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42700000006

第6章 旱灾概况

旱魃为虐,如惔如焚”,自古以来,中国旱灾异常严重。大规模的旱灾降临,往往导致田土龟裂,赤地千里;百业凋敝,饿殍遍野。有清一代,水旱为患,迭次发生;旱灾和水灾一样,同为清代危害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一、旱灾统计

清代,从全国范围来看,旱灾是仅次于水灾的严重自然灾害。根据邓云特先生统计,清代旱灾计201次,水灾192次,旱灾多于水灾。陈高佣先生统计,清代旱灾次数共计1016次;闵宗殿依据《清实录》所得为1140次,其中大面积的旱灾占365次。笔者依据《清史稿》统计,清代大小面积的旱灾共计625次。按清代268年的历史,平均每年发生旱灾2.33次,年均发生概率为233%;旱灾发生的年份共计242年,仅有26个年份无旱灾发生,分别是顺治二年(1645),雍正九年(1731),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十六年(1761)、五十五年(1790),嘉庆二十三年(1818),道光十一年(1831)、二十二年(1842),咸丰元年(1851)、三年(1853),光绪五年(1879)、七年(1881)、九年(1883)、十年(1884)、十四年(1888)、十五年(1889)、二十二年(1896)、二十三年(1897)、二十五年(1899)、二十八年(1902)、二十九年(1903)、三十年(1904)、三十一年(1905)、三十二年(1906),宣统二年(1910)、三年(1911)。清代旱灾发生的次数虽然没有水灾多,但是年频率也相当高,仅次于水灾。下面仍以大致相当的时间单位,将清代268年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顺治、康熙、雍正为前期(共92年);乾隆、嘉庆为中期(共85年);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为后期(共91年);则各时期的旱灾分布状况如下:

清代前期:顺治元年至雍正十三年(1644~1735),共计92年,旱灾次数为271次,平均每年发生将近3次。其中顺治朝18年共计旱灾42次,平均每年发生2.3次;康熙朝61年共计旱灾201次,平均每年发生将近3.3次;雍正朝13年共计旱灾28次,平均每年发生将近2.2次。则这一时期康熙朝旱灾发生相对频繁。

清代中期:乾隆元年至嘉庆二十五年(1736~1820),共计85年,旱灾次数为205次,平均每年发生2.4次。其中乾隆朝60年共计旱灾149次,平均每年发生将近2.5次;嘉庆朝25年共计旱灾56次,平均每年发生2.2次多。乾隆朝旱灾发生的年频率略高于嘉庆朝。

清代后期:道光元年至宣统三年(1821~1911),共计91年,旱灾次数为149次,平均每年发生1.6次。其中道光朝30年共计旱灾62次,平均每年发生2.06次;咸丰朝11年共计旱灾26次,平均每年发生将近2.4次;同治朝13年共计旱灾25次,平均每年发生1.9次;光绪朝34年共计旱灾35次,平均每年发生1.02次;宣统朝3年仅有1次旱灾记录。则此时期咸丰朝旱灾发生的年频率相对较高,光绪朝和宣统朝相对低。

通过以上考察可以看出,清代旱灾的年际分布比较稠密;而前期旱灾发生相对频繁,中期、后期相对较少,前期旱灾发生的年平均数几乎是后期的两倍。

二、旱灾时间分布

(一)年际分布

旱灾是由长期高温无雨所致。气候状况的变化是引发旱灾的最直接原因,同时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以及防旱措施的不力,也都有可能导致旱灾加剧。如上,对清代旱灾进行了整体考察,从宏观上可以看出,前期旱灾较为严重,中后期相对减弱。但实际上,每一时期旱灾的分布不可能是均衡的,无论是发生频率较高的前期,还是发生频率较低的后期,旱灾的分布都会表现出一定的起伏。下面仍以30年为时间单位,将清代268年平均分为9个时间段,考察一下清代旱灾在每个阶段的分布状况。

第一阶段:从顺治元年至康熙十二年(1644~1673)。这30年,旱灾发生年份占29年,共计发生92次旱灾,平均每年3次多,年均发生概率为306%。其中有3个年份旱灾发生达到7次,为最高次,分别是顺治十二年(1655)、康熙九年(1670)、康熙十年(1671);顺治二年(1645)无旱灾发生;另有6个年份每年发生1次旱灾。这一时期是清代旱灾的一个高发期。

第二阶段:从康熙十三年至康熙四十二年(1674~1703)。这30年每年均有旱灾发生,共计发生旱灾86次,平均每年2.86次,年均发生概率为286%。其中有3个年份旱灾发生达到5次,为最高次,分别是康熙十八年(1679)、康熙二十二年(1683)、康熙二十三年(1684);另有4个年份每年发生1次旱灾,发生2~3次旱灾的年份居多。此时期旱灾发生频次略低于之前的30年。

第三阶段:从康熙四十三年至雍正十一年(1704~1733)。这30年,旱灾发生年份占29年,共计发生旱灾89次,平均每年将近3次,年均发生概率为296%。其中康熙六十年(1721)发生旱灾多达8次,为最高次;雍正九年(1731)无旱灾发生;另有5个年份每年发生1次旱灾。此阶段是清代旱灾的又一个高发期。

第四阶段:从雍正十二年至乾隆二十八年(1734~1763)。此阶段发生旱灾的年份有28年,共发生72次旱灾,平均每年2.4次,年均发生概率为240%。其中有3个年份发生旱灾5次,为最高次,分别是乾隆三年(1738)、乾隆八年(1743)、乾隆十三年(1748);有2个年份无旱灾发生,分别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和乾隆二十六年(1761);另有7个年份每年发生1次旱灾。此阶段旱灾发生频次比上一阶段低。

第五阶段:从乾隆二十九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64~1793)。此阶段发生旱灾的年份占了29年,共计发生76次旱灾,平均每年2.53次,年均发生概率为253%。其中有1年发生旱灾6次,为最高次,是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五十五年(1790)无旱灾发生;另有7个年份每年发生1次旱灾。此阶段旱灾发生频次和上一阶段相比大致相当。

第六阶段:从乾隆五十九年至道光三年(1794~1823)。这30年有29个年份共计发生旱灾65次,平均每年2.16次,年均发生概率为216%。其中有1年发生旱灾6次,为最高次,是在嘉庆十六年(1811);嘉庆二十三年(1818)无旱灾发生;另有11个年份每年发生1次旱灾。

第七阶段:从道光四年至咸丰三年(1824~1853)。这30年有25个年份共计发生旱灾59次,平均每年1.96次,年均发生概率为196%。其中道光十五年(1835)发生7次旱灾,为最高次;道光八年(1828)、道光十一年(1831)、道光二十二年(1842)、咸丰元年(1851)、咸丰三年(1853)这5年无旱灾发生;另有8个年份每年发生1次旱灾。

第八阶段:从咸丰四年至光绪九年(1854~1883)。这30年有27个年份共计发生旱灾65次,平均每年2.16次,年均发生概率为216%。其中咸丰六年(1856)发生了6次旱灾,为最高次;光绪五年(1879)、光绪七年(1881)、光绪九年(1883)这三年没有发生旱灾;另有8个年份每年发生1次旱灾。

第九阶段:从光绪十年至宣统三年(1884~1911)。清代最后这28年,共有15个年份共计发生旱灾21次,平均每年0.75次,年均发生概率为75%。其中有13个年份没有发生过旱灾,从光绪二十八年至光绪三十二年(1902~1906),连续5年无旱灾发生;发生旱灾次数最多为3年次,而且只有两个年份,分别是光绪十八年(1892)、光绪二十六年(1900)。这一阶段是整个清代旱灾发生频次最低的时期。

各阶段旱灾分布状况及对比关系如

通过对清代旱灾在各阶段分布状况的对比,以及阶段内各项指标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清代旱灾年际覆盖范围广,无明显的高发期峰值,但存在较长的高发时期;另有一个旱灾低发阶段。具体结论如下。

第一,前三个阶段是清代旱灾的高发阶段,即顺治、康熙、雍正三朝90年的时间,是清代旱灾多发、频发的时期。这90年有88个年份发生了旱灾,只有两个年份无旱灾发生,共计发生旱灾267次,占清代旱灾总次数的42.72%,年均发生概率为296%,比整个清代年均发生概率233%高出63个百分点。

旱灾年际分布广是这一时期的特点。但作为清代旱灾的高发时期,其间并非每年的旱灾发生都是居高不下,90年中旱灾发生也具有分布不均的情况。这期间存在两个10年段的旱灾高发期,一个是从康熙二年至康熙十一年(1663~1672),10年共计发生旱灾45次;另一个是从康熙五十三年至雍正元年(1714~1723),10年共计发生旱灾42次。但也存在连续多年旱灾发生较少的时段,如从顺治元年至顺治十年(1644~1653),10年中共发生旱灾18次;从雍正二年到雍正十一年(1724~1733),10年共计发生18次旱灾。

第二,第九阶段是清代旱灾的绝对低发期,即光绪十年以后的清代后28年是旱灾发生频次较低的时期。这其间只有15个年份发生了旱灾,共计发生旱灾21次,占清代旱灾总次数的3.36%;年均发生概率为75%,比整个清代年均发生概率233%低158个百分点。

这28年中也同样存在旱灾分布不均的情况,如从光绪十六年至光绪二十年(1890~1894),5年共发生了旱灾8次,而从光绪二十八年至光绪三十二年(1902~1906),连续5年没有发生过旱灾。

第三,从第四到第八阶段,是清代旱灾发生比较稳定的时期,旱灾发生频次在清代居于中间地位。期间共计发生旱灾337次,年均发生概率为224%,和整个清代年均发生概率233%相比,差距不大。但这是一个很长的时期,从雍正十二年到光绪九年共计150年,跨越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七朝。由于时间单位较长,计算所得平均值,结论只能是相对的。实际上,这一时期旱灾分布不均的情况更为明显。如从乾隆四十七年至乾隆五十一年(1782~1786),连续5年发生旱灾共21次,从道光十四年至道光十八年(1834~1838),连续5年发生旱灾21次,而从乾隆二十五年至二十九年(1760~1764)、从道光二十年至二十四年(1840~1844)、从同治八年至同治十二年(1869~1873),这三个5年段都只发生5次旱灾,从道光七年至道光十一年(1827~1831)连续5年只有4次旱灾。

由此来看,不论是旱灾的高发期和低发期,还是旱灾发生的平稳期,旱灾的分布都不是均衡的,总是表现出一定的起伏状态,具有此高彼低的周期性特征。而正如对水灾进行阶段性分析时所言,灾害发生的频次和其危害程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光绪年间,是清代旱灾发生频次最低的时期,但并不表明此时期旱灾所造成的危害就小。其间,发生于光绪初元的华北大旱灾(“丁戊奇荒”),可以说是有清一代的特大灾荒,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灾荒之一。这次大旱,主旱区以直隶、山东、河南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外辐射,“北至辽宁、西至陕甘、南达苏皖、东濒大海,形成了一片面积广袤的大旱区域”。据不完全统计,仅山西、河南、直隶、山东四省,1876年就有181个县受灾,1877年为274个县,1878年达285个县。在连续三年大灾荒里,受到天灾严重袭击的饥民达2亿人口,占当时全国人口的半数。死亡于饥荒和疫病者1000万左右,从重灾区逃荒外地的人数达到2000万以上。

(二)月份及季节分布

旱灾可以定义为任何异常延长的干燥期对农作物、动植物以及人类所带来的危害,作为一种气象灾害,旱灾的发生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关于清代旱灾的月份及季节分布状况。

春夏秋冬未详84次(记载为春季,但月份未详)85次(记载为夏季,但月份未详)65次(记载为秋季,但月份未详)11次(记载为冬季,但月份未详)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8次24次31次44次72次76次68次46次31次5次4次0次147次277次210次20次23次(月份季节不明)

按月份和季节综合计算,清代旱灾共计654次,另有23次月份和季节记载不明。这654次旱灾分布于四季中的11个月份(12月份无旱灾发生),但具有明显的高发期和低发期阶段,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从季节分布看,夏、秋两季是清代旱灾的高发季节,冬季是旱灾的低发季节,春季旱灾的发生频次仅次于秋季。

夏、秋两季共计发生旱灾487次,占四季总次数(654次)的74.5%。其中夏季发生旱灾277次,占四季总次数的42.4%;秋季发生旱灾210次,占四季总次数的32.1%;夏季旱灾发生频次高于秋季,在四季中为最高。可以看出,清代旱灾的季节分布特征和水灾表现一致,都集中于夏、秋两个季节。这是因为占我国较大面积的黄河流域,其气候变化的特点是旱涝交替,旱中有涝、涝中有旱,水旱灾害总是相互交织,迭次发生。故民间有“久旱之后必有大涝”的说法,这是一般自然规律。

冬季共计发生旱灾20次,仅占四季总次数(654次)的3%,是四季中旱灾发生最少的季节。冬季阴冷干燥,难得出现高温天气,故发生旱灾的几率很小。但有时秋季长期干旱无雨,持续到冬天,便形成了冬季的干旱,以致久旱成灾。比如,同治四年(1865),“秋,麻城旱,高乡自冬至次年夏不雨”;康熙四年(1665),“高密自三月至次年四月不雨,大旱”。高密这次大旱竟然持续一年之久。

清代春季共计发生旱灾147次,占四季总次数(654次)的22.5%,发生频次比夏、秋两季低,但比冬季所占总次数的比例高出将近20个百分点,说明春季发生旱灾的次数还是相对较多的。这和我国春季气候变化无常、冷暖起伏较大有密切关系。在北方地区,春季为冬季季风向夏季季风转换的过渡季节,气温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逐渐回升,由于冷暖气流交接频繁,呈时寒时暖。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增,农作物也开始返青、生长,需大量水分,如果长时间无雨,则会干旱成灾。

第二,从月际分布看,5、6、7三个月份是清代旱灾的高发月,三个月份累计旱灾总和216次,占四季旱灾总次数(654次)的33%;其中6月份发生旱灾76次,是清代旱灾发生次数最多的月份。10、11、12月是清代旱灾的低发月份,这三个月处在冬季,除去记载为冬季、但月份未详的11次旱灾记录,三个月份仅有9次旱灾记录;其中12月份没有一次确切的旱灾记载,是清代旱灾的绝对低发月份。

除了5、6、7这三个旱灾高发月份,其他旱灾发生次数较多的月份是8月46次、4月44次,其次为3月和9月,均为31次。可以看出,清代旱灾月份分布具有这样一个特征:以高发月6月份为中心,往前和往后的月份,旱灾发生次数呈现出规律性递减状态。

为了更直观地体现旱灾在各月份的分布状况,以及各月份的次数所占总次数的百分比情况,下面以有明确月份记载的旱灾次数为依据,以备参照。

三、旱灾空间分布

如果按照现代行政区划统计,除去灾发地未详的记录,清代所发生的旱灾涉及各省市共计828次,分布在26个省市中。根据各省市旱灾发生的次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山东148次、浙江121次、湖北115次、河北107次、江苏49次、广东48次、山西37次、甘肃36次、安徽29次、陕西28次、江西21次、广西16次、北京14次、河南12次、上海11次、天津6次、云南6次、海南5次、四川4次、贵州3次、辽宁3次、重庆3次、宁夏2次、湖南2次、福建1次、内蒙古1次。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各省市之间旱灾发生频次的对比关系,特制作成由上面的文字所提供的各省市旱灾数据以及图示,可以清楚地看出,清代旱灾的发生和水灾一样,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覆盖范围广和区域分布不均的共同特征。

第一,旱灾空间分布的广域性。除了青海、新疆、黑龙江、吉林、台湾等省外,其余省份均发生过旱灾。青海、新疆等省处在偏僻荒远之地,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即便发生灾害,亦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甚至谈不上构成灾害。另一方面,正如在对水灾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时所言,这些省份因处于边疆地带又建省较晚,其信息资料的收集极不全面,存在史料漏载或记载不详的可能性。将这种因素考虑在内,则清代旱灾空间分布的广域性特征还是相当明显的。

第二,旱灾空间分布的不平衡性。除去无旱灾记录的省份,各省旱灾发生的频次具有很大的差异,从福建、内蒙古等省最低的1次到山东省最高的148次,各省区旱灾的分布极不均衡。具体来说,山东、浙江、湖北、河北(清直隶)四省是清代旱灾的高发省区,四省共计旱灾491次,将近占各省市总数的60%;其中山东一省的旱灾次数高达148次,将近占总数的18%,是清代旱灾的绝对高发省区。天津(清属直隶)、云南、海南、四川、贵州、辽宁、重庆(清属四川)、宁夏、湖南、福建、内蒙古等省市是清代旱灾发生频次较低的地区,11省市共计发生旱灾36次,仅占总次数的3.64%,比山东一个省还要低14个百分点。江苏、广东、山西、甘肃、安徽、陕西、江西、广西、北京(清属直隶)、河南、上海(清属江苏)等11省市,旱灾发生的次数多少不一,同比之下,江苏、广东、山西、甘肃、安徽等省相对较高,其他省市相对较低。

清代旱灾空间分布不均衡,和各省区的气候差异、地形地势的差异、人口密度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是密不可分的。清代疆域辽阔,南北所跨纬度和今天相差无几,拥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几种不同的气候带;加上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导致全国范围内分布着各种各样的气候类型。关于干旱的基本成因,一般认为是太阳辐射、地球表面热量的过渡增大和地球大气层中微粒物质增多这类事件所触发的全球气候方式改变的结果。换句话说,干旱主要是降水过少或蒸发过快引起的。而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地表热量储存的多少、降水量的高低、蒸发量的大小等,均与气候状况、地貌形状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人口集中程度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对干旱条件的发展也起着很大作用。一般来说,人口众多、人口密度大的地方,往往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当然也是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频繁的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干旱条件的发展,诸如人口大量增加,导致有限的水资源越来越短缺;人类活动造成大量水体污染,致使可用水资源减少;用水浪费严重,导致水资源短缺;森林植被被人类破坏,植物的蓄水作用丧失,导致地下水和土壤水减少等等。清代旱灾于各省区分布不均,恰恰说明了这一问题。比如在旱灾发生频次排在前五位的山东、浙江、湖北、河北、江苏等省中,以嘉庆二十五年(1760)的人口统计数字为据,山东是人口最多的省份,浙江是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江苏的人口密度排在第二位,湖北的人口数位居第四、人口密度位于第六,河北在当时属于直隶,为京师所在地,是清代的政治活动中心,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则往往记录较详。而像青海、新疆、黑龙江、吉林、台湾等省,人口稀少,经济落后,旱灾以及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几率就很小,甚至出现了无一次旱灾记录的情况。

同类推荐
  • 土司三夫人传奇

    土司三夫人传奇

    大纲:大明朝主治天下伊始,下设土司以管边陲夷族。在大明边陲鄂西设土司,夷人自治。大明新设鄂西土司辖区忠路土司覃家土司城。一场土司内忧外患的故事,在鄂西边陲上演。内部:土司之位継承权争夺激烈!外部:对重庆的远征前途未卜。土司夫人大户人家田氏二姐妹生二子,一子练武,覃孝曌外征获胜,一子学文,覃孝甫内争获得继位权。经过一系列艰苦作绝的惊险的争夺。内:稳住世袭爵位及领地;外:征服重庆。廿田二夫人终于辅佐年幼的覃孝甫坐稳土司之位。同父异母的廿田二姐妹在一切平定后,又开始新的争夺,但最终在一个奇异的苗医后裔奇女子施夕瑶,也即土司三夫人的协调之下,二夫人最终冰释前嬚,好好发展民族边疆的故事。
  • 英雄时代:强盛的秦汉帝国

    英雄时代:强盛的秦汉帝国

    本书以独特的眼光、丰富的资料、轻快的文笔从各个方面介绍2000多年前风云变幻的秦汉时代的历史风貌,既有史实梳理,又有人物传记,还有时代风貌的描述,真正做到了融历史于文字之中,化文字为历史风烟的写作目的和主题追求,阅后当可让读者有所收获,更有一番体会。
  • 风雨中华帝国:帝国盛世·隋唐盛世

    风雨中华帝国:帝国盛世·隋唐盛世

    本书以讲史形式阐述自隋文帝建立隋朝至唐太宗统一地方割据政权建立唐朝之间的历史。涉及的重要人物事件有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魏征、玄武门之变、安史之乱等。本书采用亦史亦说的方式,向读者娓娓道来。把一部隋唐史叙述得生动活泼、故事性极强。
  • 三国之白门楼

    三国之白门楼

    一个三国穿越文,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一下呗!
  • 大周权相

    大周权相

    号外!号外!那位让人蛋疼的林阿真又遗精海内外穿越了。殷大小姐不要这样啦,摸摸小手也是会闹出人命的,咱就不能斯文一点吗?耶!不行?那,那你先闭上眼睛,青山不改…绿水长……,咕拜!仙子大小姐,老子不仅善解人衣,且还随身带携凶器。什么?凶器在哪里?来!怎么样?此凶器堪比金箍棒吧?不管是蜘蛛精还是白骨精保证三回合拿下。啪……看什么看?没看过男人脸腮抹胭脂啊?惊!翩儿宝贝你忘了把菜刀放回厨房了?阿真哥哥,翩儿想砍人……
热门推荐
  • 崛起之唯吾独尊

    崛起之唯吾独尊

    意外撞见女神在宝马里的激情场面,潭宏炜被恼羞成怒的高富帅暴打后沉江,不料身死之际却得到蚩尤传承,练成惊天神功,从此咸鱼大翻身,搂着白富美,暴打高富帅!坐拥亿万财富,脚踩世界之巅……
  • 布罗

    布罗

    父亲曾是一代战神,却惨遭魔族毒手,母亲也在生下他时被魔族追杀,被老师一手培养大的他寻找着自己的毁家仇人魔族,不料最终得知了自己真实身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宋府烟雨记事簿

    宋府烟雨记事簿

    坐拥风城最大青楼的宋家大小姐宋晚儿即将临盆,但夫君却下落不明,正逢乱世灭门惨案,却还要拉扯猪队友—混球妹妹。大姐宋晚儿丰腴且有着烈火脾气二姐宋卿云孱弱却破富心机三妹宋小玉古灵精怪但身世包裹着层层疑云一只灵兔,撞破时间结界走啊~我们去别的世界抓抓奸夫!打打怪!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豪门鉴古师

    豪门鉴古师

    迷城。一个走在世界前沿的城市。这里有最美的女人,有最贵的酒,最豪华的别墅,权势最大的人。同样,这里有最大的贫富差距。穷人占着最小的地界,做着最低贱的工作,拿着最少的工钱,过着最艰辛的日子。但这一切没有人敢置喙,因为这里的人,有最大的权势。穷人苦苦挣扎,富人纸迷金醉。大家似乎已经习惯了。一切大起大落,却又平淡如常。直到一天,那条布满商业写字楼的世贸街上,开了一家名为“时如”的店。一家……酒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洛都

    洛都

    向风一样飘过……当隆隆的战鼓之声传来,万人铁甲骑,也缓缓走下山来,向左前方移动……天空中乌云收拢了阳光,云鹰翱翔高空,没入了烟尘,自由女神已经在九万米的高空中应诸神的沉默,吟唱起了阔耳嘹亮的战歌。为下界的上百万人的战场厮杀作最后的祝福。“咚……咚……咚……”两军开始逐渐靠拢,弓箭手开始优雅的齐射,“嗖……嗖嗖……”的箭只如雨般横空而来……双方开始相互冲锋……
  • 一品封疆

    一品封疆

    人生四大喜,洞房花烛夜,穿越第一天就赶上入洞房,陆英还在那里偷着乐,没想到居然被人谋杀!我床还没上呢!等我上完床!
  • 天外飞妃

    天外飞妃

    因为老妈的嫌弃,我决定当英雄,结果悲催的穿了!还和某个大家伙结了仇,这斗智斗勇的日子,好生艰难!一直盼望着回去的人,当机会真的来临的那一刻,还能洒脱离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