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65500000029

第29章 闭上眼睛读王晋

确切地说,当今艺术你看着就足够了,并不需要去试图理解它。对于我,它不再与眼睛有直接的关联,实质上是作品背后与眼睛以外所发生的关系。选择判定关系本身已经说明了具有一种造型能力,作品的气度风采将全部取决于把握这种关系的准确性。

——王晋一九九四年六月于北京

西城三里河卧游精舍

我们无法知道,王晋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之后的最初几年中,心里都在想些什么。看上去,他不是那种锋芒毕露的年轻人,在同画界的朋友们聚会时,大多数时间里他总是稳坐一角,据说要到了半夜十二点以后,才会突发其来地侃侃而谈。一九八八年到一九九一年期间,他任教于北京服装学院,同时创作一些综合材料的丙烯画作,在那些注入了抽象因素的画面中,他对于现实的反叛其实已初露端倪。王晋的素描功底扎实,国画作品多以传统文化作为素材,用大写意的手笔,传递出现代的精神状态。他的架上绘画颇具个人风格。但他却从不参展。

进入一九九二年,恰是三十而立那个年纪,王晋终于从宣纸上脱颖而出,就像一只咬破蚕茧、蜕壳而出的蛾,跌跌撞撞地扑入了深浅莫测的世间。

他开始实践一种被称为行为艺术的现代艺术创作。

行为艺术,即是把思想变成行动。这种近年来在西方已十分流行、普及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尚处于实验艺术阶段。勇气、创意、场地、还有大量的自筹资金投入。选择是一种挑战,不仅仅对于自己。

那是一个空白,也许是一个深渊。但把进行创作的实施过程,当成传统意义上展示作品的过程,对于一个有才华的艺术家,无疑是极富诱惑力的。

一九九二年三月

飞蛾扑火,也许是一种规律和定势。一九九二年的王晋,果然一出场便直奔火光而去。继二月在北京游乐园塑造了一百个草包头像之后,他紧接着又为自己制定了一次大型行动方案。这个被命名为“王晋九二、三作品”,是在北京城南一座废墟的残垣断壁下,以墙为背景进行的。

白墙、中国墨、音响、灯光、火堆、火叉以及人和人的行为演示。

断墙被蘸墨的巨笔涂抹着,墙上逐渐出现了一把中国式的椅子、一张桌子、一个凳子……似乎复现着墙内曾经有过的日常生活场景,然而如今主人已退出或被驱逐出旧日的领地,只剩下蓝天和白墙孤寂为伴。

浓黑的墨汁继续耐心地侵蚀着墙面,这个不断重复的动作几乎持续了整整一天,直到将昔日的白墙彻底覆盖成一幅不规则的黑幕,就像大火燃烧之后焦黑的遗骸,黑墙与黑夜融为一体。那个时刻,废墟前的火堆正熊熊喷燃,金红色的烈焰开始舔卷着墙基,风助火势,发出呜呜的声响,空地一侧传来的空旷而悲凉的音乐,是火焰的伴奏,有一种返朴归真的意味。当作品开始自己行走时,作者已不再需要执笔,笔被一件古老的兵器置换,介入了这场火的战争。兵器的出现,抑或意味着破坏,抑或是一种打碎。它被人执掌着,舞刀弄枪的人,活生生的人,动作着的人,使得传统文化又重新燃烧起来,构成一种变幻不定的画面,难以终止和定格。作者已不再仅仅是造型者,而被解脱或强化为造型本身。

黑色的墙、黑色的天空;红色的火光、人。没有观众。

但是在那个变幻的时空中,自然的演示已与人的行为殊途同归。

天光放亮,火堆熄灭,音乐消遁。

作品消失了,但没有结束。

它也许只是曾经活跃于人们的想象之中。然后被短暂地显现成图像,又悄然隐没,继续作为一种想象而存在下去。或者,根本不再存在。

那可算作王晋最初一次成功的实验。在这个作品中,我们无须读解出作者的某种观念,我们只是接收到一种类似文化状态的暗示,以及对于这种状态的观赏趣味。

叩门

一九九三年的王晋,是否时常感觉着焦虑与不安。他似乎总是听见一种叩门的声音。夜半、清晨、或是阳光明媚的正午,那声音时而急迫时而细微。我们可以想象他在空荡荡的房子里寻寻觅觅的样子,他检查了每一扇房门的活页以及背后,却找不到声音的来源。

于是他打开了房门,循着那叩门声走了出去。

他看见了一九九二年的那堵墙,横在他的窗前。那墙往胡同的尽头延伸下去,越来越高、越来越长。他抚着墙砖,最后一直走到了故宫的城墙底下。

他发现叩门的声音正是从这里传来。然而,没有手指,也没有巴掌,只有一些飞扬在空中的钱币,一下一下地拍打着故宫古老的墙砖,发出躁动的喧哗。

那是一些浅绿色的钞票,是比人民币值钱好多倍的那种,上面印着一个个卷头发高鼻子的老外。

故宫墙被它们肆无忌惮地叩击着,在春天的大风中摇摇欲坠。

墙基下塌落着一些巨大的故宫墙砖,厚重的砖面上,残留着千年帝国的荣光。

他将那些砖块小心地捡拾起来,那时他清楚地听见了从自己心里传来的雷鸣般的叩门声。

他把砖块请回了家中,开始用丙烯和油画色,在每一块砖的正反两面,一丝不苟地涂制手绘的美妙图像。这是他作画以来,几乎绝无仅有的一幅“油画”作品,精致的笔触竟然将一张张放大了的美钞、绘制得以假乱真。

后来就诞生了题为《叩门》的九三作品。

坚硬的故宫城墙砖,变成了一沓厚若墙砖的美钞。然后一溜摆开,安放在屋角一排年代久远、已辨不出颜色的军用弹药箱上——这些新实物体的组合场景,具有怎样一种反讽现实的意味呢。

第二年春天一个大风飞扬的日子,王晋将他亲手绘制的十六块美钞故宫城墙砖,重新镶嵌进北京故宫南墙。五月,再一次将二十块美钞城墙砖,镶嵌入故宫南墙。当斑驳而破旧的城墙剥落的墙缝和墙洞里,被重新嵌入一块块鲜艳而醒目的美钞墙砖时,昔日灰暗的墙面忽而充满了欲望和注解。从远处看去,那些横放着的浅绿色的砖块像一个个破折号,指向墙外和门外的世界……

传统又一次被解构。古老的故宫城门正在发出沉重的开启之声。与此同时,历史内核与和现代包装的杂糅、文化价值与经济利益的冲突,却像安置在榴弹上一触即发的引信,以王晋独特的行为方式,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叩门》在“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中获奖。这是行为艺术作品,第一次在全国性的展览中获奖。《叩门》为王晋叩开了艺术宫墙之门,但遗憾的是,由于某种使王晋无法接受的原因,他最终退出了参展。

在他看来,门无处不在,而叩击过程中的快感,才是他真正期待的。

北京—九龙

门开启之后,门外的路延伸开去,处处是路、处处是门。

他把眼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外部世界。

一九九四年四月,“北京一九龙”作品主创与拍摄人员,分乘三辆汽车,经复兴门至玉泉营环岛,由京开公路向南行驶一小时三十分钟,到达创作现场——北京大兴县黄村铁道部三局线桥一队京九铁路建设施工驻地。

在银亮的铁轨和灰色的枕木之间,出现了一个黑色的人影。

一点五十分,他开始调制红颜色。

红广告粉、红霉素片、红墨水、红线、红油漆、红鸟鞋油、红葡萄酒……

龙胆泻肝丸、大亨果茶、雀巢咖啡、飘柔洗发液、黑人牙膏、感冒逋、芬必得、新一代活力28、五星啤酒、七厘散、全国列车时刻表、青年地图、可口可乐……

还有一口咸菜缸和一只葫芦瓢。

调制过程一小时十分钟。然后登上“建设5400”机车头,经道叉上京九铁路。下午三点,开始用经咸菜缸搅拌过的红颜色,刷涂枕木及铁轨——

浓重粘稠的红颜料,被一层层涂在冰冷坚固的水泥枕木上。我们的眼前渐渐出现了一格一格变成红色的枕木,就像一排排刚被剔下肉的新鲜肋骨,赤裸裸地向着远方延伸。随后铁轨也被涂成了红色,像两根带血的骨架,支撑着即将呼啸重压的车轮。枕木与枕木之间的碎石,泛着一种冷漠的白光,如同密密麻麻的草芥,散落于骨骼的边缘地带。在视线可及的铁轨尽头,有两棵自然成长着的孱弱的绿树,像一丛仅存的头发,成为蔓延膨胀的红色道路上具有鲜明反差的点缀。红色的轨道在雄赳赳地扩张、推进,直逼南方海岸那个飘荡着香风迷雾的九龙半岛……

将一个黑色的道钉细心地染成红色,用去了整整一筒口红。

整个作品由西向东行涂二百米,涂刷过程历时二小时四十分钟。

将二百米铁道涂成红色,用去了整整一缸红颜料。

当作品完成时,褐色的咸菜缸也已变成了一只血淋淋的大染缸。

于是苍茫的原野上,出现了一条鲜红的大道,像一个红色的箭头,欲跃欲纵。它将长久地同土地和路基融为一体,直到岁月的风雨把它的颜色洗去。京九铁路通车的那天,也许红色的路轨已恢复了它先前的本色,但总会有一些红颜料的颗粒、红颜色的蛛丝马迹,被残存下来,闪过疾驰的车窗,让远行的旅客怵目惊心……

由于有关道路的种种歧义,读解这个作品是困难的。我相信其中必然蕴含着某种积极的含意,渗透到铁轨以下的土壤中去了。

行为艺术的奥秘和魅力,就在于它彻底地打破了观众与读者原有的欣赏习惯,提升供给人们一种新的视觉语言,让人们换一个角度去审视和体验世界。行为过程所蕴含的不确定性和多义性,使它比其它的艺术形式更具接受上的空间感和立体感。所以优秀的行为艺术作品应该是一种境界,或者说它龍够把欣赏者引向一种新的境界。

“北京—九龙”作品完成以后,王晋本人曾说:调红颜色真难!采用各种方式及手段调制红,都不能准确地反映红颜色的倾向。颜色会随时空变化,而呈现出的色彩也会变化无穷。我所选用的红,应该无论从纯度到明度,从粒质到神气,都能恰如其分地传达出红色这一特定时期,带有普遍意义的特殊概念。

从京九回来后,王晋的衣裤鞋袜和手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血迹斑斑”。

抗洪—红旗渠

继“北京—九龙”作品之后,当年八月,王晋在北京火车站,完成《投资指南——末班车》作品,九月,以故宫墙为北京,实施《签署声明——气雾杀虫剂》作品。这一作品即用闯入者飞虫克星气雾杀虫剂,在故宫城墙上喷射“WE LOVE YOU”九个英文字母(中文:我们爱你们),连续喷写三遍。一转过身,字母迅速消失,只留下一股杀虫剂的气味。

闻到那气味的人,却已不见墙上的任何痕迹。

孰是孰非,任由人们自己去回味、琢磨了。

但王晋关于红色的表达似乎意犹未尽,气雾消失之后,他眼前又出现了那令人着魔与惶惑的红色。他认定一九九四年将成为他作品的红色时期。

到了那年夏末,八月十四日清晨,王晋再度出征。乘坐67次特快列车从北京出发,当日下午到达安阳,然后改乘长途汽车,于晚六时到达河南林县。

这一次,他选定的目标是高悬于太行山腰上的红旗渠。

八月十五日下午,他和几位朋友租车前往盘阳红旗渠总干渠。

正是夕阳西下时分,群山巍峨,雾霭苍莽。

巨石垒砌的水渠,在山谷间凌空飞架,从山腰盘旋蜿蜒而去。水色清澈,透出山里的宁静与质朴,像一条流淌着的大动脉,横贯太行。

干渠中心石砌的桥面上,忽然扬起了一道绚丽的飞虹,那虹的颜色有些诡谲,猩红中略带着生涩的感觉,瀑布一般向水渠倾泻。红色在沉降的过程中急速向四周弥散,如腾烟如飘雾,更似祥云缭绕,袅袅娜娜地落下去,那水面上已开满了一朵朵嫣红的玫瑰,转瞬又不见,化作一道红彤彤的长绸,贴着水波颤动……

那个时候,桥上的王晋便是舞绸人。

他站在桥上,往八米宽的水渠中,一口气投下了二十五公斤浓缩的红色矿物粉。

红粉扬起的烟气,将他笼罩在一片粉红色的纱幕之中。青山绿永间,只见一个小小的红人,腾云驾雾地在一叶舟槎上作画。

红色汇入碧水,如同凝重的血浆缓缓移动,又不断地溶解、延长、流淌——一百米、一千米、二千米、三千米……就像勃勃跳动的红色血脉,庄严地通往太行山的心脏。

这条几乎与王晋同年龄的红旗渠,在三十华诞的某一个瞬间,曾被改写为一条名副其实的红色河流。不再膜拜红旗的日子,红旗渠却真的红了。

这一次,红得很彻底,红透了每一个水分子。似乎把王晋心里的“红色情结”淋漓尽致地发挥出去了。这个千辛万苦的作品过程,像一次没有麻醉的手术,一刀便切开了动脉,将他自己的鲜血,毫不吝啬地输入了进去。

据王晋事先了解,矿物粉溶解于水,对农作物无害。

当晚七点二十分,王晋一行人安全通过太行山隧道。大山重又沉寂。

红旗渠其实没有变红。天下的水是什么颜色,红旗渠就永远是什么颜色。红旗渠仍将以它固有的功能,造福于太行山区的百姓。对于王晋来说,红旗渠只是一种媒介,以使他有机会以更为直接的感受,去表现经验中那些不可复归的因素。他认为一门新的艺术是一部不断向其媒介的抵制让步的历史。它的抵制主要体现在力求“穿透”画面的意图。

而这需要作者对自然的独特领悟。

娶头骡子

人说近朱者赤。从红旗渠回来以后,王晋在艺术圈内一时很有些走红的迹象。

但王晋却有些发蔫。他仍然觉得自己的生活中,好像还缺少一点什么。

单身的王晋,终于恍然大悟地想起来要娶媳妇了。

他决定娶一头骡子做新娘。

一九九五年七月,破天荒穿上一身黑西装的王晋,喜气洋洋地走进了京郊朝阳区来广营乡的一所牲口围栏。那里有许多头骡子、驴和牛马在等待他的到来。对于即将被选择的牲口来说,这种包办婚姻当然很不公平。但它们还是用一阵阵此起彼落的高亢呼叫,热烈地欢迎了他。

那天上午,王晋一眼就看中了一头白色的母骡。它浑身洁白,只有嘴唇和蹄子是灰黑色的,它慢慢地朝王晋走来,抬起眼睛,深情地望着他,温柔地叫了一声。

后来的情形,很像如今村子里婚事新办的样子——王晋把他的新娘领到了乡里的照相馆(那屋子还算宽敞,门楣也挺高,骡子不用弯腰低头就大大方方地走进去了)。照相馆早已布置好了,从天花板上垂挂下来粉红色的巨幅幔幛,是王晋前一天买了两丈白布,自己用红颜料“蜡染”后,再精心连缀的。房子里显得很有喜事的气氛。然后他开始亲自为新娘化妆,在骡脸上抹了红脸蛋,画了红眼圈,为它戴上了一顶白色的网眼蓓蕾帽,帽檐上别着一圈精致的花环,每朵花都晶莹闪亮。还有早已准备好的一双镂空的黑丝袜,套在骡子的两条前腿上,竟然十分合身合体。粉红色的婚纱也是必不可少的,从骡子的脖子上披挂下来,一直拖到地上,如同城里人婚纱照的曳地长裙一模一样,决不会因为那是头骡子就怠慢了人家的。

最后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王晋捧起了一束鲜花,慢慢靠近了骡子,轻轻抚摸着它的脊背。闪光灯一亮,与骡子结婚的仪式,就正式完成了。

当然,由于人和骡子的食物不同,婚宴和酒席只好免了。

我们事后见到了那张结婚照。照片上的王晋显得严肃而虔诚。

婚礼结束以后,新郎与新娘便各奔东西,各忙各的事情去了。

据说王晋以后再也没有见过他那头可爱的骡子新娘。

那么王晋究竟为何要“娶头骡子”呢?

在这个作品中,王晋究竟是想表达他对于人(或是女人)的极度失望,还是试图寻求人与动物之间本来存在的亲和关系?有人说,王晋这个作品揭示了人类潜意识中兽性部分的某种真实;有人说,王晋具有反女性主义的倾向;也有人说,这个作品体现了大自然对于人类的拯救方式;还有人说,这是作者对现实的逃避……

甚至,有人读出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王晋却说他不为什么。只要这个作品能让人们去问什么,他就达到了目的。

至少,面对着“娶头骡子”,我们也许会想一想——至今为止人类的一切行为规范,真是那么合理的么?我们是否还能够改变什么?

曾在一九九四年四月,王晋就说过:在我看来,艺术家的行为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反映或解决现代文明复杂困境的行动方式。凡是被称为艺术的东西,始终都逃脱不了社会秩序、社会利益及生存状态的大网。

这也正是王晋区别于其他一些青年行为艺术家之处。当行为艺术走出个人化的狭窄小圈,将人类所处的文化环境以及社会关系,作为自己关注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时,艺术才会以其强烈的震撼力,对人的思想、行为有所启示。

冰·九六中原

一九九六年的王晋,越过了墙的黑色,走过了铁道与水渠的红色,来到了更为坚实和广袤的艺术地界。他的眼前终日晃动着一片灼目的白色,像钱塘江口海潮汹涌袭来时,远处那道银亮的水线。

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十八日早上八点三十分,一道长三十米、高二点五米、厚一米的半透明冰墙,横空出世,矗立于郑州二七广场“天然商厦”前的空地上。

这一件被命名为《冰·九六中原》的艺术作品,是王晋策划实施,并联手河南两位青年艺术家姜波、郭景涵共同制作的。

这一天,是“天然商厦”复业的喜庆日子。当这座冷峻、厚重的冰墙静悄悄地出现在冬天的寒风中,猛然吸引了所有购物者的目光时,人们才惊讶地发现,行为艺术已经开始以其独特的行为方式,参与了商业企业的发展竞争。

“天然商厦”在一年前的一场大火中损失惨重,经过一年的装修整合,终又重新开业。“新天然”在复业典礼中,除去各种商业媒介的促销策略外,决定独辟蹊径,借用艺术的形式为其鸣锣开道。经河南艺术评论家徐恩存先生引荐,王晋得以在一个新的空间里出奇制胜。

很久以来,他似乎一直在等待着这样一个机会,企图通过一种直接与公众交流的方式,使得公众参与评论自己的原有经验。那些日子他兴奋地奔波于北京和郑州之间,种种奇思怪想如同呼啸的冷风在脑子里袭过来又刮过去。很快,他把自己和朋友们一天天“冰封”在郑州郊外零下十几度的冷冻车间里,亲自用清水灌制成六百余块巨大的冰体,同时在每一块冰砖中都预先冻上了各种各样时尚的消费品。他似乎希望借助冰这一媒体,为硝烟弥漫的商业混战中的盲目、浮躁和过热冲动,注入一些冰的冷静和理性。冰墙制作的漫长过程,被王晋理解为一次心灵观念的交流与碰撞,也是精神对物质材料的驾驭和超越。

在郑州老百姓的记忆中,那是一个很特别也很来劲的日子。冰墙揭幕时,从白色的冰块中,隐隐显露出颜色各异的商品:钟表、汽车模型、童鞋、电视、玩具、麦克风、奶粉、饮料……以及去年救助天然大火时的历史图片和消防器材。千余件暗含象征意味的实物,把一连串问号打入了数万嘉宾和顾客的头脑中。

冰,突然以新奇而又新鲜的面目,踏入了消费者的生活。冰清玉洁,冰水克火。冰体的凝冻和开凿的过程,自然地表达出了神圣、爱心、超越和洗礼,还有突破和再生。而对于艺术家来说,纯艺术的形式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被大众接受呢?这件艺术品究竟能否折射出全国商业文化的发展趋势,使商业文化中艺术的含量得以加大呢?

也许王晋和他的朋友们,最初是期待着由冬日和煦的阳光来完成这个作品的——随着时光流逝,冰体逐渐深化,溶化便成为一种升华。冰自然溶化,物品显现。当冰体消融时,呈现给大众的是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而冰砖形状与冰质的非工艺化、原始化的处理,以及创作者在冰墙艰苦的诞生过程中,复杂、强烈的内心感受,都是冰墙艺术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但好奇而性急的顾客,已经等不及阳光的参与。他们似乎更渴望用自己的手和脚来直接介入。冰墙一旦成为大众关注的视点,后来情况的发展便远远超出了艺术家们的预料——人们热烈地包围了冰墙,试探性地从破冰探宝,连探带凿,把浮雕般显露在外的物品,千方百计地抠出来带走。有人仅取一截绳头,也是兴高采烈。就连那些被毁坏的物品,也被顾客当作避邪的镇物拿走。郑州一时全城轰动,争说冰墙之妙……

六天以后,王晋独自面对着广场上剩下的那条白蟒般的残冰断垣。

他惊讶、愕然、沉思,但更多的是,是欣慰。

在他几年的艺术活动中,这还是第一次正式将作品面向公共大众。他忽然觉得,大众以这样的方式介入了他的创作,恰恰正是他久已期待的。他不认为大众对冰墙的“毁坏”,是出于对物质的贪欲。他欣喜地发现,人们正是经由对物质的探索而达到对冰墙意义的探求,手与脚的介入必然导致心灵与观念的介入。在艰难的凿冰取物的过程中,人们对商品的认识会逐渐冷静。无论拿到实物与否,人们都把参与中的感受和话题带走了。在这个作品的实施过程中,商家、市民、政府和艺术家,达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沟通。看来只要能找到被大众认可和接受的艺术语言,行为艺术就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可喜的前景。

所以,重要的不是冰存在的世间长短,而是被冰凝冻后的社会消费物质品性,重新呈现出来的那一时刻。完成自身使命后的冰墙已是次要的,而冰墙所提供的新的艺术思维和运作方式,将会为大众留下更多回味与思考的余地。

白色的冰墙在空气中化作了无色透明的水,升腾入云,浮游在城市的上空。当春风吹起来的时候,它将以雨的方式重访大地,以一种别样的形式,再次实施新的行为艺术作品。

王晋在北上的车轮声中酣然入睡,在他的梦中,冰墙同火焰焚烧中的那堵黑墙实现了一次水火相融的对接。他已不再是蛾,而是一条展翼的蛟龙,卧游腾飞,大气磅礴。天地都是艺术的舞台,重要的是辐射出创作主体——人的精神。

闭上眼睛读王晋,每一幅画面均历历在目,只是必须用更多时间去想。

同类推荐
  • 西藏的睡眠

    西藏的睡眠

    《西藏的睡眠》根据中学生阅读特点,选取了与中学生知识水平相适应的名家散文并请北师大文学博士随文赏析精华之处,将散文阅读和精彩赏析结合在一起,使读者既品味了原著的魅力又通过赏析者的解读更深入地了解了作品,力求使读者省时、高效地得到散文阅读的妙处和精华。
  • 2018中国年度作品·散文诗

    2018中国年度作品·散文诗

    本书由中国散文诗界选家从全国近百种文学刊物中精心编选,视域广阔,旨在全景呈现2018年散文诗创作的实绩,力求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作品。本书三大看点:(一)遴选精粹。每年推出有可读性、有保存价值的“年度十佳作品”;(二)丰富多彩。“十佳”之外还有“年度精短作品”“新锐”“乡土·乡情·乡思”“爱情·亲情·友情”“九重河山”“东方情韵”“名家新作”等十余个栏目;(三)视域广阔。入选作者多达200人,为一般同类选本之一倍,全景呈现2018年中国散文诗创作的实绩,可谓一卷在手,精品尽览。
  • 我们都是追梦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征文大学生作品选

    我们都是追梦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征文大学生作品选

    本书是面向华东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开展的“我们都是追梦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征文”获奖作品,作者从个人的成长和求学经历出发,联系家人、家庭、家乡、学校和社会生活实际,以“亲历者”的视角和口吻,生动描述对70年来党和国家走过的辉煌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的真实感悟,用文字记录和展示党和国家事业新征程中涌现出来的新气象、新精神,书写属于新时代大学生的追梦历程与青春斗志、理想信念与家国情怀。
  • 黑手党

    黑手党

    黑手党重重内幕大揭秘,黑手党崛起历史全纪实,从西西里岛起步,头号教父诞生。对家族体制、党纲、入会仪式、暗语等等核心机密大曝光。详解暗杀、博彩、贩毒、洗钱、金融诈骗等“产业链”。精选艺术版黑手党史,重温经典影片,回到风云诡谲的年代。
  • 我们忧伤的身体

    我们忧伤的身体

    身体是脆弱的、有限的,承认身体的有限性,其实也就是在承认个体存在的有限性。身体的边界,就是存在的边界。作者直接以身体的器官或部位为每一篇章的主题,脸、耳朵、眼睛、唇、手、脚、骨头等,他甚至大方地跟人们谈论起,与身体必然联系着的疾病和死亡。
热门推荐
  • 双零年代

    双零年代

    尽心尽力侍奉丈夫、婆婆,十九年如一日的煎熬岁月,自己的一次次忍让……换来的确是婆婆的一句句刻薄、对自己亲生女儿的一声声哭诉自己如何刻薄……本以为丈夫可以相信自己,可突然发现原来丈夫也是如此认为,更以为自己是无理取闹……哈哈哈~哈哈哈原来我竟是如此可笑。重回00,我迷茫,不知所措。暂且先待着看看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萤火虫事务所

    萤火虫事务所

    都市里有个传说,在城市某个角落,有个事务所可以完成一切委托者的请求。
  • 极灭剑仙

    极灭剑仙

    方运穿越到异世界,成为剑道宗门剑渊阁的外门弟子。没师傅,没背景,还好有穿越必备的外挂光脑傍身,面对错综复杂的异世界,他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永生,这条路上挡我者死。红尘迷途亡客,剑道恶业悲歌。在寂灭中寻找人生的出路。
  • 王者荣耀366

    王者荣耀366

    2020年366天吾日三省吾身:“今天你王者了吗?今天又博学了吗?今天你又撩小哥哥了吗?”江意成:“今天你又鲁班上身了吗?智商二百五,峡谷你最猪。”陆晴:“你骂我猪?”江意成:“没,在夸你精致。”看王者峡谷棋逢对手,你追我赶的故事……
  • 还珠格格之重生幻梦

    还珠格格之重生幻梦

    自己看,(注:本书分为两卷,一卷是格格千岁,一卷是公主金安)
  • 宇宙奥义书

    宇宙奥义书

    关于修行历史的探索。修行的历史远远超越了我们的宇宙的历史。这不是一本小说,而是一本历史书,不仅仅是修行的历史还是智慧生命的文明史!
  • 逗逼帮主的日常

    逗逼帮主的日常

    这里不仅仅写的是我的故事,你可以从这里看到你们的曾经,看一代逗逼帮主玩转校园,奇葩人、奇葩事,不求文章宦达,只求青春无悔,逍遥帮主,乐此不彼。
  • 让灵剑飞

    让灵剑飞

    魔王大军眼睁睁看着林昊逼近。林昊迈着流氓的步伐走上阵前。只见林昊光着膀子,发出了毛子般的怒吼:吃我一剑!华夏第一剑!白帝圣剑!御剑跟着我!接下来的场面成了魔王们永远无法忘记的噩梦。
  • 穿书之权臣大人的锦鲤王妃

    穿书之权臣大人的锦鲤王妃

    一朝穿书,苏璇沐成了自己寄刀片小说里的炮灰女配,为了防止悲剧发生,她决定要和面前的这位未来权臣大人搞好关系,挽救自己的小命。 炮灰女配日常走剧情,可……事情的发展却并不是苏璇沐所想的那样。书中的男主和男二剑锋相对,抢自己?等等等等,没搞错吧!为什么女主的剧情要炮灰女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