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96200000033

第33章 品味生活(12)

元朝名画师赵孟頫,他的太太管夫人也是一位著名画家,早已引用过这个泥土与水的譬喻。当夫妻俩都在中年的时候,孟頫对她的爱情似乎减退,想纳一个妾。管夫人即作了下面这一首小令,使她的丈夫看了非常感动,便取消了纳妾的念头。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中国的社会和生活都是组织于家庭制度基础上的,乃是人所共知的事。这个制度决定并润色整个中国式生活的模型。但这个对于家庭生活的理想是从何而来的呢?这个问题从来没有人提出过。因为中国人都视为理所当然,而外国则自觉不够资格去问这句话。把家庭制度作为一切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基础,大家都知道孔夫子曾给予一个哲学的根基。他非常地注重夫妻关系,认为是一切人类关系的根基,也注重孝顺父母,每年祭扫祖墓,崇拜祖先和设立祖先祠。

中国的祖先崇拜,曾被某些著作家称为一种宗教。我相信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中是很对的。至于它的非宗教方面就在于它的里边很少超自然的成分。它不涉及神怪,所以崇拜祖先不妨和信仰基督仙佛或回教神道同时并行。崇拜祖先所用的礼仪造成一种宗教的形式,非常自然而且合理。因为凡属信念是不能没有表现方式的。照这种情形而论,我以为对着一块长约十五英寸的长方木牌表示尊敬,其尊敬程度和英国把英王肖像印在邮票之上并没有什么高下。第一,中国人对于这种祖先之灵并不十分视同神道,而不过当他如在世的老长辈一般侍奉,他并不向他祈求福佑,也不求他治病,并不像普通的崇拜者和被崇拜者之间的必有一种施必望报的情形;第二,这种崇拜仪式不过是借以对已死的祖先表示敬意的典礼,不过借这一天使全家团聚一次,并纪念祖先对于这家庭所贻的世泽。这种仪式充其量不过如替长辈做一次小规模的生日,和平常替父母做寿,和美国的举行母亲节并没有什么分别。

基督教士不许中国信徒参加崇拜祖先的仪节,其唯一反对理由,是因为祭祖时大家都须跪地磕头,认为这是违反十诫中的第一条。这是基督教士太缺乏谅解的表征之一。中国人的膝盖不若西方人的膝盖那样宝贵,中国人都向他们的皇帝、官府磕头,新年都向在世的父母磕头,被视为常事。所以中国人的膝弯较为易于柔曲,而跪在神主牌之前磕几个头,也不会使他即因而变为一个崇信异端的人。城市村镇中的中国信徒即因此和一般的社团生活相隔绝,不能去参加大众节日的欢聚,也不便捐助这些节日的戏份。所以中国的基督信徒是差不多和本族的人不相往来的。

这种对于一己的家庭的虔敬和神秘性义务的感觉,有时确也能变成一种很深的宗教态度,例如十七世纪的儒者颜元在老年的时候,独自出外,周历天下,找寻他的哥哥。因为自己没有儿子,所以希望寻到他的哥哥和一个侄子,以便传宗接代。他是四川人,笃信儒宗,专事力行。他的哥哥失踪已经多年,他忽然厌弃教读生活,如奉神召一般地决计出外寻兄。他连哥哥的影踪都不知道,盲目找寻,这是何等艰难的事情。况且这个时期正值明朝覆亡,全国混乱的时候,遍地伏莽,旅行极为危险。但他不顾一切,冒险前行,所到之处都贴下招纸,悬赏找寻。他走了一千余里的路程,经过中国北部数省。直到数年之后,他走过某处时,被他的侄子看见了他手中所拿伞柄上刻着的姓名,知道是他的叔父,方将他引导到自己家中。那时他的哥哥已死,但他的目的仍算达到,因为果然有一个侄子可继香烟了。

孔予极为推崇孝道,其理由何在?没有人能够知道。据吴经熊博士在某篇论文所说,是因为孔子乃是一个没有父亲的人,所以他的心理作用无非也和名歌《甜蜜的家庭》的作者其实从来没有享过家庭幸福完全一样。如若孔子幼时他的父亲尚在,则他的父职概念便不至于会这样的深刻远到。再则如若他已成年,而他的父亲尚在世,则结果恐怕更坏于此。因为,如此他即有机会可以看到他那父亲的弱点,而会觉得力行纯孝未必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了。总之,他出世的时节,父亲已经故世,并且不知道父亲葬在哪里。他是一个私生子,他的母亲从来没有告诉过他父亲是谁。他的母亲死后,他就将母亲的遗体葬在"五父之衢",这当中或者含一些故意亦未可知。后来居然有一个年老妇人将他父亲的葬处告诉了他,于是他方将母亲的灵柩迁去合葬。

这一个巧妙的假说有怎样的价值,我们不必苛求。但中国的文学中对于家庭理想的必需,确实举出不少的理由。它是以一个人还不是一个单位,而只是家庭单位中的一分子为出发点。由"生活潮流"假说(这是我所题的名称)所具的生活观念为之支持。而由认力行天性为道德和政治的最后目标的哲理证之为正当。家庭制度的理想和个人主义的理想显然不能并立。一个人终究不能完全独自一个人过一生。照这样的个人观念,太缺乏实在性。我们对于一个人如若不认他是一个人子,一个兄弟,一个父亲,或一个朋友,则我们当他是个什么东西?如此的个人将成为一个形而上的抽象物。中国人的心理都偏于生物思想,所以他们对于人类自然先想到他在生物上的关系。因此家庭即自然成为人生中的生物性单位,婚姻也成为一件家庭事件,而不单是个人事件。和这种西方的个人主义和国家主义对照的就是家庭理想。在这种理想中,人并不是个人,而被认是家庭的一分子,是家庭生活巨流中的一个必须分子。这个就是我所谓"生活潮流"假说的意义。人类生活就整个而论,可以为包括多种不同的种族生活潮流。但人们所能直接觉到和看到的只有家庭中的生活潮流。东西两方都有家庭如大树这个譬喻,每个人的生命不过是这大树上的一枝,借着树干而生存,尽他协助树干滋长下去的本分。所以就我们所见,人类生活显然是一种生长或连续作用。在这当中,每个人都在家庭历史上有一番作为,尽他对于整个家庭的义务,不过成绩有优劣,有些替家庭争到光荣,有些使家庭蒙受恶名。

家庭意识和家庭荣誉的感觉,或许就是中国人人生中唯一的团体精神或团体意识。家庭中每个分子因须振其家声,必须好好地做人,而不得遗羞于家族。他应该和一个球员一般将球推向前去。败家子不但是个人之耻,也是全家之羞,正如一个球员失足而被对方将球抢去一般。凡去考试而得题名金榜的好像是一个获得胜利的球员,光荣不但属于他个人,也属于他的一家。考中状元或不过一个三甲进士的人,光被全族,使全族的人甚至连亲戚和同乡都受到精神上的兴奋和实质的权益。

即使在一二百年之后,乡人尚会夸说某某年本乡怎样出过状元。从前人中了状元或进士时,全家全乡都举行庆祝,荣归挂匾,大家何等欢欣兴奋,觉得荣耀非凡,人人有份。和这个相较起来,现代的学校毕业接受文凭时是何等的冷静缺乏兴趣啊!在这一幅家庭生活的景象内,其变化和色彩有很大的伸缩余地。人们须经过童年、成人和老年。这几个时期先由别人养育他,再由他去养育别人,最后于老年时重复由别人侍奉他。起先他尊奉别人,受别人的指挥,等到成人以后,他便渐渐地受人尊奉,指挥别人。更重要的,女人的插身于家庭之中,使这幅景象增加不少色彩。女人在连续不断的家庭生活中不单是个装饰品或玩具,也不单是一个妻,而实是这株家庭大树的一个关系生存和必须的分子。因为使连续成为可能者即是女人,而家庭中各个支派的盛衰也是以所娶来的媳妇的体质心性为依归。一个聪明的家长,于选择媳妇时,必注意她的出身是否清白,正如园丁对于接果树的枝必须加以选择一般。很有些人认为一个人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或苦或乐,都以他所娶的妻为定,而未来家庭的整个性质也由此而决定。孙子体格的强弱,性情的优劣,完全以媳妇的体格性情为依归。因此就产生一种根据于遗传性的无形的、界限不分明的优生学。注重于门第的高低,实则也无非是家长对于未来媳妇的体格姿色和教育的一种取舍标准。普通的标准大都着重于她的家教。依传统的说法,最好的媳妇应出于勤俭书礼之家。有时候家长发现所娶的媳妇不贤惠时,他便要咒骂亲家的家教不良。所以为父母者又多出了一种教养女儿将来成为好媳妇而不致贻羞家声的责任,例如不会烹饪,不会做年糕之类,都须视为没有家教。依照这种家族制度里边的"生命潮流"假说,永生几乎是可以看到可以触到的东西了。一个祖父看见孙儿背了书包上学校,便觉得他好似已在这个小孩之中重新生活。他用手去抚摸这个小孩时,他即感到这就是自己的血肉。他的生命不过是家庭大树上的一枝,或永远向前流去的潮流中一部分,所以他虽死也是快乐的。因此中国的家长所关切的事情就是:亲见男婚女嫁,视为比将来自己所葬的坟墓或所睡的棺材更重要。他必须亲眼看见媳妇或女婿是怎样的人,方始放心。如若都是很好并且满意的,他便可以含笑而逝,一无遗恨了。

这种生命概念的结果:使一个人对于任何物事都有一种伸长的见解,而不再认生命为始于个人,止于个人。球队当中虽有一两个守卫中途退出,但他们的位置即刻有人填补,而球赛依旧可以继续下去,成败也因而变换了性质。中国的生活理想是:做人须无愧于祖宗,并且无愧于自己的好儿子。中国官员在辞职时每引用下面这两句老话:

有子万事足,无官一身轻。一个人最不幸的遭遇或许就是儿子不肖,不能维持家声、保持家产。一个富翁看见他的儿子好赌,就觉得他半生辛劳所积聚的家产不能保持。如果儿子失败,这失败便是绝对的。在另一方面,一个眼光远大的寡妇,她如有一个五岁的好孩子,她就能含辛茹苦历尽艰难去教养他。中国历史中这种守节抚孤的女人很多很多,期望经历多年苦况之后儿子成人,一旦飞黄腾达。蒋介石就是这类事件的一个最近榜样。他幼时和寡母常受邻人的欺侮,但寡母因有这个儿子,终愿奋志抚养。寡居的母亲,由于她们的富有实际见解,常常教养出才德俱优的大人物。这桩情形使我觉得单以抚育儿童而言,父亲竟是不必要的。寡妇的笑声最响,因为她总是末了一个发出笑声的人。

因此,生活在这种家庭方式之中是令人满意的。因为人生的生物性各方面都已顾到。此即孔子所关切的事情。依孔子的见解,政治的最后理想原是异常属于生物性的。他说:"老者安之,少者怀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这话不单是对于枝节问题的一种表白,而实是政治的最后目标,所以尤堪注意。此即人性学者所谓的达情哲理。孔子意欲使一切人类天性都得到满足,以为必须如此方能使人在满意的生活中得到道德的和平,而只有道德的和平方是真正的和平。这是一种政治理想,其目的在于使政治成为不必要。因为这种和平是发于人类本心,极为稳固的和平。

同类推荐
  • 傅雷散文集

    傅雷散文集

    本书是傅雷的散文精选集,收录傅雷各时期散文代表作。傅雷不仅以译作闻名,更有许多散文传世。有《梦中》《回忆的一幕》《读剧随感》等沉静蕴藉的哲思评论作品,更有《离愁别梦》《怀以仁》等饱含赤子之情的佳作。通过此书可以了解作者散文风格、生平思想,乃到时代风貌。傅雷以翻译家见知于世,译文信、达、雅三美兼擅,传誉译林,卓然一家。所译皆世界名著,抉择谨严,影响巨大。傅氏学养精深,于美术及音乐理论与欣赏,尤具专长,而常为其翻译盛名所掩。特别重要的,是他的立身处世,耿介正直,劲节清操,一丝不苟,兼备中国知识分子传统品德与现代精神,堪称典范。
  • 我的人生笔记: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我的人生笔记: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毋庸讳言,一般人都不愿意老。不然为什么有相当多的人怕退休?甚至为延缓退休而涂改年龄,所谓五十九岁现象即是退休恐惧症的一种反应。所以,国人把正常退休形容为安全着陆,退休居然成了很不安全的事情,就如同有一架老掉牙的飞机,能够平安降落就是万幸。这时候就看出来,还是当作家好。退休不仅不会影响写作,还意味着有更充裕的时间用于写作。
  • 江南草青

    江南草青

    秋风起,月牙明,花开又凋零。昨夜逝,人不归,桥头雨断魂。来年梦,梦江南,江南草青青。多少杨柳岸,多少少年郎,人一梦,草一春。
  • 秦少游文精品

    秦少游文精品

    《秦少游诗文品》是北宋著名文学家秦观的散文注本,由刘勇刚、吴雅楠选注。全书收文六十五篇,分“辞赋”、“进策”、“进论”、“传·说”、“启”、“简”、“文”、“疏”、“志铭、“赞”、“跋”、“书”、“记”、“序”、“杂类”等十五类,把秦观萨散文“长于议论,文丽而思深”的特点以及其文所具有的经世精神都呈现在了读者面前。书中注释甚精,另有“总说”栏介绍诗作背景,并作总体介绍。又有“辑评”栏集录古今评语,以供读者参考。是一本上佳的古典文学普及读本。
  • 希望田野:小岗村包产到户与中国改革开放起步

    希望田野:小岗村包产到户与中国改革开放起步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蘑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热门推荐
  • 《打工那些事儿》

    《打工那些事儿》

    本文描写了黄志成自我奋斗历程,展现了灵与肉,血与火,爱情与亲情的交织,揭示了打工者在都市生存的诸多困境。揭露了无良老板,社会黑道的卑鄙伎俩,同时也歌颂了以代表正义的主人黄志成公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所作的不懈努力。由于主人公在一次偶然的遭遇中身怀绝技,利用自己的力量与不正之气作坚决的斗争。本书情节紧凑,结构严谨,妙趣横生。夕枫邀请。
  • 男主请留步

    男主请留步

    穿进自己的文,换了副身体的阿衡再次睁开了眼睛十七年的战乱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的中元四国初立,百废待兴。危机四伏,步步惊心。眼看就要炮灰,却发现不远处似有救星——阿衡惊嚷:前面的男主,请留步!一众美男齐回首,你、叫、我?
  • 夏致秋雪,山兮乔木

    夏致秋雪,山兮乔木

    右手是初夏向阳的懵懂时光左手里,是无殇的回忆四季回旋你淡忘了我我淡忘了你年华已央青春散场我们却从未输过=夏初时=“你可以改变命运,却不能改变自己,不是很可哀吗”=素久久=“原来,我只是爱了整整一个曾经,是不是很可笑?”=杨钟沫=“我只不过利用了一颗心而已”
  • 赛亚人时代

    赛亚人时代

    【龙珠同人】某一天,世界突然被阴云笼罩,孙悟空和弗利萨出现在都市,神龙悬挂当空。一个愿望奇迹地将张宇带到了龙珠的世界。他要以赛亚人的身份活下去,不知不觉成了宇宙最强。当回到现实,以为所有只是一场梦的时候,拉开窗帘,钻石弗利萨在天上狞笑,吸收了所有战士的布欧走上楼梯,完美沙鲁进化到极致,扎马斯和布罗利撞倒了高楼。超4悟吉塔破门而入:“快,该去拯救世界了!”群号:867972955
  • 极地喧哗

    极地喧哗

    如果语言不通,你该怎样理解我?如果我懂了你一句话里的一个词,我心痛的笑了,坚信了你的想表达的。
  • 弹如流星2

    弹如流星2

    这是一部描写战争年代革命军人的战斗史诗,共分三部。在本部书中,你可以看到文武双全的连队负责人,武艺非凡的排长,曾误入歧途、后又建功立业的杨家将之后,最为传奇的是一名善使弹弓的英雄少年,为报母仇加入八路军,在战争中成长为一名弹无虚发的狙击手。
  • 穿越之咸鱼要翻身

    穿越之咸鱼要翻身

    凭什么男主女主自带光环,而炮灰只能作为他们的垫脚石。在众多炮灰的怨念中,炮灰逆袭系统被激活了,曦微,作为系统的绑定者也开始了无尽的穿越。
  • 雷魔之大灾难

    雷魔之大灾难

    少年从恐惧中苏醒,令他不敢相信的是他居然获得了雷电的力量,与此同时,他的大脑不知道哪里得到的讯息,得知六个月后的地球将面临第二次大型的彗星大灾难,而他就是为此而生……
  • 快穿之女主兜里来

    快穿之女主兜里来

    【系统】:“宿主,女主快不行了,你快去阻止男主呀!!!”某宿主:“别急,我这盘游戏完了就去。”【系统】:“宿主,求你快去瞅瞅吧,女主快狗带了-_-”某宿主:“哎呀,没看见我在忙着撸猫吗?”【系统】:“宿主,你看哪呢?!女主在那边呀!”某宿主:“崽崽,我看见了蛋糕呀(星星眼)”【系统】:“宿主,你看,那个男人又来了。”某宿主:“什么男人,先放一边,爷要去拯救世界了,嗝……”【系统】:……(我的宿主怕不是废了)
  • 步武

    步武

    本书又名《我在洪荒有座岛》。意外获得一座洪荒岛屿,可以随时顿悟,还能种灵根、养神兽。林少风从体育老师教的五步拳和简化太极拳步入武道,登上巅峰,打破桎梏,叩开仙门——