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三八前夕,陕西省妇女研究会欲开通两条电话热线,为妇女心理健康及婚姻家庭问题进行无偿咨询服务。消息不胫而走,一批热心人早攒足了劲,前来应聘做志愿者咨询员。日前,记者在妇女研究会看到,这里门庭若市,一个个穿戴整齐,精神饱满的志愿者急切地等候在此,盼望早点儿接受“判官”们的面试。
据悉,国内以扶持困境中的人群,无偿地为她们提供帮助的民间“草根”组织日见增多,这些组织为人们自由选择职业、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这次报名做热线服务志愿者的人数之多,远远超乎妇女研究会工作人员的想像。报名者中有医生、教师、政府公务员等,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的23岁。研究会从数百名报名者中最终初选出121名参加了面试。
这是周六的清晨,天空飘洒着细细的雨丝。7时50分第一批来考试的人已提前到场,令工作人员大为感动。填表、心理测试,最后一道关是要单独面对专业人员的口头面试。站在门外排队的人员像小学生般一个个神情虔敬,惴惴不安。“志愿者的工作意味着什么?”“无偿。”“你搞这项工作优势在哪里?”……坐在第二面试室里的苏女士,面对三位“考官”的提问从容应答,侃侃而谈,这位30出头的女教师是那么胸有成竹、有板有眼,几分潇洒、几分利落,使人心头不免一热。
有一位慈眉善目的母亲带着女儿来了。原来母亲是一家医院的保健医生,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取得了心理医生资格,在某中学当教师的女儿受到她的影响也对心理学发生了兴趣,母女双双挑灯夜读,感受到了极大的乐趣,也取得可喜的成效。记者问其女儿,“现在许多教师工作之余去代课挣钱,你为何想把剩余精力投到这项公益事情上来呢?”这位26岁的女孩子平静地回答:“金钱毕竟不是人唯一的选择,再说,当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满足以后,就很难再对金钱的追求抱以永久的兴趣了。我是教师,在教书之余,更愿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样会使我觉得充实。同时,把自己学到的心理学运用到实践中,会加强自身学养,对本职教学工作会有帮助,何乐而不为呢!”
21岁的小何是被妈妈用轮椅推着来到面试现场的,她是一个有严重行动障碍的残疾人。小何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家自学各种知识,2000年开始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在不断的学习中她也不断地化解着自己的痛苦,终于在精神上站起来了。她希望能帮助别人,并在拯救他人中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姜先生是某研究院的退休职工,他是10多位男性应试者中的一位。他说,自己老家在农村,看到农村妇女权益遭受侵害的事情很多。由于眼界狭窄,认知水平有限,许多乡村姐妹在精神黑暗中苦苦挣扎而无法解脱。在严重的心理障碍压迫下,很多人都参与迷信活动,麻痹自己。这种现象令他担忧。他决定参与这个志愿者活动,帮助更多的妇女走出心理困境。他认为男性从事这项工作具有更独特的视角,更有利于和女性沟通。
36岁的小林是一位政府公务员。他谈到自己应聘的心理动机时更是语出惊人:“不错,公务员工作是很热门,但机关中人际关系复杂,置身于其中,受制于人,使自己的能量很难得到全面发挥,无法获得自信。加入志愿者队伍,大家都是本着奉献爱心的目的,无利益之争,无级别限制,不但能获得平等,还能获得人格和知识的拓展。因此,这种选择相当于人生命的第二个春。”是啊,小林的话真的让人振奋。
在招聘志愿者现场,虽然窗外仍然有几分寒意,但满屋里已是春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