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81800000013

第13章 自信是勇敢之母

教育专家认为,勇敢的最高境界是自信,因为鼓励自己去克服恐惧毕竟是亡羊补牢,只要真正建立起对自己的自信,才是孩子勇敢坚毅的必经之路。

可是在我们身边,那些被父母轻视、指责的孩子,性格变得害羞、退缩和恐惧的例子简直不胜枚举。“我做不好”,所以“我干脆不要做好了,省得挨骂”;“我知道你们都不喜欢我,觉得我给你们丢脸”,所以“你们不要再逼我了,让我自生自灭吧。”这就是孩子在遇到挫折、困难时,感到焦虑时,不能及时得到鼓励,以至于丧失自信的结果。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允许孩子失误,让孩子在不足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并从中学习到改进的方法。

妈妈的困惑

小津5岁了,是一个虎头虎脑的小家伙,力气大,活泼好动。妈妈常对别人夸奖说:“我从来不娇惯孩子,小津自己穿衣服、吃饭,从来都不用我操心!”就像妈妈说的那样,小津确实是个好孩子,不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总想帮妈妈的忙。

有一天,妈妈出门买菜,把小津一个人留在家里看电视。小津看到电视中一个小朋友帮妈妈洗衣服的画面,于是决定自己也试试。他拧开水龙头把家里的几个桶、几只盆都盛满了水,然后打开妈妈的衣柜,把妈妈的衣服一件一件都取了出来……

妈妈终于回来了,小津满脸兴奋地站在妈妈面前,准备接受妈妈的表扬。“天呀!你都做了什么呀?”妈妈看到浸泡在水里的皮大衣、毛料套装、羊毛衫,还有两双皮鞋,一时间气得脸色发紫!在妈妈怒气冲冲的斥责里,小津惊恐万状,不知所措,终于吓得“哇哇”大哭起来。

从此之后,小津不再是那个抢着帮妈妈做事的乖宝宝了,他总是有意无意地躲着妈妈,也躲避做很多事情。

这位妈妈为儿子会动手做事而骄傲,那么孩子自然也会在妈妈的评价中觉得自己帮父母忙是正确的行为,并在这方面觉得很有自信。但妈妈却不能宽容儿子因好心而犯下的小错误,最终的结果是,她的责骂给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更严重的是,这样的批评让孩子丧失了自信,并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慢慢变得越来越消极、退缩。

可以说,妈妈对孩子犯错的处理态度和方法是不妥当的,应当首先问清楚具体情况和原因,孩子完全是由于缺乏经验和常识,是好心做了错事。这就应当给予宽容、谅解,然后再具体指导孩子应如何做。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主动性和自尊,又使孩子学会了新的行为方式,也就一举两得,那该有多好。

01 童年期是自我概念形成的关键期

树立孩子积极的自我形象,其核心就是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是好孩子。一般来说,从幼儿园到中学,差不多每个班里都会有几个学生被认为是坏孩子、差生。稍加留意,我们也会看到有一些孩子很清楚自己是坏孩子,是害虫。他们已有了这样的自我成见:我是坏孩子,不听老师的话,我就会捣乱,破坏纪律。我们怎样才能避免孩子产生这种消极自卑的心理,而建立起一种积极健康的自我形象呢?孩子对自己的基本认识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呢?

孩子是否对自己有积极评价,一般受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孩子对自己的客观认识,肯定包括心理的、生理的、道德的。树立自我形象为什么重要呢?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人格是人的行为倾向,是建立在自我形象的基础上的。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怎么生活。孩子越小越认不清自己,甚至已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都对自己充满怀疑。所以,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特别重要,你认为你是好孩子,你才能成为好孩子;你认为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才是聪明的孩子。

有这样一个故事:到美国生活的一对中国夫妇,他们的儿子正上小学二年级。一次,他们收到儿子班主任苏珊小姐的一张便条,是给学生父母留的作业:希望父母们好好想一想,自己的孩子有哪些天分,然后写一篇《我的孩子有什么天分》的短文,由孩子带回学校。

这对夫妇在国内受教育多年,形成了惟有读书高的观念。但两个博士孕育出来的孩子,学习上充其量只是中等而已,要强的两口子一直为此失望。为了完成这份作业,两个人只好绞尽脑汁挖掘儿子的所谓天分。可没想到这一挖掘,竟然发现儿子的天分还不少呢:好奇心强,总是渴望了解更多的新知识;超群的组织能力,每次班级活动总能做策划人和组织者;动手能力强,整理院子里的花草,总能把盆景整成最美的造型;还有……作业写完后,这对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简直就是一个天才啊,值得好好培养。他们感慨道:这么优秀的孩子,以前怎么竟会对他失望呢?

其实,有知识有天赋不仅仅是光有书本知识,或者说光在学业上有天赋,孩子的成功也不仅仅意味着将来成为哈佛女孩、剑桥男孩。每个孩子都有他特别的天分和才能,衷心希望更多的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天分!

自我形象形成的关键期

孩子到了10岁左右,内心会出现深深的怀疑和困惑。有一部分孩子经常受到父母、老师的批评,开始怀疑自己不是好孩子。如果孩子处在低谷走不出来,就会形成他人生发展的障碍。

童年期是一个危险期。从道德发展看,童年期时开始出现一个马鞍形。相对于刚出生时的简单喂养来说,3岁以后的孩子就已经容易被父母消极评价了。这时候开始出现所谓的“坏孩子”,起码是不懂事、不听话的孩子。孩子们到了这个年纪,开始对周围的世界出现很多不解,内心会出现深深的怀疑和困惑,有一部分孩子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于是开始怀疑自己不是好孩子。所以童年期很重要。如果孩子处在低谷走不出来,就会形成他今后发展的障碍。可是,很多父母做不到这一点,总是盯着孩子的不足,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成功的选择在于认识自己

人类意识的最本质的特征和人与动物的心理上的分界线是自我意识。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又构成了每个人的人格核心。自我意识把人的愿望、爱好、欲望、习惯、利益结合成统一的体系,在日常生活中构成个人的内心世界,对人格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可以用自我意识的发展程度来衡量一个人的心理成熟程度和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因此,心理健康的标准,也可以从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自己对自己的态度、自己对自己的控制这三方面来加以衡量。

古希腊人曾把“认识自己”看作是人的最高智慧。阿波罗神殿的大门上写着一句箴言:“人啊,认识你自己。”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些话都很符合心理健康的原则。举个例子,北京某重点中学一位高三男生,考大学时轮到数学考试时,他死活不肯进考场,说:“我脑子全乱了,什么也想不起来,进考场脑袋非炸了不可。”父母快急死了,去求老师想办法。老师秘授一计,父母回去对儿子说:“这样吧,你只要进考场把题答完,考零分也算完成任务,怎么样?”儿子一愣,问:“这可是你们说的?”“是我们说的。”“说话算话?”“说话算话。”儿子听了一下子轻松起来。数学成绩公布后获知,儿子考了93分,进了大学。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认识自己既是重要的也是困难的,人所以紧张往往是不了解自己。人在高度紧张的时候,有可能连自己姓什么或家住哪里都不知道了。作为父母,引导孩子认识自己是一大学问。当然,父母首先要学会认识自己的孩子,而这方面父母经常容易步入误区。

在童年阶段,特别重要的4个字是“兴趣”与“习惯”。没有兴趣难以成才,没有好习惯干不成大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童话作家郑渊洁小学时只有作文成绩好,其他科目都较差,还调皮捣蛋。老师生气地说:“郑渊洁,咱们这个班将来最没出息的那个人就是你!”郑渊洁至今仍是小学毕业,但他有写作天才,创作有关皮皮鲁、鲁西西等童话500万字以上,还是北京十大杰出青年。偏科不好,但不一定不成才。台湾三大女作家琼瑶、三毛、席慕容,数学都一塌糊涂,不也是为人类造福出版了那么多优秀的作品吗?谁说她们不是人才?

齐白石是国画大师,梅兰芳是京剧大师,如果让两位大师参加奥运会比赛,恐怕谁也成不了冠军或亚军。

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事情,反之就是选择了最不适合自己的事情。对于一个肯奋斗的人来说,成功在于选择,而成功的选择在于认识自己。

02 用放大镜去发现孩子的优点

对孩子来说,细微的进步和巨大的进步是同义词,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孩子如果把糖果让给别人,就和富翁拿出一万元给你是一个道理。

到了一定年龄,孩子的表现开始出现分化是不可避免的。幼儿园多以成绩好、不捣乱作为好孩子的标准。有时孩子虽然成绩不太好、经常违反课堂纪律,但是他有其他的优势,比如画画好,但经常还是不能被老师算作好学生。因此,孩子此时可能容易对自己表示怀疑,形成负面的评价。

此时,父母和老师应该用放大镜来看孩子的优点,甚至说父母和老师首要的任务不是发现孩子的缺点,而是优点。发现孩子的优点越多,孩子的优点就会越多。孩子心地善良,会因为老师的肯定喜欢幼儿园,会有许多好的表现,但是他自己说不清楚,甚至意识不到。这时老师要经常表扬孩子,表扬要具体,让孩子觉得我能行。

要特别注意发现孩子细微的进步。对孩子来说,细微的进步和巨大的进步是同义词。孩子的生活中没有什么大事,所以孩子细小的爱心体现,父母都要给予鼓励、肯定和表扬。父母有时觉得孩子的毛病很多,但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要随意说孩子不行。孩子的问题经常不是品质问题,孩子偶尔为之的行为,与没有道德完全是两个概念,父母若诚惶诚恐地当作没礼貌、没道德来加以处置,必定会大大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像“嗯,这次你的表现还可以,但不能骄傲,继续努力,下次要争取比这次更好。”“你看,你又骄傲自满了,一骄傲就退步!这不,老师也说你最近心浮气躁!”这些话恐怕是父母最常说的话。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心理,觉得不能让孩子骄傲,如果总表扬他,孩子就会不知进取了。可是事实正好相反,这样的评价只会让孩子对充满竞争的生活心存畏惧,对自己不擅长、无法胜任的领域更加发自内心地厌恶,而父母所说的骄傲更是会让孩子觉得一脸茫然。

查一下字典,“骄傲”的意思是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自以为自己了不起,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用在学习上,就是自以为成绩考得不错,别人都赶不上自己,洋洋得意,沾沾自喜,满足于眼前的成绩,放松了今后的努力。这就是父母眼里的“骄傲”。父母总是怕孩子存在这样的骄傲心理,所以,就用那些话语来催促孩子不断上进。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真的不存在什么骄傲不骄傲的。发挥得时好时坏是正常现象。今天可能就是比较听话,明天也许就会犯错误,这些事情都很偶然,也不是孩子故意为之的。但父母对于这类小事却总是很敏感,总是固执地认为,只要最近表现频频出错,一定就是孩子骄傲了、得意了、不用心了;只要最近表现得规规矩矩,那就是她的批评起作用了,孩子改正了,变得谦虚、努力了。这就是父母的逻辑。

所以,在这本书将要接近尾声的时候,我真的很想提醒父母,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思想根源。父母都信奉“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格言,然而,这里所说的谦虚,是针对成人为人处世时或在向别人学习时的一种态度。而对于自我评价意识尚未完全清晰的孩子来说,成人的表扬就是一面放大镜,可以加大孩子的动力,可以激发孩子的潜能,可以释放巨大的能量,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尊自爱。

不要再吝啬你的表扬!孩子需要成人不断肯定他的成绩,需要成人为他筑起自信的长堤,去挡住各种各样的困难“潮水”,为他打造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基石。尝试去鼓励孩子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不足,对他们充满信心,孩子就将交还你一个崭新的自己!

03 去除自卑,你就是最幸福快乐的宝宝!

和自信相对立的心理状态是自卑。这是一种性格缺陷,而一个人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儿童时代。自卑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将产生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每个人的心里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卑。但当自卑过于严重以致结成了冰,就可能带来悲剧。大家熟悉的马加爵事件就是如此。当他因为家境、相貌等因素无法融入集体时,他的自卑心理强烈到极点,就转化为一种攻击性,致使他去伤害别人。因此,父母教育孩子时,要有一种预警机制。要经常看一看,孩子的情绪是否正常,心态是否良好。一旦发现问题,应尽早帮助孩子克服和纠正,以避免随年龄的增长最终形成自卑性格。

导致自卑的原因

所谓自卑,就是总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因而产生多种消极情绪。造成这种心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有:

身体、生理的原因。事实证明,经常生病的孩子往往比健康的孩子更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孩子的体力、身高、相貌方面的差异也会导致孩子自卑心理的形成。

才智、能力的原因。有的孩子会因反应不如别人灵敏,学习成绩不如别人好,或者特长不如别人多而产生自卑。特别是有的人经过努力后,成绩还是不见提高,便可能陷入自卑中。

社会、家庭的原因。专家认为,贫穷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大敌。富裕家庭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贫穷家庭的孩子则不得不节衣缩食,事事算计,那么家境贫穷的儿童和同龄家境富裕的孩子相比,则更容易胆怯、退缩和信心不足。除此之外,家庭破碎、父母态度粗暴、家庭缺乏民主,也常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微不足道。

自卑者的心理概念

自卑的孩子在心里给自己已经下了结论:我不如别人。他用美貌、聪明或者其他特质来衡量自己的价值,而且,自卑感使孩子时刻警惕外人的评价。这样一来,孩子对事情的感受力就和别人有很大不同。这种孩子对任何批评都极度反感,甚至最温和的言论也被看作是个人攻击。他们表现得过分敏感和过分防备,就好像必须不断保卫自己才行,甚至过度赞扬的话也不能接受,因为他怀疑别人赞扬的动机或认为自己根本不配受到赞扬。这些孩子认为自己不像别人那么聪明、吸引人、活泼、幽默等,对凡是涉及自己的言论都会有过度反应,而且对其他一些平常的事也会计较。生理上与其他孩子有明显不同的孩子更容易受伤害。他们比别人更重视这些不同,总认为别人在取笑、嘲弄自己。这些不同包括高、矮、胖、瘦、某个部位大(鼻子、耳朵等等)、残疾等等。

自卑的孩子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或不如别人的,这是错误的开始,然后被迫保护受创的自我,以免受到更多的伤害。因此,“谨慎”成了他们的座右铭。他们不在情感上冒任何不必要的风险,不主动跟人交谈,不在众人面前说话,不参加比赛,被同伴笑话时甚至不为自己的尊严辩护。他们认为保住面子最好的方法就是什么也不说。从童年开始,他们就用忍耐的态度来对付内心的自卑感。

但是,这样的心理往往不容易被承认和了解。比如大部分班级里都可以找到几个觉得自己很失败的孩子,他们年复一年安静地坐在位子上,脑子里却不知在想些什么。同学们都认为他们“害羞”或“安静”,却不了解他们真正的感受。

周围人对这样的孩子有两种很大的误解:一种是因为他们安静、很少说话、反应冷淡,常被误以为自大、傲慢,其实他们非常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另一种是,因为很少说话,别人就以为他不太动脑筋,其实正好相反,这类孩子跟大家一样,也有许多想法和感受,但他从小就会沉默,觉得这才是最安全的防卫手段。这种做法常为男孩子带来不好的后果,使他们容易成为被人欺负的对象。

改变自卑的性格特点

从心理学家的角度来看,我们对这种表面退缩的孩子的关心,应该要多于时常闯祸打架的孩子。这两种极端的孩子都很需要大人的帮助,但退缩者往往较少得到帮助,因为他不会干扰别人,很配合老师,也尽量避免和同学起冲突。这样的态度使大人误以为他没有问题,而忽略他负面的自我形象逐渐定型,而且难以扭转回来。

要做个好父母,最基本的技巧就是能够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事情,分享孩子的看法、感受和期盼。而整个亲子关系成功与否,大部分取决于父母是否有足够的洞察力。对于孩子的自卑心理,引导是极为重要的。要让孩子知道,世界上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长相有丑俊,各种条件都是很难改变的。而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应使每个人都摆正自己的位置,让每个人都各得其所,这才是一个稳定的社会。

人是靠优点活着的,也可以说自信支撑着人。可是我们父母和老师常有意无意地让孩子生活在弱点里,如同生活在走不出的沼泽地里。老师在批评一个学生的时候,总是会拿另一个学生做参照,父母更喜欢拿别的孩子的长处来比较自己孩子的短处。父母的出发点是激励孩子,其实无形中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只会让孩子觉得更自卑。那么如何防止孩子因为自卑心理而发生悲剧呢?

首先应该用各种方法引导孩子欣赏自己,用自信逐步取代自卑。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二是父母应当多为孩子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并为孩子的成功喝彩。三是经常让孩子讲讲自己的烦恼。每个人身上都有弱点,父母不能因此视而不见,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体谅孩子,因为自卑的产生往往是有原因的。如果父母每天都抽出时间和孩子交流,听听孩子一天碰到了什么烦心事,就能在第一时间里对孩子的烦恼加以引导和化解,最大可能地避免孩子因自卑程度过深而导致遗憾和悲剧的发生。

04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很多心理学杂志都曾引用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八九岁的男孩来看心理医生。这位母亲说:“我生这孩子的时候不太顺利,医生不仅给他吸了氧,还告诉我孩子以后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这不,孩子9岁了,和别的孩子确实不太一样。因为先天不足,他脑子太慢,学习有困难,成绩一直倒数,我真担心他会有智力低下的问题。”母亲越说越激动,“我带他去过几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可都没查出什么毛病。但他脑子肯定是有问题,这是我生他时候落下的病根。”母亲一直在反复强调,而当医生向孩子本人询问时,孩子竟也不假思索地说:“我脑子有问题,所以学习不好。”孩子母亲又插嘴说:“每次看病我都将他脑子受过伤、影响学习的事情告诉大夫。”通过这对母子的叙述,医生对孩子的“病情”大致已心中有数。经测定,孩子智力水平正常,根本不存在智力低下的问题。他的学习成绩之所以不好,完全是母亲不良心理暗示的结果。当然,母亲也是接受了当年那个医生“这孩子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的不良暗示。这些潜移默化的负面心理暗示,造成了孩子学习和生活上的种种困扰。

这里还有与之相反的案例,就是前面曾提到的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的著名实验:他来到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级里随便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他告诉班里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来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了班上的佼佼者。罗森塔尔教授这时才对他们的老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这让老师们很是意外。原来因为得到了教授“这几个学生智商高”的信息,老师就开始对这几个学生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较高的期望。这无疑给了这几个学生良性的心理暗示,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信心,从而加大学习动力,成绩自然就上升了。

以上的案例使我们看到,人是情绪化的动物,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作用是很普遍、很强大的。研究表明,由于敏感、脆弱和心理不成熟,儿童成为最容易受心理暗示的群体。父母和老师是孩子身边最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人,一旦他们在无意中成为给孩子不良暗示的施加者,必然会影响到孩子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从而引发和扩大孩子的缺陷,使孩子形成不良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模式。而这种模式一旦固定下来,很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避免不良的心理暗示

很多时候,孩子身上很小的缺点,被大人一再地放大、一再地强调,便成了不可克服的了。这便是不良的心理暗示。

豆豆的考试卷子发下来了,我帮他检查错题。他说:“阿姨,这些题我都会,只是马虎,错了。我们老师老说我马虎,我妈也说我马虎,没办法,改不了。”看着豆豆小大人的模样,我笑了。再翻开豆豆的学生报告册,老师写的评语居然一连4个学期都是“聪明、爱劳动,只是过于马虎”这类的话,难怪豆豆一个劲地说自己马虎。其实马虎并不是很大的毛病,是很好克服的。可是父母老师总说他马虎,豆豆就真的马虎了。为了测试一下豆豆究竟是不是可以细心做事,我找了两幅图,让豆豆看两张几乎同样的图里有什么不同。豆豆饶有兴趣,不一会儿就把10个不同之处一个不少地找了出来。我拍着豆豆的脑瓜说:“豆豆,其实你可以很认真地完成一件事的,小马虎并不会总是跟着你。”豆豆挠挠脑袋,说:“那为什么我妈妈和老师都说我马虎呢?”

我们有些父母和老师一再地给孩子不良的心理暗示,比如经常对外人说:“我家孩子脑袋笨,像他爸!”孩子便真的以为自己笨,做起事来没自信,动不动就会拿自己笨做借口。久而久之,“笨”成了一个借口,破罐子破摔了。还有的父母、老师把孩子的马虎、胆小等缺点挂在嘴边,经常不分场合地反复评说,孩子无形中接受了这样的暗示,这些缺点也就越发地明显了。

相反,如果孩子胆子小,父母常常鼓励他:“你是勇敢的孩子,这没什么。”良性的心理暗示会帮助孩子克服缺点,真正勇敢起来。

我对豆豆说:“没有人生来是马虎的,只是做事态度的问题。如果你重视这件事,认真地去做,马虎想赖都赖不上你呢!”豆豆似懂非懂。我拿了一张卷子给豆豆,说:“阿姨相信,这张卷子你一定会做得非常好,你愿意试试吗?”豆豆很有信心地点点头,拿起笔开始做。看得出每一道题他都很认真地思考,很仔细地计算。一个小时后,他把卷子交给了我,我和他一起对答案。果然,没有一道题是因为马虎而做错答案的。

我拍了拍豆豆的小脑瓜,问豆豆:“这说明了什么呢?”豆豆说:“我没让小马虎靠近我!”是的,因为良性的暗示给了孩子充足的自信心,所以他才不会毛毛躁躁,接受自己生来马虎的暗示。

在这里忠告我们的父母:请少给孩子一些责怪,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少一些不良的心理暗示,多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样,才不会让小毛病变成缺点,才不会让缺点跟随孩子一生。

餐桌训子有害健康

科学研究发现,吃饭的时候训斥孩子对身体健康有害。但是,许多父母却习惯于餐桌训子。很多父母因为没有多少时间陪孩子而感到十分内疚。在调查中发现,一周之内,能够每天都跟孩子一起吃晚饭的母亲占64.8%,10.8%的母亲一周跟孩子一起吃晚饭的次数少于4次。对于父亲来说,情况更为严重。能够每天都和孩子一起吃晚饭的父亲仅占45.6%,而有15.8%的父亲一周跟孩子一起吃晚饭的次数少于4次。

父母们虽然为此感到内疚,但并没有充分利用好和孩子一起吃晚饭的有限机会。他们常常会在餐桌上表现出对于孩子学习十分急切的关心,问孩子最近的表现如何,完全不顾及孩子的真实感受,导致有些孩子害怕晚饭时光。

在有些孩子眼里,餐桌是一个既诱人又可怕的地方,因为父母们常常在这里进行餐桌教育。在与32名儿童的座谈过程中发现,父母们在餐桌上经常对孩子进行各种各样的教育。其中,有10名4岁的孩子说,他们吃饭时,父母最常说的话是“好好吃饭,不要说话”,其余22名6岁的孩子则都在餐桌上聆听过父母的谆谆教诲,而且都是教诲学习上的事。父母在餐桌上训孩子几乎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一般每周都要有3~4次。如果是碰到竞争性的结果,那么餐桌上训孩子的次数就会明显增多。有的家庭顿顿吃饭时,父母都要唠叨孩子在幼儿园的事情。

一个孩子说:“我要是被老师告了状,或者妈妈知道了我在幼儿园跟小朋友闹别扭,她虽然让我吃饭,可是她不理我,饭桌上一句话也不和我说,有时连续几天都是这样。我吃饭时,没有食欲,心理特别难受。”还有一个孩子说:“饭桌上只要父母一问我的什么学习情况呀,有没有听老师话呀,我就饱了,什么也不想吃了。可他们偏偏在这个时候问个没完没了,查个水落石出,好像成心不让我吃饭似的。”

其实,吃饭的时候训斥孩子对身体健康有害。这个道理相信绝大多数父母们都是明白的,但危害到底有多大,许多父母都说不上来。研究结果表明:人的情绪不好,可以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致使血管收缩。同时胃黏膜血流量明显减少,因而胃液也随之减少。这是因为胃液的分泌,必须有足够的血液。所以为了使吃进体内的食物得到良好的消化和吸收,吃饭时必须保持良好的情绪。也就是说,为使食物在体内得到充分的消化,父母们在孩子吃饭的时候,不仅要注意饭菜的色、香、味等,还特别要注意孩子吃饭前后的精神状态,也就是心理状态。

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用最原始的方式做过一种动物胃液分泌的实验,说明人的情绪不好会影响胃液分泌。他将一根管子通过狗的腹部插到狗的胃里,胃液可以通过管子流到外面的试管里。当给狗吃东西时,突然将一只猫放在狗的面前,这时狗的胃液就停止流出,直到把猫拿走,胃液流出才恢复正常。

同理,孩子在吃饭的时候经常受到训斥,胃液的分泌就会逐渐减少,同时胃等消化器官的蠕动也会出现异常,这显然会影响食物营养的消化吸收。如果经常如此,还可能形成不良的条件反射,致使孩子产生不愿意回家吃饭,害怕同父母一道吃饭等等心理障碍。这样的教育势必导致失败。相反,也有专家实验证明,孩子愉快进餐可以促进健康。北京某幼儿园,在吃饭时由专家指导,选择几首古典音乐或轻音乐给孩子听。实验时,对照组不听音乐。一年后体检发现,吃饭时听音乐的孩子血色素较未听音乐的孩子高。可见,餐桌上训斥孩子,不仅对孩子的生理健康有很大危害,对其心理健康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另外,也有的家庭几乎是“无语家庭”,全家人很少交流,吃饭的时候也不说什么话,父母不说孩子,孩子也不顶撞父母。这样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很不利的。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一家人总是聚少离多。从早晨起床开始,一家人就忙忙碌碌。中午饭大多是孩子在学校吃,父母在各自的单位吃,只有晚饭的时候才是一家人相聚的美好时光。这时候,全家围坐在餐桌前,吃着可口而丰富的饭菜,幸福自然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在餐桌上父母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有益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呢?

1 父母不要在餐桌上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

你可以在饭前或饭后通过聊天的方式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但不要在餐桌上这样做。即使选择饭前饭后也要与吃饭的时间相隔1小时以上。如果马上就要吃饭了,你把孩子训斥一顿,那么孩子同样不能愉快地进餐。

2 餐桌上说些愉快的话题

吃饭的时候的确是一个家庭交流的好机会,但要尽可能和孩子交流一些各自知道的信息或说些愉快轻松的话题。现在信息很多,父母们和孩子们每天都接触很多不同的事情,吃饭的时候大家交谈一下,可以互补各自的见识,父母们又可以通过和孩子的交谈了解孩子的生活,与孩子缩短心理距离。

3 播放就餐音乐

舒缓、柔和的音乐能使人就餐时心情愉快。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父母可以在吃饭时播放一些高格调的、健康的音乐,不仅能调节一家人的就餐情绪,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音乐熏陶呢!

不要让孩子在吃饭4时看书或看电视

从小要求孩子吃饭的时候不要看书或看电视,因为看书或看电视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同样不利于饭菜的消化吸收。父母要求孩子做的,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真正温馨的就餐氛围。

05 让我表达自己[训练]

训练目标 训练宝宝表达自己的能力,提高社交技巧。

训练分析 友好、明确地提出要求,即使对许多成人来说也很困难。小孩子通常很清楚他们的要求,但并不总能用友好的方式提出来。这项练习中我们让孩子们确信,他们有权利向同龄人或大人提要求,同时教会他们如何礼貌友好地表达这些要求的方法。

训练方法 友好的要求

我们有时会要求别人为自己做点什么,比如让别人陪自己玩,我要求你们专心听我讲话,要求你们把垃圾扔掉,请你帮我拎几个袋子……我们可以巧妙地也可以生硬地提出要求。如果我们太胆怯,就会说不清自己的要求;如果我们太大胆直接,就会伤害别人的感情;如果我们能既明确又友好地提要求那就好了。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直视对方的眼睛,讲话要平心静气但语气坚定,我们从表达愿望开始,可以说,我希望……我需要……

当然,回答不可能永远是肯定的,我们也不是总能得到我们想要的。但如果我们连试都不敢试,就会有更多失望,因为我们感觉到软弱、无助。让我们来练习一下亲切、友好地提要求的方法。

设想你在一家商店里,售货员找你的钱少了,你会说什么?(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一下对这种情况的不同的创造性的或非创造性的情况。)

那么,在以下情况中你又会说什么呢?

1.你看到很多孩子在一起玩,你也想参加。

2.你的几个朋友要去玩,他们没有邀请你,但你想一起去。

3.你的朋友借了你的东西没还,你想要回来。

4.你想让父母陪你一起出去旅行。

5.你没听懂爸爸妈妈的话,想让他们再重复一遍。

6.一星期前你问爸爸是否可以带你去博物馆,到今天还没有得到答复,你想问问看。

7.一个孩子取笑你的发型奇怪。

8.你排队买东西,有人想插队。

9.全家很久没有一起做游戏了,你有一个新游戏,很想父母和你一起玩。

讨论:

1.你学到了什么?

2.你提要求时太强硬还是太软弱?

3.对你来说,向大人提要求容易呢,还是向同龄人提要求容易?

4.为什么友好地提要求很重要?

5.如果你的要求不被同意,你的反应是怎样的?

6.你认为你们班的哪个孩子掌握了一种友好的提要求的方式?

7.你的父母是怎样提要求的?你认可他们的方式吗?

同类推荐
  • 全程孕产大百科

    全程孕产大百科

    孕育一个全新的生命,是每一位女性最期待、最渴盼的幸福时光。然而,如何才能孕育出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对于第一次做父母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未曾尝试过的领域。那么,如何才能拥有一个完美的“作品”呢?首先,孕期不单单是指怀孕的那10个月,还应该包括孕前3个月和产后半年。所以,从怀孕的前3个月开始,你就要明白孕育的历程已经开始了,做好孕前规划及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为整个孕育过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次,当宝宝在你的子宫里安家落户之后,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生活方式还是生命角色,都将就此改变。
  • 最新家庭育儿百科

    最新家庭育儿百科

    想新手父母之所想,急新手父母之所急,广集早教、育儿专家之精华,博采婴幼儿营养师之良方,参阅幼儿医师之案例,对宝宝的成长过程进行全面解读,给予新手父母全程育儿指导。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全集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全集

    作为孩子的妈妈,我们要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一个各方面做得优秀的妈妈才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家庭是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和教育单位,妈妈是这个教育单位里的老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孩子的效仿源。无数事例证明,孩子最初的行为习惯都是从妈妈身上学来的。因此,面对不听话的孩子,妈妈要特别重视榜样对孩子的巨大影响作用,时时处处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

    本书详细剖析了家庭教育中经常遇到的典型案例,以此来提示父母,对孩子说话一定要把握尺度,注意分寸,不要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编写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所有的父母终止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语言伤害,提醒父母们嘴下留情,在平时不经意或者生气时,也要做到言语谨慎,对孩子的未来人生负责。
  • 每天激励孩子5分钟

    每天激励孩子5分钟

    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您正在头痛和烦恼吗?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您在为孩子的明天担忧吗?如果您正面临以上的情况,那么,请您阅读本书吧。在这本书里,将向您介绍一种能够让您的难题迎刃而解的教育方法——5分钟激励教育法——一种科学、简便、有效的家庭教子法。
热门推荐
  • 都市之坐拥群美

    都市之坐拥群美

    因为某次任务失败,秦岩一怒之下,将世人闻风丧胆的顶级杀手组织血玫瑰精英杀手尽数屠戮。厌倦了腥风血雨的生活,在自家老头子的安排下,接受自己职业生涯中最后一个任务,去江城暗中保护校花。从此,秦岩过上了装逼踩人的生活,各种美女纷纷投怀送抱,坐拥群美,享受齐人之福。
  • 魔女公主的专属爱情

    魔女公主的专属爱情

    五大家族的少爷和小姐被安排进了圣利贵族学院,啥!?原来是一场阴谋。某璇被某寒逼到墙角”还想跑吗?“某璇”不跑了!“。某翊跪在榴莲上”媳妇,我再也不去勾搭美女了!“某灵一笑道”给你减一个小时“。某蓝和某黎笑嘻嘻的看着他们,一个录视频,一个吃冰欺凌”还是咱俩好“。
  • 我家娘子爱种田

    我家娘子爱种田

    一朝穿越,苏末稀里糊涂成了萧家小娘子。陋屋一间,瘦田两块,夫君…… 喂喂喂,都站住,不要过来,我一个都不要!女子当自强,且看她如何风生水起,发家致富奔小康。【温馨的种田日常,无宫斗无宅斗,可轻松使用】
  • 我在山海开农场

    我在山海开农场

    穿越到山海界当上了农场主。看门护院大黄狗。种了一个苗,竟然长出了神药!栽下一棵树,竟然结出了圣果!喂了一只鸡,竟然变成了凤凰!养了一条鱼,竟然变成了大鲲!当然,大黄是这么想的,其实,眼前只有一群小黄鸡而已……
  • 意为修仙

    意为修仙

    茫茫修仙路,一人太孤单,所以…请原谅我的自私…
  • 天上星不如人间你

    天上星不如人间你

    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大明星该怎么办,那就是。。。。
  • 优雅的天鹅

    优雅的天鹅

    世界上有一个芭蕾国,在这个国家,每个人都跳芭蕾,而女主顾沫兮住在芭蕾国一个小角落里面,虽然这个小角落因为普通而闻名,但是她却为了自己的芭蕾舞蹈梦想而努力着,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她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千俞,在这个小小的地方,故事悄然发生。
  • 感悟母爱——催人泪下的115个篇章

    感悟母爱——催人泪下的115个篇章

    妈妈,这个称呼太沉重。1986年,冬天。妇产医院的所有医生都在用一种惊愕的目光注视着母亲:没有一个人见到过母亲这样的孕妇——水肿,本不丰满的母亲像只玻璃熊一样坐在病房里,脆弱得如同一只只需轻轻一捅就会炸掉的气球。而她肚子里的那个我也已经九个月大,随时有做凶手的危险。母亲也是一位医生,不用别人多说,她对于自己的情况心知肚明。
  • 原来你是这样的夏天

    原来你是这样的夏天

    萧湛莫名重生回到他毕业的那个夏天,还遇到了他早已死去的妻子夏天。那时的夏天还没有嫁给他,甚至还不认识他,这难道是上天给他重来一次的机会,让他好好对待夏天?后来萧湛才发现,他的重生原来是老天给夏天一次好好折磨他的机会。当曾经文静寡言、体贴入微、知性优雅的妻子变身成为花痴无脑、邋遢絮叨、酒量不好、酒品极差,还特别爱喝酒的疯女人后,他又该何去何从呢?万万没想到,原来你是这样的夏天。……可我依然如此爱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