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75000000017

第17章 法显和《佛国记》

时代背景与长途旅行概况

从公元220~581年间,我国进入到长期军阀混战、民族纷争、政局动荡、农民起义的不稳定时期。同时,气候异常,气候由偏于暖湿急剧转入偏于寒冷干燥,造成天灾频繁。这样,千千万万的人死于战乱、灾荒、饥饿和瘟疫。人口大幅度下降。西汉人口高峰期达到5900多万,东汉人口高峰期达到6000多万,而两晋人口低峰,全国仅1400余万,南北朝人口低峰期,全国仅几百万人。幸存的人口,也大多背井离乡,流徙到边远的地区。

远在公元1世纪佛教就传入我国。这时人们普遍感到朝不保夕、前途茫然,对现实生活失望,这对于统治者也不例外,给佛教兴盛与发展带来了良好机会。一方面由于统治者的提倡,另一方面由于人民习惯于长途流徙,对远方国土和宗教的向往,于是就掀起了一股到域外取经的浪潮,出现了不少长途跋涉的旅行家。其由海道往来印度之僧侣,有文献可稽者就有法显、明远等前后36人。另有陆上至西域或印度甚或到美洲的不可胜计。今试将著名的举例如下:

其一,据金勒与威宁等人研究,齐永元元年(499)至宋大明二年(458)间,荆州慧深和尚与罽宾国(位于今印度与中国接壤处)比丘五人,经倭国(今日本)、文身国(日本北海道虾夷地方)、大汉国(堪察加)到扶桑国(北美墨西哥)。他们根据古墨西哥的扶桑木(龙舌兰)、象形文字、社会风俗与宗教信仰等研究,提出了中国人首先到达新大陆的许多依据。总之,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姑存待考的问题。

其二,三国时,孙权曾几次遣使往海外,如黄龙二年(230)“遣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所在绝远”,难考方位,可能是今吕宋岛一带。夷洲可能是今台湾。黄武五年(226)至黄龙三年(231),孙权遣朱应、康泰“南宣国化”及“徼外扶南、林邑、堂明诸王各遣使奉贡”。扶南即今柬埔寨“扶南在日南之南,大海西蛮中,袤三千余里,有大江,水西流入海。”林邑在今越南中部,是扶南的属国。康泰著有《外国传》,其中《扶南记》一篇还有部分段落保存在古代的类书之中。记录了当时中印半岛的交通、山川、物产和民俗。

其三,惠生、宋云、道荣于北魏神龟元年(518)至正光二年(521)间,经赤岭、葱岭等地到北印度取经。写了《惠生行纪》、《道荣传》、《宋云家纪》记录了这次旅行的地理见闻。

其四,智严,西凉州人,曾周游西域印度,元嘉四年(427)译经建康(今南京市)。后又泛海重到印度,至罽宾而病故。

其五,法勇,姓李,幽州黄龙人。宋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招集25人,到印度,后于南印度随舶由海路回到广州。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据《隋书,经籍志》记载,记海内外山川地理的著述达139种,及1432卷之多。其中记述域外地理的除《佛国记》外,还有沙门释智猛撰《游行外国传》;朱应撰《扶南异物志》;慧生或宋云撰《慧生行记》、释县景撰《外国传》;释法盛撰《历国传》以及《交州以南外国传》、《诸蕃国记》等等。(唐·魏征《隋书·经籍志》)可惜其中大多亡佚,仅有少数内容残存于古代类书之中。

法显的西行与旅程

法显,俗姓龚,平原郡(治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人。他有三位兄长,相继病饿夭折。他本人也“居家数年,病笃欲死”,其父“惧祸及之”将三岁的他,便度为沙弥(童僧),僧名法显。指望在佛光的护照下,足衣饱食、长大成人。不久他的父母也相继死去。他20岁登坛受大戒,成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

法显当时僧众甚多,集体生活迫切需要律藏来维持纪律与秩序,他读了不少梵文译出的佛经,深感经律(戒律经典)残缺为憾,于是发愿往佛教发源地天竺(印度)取经和朝拜佛迹。东晋隆安三年(后秦弘始元年,399年)三月,已60多岁的法显与同行僧十人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出发,越河西走廊,到张掖(今甘肃张掖县),当地战乱,道路不通。他经遭必死之险境仍勇猛前进。过敦煌以西的沙漠到达焉夷(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附近)。向西穿过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到达于阗(今新疆和田县)。

所经第一难关是渡沙河(又名流沙河)。这是西出阳关,延伸至鄯善国(今新疆若羌县)的一大戈壁,有1500多里,行程十分艰苦。他记录说:“沙河中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行十七日,计可千五百里,得至鄯善国。”此行“路中无居民,沙行艰难,所经之苦,人理莫比。”随后又经第二道难关,即翻越葱岭(帕米尔高原)。“葱岭,冬夏有雪,又有毒龙,若失其意,则吐毒风、雨雪,飞砂砾石。遇此难者,万无一全。”他由克什米尔西北山口翻越葱岭入印度河北岸达地斯坦“下有水,名新头河(印度河),九译所绝,汉之张骞、甘英皆不至。”他攀绳桥过河之后入乌长国(今巴基斯坦北部斯瓦脱河流域)。然后西行至阿富汗境内的那揭国(今贾拉勒阿巴德附近),度“冬夏积雪”,空气稀薄的“小雪山”(塞费德科山脉)。然后“复渡新头河,两岸皆平地。过河有国,名毗荼(今旁遮普)”进入到中印度。他沿恒河游历了两岸各国,来到阿育王故地摩竭提国的首都巴连弗邑。当时这里是印度最繁华的大城市之一。这里已是东印度了。他留住了三年,参访圣迹、学习梵语、抄写佛经。至此他遍游了北、西、中、东印度,涉足阿富汗、克什米尔、巴基斯坦等地。

此后,他到达多摩梨帝(今加尔各答),“载商人大舶,泛海西南行,得冬初信风,昼夜十四日到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彼国人云,相去可七百由延。”“其国本在洲上(即岛上),东西五十由延,南北三十由延。左右有小洲(即小岛)百数……皆统属大洲。”“多出珍宝珠玑。”法显在此留住两年。自思“去汉积年,所与交接悉异域人,山川草木,举目无旧。又同行分披,或留或亡,顾影唯己,心常怀悲。”

于是他开始返归祖国,“载商人大船,上可有二百余人”,“大风昼夜十三日,到一岛边。”经短期休整后,继续航行,“大海弥漫无边,不识东西,唯望日、月、星宿而进。若阴雨时,为遂风去亦无准。当夜暗时,但见大浪相搏,晃然火色,鼋、鼍水性怪异之属……若值伏石,则无活路。若是九十日许,乃到一国,名耶婆提(今爪哇或苏门答腊)。“停此五月日。”这是法显归航的第一段。

之后,“复随他商人,大船上亦二百许人。备五十日粮,以四月十六日发”向东北行。走了一个多月,“遇黑风暴雨”,“天多连阴,海师相望僻误,遂经七十余日。粮食、水浆欲尽,取海咸水作食。”正危难之时,“即便西北行求岸,昼夜十二日,到长广郡界牢山”。“知是汉地。”这样,他到今山东半岛南部的崂山登陆,转陆路南达建康已是义熙九年(413)了。这次远游前后达十五年之久。

法显天竺取经路线图《佛国记》的地理内容及意义

法显于公元414年写了他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凉州、敦煌、鄯善、乌夷、于阗,穿越葱岭、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遍游西、北、中、东印度,乘船至斯里兰卡,又南经印度洋、南海、东海,在山东半岛的崂山登陆,至南京的旅途见闻。书名叫做《佛国记》,又称为《法显传》、《佛游天竺记》、《历游天竺记传》等。此书叙述了西域、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地区30多个国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物理气候、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见闻。是我国和上述区域陆、海交通最早的详细记录。此书在我国和印巴次大陆地理学史和航海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法显是我国从陆路到达中亚、深入印度,然后取海路返回并留有详细记录的第一人。他写的《佛国记》是现在所能见到的我国记述中亚、印度、南海地理风俗的第一部著作。其地理内容之丰富,在世界上4—5世纪的各国游记中,也是十分罕见和珍贵的。

在世界的地理文献中,此书第一次明确提出和记载了“信风”的概念。法显从今斯里兰卡出发返回于公元411年9月间,此时恰为西南季风盛行的末期。所谓“信风”与现在气候学概念是吻合的。

法显用生动简洁的语言,在《法显传》中记录各种类型的地理景观特征。如记沙漠地现景观为:

“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这是一片茫茫沙漠的写照。

帕米尔高原山口“冬夏有雪……雨雪,飞沙砾石”,翻过山之后,另是一翻陡绝的高山突与平原接壤的景象:

“其道艰砠,崖岸险绝,其山唯石,壁立千仞,临之目眩。欲进,则投足无所……昔人凿石通路,施傍梯者,凡七百。度梯已悬过河。”有其高峻、寒冷的地形、气候特点。翻过山后地理景观亦一大变“自葱岭已前,草木果实皆异,唯竹及安石榴、甘蔗三物,与汉地同耳。”

从陡绝的高山之上,下来到印度河平原,又变为热带平原的地理景观:

“中国(中印度)寒暑调和,无霜雪。人民殷乐,无户籍官法,唯耕王地者乃输地利。欲去便去,欲往便往。王治不用刑罔……举国人民悉不杀生,不饮酒,不食葱蒜……国中不养猪鸡……货易则用贝齿……自渡新头河(印度河)至南天竺迄于南天竺迄于南海,四、五万里皆平坦,无大山川,止有河水耳。”

印度半岛的气候特征,印度德干高原的地貌特征,人们的风俗特征等都概括而形象地表达出来了。

后来到了师子国,法显记录了这里的开发历史:

“其国本无人民……但出宝物,题其价值……因商人来往、住,故诸国人闻其土乐,悉亦复来,于是遂成大国。”

这里的气候终年宜于耕种:“其国和适,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所时节。”这正是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

总之,《佛国记》是我国最早记录阿富汗、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和印度洋孟加拉湾、南海航行的地理著作。它不仅在东方,就在世界上也是一部最古老而内容充实的印度次大陆旅行游记。此书不到一万字,以精练、生动的文辞记述了这些地区的宗教、经典、山川形势、风土人情、自然气候特点和人民的经济生活状况。它不仅提供了中古时期东西方商业、文化、交通的交流情况、路线等,它也是地理、历史和文学的珍贵著作。其忠实的域外地理记录,打开了中国人民的地理视野。

同类推荐
  • 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军阀风云卷(1913-1920)

    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军阀风云卷(1913-1920)

    《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军阀风云卷(1913-1920)》本书分为江西民政长事件、宋教仁被刺案、第一届国会召开等部分。
  • 明土无疆

    明土无疆

    新航路的开辟,将世界由分散归向聚集。在血肉、战火纷飞中,我辈明人,当自立、自强、奋发前行。这是一场属于大明的世界之战。**************************——勇者无敌
  • 风雨情

    风雨情

    古老的帝国在坚强中滑向了未知的深渊,淬炼着无数人炽热的心。数代人的爱恨纠葛,在这魔一般的黑暗中,化作绚烂的焰火,洒向四野八荒。
  • 大宋小侯爷

    大宋小侯爷

    再世为人,竟身在大宋!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如何生存?胸中韬略万千,腹内诗书满车,无奈一手狗爬似的字,实在拿不出手……争名妓,抢娇女,恶豪迫害;奇从军,遇名师,倾囊相授。结义兄弟,肝胆相照,屡屡化险为夷;红袖添香,妩媚风流,总是百转千回……北有夏辽虎视,西有吐蕃扰乱,内有权相欺压,外有藩王觊觎,可既然我来到这大宋,就要还天下一个太平,还百姓一个盛世!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究竟他能否一展心中抱负?且看《大宋小侯爷》为你徐徐展开这幅历史的画轴。
  • 三国之战者无敌

    三国之战者无敌

    “师兄,反不反叛,你心里没个数吗?”林战白了一眼宛城侯张绣。张绣一脸懵逼的看着贾诩,不是说不能识破吗。贾诩盯着林战,此人计谋在我之上?掐指算来,不该有此等人才。“师弟,哥一时被猪油蒙了心”张绣很挫败的说道。“看在你跟猪为伍的份上,原谅你了”林战一副恨铁不成钢的看着远去的张绣。不由得高声嘱咐了一句道:“回去,看好你婶娘啊”……
热门推荐
  • 魔法抗日

    魔法抗日

    主人公李天带着许天吃饭的时候,被一个叫做普明的人把他们带入了异界,他们并学会了魔法,这里可以实现他们的一个梦想——抗日
  • 步步逼仙

    步步逼仙

    前世被组织收养,在生死角逐中成为顶尖的杀手,却在追逐平凡生活途中被背叛,在火光中化成灰烬。今世是否会在这个世界,洗尽灰暗,仅仅以顾琴心的身份,平凡地活下去?但是……为什么这个作为丈夫的男人居然会是妖界少主?自己的身份貌似也不是很简单的样子,那么今后就要被逼着承担那些责任了么?也许只有拥有了临世的能力才有可能拥有避世的权利?那么自己要不要先暂时追求一下这个世界的巅峰?似乎也不是什么枯燥的事呢~~~
  • 剑焚天涯

    剑焚天涯

    手持焚天剑,胸怀焚天心剑中焚天魂,心中焚天怒魂掌天下事,怒毁世上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和宝贝闺蜜穿越了

    我和宝贝闺蜜穿越了

    我和闺蜜顾久安穿越到韶宁王朝最大的问题居然不是层层打怪消灭一切黑暗势力,而是:“怎么办啊顾久安,七皇子也好帅,大皇子也好帅,那个闲散王爷也好帅都好想要哦。”顾久安给了我一巴掌:“你还回不回现代了!”架空之到古代和闺蜜坐拥美男,这天下都是我和闺蜜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涯海角都是尽头

    天涯海角都是尽头

    繁华落尽,一切都归于平静。七年之痒十年之约,于舒杨以为他们可以熬过来,最后也只是落得个曲终人散。“你好,我叫于舒杨,舒服的舒,杨树的杨,你叫什么名字?”“简贞……真好听……”“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的,以后我们的孩子就叫于贞吧。”“为什么……为什么我们要一次次争锋相对……你是爱我的不是吗?”尘埃落地,事与愿违,简贞苦笑着呢喃:“对不起……是我错过了你。”ps:甜文
  • 从刀剑开始签到体验

    从刀剑开始签到体验

    楚休如愿以偿的获得了一个签到系统,但代价确是失去原本世界的身份成为一名光荣的次元体验官,从各个动漫世界中完成自己的体验官任务,从而开始一个又一个新的旅程。
  • 重生之狼女归来

    重生之狼女归来

    她爱他入骨,从小时候的第一次见面,就无可遏制爱上了,十五年的痴缠,最终换的却是新婚之夜的家破人亡,一朝风华绝代傲视无双的郡主,瞬间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阶下囚。她缓缓的闭上了眼,爱他,有错吗?或许第一次见面就是错误吧!
  •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何谓懂音乐》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