然後使商添募巡丁。分段堵截。則淨鄰私有法也。各場設有牌鹽。准老幼殘廢。負販度口。原所以示惠鮮。乃刁販暗中勾通此輩。來往搬運。囤積灑賣。佔礙官引。後令商人公捐款項。每日按名散給養贍錢二十四文。停其負販。則淨牌私有法也。私淨官暢。理固宜然。然而引地有肥瘠。運道有遠近。商力有強弱。若非因時制宜。則畸重畸輕。未能一律均平也。當初額引。皆按丁分派。計口授食。原無偏重。但地多斥鹵。則消滯。年穀不登。則消滯。濱近鄰私。則消滯。若拘泥成例。暢者常若不足。滯者常若有餘。惟權以融消之法。使滯消之區。每年勻出引二三分。准於暢消地方通融售賣。但須報官立案。不得私相授受。則裒多益寡。而無甘苦不均之患矣。鹽本鍊水而成。日暄風散。最易折耗。況長途遠運。忽舟忽車。層層盤剝。拋撒更多。出不敷入。成本攸關。因議以加耗之法。量道里之遐邇。為加斤之多寡。河南舟車再易。每引加鹽十五斤。直隸舟車一易。每引加鹽十斤。使額定斤重。錙銖無損。則整包零市。亦無虧短不符之虞矣。長蘆引岸。夥辦一處者少。惟大興宛平額引十萬五千九百道。謂之京引。額大課重。一人不能肩承。常係多商分辦。先因歷年積引。曾改行三引兩鹽。後將積鹽銷完。商人仍以為便。卻於鄉會試年代銷外引十餘萬包。蓋欲藉此影射多運。其計甚譎。部中議再加引三萬五千三百道。停其代銷之例。於是計無所施。始復一引一鹽之舊。而將加引勻令通綱分銷。此蘆綱所以皆有分認京引也。惟眾商共處一岸。難以劃分界限。巧而黠者。往往先登壟斷。良商反多倒歇。因定為輪句之法。京鹽皆於張灣落廠。將商引分為十句。內城謂之內句。外城謂之外句。令於廣渠一門。次第進鹽。挨句輪賣。委員填發循環照單。專司稽察。則易亂為整。而無凌競相爭之獘矣。天津本衛地也。其屯丁分隸各州縣。後改為州。又升為府。置天津縣。割附近村莊以隸之。然戶口皆在各州縣按丁派引之內。未易更張。惟城內居民。及往來商舶食鹽。歸津售賣。價值甚賤。并不辦納引課。故作為公共口岸。眾商輪辦但以節制私鹽。使不至充斥而已。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网游之和老婆的战争

    网游之和老婆的战争

    老婆说:“想上床,在游戏里面,打赢我的公会再说!”矮婆不爱你怎么办!老婆有爱的人怎么办!很简单!杀死那个小白脸,然后在征服老婆!让老婆爱上你!一个职业佣兵,从国外,让自己的军人爷爷,骗了回来,和自己从小就忌讳的女人结婚.........求推存,收藏
  • 有女来朝

    有女来朝

    她是药谷小少主,每天烧火做饭地伺候花美男师父,时刻想着一针扎晕师父逃之夭夭,然这药谷前有悬崖后有鬼林,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要做个孝顺徒弟。他是南昭国二皇子,战功赫赫的睿王殿下,生来背负着无法言说的血统秘密,冷面冷情,杀伐果断,却生着一张人神共愤的美男脸。且看天才小神医如何收服冰块大帅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魂动轮回

    魂动轮回

    生是一个轮回,死亦是一个轮回,可谓是人的一生都在轮回之间。这个历经两世挚爱不悔的凡人在轮回界辗转命运后,终究能阴阳逆转、定夺乾坤。
  • 九转战仙

    九转战仙

    林翼在一个以武学为尚的大陆,因自己没有武魂而无法修炼,无意中在山洞中发现了一本残书,从此一代天尊的成长之路开启了
  • jojo的奇妙替身

    jojo的奇妙替身

    在这个世界上,有着名为【替身】的奇妙力量,一部分有着【才能】的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觉醒出这种超越常理的能力,除了当年赫赫有名的【恶人救世主】与【星辰远征军】,在世界的其它角落里,也有着不愿争斗过着平凡生活的替身使者们,我们要讲的,就是他们的故事。
  • 幻想世界之时空裂缝

    幻想世界之时空裂缝

    周鱼对着智能1号道“我要成为全宇宙第一人。”
  • 夜雨惜鱼

    夜雨惜鱼

    夜晨雨,向某人招手,“老婆,乖,过来”茶小鱼,“不,我不要,我要去浪”夜晨雨怒,“来人,召开记者发布会,我要向全世界宣布茶小鱼是我的人”茶小鱼,夜晨雨你王八蛋!
  • 天命破凰

    天命破凰

    象棋对弈上,两届全国冠军韩佳宇和神秘新人虞子期对弈时被神秘力量卷入一副古老的棋盘,穿越到了秦朝末期。这是巧合,还是上天刻意安排?熟知楚汉史的两位,会对历史产生甚么影响。看两位象棋大师如何帮助项羽,刘邦下好这场楚汉之争的大局。
  • 为了尽快睡觉我也是拼了

    为了尽快睡觉我也是拼了

    拥有超完美形象的学霸少女柳依竟然为了这种事情做出这样的选择,对不起我幻灭了,但是这样的她竟然有点可爱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