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48800000005

第5章 须谨慎:凡事小心就能少犯错误

凡事小心就能少犯错误人人都有犯错的时候,但对于领导者,对身处某一位置上的人,就不能犯错,尤其不能犯不该犯的错误,这就要求领导人必须以认真的态度为官,以谨慎的态度为人。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领导者更要认清官与民做事方式和原则上的不同之处,以如履薄冰的姿态走稳自己的为官路。

1.与疑心重的上司共事必须谨守法度

“领导警语”

官吏有五种优良品质:一是对上司忠诚、恭敬、讲信用,二是清廉、不诽谤他人,三是干事审慎适当,四是喜好做好事,五是为人恭敬、谦让。能做到这五点,必定会得到大的奖赏。(吏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谦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五者毕至,必有大赏。)

——《秦简·为吏之道》

疑心重的上司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想像力极为丰富,他会把一点小小的失误或违规无限上纲上线,而且惩治的手段往往从重从严,在这样的人手下做事动辄得咎。保全自己的办法只有一个:小心慎重,谨守法度。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固权,杀戮大臣殆尽,但终未杀害宋濂,就因为宋濂一生谨慎。

史称宋濂谨慎守法度,对宫中事虽然知之甚多,但从来不向外人泄露一字。平日说话及诗文都十分小心注意,即便是奏稿,也多焚毁。他还大书“温树”二字于居室中,无论什么人如有问起朝廷中事,宋濂便指此二字而不答。“温树”之典出于西汉。西汉时御史大夫孔光谨慎守法,即使对家人也从不谈起朝廷中事。有一次家人问他:“宫中温室(汉武帝时殿名)都种的是些什么树?”孔光默然不应。后人即以“温树”二字做居官谨慎的赞语。宋濂谨守此训,得以善终。

朱元璋对于宋濂的这种品德和作风十分赞许,因此一些有关国家的机密大事也多征求宋濂的意见。

宋濂的诚实态度亦深得朱元璋的赞扬。有一天,宋濂与客人一起饮宴,朱元璋却派了密使前往侦视。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宋濂道:“昨天你饮酒了吗?”宋濂答道:“饮了。”朱元璋又问在座的客人为谁,食物有些什么,宋濂都一一如实回答。朱元璋听后笑着说:“你说得都是实话,没有欺骗朕。”对于群宦的善恶得失,宋濂都心中有数,但当朱元璋向他问及其他大臣情况时,他总是举人之长,而慎言人短。有时朱元璋因一时之气而对臣下发怒,臣下有可能遭受不测时,宋濂又敢于挺身而出,为他们说话。一次,主事茹太素向朱元璋上了一份“万言书”,书中对朱元璋的施政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朱元璋读后十分生气。一些廷臣见此情状,便迎合朱元璋,或谓茹太素“大不敬”,或攻击他“诽谤朝政”。而当朱元璋问到宋濂的意见时,宋濂却力排众议,说:“茹太素敢于这样说,正是尽忠于皇帝的表现。皇上当今正想广开言路,若因此怪罪上书人,那谁还敢说话呢?”听了宋濂的这番话,朱元璋又仔细地阅读了茹太素的上书,感到其中确有许多建议是好的,可以采纳,于是他又把廷臣们都召来,对那些只知道迎合自己心理的人狠狠批评了一顿,而对宋濂却亲切地称呼他的字,并说:“要不是宋濂,朕差一点误罪一个上书的人。”接着,朱元璋在朝廷上面对群臣赞誉宋濂说:“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可谓大贤!”

正因为朱元璋对宋濂极为信任,因此,也就给了宋濂以特殊的待遇和恩宠。

一个人要做到宋濂这样的确很难,但如果你不幸遇到一个朱元璋这样一个“雄猜之主”,恐怕做事小心、不越雷池也是惟一可行的选择。

做到出力而不越位

真正做到出力而不“越位”,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地位,这是作为领导者处理好上下级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

任何个人都是处于社会中的个人,他总是在社会中居于某一特定位置,有一套与这种位置相关联的行为模式,代表着一套有关行为的社会标准,即人们的角色地位。这种角色地位是社会客观赋予每个人的,代表了每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是每个人的身份,谁都不应超越。它决定了人们的行为必须与它相符合,这样才能够与其他社会角色的关系处于常态,保持和谐。反之,则必然引起自己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关系紧张,甚至危及正常工作和秩序,给社会和事业造成不良影响。

上司和领导者之间的角色关系一旦被确定,人们就会依照彼此间所认可的相互交往方式同对方“打交道”。作为领导者,依据法律或章程赋予的特定职责和权限进行工作,围绕上司去实现目标。上司和领导者都各干各的事情,各守各的本分。既不应要求领导去干下级人员的事,陷入事务主义;也不应让下级人员去做领导的事,出现“越位”,即越权或擅权。

我们强调,要准确地认知自己的社会角色,摆正自己的社会位置,目的是为了防止和克服“越位”现象,找到一个稳妥的出力方式。

“越位”是领导者在处理与上司关系过程中常发生的一种错误。它的主要表现是:

(1)干工作越位

哪些工作应该由谁干,这里面有时也有几分奥妙。有的人不明白这一点,有些工作,本来由上司出面做更合适,他却抢先去做,从而造成干工作越位。

(2)表态越位

表态,是表明人们对某事件的基本态度,一般与一定的身份相联系。超越身份,胡乱表态,是不负责的表现,是无效的。

(3)决策越位

决策,作为领导活动的基本内容,处于不同层次上的领导者其权限是不一样的。有些决策可以由中层领导者做出,有些决策则必须由最高级领导做出。有的下级人员不能充分认识这一点,明明应该由上司做出的决策,他却超越权限,自己擅自做出。

(4)某些场合越位

有些场合,如同客人应酬,参加宴会,也应适当突出上级。有的人作为下属,张罗过欢,显自己过多,显上司太少,这也不好。

(5)答复问题越位

有些问题的答复,往往需要有相应的权威。而有的人明明缺乏这种权威,却擅自答复,这也是越位。

尤其与疑心重的上司相处时,不越位更是让自己免受不必要猜疑的惟一途径。

2.只有善低头才能挺直身

“领导警语”

“晦”用谋略来促成,更能收到大的功效,虽然有失去正道的嫌疑,在大义上却又不失为正,这是因为心中的本意是正直的缘故。(晦以谋成,益见功用,虽匪由正道,却不失于正,以其用心正也。)

——《韬晦术》

或者拘于身份,或者拘于见地,只要心有所拘,遇事便很难低头。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要想能挺直身子做事,必须先把头低下。能认识到并做到这一点的人是真正的智者。

晚清名臣胡林翼在处理与官文的关系上,就体现出这样一种智者的风范。

太平天国起义,胡林翼和曾国藩同建湘军,因战功卓著被任命为湖广巡抚。

朝廷猜忌汉族带兵将领,便任命满洲贵族官文为湖广总督,以制约胡林翼。

官文字秀峰,是满洲正白旗人。他只是个标准的花花公子。因出身贵族而在宫中任头等侍卫。后因烽火遍地,被派出带兵。

官文虽任总督,却百无一能,而嫉贤妒能的本事倒还有一些。他知道朝廷对汉族将领既不得不用,又不敢重用,既希望将领立功早日平叛,又怕汉族将领势力过大,会把满族驱逐回东北这种左右为难的心理,所以对胡林翼左右掣肘,百般刁难。

胡林翼被官文弄得根本做不了事,有心要向朝廷告状,却也知道一个汉人巡抚和满族总督打官司,输赢不用想都能知道,反而更会加重朝廷对自己的疑心,所以愁得一筹莫展。

官文私生活奢靡无度,手下又养了一批食客,耗费军饷很多。

胡林翼本来就难于筹到军饷,愈加觉得难以容忍,便和布政使阎敬铭商议,决心向朝廷摊牌,弹劾官文。

阎敬铭劝他说:“从大清朝立国以来,从不让汉人将领单独执掌军权,现在满人、汉人将领并用,已属万不得已。巡抚弹劾总督,又是汉人弹劾满人,不胜已是必然的了,即便朝廷重视大人,撤回官文,也绝不会把湖北这块天下要冲之地让大人一人掌握,必会另派一满人来,后来的也未必比官文强,说不定更糟,官文不过是挥霍些金钱,每年送他十万也不算大事,大人还是忍耐吧。”

胡林翼思前想后,觉得阎布政使的话句句在理,只好强自忍耐。

这一天是官文最宠爱的四姨太的生日,四姨太喜好排场,非要请湖北的全体官员来为自己祝寿,官文便遍送请柬到巡抚、布政司、按察司各衙门,邀请大家赴宴。

大家接到总督的请柬,都觉得以朝廷官员之尊去给一个姨太太祝寿,有失体统,不去又于总督大人脸面上过不去,都来巡抚衙门请示胡林翼。

胡林翼厉声正色说道:“诸位都是堂堂的大清官员,却要去给一个小妾祝寿,你们即便不顾及自己的尊严,置朝廷体统颜面于何地?”

大家本来也是这种想法,又蒙巡抚大人一番大义相责,便都约定好不去赴宴。

官文在家中置办好了几十桌酒席,准备宴请省府的主要官员,然而到了下午,却不见一个人影,急忙派家人到各衙门去请,结果一个个都灰溜溜地回来,都被以各种理由拒之门外,根本见不到各位大人。

官文心知肚明,却也没办法,这种事情毕竟不能用总督的行政命令。四姨太知道了,觉得大损颜面,又哭又闹,骂官文没本事,没人缘,还要寻死上吊的。

官文被她闹得恨不得自己先死了,正在不可开交处,门房却来报巡抚大人的轿子到了,用的是全职衔名帖,又送给四姨太一份昂贵的寿礼。

四姨太先是要死要活,又听说巡抚大人亲自登门祝寿,又是喜从天降,有巡抚大人拜寿,这脸面可是贴金了,忙催官文出迎。

官文自知和胡林翼关系不睦,请人时也没想到他会来,没想到全省的官员一个不见,倒是没想到的来了,既给足了面子,又给自己解了围,心里这份感激无言可喻。

胡林翼满面春风,为总督大人道喜,官文也极尽热情。两人饮酒没多时,胡林翼的母亲和妻子又乘轿而至,为四姨太祝寿。

官文和四姨太更是喜上加喜,轿子直接抬入内宅,四姨太亲自为胡母倒酒,胡林翼的母亲和妻子在席上夸赞四姨太美貌、聪明、贤惠又有才,把四姨太夸得飘上天了。

四姨太虽受官文宠爱,却是偏房,地位不高,家世也很贫贱,所以常有自卑感,看胡母慈祥高贵,又极为疼爱自己,便在席间请求认胡母为母亲。

胡母马上答应,还派人取来礼物送给刚认的女儿。

四姨太这一天先是受尽了冷落,随后又喜事接连,她索性把官文和胡林翼都请进来,当堂认胡林翼为哥哥,官文也极力赞同。

这以后不是胡林翼的母亲和妻子进总督衙门看望四姨太,就是四姨太进巡抚衙门看望胡母,两家内眷天天往来不断,四姨太称呼胡林翼也是哥哥不离口,如同一家人一样。

官文和胡林翼的关系也一下子由水火之势变成了水乳交融,官文不但不再难为胡林翼,反而事事都听胡林翼的,胡林翼要向朝廷申请事项,便预先写好奏折,由官文以自己的名义向朝廷申请,没有一件事不获批准。

有时官文也会有不同意见,四姨太发怒说:“我哥哥还不如你,他的话你还能不听。”

官文听后,立马签字盖印,所有的事都按胡林翼的意思办,后来索性对胡林翼送来的奏折看也不看,盖印签发,自己只管在内室拥美妾,饮酒享乐。

湖广督抚和睦的关系为全国之最,朝廷也下诏表彰,希望各省学习。

胡林翼与官文是两种类型的人,他也从心底里瞧不起官文,但要想在自己的职位上建功立业,官文又是一扇无法绕开的门。胡林翼的做法给一味逞强用刚的人以警示和启迪。

会低头才不会撞到头

民间有一句俗语,叫“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就是说,人在力量不如别人的时候,或者在求人办事之时,不能不低头退让。这句话,可以说洞彻世事人情,非常有智慧。

而对于领导者来说,低头更是不可缺少的。“一定要低头”,起码有这样几个好处:你很主动地低下了头,不致成为明显的目标;不会因为头抬得太高而把矮檐撞坏。要知道,不管撞坏撞不坏,你总要受伤的,尽管你的头是“铁”的,但老祖宗早就有“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古训。不能因为脖子太酸,忍受不了而离开能够躲风避雨的“屋檐”。离开不是不可以,但是必须考虑要去哪里。

要知道,一旦离开,再想回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在“屋檐”下待久了,就有可能成为屋内的一员,甚至还有可能把屋内人赶出来,自己当主人。

在历史上,各种斗争,极其复杂,忍受暂时的屈辱,低头磨练自己的意志,寻找合适的机会,是一个欲成大事者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

另一种“一定要低头”,属于更高一个层次。就是有意识地主动消隐一个阶段,借这一阶段来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消除各方面的隐患,为将来的大举行动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一定要低头”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与当时的环境有和谐的关系,把二者的磨擦降至最低,是为了保存自己的能量,以便走更长远的路,更为了把不利的环境转化成对你有利的力量,这是一种柔软,一种权衡,更是最高明的生存智慧。

低头并非没出息,而是一种另辟蹊径的争气法。头昂得太高,容易撞伤;个性太强,总有一天要吃亏。所以当你看到了“矮檐”,请不要“不得不”,而要告诉自己:“一定要低头”!

3.控制了情绪也就控制了局面

“领导警语”

要能忍受住他人不能忍受的冒犯,才能干出他人不能干出来的事业。(必能忍人不能忍之触忤,斯能为人不能为之事功。)

——《薛文清公从政录》

很多时候,人们对局面失去控制,仅仅是因为对自己的情绪失去了控制,也就是所谓感性战胜了理性。等到情绪平复下来,危害已经造成,悔之晚矣。

性格急躁的人往往由于自己言行粗暴得罪人,这实在是性格上的一大缺陷,会给自己的前途发展造成种种障碍。如果你的脾气很大,不妨把你的气发泄到没有生命的物品上,而不是去伤害别人。

东晋时候,有一个叫王述的人,他性情十分急躁。据说有一次吃鸡蛋,他开始用筷子去夹,没夹到,立即大发脾气,顺手拿起鸡蛋就扔到地上。可是鸡蛋在地上滚来滚去却没有碎。这可把他惹急了,他又下地用木屐去碾,又没碾着。他气得快疯了,从地上拿起鸡蛋放进嘴里,嚼碎了立即吐出来。跟一个鸡蛋,至于发这么大的脾气吗?此人的驴脾气,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但是王述也知道收敛自己,并不是对谁都发脾气的。当时有个叫谢无奕的,因为一些事情和王述产生了矛盾,就亲自到他家里去数落他,还毫无顾忌地破口大骂。王述表情严肃,面冲着墙不敢动。骂了半天,见王述毫无反应,谢无奕觉得没趣,便走了。过了很长时间,王述才转过头问身边的小吏:“他走了吗?”小吏说:“已经走了。”王述这才回到座位上。

当时的人都赞赏他虽然性情急躁,却能够有所容忍。

王述可以对鸡蛋又扔又碾,但对人却十分容忍。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对没有生命的鸡蛋发脾气,鸡蛋不会报复自己:但是如果对人出言不逊,很可能遭人嫉恨。如果和自己有仇怨的人太多,日后难免被人家找机会报复,这时遭受的损失就不是自己碾碎的一个鸡蛋了。可见,王述是十分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的。

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在小事上不知道对自己的情绪稍加控制,而是被外在的刺激牵着鼻子走,实在是因小失大的不智之举。

挨骂的高手必也是成事的高手

人难免有挨骂的时候,凡事凡人都有水平高低之分,挨骂也是如此。会挨骂者,显得特别“会来事儿”,会来事儿的人才能会办事。比如在职场上,长年累月地领别人的薪水做事,不可能连一次骂也没挨过。你应好好利用这些机会,把挨骂当成一种重要的磨练,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

首先,要保持顺从态度。虽然不必做到像应声虫一样的地步,但最起码脸上应该露出反省的表情,并以坦率诚恳的语气向上司道歉。

挨骂之后,不可垂头丧气,亦不可嘻嘻哈哈,让人产生随骂随忘的印象。当然,最重要的是应尽快改正错误,无礼的反抗态度只会使自己受损害。

其实,与上司的真正关系往往始于挨骂。应该认识到,无论多么优秀、杰出的人,总免不了会挨上司的教训。第一次被骂的感觉必然不好受,可是你无论如何都必须通过这一关。

有些人初遭痛斥,也许会产生“那种骂法让人受不了,干脆辞职不干”的想法,其实大可不必,这才是你真正需要冷静的时刻。

对于挨骂的原因,应该好好反省。管理部下是上司的职责,不妨把挨骂当成工作的一部分。

说得更彻底一点,骂与被骂等于是你与上司之间的一种沟通。当他开始训你的时候,也就代表他已经开始将你视作真正的工作伙伴了。

此外,训斥的内容之中多半透露着上司的本意和大量的实务知识,应心平气和地聆听,别漏掉这些有用的情报。

不要讨厌或害怕挨骂,妥善运用上司和你之间“骂与被骂的关系”,是促进双方了解的第一步。

能忍住眼前之气,是一种可贵的心性,更是一种难得的智慧。忍小气才可以得大益:忍在小处,才能赢在大处。

4.位置越高越要谨言慎行

“领导警语”

荣华利禄对于人的诱惑力是最大的,然则荣利场却是最难站住脚的。(荣利之惑于人大矣,其所难居。)

——《韬晦术》

《周易》有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居安要思危,位置越高越要谨慎。

春秋时代,有一次郑国出兵伐宋。引起了晋、鲁、卫、曹等十一个国家的不满。他们便联合出兵讨伐郑国,深入郑境内,围攻其都城。郑难以抗争,只好停止侵宋,并与含宋国在内的十一国订立了友好条约。

当时处于中国南方的楚国,也觊觎中原,常有侵扰活动,故而与晋、鲁等十一国有矛盾。楚国看到郑国向十一国求和,心有不甘,就向秦国借兵攻打郑国,郑国只好又屈服于楚国。与郑国订立盟约的中国诸侯,见郑弃盟而事楚,对这种反复行为非常气愤,于是再次联合出兵讨伐郑国。郑国被折腾得精疲力尽,被迫无奈,请求晋国出来调停。在付出重大代价后,晋国完成调停任务,郑乃与诸国再次通好。

郑国为答谢晋国的调停之恩,赠送给晋国许多兵车、兵器、乐师及歌女。晋君主为犒赏这次调停的有功人员,便把得来的财物女子分一半给大臣魏绛。绛不肯接受,并向晋王说了下面这段话:

“愿君主在享受安逸快乐时,能够考虑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正如《书经》中所言:要居安思危。能有这种心理状态,才能对未来的紧急事态有所防备,有防备才不至于遭祸患。我愿以不受恩赐来劝谏您吧。”

魏绛可谓廉洁正派了。他不仅不贪图物欲的满足,而且在胜利时,他又能以冷静的头脑分析潜伏着的危机。早在郑国求他出面调停时,他就看到了郑国上下的狼狈相,在内心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他又深恐郑国因国君不察而导致的悲剧在晋国重演,故而以实际言行劝谏晋王。如此耿介、清廉之士,不能不令人佩服。

唐朝郭子仪因平定安史之乱而立下大功,爵封汾阳王,王府建在首都长安的亲仁里。汾阳王府自落成后,每天都是府门大开,任凭人们自由进进出出,而郭子仪不允许其府中的人对此给予干涉。有一天,郭子仪帐下的一名将官要调到外地任职,来王府辞行。他知道郭子仪府中百无禁忌,就一直走进了内宅。恰巧,他看见郭子仪的夫人和他的爱女正在梳妆打扮,而王爷郭子仪正在一旁侍奉她们,她们一会儿要王爷递毛巾,一会儿要他去端水,使唤王爷就好像奴仆一样。这位将官当时不敢讥笑郭子仪,回家后,他禁不住讲给他的家人听,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整个京城的人都把这件事当成笑话来谈论。郭子仪听了倒没有什么,他的几个儿子听了却觉得大丢王爷的面子,他们决定对父亲提出建议。

他们相约一齐来找父亲,要他下令,像别的王府一样,关起大门,不让闲杂人等出入。郭子仪听了哈哈一笑,几个儿子哭着跪下来求他,一个儿子说:“父王您功业显赫,普天下的人都尊敬您,可是您自己却不尊重自己,不管什么人,您都让他们随意进入内宅。孩儿们认为,即使商朝的贤相伊尹、汉朝的大将霍光也无法做到您这样。”

郭子仪听了这些话,收敛了笑容,对他的儿子们语重心长地说:“我敞开府门,任人进出,不是为了追求浮名虚誉,而是为了自保,为了保全我们全家人的性命。”

儿子们感到十分惊讶,忙问其中的道理。

郭子仪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们光看到郭家显赫的声势,而没有看到这声势有丧失的危险。我爵封汾阳王,往前走,再没有更大的富贵可求了。月盈而蚀,盛极而衰,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人们常说要激流勇退。可是眼下朝廷尚要用我,怎肯让我归隐,再说,即使归隐,也找不到一块能够容纳我郭府一千余口人的隐居地呀。可以说,我现在是进不得也退不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紧闭大门,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一个人与我郭家结下仇怨,诬陷我们对朝廷怀有二心,就必然会有专门落井下石、妒害贤能的小人从中添油加醋,制造冤案,那时,我们郭家的九族老小都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历史上像郭子仪位置之颃是又保身家无虞的大臣并不很多,郭子仪能真正做到谨言慎行,也正是他的不凡之处。由此可见,这种韬光养晦的功夫比冲锋陷阵、运筹帷幄的功夫还要难得许多。

什么时候都要慎重为先

郭子仪的例子是封建时代的特定现象,拿到今天已不适用,但是在“慎重为官”方面的启示意义仍是巨大的,尤其对于渴望创新的新任领导者更是如此。

新任领导者的实干能力对其未来是否成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定要记住这句话:“用慎重为创新做好铺垫。”这是因为:

成为领导者不外经由两条途径:一是在此工作单位很久、工作经验丰富,因而晋升为领导者;另一种则是由其他工作单位调过来的。前一种情况,由于相处的时间很久,晋升的领导者能够很清楚地了解每一位同事、下属的个性,在管理上不会发生太大的困难。而后者可就难说了。

当你刚刚调到新的单位担任领导时,所见到的都是陌生的面孔,这时绝对不可全凭私见,对他们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因为这样往往会造成错误的判断。另一方面,在尚未到达新工作单位时,这些同事、下属可能对你已掌握了相当多的情报。

“这次新调来的主任,听说是位很能干的人。”

“听说是不喝酒、不抽烟,像木头般的人。”

诸如此类的事情,下属可能已经调查得一清二楚,然后睁大眼睛等着看你的表现。这时,你大可不必在乎别人的评论,因为这只会徒增工作上的困扰而已。要将自己当作一张白纸,一切从头开始。

“我还不了解诸位,对新工作也得有个熟悉的过程。同样地,诸位对我大概也很陌生,但不管如何,既然今后大家都要在同一单位工作,希望大家能和我共同合作,支持我的工作!”新任领导者要用这样的态度开始才可以。

新官上任三把火,但这火还是缓一缓再烧。领导者即使有看不顺眼之处,也不要说:“这件事要这么做才对”或“我以前的地方不是这样的”,否则会引起同事、下属的反感。要带着新鲜的心情来开始此项任务,即使对新单位业务已有十足的信心,也要谦虚地对下属说:“我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希望诸位能多多指教。”

对于新任领导者来说,新单位的一切信条、规定、制度、方针……也都要从头仔细学习。对于不熟悉的事务,应当征求下属之意见或请他加以说明。

自然,塑造一个成功的新任领导者形象的最好方法是工作成绩突出。你的杰出表现及其带来的声誉,将使人们知道你是多么了不起。人们从你昔日成功的记录,或仅仅通过目睹你工作时的风采,就可认定这一点。当人们看见你在所从事的领域里的非凡表现时,他们也不会怀疑你的职业水平。

世界上没有不可克服的难题,只要新任领导者抱着实干的态度,扎实地走好每一步,就能走向成功。如果缺乏一步一步的实干精神,只能是“四面楚歌”,创新更是无从谈起。

5.无名利之欲才能做到有功不居

“领导警语”

官位俸禄不宜过高过多,过高过多则很危险。(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则危)。

——《菜根谭》

功成名就之后要求一个人谨言慎行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很多人的心目中潜心奋斗的目的就是名利和地位,一旦到手,享受和炫耀还来不及呢,又怎能做到谨慎?所以说,只有放弃名利之心,才能做到有功不居,也才能真正以谨慎的行事原则保全自己。

道衍是明初的名僧,以写诗作文闻名于世,连明初的一代儒学宗师宋濂对他也是赞赏有加,然而道衍的志向却不在诗文上,也不在精研佛学上,而是要投身红尘,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分封北平的燕王朱棣因奔母丧到京师,与道衍见了面。两人彼此有心,一拍即合,朱棣便把道衍带回北平。请他主持北平西郊的大庆寿寺。

道衍虽名为主持,却整天呆在燕王府里,与燕王密商大事。两人躲在密室里,没人知道他们在商议什么,不过朱棣已贵为亲王,再有所想自然也就是皇帝的九五之尊了。

朱元璋去世后,建文帝即位,因不满皇叔们的骄横不法,恐怕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遂决意削藩。

道衍力劝燕王起兵夺权,燕王感到了自己与朝廷相比,力量悬殊过大,而且建文帝宽厚仁义,民心归附,所以顾虑重重。道衍却摆出种种理由打消他的顾虑,又为他全盘策划起兵造反的事宜,燕王在道衍的劝说下决意起兵,以府中八百壮士设计擒斩了北平的主要将领和官员,夺取了北平的控制权。

随后四年的时间里,道衍一直作为朱棣的主要谋士,为他尽心筹划军事方略,朱棣对道衍也是倾心相待,言听计从,朱棣带大兵出征,则让道衍镇守北平,把世子和王妃宫眷都交到道衍手中,足见朱棣对道衍信任之深。而朱棣的行军路线,进攻或者撤退,也都听道衍一言而决。有一次,朱棣领兵济南城下,连攻不克,舍弃又不甘心。道衍派一名使者到军中,只在一张小纸条道:“士气不振了,请回师北平休整。”朱棣看后立刻拔寨回师,毫不犹豫。

道衍最后给朱棣献上一条看上去凶险的计策:从北平直趋京师,中间不攻打城市,只要夺取南京,建立帝号,天下便可闻风降服,朱棣依计而行,竟一举而夺得京师,建文帝自焚身亡,朱棣在南京即位称帝,各地果然纷纷降附。朱棣便成了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位以藩王起兵,夺取政权的皇帝。

朱棣大封功臣,以为道衍运筹帷幄如同汉时张良,居中镇守不亚萧何,功劳最大,便封他为荣国公,代代传袭。又和徐皇后劝他还俗,娶妻生子,和自己共享天下的富贵荣华。赐他俗家名为姚广孝。又赐他宅邸一套,宫女两名,赏赐之厚不是其他功臣所能比拟的。

道衍却只接受了赐名,荣国公的爵位、宅邸和宫女却坚辞不受,朱棣再三相强,道衍却执意不回,朱棣也只好随他的意了。后来太子从北平迁到南京,朱棣便请道衍出任太子少师,辅佐太子,明朝的宫保官职(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只是作为文武大臣的加官,和东宫事务没有任何关连,只有道衍一人职责辅导太子的少师,朱棣见了道衍,也称呼“少师”,而不称名字,以表明自己对他的尊崇。道衍辅佐朱棣成就辉煌帝业后,却和先前判若两人,对国家政务一言不发,再不向朱棣进一言,出一策,有如进了曹营的徐庶。早上一身朝服随班上朝,退朝后却住在庆寿寺里。一身袈裟,虔诚礼佛,对于东宫事务也是有名无实,当时朱棣有心废除太子,另立二儿子朱高煦,满朝文武以死力争,身为太子师傅的道衍却一言不发,仿佛此事与自己没有一点关系。道衍立身朝廷,惟一做的一件事就是任永乐大典的总管,但其实也是挂名而已,具体事务都是由解缙这班文士完成的。道衍的好朋友——建文帝的主录僧溥洽被朱棣关入诏狱,因为建文帝自焚后,却找不到尸体,人们传言建文帝从宫中秘道出走,这事成了朱棣最大的心病,他惟恐建文帝真的没死,有朝一日东山再起,所以派人四处搜寻。又有人说溥洽知道建文帝出走的去向,甚至说是他把建文帝藏匿起来,朱棣便关押溥洽,要在他身上得到建文帝的确切消息,却毫无所得,一关就是十几年。道衍虽身居高位,却不敢为溥洽辩明冤屈,更不敢出言相救,直到临死前,朱棣去他住所探视,询问他有何身后事要嘱托,道衍才提出请求放了溥洽,朱棣立刻命人去放了溥洽。好让道衍死无所憾。

道衍死于永乐十六年三月,享年八十有四,朱棣痛哭不已,亲手撰制碑文记载道衍的功勋,又把道衍生前力辞的荣国公爵位追封给他,仁宗继位后,又感念道衍对自己辅导保护功德,为他追加王爵。

面对功名富贵,一般人都会昏了头脑,惟恐得之不多,居之不久,到头来也都因功名富贵而丧身灭族,道理是如此,每个人也都明白,但真正能做到的就没有几人了。古时贤哲的风采千载之后犹令人肃然起敬。

必须学会推功揽过

领导者如何与上级把关系相处的融洽,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会推功揽过。我们知道,推功揽过,其实就是通过后退一步或牺牲自己的局部利益,来换取上司的信赖,建立上下级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为开展工作乃至以后的个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既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品德。

作为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有所成绩,才华有机会展现,这离不开本人的辛勤工作,但功劳再大也不能忽视领导,试想如果没有上司的大力支持、协调帮助,领导者很容易被束缚住手脚,有能力而无法发挥。从公心而论,领导者把成绩归功于上司的帮助是有一定道理的。

推功表明你目中有人、尊重上司,承认上司的权威,也显示了你对他的支持,并且可以避免锋芒过露,功高盖主,将自己陷于危险的境地,不致于使上司感到一种可能产生权力挑战的威胁,从而心理失衡,影响今后的工作。你应明白,上司总需要一些忠心耿耿的追随者和支持者在自己的身边,一旦他把你当自己人看待,那就等于为你以后的发展打下了铺垫。

人无完人,事有成败。上司再英明,工作中犯错误也是难免的。作为领导者,危难时勇担责任,方显忠勇胆色,所以要揽过。越是关键处,就越要维护上司的权威,以实际行动帮助领导解决问题,渡过难关。

从与领导者关系而言,下属挺身而出,勇担责任其实是为领导解围,有利于上司解决问题维护权威,因而他一定会从心里感激你。危难之时见真交,越是关键时刻,越是能看出一个人的真实本质。代上司受过,除了严重性、原则性的错误外,实际上无可非议。领导者能够以大局为重,全力帮助上司渡过难关,一定会增进你们彼此的感情,赢得他的信任和感激,在适当的时候,你的这种勇于献身的精神定会得到回报,你的损失也会得到补偿。

《老子》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意思是聪明的人,平时却像个呆子,虽然能言善辩,却好像不会说话一样,言外之意就是说人要匿壮显弱,大智若愚。作为上司,他们要保持自己在集体中的权威地位,对功高盖主的下属自然会有一种敌意和警惕,这也是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所要求的一种安全感。

退一步想想:作为领导者,你的任务主要是协助上司,在单位最高层人物的眼中,你部门做出的成绩,自然也是部门主管领导下的成果。领导者尽力完成上司指派的工作是份内之事,假如你硬要出来争取风光,只会让人觉得你不自量力、不懂大体。另一方面,如果你锋芒过露,表现出争功的态势,领导会从心理上感到压抑、烦燥,在感情上会很反感。你自己就会变成上司的心腹大患,即使不会陷害你,你以后也别想有更大的发展了。

6.恣意妄为的人大多下场不妙

“领导警语”

最差一等的由着自己的性子,恃权仗势,胡作非为,不被杀死也要废弃终身,很少有能保全身家性命的。(下焉者率性而行,不诛即废,鲜有能保其身者。)

——《反经》

有句话叫小人得志便猖狂,因为志得意满之际,外在的滞碍减少,心理防线也步步后撤,再加上此时此刻不大听得进别人的正确意见,恣意妄为也就是必然之举了。

翻开一部《二十四史》,功成名就也好,小人得志也好,不管忠臣还是奸臣,因为对自己的行为不加检点而致身败名裂的悲剧每朝每代在重复上演。东汉时期的权臣窦宪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窦宪是后汉章帝窦皇后的哥哥,因窦皇后得宠,窦宪年纪虽轻,却担任了黄门侍郎,这是天天在皇帝身边,显赫而又亲近的官职。

章帝很喜欢窦宪,不久又提升他为侍中,虎贲中郎将,并任命他弟弟窦笃为黄门侍郎,兄弟二人倚仗皇帝的宠爱,皇后的声威,无所不为,不要说朝廷大臣,就是皇子公主对他也畏忌三分。

窦宪利令智昏,居然把主意动到章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头上,他看中公主的一块园林,派人去要,以很便宜的价格买下来,沁水公主虽贵为帝女,却很害怕窦宪,既不敢不卖,也不敢论价,便以窦宪所说的价格卖给了他。章帝一次经过这片园林,便问左右是谁家的,窦宪怕事情败露,使眼色吓唬左右人不许直说,章帝后来还是知道了这件事,怒不可遏,痛责窦宪说:“这事我越想越害怕,前些日子我问起公主的园林,你居然敢用指鹿为马的手法欺骗我,你是想当赵高吗?我女儿的地你都敢抢夺,其他人还会在你眼里吗?我杀掉你,不过杀死一只出壳的小鸡,一只腐烂老鼠,何难之有。”窦宪见章帝动了杀机,吓得浑身筛糠,说不出话来,窦皇后听说后,急忙跑来,在章帝前叩头与哥哥谢罪,章帝正宠爱皇后,不忍伤她的心,便饶过了窦宪,但也不重用他了,窦宪失去了权势,倒是因祸得福,章帝在世时,他小心谨慎,没再惹出别的乱子来。

章帝去世后,和帝即位,窦皇后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处理国家政务,窦太后因是女主,不能到外廷与大臣们商议国政,便任命窦宪为侍中,所有事都和他商量。窦宪在内与太后共定国策,在外宣布诰命,又成了朝廷中第一人。

窦宪又任命弟弟窦笃为虎贲中郎将,窦景、窦瑰为中常侍,兄弟分别占据朝廷显要位置,内倚太后为靠山,无论什么事,自己让亲信的大臣上奏,然后到宫中与太后商议,事无不成。窦宪得志后,又犯了无所顾忌的老毛病,齐王的儿子都乡侯刘畅,因到京师奔赴章帝的丧事,打通门路见到了窦太后,并和太后私通。窦宪害怕刘畅得宠后,会分夺自己的权柄,便派刺客杀死刘畅,然后扬言说是刘畅的弟弟利侯刘纲所为,并派大臣拷问刘纲,准备屈打成招,找个代罪羔羊。

不料有大臣向太后揭发了此事,太后心痛情夫之死,一定要查个明白,自己派人调查,结果真相大白,太后一怒之下把窦宪关押在宫内,准备重重地责罚他。

窦宪自知触到太后的伤心处,害怕被杀死,便上书请求率兵讨伐匈奴来赎罪。窦太后思前想后,终究不忍自残手足,便同意了窦宪的请求,任命他为车骑将军,带兵攻打匈奴。

窦宪仓猝之间并无完善的准备,便纠合京师和十二个郡的几万兵马、边境一带少数民族的军队,又会合南匈奴,然后攻击北匈奴,却不料一举扫灭了北匈奴。出塞三千多里,追亡逐北至燕然山,立碑刻铭,宣扬大汉功德,耀武扬威,班师而回,匈奴就此一蹶不振。从秦始皇以来,一直是中原地区最大的祸患的匈奴,居然就在窦宪手里画上了句号。

窦宪建此不世奇勋后,权势一下子膨胀至极点,班师回京后他被封为大将军,位居群臣之上,并被封为冠军侯,同门兄弟一日之间四人封侯,窦宪在外手握重兵,兄弟亲戚党羽则在京师掌握禁军,盘踞朝廷内外,表里呼应,朝廷大权尽落窦宪手中。

窦氏四侯在京大修府邸,国库为之空虚,其他如掠人财物,抢劫妇女的罪过更是多不胜数,大臣稍有反对,立见诛灭,人人噤不敢言。窦太后年少寡居,不安于室,多招外宠入宫,和帝既不满窦宪之跋扈,对太后的淫乱也记恨于心。窦太后知道后心有不安,便和窦宪秘密商量想要废帝另立。

和帝不甘坐以待毙,便趁窦宪班师回京,大军驻扎城外之机,与宦官郑众密谋除去窦宪。和帝深夜赶到北宫,招集南北宫禁军,在夜里关闭城门,囚禁太后,然后发兵包围窦宪府邸,在城内搜捕窦宪党羽,一夜之间将窦氏家族一网打尽。

窦宪兄弟四人被捕自杀,家属都被赶回老家,党羽们除畏罪自杀外也均被处以死刑。当了几年傀儡皇帝的和帝才开始亲政。

收敛霸道作风,讲究领导艺术

作为一个人,尤其是领导一个团队的领导人,要做到心高气不傲,既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就要战胜盲目自大、盛气凌人的心理和作风,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并且还应当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这不仅是有修养的表现,也是生存发展的策略。巧妙的掩饰之所以是赢得赞扬的最佳途径,是因为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抱有好奇心,不要一下子展现你所有的本事,一步一步来,才能获得扎实的成功。倘若你处处表现卖弄、志得意满时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这样不被别人当靶子打才怪呢!所以无论你有如何出众的才智或高远的志向,都要时刻谨记:心高不可气傲,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必须审时度势,尽量收敛起锋芒,以免惹火烧身,影响前程甚至危及生命。与此相对应,遇到反对的声音时应尽量做到化敌为友,而不是把自己的下属当成了敌人。

一些管理者认为下属像一部机器,开动它的时候,要它什么时候停就什么时候停,绝对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有这种思想的管理者,不能得到下属的爱戴。另一方面,下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对于工作素质及效率均无好处。

也许那些管理者说得对,人好像一部机器,但他们却忽略了机器也需要休息的原理。机器不能在室温不适当的环境下操作,机器亦需要加油,更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停下来,否则机件过热,影响操作。如果上述的管理者真懂机器的话,就更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让下属得到休息。

时至今天,窦宪式的为所欲为的领导人仍不少见,实际上这样的人只是一味地在用权力说话,根本谈不上领导方法,其结果也只能是走向失败。而讲究领导艺术的领导者总是善于运用科学的领导技巧,引入竞争机制,即为其中之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艾迪·瑞肯巴契尔创下击落26架敌机的纪录,成为美国的“空军英雄中的英雄”。有一天,他的中队长在作战中阵亡,他就继任驻法第94航空中队中队长。

作战的损失非常大。更糟的是由于飞机保养维护不良,使很多驾驶员死于非作战性的坠机。由于找不到美国飞机,这个中队与其他空军中队不一样,用的全是法国制造的飞机。驾驶员也都认为他们的装备不好,因此士气非常低落,就在这种情形下,瑞肯巴契尔继任中队长。

他后来这样描述说:首先我将驾驶员都召集起来,我告诉他们,我们驾驶的飞机和其他在前线上的中队所用的飞机相同,包括那些法国空军。我问他们,法国驾驶员的技术是不是比我们好?当他们回答说‘第94航空中队拥有最优秀的驾驶员’时,我就向他们挑战,要他们和其他战斗机中队比赛。输赢的标准非常简单,只要记下击落敌机的数目即可。击落敌机最多的中队就是胜利者。

“然后我又召集所有地勤人员开了一次会。我特别强调,没有他们,驾驶员只能在地上跑。我告诉他们,现在我们这个中队要和其他战斗机中队比赛。既然他们也是竞赛中的一分子,我要求他们和别的中队的地勤人员比赛。比赛的事项是看谁的飞机故障率最低。”

“打从一开始,我就看出比赛的效果……当目标是要击败某些人的时候,人们会工作得更努力——即使是对自己的朋友。”

用不着再多说,第94中队在瑞肯巴契尔的领导下,就此成为战场上最好的美国战斗机中队。退役后,他运用同样的技巧创立了东方航空公司,使这家公司从一无所有变成当时最好的美国航空公司。

§§中篇 做局:把局面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

同类推荐
  • 销售为王——成交才是硬道理

    销售为王——成交才是硬道理

    是众多优秀销售员的智慧结晶,会教你如何将自己培养成一个成功的销售员,让自己在销售中尽可能地保证成交。《销售为王:成交才是硬道理》依照销售的顺序,为读者传授了各个环节的秘诀,并辅以丰富实例、名言警句和生动比喻,将哲理寓于文学之中,使读者读来轻松。
  • 赢在顶层设计:决胜未来的中国企业转型升级与再造之路

    赢在顶层设计:决胜未来的中国企业转型升级与再造之路

    未来10年,经济增速整体放缓,市场环境由大众化消费向小众化市场转变,这种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悄然改变,决定了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然而,由于缺乏顶层设计,众多企业发展方向不明、经营战略缺失,导致转型升级陷入“不转型是等死、转型是找死”的困境。作者明确指出,中国企业唯有注重顶层设计,在对未来趋势前瞻性预判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体系化的战略规划,并把战略和利益分配挂钩,把战略与管理部门职能转变挂钩,把战略与企业文化再造挂钩,才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打造智慧企业的出路。
  • 现代会务服务

    现代会务服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会议和会展功能的不断拓展,会务服务成为一种产业,已越来越被大家所认识和重视。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使越来越多的会议、展览转向经济处于新兴发展期的国家和地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申奥”、“申博”的成功,更使会议、会展的市场化、产业化程度大幅提高,并开始逐步走向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会议和会展有经济和社会发展“加速器”之称,它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 世界上最伟大的致富圣经

    世界上最伟大的致富圣经

    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富人积累财富的能力这么强?是不是他们有什么秘密的法宝?这本书集合了世界上最经典的六本致富圣经。全方位为您揭秘获得财富的秘密。
  • 晋商:中国第一商帮的经营之道

    晋商:中国第一商帮的经营之道

    一部以晋商为题材的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引起人们对晋商的极大兴趣。该剧以晋商中的杰出代表乔致庸的一生为主线,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但由于该剧偏重于故事性和传奇性,所以对晋商并未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而乔致庸一人也并不能代表整个晋商史;另一方面,由于市面上关于晋商的书籍又多以历史事实为主,其研究性大于可读性,故此,本书编者本着为广大读者服务的目的,经过多方考究,在材料的使用及篇章的布局上大费功夫,以此编著了《晋商——中国第一商邦的经营之道》一书。
热门推荐
  • 踏过星光拥抱你

    踏过星光拥抱你

    风吹动的裙摆迷住了他的眼,他停住了步伐……谁想这一瞬间并注定了一生初见他是狼狈的逃难少年,她是温暖可爱的天使再见她似初入人间的精灵,他是寻她已久的少年
  • 这题不会之老师伪装成羊

    这题不会之老师伪装成羊

    她打架,他帮他擦药,他温润如水,她千方百计想看他生气,却发现只是徒劳,诶,不就喝个酒吗,怎么就生气了,为什么目的达成,她却一点也不高兴。。。师生。。。简介无能
  • 梦醒人散大明星追爱记

    梦醒人散大明星追爱记

    一个人,一场梦,人醒梦散一个人,一场梦,梦醒人散如果,只是一场梦,我永远都不想醒来。——梦——醒——人——散——“今生相错,来世,我一定会找到你。早一步,我就等你,绝对不会晚一步。之后,我们永远在一起……”他闭上眼。“那么,以恒,我今生等你,好吗?”她的泪滴在他的眉心。本作品与《爱你许下永恒》均为一人所写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都市恩仇录

    都市恩仇录

    他获得无上传承,背负重振门派的使命,在手刃仇人的时候,却意外失忆。面对爱他的,和他爱的。如何抉择?昔日的恩情,能否化解仇恨?还是忍痛杀手,面对仇深似海的敌人?看看少年齐烨,是如何面对种种恩怨情仇,一步一步揭开幕后真相……
  • 只要晶晶

    只要晶晶

    偶遇小可爱,与其网恋,奄奄相识和她的甜腻故事
  • 夜与彼岸

    夜与彼岸

    彼岸花开,血色染红大地。今朝欺她之人,明日待她王朝归来,必将一雪前耻……他如九天之上的神袛,君临天下,无人能敌。在他面前如蝼蚁般的她,二人又将编织出怎样的故事……
  • 身体里的故乡

    身体里的故乡

    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曾出现规模空前的南下和北上打工潮,其中从外地到北京的务工者被称为“北漂族”。印子君便是“北漂”中的一员。约略记得1997年深秋,川南富顺一老作家到京造访,陪同前来的一小伙,正是印子君。于是知道印子君是四川富顺人,其时,他在北京亚运村一家餐馆打工,负责后勤采购工作。每天,印子君骑着三轮车不断往返于餐馆和菜市场之间,工作之余坚持读书写作,常有诗歌作品在报刊发表。因为这个缘故,当时北京不少媒体对他进行了大量报道,一时间成了引人注目的“民工诗人”或“打工诗人”。印子君上街或到菜市场买菜,许多并不认识的当地居民都主动向他打招呼,投来钦羡的目光。
  • 巨星纪事

    巨星纪事

    林浅第一次见到陆琛的时候,陆琛:“我希望你不要谈恋爱。事业第一。”林浅:.......后来的陆琛:“浅浅,求求你谈恋爱吧”林浅:“不,我要好好演戏搞事业。”这是一个刚进娱乐圈的姑娘,一步步成为时代巨星,并和一路陪伴的经纪人相爱的故事。这是一个两人相互扶持走上人生巅峰,过程中相爱的故事。
  • 学院偶像恋爱计划

    学院偶像恋爱计划

    “五年前,你我在公园想见,我负了你;五年后,我又见到了你,你却不记得我了。你还恨我吗?”“对不起,我不想害了你。”校园,偶像,恋爱,少男少女能否解开心结?故事,在这里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