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85500000009

第9章 男女交际亲疏有度——拿捏最佳的

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效应

“距离”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就是在空间和时间上相隔。在日常生活中,距离无处不在。浩瀚的宇宙,大到日月与星辰,小到分子与原子,都存在一定的距离。因为时间上存在距离,才有了历史的概念;因为空间上存在距离,才有了天地之分;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距离,才有了独立和自尊。

1.不要侵犯对方的空间距离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太远了互不相干,关系冷淡;太近了又熟视无睹,索然无味。“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是一种虚无飘渺的距离,让人神往的距离,应该是那种不远不近、不即不离、若即若离的距离。

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我空间,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一样为自己“割据”了一定的“领域”,并力求依靠这个领域来容纳自己、安慰自己、保护自己。而当这个自我空间被人触犯时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恼怒起来。比如,在繁华的大街上,如果一个年轻人似乎是有意识地紧跟在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的后面,或紧挨着一个与其并排走,那么被这个年轻人侵犯了个人距离的路人,一定会表现得非常紧张或者措手不及;如果他跟随的是一位女士,情况可能就更糟糕,她可能会十分困惑焦虑的审视这位年轻人——他是什么人?他到底想要做什么?甚至她可能会慌不择路,或者想尽一切办法找到一个安全地带进行躲避。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刚刚开门的大阅览室里,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就进去拿椅子坐在他或她的旁边。试验进行了整整80个人次。结果证明,在一个只有两位读者的空旷的阅览室里,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在心理学家坐在他们身边后,被试验者不知道这是在做实验,更多的人很快就默默地远离到别处坐下,有人则干脆明确表示:“你想干什么?”

还有一个与上面的实验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家在一个会场中布置一排10个依次排列的座位,先安排两个人坐在6号和10号座位上。他发现,随后进入会场的人最有可能选择的位子是8号座位,第四个进入会场的人,也一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3号或4号座位坐下来。这里,所有参加实验的人都是互不相识的,为什么他们都会做出这样不约而同的选择呢?

心理学家给出的谜底让人恍然大悟。其实,一切都是距离使然。一般情况下陌生人之间在自由选择座位时一般遵循这样的法则:既不会紧紧地挨着一个陌生人坐下;但同时,也不会坐得离陌生人太远。如果你真的紧挨着一个陌生人坐下,那么这个人就会急促地把身子移向另一边,有的甚至会移到另一个空位子上去,你这时会感到很尴尬。为什么相互间会有这么别扭的感觉呢?这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个人空间。但是,假如你坐得离那个陌生人太远也不行,因为这可能会无声地伤害那个人,他可能会感觉到你是在嫌恶地躲避他。因此,挑选两者之间的位子,一方面可尊重别人的个人区域,另一方面又可以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避免别扭。这就是指在维护个人空间的适当疏远原则。当然,当人数增多时,个人区域就会变得很小,这样,即使每个人都紧紧地挨着陌生人坐下,也谈不上相互间的伤害,而且谁也不会有别扭的感觉,这就是一种可以预测的、无声的空间选择规律。

人与人之间只有保持相对的距离,才能加速相互情感的交流,也容易缓冲彼此间的矛盾;有了一定的距离,在彼此自由的空间里,才能够为自己赢得心灵的安静,才容易有进攻和防御的余地。与人相处,也只有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才能够展现出完美独立的自己,才能够展现自己丰富的内涵,才能够为自己赢得自尊。

一个人对空间需求的欲望是有限的,当一个人的个人空间大于他所需要的空间时,也就是说当人与人的空间距离过大时。往往就会产生孤独和落寞之感;相反,当一个人的空间小于他所需要的空间时,他就会感到烦躁不安。因此,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为了彼此间的协调,请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侵犯了对方的个人空间。

2.把握最佳的交往距离

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外出游览拍照时,人们往往会选择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建筑或者景物作为背景,并千方百计地突出其特点。人们采用这种方法就是把距离拉近,以表明自己和景点之间的联系。但是如果这是一个你天天都能看到的,十分熟悉的景物,你就会忽略其重要性。有道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太熟悉。所以审美的角度就要变换一下。换言之,就是要把距离推远些,这样的感觉可能会更好。拍照片如此,人际交往更应如此。适当的距离是人心灵的氧气,如若氧气没有了,心灵就会窒息。

我们常说,人际交往中说话办事要恰到好处,如此才能维持彼此的协调和良好的关系。如果在交往中失了度,没有把握好适度的交往距离,最终就会导致关系的破裂。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定要适度,距离太小,就容易产生一些隔膜、障碍;而距离太大,又容易失去好感和吸引力。因此。我们说,人际交往,请把握好最佳的距离,而这种交际距离的把握,在异性交往显得尤为重要。

交往双方彼此相互关系以及各自所处情境决定着在人际交往中相互距离的选择,即双方在交往中所处的空间距离,也在一定高度上彰显着彼此关系的远近。

当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交往时,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虽然不是语音和文字,却能像语言一样传情达意。显然,这种距离语言已经构成人的行为语言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借助交际双方对空间距离及其变化的把握,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情感、意图和关系程度。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善于运用“距离语言”,来增强交际的效果。

在现时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能感受到“距离语言”的作用和存在。为此,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划分了四种区域或距离,各种距离都与交往中彼此的关系相称。

(1)亲密距离

人与人相处,若彼此的距离在0~45厘米之间,那么体现出的就是比较亲密的关系。这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或几乎无间隔,即我们常说的“亲密无间”,其近范围在约0~15厘米之内,彼此间可能肌肤相触,耳鬓厮磨,以至相互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和气息。其远范围在约16~45厘米之间,身体上的接触可能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体现出亲密友好的人际关系。

就交往情境而言,亲密距离属于私下情境,只限于在情感上联系高度密切的人之间使用,在社交场合,大庭广众情况下,两个人(尤其是异性)如此贴近,在外人看来不太雅观,彼此也会感到不舒服、不自在。在同性别的人之间,这种距离往往只限于贴心朋友,因彼此十分熟识而随和,可以不拘小节,无话不谈。在异性之间,这种距离只限于夫妻和恋人之间。在这个距离之内,女友可以安然的呆在男友的私人空间内。若有其他女性进入这个空间,她就会产生怀疑、不满,甚至会大发雷霆,若男友没有一个合理的,令她信服的理由,就会导致彼此关系的破裂。同样,男友也可以自由呆在女友的私人空间内,若其他男性进入这一空间的时间稍长,他肯定会吃醋。

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不属于这个亲密距离圈子内的人随意闯入这一空间时,会使人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排斥反应。不管这个“入侵者”的用心如何,都是不礼貌的,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或者不快,到头来弄了个自讨没趣。

相反,如果最亲近的人长期不能在亲密距离中相处,则也会导致情感上的缺失,关系上的疏远。

(2)个人距离

如果两个人的关系不属于那种非常亲密的关系,那么,就应该选择个人距离进行交往活动,这是人际间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离。

个人距离的近范围约为46~76厘米之间,在这个距离范围内,人们彼此之间已经少有直接的身体接触,却可以相互亲切握手,友好交谈。这是与熟人交往的空间。如果一个陌生人进入这个距离就会构成对别人的侵犯。

个人距离的远范围约为76~122厘米。任何朋友和熟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这个空间,不过,在通常情况下,较为融洽的熟人之间交往时保持的距离更靠近远范围的近距离(76厘米)一端,而陌生人之间谈话则更靠近远范围的远距离(122厘米)一端。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其交往的自我距离也不同。这种差距是由于人们对“自我”的理解不同造成的。例如,北美人理解“自我”包括皮肤、衣服以及体外几十厘米的空间,而阿拉伯人的“自我”则仅限于心灵,他们甚至把皮肤当成身外之物,因此,交往时,往往出现阿拉伯人步步逼近,总嫌对方过于冷淡;而北美人却连连后退,接受不了对方的过度亲热。同是欧洲人,交往时,法国人喜欢保持近距离,乃至呼吸也能喷到对方脸上,而英国人会感到很不习惯,步步退让,维持适合于自己的空间范围。

社会地位不同,交往的自我空间距离也有差异。一般说来,有权力有地位的人对于个人空间的需求相应会大一些。我国古代的皇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与大臣们拉开了较大的距离,独占较大的空间,大臣们在皇帝面前均要弯腰低头,眼睛不能直视皇帝,退朝时还要背朝外出。所有这些,都表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地位。当人们接触到有权力有地位的人时,不敢贸然挨着他坐,而是尽量坐到远一点儿的地方,这都是为了避免因侵犯他的自我空间而惹他生气。

此外,人们对自我空间需要也会随具体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人们无法考虑自我空间,因而也就容忍别人靠得很近,这时已没有亲密距离还是公众距离的界限,自我空间很小,彼此间不得不通过躲避别人的视线和呼吸来表示与别人的距离。然而,若在较为空旷的公共场合,人们的空间距离就会扩大,如公园休息亭和较空的餐馆,别人毫无理由挨着自己坐下,就会引起怀疑和不自然的感觉。所以,人们有时会试图通过选择适当的位置来独占一块公共领地。如在公园休息亭,如果你想阻止别人和你同坐一条长凳,那么从一开始你就要坐在长凳的中间,这就会给人一种印象,似乎凳子比较短,这样你就能成功地在一段时间里独占这条凳子。

人们确定相互空间距离的远近不仅取决于文化背景和社会地位,还有性格和具体情境等因素。例如,性格开朗,喜欢交往的人更乐意接近别人,也较容易容忍别人的靠近,他们的自我空间较小。而性格内向、孤僻自守的人不愿主动接近别人,宁愿把自己狐立地封闭起来,对靠近他的人十分敏感,他们的自我空间受到侵占,最易产生不舒服感和焦虑感。

(3)社交距离

人际交往中,亲密距离与个人距离通常都是在非正式社交情境中使用,而在那些正式的社交场合则使用社交距离。这个距离已经超出了亲密或熟人的人际关系,体现出一种社交性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

社交距离的近范围为120~210厘米,在这个距离范围内,通常表现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处理私人事务。例如,在银行办理业务时,为了保护客户机密,银行要求其他客户必须站在“一米线”之外。在工作环境和社交聚会上,人们都保持这种程度的距离。一次,一个外交会谈座位的安排出现了疏忽,在两个并列的单人沙发中间没有放增加距离的茶几。结果,客人自始至终都尽量靠到沙发外侧扶手上,且身体也不得不常常后仰。可见,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关系需要有不同的人际距离。距离与情境和关系不相对应,就会明显地导致交往者产生心理不适感。

社交距离的远范围为210~370厘米,表现为一种更加正式的交往关系。公司的经理们常用一个大而宽阔的办公桌,并将来访者的座位放在离桌子一段距离的地方,这样与来访者谈话时就能保持一定的距离。如企业或国家领导人之间的谈判,工作招聘时的面谈,教授和大学生的论文答辩等等,往往都要隔一张桌子或保持一定距离,这样就增加了一种庄重的气氛。

在社交距离范围内,因为已经没有了直接的身体接触,说话时,就要适当提高声音,需要更充分的目光接触。如果谈话者得不到对方目光的支持,他(她)会有强烈的被忽视、被拒绝的感受。这时,相互间的目光接触已是交谈中不可缺少的感情交流形式了。

(4)公众距离

这是公开演说时演说者与听众所保持的距离。其近范围为370~760 厘米,远范围在760厘米之外。这是一个几乎能容纳一切人的“门户开放”的空间,人们完全可以对处于空间的其他人,“视而不见”,不予交往,因为相互之间未必发生一定联系。因此,这个空间的交往,大多是当众演讲之类,当演讲者试图与一个特定的听众谈话时,他必须走下讲台,使两个人的距离缩短为个人距离或社交距离,才能够实现有效沟通。

可见,人际交往时空间距离的远近,是交往双方之间是否亲近、是否喜欢、是否友好的重要标志。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这依赖于具体情境,交谈双方的关系、社会地位、文化背景、性格特征、心境等。

我们了解了交往中人们所需的自我空间及适当的交往距离,就能有意识地选择与人交往的最佳距离,而且,通过空间距离的信息,还可以很好地了解一个人的实际社会地位、性格以及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

恰当地选择和调整你的交际距离,会让你的生存空间距离十分惬意,会让你的心灵保持一种愉悦。有一首古诗说得好:“相看两不厌,只由敬亭山。”这是诗人于静寂无忧的时候与敬亭山作着物我合一的心灵交流。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也写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也是距离与人的关系。因此,恰如其分,把握适度的距离,永远是一个睿智成熟人士应有的理智。

把握与上司的交际距离

古人说:“伴君如伴虎。”在现今的民主法制国家里,君主已不复存在,但在社会这个大空间的人们,却每天都要与比自己身份、地位高的上司打交道。周旋于他们身边,并不比“伴君”容易。

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身在职场中的人们每天要去承受竞争带来的压力,上司的好恶往往决定着员工的职业前途,如何去面对上司,自然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学问。要想获得事业上的一帆风顺,得到上司的赏识,除了具备相应的真才实学、工作能力、专业技术外,还必须了解一些基本的职场处世原则,掌握一些职场的处世方法。

职场上,没有人希望给上司留下坏印象,和上司处不好关系。同时也有很多人认为只要和上司处理好关系,最好是能够交上朋友,那么,自己在“紧要关头”自然就会柳暗花明,平时经常得到关照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虽然让上司全面地了解自己,是下属升职的关键,但是,无论什么时候,上司就是上司,即使上司和下属的关系“铁”的很不一般,也不能说明上司和下属之间没有什么距离。毕竟下属与上司在单位的地位是不同的,这一点做下属的必须心中有数,千万不要认为与上司的关系越紧密越好。过分亲密的关系,容易使上司感到一种潜在的威胁,这对于下属来说无异于冒险。因为不同寻常的关系,会使上司过分地要求你,也会导致同事们的妒嫉,甚至会有人在暗中与你作对。

有许多职场中人,不懂得职场的生存法则,不知道如何妥善处理与上司的关系,致使自己难以和上司融洽地相处。其实,之所以与上司难以相处,地位不同乃是最根本的原因。因此,与地位较高的上司相处,应该时刻注意距离和分寸,如果把握不当,就会给自己造成一些预想不到的麻烦。

1.善用“资源”是很重要

尽量与上司搞好关系是应该的,但要想成为一名受欢迎的员工,还要把握好与上司相处的距离,要知道与上司的关系是资源也是杀手,有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不论你和上司的关系多么近,上司就是上司。即使你们的关系很不一般,也不意味着对他可以没有敬畏和恭维。然而,总有人忽视这一点,从而影响了自己的职业发展。因此,在与上司打交道的过程中,要巧用“资源”,处理好你与上司的关系。

关系一:哥们

如果你的上司对待下属采取非常民主的方式,他愿意聆听下属的意见;如果你的老板非常器重你,经常带你出席各种社交场合,那么,你千万不要得寸进尺。如果你当着其他人的面与上司称兄道弟,以显示你与上司的特殊关系,那么这种行为是危险的。上司再民主也需要一定的威严。当众与上司称兄道弟只能降低上司的威信。于是其他同事也开始对上司的命令不当一回事。当上司发现他的工作越来越难做,而最终发现却是因为你破坏了他必要的威严时,那么,等待你的最低限度也是疏远,或者你只有离开。

关系二:保姆

关于过分执着同上司的私人关系的情况,最严重的一种,便是在事实上做了上司的保姆或者是佣人。有一位自以为善于经营人际关系的人希望能得到提升,不断地为上司端茶倒水、清理办公桌,双休日到上司家中看有无家务事可以帮忙。上司果然对他开始喜欢,经常在外出的时候带上他。在别人眼里,他更像一个跟班。

他满怀希望地等待着某一天上司突然对他说:“你可愿意做一名管理者?”可是,这一天始终没有到来。在上司心中,他的形象不知不觉地被定位成保姆。

关系三:情人

首先,我们不能断然否定上下级之间恋情存在的合理性——如果双方真有此意而且合法的话。但更多的时候,与上司建立情人关系是对双方都没有好处的。如果这种超出工作以外的情人关系是发生在至少一方已有合法婚偶的情况下,则就更是玩火了。在大多数时候,你与上司建立了情人关系,最终等待你的极可能是你在这家公司生涯的终结。

关系四:敌人

美国著名的职业培训专家史蒂文·布朗先生曾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原则:经理和下属之间总是有着业务上的关系。虽然不能否定经理同下属交朋友有时是为追求娱乐,但是他们之间总是有着业务上的关系。因此,无论在工作时间还是在社交场合,你的脑子当中,都应该保持这样一个观念和警觉:上司之所以选中你做手下,一定是由于公司业务上的需要。

如果你试图冲破你与上司这种关系,在上司面前时刻警觉这种做法在更多的时候是危险的。如果你能够与上司在工作中和业务中建立一种非常默契的状态并由此而产生一种深刻的友谊,那么这种状态无疑是伟大的和最佳的。然而,与上司建立深厚友谊的同时,还应保持适度距离,这是最为恰当的。正如上司对待他认为关系好但能力却不怎么样的朋友一样,上司也许会给他钱或是优厚的待遇,但绝不会让他介入自己的事业或是担任业务的骨干。不幸的是,有一些人在实际情况中不知不觉地就忽视了这一点。

2.浓妆淡抹总相宜

处理好人与人的距离,莫不是处世的学问,而距离就在淡与浓之间,就看你如何去把握了。你可以与你的上司交朋友,但是在工作中,你与上司的角色是不同的,不能以为自己是上司的朋友就可以在单位或公司里也称兄道弟起来。这样一来,上司还怎么工作?他怎么去安排他人工作?他怎么处理好大家的关系?他又如何区分工作人事上的是与非?有一个人,上班时总喜欢端着茶杯到上司的身边,找他吹牛聊天。公司来人,他也不回避,仍旧坐在一旁,还不时地插上几句,严重地干扰了上司与客人的交流。像这种人,就是由于在与朋友相处时没有做到浓淡适度,使朋友关系对工作的负面影响增大。如果你的上司非常器重你,经常带你出席各种社交场合,那么,你千万不要得寸进尺,保持适度的距离对你是有好处的。也许你发现你可能正在成为上司的朋友甚至是哥们儿,但是你应该把握好尺度。

李婷和她的女上司沈晓彤非常合得来,不光在工作上珠联璧合,就是爱好也惊人地相似。为此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也就多一些。有一次两人不约而同地穿了一件不同款式却绝对风情万种的外套,她们在更衣室相遇,嬉笑着互骂彼此是妖精,于是李婷私下里就称晓彤“老妖精”(晓彤比李婷大两岁),晓彤也总是笑着回一句“小妖精”。办公室本是多事之地,她们的亲密自然招致了别人的非议。晓彤从此留了心,她想慢慢地疏远和李婷的距离,可是李婷却没有意识到这点。一天,晓彤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接待一位客户,李婷敲门后进来,以为没有别人就冲着晓彤问:“嗨,老妖精,今天晚上去看电影怎么样,我搞到了两张票。”晓彤的脸色立即很不自然,只说了一句:“你风风火火的像什么样子?这是在办公室。”李婷这才发现在那张宽大的黑色沙发里,坐着一个穿黑风衣的先生。不久,李婷被调到市场部做外联,离开了这份自己十分喜欢的公关部的工作。

可见,与上司的亲密关系不一定会成为自己的保护伞,相反,有时会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想必这是她在当初走近晓彤时所没有意料到的。

任何一位上司在对待下级问题上,都希望和下级保持良好关系,希望下级对他尊重、服从、喜欢。所以,当他愿意和部下建立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的同时,在愿意建立情感沟通的同时,总是不希望用这些超越或取代上下级关系。也就是说,他必须保持自己一定的尊严和威信。

和上司保持一定距离,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即要注意处理交往的时间、场合、地点。有时在私下可谈得多一些,但在公开场合,在工作关系中,就应有所避讳,有所收敛,否则上司做出对某个人的工作安排或者对某个人的处罚,就会让当事者感觉有你的“阴谋参与”,到时候你可就是吃不了兜着走了。

当然,你能够同上司交上朋友,说明你与上司的距离很近。但是,这种朋友关系的最佳状态是业务上的朋友和工作上的挚友。如果你能推动上司在公司中的地位,你就是他最好的朋友。否则你就是个制造是非的人。

记住,上司欣赏你,绝不是为了与你交朋友,而是要让你为他服务,争创效益。

但下班后,你可以与上司放松地聚一聚,喝喝酒,说说笑话,情浓似水,也是可以的。上司毕竟是人,也需要一个可以倾听的对象。

3.把握原则是关键

职场上,上司和下属的关系也被通俗的称为“权力距离”。我们也知道,有时,并非“权力距离”越近,下属的提升机会就越多。那么,身在职场应该如何把握好“权力距离”,这其中又有哪些原则需要职场中人去遵循呢?

原则1:到位不越位

工作积极一向被人们认为是职场铁律,但有时这条铁律却遭遇挑战。职场中经常有这种现象:下属由于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弄得顶头上司尤其是那些心胸狭窄的上司很不高兴,对此耿耿于怀,于是,上司处处给你“使绊子”,或不动声色地给你“穿小鞋”。恐怕许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

其实,有时身在职场并非越积极越好,作为职员,你就得学会摆正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自己的职位角度上有节制的出力,切忌轻易“越位”。

(1)工作越位:这里面有时确有几分奥妙,有的人不明白这一点,工作抢着干,实际上有些工作,本来由上司出现更合适,你却抢先去做,从而造成工作越位,吃力不讨好。

(2)决策越位:在有的企业中,职员可以参与公司和本部门的一些决策,这时就应该注意,谁做什么样的决策,是有限制的。有些决策,你作为下属或一般的普通职员可以参与,而有些决策,下属还是不插言为妙,“沉默是金”,你要视具体情况见机把握。

李霞年轻干练、活泼开朗,入行没有几年,职位“噌噌”地往上升,很快成为单位里的主力干将。几天前,新上司走马上任,下车伊始,就把李霞叫了过去:“李霞,你经验丰富,能力又强,这里有个新项目,你就多费心盯一盯吧!”

受到新上司的重用,李霞欢欣鼓舞。恰好这天要去上海某周边城市谈判,李霞一合计,一行好几个人,坐公交车不方便,人也受累,会影响谈判效果;打车吧,一辆坐不下,两辆费用又太高;还是包一辆车好,经济又实惠。

主意定了,李霞却没有直接去办理。几年的职场生涯让她懂得,遇事向上司汇报一声是绝对必要的。于是,李霞来到上司跟前。

“您看,我们今天要出去,”李霞把几种方案的利弊分析了一番,接着说:“所以呢,我决定包一辆车去!”汇报完毕,李霞发现上司的脸不知道什么时候黑了下来。他生硬地说:“是吗?可是我认为这个方案不太好,你们还是买票坐长途车去吧!”李霞愣住了,她万万没想到,一个如此合情合理的建议竟然被打了“回票”。

“没道理呀,傻瓜都能看出来我的方案是最佳的?”李霞大惑不解。

李霞凡事多向上司汇报的意识是很可贵的,错就错在措辞不当,决策越位。请注意,李霞说的是:“我决定包一辆车!”在上司面前,永远不要用决策的语气说话,说“我决定如何如何”是最犯忌讳的。

如果李霞能这样说:现在我们有三个选择,各有利弊。我个人认为包车比较可行,但我做不了主,您经验丰富,帮我做个决定行吗?上司听到这样的话,绝对会做个顺水人情,答应她的请求,这样岂不两全其美?

(3)表态越位:表态,是表明人们对某件事的基本态度,表态同一定的身份密切相关。超越了自己的身份,胡乱表态,不仅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且也是无效的。对带有实质性质问题的表态,应该由上司或上司授权才行,而有的人作为下属,却没有做到这一点。上级上司没有表态也没有授权,他却抢先表明态度,造成喧宾压主之势,这会陷上司于被动,这时,上司当然会很不高兴。

(4)答问越位:这同表态的越位有相同之处。有些问题的答复,往往需要有相应的权威。作为职员、下属,明明没有这种权威,却要抢先答复,会给上司造成工作中的干扰,也是不明智之举。

(5)场合越位:有些场合,如与客人应酬、参加宴会,也应适当突出上司。有的人,张罗得过于积极,比如同客人认识,便抢先上前打招呼,不管上司在不在场。这样显示自己太多,显示上司不够,往往让上司不高兴。

在工作中,“越位”对上下级关系有很大影响。下属的热情过高,表现过于积极,会导致上司偏离“帅位”,大权旁落,无法实施上司的职责。因此,上司尤其是“武大郎”式的上司,往往会把这视为对自己权力的侵犯。

如果你是下属,又时不时犯这样的毛病,上司就会视你为“危险角色”,对你保持一定的警戒,甚至设法来“制裁”你。这时,即使你有意同上司配合,也为时已晚了。

原则2:尽力不争利

身在职场,你必须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特别是在别人不愿去做的苦事、难事、累事面前,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力把事情做到最好。

可是当你立了大功,取得骄人成绩的时候,正应是别人对你感恩戴德或赞赏有加的时候,特别是你的功劳大大超过了你的上司时,你则应该低调面对。

含蓄低调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为人处事的良方。用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成就,面对功劳低调处之是加固立世根基的绝好姿态。中国人在讲自己的成绩时,往往会先说一些客套话,像“成绩的取得是领导和同志们帮助的结果。”“获得此项殊荣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和同事的协助。”歌中也唱道:“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其实,这种客套话,虽然听起来有些乏味,却有着很大的妙用,会显得你谦虚谨慎,从而减少他人的嫉恨。常言说得好:“推功揽过暖人心。”在职场中,不斤斤计较眼前的成绩,而大大方方地把功劳与身边的人分享,特别是与你的上司分享。这样,同事间的关系日益融洽,上司的脸上也有光彩,少不了再给你更多的机会。如果你急功近利,只会打眼前的算盘,则会得罪身边更多的人,上司也会认为你是功利心重的人。他就会把机会给那些低调处事的人,吃亏的必定是你。因此,我们说,低调既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智慧,一种谋略,一种胸襟。

原则3:服从不盲从

下级服从上级,在任何单位都是不可或缺的组织原则之一。没有服从就没有规矩,没有服从就无法形成统一的意志和力量。上级在单位作出的决定,一般说来,都是从大局出发,周密权衡了各方面的情况后,经过集体讨论研究决定的,反映了全局的要求和大多数人的意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上司已经决定了的事,下属一般都应该服从。

当然,这里所讲的服从并不意味着对上司的命令不加任何分析辨别的盲从,尤其是在一些该讲原则的时候。上司也是人,他也有考虑问题不周全、处理事情不周到的时候,这时下属就切忌盲从,要有自己的主见。如果事事都顺着上司,上司怎么讲就怎么做,这样建立起来的上下级关系就根本谈不上良好的人际关系。事实上,在一项措施尚未实施前发表意见,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及时指出问题,在上司有明显失误时严肃地提出批评、告诫,既是下属的权利和义务,又是证明自己的才于、获取上司好感的一条有效途径。有人说,最不中用的职员是什么事都不关心、也不表示兴趣的职员。这话颇有道理,因为有关心、有兴趣,你才会对工作认真负责,才会有所建树。

当然,任何事情都须有一个“度”。在向上司提出意见时,所提的必须是积极的有建设性的言论,应切忌不负责任的空谈。另外,作为下属在提出意见时,不要有损于上司的尊严,不能让上司“下不了台”,或表现得你比上司要精明。同时,不要强调自我的私怨,不要让你的上司认为:“这家伙只是为了自己的私欲,才提出这个意见。”只要做到了以上三点,你的意见就极有可能被你的上司采纳。有人认为有意见提出来也没用,反正上司不会采纳,觉得提意见是自找麻烦,从而逃避提出意见,这只能说明他是一个缺乏勇气的人。这样的人是难以得到上司的信任和好感的。

把握与下属的相处距离

在冷风瑟瑟的冬日里,有两只困倦的刺猬想要相拥取暖。无奈的是双方的身上都有刺,刺的双方无论怎么调整睡姿也睡的不安稳。于是,它们就分开了一定的距离,但又冷得难以忍受,于是又凑到了一起。几经的折腾,两只刺猬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又能互相取暖,又不至于刺到对方或被对方的刺伤害。这就是著名的“刺猬法则”。

“刺猬法则”强调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在日常生活中,领导者要经常与下属进行或主动或被动的接触,这种接触不论是亲疏远近,都应该正确把握其交往的距离。领导者要树立威信,要搞好工作,就要学会运用刺猬法则,与下属保持“亲密有间”的关系,做到“疏者密之,密者疏之”,既不能高高在上,也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下属,这是管理的一种最佳状态。

1.流动管理,巧用刺猬法则

距离的保持靠一定的原则来维持,这种原则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既可以约束领导者自己,也可以约束员工。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下属的尊重,并在工作中避免原则的丧失。

法国总统戴高乐就是一个很会运用“刺猬法则”的人。他有一个座右铭:“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深刻地影响了他和顾问、智囊和参谋们的关系。在他十多年的总统岁月里,他的秘书处、办公厅和私人参谋部等顾问和智囊机构,没有什么人的工作年限能超过两年以上。他对新上任的办公厅主任总是这样说:“我使用你两年,正如人们不能以参谋部的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你也不能以办公厅主任作为自己的职业。”这就是戴高乐的规定。

戴高乐做出这一规定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在他看来,调动是正常的,而固定是不正常的。这是受军队做法的影响,因为军队必须是流动的,这是军队保持战斗力的需要。没有始终驻守在一个地方的军队。二是他不想让“这些人”变成他“离不开的人”。这表明戴高乐是个主要靠自己的思维和决断而生存的领袖,他不必仅仅依靠一些人,不容许身边有永远离不开的人。只有调动,才能保持一定距离,而惟有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保证顾问和参谋的思维和决断具有新鲜感和充满朝气,也就可以杜绝谙熟事故的顾问和参谋们利用总统和政府的名义营私舞弊。

戴高乐采用不断让下属保持流动性的做法,使自己与下属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是值得借鉴和令人敬佩的。反观有一些领导,身边长期围绕着的总是固定的几个人,甚至有些人成了一些领导的“大脑”,更遑谈距离。没有距离感,领导决策过分依赖秘书或某几个人,容易使这些人假借领导名义,谋一己之私利,最后拉领导下水,后果的危险程度可想而知。因此,还是保持一定距离好。

旅馆大王希尔顿为自己的王国创下了一条原则:最低的收费,最佳的服务。在提倡最佳的服务的原则时,希尔顿要求饭店的所有职员,包括各层次的管理者一定要做到和气为贵,顾客至上。希尔顿强调,谁违反了这一规定,谁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有一次,希尔顿饭店一位经理在为客户提供服务时,与顾客发生了争执,最后居然还大吵了起来,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这件事被报告给希尔顿后,希尔顿马上找来了这位经理,很严厉地对他说:“你违背了我的原则,所以你必须离开!”这位经理在平时有很强的业务能力,为饭店作了不小的贡献。但希尔顿并没有因为这点就姑息他,因为他触犯的是与公司生存息息相关的经营理念原则。

正是因为在对待“和气为贵,顾客至上”原则上的这种坚持,才使希尔顿饭店保持了对消费者的持久吸引力。由于这种理念事关公司的基本原则,希尔顿饭店的每个员工都一直自觉坚持着这个原则。做到这一点,与希尔顿在原则问题上的严要求是分不开的。

其实,在平时的工作中,希尔顿并不是板着面孔的,他很注重与员工们的交流,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员工的关系也很融洽。但在原则问题上,他是绝不含糊的。

这一点与通用电气公司的前总裁斯通倒很相像。斯通在工作中就很注意身体力行“刺猬理论”,尤其在对待中高层管理者上更是如此。在工作场合和待遇问题上,斯通从不吝啬对管理者们的关爱,但在工余时间,他从不要求管理人员到家做客,也从不接受他们的邀请。正是这种保持适度距离的管理,使得通用的各项业务能够芝麻开花节节高。

2.与员工保持适当的距离

如果你离员工过于疏远,你就会受到脱离、疏远员工的指责;但是,如果跟员工的关系过于亲密,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因为离得太近,员工又会视你为孩子式的经理,也许会失去对你的尊重。

应该与员工保持多远的距离,的确是领导者应当注意的问题,这个问题也难以处理。

不论怎样,领导者都不应该将自己与员工的关系延伸到一些亲密的关系之中。而且,你也不大可能成为他们最亲密的朋友,除非你具有一个充当顾问的职业技能,否则,你就冒着一种很大的风险。每一个人的周围都有一种无形的界限,不可逾越,这是一种私人生活的界线,一种内部思想和感情的界线,他们不愿向外面的人透露。你应该限制自己的兴趣范围和程度。

在日常工作中,你往往容易受到那些你喜欢的人的吸引。同样地,那些喜欢你的人也容易受到你的吸引。我们在某些方面与那些喜欢的人在一起花的时间要更多,相互之间了解得也更多,这种了解也将我们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所以,你要常提醒自己,防止陷入一种情感的困扰之中。你要学会认识这种危险的信号,收住自己的脚步。

警告自己不要自欺欺人地以为自己花更多的时间与某些员工在一起完全是出于工作需要,绝不带有个人的偏向。当你靠近个人情感的界线时,应仔细考虑一下其后果。一旦逾越,事情就可能变得无法控制。

与员工在工作中靠得太近,还会有其他危险。你个人的威信可能大打折扣。一旦你越过这一界线,会给员工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就是当你作出一个困难的决定时,他们以为你会站在他们一边,如果你的决定与员工期望的相反,员工会以为你背叛朋友。你不应该与你自己的员工以及老板保持一种过于亲密的个人关系,这种友谊会给工作带来不便。

你与员工相处时,应该保持职业习惯。当你去看医生时,你总是希望医生对你的病情特别对待,但从职业来讲,医生不会对你表露任何个人情感因素,他只会把你当成病人。这正是领导者所需要的职业习惯,你在工作中要保持客观性。当然,也不是绝对不能表露自己的观点、主意和正常的情感,要注意的是界限。

领导者不应卷入员工的爱与恨之中。当你从自己喜欢的员工面前走过时,提醒自己,时时询问自己的动机,避免与他(她)显得过于亲密。

可是长期与员工泡在一起,又会使员工养成一种事事依赖于你的习惯。因此经理应当在某种程度上脱离员工,但是要让员工在需要你的时候能找到你,并鼓励员工不要过于依赖你。如果经理不与员工经常接触,员工出现问题时根本找不到,那就会失去控制,无法作出决定,致使紧急问题遭受拖延,后果是很严重的。经理应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第一时间处理事件。因此,你应当在员工需要你时可以被他们找到。这种联系的频繁程度取决于员工所处的环境。有些员工需要的时间可能比别的员工要多一些,在你确定这种可得性的合理程度时,问题的复杂性、任务的性质、所具有的压力、个人的能力等因素都要考虑在内。

让员工可以随时找到,是一种可得性,并不是意味着你要露面。可得性意味着在员工需要时你可以出现或联系上。你将员工放在首位,让他们可以随时打电话给你,出现问题时可以找你。你还要让员工知道,不必太信赖于你,告诉他们完全有能力自行解决某些问题。要让员工的心态平和,只有在出现危机需要紧急援助时,才和你联系。至于一些小问题,就可以自行解决,不必依赖于经理。

你还要让员工知道什么时候找你最合适,保证他们能够根据你的时间安排来控制他们的需求。最起码为你的员工提供一种在什么时候可以来找你的规律,这样可以避免出现相互冲突的时间安排。

3.适时地端起“架子”

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思考战略层面的问题和公司的大事,不要只沉溺于事务性的工作。有时,如果领导者的“架子”十足,与下属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有些员工就可能独立完成工作,而不是事事麻烦领导。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者的“架子”能够成为督促员工成熟和进步的“另类形式”。

说起“官架子”似乎很是让人讨厌,认为是脱离群众的表现,但实际上,它既然存在就必然有其内在的理由或合理性。领导者为什么需要“架子”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

(1)“架子”可以显示权力

《现代汉语词典》对“架子”一词的解释是:自高自大、装腔作势的作风。“架子”其实可以理解为一种“距离感”,许多领导正是通过有意识地保持与下属的距离,使下属认识到权力等级的存在,感受到领导的支配力和权威。而这种权威对于领导巩固自己的地位、推行自己的政策和主张是绝对必须的。如果领导过分随和,不注意树立对下属的权威,下属很可能就会因为轻慢领导的权威而怠惰、拖延甚至是故意进行破坏。所以,领导通过“架子”来显示自己的权力,进而有效地行使权力是无可非议的,对于领导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也是必要的。

“摆架子”会给领导带来威严感,威严感会使领导形成一种威慑力,使下属感到“服从也许是最好的选择”,而“不服从则会给自己造成不利”。

其实,所谓的“架子”的用处,早在几百年前,意大利的政治学家马基雅维里曾写过一本《君主论》的书,以惊世骇俗之笔揭示了政治的真相,并给统治者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其毫不遮掩、一针见血的叙事风格可与韩非子相媲美。他在书中写道:“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

“君主如果被人认为变幻无常、轻率浅雹、软弱怯懦、优柔寡断,就会受到轻视……他应该努力在行动中表现伟大、英勇、严肃庄重、坚韧不拔。”

马基雅维里不止一次地提到,君主应通过种种手段,甚至包括表面上的装腔作势和耍手段来获得别人的尊重、爱戴和潜在畏惧。这与“架子”的妙用是相一致的。

作为下属,如果你能理解到领导为保护、运用和扩大权力而绞尽脑汁、不遗余力时,如果你能理解到这种权力正是他事业有望成功的基础时,你就会理解“摆架子”的秘密了。

(2)“架子”会给领导带来神秘感

许多领导还喜欢通过“摆架子”,从而使自己显得比较神秘。许多下属都有这样的感触,有“架子”的领导就仿佛是一座云雾缭绕、幻象纷呈的大山,看上去高深莫测,不可捉摸。其实,这种效果正是许多领导所努力追求的。

因为领导处于各种利益、各种矛盾的焦点上,他若想实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懂得掩藏自己,使自己的心机不被窥破。如果下属很容易就揣摸到领导的心思,他就很可能利用它来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从而危及或破坏领导意图的实现。而不暴露自己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增加与下属的距离,减少接触,使自己保持一种神秘莫测的状态。这就是领导爱“摆架子”的另一个原因。可见,领导的“架子”绝不仅仅是为了炫耀,而是一种因为害怕下属而采取的防范性措施。

(3)“架子”会有助于领导处理政务

前面已说过,“架子”其实就是一种距离感。距离感不仅会给领导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受,而且还为他处理人际关系及政务提供了一个回旋的余地。许多领导正是靠着这种距离感的调整来实现着自己的目的。

在不同的时间、场合下,对不同的人行使不同的“架子”,就会形成不同的人际距离。领导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节这种距离,从而把不同人的积极性和进取心调动起来,为实现自己的意图服务。而没有层次感的随和与友善,则是“仁有余,威不足”,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还不利于领导处理棘手问题。

许多领导最头痛的便是事无巨细都要亲自处理。他们更希望自己能抽出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大事。而随和的言行会使下属产生一种错觉:这个领导好说话,是不是让他给我解决一下我的问题……这样,势必会使许多下属抱着侥幸的心理来请求领导的亲自批示,而一旦不能满足又会心生怨恨。所以,许多领导就喜欢利用这种“轻易不可接近”的“架子”来逃避细小琐事的烦扰,把更多的脑力用于谋划大政上。

(4)“架子”会使领导增加仪表魅力

时代在发展,那种“走在人群中辨不出谁是领导谁是群众”的领导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已不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了。现在,大多数人都能够接受这样的观点:人应该讲究仪表风度。对领导们来说,亦是如此。“架子”会增加领导的气势和威严感,只要做得不过分,它无疑会使领导显得更有魅力。

曾有政治学家论证说,群众都有服从权威的倾向。而领导通过得体的“架子”而表现出来的自信心、意志力、傲视群雄的态度以及凌驾于众人之上的气势则有助于增加自己的权威,使自己显得更有魅力,显得更像领导者,更能从形象上唤起别人的敬佩和好感。

(5)“架子”会使领导产生满足感

无论是谁,都有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愿望。不同的人价值观不同,实现价值的程度也不同。但就中国人而言,通过获取权力来实现自己的人生和社会价值一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衡量标准。

毫无疑问,领导也需要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满足感,有些时候,他还会因此而显得沾沾自喜或洋洋得意,不自觉地表现为某种“架子”。可以说,这种心态在中国的不少人中还是相当普遍的。

4.保持距离使领导能够超然处世

人际关系既是很复杂、又是很微妙的,这在东方的文化氛围中尤其如此。有些是情感相容、趣味相投;有些是利害相关、相互依存;而有些是权力之争,或人事相悖。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进有远,关系有亲有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于是人们之间便分成派别,形成某种势力或小利益集团。因此,人际关系错综复杂。

而作为核心的领导,必须能够调整这些复杂关系,以消除内耗,增强内聚力。其中最有效的手段便是同时保持适当的距离,超然于外,超然处世。

美国管理学家亨利·艾伯斯在《现代管理原理》一书中说:“成功的管理人员似乎是以一种超然的、不受感情影响的方式来看待同下属的关系。”这样,领导者可以有效避免卷进不同观点与不同派别的争论漩涡中去,也容易观察到不同观点及其利弊是非,从而冷静调整内部各种关系,把大家团结起来。

俗话说,旁观者清。身为领导,应该站在客观的立场,排除个人感情的影响,分清是非,公正处理,才会具有说服力,影响力。反之,如果领导和下属不注意保持距离,就很难秉公处理,还会越理越乱、越陷越深,把事情办糟。

5.女领导与男下属的相处距离

每一位女性走上领导岗位,都需要面临着与下属相处的问题。女性领导者必须得到下属,特别是异性下属的拥护,从而为自己的工作、学习及一个人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1)对男性下属不得优礼有加

做一个成功职业女性,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除了因为性别歧视,还面临着男性下属不愿服从的麻烦。作为女主管,你要对他用软功,苦口婆心,他会看扁你,因此,对待这类男性下属,没有必要优礼有加,处处谦让,而应拿出上级的权威,让他感到你不是吃素的。当然,若能恩威并举,是最有效的。

(2)培养自己的独立性

如果说在私下交往中,你还可以得到男人的关心爱护的话,那么在工作中则根本不可能得到男同事的礼遇。要是你能干,男同事反而会有受威胁的感觉,否则他又会嗤之以鼻,因此,女人在工作场所里,尽管能得到男人口头上的诸多关照,但一到实际情形,则没有谁会真心帮助你,唯一能依靠的只有你自己。

(3)不要伤害男同事的自尊心

这并不是要你向男士拍马屁,但你一定要明白,男人总是自信天下第一、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种自尊心实际非常脆弱,一遇到女人威胁到他的存在,便会产生抗衡心理。所以你若想在一个现代的世界里站稳脚跟,就必须懂得在适当的时候维护一下他们的自尊,并夸奖他们一两句。但要记住:这种夸奖要有分寸,否则别人可能误会你对他有意,而令你们尴尬。

(4)在相处中寻求共同点

男同事面对职业女性时,常常手足无措,因为他所面对的女性,既是同事,又是个女人。在这种情况下,你设法消除他们这种心理,努力寻求建立一个共同点,产生共鸣,使相处变得容易。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先要知道这个人的喜好,方可对症下药。

(5)征求男同事的意见

征求男同事的意见也是一种赞赏。因为这表示你重视他们的见解和经验,令他们觉得他们存在的重要性。但你征求男同事的意见时要注意:在公司,极不适宜和男同事商量纯私人性的问题,如家庭、丈夫、男朋友的问题等等,除非你和他私交相当不错。当然,诸如你想买汽车、投资股票或购买房子,又知道他在这方面有研究,就可以在轻松的情况下(如午饭、下班后)向他讨教,保准会令他觉得你有眼光而对你友善,以后也会自动向你提意见。

(6)不要在别人面前流眼泪

女性很容易用哭来要求想要的东西。但在一个工作的环境里,这种女性化的情绪表现却是不能容忍的。虽然这一哭,可能会立刻得到同情,但这只是一刹那间的事。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不但有损你的威严,也对你的事业形象有害。在有些情况下,男人能接受某些女人的眼泪,但对一位主管却绝对不能。

把握与同事相处的距离

距离,是一种物理现象,更是一种人际学问,它是office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小小的办公空间中,人来人往,应该如何掌握相互间的身体距离?和同事刻意保持距离,隔得远远的,会被认为太冷漠,不易相处;如果合同性同事之间太接近,会让人产生拉帮结派的误会;若是异性同事之间太接近,则可能产生关系暧昧的遐想。所以,距离不只是物理问题,更是心理的、社会的、影响人与人之间互动的非常深远的问题。对于异性同事之间的距离,更是复杂而又微妙。

1.异性之间:拒绝亲密

进入21世纪,人际交往的范围可以轻松的覆盖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两性的工作交流变得更为频繁,实在不能再以男女授受不亲的老观念来衡量。即使已婚,也不表示要和异性保持距离,以免犯忌。过分拒绝和异性相处,不仅不像个现代人,更可能妨碍职场角色的扮演。我们也必须承认,两性都有的工作空间通常比单一性别的环境要来得愉快和谐。也许现代组织的效率较高和女性大量投入职业有些关系。若想重新隔离两性,不仅不可能,也不合理。刻意疏远,更非上策。两性总是要交流的,而且两性共事应该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所以两性间绝不能采取隔离策略,而必须找出好办法使两性相处有利无害。

但是,异性同事之间的交往距离的把握,又是复杂而微妙的,处理不好,就会形成人际障碍,对组织运作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那么,异性同事之间应该如何把握交际的距离呢?

因为是异性,所以对很多事物的看法普遍有很多分歧。如果你是在异性面前很虚心的人,你会发现你在异性中备受宠爱。因为多数人对异性没有排斥感,而且喜欢帮助异性工作伙伴,他们把这个看作是同事中成就感的一个标志。人人都希望被异性重视、仰慕,一个人如果注意吸取他人的长处,他可以从每个工作伙伴身上学到不同的有助于自己发展的长处。平时注意观察他人长处,不计较他人短处的人,会觉得同事之间好相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既是同事、朋友,就有共同语言、互有好感的人,如果你没有意思将这种关系发展为恋情,就应当将感情投入限制在友谊的范围内,即使很有好感,也不应表露出来。如果对方射来丘比特之箭,也应明智地将其化解。千万不要给对方以默许和鼓励。

对异性采取大方、不轻浮的态度是同异性工作交往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其中包括行为和言语两方面。以尊重对方是异性工作伙伴的关系来处理办公室中的一些事务,将会使某些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一些。千万勿将办公室的异性关系处理成类似“恋爱关系”所期望的那种结果,也不要与某个异性发展成比其他异性更为亲密的关系。下班以后作朋友是另外一回事,但在办公室内千万要区分“急缓重轻”的关系。

在男性面前,柔弱的女性偶尔会撒娇和任性,这时职场上的男性千万别错估形势,可以扮绅士,却不能占尽好处和便宜,因为和女同事相处没有那么多的“女士优先”和儿女情长,要实行真正的男女平等。

作为男性,如果额外关照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女同事,或者对年轻漂亮的女同事不自觉地加以庇护,并在工作中有意地多接近她,这往往会引起其他同事的敏感反应:“××先生和××女士关系不一般,关爱有加呀……”如果你不希望谣言频发,最好身边所有的女同事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在职场中,年轻的男性职员对待年长的女性职员,除了保持对女性的尊重外,还要表现出对长者的尊重。和女同事相处,注意不要谈及有关年龄、婚姻以及个人私事等话题。这时对女性应有的尊重。

总之,男同事有男同事的苦恼,女同事有女同事的苦恼,他们可能会因为工作头绪繁多而忙得焦头烂额,可能会因为事业发展阻力太大而停滞不前,可能会为家庭纠纷而沮丧不已。大多数同事遇到这种情况会表现出逃避的姿态,其实,只要你说出一句“我来帮帮你”的话语,同事就可能感激不已。当他(她)有困难时,或者大家都不敢接近时,如果你能不计利害去帮助他(她),他(她)心中的感激是可想而知的。

2.同性之间,相依相助

与人为善,是一种豁达的处世哲学,在办公室里依然适用。同事之间,特别是同性同事之间,由于工作上接触的机会较少,融洽会更利于工作的开展。因为每个人工作的第一目的是满足生存的需要,其次才是人生的价值等等。大家同在一个屋檐下,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感受同一种压力,工作中谁也少不了谁,因而如果可以以一颗同情心来看待同伴的话,关系将很容易处理。因为是同性,很多感受和对事物的看法均有共同点,可以找一些大家均感兴趣的话题,不啻是一个表示友好的方式。当然对一些自己认为是话不投机的同性伙伴则采取“工作伙伴”的态度来对待,可以发展为进一步朋友关系的则多交流一些,不是“同路人”则少交往一点,不必把所有人都当作是可以发展成朋友的“潜在因子”来对待。看见同事打小报告,也不必为此而大惊小怪。若他只为个人利益,则可以完全不去理会,只当作“处理事件不当”,对他个人将来的品格发展必无益处来评判就可以了。每个人都不会在同一家公司干一辈子,大家均是过客而已。注意值得你注意,学习值得你学习的东西足矣。

每天和你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人不是你的亲人,也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同事。他和你在办公室面对面、肩并肩,同劳动、同吃喝、同娱乐。但当我们有了“私人空间”的概念之后,我们同样不能忽视合理的社交空间和公共空间,办公室里的距离如何把握,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同事关系好,本是好事。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互助当然是好的,但是切记同事之间拒绝亲密。同事就是同事,不是朋友。交朋友,除了志趣相投外,忠诚的品格是最重要的,一旦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彼此信任、忠实于友谊是双方的责任。同事就不同了,一般来说,如果不是自己创的业,也不想砸自己的饭碗,那么,你是不可能选择同事的,除非你在人事部门工作。所以,你不能对同事有过高的期望值,否则容易惹麻烦,容易被误解。适当的距离能让你跟他看起来最美。

我们知道,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多种原因,但因超速驾驶看不清对方车道而产生的摩擦事故最多。要避免撞车,就要注意车距。同样,同事关系中,与他人保持距离是很重要的。

(1)真诚:尔虞我诈的欺骗和虚伪的敷衍都是对同事关系的亵渎。真诚不是写在脸上的,而是发自内心的,伪装出来的真诚比真正的欺骗更令人讨厌。

(2)“敬人者,人恒敬之”: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接纳我们、喜欢我们。别人喜欢我们往往是建立在我们喜欢他们、承认他们的价值的前提下的。

(3)让别人觉得与你交往值得:我们在交往中总是在交换着某些东西,或者是物质,或者是情感,或者是其他。但在其中,应该注意的是要不怕吃亏、不要急于获得回报和不要付出太多。

(4)维护别人的自尊心:说简单了就是给人家面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同事交往中处处逢迎别人。在不危及他人的自尊心的情况下,陈述与对方不同的意见,或者委婉地指出对方的不足是不会影响同事交往的。

(5)创造一种自由的气氛:在同事交往的过程中,如果要使别人从内心深处接纳我们,就必须保证别人在与我们相处时能够实现对情境的自我控制。也就是说,要让别人在一个平等、自由的气氛中与我们进行交往。

把握与客户相处的距离

业务员与客户的关系不同寻常,而且越来越成为现代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不同于同事关系,又不同于朋友关系。如果与客户关系处理得好,既能够增进彼此间的友谊,又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是前两种关系所不具有的功能。

如何与客户处理好关系,努力维系好与客户之间的感情对于一个企业的业务员来讲是至关重要的。许多业务员都把交朋友、聚人气看成是成功生意的一部分。的确,人脉就是商机,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凡事都具有其两面性,把握与客户的距离也是如此。这种距离的存在既不能远如相隔千山万水,又不能近如项背相贴。作为业务员,如果把握不好与客户间的距离,可能就会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有道是,距离产生美。与客户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使自己与客户都处于灵活的状态,还可以给对方制造一种氛围,从而赢得对方对自己所在的企业的感情。

那么,业务员应该如何把握客户关系的管理尺度,如何既能够培养和维护与客户的良好关系以增进企业效益,又不会做得太过火,那就需要灵活掌握“距离”艺术了。

要想把握好与客户间的距离,还必须下一番功夫。一般人往往采取多次接触的方式来缩短彼此的距离。实际上,光凭多次接触是很难获取客户好感的。而且在这样一个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人们的耐心往往越来越差,要搞好与客户的关系还必须习惯从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着手。

1.把个人友谊和业务交往区分开来

友谊为双方都带来了不言而喻的责任。朋友之间就要始终互相关照,互相帮助。在商务中建立的友谊也不例外。你也许就认识一些人,他们与某些客户交往甚密。他们的产品总是能在客户发布的广告中得到特别推荐,在商店里摆在特别显眼的位置。这确实很好,但却可能要付出代价。这种友谊大多数是短暂的。如果客户换了工作、被解雇或退休了,而销售人员却依然沿用以前的操作方式,关系就会以不愉快而告终。

一旦建立了友谊,有些销售人员就会把这些商场中的朋友视为当然的客户,也就不再一如既往全心全意地提供服务。客户方面会立刻感觉到这种懈怠,但是为了维持友谊,他们很少把自己的失望迅速反馈给这位新交,而往往是听任情况继续恶化下去。

反过来,客户方又将怎样回应呢?在这种情况下,买方常常会要求种种特别的优惠待遇,比如更大的折扣、优先购买权、宽松的退货条件与付款期限等等。如果销售人员答应了诸如此类的要求,就会伤及他人的利益。其他的客户或潜在客户就无法分享这些只有“朋友”才能享受的额外服务。但是,如果销售人员拒绝朋友的请求,就肯定会对感情造成伤害。

在销售过程中,娱乐应酬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可以给原本冷淡严肃的商业气氛平添一种友好和温暖的感觉。关键就在于要与客户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还能保证他们玩得开心满意。公司的野餐会、一年一度的圣诞宴会、集体的外出晚餐等等活动可以密切客户与公司的关系,使他们对你的公司有一种归属感,而且让他们有机会与平时只通过电话联系的人员见面。但是界限始终存在,生意上的交往与个人友谊也得以区分开来。

借助社交场合谈生意确实效果显著。客户清楚你邀请他们的原因,因此比较容易培养一个良好的气氛。在商谈结束后,应该对他们的光临表示感谢。在工作日,邀请你的客户共进午餐也很有用,它与社交性的宴请全然不同。工作午餐应当是一天商务工作的延续,在发出邀请时通常会说:“我们可以在吃午餐时讨论这个问题。”这样一来,在点过菜之后就可以直接讨论生意或者解决问题。工作午餐绝不应当受到打进打出的电话和传呼机之类的干扰。这是一个与客户单独相处的机会,一定要充分加以利用。

我们设想一下,一个刚开始工作的销售人员急需建立自身的良好形象,他通过交情请求朋友把生意交给自己来做。这种做法对友谊是一种多么大的考验。他的朋友在这种决策上可能根本无权做主;或者他认为你所推销的产品不如现有的购货渠道,根本无法转而定购你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是否会觉得他们的友情被利用了呢?这种友谊还能否继续维持呢?

另外,还应该从采购人员的角度考虑一下。通常采购经理要检查所有的定货决策。采购人员也许很想帮朋友的忙,但是他们也必须考虑自己的饭碗。更换重要的供货商必须提出充分合理的理由。如果新的供货渠道不能做到质量更高、价格更低,那么采购人员怎么能够名正言顺地帮忙呢?

在生意场上与个人生活中一样,广交朋友是件好事。但是,决不能把个人友谊与商务关系混为一谈,让友情影响到商务关系。要理解采购人员工作的环境以及种种约束,同时也要让他们了解你的难处。

2.不要过于贴近客户生活上的事情

私人关系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业务关系,因公事打交道也能收获私人友谊。这其中关键是“度”、“分寸”的把握。做销售有一个著名的“椅子定律”,就是要站在“人”的角度,从私人感情出发,去感化客户。但同时要保持距离。业务员要和客户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避免“审美疲劳”。

小林是一家软件公司的销售工程师,深谙客户关系管理之道,例如请吃饭、节假日贺卡、电话送祝福等,并把客户档案维护作为重要内容去做,想尽一切办法与客户保持良好关系。某日,当打听到一位重要客户的夫人过生日时,小林试图给客户一个惊喜,在没有任何暗示的情况下不期而至。令小林意外的是,这位客户不仅没有表现出预想的惊喜,反而面带不悦,后来更是逐步疏远小林。

在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这些空间是排外的,并且尤其排斥具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单位和个人进入。这几乎已是商务交往中一个不成文的准则,层次越高准则的遵守度越强。小林冒昧进入客户夫人生日晚会现场的做法,已经深度介入到属于客户自己的私人生活圈子。尤其是家庭这样的绝对禁区,令客户产生不悦进而影响到生意合作,当在情理之中。

3.经济上的事情千万不要过多打听

孙小姐被同事称为“包打听”,一位客户刚刚购买新房,所以心仪已久的笔记本电脑一直因经济紧张而没有购买。但孙小姐对客户购买新房并不知情,在一次商务交流时不经意间对客户说:“笔记本电脑为什么还不买?你光工资就近2万元,而且还有兼职。”客户非常尴尬,后来就逐渐疏远了孙小姐。

现代社会强调个人私隐,任何人也不希望别人过多了解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具体的收入来源。但在日常商务交往之中,仍不时有一些人通过种种途径,希望获得客户的薪资等经济状况。这种不尊重人的行为一旦被客户察觉,以后的商务交往想必也很难再继续下去。

4.不要陷入客户内部的人事关系纠纷

作为一名企业的业务人员,应该认识到我们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性质,最好是停留在业务之中最为恰当,何况作为一个局外人是很难弄清客户内部纠纷的。

周先生是一家广告公司的客户主管,专门跟进某企业服务。由于业务关系,他了解到一些该企业内部人员的私人恩怨,耳濡目染之余,就常常发表一些看法,并向强势方倾斜。但后来,弱势方掌握了企业经营的话语权后,即将周先生及其所在的企业扫地出门,解除了合作关系。

当与客户有业务往来时,一定要掌握分寸,要只做生意不谈“感情”,避免陷入客户内部的各种纷争之中,否则不是伤害客户就是伤害自身,最终受损失的还是自己。

作为一名业务人员,如何能够熟练和轻松的处理以上关系,他也就真正领会了客户关系管理的精髓,在日后处理与客户的关系时,也能够妥善处理和把握相处的距离,从而促进自己的发展和企业效益的提高。

把握夫妻间相处的距离

日本一位学者在他《缘分的科学》一书中,曾这样精彩地比喻过:“夫妻关系犹如河中的两根柱子,间隔越近,在两根柱子之间张网捕鱼就越容易,但收获却少。反之,柱子拉开一定距离,在其间张网捕鱼虽然不易,但收获却能很大。”

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若能巧妙地运用这种“距离效应”,就能使夫妻间的感情基础更加牢固。距离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人们也许还没有意识到,但却能体验到它存在的价值。

婚前的恋人不仅在心理上有一定距离的,在时间上、空间上也有一定距离,这种距离使恋人经常是期盼见面,一见面就有一种甜蜜的感觉。可是在婚后,夫妻之间的这种心理距离顷刻消失,原来的神秘感也随之消失。这样,彼此变得麻木,新鲜感也没有了。在婚姻生活中只有沉闷和苦恼积淀下来,爱情的兴致也就日趋淡薄,婚姻危机也就随之产生了。

夫妻之间距离太近,婚姻中那些令人感动、令人销魂的东西,也就会变得十分平淡。许多已婚夫妇,都有这类心理体验:朝夕相处,习以为常。一旦分离,朝思夜想。所谓“分离时最亲近”,即是这种心理的写照。这种心理的产生,是因为时空距离带来的感受差别,为夫妻感情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有句老话叫“久别胜新婚”,讲的就是夫妻间保持一定时空距离的美妙之处。如果小别或久别重逢,那么相遇时碰撞所激发的光和热,也许比作为两性契合峰巅的新婚更令人心醉、令人依恋。比如夫妻整天生活在一起,难免会因为对方的缺点而发生争吵。妻子一气之下回娘家,三五日之后愁消气解,便又添几分牵挂和珍惜,而独自在家的丈夫也会因此发现妻子的重要,并增添了对妻子的理解和思念。于是,便会有一方做出高姿态,夫妻重归于好。而且,感情还会因此得到升华。

另一种是心理距离。就是在夫妻之间,留出一点“情感空间”允许对方在心灵的深处,有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因此,在现代婚姻生活中,适当拉开夫妻生活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变化生活节奏,在一定程度上可恢复恋爱时的那种朦胧美,增加夫妻之间的依恋感。这的确不失为一种绝妙的“爱情保鲜”法。

正如瑞士人希洛在他的“距离美学”中论述的那样:“如果以超然的态度去观赏大海汹涌的波涛,就会觉得它非常的美;但是,如果置身于现实生活波涛的威胁中,那怎样也不会感到它的美了。”品味夫妻间的感情美,又何偿不是如此呢?

从审美角度讲,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当你从远处看时,扑朔迷离,依稀隐约,半遮半露,别有韵致。但走近看或钻进去看,却往往大失所望。这种审美体验,美学上称之为“朦胧美”,或曰“距离美”。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如果能巧妙地运用这种“距离效应”,就能使夫妻间的感情更加牢固。

爱是需要时时更新、时时浇灌的。过远则心疏,过近则生腻。距离能使爱情保持新鲜感,距离也能使爱情持久。那么,夫妻间应该如何把握彼此相处的时空距离呢?

首先,在心理上有接受夫妻之间应该拉开距离的观念,给对方一个自由的空间。有的人把对方完全置于自己的视野范围内,对方回来晚了,就要“审问”一遍,去哪了,干什么去了,和谁在一起,这样会使对方产生逆反心理,觉得自己没有了尊严,没有了自由,有被别人管制的感觉,所以,看似亲近,实际上,使对方与你在心理上拉开了距离。如果生活中保持自由的状态和宽松的心境是最高的境界,我们就不再有围城式的烦恼。

其次,人为的制造距离。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夫妻两个人各睡一间屋。晚上可以各干自己的事情,如,上网,看书,学习,互不干扰,虽然住在一个屋檐下,但却都有自己的空间。也可以学一下候鸟,就是分开一段时间。候鸟式的婚姻方式给夫妻二人提供了最大的自然空间。候鸟式的关系,遵循了“距离创造美”的游戏规则,确保了婚姻的弹性,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两个人的生活品质,因为爱是一种平静而欢愉的感受。这样就可以把爱浓缩在相聚的日子里。

再次,夫妻之间的距离也要把握一个度,就是既不能离得太远,也不能离得太近。这就像我们常说的,离远了,离心也就远了。“距离”只是宏观界定,不好用尺子来量,夫妻距离一米还是半米?父子、母女、朋友距离三米或五米……太近了容易“追尾”、“翻车”;太远了又可能“失控”、“疏离”;不远不近,若即若离……才能品味夫妻间的感情之美。可见,适当的距离创造男人与女人的生活之美。

把握与朋友的交往距离

与朋友交往,最困难的就是保持一定的距离。在这个距离上,既然不至于冷淡了朋友,也不至于影响自己的独立。因距离过远而远离朋友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对于距离过近也会影响朋友关系这一点,却常常容易被人忽视。与朋友交往的确是一门“距离”的艺术。距离恰当,友谊才能地久天长。

1.距离是友谊的氧气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很多事物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我们与之存在着适当的距离。

古人曰:“与朋友交,敬而远之。”敬也就是保持一定的距离。俗语也说“过近无君子”,“距离产生美”,说的也正是这个意思。

距离是友情的氧气。车与车太近,准出车祸;人与人太近,准出矛盾。适当的距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有了距离的友谊,才有可能长久。

两个人有如两条铁轨,平行着才能走远。真正的快乐是无法分享的,真正的痛苦也无法分担。与一个不幸的人分享幸福,只能使他的内心更加凄凉。心灵和情感上的某些东西是无法替代的,正如两条铁轨不能相交。心扉完全敞开,容易伤风着凉。将内心的隐秘昭示于恶人,会成为他手上的把柄;昭示于善人,会成为他精神上的负担,因为他要为你恪尽守口如瓶的责任。所以,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会自找麻烦,也不会让别人为难。

人与人之间,如果还没到亲密无间的地步,便是一条射线,两人的友谊也会地久天长。一旦亲密无间了,就成了一条线段,那份交情就要进入倒计时了。正如托尔斯泰说过的:过分了解或者过分不了解,同样妨碍彼此的交往。英国政治家和作家本杰明·迪斯雷利曾经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朋友之所以不能永久,是因为我们往往情不自禁地把好事做尽,没有给友谊留下必要的生长空间。所以,人与人之间相处要保持一定的“度”。距离太远就得不到交流,距离太近则会使彼此受到伤害。

2.真朋友就像凉白开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总是淡也不好,朋友在一起不能总是冷冰冰的。所以,这句话得与另一句话联系起来理解,“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友”,朋友之间还是应该“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好,该淡时要淡、该浓时则浓。这就是说,与朋友相处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与甜蜜的爱情相比,友情显得平淡无奇;与温馨的亲情相比,友情难免索然寡味。爱情如美酒,亲情似浓汤,友情只能是凉白开。可是口干唇燥的人,最需要的莫过于一杯沁润心肺的水;当一个人苦闷不堪的时候,朋友伸过来的手往往胜过恋人的热吻和亲人的慰藉。水是生命的主要元素,朋友是人生的基本支柱。

有人说,最亲近的关系总是最脆弱的,朋友之间的关系作为人际关系的一种,虽没有骨肉血脉的相连,但却有一种亲情无法替换的东西。朋友之间无须背负海枯石烂的誓言,不用防备“朝三暮四”的变迁,不必讲究嘘寒问暖的客套,也不用顾忌牵肠挂肚的担心,朋友就是那个愿意做你听众、却不让你内心不安的人。煲电话粥也罢,促膝谈心直到东方发白也罢,烦闷与苦恼尽可以和盘托出。你感激他的耐心,他感谢你的信任,然后互道珍重各走各的路。

也许在生活中的某个瞬间你会发现,身边最好的朋友在那时就像一个翻版的你自己,让你有一种心灵互动的感觉,但也有这样的时候,你认为你的好朋友对你了如指掌,有许多事不该对你有所隐瞒,甚至从某一天开始他突然疏远你而让你感到莫名其妙,或许有时你会替他做许多事,但他却不太领情……朋友之间互相关心是无需置疑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如果任何事都不分你我的话,是不是也会使友情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呢?

朋友间相处应该既能感受到对方的温暖又免于相互的伤害,大可不必认准一个好友跟你分担所有的欢喜悲忧。愉快地相互欣赏,忙的时候放在一边,有空的时候搞个聚会,需要的时候打个招呼,朋友就是这么简单。

3.防止结交“危险的关系”

交友不可强求,不可心切,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的。再好的朋友之间也应该随时保持距离。

在生活中,有些人酷爱交友,以“白道黑道都有朋友”为荣,于是三教九流什么样的朋友都敢交。凭一位熟人引荐,凭一张名片,或一支香烟接上话茬,便成了“朋友”。甜言蜜语之中,觥筹交错之间,便相见恨晚,无话不谈,俨然至交一般。

张扬的敌手未必险恶,难对付的是外表看起来柔弱的奸邪之徒,因为他容易让我们因疏忽而遭暗算。虽然柔弱之人未必是险恶,但对他们更应多多防范。

春秋末年,晋国中行文子被迫流亡在外,有一次,经过一座界城时,他的随从提醒他道:“主公,这里的官吏是您的老友,为什么不在这里休息一下,等候着后面的车子呢?”中行文子答道:“不错,从前此人待我很好,我有段时间喜欢音乐,他就送给我一把鸣琴;后来我又喜欢佩饰,他又送给我一些玉环。这是投我所好,以求我能够接纳他,而现在我担心他要出卖我去讨好敌人了。于是我很快地就离去。”果然,不久后,这个官吏就派人扣押了中行文子后面的两辆车子,而献给了晋王。

顺境中,特别在你春风得意时,凡来往多的都可以称之为朋友。大家礼尚往来,杯盏应酬,互相关照。但如果风浪骤起,祸从天降,或因事而落魄,或蒙冤被困,或事业失意,或病魔缠身,或权让不存等等,这时,个人倒霉自不消说,昔日那些笑脸相对,过从甚密的朋友也将受到严峻考验。他们对朋友的态度、距离,必将看得一清二楚。那时,势利小人会退避三舍,躲得远远的;担心自己仕途受挫的人,会划清界限;酒肉朋友因无酒肉诱惑而另找饭局;甚至还有人会趁人之危落井下石,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当然也有始终如一的人继续站在你身边,把一颗金子般的心捧给你,与你祸福相依,患难与共。正如古人所说:“居心叵测,甚于知天,腹之所藏,何从而显?”答曰:“在患难之时。”此时真朋友、假朋友、亲密的、一般的、“铁哥们儿”、“投机者”就泾渭分明了。

权力官位、金钱利益历来都是人心的试金石。有的人在当普通士兵时自觉人微言轻,尚能与伙伴们情同手足,同喜共忧。一旦他的地位上升了,便官升脾气涨,交朋会友的观念也就变了,对过去那“穷朋友”、“俗朋友”便羞于与他们为伍,保持一定距离。比如,有两位战友在战争年代他们同甘共苦。后来一位因犯错误离开部队。在“文革”中,他的这段历史被当成严重历史问题,他因此被错误的批斗。为了说清问题,他去找当年的战友为自己的问题作个证明,可是这位当了领导的战友却怕连累自己,拒而不见,说不认识他。这位老兵伤心地掉下了眼泪。很显然这位领导在关键时刻太不够朋友了。这种做法和落井下石有什么区别呢?

在利益面前各种人的灵魂也会赤裸裸地暴露出来。有的人在对自己有利或利益无损时,可以称兄道弟,显得亲密无间。可是一旦有损于他们的利益时,他们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见利忘义,惟利是图,什么友谊,什么感情统统抛到脑后。比如,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平日里大家说笑逗闹,关系融洽。可是到了晋级时,名额有限,“僧多粥少”,有的人真面目就露出来了。他们再不认什么同事、朋友,在会上直言摆自己之长,揭别人之短;在背后造谣中伤,四处活动,千方百计把别人拉下去,自己挤上来。这种人的内心世界,在利益面前暴露无遗。事过之后,谁还敢和他们交心认友呢?

在利益得失面前,每个人总会亮出真相的,每个人的心灵会钻出来当众表演,想藏也藏不住。所以,此刻也是识别人心的大好时机。

进而言之,岁月也可以成为真正公正的法官。有的人在一时一事上可以称得上是朋友,日子久了,共事时间长了就会更深刻地了解他们的为人、他们的人品。“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此长期交往,长期观察,便会达到这样的境界:知人知面也知心。

当某朋友对你,尤其你正处高位时,刻意投其所好,那他多半是因你的地位而结交,而不是看中你这个人本身。这类朋友很难在危难之中施以援手。话又说回来,通过逆境来检验人心,尽管代价高、时日长,又过于被动,然而其可靠程度却大于依推理所下的结论。因此我们说:倒霉之时测度人心不失为一种稳妥的方法。

东晋大将军王敦去世后,他的兄长王含一时感到没了依靠,便想去投奔王舒。王含的儿子王应劝说他父亲去投奔王彬,王含训斥道:“大将军生前与王彬有什么交往?你小子以为到他那儿有什么好处?”王应不服气地答道:“这正是孩儿劝父亲投奔他的原因,江川王彬是在强手如林时打出一块天地的,他能不趋炎附势,这就不是一般人的见识所能做到的。现在看到我们衰亡下去,一定会产生慈悲怜悯之心;而荆州的王舒一向保守,他怎么会破格开恩收回我们呢?”王含不听,于是径直去投靠王舒,王舒果然将王含父子沉没于江中。而王彬当初听说王应及其父要来,悄悄地准备好了船只在江边等候,但没有等到,后来听说王含父子投靠王舒后惨遭厄运,深深地感到遗憾。

好欺侮弱者的人,必然会依附于强者;能抑制强者的人,必然会扶助弱者。

柔被弱者利用,可以博得人同情,很可能救弱者于危难之间。弱者之柔很少有害,往往是弱者寻找保护的一个护身符,柔若被正者利用,则正者更正,为天下所敬佩。正者之柔,往往是为人宽怀,不露锋芒,忍人所不能忍。

柔还有可能被好者、邪者所利用,这就很可能是天下之大不幸。他们往往欺下罔上,无恶不作;在强者面前奴颜卑膝,阿谀奉承,在弱者面前却盛气凌人,横行霸道,他们以柔来掩盖真实的丑恶嘴脸,让人看不到他的阴险毒辣,然后趁你不注意狠狠地戳你一刀,这才是最可怕的。

同类推荐
  • 中外名家习惯教育格言与故事

    中外名家习惯教育格言与故事

    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将教育与格言、故事结合起来,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能够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为此,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外名家教育格言与故事全集》,包括美德、修养、爱国、性格、心理、处世、理想、习惯、言行、成功等方面的教育格言与故事。
  • 吕老师教你填志愿——专业篇

    吕老师教你填志愿——专业篇

    全国每年有一千万考生参加高考。高考牵动着千家万户,每一个考生后面,都有无数亲人在密切地关注、焦急地期盼,这些“亲友智囊团”的人数远远超过参考的人数。多数家长从孩子上高一开始,关注高考;近年来,关注孩子高考的家长日趋“超前”,绝大部分考生、家长、老师对填报志愿存有各种各样的误区和盲点。全书力求从特色入手,给考生和家长实实在在的建议,对每一所专业介绍时,突出该专业的就业真相、职业分布、初次就业率和“吕老师提示”。
  • 幸福女人阳光禅

    幸福女人阳光禅

    直透生活,洞彻禅机,让心灵靠近幸福彼岸“讲些禅话,听些禅音,做些禅事,用些禅心,那你就能成为有魅力的人。”禅发自于人的内心,就像一朵扎根在你心灵的莲花。禅如莲花在我们内心盛开的过程,就是我们慢慢完善自我、努力幸福的过程。本书从情感禅、生活禅、职场禅、处世禅、修养禅、心态禅、逆境禅、生命禅等八个层面讲述人生的各种境遇,赋予每一个女人禅的智慧与境界……
  • 有一种手段叫激励

    有一种手段叫激励

    人,这东西,表面上看起来十分强大,但实际上内心深处却是十分的弱小和自卑。无论处在哪个层面的人,都会有各自的烦恼,而且层面越高,压力越大,问题越复杂,因此,这世上真正自信的其实并没有几个。因为人的自信都只可能在某个点上存在,在某件事上存在,而不可能在所有事上所有时间上都能自信,因此,人总是在自信和自卑之间轮流转换。人人都有做不到的事,人人都有怀疑、退步和忧虑的时候,此时,别人也不一定能安慰你,能给你以勇气和力量,因此,你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拯救自己,自己调整自己。因此,此时你读一读《有一种手段叫激励》中轻松的激励故事,你就会产生新的能量,就有可能主动化解冲突,振奋情绪,从而获得全新的人生。
  • 青年创业课:三年之内成为富翁的人脉经营

    青年创业课:三年之内成为富翁的人脉经营

    培养自己的人脉圈,找出自己人脉关系中的贵人,向他们借力,就能大大加快自己积累财富的速度;人脉中也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潜规则,只有善于思考,提高警惕,才能避开雷区,在经营人脉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内容环环相扣,实用性强,希望大家在认识到人脉的重要性的同时,学到成功经营人脉的策略和具体方法。
热门推荐
  • 快穿系统:病娇大人,慢点亲

    快穿系统:病娇大人,慢点亲

    【男女主1V1】第一次执行位面任务,就遇到了无限个病娇。到头来发现竟然是一个人!“还跑吗?”男人禁锢着她的下巴。“......”“我爱你。”
  • 风暴兵器

    风暴兵器

    高中三年,在学校无数次的考试和运动会中,方志都是垫底,被同学称为垫底王。然而,方志是有大志向的,他要在学校最后的高考中,一鸣惊人,成为学校第一。方志成功了,进了大学,强大的兵器世界,数不清的美女同学,接踵而来......ps:这其实是一本热血战斗文!
  • 王者娱乐

    王者娱乐

    有人说人生是一个巨大的圆,有的人走了一辈子也没能走出去,活的淡而无奇,还有的人呢,在这个圆的边缘作出了无数道切线,活的奔放热烈,但或多或少,他们大抵都需要一个支点去翱翔腾飞,所以这些人的人生都没能够彻彻底底的与这个圆脱离,林皓其实也想在圆上做切线的,但是落笔的人却不是他,一不小心就给画歪了。恩...老天爷,以后若是想开玩笑,请提前告知哦。
  • 我们,不可能

    我们,不可能

    年少青狂,那愿为你做一切事情,不过是喜欢,但也是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不顾一切。
  • 网游三国之天启

    网游三国之天启

    逃婚,结果回归后还是逃不了被结婚的命运。现实中逃不了,正当他无处可逃的时候,他发现又有一个新的地方可以逃,那便是《天启》游戏。
  • 网游之我竟然是掌门

    网游之我竟然是掌门

    2066年,一个吉利的年代,人类的文明达到了瓶颈,为了突破这个瓶颈“世界联合发展文明组织”使用莎娃智能模拟了一个迄今为止最大的集各种游戏类型于一身的虚拟网游“代号0”,看似普通的游戏隐藏着惊天的秘密,普通人永远无法知道这款游戏隐藏的秘密......
  • 娱乐之慢慢成长

    娱乐之慢慢成长

    纨绔?不存在的,我只是一个不想学好人云亦云的小砸皮。怂包?不存在的,我就不信谁是硬气过一生的,又不是什么修行世界。笨?不存在的,我只是懒得学而已。
  • 圣武逍遥王

    圣武逍遥王

    圣,是他百炼金身的初始。武,是他纵横江湖的手段。逍遥,是他混迹三界的宗旨。王,是他统御群雄的旗号。问世间谁最牛逼?答案只有一个:肖听雨
  • 星海探索者与无尽的宇宙战争

    星海探索者与无尽的宇宙战争

    6989年,人类已经探索不少宇宙的未知空间,努力适应并征服了一部分条件恶劣的星球,这些生活于外星球上的人类经过多年的繁衍,进化成为古人类所说的“外星人”。在这些星球上,拥有大量的资源可供各人类发展,然而一场事关资源的战争,已经持续了近130年...地球,这个人类曾经的摇篮,如今已经满目疮痍,这个星球被掌管宇宙的S.T.M星盟编号成PW-01,意为唯一的贫穷弱小。可就在这个贫瘠的星球上,一个属于星海的传说,已准备开始他的旅途。
  • 三年甲班

    三年甲班

    这本书是我的处女作,努力不想太监。老实讲这本书和起点的格调并不一致,是一些比较现实的文字。有时候,很多语句只是脑袋里的灵光一现,所以坐下来慢慢记录下来。我现在才发现,除了使我的打字速度变更快以外,其实这本书对我老说还是一无是处的。当然有可能是与我的性格有关,我的性格与我的眼睛有关,我的眼睛与这个现实社会有关。而我的愿望是我与这个世界无关。可能我的眼睛灰暗冰凉看不清世界的五彩繁华。只希望有一瞬间能使你们感同身受。《三年甲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