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很惭愧,投稿的事已经从冬天拖到了春天,都快成我的心病了。除了时间紧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这些年来热线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只要提起热线,与热线有关的许多人和事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会让我感到可写的东西太多太多。这样一来,反倒是每次提笔竟不知该从哪里写起。有些事情,在别人看来可能很平常,但对我来说总觉得应该珍惜,总不由自主的会把它和陕西妇女研究会联系到一起。
2005年除夕那天,原定可以不去单位上班,准备在家忙过年的事。可一大早临时接到通知,需到单位值半天班。当时,家里已经被我搞得乱成了一团,但我还是去“顾全大局”了……当我独坐在单位那几间寂静的房间里,看着马路上飞驰的汽车和脚步匆匆的行人时,心里既没有孤独也没有焦躁,倒像是在品味这难得的宁静,感受着一种特别的心情。那一刻,我提笔在本子上写道:我敢说,此刻,在除夕之日的上午,在这个偌大的都市里,没有几个人能够“享受”到我的这种“待遇”——忙中偷闲,竟能以如此平静的状态记下此时的心情,能够怀着感恩的心写下些许文字。什么是幸福,这就是幸福,是花再多的钱也难买到的幸福。这种感觉太值得珍藏了,真想有什么办法能把这个时刻拴住,把这种感觉留住,直到永远……那些被我写在日记本上的文字,真的是多年来已经被我烙在心底。当周围一些人无法理解我为什么热衷于那些“不打粮食的闲事”时,我一笑了之。是的,局外人无法想像,一个单亲母亲何以会有那么多的快乐?没有谁会想到,我的心里时常会有一种无法表达的情愫,一种特别的幸福感在升腾。这种幸福感来源于、得益于10年前成立的妇女热线。
1996年夏季的一天,我在西安晚报上看到一则陕西省妇女研究会招募志愿者的启事:假如你每月能拿出3个小时,为需要帮助的姐妹提供服务,请你参与我们的妇女热线。报纸上大概介绍了一下,说那条热线是全国第一条省级心理咨询公益热线,它主要是为社会转型期间遭遇困惑的女性提供情感及心理支持,报名的地点是省妇联研究室。那时我刚从人祸的阴影中走出不长时间,认为那样正好可以充实自己,没有多想就去报名了。严格地说,按条件当时我的学历不是很够格,但当我讲完我的愿望及个人经历时,还是参加了笔试和面试。当时参加面试的有200多名应试者,但首次上岗只需50名志愿者,我当时的综合成绩是排在第74名。咨询员岗前培训在胜利饭店进行时,我因为不在册,不能和别人一起享受食宿待遇,但我丝毫不在乎,上课时我认真听讲、记笔记,中午下课别人开饭了我就到饭店外面自己买着吃,下午下课别人到房间休息了,我骑车回家,晚上在家继续啃着白天没有消化的一些内容。3天培训结束了,就等着上线了。
想当初,在没有进入热线之前,我只是对自己的离婚事实很难接受,除对丈夫充满怨愤之外,更多的是对第三者的恨。但自从进入妇女热线接受培训之后,我了解到了很多与现代妇女有关的信息,也接受了许多新的理念,当我听到王行娟老师讲:“遭遇婚姻危机的人群中,贤妻良母型首当其冲。”当后来咨询员分享时,郭惠敏老师说:“作为女人当你在一味地付出时,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把自己的命运与婚姻牢牢地拴在了一起,遭遇婚姻风险会是难免的……”这些话都使我如梦初醒,使我深受震撼!随着培训学习的不断深入,我认识到: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当你完全为对方付出甚至忘记自己的存在时,就会丢失了自己,又怎能怨别人?之后,我逐渐地不仅从个人情感的沼泽中走出,而且常用学到的心理学知识、社会性别意识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一些仍在婚姻危机中徘徊的女性分享,同时我还站在社会工作者的角度,写了一篇《愿你过得比我好》,当文章在西安晚报发表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仅文章被评为报社当年的优秀稿件,就连之前孩子父亲的朋友也给我打电话谈他们夫妻对我的敬佩。的确,婚变或许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对我来说,却是妇女热线让我从噩梦中醒来,对未来有了新的梦想和希望。
在热线,我无数次感受到了咨询员之间不是姐妹胜似姐妹的情谊。我记得,有一次大家在聊天时,我无意中说起每天下班回家天都黑了,家里也是黑漆漆的,真希望有一天回家的时候,能看到家里的灯亮着的话,没想到这话被一位咨询员记住了。1999年中秋节那天,她特地在我下午上班前赶到我家,牺牲了她一个下午的时间,帮我做好晚饭,还让她丈夫在我下班后必经的路口接我……老远就看到家里亮着的灯光,进门香味扑鼻,好丰盛的一顿晚餐啊,我激动的半天说不出话……七八年了,那个中秋的晚餐我一直记得。
前几天,有空在家收拾东西时,一包生日蜡烛,又让我想起2000年我的那个难忘的生日。那天热线分享会开刚完,大家在一起照相,不知谁问起了当天的日期,一问一答间,我突然想起那天是我的生日。之前,我几乎没有认真过过生日,也不记得有过生日蛋糕,虽然那已是我的第4个本命年。接下来的事同样让我这些年无法忘却。几个咨询员姐妹不知道怎么一商量,有人去买蛋糕,有人定餐,为我张罗了生日宴会。当蜡烛点燃,姐妹们让我许个愿时,我闭上了眼,双手捂着脸,眼泪却顺着指缝流了下来,我现在还能想起那是激动的泪水,那是幸福的泪水……现在,那些已经尚未点燃的蜡烛被我收藏起来了,我相信它们会永远在我的心头燃烧,那是被爱点燃了的爱,它会激励我更好地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服务。
几年前,我得到了一本屈雅君老师夫妇二人编译的书《仁爱一生》,那本书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也是我所有的书中被红线勾画的最多的一本。书中的特里萨修女被称为20世纪穷人的圣母,她被我读后当作了自己的榜样:在她的心目中,穷人比富人更需要尊严,更需要关爱。从那本书里,我汲取了很大的力量。
两年前,女作家铃子对我说,她想写一本与陕西文化有关的书,希望我能接受她的采访,在我曾一再拒绝她,而她的书已近尾声时,她又真诚地告诉我,她就是想从写我的故事让人们看到爱心的力量,最终我答应了她。2006年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她的新书《陕西人的文化情结》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书中收录的20人的作品除我之外19位全是男性。
10年了,对我来说,在这10年里,我在热线的付出远不及我在其中的收获:如果不是进入妇女热线,如果不是接触到那么多富有爱心的志愿者,如果不是接受了10年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培训,怎能把我从一个普通的单亲母亲培养成一名社会工作者,我也难有有今天的收获和快乐。
陕西妇女研究会的妇女热线就是爱心种子的培育基地。如果把咨询员的爱心比做种子的话,那么,她不断地在向世人昭示:只有播种爱心,才能收获幸福;只要播种爱心,就能收获幸福。
200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