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86400000004

第4章 聪明为人处世的神奇定律

“先做人后做事”或者“先做人再做生意”,这样的生活启迪道出了做人的极端重要性。

人头难顶——这个词语,亦述出了做人之难。

人与动物在某些方面,并没有大的区别,如一味地索取,随意地破坏。但人与动物当然是有巨大的区别,如人除了索取,还有施与,除了破坏还会建设。成功的人,往往是有责任心的人;幸福的人,是对他人有着一颗宽容心的人。

而对于做人来说,无论宽容还是负责,都会有一个“度”的把握。如何恰到好处地将度拿捏到位,本章的定律里或许能为你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80/20定律

杰出与平庸的区别在哪里?杰出者能够知道产生80%收获的,究竟是哪20%的关键付出,他们能提醒自己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关键的少数上,而不是用在获利较少的多数上。而平庸者则相反。

定律讲解

在原因与结果、努力与收获之间,普遍存在着不平衡关系。典型的情况是:80%的收获来自20%的努力;其他80%的力气只带来其余20%的结果。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80/20”定律,又称“马特莱法则”或“二八法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社会学家维弗烈度·帕累托提出来的。

经过对群体长期的观察、研究,维弗烈度·帕累托发现: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骨干人才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普通员工则占多数;只要能控制具重要性的少数领导人物,即能控制全局。经过多年的演化,这个原理已变成当今管理学界所熟知的“80/20”定律——即团队里20%的人创造了80%的价值,而其余20%的价值则来自80%的普通工作者。

这一定律提示人们,将20%的经营要务,明确为企业经营应该倾斜的重点方面;指导企业家在经营中收拢五指捏成拳,突出重点,全力倾斜,以此来牵住经营的“牛鼻子”,带动企业经营的各项工作顺势而上,取得更好成效。

相关案例

1998年,在梅格·惠特曼出任eBay公司CEO六个星期之后,她主持了一次讨论收缩销售战线的会议,并再次检查用户数据。经过两天的排列和整理,惠特曼和团队几位主要领导发现,eBay公司20%的用户,占据了公司总销售量的80%。

针对这一结论,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的结果是,大家一致认为,针对这20%客户的决策,对于eBay公司的发展和收益来说,非常关键。

当eBay公司管理层追踪这20%核心用户的身份时,他们发现这些人都是严肃的收藏家。

有了这一重大发现,惠特曼和她的团队决定,不再学习其他网站的通常做法,即不再在大众媒体上通过大量投放广告去吸引客户,转而在收藏家更容易关注的专业媒体如《玩偶收藏家》、《玛丽·贝丝的无檐小便帽世界》,加大宣传力度。这一决策的重大转变成为eBay成功的关键。

将注意力集中在核心用户上,促成eBay公司诞生了“大销售商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支持核心客户,从而带动eBay公司自身有更加良好的表现。该计划向三类大销售商提供了特权和许可,他们分别是:金牌用户,每月销售25000美元;银牌用户,每月销售10000美元;铜牌用户,每月销售2000美元。获得了买家好评的大销售商,eBay公司就会在他的名字旁边加注一个专用徽标,并给他们提供更便利的客户支持(比如,金牌销售商可以拥有24小时客户支持的热线电话)。

随着竞争加剧,那些一向依赖大众客户的快餐业也把眼光投向“核心用户”,因为他们终于发现,20%的核心客户占去了客流量的60%,而在销售额和利润中所占的份额就更大一些。

快餐业的核心客户是单身男士,这类消费人群年龄在30岁以下,一般每月光顾快餐店20多次。肯德基公司了解到自己的核心客户通常是那些在车上就餐的人,这类人,由于他们不大喜欢在开车的同时还要处理剩下的骨头,肯德基公司就专门为这些人推出了一种鸡肉三明治。

肯德基公司客户服务部高级主管纳鲁尔曾对《华尔街日报》的记者说:“我们的核心客户现在可能正在肯德基公司以外的其他地方,吃掉了一吨鸡肉三明治。”

一些跨国公司的老板,之所以活得轻松,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二八定律的贡献。

比尔·盖茨的企业资产有数百亿美元之巨,可他却能轻松地“周游列国”,来中国旅游就有两三次之多;与比尔·盖茨的企业相比,股神巴菲特的企业毫不逊色,每星期他都会安排时间观赏两部电影。

像GE这样的超级跨国公司,实力雄厚,适时确定并不断调整企业阶段性20%的重点经营要务。在二八定律的指导下,规模很大的企业被管理得有条不紊,那些重点经营要务在倾斜性管理中得到突出,有效发挥带动企业整体性经营全面发展的“龙头”性作用。

“美国人的金钱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为什么犹太人有着如此高超的经营技艺?

犹太人认为,存在一条78:22的宇宙法则。

世界上许多事物,都是按78:22这样的比率存在的。

比如空气成份中,氮气占78%,氧气及其他气体占22%。

人体中,水分占78%,其他为22%。

在生存和发展之道上,犹太人始终坚持二八法则,把精力用在最见成效的地方。

美国企业家约克尔在为格登公司销售油漆时,头一个月仅挣了170美元。约克尔仔细研究犹太人经商的秘籍,发现了他们的这个“二八法则”,他便运用这个方法来分析自己的销售图表。

约克尔发现,80%的收益却来自20%的客户。但是,回过头来一看,他对所有的客户花费了同样多的时间——约克尔意识到,这就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

于是,他把那些不活跃的52个客户分派给别的人去关照,而自己则精力集中到最有希望的核心客户上。成效立刻显现出来,他一个月就赚到了1000美元。

正是依着犹太人经商的二八法则,约克尔走向了成功,并建立了自己的油漆公司。

在运用二八定律方面,通用电气公司也走在了前面。

通用电气公司把奖励放在第一,它的薪金和奖励制度使员工们工作得更快、也更出色,它的奖励是那些完成了高难度工作指标的员工。

摩托罗拉公司内部也有相应的规定,公司高管层,有这样一个雷打不动的看法:在100名员工中,前面25名是好的,后面25名差一些,应该做好两头人的工作。对于后25人,也不放弃,而是要给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对于表现好的(前25名),要设法保持他们的激情。

诺基亚公司高层也信奉二八法则,为最优秀的20%的员工设计出一条梯形的奖励曲线、规划出相应的成长道路。

传统的智慧教你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那样做风险太大。可是二八定律却要你谨慎地选定一个篮子,将你所有的鸡蛋都放进去,然后像老鹰那样集中力量死死盯紧它。

许多人喜欢“脚踩两只船”,更多人期望“鱼和熊掌均可兼得”,这样的理念与做法,势必稀释企业资源,分散管理层精力,导致企业战线漫长,元气耗伤。

抓住了“20%”,牵住了“牛鼻子”,你就能取得经营的成功。80/20原理对我们的自身发展也有着重要启示。我们要避免将时间和精力花在琐事上,要抓主要矛盾。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要想“做好每一件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的人,就能活得轻松。要想面面俱到,还不如在重点突破上花功夫。把80%的资源花在能出效益的关键的20%的方面,这20%的方面又能带动其余80%的发展。

布施定律

做为布施者,你施出的每一件礼物,对受施者来说,有着特定的意义和价值,实际上它们是你自己的一部分,你的影响力远远超出施与物本身。你布施的礼物,代表着你的精神力量,当它们被布施出去之时,就成为了你和受施者之间强力关系的纽带。

定律讲解:

布施就是“给出去”的意思。无数的经验告诉人们,给予比索取更能让人幸福。这个定律告诉人们,你布施出去的任何东西,终将成倍地回报到你身上。例如:你向他人布施金钱财物,你将会成倍地获得金钱或物质的回报;你向他人布施欢喜心,让他人内心愉悦,你将会成倍地得到他人回报给你的欢喜;你布施和谐安定,让他人心安理得,你将会成倍地得到安乐。相反,如果你施加于别人的是不安、怒气、憎恨、忧愁,你将成倍地得到这些报应。

案例评析

布施会有回报吗

这个大题目难到了不少人。有赞成者,有怀疑者。

从理论上讲,布施与回报之间不只是经济上的量的关系,还有着更广阔的社会、道德、精神领域的回馈。

这里,我们来看一位成功者用亲身经历描述的布施感受。

大约是在1992年,作为致谢礼物,我送给我的客户一大盒子金帝巧克力。这次赠送之后,经他们介绍来的新客户,要比其他人多得多。

我做了粗略统计,接受过我的巧克力的客户,比没有接受过我的美味礼物的客户,介绍过来的新人要多出40%以上。

实际上,在我的“巧克力行动”之前,我的大部分客户压根不会给我介绍任何新客户——我不得不说,这种情况在当时是很正常的事情。

自那一次赠送之后,我又接到一大群经介绍而来的新客户。于是,我决定将我的“布施”行动进一步深化。

说实在话,刚开始“赠送”时,这纯粹是出于利己的目的。但是,我彻底被再次布施与获得直接的效果震撼了。

从那时起,我开始认识到,在这一切的背后,布施产生了一种神秘而强大的力量,而这正是需要我进一步学习和了解的地方。

我第一次真实地认识到,生命的伟大构架中,我获得的奖赏,与我为他人创造的价值直接成比例。

我曾听说过,自己富裕的秘密,就在于为他人创造巨大的财富。根据我最新的经验,我惊异地发现,“布施定律”才是真正加速财富之流的黄金水道。

布施时,努力保持心灵的平衡,这样做才是真正尊重所施出的礼物的内在价值。这些礼物是我们自身世界观的反映,是我们生活体验、精神体验的外在体现。

做为布施者,你施出的每一件礼物,对受施者来说,有着特定的意义和价值,实际上它们是你自己的一部分,你的影响力远远超出施与物本身。你布施的礼物,代表着你的精神力量,当它们被布施出去之时,就成为了你和受施者之间强力关系的纽带。向他人赠与价值的行为,给接受者施加一种正向的影响力——超越了自然力——只要这位受施者能够理解并尊重礼物的价值。

美国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攻拿尔曾说:“如果有人向我们奉献了他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则最终我们将为他所拥有”。20世纪德国哲学家沃特说:“赠品能至深地影响受者”,“慷慨不仅仅在于布施,更在于在恰当的时候布施”。

应该认识到,有附带条件的礼物不是礼物,是贿赂。无条件的布施是超值回报的前提。布施出去的礼物周游得越远,经历和利益的众生也越多,布施者因此获得的附加值也越多。

当你拿一粒瓜果的种子种在土地里,这叫因;下种之后,你要浇水、日晒、施肥,方会结果。有因有缘,才会有结果。如果不去浇水、日晒、施肥,是结不了果的。种下瓜种后,你应该按照该作物的培育方法,越精心照料,你收获的果实质量越好、产量越高。当然下种的种子越多,你的劳动量也越大,瓜果收获也越多。

因此,我们可以让恶的种子停止发芽结果,并广种善种,广建善缘,促进善的种子健康快速地生根发芽,早日结成满意的善果。

不图报定律

定律解释:

不图报定律是布施定律的补充。你布施的时候永远不要企望获得回报,你越是不指望回报,你将得到的回报就会越大。正如一句古话所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所以做人一定要抛开自私,不能心中只有一个自己,应该从别人那里求得有益的帮助,开启自己的心智。作为对社会的回报,我们应该帮助别人,这是公平的规则。“投之以木瓜,报之以桃李”。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偶然的事情将会决定你的未来命运,但前提是你必须助人和受助。

案例评析:

一天李先生开车赶着去会见重要客户,路上看到一对年老夫妇的汽车爆胎了。李先生因为赶时间不想管,但又觉得必须管,于是停下车帮他们换轮胎。

李先生把轮胎换好了,那对年老夫妇想付李先生一笔钱表示感谢,李先生婉拒了老人家并且祝他们一路好运。

李先生继续上路。当赶到约会地点,却发现客户比李先生来得还晚——因为他竟然就是路遇的那位老先生,他很爽快地就和李先生签了协议。

对于李先生来说,这不是运气,而是定律。所以请记住:施比受更有福,施本身就是很大的福,而无需从受者处获得回报。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慈善家做善事,有时连受恩对象都不知道是谁,他们是不需要别人感恩。

一个人应该知恩图报,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报恩是受恩者一种自觉行为。

人们反感的是施恩索报,给了他人一点恩惠,就天天惦记着他人什么时候感自己的恩。要是他人不感自己的恩,就恨死对方。这会令人们怀疑施恩者是别有用心。如果施恩的人有强烈的目的,那么,这种“恩”,就是没有味道的白开水,本来很好的事情,被“索取”给破坏了。

柏年在美国的律师事务所刚开业时,连一台复印机都买不起。移民潮一浪接一浪地涌进美国时,他接了许多移民的案子,常常深更半夜被唤到移民局的拘留所领人,还不时地在黑白两道间周旋。他开一辆掉了漆的宏达车,在小镇间奔波,兢兢业业地做职业律师。终于媳妇熬成了婆,电话线换成了四条,扩大了办公室,又雇用了专职秘书、办案人员,气派地开起了奔驰,处处受到礼遇。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他将资产投资股票,几乎尽亏。岁末年初,移民法又再次修改,职业移民名额消减,顿时门庭冷落。几乎只在一夜之间,他从辉煌的天堂走到倒闭的地狱门口。

一天,他收到了一封信,是一家公司总裁写的:愿意将公司30%的股权转让给他,并聘他为公司和其他两家公司的终身法人代理。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找上门去,总裁是个40开外的波兰裔中年人。“还记得我吗?”总裁问。

他摇了摇头。总裁微微一笑,从硕大的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一张皱巴巴的5块钱汇票,上面夹的名片印着柏年律师的地址、电话。他实在想不起还有这样一桩事情。

“10年前,”总裁开口了,“我在移民局排队办工卡,排到我时,移民局已经快关门了。当时,我不知道工卡的申请费用涨了5美元,移民局不收个人支票,我又没有多余的现金,如果我那天拿不到工卡,雇主就会另雇他人了。这时,是你从身后递了5美元上来,我要你留下地址,好把钱还给你,你就给了我张名片。”

他也渐渐回忆起来了,但是仍将信将疑地问:“后来呢?”

“后来我就在这家公司工作,很快我就发明了两个专利。我到公司上班后的第一天就想把这张汇票寄出,但是一直没有。我单枪匹马来到美国闯天下,经历了许多冷遇和磨难。这5块钱改变了我对人生的态度,所以,我不能随随便便就寄出这张汇票。”

这个故事似乎有点离奇,但是世上所有的离奇都带有偶然性,只要这种偶然性再次发生,就会成为人生的重大转机。试想一下,如果故事中的柏年不去用5美元去助人,他怎么可能会受到总裁那么大的恩惠呢?尽管他起初不是有意的,但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这种无意的助人行为,带来的是受助后的成功。

帮助别人才能帮助自己

做人之道并非秘不可解,就拿“助人亦助己”来说,我们都看到了这样的事实:每一个事业有成的人,在成功的道路上,都曾经得到别人的许多帮助。因此,历史上有很多获得成功的人,都曾受到一个心爱的人或一个真诚的朋友的鼓励。如果没有一个自信十足的妻子苏菲亚,在伟大的文学家中就找不到霍桑的名字。当他伤心地回家告诉她,他在海关的工作丢了,他是一个大失败者时,她却很高兴地说:“现在,你可以写你的书了!

宽恕原则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免不了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也免不了会出现矛盾,产生不愉快的事。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如果让矛盾激化,那事情就有可能无法收拾,你也可能因此失去一个朋友,而多了一个敌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宽容彼此,双方都能主动退一步,化干戈为玉帛。

定律讲解:

如果把消极思想比作一棵树,那么其树根就是“嗔心”,把这个树根砍掉,则这棵树就活不长。要砍掉这个树根,必须懂得如何宽恕。第一个需要宽恕和原谅的对象是父母,不管你的父母对你做过或正在做什么不好的事,都必须完全、彻底地原谅他们;第二个需要宽恕的对象,是所有以任何方式伤害过或正在伤害你的人,记住你无需与他们勾肩搭背嘻皮笑脸,你无需与他们成为好朋友,你只要简单地、完全地宽恕他们,就可以砍掉消极之树的树根;第三个需要宽恕的对象,是你自己!不管你过去做过什么不好的事,请先真诚地忏悔并保证不再犯,然后——请宽恕自己。内疚这一沉重的精神枷锁不会让你有所作为,相反会阻碍你成为面貌焕然一新的人。

案例评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上千仞,无欲则刚。”法国诗人雨果说得好“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选择宽容,更要正确把握宽容,才能创造美好的人生。

苏格拉底被人踢了一脚,却表现得若无其事,他对不了解的人解释:“这就好比一头驴踢了我,我也应该像它一样动作吗?”这个故事作为宽容的典范流传至今,但我们还是嗅出了其中的异味。我们与其把它看成宽容,不如把它归入机智。他把人来比驴,用辱骂表示自己的轻蔑,实际上并没有宽容。真宽容之于为人,首先要宽容自己,只有宽容自己的人才可能对别人宽容。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的烦恼有大半是源于自己的。画地为牢,作茧自缚者从古有之。芸芸众生,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争强好胜不是不可,但是要有个自己的度,超过自己的能力妄求太多,就会为些许身外之物所累,使得自己生活的身心疲惫而失去了做人的乐趣。只有承认自己某些方面不行,才能于淡泊之中体味出真谛,于宁静之中获得充实,才能不至于因嫉妒之火而吞灭心灵之光。宽容自己在这里也是善待自己。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大都是有顺有逆,在这虽然短暂的旅途中,难免会跌倒,但是我们要知道知道宽容这必然的坎坷,在逆境之中要懂得为自己释怀。当我们把失意、委屈、愤懑放下时,我们即刻又能够勇敢的站起来。就在我们放下的一刹那,会得到一种新的体悟,同时心灵与智慧也会得到自由、宽慰与成长。

宽容更外在的表现在于宽容别人——不仅宽容别人的错误更要宽容别人的长处。宽容一词可以做如下“拆卸与重装”:唯宽可以容人。这个世界很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理由,当别人无意甚或是有意的侵犯到我们时,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想想,看看是否有可以宽恕他们的理由,如果对方真的错了,那么试着原谅对方的错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有足够宽广的胸怀。其实原谅对方的错,同时也是你不再拿对方的错误惩罚自己,如果别人错怪了我们而我们再因此难过,那不恰恰是双重犯错吗?

有天晚上,一位老禅师出来散步,发现院墙角放着一张椅子,一看即知有出家人耐不得青灯孤寂而出去排解郁闷了。这位老禅师便搬开了椅子,自己蹲在那里。不久,果然有位小和尚翻墙而过,踏着老禅师的背跳进了院子。小和尚发现自己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便紧张得惊惶失措、张口结舌。这时老禅师并未厉声斥责他,只用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回去多穿一件衣裳。”老禅师宽容了弟子,一方面自己不陷于气急败坏之境地,另一方面学生也因老师的谅解,而生发醒悟。嗣后,老禅师没再提这件事,可是所有禅院的弟子都知道了,从此没人再越墙外出闲逛了。

这就是老禅师宽容的肚量的作用。他提供了师生之间互动的空间,也孕育了教育与成长的机缘。生活中宽容使我们表现出的好的性情,也会引发起别人的回应。

宽容更为难做到的是“宽容别人的长处”。这似乎不合逻辑,可是看看宽容的定义就知道,宽容的中心词是容忍。那当然包括正确的对待别人的长处。房龙说过:“一切的不宽容都来源于嫉妒。”其实对别人优点的不宽容恰恰是一个人心胸狭窄的表现。

当丹东被送上断头台时,权欲熏天的罗伯斯庇尔也走到了自己的末日,这是法国大革命最不宽容的一个范例。要治理好天下,必须要有雅量。比如宋太宗,在这方面表现得就很突出。

《宋史》记载,有一天,宋太宗在北陪园与两个重臣一起喝酒,边喝边聊,两臣喝醉了,竟在皇帝面前相互比起功劳来,他们越比越来劲,干脆斗起嘴来,完全忘了在皇帝面前应有的君臣礼节。侍卫在旁看着实在不像话,便奏请宋太宗,要将这两人抓起来送吏部治罪。宋太宗没有同意只是草草撤了酒宴,派人分别把他俩送回了家。第二天上午他俩都从沉醉中醒来,想起昨天的事,惶恐万分,连忙进宫请罪。宋太宗看着他们战战兢兢的样子,便轻描淡写地说:“昨天我也喝醉了,记不起这件事了。”

现代的领导,都难免遇到下属冲撞自己、对自己不尊的时候,学学宋太宗,既不处罚,也不表态,装装糊涂,行行宽容。这样做,既体现了领导的仁厚,更展现了领导的睿智,不失领导的尊严,而又保全了下属的面子。以后,上下相处也不会尴尬,你的部署更会为你倾犬马之劳。

早在詹姆斯·柏克刚刚进入强生公司不久,他所策划的第一个产品就惨遭市场淘汰。当被召见到董事长办公室的时候,他已满怀沮丧并且做好了被开除的准备。

当柏克走进去的时候,老板约翰逊问道:“你就是使我们付出这笔代价的人吗?”柏克点头。约翰逊却说:“好,我正要恭喜你。假如你犯了错,那表示你在做决策并且勇于接受风险。如果你不去尝试错误所带来的酸涩的滋味,那么我们公司就不会成长。”

柏克自此开始真正卖力地工作,专注于市场调查和销售渠道,并且用从约翰逊那里得到的宽容之心处理问题,终于成长为强生公司的CEO。

皮格马利翁效应

当我们传递对他人的期望时,我们就会对他们自身的期望值产生影响。我们在别人眼中的位置越重要,影响力就越大。对我们来说,认识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重要性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既能造就人也能毁掉人。

定律讲解:

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它的主要内容是: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的说,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案例评析:

很久以前,在塞浦路斯岛上,住着一位伟大的国王,他的名字叫皮格马利翁。他渴望成为英雄,并渴望得到爱情,然而遗憾的是,他经常感到孤独。

有一天,他开始雕刻一个美丽的女人。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所有的孤单和烦恼都随之而去。这项工作完成后,他发现自己雕出来的是一个栩栩如生的美丽女人,他不由自主地深深爱上了她。他不要世界上的其他一切,只希望这个用石头雕成的女人能有生命,这样在醒着的每一刻他都可以和她在一起。他的心都要碎了。每天他都向希腊爱情女神阿佛洛狄特祈祷,希望爱神能够满足他的愿望。

皮格马利翁是个好人,因此阿佛洛狄特决定帮助他。她来到人间,用魔法把这个冰冷的石雕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美丽女人,她的名字叫伽拉忒亚。此后她和皮格马利翁结合,并永远生活在一起,过得非常幸福。

希腊神话故事中的这个美好传奇事实上说明了领导艺术的一个根本要素和授权的精髓。“皮格马利翁效应”一词描述了期望所具有的巨大改造力量。当我们传递我们对他人的看法以及期望时,我们就能够创造一种几乎带有磁性的张力,而这种张力能够把他们引向我们所期望的方向。通过言辞、声音以及身体语言,我们传递或积极或消极的看法和期望。

“皮格马利翁效应”近些年已经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证实。哈佛大学研究员罗伯特·罗森塔尔就向我们展示了引人注目的证据,来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影响力。他去了一些小学,并告诉学校的老师们,他正在进行一项能确定学生学习潜力的测试。事实上他并不是真的在做测试。接下来,罗森塔尔告诉老师们,其中一些学生(实际上完全是他随意挑选出来的)的天资非常好,如果能得到充分的指导和支持他们会有非常优异的表现。到学年结束时,在罗森塔尔向老师们所指出的“冲刺能力强的学生”中,绝大多数人的智商得分和学习成绩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理由很简单:这项假测试的得分提高了老师们对这些学生的期望值。因此,老师们在教这些实际上是随意挑选出来的学生时,会真的把他们当作特别的学生来教。老师们行为的每个方面都传递了他们对这些学生的信念。之后罗森塔尔还对社区学院里学焊接的学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取得的研究结果同样引人注目。

20世纪70年代初,一位名叫戴维·罗森哈恩的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发现。他是从历时两年的一次令人惊讶的实验中获得这些发现的。为了发现精神病院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对病人所产生的影响,罗森哈恩和他的几位同事获准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身份,住进一些精神病院。除了医院的主要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没有人知道这些研究者的真实身份。

住进医院的那一天,罗森哈恩很安静地坐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房里。他当时仍穿着宽松长裤和针织套衫,因为他还没有拿到医院发给病人穿的罩衣。这时来了一位医务人员,他显然误把罗森哈恩当成了参观者或医生。他主动和罗森哈恩攀谈起来。两人聊了挺长时间,聊得还挺愉快。这时这个病房的一名护士看到了这位医务人员,她打手势要他出来。罗森哈恩听到她告诉这位医务人员,和你聊天的这个人是个刚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罗森哈恩在这所医院待了好几个月,几乎每天他都能见到这位医务人员。但从那名女护士告诉他罗森哈恩是病人的那一刻起,他就再没有和罗森哈恩说过一句话!在住进医院的这段时间里,罗森哈恩总是随身带着个笔记本,并不断在上面草草记下他的详细观察。所有的医院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医务人员,都从来没有问过他在写些什么。从他住进医院那一刻起,人们就已经确立了对他的新期望。他不再是一个普通人,而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罗森哈恩的同事们在其他医院也获得了极其类似的发现。

每一位出色的家长、教练、老师和领导人都是像皮格马利翁那样积极的人,他们都非常清楚永远不低估别人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尚未挖掘的伟大之处。作为领导人,我们首要的职责就是帮助团队里的成员发现并培养他们的特质。这意味着我们常常要比他们自己先看到他们的卓越才华。我们必须向他们展示他们所拥有的这种才华,这样他们就会开始同样地看待自己。

洛杉矶加州大学篮球队的传奇教练约翰·伍顿就是一个现代版的皮格马利翁。他对他的球员们深信不疑并极为尊重。对他来说,帮助别人让他们感觉自己很重要是件非常自然的事情,因为他深知他们确实很重要。他期望他的球员们首先是学生,并经常用言行来传递这种期待。结果他的球员们的毕业率达95%,远远高于全部学生的毕业率。他手下的很多球员毕业后在从商业到医学和教育的诸多领域里都取得了成功。

伍顿教练经常把他的球队形容为一辆调适得当的汽车。球队中得分最高的球员或“球星”相当于发动机。但无论你的发动机多么强劲有力,如果你的车没有车轮,那么你就走不了多远。得分高的球员要想拿球并得分,离不开善于控球和善于传球的队友的帮助。那些防守顽强并把球交给得分球员的球员就相当于车轮。那些坐在板凳尽头、很少有上场机会的球员呢?他们就相当于固定车轮的螺帽和螺栓。如果没有人在球队训练时和先发球员积极拼抢并在比赛中给予他们全部的支持,那么先发球员很容易丧失他们的良好状态,注意力也难以集中。因此,球队中的每一员都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场上的球员,还是那些在更衣室里收拾毛巾的人。没有人知道,哪位球员会在什么时候发挥出最重大的影响:成为球星的最大要素就是获得球队中其他人的支持。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如果我们的管理者像皮格马利翁一样,坚信自己的每一位下属员工都是人才,都是千里马,都有能力为公司做出积极的贡献,并在与员工的接触中,有意无意地在工作中向员工传达这种信息,你的这种做法将对你下属员工的绩效有着积极的影响。管理者期望的力量对员工来说是有非常大的作用的,在这种效应的影响下,员工可能会给予管理者积极的反馈,按照领导的期望行事并最终达到成功。

古人说用人不疑和“点石成金”,也就是这个道理,任用别人,就应该相信别人的能力,给别人传达一种积极的期望。要想使你的员工发展更好,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其实江湖上的相士给人看命相时也经常使用这种手法暗示对方。

当然,如果一个管理者认为自己的下属都是饭桶,一无是处,并经常批评指责自己的下属,那么他的下属也可能真的变得一无是处,成为公司的负债资本,这是一件非常危险而又可怕的现象,我们的管理者要注意这点。

海伦在这家外贸公司工作已经3年了,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她在公司的业绩表现一直平平。原因是她以前的上司胡悦是个非常傲慢和刻薄的女人,她对海伦的所有工作都不加以赞赏,反而时常泼些冷水。一次,海伦主动搜集了一些国外对公司出口的纺织品类别实行新的环保标准的信息,但是上司知道了,不但不赞赏她的主动工作,反而批评她不专心本职工作,后来海伦再也不敢关注自己的业务范围之外的工作了。海伦觉得,胡悦之所以不欣赏她,是因为她不像其他同事一样奉承她,但是她自问自己不是能溜须拍马的人,所以不可能得到胡悦的青睐,她也就自然地在公司沉默寡言了。

直到后来,公司新调来主管进出口工作的Sam,新上司新作风,从美国回来的Sam性格开朗,对同事经常赞赏有加,特别提倡大家畅所欲言,不拘泥于部门和职责限制。在他的带动下,海伦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了。由于Sam的积极鼓励,海伦工作的热情空前高涨,她也不断学会新东西,起草合同、参与谈判、跟外商周旋……海伦非常惊讶,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的潜能可以发掘,想不到以前那个沉默害羞的女孩,今天能够跟外国客商为报价争论得面红耳赤。

其实,海伦的变化,就是我们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起了作用。在不被重视和激励、甚至充满负面评价的环境中,人往往会受到负面信息的左右,对自己做比较低的评价。而在充满信任和赞赏的环境中,人则容易受到启发和鼓励,往更好的方向努力,随着心态的改变,行动也越来越积极,最终做出更好的成绩。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在现代企业里,皮格马利翁效应不仅传达了管理者对员工的信任度和期望值,还更加适用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即使是在强者生存的竞争性工作团队里,许多员工虽然已习惯于单兵突进,我们仍能够发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其中最有效的灵丹妙药。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受老师喜爱或关注的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进步,而受老师漠视甚至是歧视的学生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一些优秀的老师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期待效应来帮助后进学生。在企业管理方面,一些精明的管理者也十分注重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来激发员工的斗志,从而创造出惊人的效益。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新学期,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为了奖励你们,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记住,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孩子都要高。”校长再三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

这两位教师非常高兴,更加努力教学了。

我们来看一下结果:一年之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是全校中最优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学生的分数值高出好几倍。

知道结果后,校长不好意思地告诉这两位教师真相:他们所教的这些学生智商并不比别的学生高。这两位教师哪里会料到事情是这样的,只得庆幸是自己教得好了。

随后,校长又告诉他们另一个真相:他们两个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师,而是在教师中随机抽出来的。

正是学校对教师的期待,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才使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这种企盼将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的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为“期待效应”。它表明: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

负责原则

责任到此,不能再推。一个人负责任的唯一方法就是去战斗。在这方面,像格兰特、巴顿这样的人是我们西点人永远的典范。那些把责任挂在嘴边,只说不干的人,他们不是有责任感的人、也不是负责任的人。

定律讲解:

人必须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当人对自己采取负责任的态度时,人就会向前看,看自己能做什么;人如果依赖心重,就会往后看,盯着过去发生的、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长吁短叹。事实上,对你负责的也只能是你自己。请时刻提醒自己:“我对自己的一切言行、境遇和生活负完全的责任”?案例评析:

负责任的人是成熟的人,他们做自己的主宰,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他们把握自己的行为,无论大事小事都认真负责。换句话说,一个成熟的人必定养成了承担责任的习惯。养成承担责任的习惯,才能真正担负起自己的职责。一个人投入职场需要具有负责任的精神,在一个公司一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当换到另外新的岗位上,还需要同样地去负责任,最终把负责任当成一种习惯。

养成负责任的习惯必须从注重小节开始,责任感有可能就在小事中失掉,也会在小事中建立起来。作为员工,不要总抱怨老板没有给你机会,有空的时候不妨仔细想一想,你是否能够在老板交给你任务时,漂亮地完成任务并且没有那么多的废话?你是否平时就给老板留下了一个能够承担责任勇于负责的印象?如果没有,你就别抱怨机会不来敲你的门。当你少一些抱怨、少一些牢骚、少一些理由,多一分认真、多一分责任、多一分主动的时候,你再看看机会会不会来敲你的门?

法国银行大王恰科年轻时,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他到处求职又总被拒绝。当他第52次被一家银行老板拒绝之后走出门外时,于不经意间发现了地上有个大头针。他想,如果这大头针叫别人不小心踩上受了伤就不好了。于是,他就弯腰把它拾了起来。没想到,他的这个动作正好被刚刚将他拒之门外的银行老板看见了。老板认为,如此细心负责的人,很适合做银行工作。就这样,他又被录取了。这种于细微处见精神的行为,没有尽职尽责的习惯是不可想像的,企业领导都会十分看重这点。正是这种于细微处体现出的责任感,才能帮助你成就大业。

注意生活中的细节就有助于责任的养成。比如对于承诺的信守,这就是你的责任。一旦你作出什么承诺,你就必须承担履行这个承诺的责任。如果你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别人可能会对你的信守承诺表示赞美,你可能并不会欣欣自喜,因为你觉得自己本该这么做,这是你的一种生活态度。比如守时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责任。要知道,一个人不守时就相当于在浪费别人的生命,我们有能力承担这样的一个后果吗?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守时的人,他们自己对此不以为然,这也是他们的生活态度。所以,不必遵守公司的规定的想法只能说明你没把自己的责任当回事儿。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评价格兰特时,曾经这样说到:责任到此,不能再推。这是再恰当不过的评价。在格兰特之前的四位将军,不能说他们是极不负责的人。但是他们对责任的理解仅仅停留着这样的层次上:我为我能做到的负责。这里的潜台词是,如果我做不到,我就不为此负责。实际上这是一种更为隐蔽的借口。只要我认为我做不到,所以我就不必为此负责任——看上去多么堂而皇之的理由。所以当林肯以恳求的口气,要求他的将军们无论如何去打一仗,即使失败也要打上一仗时,他的将军们这样回答:“对不起,总统先生,我们的装备很差,我们的士兵素质很低,所以我们不能马上开战。”

格兰特怎么做?没有正规军,格兰特自己训练民兵组织去打仗。在被正式任命为陆军准将之后,格兰特马上决定攻打亨利要塞。他对他的上级哈勒克将军说:“我觉得我有能力完成这个计划,我将为此在所不惜”。这是一种真正负责任的态度。“责任到此,不能再推”,作为一名军人,你的职责就是战斗,而不去战斗的军队,即使找到再美丽的借口,也只是借口而已。

同样毕业于西点军校的麦克阿瑟将军曾是西点军校校长之一。《责任—荣誉—国家》是麦克阿瑟将军在西点军校发表的一篇激动人心的演讲,其中讲到:

你们的任务就是坚定地、不可侵犯地赢得战争的胜利。你们的职业中只有这个生死攸关的献身,此外,什么也没有。其余的一切公共目的、公共计划、公共需求,无论大小,都可以寻找其他的办法去完成;而你们就是训练好参加战斗的,你们的职业就是战斗——决心取胜。在战争中明确的认识就是为了胜利,这是代替不了的。假如您失败了,国家就要遭到破坏,惟一缠住您的公务就是责任—荣誉—国家。

1918年9月,巴顿指挥美军的坦克兵参加圣米歇尔战役。9月6日凌晨2时30分起,战役打响了;经过3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后,美军在浓雾的掩护下发起了冲击。浓雾虽然有利于坦克的隐蔽,但也挡住了巴顿的视线。于是,他带领5名军官和12名机械师向着炮弹爆炸的方向走去。巴顿在向切平去的路上,遭到敌人炮火和机枪火力的封锁,他们趴在铁路边的沟渠里隐蔽。惊惶失措的步兵匆忙向后退,巴顿阻止了他们,集合了大约100个人。

敌人的炮火稍一减弱,巴顿马上指挥大家以散兵线沿山丘北面的斜坡往上冲。斜坡底下,坦克被两个大壕沟挡住了去路,必须填平壕沟,才能使坦克顺利通过。但敌人不断地向这里射击,士兵们不得不经常隐蔽起来,所以工作进度非常慢。

看到这种情况,巴顿立即解下皮带,拿起铁锨和锄头,亲自动手干了起来。敌人仍然不断向这边开火,突然一发子弹击中他身边一个士兵的头部,但他不为所动,继续挖土。大伙被巴顿的勇气所鼓舞,齐心协力,很快就将壕沟填平了。5辆坦克越过了壕沟,冲向山顶。

坦克从山顶上消失后,巴顿挥动着指挥棒,口中高声叫道:“我们赶上去吧,谁跟我一起上?”分散在斜坡上的士兵全都站起来,跟随他往上冲。他们刚冲到山顶,一阵机枪子弹就像雨点般猛射过来。大伙立即都趴到地上,几个人当场毙命。当时的情景真让人有些不寒而栗,大多数人都趴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望着倒在身边的尸体,巴顿大喊:“该是另一个巴顿献身的时候了!”便带头向前冲去。

只有6个人跟着他一起往前冲,但很快,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去,巴顿身边只剩下传令兵安吉洛。安吉洛对巴顿说:“就剩我们孤单单两个人了。”巴顿回答说:“无论如何也要前进!”他又向前跑去,但没走几步,一颗子弹击中他的左大腿,从他的直肠穿了出来,他摔倒在地,血流不止。

鉴于巴顿的杰出表现,他获得了“优异服务十字勋章”,以表彰他在战场上的勇敢表现和突出战绩。嘉奖令上写道:“1918年9月26日,在法国切平附近,他在指挥部队向埃尔山谷前进中,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责任感。尔后,他将一支瓦解了的步兵集合起来,率领他们跟在坦克后面,冒着机枪和大炮的密集火力前进,直到负伤。在他不能继续前进时,仍然坚持指挥部队作战,直到将一切指挥事宜移交完毕。”

责任到此,不能再推。一个人负责任的唯一方法就是去战斗。在这方面,像格兰特、巴顿这样的人是我们西点人永远的典范。那些把责任挂在嘴边,只说不干的人,他们不是有责任感的人、也不是负责任的人。

在企业中,实际上每一位员工都了解自己的职责,如果让一个人阐述一下自己的岗位责任就可以获得双份薪水,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说得极其出色。但很少有人能做到。为什么?因为大多数人把“责任”理解为一种理念,而不知道责任就是执行,负责就是去执行,就是100%完成任务。

在《环球时报》上曾经登载过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大意是这样的:

巴西海顺远洋运输公司门前立着一块高5米宽2米的石头,上面密密麻麻地刻满葡萄牙语。以下的就是石头上所刻的文字:

当巴西海顺远洋运输公司派出的救援船到达出事地点时,“环大西洋”号海轮消失了,21名船员不见了,海面上只有一个救生电台有节奏地发着求救的摩氏码。救援人员看着平静的大海发呆,谁也想不明白在这个海况极好的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这条最先进的船沉没。

其实事情很简单:

台灯被理查德私买回来后,并没有人制止这件事,同事找他时又把台灯随手打开。负责安全巡视的人又漏掉了这个正在肇事的房间。实际上,由于底座太轻,开着的台灯在船只的颠簸中掉到了地上,在地毯上点燃了第一个火苗。然后,火苗慢慢爬上桌腿、桌布、床单……房间过热,电路烧断,出现跳闸,电工却对这个重大的危险信号习以为常,问也不问就随手把闸合上。因为房间里的消防探头被拆掉了,新的尚未安装,所以无法报警,火苗静悄悄地肆虐着。焦糊的气味传了出来,三管轮闻到了,就直接打电话给厨房,厨房觉得没问题,却没有一个人追究不良气味从何而来。下午几乎所有人员都离开岗位,去了厨房;晚上,医生放弃了日常的巡检,就放弃了发现问题的一个机会,就连值班的电工也私自离岗!最后,当大火被发现,着火的房间已经被烧穿,水手区的门被绑死了,怎么也进不去,消防栓锈蚀打不开,无法灭火,闭门器和救生筏被牢牢绑住,无法逃生。而这些问题船长在此前根本没有发现,因为他没有看甲板部和轮机部的安全检查报告。

于是,“环大西洋”号就这样沉没了!

这个灾难难道就不能避免吗?事实上,完全可以避免的啊!我们可以假设:如果台灯没有被买回来;如果回船后使用台灯被人制止;如果服务生不随手扭开它的开关;如果安全巡视亲自走进房间看看;如果电工在发现跳闸时检查一下电路,仔细找到跳闸的根源;如果机匠上午发现误报警后立刻安装上新的消防探头;如果发现气味不对的马辛自己走走;如果厨房仔细检查一下;如果管事注意督促人们应该时刻坚守岗位;如果医生晚上照常巡诊,走上一圈;如果出事时电工不私自离岗;如果锈蚀的消防栓在出海之前就被更新,可以使用;如果闭门器及时修理,可以打开;如果救生筏没被绑住;如果船长认真审阅安全检查报告……哪怕只有一个人尽到了责任,那么这场火灾根本不会发生!

行文至此,你可能早已经发觉,其实这些船员的错误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似乎非常常见。那么,你是不是在无意中也犯了这样那样的小错?你是不是也生活在这艘沉船上呢?技术先进,海况良好,这艘大船表面上是那么的安全,但是只要看看船员的小错误,我们就会强烈地感觉到:它危机四伏!我们完全可以说,灾难迟早都会发生!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指由于对人的某种品质或特点有清晰的知觉,印象较深刻、突出,从而爱屋及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点的认识。这种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晕形式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一心理效应为“晕轮效应”。

定律讲解:

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

案例评析:

因为喜欢,所以爱屋及乌,这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这种爱屋及乌的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晕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一心理效应为光环效应。和光环效应相反的是恶魔效应。即对人的某一品质,或对物品的某一特性有坏的印象,会使人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一物品的其他特性的评价偏低。

光环效应影响了我们对很多事的看法,包括对公司员工的评判。我们普遍认为,能管理好人力资源的公司比管理不好的公司业绩表现会好很多,至少查尔斯R26;奥雷理和杰弗瑞R26;普费弗在《平凡的员工非凡的业绩》里是这么认为的。这自然说得通。如果一个公司能够吸引人才,给他们提供有助于他们创新多产的工作环境,激励他们为大众谋福利,这样的公司业绩应该不错,难道还会不好吗?但是你要小心晕轮效应。如果一不小心,我们难免将任何一家公司的成功和失败都归因于其员工。

1983年起,《财富》开始推出“美国最受赞赏的公司”的调查,当年的赢家就是IBM,次年IBM再获殊荣。当记者问时任IBM公司CEO的约翰·奥佩尔(John Opel)IBM的长处在哪里时,他将功劳记在了他的员工身上:“从最根本看,是我们的员工成就了IBM。秘密就在我们的员工。我们有幸和一群勤奋互助的人共事,他们认同本公司最基础的信条,并且在互相交往以及和公司外人员打交道时都自觉遵行。我知道这话听起来有点陈腐,但是事实就是这样,除此之外再分析别的都没什么意思。”那么IBM寻找的是哪类人才呢?奥佩尔说:“IBM所有人都积极向上,乐于创新。我相信英雄惜英雄,我们找的就是和当下正努力建立IBM宏图伟业的员工们一样的人。”据他说IBM的员工不但了不起,而且一直在防范滋生自满的情绪。奥佩尔总结道:“如果我们公司认为一名员工的言行中表现出了自满自大,那整个公司的形象都被抹黑了。今天的英雄可能明天就是乞丐。”

1984年的时候,事情似乎就是这个样子,人们也觉得理所当然。每天奥佩尔上班时,周围都是聪明努力、热爱创新的人。人们认为IBM了不起的员工是它成功的原因也再自然不过了。也就在这几年间,IBM没发现自己主打产品微机和中大型主机的商品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后期,IBM业绩迅速滑坡,到1992年,公司账面已经出现大额赤字。奥佩尔的接班人约翰·阿克斯(John Akers)也被撤换。

观察家们怎么说?当然是将矛头指向IBM的员工和企业文化。《华尔街日报》一位记者在他的书《蓝色巨人》中批判了IBM的“西装革履的企业文化,顽固的官僚主义”,还有它“骄傲自满的高层管理人员”。这一批在1984年还被大肆吹捧的人现在却成了众矢之的,被人当作IBM业绩下滑的原因。是他们突然性情大变了?不太可能。那是奥佩尔一直都瞎了眼,这些人一直都不可一世、固步自封?看来也不然。当奥佩尔说他身边的人都工作努力、才能卓越时,他很认真很诚恳。这批员工适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IBM的发展需求,但是当行业内部有所变革时,IBM坐失良机,这些员工就成了被指责怪罪的对象。

名人效应是一种典型的晕轮效应。不难发现,拍广告片的多数是那些有名的歌星、影星,而很少见到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因为明星推出的商品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一个作家一旦出名,以前压在箱子底的稿件全然不愁发表,所有著作都不愁销售,这都是晕轮效应的作用。

企业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产品为大众了解并接受?一条捷径就是让企业的形象或产品与名人相粘连,让名人为公司做宣传。这样,就能借助名人的“名气”帮助企业聚集更旺的人气。要做到人们一想起公司的产品就想到与之相连的名人。

现在,阿迪达斯的足球运动鞋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没有几个人会知道,这家德国的体育用品公司是怎样出名的。其实,它的闻名于世,全赖于很好地利用了奥运会这个资源。

阿迪达斯足球鞋走向世界的契机是1936年的奥运会。这一年,公司创始人阿迪·达斯勒突发奇想,制作了一双带钉子的短跑运动鞋。怎样使这种样式特别的鞋卖个好价钱呢?为此阿迪颇费了一番脑筋。他听到一个消息:美国短跑名将欧文斯最有希望夺冠。于是他把钉子鞋无偿地送给欧文斯试穿,结果不出所料,欧文斯在那届运动会上四次夺得金牌。当所有的新闻媒介、亿万观众争睹名星风采时,那双造型独特的运动鞋自然也特别引人注目。奥运会结束后,由阿迪独家经营的这种定名为“阿迪达斯”的新型运动鞋便开始畅销世界,成为短跑运动员的必备之物。以后,每逢有新产品问世,阿迪总要精心选择试穿的运动员和产品的推出时机。

1954年,世界杯足球赛在瑞士举行,年事已高的阿迪推出一个新品种——可以更换鞋底的足球鞋。决赛那天,体育场一片泥泞,匈牙利队员在场上踉踉跄跄,而穿阿迪达斯的德国队球员却健步如飞,并首次登上世界冠军的宝座。阿迪达斯新型运动鞋又一次引起轰动效应,马上,整个联邦德国乃至全世界的体育界,都成为阿迪达斯的商业舞台,产品几乎供不应求。

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足球赛开幕,人们惊异地发现联邦德国名将乌韦·赛勒尔在绿茵场上驰骋如故。而在此之前他腿部受伤的消息已传扬多时,许多人都在深深地为他惋惜。阿迪特意为他赶制了一双球鞋,使他得以重返球场。赛勒尔的这双鞋自然又一次成了赛场新闻而传遍世界,阿迪达斯又身价倍增地和明星的名字联在一起。

在外人看来,阿迪达斯运动鞋似乎与冠军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穿上它就意味着成功。其实,这种必然联系来源于阿迪多次对成功者的准确预测与选择。也就是说,只有把握好产品的推出时机,才能借名人声誉创出名牌产品,而这也成为了阿迪达斯得以成功的良策。

中国天津的自行车品牌飞鸽得以扬名海外,也是因为很好地利用了名人效应的结果。

天津自行车厂是一家百年老厂,也是世界最大的自行车制造厂之一。它制造的飞鸽牌自行车行销神州大地,极受消费者欢迎。但是,作为一家世界级的自行车生产厂家,仅仅满足于国内市场是远远不够的。天津自行车厂为把自己的自行车推向世界,费了不少的劲,但都不得门径。

1989年2月,正为开拓海外市场犯愁的自行车厂领导得到了一个消息: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布什即将访华。领导们眼睛一亮,认为有办法了。原来,布什夫妇是一对自行车迷,酷爱自行车运动。他们想从这一点找到打开海外市场的突破口。

天津自行车厂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新华社,愿意把飞鸽牌自行车作为礼品,送给布什夫妇。新华社认为这是个好办法,于是将这个想法又上报给了国务院。国务院对这件事十分重视,最后答应以刚投产的飞鸽QF83型男车和QF84型女车作为送给布什夫妇的礼品车。

当2月25日李鹏总理将这两辆自行车作为礼物送给布什夫妇时,他们显然十分高兴,并当场表示明天就会骑一骑。这个场面被全世界上百家新闻单位进行了报道。通过新闻的传播,飞鸽牌自行车开始名扬全世界。天津自行车厂抓紧时机,加快了向美国出口自行车的步伐。不久,造型新颖、性能可靠的飞鸽牌自行车就源源不断地飞到了美国。借助于布什夫妇,飞鸽牌自行车终于打开了海外市场。

名人本身不能为企业创造什么价值,但是其在公众中的无形影响力却是企业求之而不得的。所以,要想使你的产品迅速为大众所知,打开销路,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名人为你做广告。而拍广告片的多数是那些有名的歌星、影星,而很少见到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明星推出的商品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

据说玛丽莲·梦露死后,有一位收藏家买到了一只梦露的鞋子,他把这只鞋子拿到市场上去展示,参观者如果想闻一下,须出100美元的高价,但愿意出钱去闻的人竟然络绎不绝,排起了一条长龙。

梦露的鞋子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呢?答案就是“晕轮效应”。

在政界,依靠继承父亲打下的江山而在竞选中顺利当选的人被称为“二世政治家”。在金融界也有向“二世”传授经营学的课程,就是为了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其实,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依靠“父母光环”平步青云的例子比比皆是。

一个作家一旦出名,以前压在箱子底的稿件全然不愁发表,所有著作都不愁销售,这也是“晕轮效应”的作用。

还有,知名人士的评价或权威机关的数据会使人们不由自主地产生信任感,人们迷信权威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虽然觉得有些观点没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或者有许多疑问,但只要是出自权威部门或权威人士,人们就会全盘接受。

推销员在发展会员时往往会说:“著名演员某某也加入了我们的俱乐部。”虽然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但是往往能奏效。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托利得定律

得饶人处且饶人,自己既使得了一定的“理”,也不能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竖白旗投降不可,让对方走投无路,对方为了“求生”,就有可能“不择手段”,这可能对你自己也会造成伤害。放他一条生路,宽宏大量一些,他“逃命”要紧,便不会对你造成伤害。

定律解释: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H·M·托利得提出: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宽容,宽容不仅是给别人机会,更是为自己创造机会。同样老板在面对下属的微小过失时,则应有所容忍和掩盖,这样做是为了保全他人的体面和企业利益。

器量狭小、排挤同事的人,一定也会遭到其他人的排挤;把同事当做阻挡前途的障碍,一定难以在办公室里立足。对于那些跟自己有竞争关系的人,不妨试着去赞美他,或请他帮一个小忙,往往可以神奇地化解彼此间的敌意,在职场上,减少一个敌人的价值胜过增加一个朋友。

案例辨析:

现代的领导,都难免遇到下属冲撞自己、对自己不尊的时候,学着对下属既不处罚,也不表态,装装糊涂,行行宽容。这样做,既体现了领导的仁厚,更展现了领导的睿智,不失领导的尊严,而又保全了下属的面子。以后,上下相处也不会尴尬,你的部署更会为你倾犬马之劳。对于一个企业,领导者的心胸宽广能容纳百川。但宽容并不等于是做“好好先生”,不得罪人,而是设身处地地替下属着想,这样的老板不是父母官,也称得上是一个修养颇高的领导者。

春秋时期,楚王请了很多臣子们来喝酒吃饭,席间歌舞妙曼,美酒佳肴,烛光摇曳。同时,楚王还命令两位他最宠爱的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各位敬酒。

忽然一阵狂风刮来,吹灭了所有的蜡烛,漆黑一片,席上一位官员趁机揩油,摸了许姬的玉手。许姬一甩手,扯了他的帽带,匆匆回到座位上并在楚王耳边悄声说:刚才有人趁机调戏我,我扯断了他的帽带,你赶快叫人点起蜡烛来,看谁没有帽带,就知道是谁了。

楚王听了,连忙命令手下先不要点然蜡烛,却大声向各位臣子说:我今天晚上,一定要与各位一醉方休,来,大家都把帽子脱了痛快饮一场。

众人都没有戴帽子,也就看不出是谁的帽带断了。后来楚王攻打郑国,有一健将独自率领几百人,为三军开路,斩将过关,直通郑国的首都,而此人就是当年揩许姬油的那一位。他因楚王施恩于他,而发誓毕生效忠于楚王。

林肯冲破重重阻碍当上美国总统之后,仍延用了一个能力很强的死对头任部长之职。慕僚和随从们都十分不解。

“他是我们的敌人,应该消灭他!”大家忿怒地建议。

“把敌人变为朋友,”林肯解释说,“既消灭了一个敌人又多得了一个朋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宽容者有着宽广的胸怀和巨大的智慧。

同一办公室里有年龄、条件相仿的同事实在是件头疼的事,因为人人都会把你们两个拿来比较。其实办公室里同事间本来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以健康心态看待竞争关系,同事的能力愈来愈强,等于是在无形中促使你提升实力。更何况,在全球化时代,本来就不应该把眼光局限在一屋檐下的同事,而应该将全球的精英视为真正的竞争者,如此一来,自然就不需要把同事当“冤家”看待了。

当然,作为公司的一位职员,难免会碰到对你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人,难以相处的人也肯定少不了,如果你对他们也显示出极其厌恶之意,则无异于显示自己度量的狭小。所以你应该拿出你的诚意来,诚心诚意欣赏对方的长处,对于对方出错的地方,你也应该开诚布公地与他商讨,消除彼此之间的敌意。在公司中,有竞争才有进步。如果你在“搏击”过程中,输给了竞争对手,这时你更需要有承受打击的度量,不能就此消沉,而应该诚心诚意恭贺、欣赏对手的能力,消除你的敌意,并继续保持你与升迁了的对手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愉快的办公室气氛。这样你的表现会赢得更多人的赞赏,从而为以后的成功奠定坚实的人际基础。

得饶人处且饶人,自己既使得了一定的“理”,也不能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竖白旗投降不可,让对方走投无路,对方为了“求生”,就有可能“不择手段”,这可能对你自己也会造成伤害。放他一条生路,宽宏大量一些,他“逃命”要紧,便不会对你造成伤害。如果有一天狭路相逢,既使有一天他势旺你势弱,他也会有一定的报恩之心,同样也会放你一条“生路”的。其实搏击中的宽宏大量,是在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同时还可能“不打不相识”,化干戈为玉帛。

罗素曾评价维特根斯坦的一部新作论点荒谬,但依然豁达地同意将其出版。杰斐逊曾说,我反对你的观点,但我将誓死捍卫你言论的自由。

哈里定律

为了报复对方,你要想办法超过他,要不得不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要牺牲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要放弃属于自己的快乐,甚至要失去原本属于自己的幸福。然后你得到了什么?报复后的空虚和寂寞,永远也找不回来的精神,只剩一副没有精力的空壳。

定律解释:

憎恨别人就像为了逮住一只耗子而不惜烧毁你自己的房子。

千万不要因嫉妒而去伤害别人,要记住成功乃是最大的报复。如果别人的能力比你强,那你更要挑战自己,超越他们。请他们作为你的导师,经常听他们的意见及忠告。如果你确实没有本事,可寻求其他方法获得成功。你可以把比你优秀的人当成你需要超越的目标,这样你也会获得成功。

案例辨析:

在东南亚一带广泛流传着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反映了东方式的嫉妒:

有一个人遇见了天上的神明。神明说:“现在我可以满足你提出的任何一个愿望,但前提是你的邻居会得到双份的报酬。”

那个人高兴不已。但他细心一想:如果我得到一份田产,我邻居就会得到双份田产了;如果我要一箱金子,那邻居就会得到两箱金子了;更要命就是如果我要一个绝色美女,那么那个看来要打一辈子光棍的家伙就同时会得到两个绝色美女……

他想来想去总不知道提出什么要求才好,他实在不甘心被邻居白占便宜。最后,他一咬牙:“哎,你挖我一只眼珠吧。”

我们常听人说:“我恨死别人了。”这种憎恨心理对其自身的不良情绪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一方面,在憎恨别人时,心里总是愤愤不平,希望别人遭到不幸、惩罚,却又往往不能 如愿。这种失望、莫名烦躁,使人失去了往日那轻松的心境和欢快的情绪,扰得他心神不宁。另一方面,在憎恨别人时,由于疏远别人,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言语上贬低别人,行动上 敌视别人,结果使人际关系越来越僵,以致树敌为仇。而且,今天记恨这个,明天记恨那个,结果朋友越来越少,对立面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成为“孤家寡人”。这样一来,承受能力越来越差,社会支持越来越少,情绪也会一落千丈,郁郁不可终日。

人生有缘相处,或亲情相依,或同窗共读,或为伍共事,或者结伴同旅,彼此之间,总会有一些磕磕绊绊、恩恩怨怨。为何不以情为重,化解冲突,做一个宽容的人呢?

从前有一个富商,生意做得很大,但是,他每日算计、操心,多有烦恼。在他家隔壁,住着一对贫穷夫妻,靠做豆腐为生,虽说清贫,却有说有笑,快快乐乐。

富商的太太心生嫉妒,富商说:“那有什么难,我叫他们明天就笑不出来。”言罢,一抬手将一大锭金元宝从墙头扔了过去。

第二天清早,穷苦夫妻发现了这一锭来历不明的金元宝,心情大变:揣测这钱的来路,又琢磨能否弄到更多的钱……如此这般,三天三夜,茶饭不思,寝食不宁,自此,再也听不到他们的歌声和笑声了……

一墙相隔的富商对他的太太说:“你看,当初我们不也是这样的吗?事情就这么简单!”

小时候我们常有这样的举动,别人踩了你的脚,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你都要踩一脚还回来。那时候我们都还小,可能就在这一来一往中打闹嬉笑后不了了之,然而当我们长大了,却可能上升成一来一往的报复,永无止境。

让我们算一笔账,看看报复“得罪”你的人,你将失去多少,得到多少。

为了报复得罪你的人,你要找机会找到他的缺点,需要时间;面对得罪你的人,你想用拖时间的办法来报复;要找到得罪你的人,你需要时间去找。为此,你付出了时间,不过请注意,付出的时间不是别人的,是你自己的。等报复了,你会感到快乐吗?所谓的报复让你失去了人生最好的时光,你得到的只能是短暂的快乐,还有无尽的后悔。报复之后的你只能得到这些,你还会去选择报复吗?还觉得报复是有意义的吗?报复让你付出如此多的代价,还不一定能心想事成,最后元气大伤的是你自己。

其实最好将报复改为宽容。因为宽容是一种豁达,不管别人有意或无意伤害了你,他的内心也会感到不安和内疚,而你的宽容就会使彼此获得更多的理解、认同和信任。宽容还是一种涵养,是善待自己、善待生活的境界,能给自己的心灵带来安宁和恬静,也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错误。

一匹马找到一块丰美的草地,常到这里饱餐一顿。可是后来,一只鹿也发现了这秘密,趁马不在时,也跑来吃点草。

马发现了这件事,觉着鹿侵占了自己的利益,想报复鹿,但自己又无能为力,就请人来帮忙。人说:“我也没办法,除非你套上辔头,我骑上你,才能追上它,惩罚它。”

人骑着马,惩罚了鹿。之后,便把马拴在了槽头。

这时,马才省悟过来,长叹道:“我真傻,为着一点小事而图报复,反而使自己沦为奴隶。”

逞一时意气之快,睚眦必报本就不可取,为了打击报复又不择手段,终会让自己付出沉重代价。

蜕皮效应

对自己或对工作不满的人,首先要把自己想象成理想中的自己,并且拥有极好的工作机会。再假定现在的自己和工作就和想象的一样,再采取行动。如果耐心地进行这种自我改造,就能发挥个性中本就具有的强大的精神力,使自己和工作完全按照理想的样子发生改变,从而蜕变而出,取得成功。

定律解释:

许多节肢动物和爬行动物,生长期间旧的表皮脱落,由新长出的表皮来代替,通常每蜕皮一次就长大一些。能不断超越自己,你终能取得成功。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安全区,你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就不要划地自限。只有勇于接受挑战充实自我,你才会超越自己,发展得比想象中更好。

案例评析:

有个生活非常潦倒、工作不如意的销售员,天天都埋怨自己“怀才不遇”,命运在捉弄他。圣诞节前夕,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充满佳节的热闹气氛。他独自一人坐在公园的一张冰冷的椅子上,开始回顾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去年的今天,他心情低落地想到,那时他是孤单一人,以酗酒度过了他的圣诞节,没有新衣,也没有新鞋子,更甭谈新车子、新屋子了。

“唉!今年我又要穿着这双旧鞋子度过圣诞了!”说着准备脱掉穿着的旧鞋子。

这个时候,他看见一位失去又脚的年轻人自己滑着轮椅走过,是那样的怡然自乐,那样的兴致勃勃,他立即顿悟:

“我有鞋子穿是多么幸福!他连穿鞋子的机会都没有啊!”

经过这次顿悟,这位推销员迅即蜕掉了自己萎靡不振的一层皮,从此脱胎换骨,变换精神面貌,他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了自己的一个又一个长处,发奋图强,力争上游。他研究消费者的心理,注重销售方法,销售成绩显著上升,多次得到加薪。最后,他又开办了自己的销售公司,并最终成为了一名百万富翁。

面对挫折,面对沮丧,我们需要坚持,去发现自己的特长。看不见光明、希望,仍然孤独却要坚韧地奋斗,看到属于自己的美丽的天空。这才是成功者的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超越自己,成就自己。

爱迪生研究电灯时,工作难度出乎意料的大,在试验室里,1600种材料被他制作成各种形状,用做发光的灯丝,但是效果都不理想,要么寿命太短,要么成本太高,要么太脆弱,工人难以把它装进灯泡。全世界的人都在煤油灯下过夜,在烛光里做事,都在等待他的成果。半年后人们开始失去耐心了,纽约《先驱报》说:“爱迪生的失败现在已经完全证实,这个感情冲动的家伙从去年秋天就开始电灯研究,他以为这是一个完全新颖的问题,他自信已经获得别人没有想到的用电发光的办法。可是,纽约的著名电学家们都相信,爱迪生的路走错了。”爱迪生不为冷嘲热讽所动,继续着自己的实验。英国皇家邮政部的电机师普利斯在公开演讲中质疑爱迪生,他认为把电流分到千家万户、还用电表来计量,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爱迪生继续摸索。城市的人们在用煤气灯照明,煤气公司竭力说服人们:爱迪生是个吹牛不上税的大骗子。就连很多正统的科学家都认为他在想入非非,有位专家就公开评说:“不管爱迪生有多少电灯,只要有一只寿命超过20分钟,我情愿付100美元,有多少买多少。”有人说:“这样的灯,即使弄出来,我们也点不起。”他毫不动摇。这项研究在进行一年之后,他终于造出了能够持续照明45小时的电灯,完成了对自己的超越。

经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爱迪生不但促成了自己的蜕变,牢牢树立了自己在世人心目中伟大的发明家地位,而且促成了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大变迁。正是因为有了他的这项发明,人类才真正进入了电气时代。

对自己或对工作不满的人,首先要把自己想象成理想中的自己,并且拥有极好的工作机会。再假定现在的自己和工作就和想象的一样,再采取行动。如果耐心地进行这种自我改造,就能发挥个性中本就具有的强大的精神力,使自己和工作完全按照理想的样子发生改变,从而取得成功。

吉米和杰克是相邻两家的孩子,他们从小就一起长大。吉米很聪明,学什么东西都是一点就明白,他知道自己聪明,也就显得很骄傲。杰克呢,他的脑子比起吉米的就笨了一点儿,尽管他平时很努力,但成绩总是保持在中上等水平。对照着吉米,杰克经常感到一种自卑。杰克的母亲是位伟大的母亲,她总是鼓励儿子:“杰克,不要总是用别人的成绩来衡量自己。比赛开始时呼啸而过跑在最前面的总是那些飞快奔驰的骏马,但经过长途跋涉后最终抵达目的地的,却往往是耐心与毅力化身的骆驼。”

吉米总是认为自己是个很聪明的人,可惜的是他一生的表现也很一般,最后也没能成就任何一件大事。而老觉得自己很笨的杰克却能认识到自己的缺陷,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发扬自己的特长,从各个方面不断充实着自己,一点点地超越着自我,最终成就了非凡的业绩。吉米为此心里很是不平衡,以至郁郁而终。他的灵魂飞到了天堂后,质问上帝:“我的聪明才智远远超过杰克,我应该比他更有成就,应该是我成为这人间的卓越者啊,可是为什么是他呢?”上帝笑了笑说:“可怜的吉米啊,难道你现在还不明白吗?我把每个人送到尘世间,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竹篓,竹篓里都放了同样的东西,包括聪明,只不过我把你的竹篓放在了你的胸前,你因为既能看到还能触摸到自己的聪明而沾沾自喜,没想到这却误了你的终生!而杰克的竹篓是背在背上的,他看不到自己的聪明,总是在仰头看着前方,所以,他一生都在不自觉地迈步向上、向前,不断地超越自我!”

一个人光有聪明是不够的,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大智慧者。

一个农夫有两个木桶,一个完好无损,一个有一条裂缝。农夫每次挑水,完好的木桶总能把满满一桶水从远远的小溪运到主人家,而有裂缝的木桶往往只剩下半桶水。这只有裂缝的木桶深感自卑和内疚,一方面为自己的残缺而自卑,一方面又为主人的不嫌弃而内疚,总觉得对不起主人。一天,它在小溪边对主人说:“我为自己每次只能运送半桶水而感到惭愧。”这时,农夫惊讶地说:“难道你没有看见每次回家的路旁那些盛开的鲜花吗?这些花只长在你那一边,而并没有长在另一个木桶那边。如今,这些鲜花已给我们一路上带来了许多美丽的风景!”

接受自己,自己瞧得起自己,是指一个人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认同自己的能力,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一种与环境和他人积极互动的心理定势。通俗地说,就是能够愉悦地接纳自己,包括自己的某些缺陷,并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激励,使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建设与破坏定律

建设一个国家非常不易,而毁坏一个国家却在不经意间。国家是如此,企业建设与破坏、朋友关系的建设与破坏,又有何差异?

定律解释:

交一个朋友,需要千言万语;与一个朋友断交,只需要三言两语。建设十分艰难,而破坏却十分容易。

案例评析:

南怀瑾先生《易经杂说》中说:“宇宙间的一切道理,都是一加一减,非常简单。”正因为加减原理在万事万物中的普遍性,所以它应用起来也极为普遍而简便。

先来看加法,不足则加。有时添加一点东西,就能大大提高成功的“变数”。

再来看减法。所谓减,首先是去掉那些障碍或破坏成功的东西。工作中骄傲自满的情绪要减;事业上缩手缩脚的毛病要减;生活中忧伤烦恼要减……只有减去这些不利因素,才能让你的脚步更轻松,通向成功的道路更平坦。

有时候仅仅做加法,或仅仅做减法,是远远不够的,那就需要加、减连用,双管齐下!

汉高祖刘邦得了天下,为了巩固基业,就遣使刘姓子孙到全国,裂地为王,划地封侯。

刘姓诸侯在地方拔地而起,后来,一个个都坐大了,架空了中央集权。此后几代皇帝都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汉文帝一味地做加法——向诸候推恩,不停地满足诸侯的欲望,以德服天下。然而,诸侯的势力日益膨胀,最后竟与中央分庭抗礼。

他的儿子汉景帝则相反,听从晁错的意见,大规模地做减法——削藩!

汉景帝不仅没解决问题,还引起了“七国之乱”,连晁错也被七王以“清君侧”的名义给杀掉了。

由此可以看出,建设一个国家非常不易,而毁坏一个国家却在不经意间。国家是如此,企业建设与破坏、朋友关系的建设与破坏,又有何差异?

“中国长城考察万里行”一行专家来到张家口地区张北、万全两县交界,考察狼窝沟口明代长城。在沟口东侧万全县辖区,看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千余米长城被夷为平地,本应有城墙挺立的地方只剩下一个个大坑。这是一起有组织、大规模的毁坏长城事件。对长城的破坏程度为20年来罕见。

狼窝沟口东侧野狐岭长城,此段城墙为石筑结构,总长约千余米。沟口起点处竖立有石碑一块,写着“万里长城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字样。从起点东行约30米后,眼前的情景越来越让大家感到震惊,原本一人多高的墙体遗址不见了,石料被取走,长城被削平。不光如此,盗挖者还掘入地下,从墙体地下部分取走石料,原地只剩下一个接一个的土坑,有的深达一米左右。土坑及周围散落着一些碎石,大块石料都不见了。这段长城的末端因背临悬崖,地势险峻,有数十米墙体幸存。

这段长城遗址主体已被完全破坏,被破坏长度达千余米,其破坏规模近年来罕见。破坏应发生在1999年底至2002年初。从取土取石的规模以及动用机动车的规模来看,破坏是有组织的。盗挖者可能将所挖石料用于修房筑路等工程。该处长城起点处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字样石碑,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显然早于破坏时间。

多少劳动人民的心血修筑的千米长城如今却毁于一旦。修筑一座长城费尽了数年的时间、数万人的血汗,而破坏长座却只要数十个黑暗的夜晚。

卢维斯定理

工作中的谦虚就是当你身居某个显赫的位置时,并不认为这个职位就非你莫属,离了你地球都不会转动,而是想到还有很多优秀人才也能胜任,只是缺少像你一样的机会,从而做到爱岗敬业、一丝不苟。

定律解释:

美国心理学家卢维斯说:“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如果我们坦率、自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我们就会成为一个可爱的人。我们虚怀若谷,就会看到自己的不足,也会得到他人的帮助。谦虚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人缘,而且是不断进步的契机。〗

案例辨析:

鹰王和鹰后从遥远的地方飞到远离人类的森林。它们打算在密林深处定居下来,于是就挑选了一棵又高又大、枝繁叶茂的橡树,在最高的一根树枝上开始筑巢,准备夏天在这儿孵养后代。

鼹鼠听到这个消息。大着胆子向鹰王提出警告:“这棵橡树可不是安全的住所,它的根几乎烂光了,随时都有倒掉的危险。你们最好不要在这儿筑巢。”

这真是咄咄怪事!老鹰还需要鼹鼠来提醒?你们这些躲在洞里的家伙,难道能否认老鹰的眼睛是锐利的吗?鼹鼠是什么东西,竟然胆敢跑出来干涉鸟大王的事情?

鹰王根本瞧不起鼹鼠的劝告,立刻动手筑巢,并且当天就把全家搬了进去。不久,鹰后孵出了一窝可爱的小家伙。

一天早晨,正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外出打猎的鹰王带着丰盛的早餐飞回家来。然而,那棵橡树已经倒掉了,它的鹰后和它的子女都已经摔死了。

看见眼前的情景,鹰王悲痛不已,它放声大哭道:“我多么不幸啊!我把最好的忠告当成了耳边风,所以,命运就对我给予这样严厉的惩罚。我从来不曾料到,一只鼹鼠的警告竟会是这样准确,真是怪事!真是怪事!”“轻视从下面来的忠告是愚蠢的,”谦恭的鼹鼠答道,“你想一想,我就在地底下打洞,和树根十分接近,树根是好是坏,有谁还会比我知道得更清楚的呢?”

世界上很多名人都是谦虚的,他们的谦虚来源于深刻的自信。

哈兹利特在一篇著名的文章中写道:“莎士比亚是最谦虚的人。他本人并无出奇之处;但是他具备别人的一切优点,或者说他具备了别人可能具备的一切优点。”

莎士比亚自认为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而且与他人毫无差别,在他人看来十分出奇的地方,他自己却认为并不出奇。他的各种天赋都是与生俱来的,他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些。事实上,他具有人类所知晓的所有才能。

从许多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事实可以证明:一个人越伟大,他就越谦虚,这种谦虚来源于他内心深处对自己的信心。因为成绩本身就说明了一切,他不必去登广告,更不必说去写份简介进行预告。就拿林肯来说吧,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争论他是否信奉功载史册。我们现在知道,他并不是不想这样,而是因为他认为他所做的一切不值得载入史册,还不具备载入史册的资格!这才是真正的谦虚。

“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我国历史上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名句,流传至今,已2000多年了。从“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中,我们了解到孔子时时不忘拜师求学,谦虚之甚,实为前无古人;精神可贵,足为后人楷模。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文明举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礼貌。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谦虚也是谦让、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几千年来所推崇的高尚品德。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有一天,孔子带着学生去楚国,途经一片树林,看到一个驼背老头儿拿看竹竿粘知了,好像是从地下拾东西一样,一粘就是一个。

孔子问道:“你这么灵巧,一定有什么妙招吧?”驼背老头儿说:“我是有方法的。我用了5个月的时间练习捕蝉技术,如果在竹竿顶上放两个弹丸掉不下来,那么去粘知了时,它逃脱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如果竹竿顶上放3个弹丸掉不下来,知了逃脱的机会只有十分之一;如果一连放上5个弹丸掉不下来,粘知了就像拾取地上的东西一样容易了。我站在这里,有力而稳当,虽然天地广阔,万物复杂,但我看见的、想的只有“知了的翅膀”。如因万物的变化而分散精力,又怎么能捕到知了呢?”

孔子于是转身对学生们说:“奇人真是无处不在,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看来,孔子是把谦虚的美德贯彻到实际的生活中了。

懂得谦虚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自信与谦虚也正是辩证的统一,IBM总裁送给他儿子的座右铭恰当地把两者结合了起来——“心灵像上帝,行动如乞丐”。心灵要永远有高傲之情,但行动上却要像乞丐一样,去珍惜,去把握一切有助于我们人生幸福与成功的机会。即使是圣人,在他专长的领域之外,他也要保持谦虚的心态,把自己放在最低的位置。

福克兰定律

定律概述:

法国管理学家D?L?福克兰针对企业管理提出:没有必要作出决定时,就有必要不作决定。

案例评析:

当不知如何行动时,最好的行动就是不采取任何行动。

在活跃的市场中,企业经营者总是面临大量的市场机会。然而,到底是机会还是陷阱,没有人知道。经营者应该保持现状还是继续进取?经营者可以对面前的机会进行筛选,去掉不符合条件的,留下合适的来,然而选择的结果会是怎样的呢?是应该作出选择还是保持现状更好呢?

对于一个企业的决策者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不得不经常面对许多突如其来的状况,手忙脚乱之中,就有可能作出错误的决定。美国以生产儿童玩具闻名的吉尔伯特公司就曾遭遇这种狼狈的局面。

吉尔伯特公司的强项是生产科技型的儿童玩具,譬如电动玩具、玩具显微镜和化学玩具等。尽管公司的规模不算最大,但每年的销售额却十分可观。公司生产的飞行牌火车和积木玩具曾经使一代又一代的美国儿童为之着迷。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电视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体改变了过去人们的接受习惯。借助电视广告,许多新型玩具如呼啦圈、蝙蝠车以及拼图魔方等在一夜之间风靡全国。这种促销手段,尽管收费不菲,但带来的收益甚是可观。

久负盛名的吉尔伯特公司对于玩具市场的这种变化反应迟钝,他们依旧注重过去的那种邮寄目录以及橱窗陈列的促销方式。对于新开张的自选式超级市场和廉价折扣店,吉尔伯特公司更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等到1961年底,公司的年销售额开始滑坡。

这时,公司犯了一个更加严重的错误,就是将公司52%的股权以4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杰克。

杰克把销售的滑坡归结于广告力度的不够和产品的老化,于是他在组织人员设计新产品的同时,将销售人员也增加了5%。事实证明杰克的决定是错误的,因为他将增加的宣传费用全都用在了传统媒体上,而新产品的开发也完全超出了公司的能力范围。杰克将公司有限的资金平均地投放到新开发的15种产品上,结果导致资金的大量积压和成本的不断增加。更让人不解的是,吉尔伯特所开发的新产品,实际上是前几年就已经风行市面的玩具,吉尔伯特只是在步人后尘而已,毫无新的创意。第二年的财务报表显示,公司不仅没有走出低谷,反而越陷越深,全年累计亏损。自此之后,吉尔伯特公司几经换将,也采取了不少自救措施,但都收效甚微,最终走上了破产的道路。

“我什么也不害怕,也不害怕丢钱,但我害怕不确定性。”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这样说。这位导致英国货币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量子基金的灵魂人物,仍然把“不确定性”视为企业经营的最大对手。他对“害怕不确定性”的理解是:担心自己在主观上不能把握不确定性,而不是期望在一个确定性的环境中经营。

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企业的决策模式,面对动荡复杂的竞争环境将越来越力不从心。在不确定环境下进行战略决策,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经营者而言,提出了新挑战。

应对不确定性有这样五个层次:忽略不确定性,以不变应万变;降低不确定性,以实力换时间;感知不确定性,培养洞察力;适应不确定性,增加灵活性;寻找不对称性,消除不确定性。

《聊斋志异》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两个牧童进深山,入狼窝,发现两只小狼崽。他俩各抱一只分别爬上大要,两树相距数十步,片刻老狼来寻子。一个牧童在树上掐小狼的耳朵,弄得小狼嗷叫连天,老狼闻声奔来,气急败坏地在树下乱抓乱咬。此时,另一棵树上的牧童拧小狼的腿,这只小狼也连声嗷叫,老狼又闻声赶去,就不停地奔波于两树之间,终于累得气绝身亡。这只狼之所以累死,原因就在于它企图救回自己的两只狼崽,一只都不想放弃。实际上,只要它守住其中一棵树,用不了多久就能至少救回一只。

不要总是试图获取最多利益。过高的目标不仅没有起到指示方向的作用,反而由于目标定得过高,带来一定心理压力,束缚决策水平的正常发挥。事实上多数环境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决策水平做支撑,一味地追求最高利益,势必将处处碰壁。而且,很多人不了解尽快停损的重要性,当情况开始恶化时,依然紧抱着飘渺的勾想,无法客观分析状况,以赌徒的心态,盲目坚守以致持续深陷,直至无法挽回的地步。这时平衡的心态往往更重要。

不确定性有一定的客观性,即使是主观上可以消除的不确定性,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也无法实施,比如信息成本太高,投入收益不成比例等等。

巴菲特以其在股票市场投资很少失手而被称为“股神”,其实,巴菲特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就是认为股票的价格最终是由股票所代表的资产收益价值决定的,所以他在股票选择上,就是购进那些按照投资价值被低估的股票长期持有,而不管股票市场如何波动。

有人曾质疑巴菲特当年没有购买微软的股票从而错失了一个赚大钱的机会是不是一次失误。虽然从现在来看,如果巴菲特当时买了微软的股票肯定会大赚。但是,在当时,决定巴菲特是否购买的是其基本的投资理念,如果微软这样的风险型企业进入他的投资组合,那就肯定会有其他的同样风险型的企业进入,巴菲特只是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了一种自己最能够把握的组合方式而已。

巴菲特的事例意在说明,即使你只是在一个很小的方面具有了把握的能力,扎根下去,就可以产生抵挡外部风云变幻的能力,从而建立其牢固的基业。

《梦溪笔谈》记载:海州知府孙冕很有经济头脑,他听说发运司准备在海州设置三个盐场,便坚决反对,并提出了许多理由。后来发运使亲自来海州谈盐场设置之事,还是被孙冕顶了回去。当地百姓拦住孙冕的轿子,向他诉说设置盐场的好处,孙冕解释道:“你们不懂得作长远打算。官家买盐虽然能获得眼前的利益,但如果盐太多卖不出去,三十年后就会自食恶果了。”然而,孙冕的警告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他离任后,海州很快就建起了三个盐场,几十年后,当地刑事案件上升,流寇盗贼、徭役赋税等都比过去大大增多。由于运输、销售不通畅,囤积的盐日益增加,盐场亏损负债很多,许多人都破了产。这时,百姓才开始明白,在这里建盐场确实是个祸患。

一时的利益显而易见,人们往往趋利而不考虑后果。这种现象,古今皆然。看到什么行当赚钱,就一窝蜂而上,结果捷足先登者也许能获利,步入后尘者往往自食恶果。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作为一个企业的经营者,在制定一个经营决策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而不能被一时的利益蒙蔽了眼睛。一个团队的领导一定要学会发挥集体的力量,特别是做事关企业命运的决策的时候。万万不可因头脑一时发热,拍拍脑袋就制定个错误决策而毁掉自己经营一生的成果呀。决策时拍脑袋,指挥时拍胸脯,失误时拍大腿,追查时拍屁股。这种“四拍”型领导需要反思了。

王安论断

犹豫不决者要么尽量不做决定,而且尽量拖延做出决断的时间,他们容易误了时机,常常难以做成大事;实在无奈之下,犹豫不决者会于仓促之间做出决定,这样的决定,欠缺对条件的充分考虑,因其不成熟,时常使得工作半途而废,他们在犹豫徘徊间自寻烦恼。

定律解释:

美籍华裔企业家王安博士提出:犹豫不决固然可以免去一些做错事的机会,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遇。

案例评析: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地接收新的资讯、技术和管理理念与方法,才能保持常长常新,保证取得竞争的胜利。而要做到这一点,不断地学习是最重要和最佳的途径。据权威机构统计,目前美国排名前25家企业中,有80%按照“学习型组织”的模式在改造自己;世界排名前100家的企业中,有40%按“学习型组织”的模式在进行彻底的改造。在它们中间,英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厂商Rover做得尤为出色。

20世纪80年代晚期,Rover陷入了自己发展的困境之中:内部管理混乱,产品质量江河日下,劳资矛盾恶化,员工士气低落,每年的亏损超过一亿美元。在许多人看来,公司的前景一片黯淡。而仅仅是几年之后,Rover摇身一变成为了全球最富生命力的汽车制造厂商之一,汽车全球销量几乎扩大了一倍。产品的质量也极为优异,几乎囊括了业界所有的质量奖。它的豪华系列车型一跃成为新的“马路之皇”,而Rover600则跻身世界最畅销的汽车排行榜。在北美和亚洲,其产品供不应求。到1996年,年产汽车达到500多万辆,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超过80亿美元。在全球汽车市场刚刚复苏的1993-1994年,Rover的销售额竟增长了16%!不仅一举扭转了巨额亏损,而且盈利颇丰,人均创收增长了4倍!与此同时,员工的满意度和生产率也创历史新高,并且持续高涨。这与几年前的境况简直判若两人,为什么?Rover重振雄风的秘诀,就在于公司领导层致力于让公司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努力。20世纪80年代末期,格林汉·戴维被任命为Rover集团董事会主席。上任伊始,他就深切地感受到全球汽车业动荡的环境给Rover带来的巨大压力: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新技术日新月异、高素质人才的匮乏以及顾客对产品的挑剔等等。戴维和其他高层管理者认为,面对群雄纷争的全球汽车市场,Rover这只小鱼如果游不快,就会葬身鱼腹。因此,只有奋力拼搏,才有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凭着对企业的透彻了解和远见卓识,戴维先生认为,除了成为学习型组织,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外,Rover别无选择。正是在戴维的领导之下,Rover对旧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使公司一变而成为了全新的学习型组织,从而实现了自己业绩的飞跃。

根据有关机构的统计研究,大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及40年。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人们发现,大部分公司失败的原因在于组织学习的障碍,这严重妨碍了组织的学习及成长。对一个企业来说,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的能力是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只有在学习中,才能全面提升竞争力,建立市场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快速传递缩短了空间距离,把世界各地的市场信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信息就是机会,就是财富。但是,信息所提供的机会稍纵即逝,谁能快速拿捏,谁就能把握市场供需,谁就能获得财富,也就能成为时代的佼佼者。选择了在机会面前果敢决策,你就选择了成功。

1983年,时任中国光大实业公司董事长的王光英看到了一份工作人员为他准备的报告。他从报告中得知,智利一家倒闭的铜矿由于急于还债,需要处理一批二手矿车。这批矿车都是倒闭前不久矿主为加快工程进度采购的,几乎没怎么用过。矿车均为名牌车,总数有1500辆。王光英一拍大腿,认为机会来了。他火速派人与矿山老板取得了联系,表示了愿意买车的意愿。与此同时,一个负责购车的专家与工作人员派遣组火速成立了。临行前,王光英告诉他们,要有勇气,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不要事事请示,只要你们认为车好价格好,就果敢拍板成交。

这位矿主虽说已破产,可他对即将出手的1500辆车保护得令人感动。这些卡车载重7吨到30吨不等,矿主包租了一个体育场,将这些车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这里,而且他让工人将所有的车都细心地涂抹了防锈油。专家组人员看到这些车时,不禁齐声赞叹。他们一丝不苟地验车,各项指标确实令人满意。派遣组人员丝毫不耽搁,马上开始了与矿主的讨价还价。矿主由于还债心切,最后双方很快以原价八折的价格成交了。协议刚达成,一位美国商人就来到了铜矿。

王光英的这次果敢决策,为国家净赚了2500万美元。试想,要是他面对信息犹豫不决,瞻前顾后,那批车肯定就被那位美国商人捷足先登了,2500万美元也会进了别人腰包。

有“华尔街的神经中枢”之称的摩根能成为美国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叱咤风云的大金融家,成为国际金融界“领导中的领导者”,全有赖于年轻时的两次冒险投资为他打下的坚实基础。他这种果断的个性,是由勇敢、大胆、坚定和顽强等多种意志素质的综合而成。

平时注意养成干脆利落、斩钉截铁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培育果断的个性。无论什么事情,不行就是不行,要做就坚决做。生活中不少事情确实既可以这样又可以那样,遇上这样的小事,就不必考虑再三,大可当机立断。否则,连日常的生活琐事也是不干脆,拖泥带水,你又怎能够培养果断的性格来呢?

一匹毛驴幸运地得到了两堆草料,然而幸运却毁了这可怜的家伙,它站在两堆草料中间,犹豫着不知先吃哪一堆才好,就这样,守着近在嘴边的食物,这匹毛驴活活饿死了。

面对突然变故,有些人手足无措,而一些伟大的人物,此时仍然镇定自若,他们都是一些果敢决策的高手,审时度势后,该出手时就出手。那些狐疑寡断者,简直是无可救药的。他们不敢决定各种事件,因为他们不知道这决定的结果究竟是好是坏,是吉是凶。有些人本领不差,人格也好,但因为寡断,他们的一生就给糟蹋了。

分析他们该出手时犹豫不决的原因,根本的一点,就是怕犯错,而怕犯错,而这又是一个人易犯的大错。犹豫不决是避免责任与犯错的一种“方法”,它有一个谬误的前提:不做决定,不会犯错。

犹豫不决的人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人尽量不做太多的决定,而且尽量拖延决定,他们根本做不了事情,因为他们一点也没有行动。第二种类型的人习惯仓促地做决定,但他们所做的决定太不成熟,而且一定半途而废,他们时常在冲动与考虑欠周的行动之间自寻麻烦。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笑话说:齐国有个女孩,两个人同时来求婚。东家的儿子很丑但是家财万贯,西家的儿子相貌英俊但是很穷。那女孩的父母不能决定选谁,就去问他们的女儿想嫁给哪个。女孩不好意思说话,母亲就说,你想嫁哪个就露出哪边的胳臂。结果女孩露出两个胳臂。母亲奇怪地问她原因,女孩说:“我想在东家吃饭,西家住。”

在东家吃饭在西家住,看上去是一个笑话,但却不失为了一种稳健的决策取向。在很多情况下,当一种趋势出现时,有些人一个劲地陷入哪个好哪个坏的争论之中,事实上没有这个必要,只要没有明确的二者择一的必要,就不必太早决策。利与弊往往是事情的一体两面,很难分割。有的人明明事先已经编制了能有效抵御风险的决策纪律,但是一旦现实中的风险牵涉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时,往往就不容易下决心执行了。很多股民在处于有利状态时会因为赚多赚少的问题而犹豫不决,在处于不利状态时,虽然有事先制定好的止损计划和止损标准,可常常因为最终使自己被套牢。

小池定理

有些人常常陷入某种权威的思维定势之中,自设陷阱、自设障碍,以致“一根筋”地坚持到底,迷迷糊糊地转不过弯来,最终荒废了自己的聪明与才智,使得很多本可以办成的事情没有办成,可以完成的工作没有按时完成。

定理解释:

日本管理学家小池敬提出:越是沉醉,就越是抓住眼前的东西不放。

案例评析:

从前,魏国有个人要从中原到南方的楚国去。

他从太行山脚下出发,骑着马朝北行进,一路上逢人便说“我要到楚国去”,并且脸上还流露出一股兴奋劲儿。

路上有人告诉他说:“老乡,你走错了!到楚国去,要向南走。你的方向搞反了!”

魏国人回答说:“不碍事,我有一匹好马。它跑得很快呢!”

“可是不管你的马多好多快,朝着这个方向走,是到不了楚国的!”

“不怕不怕,我还有很多的盘缠呢!”

“盘缠充足也不顶用,朝着这个方向走,还是到不了楚国啊!”

“没关系,我赶马的本领高。”

这个糊涂的魏国人,不听好心人的指点劝告,自以为马快、钱多、技术精就可以达到楚国。他这样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我们可以断定:他的马越好,盘缠越多,赶马的本领越大,离楚国也就会越远。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也有很多人经常干出“南辕北辙”这样的傻事来。明明错了,却执迷不悟,不承认不纠正,把原本可以避免的事态更加扩大,最后落得不可收拾的境地。

人生就如同去往一个地方一样,一步步地向自己所定的最终目标走去。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没有现成的路,每一步就都必须在探索中行进,走对方向就是在朝成功一步步逼近,如果走错了方向则越走越远。因此,人,要经常看看自己走的路,看看东南西北,自己是南来北往还是东去西归,弄清方向,是成功的前提。

你的方向错了,还在继续吗?在匆匆的现代生活中,要经常给自己留下点时间,静静地思考,独自地想想近期的事业、学业进展如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是不是又向目标迈近了点,还是更远了?如果是更远了,就及时地纠正,赶紧掉转方向,重新踏上征程,不要找不着“北”了。如果是更近了,那么就继续走下去,总有一天你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星云禅话》中有一则故事,讲得很生动、很具有启发胜。这故事大略是:有一位旅者,经过险峻的悬崖,一不小心掉落山谷,情急之下攀抓住崖壁下的树枝,上下不得,祈求佛陀慈悲营救,这时佛陀真的出现了,伸出手过来接他,并说:“听好!现在你把攀住树枝的手放下。”但是旅者执迷不松手,他说:“把手一松,势必掉到万丈深渊,粉身碎骨。”旅者这时反而更抓紧树枝,不肯放下。这样一位执迷不悟的人,佛陀也救不了他。坏心情就是紧抓住某个念头,死死握紧,不肯松手去寻找新的机会,发现新的思考空间,所以陷入愁云惨雾中。

其实,人只要换个想法,调整一下态度,或者更动一下作息,就能让自己有新的心境。只要我们肯稍作改变,就能抛开坏心情,迎接新处境。

在信息时代,善于思考、懂得创造比具有丰富的知识更重要。信息时代是物质性极弱的时代,非物质需求成为人类的重要需求,信息网络的全球架构已使人类生活的秩序和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每个现代人都应努力开拓视野,以适应现代社会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

在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职场已宛如一块不易坚守的阵地,“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说不定哪一天你就会莫名其妙地丢了饭碗。但是,如果你能不断地用新思维突破常规观点,努力超越自己的过去,那么,无疑将会极大地增加你胜出的砝码,并为你创造出一飞冲天的气势。

美国MIT多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蒂说:“我们在招人时,如果有人大学毕业时考试成绩全都是A,我们对他不感兴趣。如果有人在大学毕业时考试成绩中有很多A,但中间有两个D,我们才感兴趣。因为往往在大学里表现得很好的学生,与我们一起工作时,表现得并不那么好。我们就是要找由于个性与众不同,在大学学习时并不是很用功的,不循规蹈矩地做事情的那些人。这些人往往很有创造性,对事物很警觉,反应非常机敏。人才更多的是指一种心态,是指与传统思维完全不一样的那种人。真正的人才不是看他学了多少知识,而是看他能不能承担风险,不循规蹈矩地做事情。”

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商场的竞争更是瞬息万变。企业的成长,个人事业的发展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和突破。一切事物的推动必以人为主体,人的新观念才是克敌制胜之道。只有接受新观念和新思潮,才能促使你及你所在的企业进一步发展。凯恩无疑就是实践这一道理的成功者。

凯恩初进宝洁公司时,是产品设计部的一名普通职员。

有一段时间,凯恩的牙龈老是一刷牙就出血,使他感到很不舒服。起初他想,可能是我刷牙时动作太重了。于是,下次刷牙时他就尽可能地使动作放轻些,可还是出血。这使他感到恼火,他开始认真地找原因。

由于工作的关系,凯恩猜想问题可能出在牙刷上。他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牙刷毛太硬了,毛柔软些就不会出血了。他便把牙刷放在开水中泡了泡。可是,用泡软毛的牙刷刷牙,牙龈还是出血。最后,他沉思良久,终于领悟:肯定是牙刷毛顶端太尖锐,刺破牙龈造成出血。

凯恩找来放大镜放在牙刷顶端一看,发现牙刷顶端是呈四角形的。他想,如果能把牙刷顶端磨成圆球形,那就不会划破牙龈了。

凯恩兴奋地把他的设想告诉了公司。公司觉得这是一个极好的主意,马上予以采纳。后来他们公司生产的牙刷顶端全部磨成球形的。这种牙刷在推出市场后,销路极畅,销量跃居全国第一,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畅销10多年后至今仍经久不衰。凯恩也因其巨大的贡献,得到了提升,现在他已经成为宝洁公司的副董事长。

别做一根筋要勇敢地展开你思想的双翼,向左、向右、向上、向下,不断地飞翔,总有一个绝佳的方法在某个角落等待你去发现。高效能的成功者从不迷信以往的经验、传统和权威,也从不迷信自己。他们只会用开放的胸怀接纳事物,用多变的思维解决问题!

同类推荐
  • 不纠结的人生智慧

    不纠结的人生智慧

    韩国、日本、欧美万千人士都在追寻的终极幸福手册——《不纠结的人生智慧(别跟我过不去)》!年度心灵抚慰大作,温暖感动持续升温!纠结、痛苦、失望、遗憾、焦虑、内疚……这些负面情绪占据了我们的大部分生活,让原本精彩的人生黯然失色。越来越多的人变得纠结,体会不到宽容、真诚和美好。这是因为你在跟自己过不去!如果你能从全新的角度看待人生、看待自己,就会发现全然不同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你完全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把强大的、乐观的、自信的自己挖掘出来。《不纠结的人生智慧(别跟我过不去)》从九大方面带你解读真实的自己,并配以心灵调适良方,让你读懂自己的生活,重新认识自己,快乐地工作、生活!本书由李素文著。
  • 再苦也要笑一笑

    再苦也要笑一笑

    烦恼和苦难是人生的必修课。痛苦或是快乐,取决于你的内心。人不是战胜痛苦的强者,便是向痛苦屈服的弱者。再重的担子,笑着也是挑,哭着也是挑。再不顺的生活,微笑着撑过去了,就是胜利。人生不会太圆满,再苦也要笑着活。
  • 别让“面子”害了你

    别让“面子”害了你

    死要面子活受罪,都是“不好意思”惹的祸。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好面子是人的本性,面子就像一双外表华丽却难穿的鞋子,虽然华丽的外表可以让人有面子,但活在他人眼中,注定无法快乐。既然如此,何不丢掉攀比的坏习惯,抛开作祟的虚荣心,从今天开始,摆脱“面子”造成的生活困扰,做一个轻松而快乐的人呢?别让“面子”害了你
  • 现代社交礼仪指南

    现代社交礼仪指南

    《现代社交礼仪指南》(作者马银文)从工作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介绍了相关的礼仪,有日常生活礼仪、人际交往礼仪、仪态服饰礼仪、商务活动礼仪、职场办公礼仪、仪式庆典礼仪、会面接待礼仪、公共场所礼仪、服务行业礼仪、居家相处礼仪等。无论是商务人士、各类职场人士,还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通过阅读《现代社交礼仪指南》,相信都能受益匪浅。
  • 用男人的思维跟男人谈恋爱

    用男人的思维跟男人谈恋爱

    乖爷(到),一个极具娱乐性和喜剧色彩的80后女屌丝。游历诸国,没事混迹网络,说话常带女流氓气质,文风犀利又搞笑,混迹豆瓣各大妇女小组,没事码字发帖居然码出了一本书。从小的志向是嫁给美国总统,后来梦想破灭,只能弃政从文,另谋蹊径,立志成为文豪。
热门推荐
  • 风潇雨晦逐风流

    风潇雨晦逐风流

    非传统哨向文设定。她一无所有,曾经弱小的毫无反抗之力,但她从垃圾星一步一步成为大校,只是再在瞬间一败涂地。她还不知道自己是否爱他,但她失去了他。再一次一无所有,甚至是成王败寇,身败名裂。她还能否涅槃归来?而且就算她再次归来,彼时,那些人已经荣耀加身,而她又是否会再次一无所有?帝国首都星。他们居高临下:“既然已经身败名裂,又为何偏要固执南墙?”她桀骜不驯:“因为无论如何都不能看你们坐着这个本该属于他的位置!”
  • 山穷水复疑无墓

    山穷水复疑无墓

    陌生人们,请您谨慎翻开这本书。这其中的秘密,既是永生,亦是深渊,当年跃进深渊,你便会成为它们的一员,永生,永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生死极道

    生死极道

    纨绔子弟灵云,浪迹寻花问柳中。却因一次偶然的邂逅,与神女天姝儿相识并离奇相爱,从此他的人生彻底改变,开始踏上修神之路。可当两人感情走向巅峰时,却遭师门横加干预及恶人陷害。为此灵云经历重重磨难,遭遇无数生死大劫,而当他再见天姝儿,以为两人终于可以厮守到老,却发现这只是一个……
  • 我真的来自小山村

    我真的来自小山村

    系统:“恭喜你,你的小伙伴已经得到橙色卡牌传承,你又可以抱大腿了。”刘浪:“你明明是我的系统,为什么那些传承要给别人?而且狗狗都有?”系统:“老大一般只是精神象征,打架这种粗活还是交给小弟来做吧!”
  • 从斗罗开始渡劫

    从斗罗开始渡劫

    墨尘穿越到斗罗大陆,资质愚笨,魂力低下……想要变强么?如果想,那就让我们愉快地渡劫吧!
  • 杀手之王一朝重生:至尊公主

    杀手之王一朝重生:至尊公主

    杀手之王重生穿越成皇室公主,面对皇室的尔虞我诈,她早已厌倦,比起这些,她更贪恋外面的青山绿水。她背起行囊,与众人达成协议,决定用自己的一双脚,走遍万水千山。他,是凌国的太子,在年少时与四皇弟被同一少女相救。那少女如同冬日的一束阳光,照亮了他的心。他决定要找回她,将那束阳光留在自己身边。可是,他最后找到了她,却觉得她变了,他似乎更喜欢那个行走在青山绿水中的女子。面对当日的救命之恩和现在的心爱之人,他究竟会如何抉择?
  • 我的大脑修真选项

    我的大脑修真选项

    新书已发:皇帝要修仙!李凌穿越了,还当上了皇上,这下子美得要冒泡了。只是为什么皇上不是九五至尊,还要向上仙纳贡?为什么皇族公主要和亲仙宗以求取皇朝太平?为什么群妖祸乱境内,皇族兵士要退避三舍?所谓的至尊皇权,到底是天下独尊?还是只是仙宗扶持起的收集资源的傀儡?李凌说:老子当皇帝,就要天下独尊,万仙来朝!ps:其实这就是一个人带领一群人重掌皇权的故事,其中有欢乐,有悲伤,有逗逼,有杀伐,打造后世被称之为仙朝、神朝的故事。
  • 关于离开她的那段时间

    关于离开她的那段时间

    这是一段关于两个女生的友情,因为某些事情,导致二人分道扬镳。“我”因无法接受她的离开而自暴自弃,自甘堕落。
  • 龙脉之逆天争命

    龙脉之逆天争命

    匆匆的完本了,除了小小的失落什么感觉都没有,借用灰太狼的台词,我一定会回来的,或许是续集,或许是全新的故事,多谢那些花时间看我书的朋友,脑震荡QQ:172236513,欢迎加好友,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